小小说的美学特征
试论微型小说的审美特征

试论微型小说的审美特征龙钢华 微型小说(或称小小说)发轫于古代的神话传说,历经六朝的志人志怪小说,明清的笔记小说,发展到现当代,千百年来产生了大量的优秀之作。
尤其是本世纪80年代以来,微型小说的创作更呈现了蓬勃发展之势,现在已有近千家报刊为它提供版面,每年发表的微型小说有数万篇。
①微型小说的读者群更是空前的,几乎各种行业,各种层次的人都有。
全国的几家以刊载微型小说为主的刊物,如《微型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百花园———小小说世界》,每期各自的发行量都有数十万份,这在当今的纯文学刊物中是很罕见的。
这些情况表明,微型小说热已经到来。
然而,囿于某种成见或者因为资料的缺乏,理论界对于微型小说的研究和批评却相对地显得很薄弱。
这种“冷”“热”交织的现象很值得深思。
笔者认为,正视文学创作的现实,从审美特征上来给微型小说以恰当的文学定位,很有必要,也很有价值。
本文拟从微型小说的形制、内容和技法风格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缩龙成寸———顺应快节奏社会的必然产物老子说:“为大于其细。
”②做大事要从小处入手。
微型小说审美功能的发挥正好体现了这一点。
微型小说形制短小,载体有限。
小的几十个字,如美国一篇获奖科幻微型小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听到了敲门声……”仅二十多个字。
多的如被评为1997年美国最佳小说的一篇微型小说《鲁道夫戈登的调查表》也不足3000字。
我国和东南亚的华文微型小说一般是1500字左右。
当然,形制短小并不代表容量单薄,恰恰相反,微型小说追求的正是形制短小与内容丰厚的矛盾统一,因此,微型小说是一种“缩龙成寸”的艺术,这种“缩龙成寸”的艺术正好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存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物欲横流,价值多元,几近无所适从。
人们在求田问舍之余,觥筹交错之后,恩怨缠绵之际,都想有一方艺术殿堂来放飞自己的思绪,了解世间万象,观照自己的行为,抚慰孤寂的心灵。
平民艺术――小小说的审美意蕴.doc

平民艺术――小小说的审美意蕴摘要:小小说被称为“平民艺术”,是因为它适合大众的口味,被大众所喜欢。
它以大众化的语言风格,以丰富的内涵、贴近大众生活本身为特色;它情节曲折,一波三折;语言多样,风格多姿;虚实相生、韵味无穷;典型概括,意蕴深邃。
关键词:小小说;审美意蕴小小说被称为“平民艺术”,是因为它适合大众的口味,被大众所喜欢。
它以大众化的语言风格,以丰富的内涵、贴近大众生活本身为特色,赢得了平民大众的青睐,受到了平民大众的好评。
本文拟就其审美意蕴略加探析,以之与大众共享。
一、情节曲折,一波三折清代刘熙载提出:“短篇宜行折,不然则味薄。
”从审美角度来说,情节的曲折是为了适合读者的美感心理要求,不然就会失去读者。
小小说要在有限的篇幅里,反映复杂的社会内容,抓住读者的心,就需要在情节设置上下功夫。
因此,小小说常常设悬念造疑问,形成跌宕起伏的脉络,打乱读者的思维线索。
小小说作者常常采用平民化手法,用一波三折的故事吸引读者,打动读者。
如小小说《癌》,就显示了这一特色。
《癌》的主人公晓寒得了骨癌,许多双关注的眼睛投向晓寒;许多温暖的双手伸向她。
有人陪她到操场看打球,有人陪她看赛跑;许多好吃的悄悄钻进她的课桌;同学为她开生日晚会,老师为她作画留念;连不相识的高中生也伸出了援助的双手;妈妈带她跑了几家大医院。
没想到的是,经过再三诊断,她得的却不是骨癌,而是骨膜炎。
这本来是令人高兴的事,然而,大家不再用深情的眼光注视她了,身边再也没有成群的人围着她了,甚至有人说她装癌,因为她只是一般的骨膜炎。
小说到此,只是讲述了一个故事,而不能称之为情节曲折,出人意料的是,晓寒最终死于骨癌。
两次误诊,造成三次波折,即癌―骨膜炎―癌。
小说借此展现了世俗人生,用晓寒的死,鞭挞了世俗的偏见,表现了鲜明的主题。
它用奇特新颖的立意、相对完整的情节、出人意料的结尾,展示了小小说的情节曲折,一波三折。
二、语言多样,风格多姿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文学语言不仅要生动形象,而且要凝练准确,富有情感性。
高二语文小小说的特点、结构技巧及表现手法

小小说的特点、结构技巧及表现手法一.基本特点:(一)以微知著,以近知远。
明显特点是“小”,字数千字左右,人物少,情节简单。
但要小而精,微而妙,以少胜多,并成为社会某一方面的缩影,以微观反映宏观。
现实感强,迅速轻便,充满生活气息,但要写出艺术境界的“远”,使人联想无穷。
(二)博采众长,不拘一格。
微型小说广泛吸取其它文章和艺术体裁的长处,可以称为“模糊小说”。
①吸收新闻长处,及时敏锐地反映社会生活,适合报纸选载。
②吸收影视特长,在同一时间结构起一组生活画面。
如《!—?》,写在深夜城市中,A司机恶作剧地长时间按喇叭,B将军被惊醒,C作家打断思路,D病孩被折磨……③吸收寓言特长,结尾道出哲理。
如《杰克和水手》。
④吸收小品特长,具有较强的讽刺性。
⑤吸收散文特长,多采用第一人称,淡化情节,体现一种思想寄托和艺术追求。
如《永远的蝴蝶》。
微型小说还吸收了诗歌、论文、神话、科幻故事等特长,是作者进行艺术探索的广阔天地。
(三)取材精确,镜头小说。
短篇小说写横断面如《孔乙己》,尽管只有二千来字,但写出了一个社会横断面,除代表旧时代乡村知识分子阶层的孔乙己外,还有丁举人、酒店老板、学徒和看客等各阶层人物,孔乙己坎坷的命运也得到反映。
微型小说写的是面上的一点,这个点是运动展开的,可以称作影视中的“镜头”。
如《一件小事》,写的是一件小事,一个场面,三个人物。
镜头在微型小说中的组成有三种。
一是生活镜头,即一个场面。
二是组合镜头,以一个场面为背景,接连叠印多个局部镜头。
三是“闪回”镜头,用眼前场面带出以前的镜头。
一般短篇小说中的倒叙和补叙,在微型小说中要成为瞬间镜头的描写和串连,以免冗长叙述和说明。
(四)写特殊点,重情绪化。
微型小说人物描写的特点是,写主要人物的性格的某一侧面,或写主要人物的情绪心态。
①一般来说应刻画出鲜明性格,具体方法是写性格的闪光点。
一是集中一点,突出强调。
如《瞎说》,抓住一个教师胆小逢迎这一点。
此人见人就笑,“文革”后更善于重复别人的话并连称“对对”。
小小说特点

4
人物形象鲜明
善于用简单的笔触勾勒鲜明的人物 形象,例如《桥》中塑造了一位不徇私 情,舍己为人的党支部书记的形象。
5 擅长场面描写
例如《桥》以简单的笔触呈现了洪 水来临时,一百来号人在木桥前你拥我 挤的场面。
6 语言富有感染力
两字、三字成句,以简短的句式来渲染 洪水来势凶猛,当时情况的危急,有的地方 则大量的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来增强感染 力,有的地方则通过人物简短的对话来增强 文章的表现力。
小
大
以
见
总的来说,小小说,擅长通过一个小的横 截面来反映一个大的社会问题,它反映的问 题耐人寻味,值得人们深思,这也是小小说 以小见大的特征。
小小说特点
1.篇幅短小ຫໍສະໝຸດ 2.结局出人意料 3.开头巧妙4.人物形象鲜明 5.擅长场面描写
6.语言富有感染力
1
篇幅短小
一般来说,小小说就只有几百字,最多 也就1000字左右。
2
结局出人意料
结局的设计让人意料不到,它使 平淡的故事情节变得曲折生动。
3 开头巧妙
1 设疑法
设疑法又叫悬念法,它能吸引读者的 注意,造成悬念。 2 写景法
试论微型小说的艺术特征 (2)

安徽电大广德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题目:试论微型小说的艺术特征姓名:冯建培专业层次:本科学号: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指导老师:完成时间:2018年9月目录摘要 (2)一、微型小说的概念与产生 (3)二、微型小说的艺术特点 (3)(一)小题材而大意蕴 (3)(二)构思精致巧妙 (4)(三)人物勾勒简洁 (5)(四)语言简洁精练、表达精确含蓄、风格幽默 (6)(五)反跌对比的情节技巧 (7)(六)“空白”手法的运用 (7)三、微型小说的发展趋势和地位影响 (8)参考文献: (9)【摘要】:作为小说艺术的后起之秀,微型小说越来越受到重视。
微型小说是以言简意赅,情节简单取胜的一种小说类型,虽然其文字常常只有寥寥数语,但微型小说中的优秀作品却往往能兼具故事内容的微缩性和主题思想的隐喻性,从而使微型小说真正达到短中见深、以小见大的审美境界和夸张变形、斜升反转,意蕴诗化、释悬反转的构思艺术。
研究它不仅有利于我们把握微型小说的构思艺术,还有利于我们对微型小说的主题的把握。
本文旨在对微型小说的艺术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微型小说;艺术特征;地位影响微型小说是最早出现的小说形式,它篇幅短小而意旨深远,以有趣、幽默、智慧见长。
这种风格,与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十分吻合,因此,它在世界范围内才得以迅速发展。
如今在我国,“有上千家报刊发表小小说,每年的发表量近三万篇。
”尤其是八十年代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我国微型小说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本文需要对微型小说的艺术特征进行探索让大家更了解微型小说的艺术特点。
一、微型小说的概念与产生微型小说的概念主要是依据其字数划分出来的一种新型的小说体裁,它脱胎于短篇小说,但字数比传统意义上的短篇小说更短,短篇小说的字数在几千字到三万字以内,微型小说字数一般在千字以内。
微型小说首先具有短篇小说的基本特点,即运用典型化的艺术创作手法,通过刻画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
它是小说,而不是小故事,小新闻,也不是寓言,不是散文小品,不是政治笑话,不是短篇小说的缩写,而是具备独立品质和尊严的一种文学样式,自身有着字数限制、审美态势和结构特征上的大致规范。
短篇小说的特点分析

短篇小说的特点分析短篇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它以简洁、紧凑的叙事方式,展示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表达。
本文将从叙事结构、人物刻画和主题探索三个方面来分析短篇小说的特点。
一、叙事结构的简洁性短篇小说的叙事结构通常较为简洁,注重情节的紧凑和节奏的把握。
短篇小说往往以一个主要事件为中心展开,通过简洁有力的叙述,将故事的发展和高潮迅速推进。
这种紧凑的结构使读者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完整的阅读体验,同时也增强了故事的张力和吸引力。
二、人物刻画的精炼性短篇小说的篇幅有限,因此人物刻画往往更加精炼。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人物的言行举止,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短篇小说中的人物通常具有突出的特点,个性鲜明,形象深刻。
虽然篇幅有限,但这些人物往往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三、主题探索的深度性短篇小说在篇幅有限的情况下,往往能够通过深入的主题探索,给读者带来思考和启示。
短篇小说的主题多样,可以涉及人生、社会、人性等各个方面。
作者通过精心构思的情节和人物,以及细腻的描写和寓意,将主题融入故事中,引发读者对于生活和人性的思考。
总结短篇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以其简洁、紧凑的叙事结构、精炼的人物刻画和深度的主题探索,给读者带来了独特的阅读体验。
通过短篇小说,读者可以在有限的篇幅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体味到生活的真谛。
因此,短篇小说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精选短篇小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以上对短篇小说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短篇小说的独特魅力。
它以简洁、紧凑的叙事结构、精炼的人物刻画和深度的主题探索,吸引着读者的眼球,引发了读者对生活和人性的思考。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优秀的短篇小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阅读短篇小说,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小说中的意境美学

小说中的意境美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文学作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早期的小说注重的主要是情节和人物塑造,而到了现代,读者更加关注文学作品所传达的意境美学。
而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小说中的意境美学具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一、小说中的意境美学的定义意境,顾名思义,就是作品所渲染出来的情感氛围和精神氛围,它可以通过作者的笔触和文字选取表现出来。
在小说中,意境往往通过形象、语言、氛围等方面传达出来,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小说中的意境美学则是指小说作品中所表现的意境美感,它包括感性体验和审美评价两个方面。
二、小说中的意境美学的特点1. 抒发情感:小说是一个情感丰富、多层次的艺术形式,而意境恰恰是表现情感的最好方式之一。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揣摩社会现实等多种手段,创造出丰富的情感氛围。
2. 语言的艺术性:小说中的语言是表达意境的关键所在,因为它不仅能描绘出情感,还可以传达出深刻的思想和观点。
作者通过选用生动的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词句,使作品更加有力地表现出它所要传达的意境。
3. 图像的美学:小说在表现意境美学的过程中,往往会运用图像艺术。
这种艺术能够通过构思和组合形象,表现出意境的内涵和外延,使读者的心灵产生共鸣和感受,从而进一步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
三、小说中的意境美学的阐释在小说中,有很多经典的作品展现了出色的意境美学。
例如《飘》。
小说从一个女子的角度出发,描绘了内战时期南方的生活,和主人公芳汀·巴特勒的命运体验。
小说的情感氛围十分凄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而在《雪国》中,作者川端康成则用寒冷、空旷的图像描绘出一种隔离、孤独的精神状态,令人在艺术上得到了独特的触动。
四、小说中的意境美学的应用小说中的意境美学,虽然是表现情感和意境的艺术形式,但是它的材料可以来源于莫测的凡间。
它可以借由作者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创造出具有诗意和哲学意味的感性体验,从而产生出独特的审美感受。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的审美情趣越来越细腻,小说中的意境美学也朝着更加纯粹、方向更加丰富的方向不断发展。
小小说的主要特征

小小说的主要特征小小说的主要特征一、篇幅短小,蕴含丰富。
字数少,篇幅短,以小见大,微言大义,是小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
它是以少胜多、以短胜长的“微雕艺术”。
小小说,由于篇幅的“小”和“微”,它只能抓住生活中的一个点,一个画面、一声赞叹、一个插曲、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等来展开艺术构思,表现出一种智慧,一种美,一种新鲜的思想,一种生活的情趣。
一滴水珠见太阳,半瓣花上说人情。
它要以极有限的篇幅,高度概括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侧面,浓缩进丰富的生活内容,表现最深广的社会内涵,做到一滴水见大千世界,从一瞬间见一个时代,从一隅一人一事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世界。
总之,小小说的形体特征虽然是微小的,但在短小的篇幅里却要融进丰富的质的内涵。
小中寓大,微中显著,微言大义,这是小小说的本质特征之一。
小小说作为一种具备独立品质和尊严的文学样式,自应有其相对规范的字数限定,可是目前对于小小说字数多少的限定,还没有统一的认识。
有的认为,小小说的字数,限制在三五百字,最多不超过一千字;有的认为,小小说的字数在1500字以内为宜,这与美国评论家罗伯特·奥佛法斯特的看法基本一致;茅盾在《一鸣惊人的小小说》中说过:“以‘小小说’的名称出现于各种报刊上的二千字左右的作品,放射了惊人的光芒。
”我认为,从小小说创作的实践和读者的阅读心理两方面来看,小小说的字数限定在三五百字至一千五百字以内为宜。
著名作家王蒙写过多篇极为精彩是小小说,大都在1000字以内。
有人说,小小说的理论之一,就是“露出冰山一角”。
这是个极为贴切、形象的比喻,小小说表现的只是大千世界的一枝一叶,是冰山一角,是一点一隅,小小说作家就是要通过这一枝一叶,冰山一角表现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唤发出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的兴趣,同时,也要给读者提供阅读后的快感,能够引发读者无穷的想象。
“一粒沙子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群”,小小说微言大义,在有限的篇幅里,体现了无限的可能。
二、情节单一,构思精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小小说的美学特征讲师:徐小红谈到小小说美学特征,首先就要解决什么是小小说的问题。
一、什么是小小说(一)小小说的由来或发展轨迹:普遍的观点是,小小说古来有之。
从古代神话传说、寓言故事、话本小说、笔记体小说延续至今,与中华文化发展脉络并行共生,源远流长。
还有一种观点是,中国当代小小说肇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1958年《天津文学》的前身《新港》2-3月号发表老舍的文章《多写小小说》,首次在中国文坛掀起浪花为标志。
此一时期,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大家怀着满腔热情投入到祖国建设的洪流当中,涌现出许多好人好事,自然也涌现出许多以咏歌时代新风为主题的文艺作品。
东北锡伯族作家高凤阁根据表扬好党员刘凤山的快板写成的短篇小说《垫道》就是其中之一,它被时任文化部部长的茅盾称为“一鸣惊人的小小说”。
“小小说”的名称自此在中国扎下了根。
后因政治风云变幻、文学艺术领域遭受强烈冲击,小小说也不能避免休止的命运,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再次焕发生机。
发展到今天,以2018年冯骥才足本小小说集《俗世奇人》获鲁迅文学奖,标志着小小说的繁荣兴盛,小小说文体进入成熟期。
如果仅仅从名称上来说,后一种观点是正确的。
但从文体的萌生发展脉络梳理来说,远古以降的神话传说、古代寓言、志人志怪传奇故事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愚公移山》《陈太丘与友期》《曾子杀猪》《囊萤映雪》等,都是小小说的古代形态(远古有许多“百字小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学生中风行一时的《文言文百篇译注》即收入其大量精华部分)。
明清时期可谓达到了古代小小说发展的高峰,以蒲松龄《聊斋志异》、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为其集大成者。
但古代小小说一者没有明确定义为小小说,只是笼统划归短篇小说之内;其二,古代小说的形态总体来说没有脱出神话传说、诸子寓言、志怪传奇、笑话段子等,其表现主题也不外乎因果报应、劝善惩恶、讥愚笑痴、讽狂喻蠢之类,诸多方面有着与中华文化源流相一致的时代局限性。
这里要特别说一下,有志于笔记体小小说创作的学员可以多读一些古代精短小说。
笔记体小小说一定要叙事精炼,当代笔记体小小说的杰作有去年获鲁奖的冯骥才《俗世奇人》,去年小小说文化传媒策划、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小说精品系列》即是笔记体小小说集,包含有:冯骥才《俗世奇人》、孙方友《老店铺传奇》、聂鑫森《湘潭故事》、相裕亭《盐河旧事》、杨小凡《药都人物》、张晓林《夷门书家》。
有兴趣的可以找来读读。
所以目前业内比较流行的观点是,小小说是一种从古代发展而来,在现当代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有志之士、具有文体意识的小小说理论家、倡导者的引领下,得到全新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的当代文体。
附:早期作品欣赏:垫道高凤阁俗话说:“春分地皮干。
”的确,正翻浆的道,叫春风一吹,很快就干出道眼来了。
人们说:这才叫“勒马等道干!”吃过晚饭,一听说上五屯去拉转盖发电所,青年男女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院中一台胶皮车围上啦。
他们抢着自己拉着合适的绳套,开腿就走。
刘队长说:“看你们青年人,总是忙三叠四像掏火似的,倒回去穿件棉衣裳啊,晚上不冷吗?”小伙子们吵吵嚷嚷:“一拉上道还不得冒汗呀!”军属老雷头说:“还是听刘队长的吧,你没听人家说,六月不忘腊月衣吗?”说着,大家伙真的都跑去穿上件棉袄,拉起车飞一样,恨不得一步就到五屯。
九里路只用眨眼功夫。
装砖的时候,不管怎么说吧,人多是好干活,不大工夫就装了压压一车。
窑上点砖的说:“整整1500块砖,紧够你们11个人拉的啦!老雷头说:“回去呀,得我和刘队长驾辕啦,青年人不靠硕啊,整不好扭了腰就不好了。
”大家都说他想得周到,劲叫齐啦,很顺当地拉起就走。
胶皮车走起来,推的人们带小跑,老雷头冷不丁地嚷起来:“洼子到啦!加小心,加小心!”大家伙也乱嚷嚷:“不要紧,猛一点闯就过去啦!”说着11个人都咬着牙,屏着气,伏下身子把绳子抻得咯吱咯吱地响。
看样子别说是台胶皮车,就是一座大山也得拉得欠屁股。
车到洼子中间,人们更是叫劲,有的人粗声粗气,就好像火车头上的二烧又加上三铲煤一样,呼吃呼吃往外喷气。
正在这个时候,就觉得车外脚往下一沉,只听人们七吵八嚷地喊:“叫劲呀!闷劲呀!”一阵紧张过去啦,胶皮车简直就像和泥洼子长在一起又生根一样,纹丝没动。
有人还使劲拉呢,刘队长说:“别使蛮劲啦,歇一会再想法吧!”大家伙把绳套往车上一扔,走出泥洼子,找个高岗干地方坐下擦把汗。
小伙子掏出烟卷点着,老头把烟袋放到烟口袋里直拧。
有个叫小胡的青年,仰脸看天,见天上的星星直门挤咕眼。
他长出一口气说:“今天晚上就得在这打小宿啦!”大家都在歇着,只有刘队长一个人在泥洼子里转游。
他守着胶皮轱辘一会站起来一会蹲下来用手抠。
大家也不言语了,都瞅着队长想知道他要干什么。
见队长解开扣脱下棉袄,用手叠成长条。
有人还想刘队长这是热啦,把衣服都脱啦,只有老雷头明白了刘队长的意思,把大腿一拍说:“对呀!使棉袄垫上准能行啊!”正说着,刘队长“噗”的一声就把棉袄扔到车脚底下啦,老雷头穿的带大襟的棉袄,扣子多,没等解完,小胡看出门道来啦。
他穿的对襟带拉锁的小棉袄,“哗”的一拉就开,马上脱下来垫在中间。
老雷头点点画画说:“他妈的,你这家伙垫车还找节骨眼来啦!”——要问为啥说小胡找节骨眼,那还不明白:垫在中间不是下面埋汰不着,上面还压不破吗!老雷头边说边把棉袄垫在上边。
这时,别人也都垫上了。
于是一条新道——棉袄道铺成了。
这时候,大家也歇好了,刘队长说:“来吧!看这回的吧!”其实人们也都急眼啦,都摸起绳套,把眼睛瞪得溜溜圆,一起叫劲。
说也奇怪,车就像一只绵羊似的,跟在人们身后,服服帖帖出了泥洼子,走上干道了。
回头一看,棉袄上连泥带水压出很宽的两道车印。
车过去,人们把棉袄拾起来扔到车上。
砖车刚一进社,军属老雷头就吵吵八火嚷起来:“他妈的,这车误的真较劲!”立刻招来一帮人,他见听的人多,更来劲啦,添枝加叶活灵活现地把刚才垫道的事说了一遍。
支书亲热地说:“多亏了你们啊!快看看棉袄破没破,好叫你弟妹给补补。
”平常本来谁也不注意的棉袄,这时大家全围上来看了。
刘队长、老雷头都嘿嘿着说不用,叫大家这么一关心反有点磨不开了。
只是小胡很不安,他偷偷把自己的棉袄往大家的下面藏,像见不得人似的。
这时候,他恨不得自己棉袄上多几块泥巴才好呢!他觉得那已不是点点的泥巴,而是颗颗的奖章了。
(原载《北方文学》1958年,后收入《黑龙江短篇小说选》北方文艺出版社1963年,并被多次译介到国外)一件很小的事:拉砖的路上遇到了坑洼地,以刘队长为首的十几个人用棉袄垫了一节道,从而顺利地走出洼坑。
反映了他们大公无私的工作作风和冲天干劲。
从此文可以看出小小说与生活有着这样的关系:来源于生活,又经过艺术创造,高于生活。
有形象、有细节、有提练,最重要的,有闪光点。
所以,初学小小说的一定要大胆地写,就写你身边的生活,从生活入手,慢慢成长。
(二)小小说的名称:运用较多的有两种:小小说、微型小说。
如前述,当代中国最早出现的是1958年老舍首次提出的“小小说”的名称。
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单列有“小小说”词条而没有“微型小说”词条,只在解释“小小说”词条里有“也叫微型小说”的表达,其倡导性已经非常鲜明。
此外,还有微篇小说、掌小说、百字小说、手机小说、口袋小说、一分钟小说、一袋烟小说、e拇指小说等名称。
2008年又产生了一种更短小的文体“闪小说”,也有叫“蚂蚁小说”的,其字数规定是600字以内。
但它仍然属于小小说范畴。
如果仅从字数去规定小小说的话,古代那么多的“百字小说”又属于什么?(三)小小说的字数规定:尽管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在“小小说”词条解释时说“多在千字以下”,但在实践中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规定是1500字以内,最长不超过2500字。
(四)小小说的文体意义:托尔斯泰说:小小说是训练作家最好的学校。
作家蔡楠在开学典礼上发来的贺信中说:作家可以培养,小小说人人可为。
小小说不排斥新人,相反,小小说因为与生活的紧密关系而很容易使新人在某一题材上有所突破,脱颖而出,成为新星。
小小说属于大众文化。
既有通俗文学的亲民性,又有高雅艺术的高标准。
既可以以小文娱乐自己,又可以以优质的小小说作品享誉小小说界。
王蒙、冯骥才等文坛大家也都有不少小小说佳作,冯骥才老甚至因此获得“鲁奖”的首个小小说奖。
现代人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去看长小说,小小说以短小精悍的优势滋润大众的心灵。
小小说反映生活迅速及时,具有“新闻性”“特写性”,小小说写作者以文学的方式感悟当代生活,以短平快、反映生活迅速而能够更多地影响读者。
小小说的大众文化特质要求它拒绝假恶丑,歌颂真善美。
以立意为先,拒绝无病呻吟,排斥负能量作品。
很难说哪一个中国公民在其一生中没有受到过小小说的滋润,小小说对于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有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小小说的美学特征:(此段是重点内容,尤其对于初学者来说)小小说是一种对生活的发现,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虚构类文体。
它因为是虚构文体,因而必须是小说家族里的成员;又因为追求高度的简练、精粹,并且尤其注重余味悠长,而与诗有诸多美学共性。
优秀的小小说作品不但在人民大众中广泛流传,而且也深得文学“正统”的青睐,优秀小小说作品被选入大、中学教材和考试阅读试题以及被翻译成其他国家文字、收入外文书籍即是明证。
小小说主要有如下几个美学特征——(一)短小精悍小小说必须短小,但又必须出彩。
要想出彩,语言是很重要的因素;要想出彩,表达有力也是基本的要求。
如何表达有力?构思精巧、小中见大、注重思想的提炼、注重结尾的突破等是其实现的途径。
(二)构思精巧叙事性文学体裁无非是靠故事情节吸引读者的。
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
这“会抄”,就是故事编得巧妙。
综观几千年来的文学表达,其主题无外乎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之两端,我们现如今所有的文学表达都可以从古代流传下来的《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狼来了》《龟兔赛跑》《田螺姑娘》《东郭先生和狼》《滥竽充数》《狐狸与乌鸦》《小马过河》《小时了了》等等民族文学瑰宝里找到素材的源头。
这是一种“抄袭”,但为什么文学依然这么有魅力?就是因为表达之巧妙,构思之巧妙。
可以这样理解,古典文学是根,当代文学的创新性表达是枝叶、花朵。
(三)小中见大虽然说“一滴水中见大海”是一种夸张,但一叶真的可以知秋,观一斑的确能窥全豹。
优秀的小小说就是以少少许胜多多许。
能够这样,小小说才算成功。
不然,就是管窥蠡测、捉襟见肘了。
(四)注重留白小小说是留白的艺术。
留白,就是以“无”胜有。
留白原本是国画艺术中的术语,应用于小小说理论在中国最早是被汪曾祺提出的:“空白,是小小说的特点。
可以说,小小说是空白的艺术。
……中国画讲究‘计白当黑’。
所谓‘留白’,简单直截地说,就是少写。
……做到句有余味,篇有余意。
”留白,是优秀小小说一直遵循的艺术规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