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思维品质培养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路点拨most important quality is bravery,because as an astro-naut,he or she must be brave to face the challenges.学生B:Our group think that an astronaut should be care-ful,curious,determined and self-disciplined,of whichcarefulness is the most important quality.In our opin-ion,working in space is by no means an easy job,whichinvolves a lot of danger.”在讨论中,学生博采众长、兼容并蓄,教师也应及时地与他们互动交流。
久而久之,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会进行更多的思考,也更加愿意参与到讨论中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
四、实施“互动式”评价,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在课堂上汲取的养分也不尽相同。
学生完成了讨论、分享后,教师不妨提出请其他同学对他的分享进行复述和点评,引导大家对分享的观点进行思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上一个环节讨论结束后,学生B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认真仔细”是宇航员最重要的品质,因为在太空中工作非常不容易,潜藏着许多风险。
学生C对他的回答进行了复述并且点评道:“Ican’t agree with him any more.From the text,we cansee that spacewalking is probably the most dangerouswork,with potential risks such as electric shocks.So ifyou want to be an astronaut,you can never be too care-ful.”这样的“互动式”课堂评价,既要求学生在其他同学发言时认真聆听,又需要他们加入自己的想法,只有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才能对同学的表现作出全面而客观的评价。
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

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在阅读教学中发展思维现在已成为阅读教学乃至整个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在学生探究思考的同时,似乎弱化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或者说,有些教师误以为只要做到学生质疑了,探究了,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而至于学生到底质疑得到了什么结果,探究的意义何在,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做,还没有清晰的认识。
其实,无论是质疑还是探究,都只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一种方法,最终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提高思维品质。
一、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这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和思维准确性、有序性。
语文是一门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科,但在教学中我们还必须重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倡导个性化、有创意的解读,但这种个性化或者有创意的解读,必须建立在对文本尊重和正确解读基础上的,否则,阅读就会出现异化和曲解。
如在《第一次真好》的教学中,在讨论作者心理变化的过程时,学生能够找到“眼巴巴”、“惊喜”和“喜爱”这几个词语来表述,因为这是文本中出现的原词,说明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筛选能力,思维的方向是对的;但“眼巴巴”并不能准确表现作者心理活动,这是一个描述性的动词;还有后面出现的“样子很难看”,“吃不下饭”等词语的筛选,都说明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和深度还达不到要求。
他们没有意识到老师提出的要求——“心理”这个词所应具有的限制,在表述中出现了偏差。
这时教师应该着重强调“心理”这个词的要求,引导学生通过“眼巴巴”,“样子很难看”,“吃不下饭”这些词揣摩作者的心理活动,提示学生将这些词转化成表现作者心理活动的词语,于是学生的表述准确了,变成了“盼望”、“期待”以及“失望”、“难过”等词语。
通过这样的引导和训练,加强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使学生能够更准确的领会文章主旨,更准确的表达自己的理解,长此以往,必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在人的思维过程中善于抓住问题的全面而又不忽略事实重要细节的思维品质。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摘要〕阅读是一项复杂的思维过程,是读者与作者双方参与的语言交际活动;是思维和语言相互作用的过程。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这既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全面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
〔关键词〕学生阅读培养思维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多种思维能力是阅读教学最根本的任务。
阅读是一项复杂的思维过程,是读者与作者双方参与的语言交际活动。
生成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认为:阅读是思维和语言相互作用的过程。
要提高阅读能力,就必须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自觉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呢?总结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的具体做法是:1 创设情境,激发思维动机思维动机是激励并维持一个人的思维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
动机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同时也离不开刺激的作用。
当刺激与个人的需要相关联时即会产生思维动机,引起思维活动。
阅读活动中的刺激主要来自语言环境(即语境)。
借助语境,作者才能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将想要的思想准确地传达给读者。
借助语境,读者才会准确无误地领会、理解作者所在表达的特定含义。
因此,语境在从作者到读者,即从表达到理解的过程中起着桥梁作用,是思维的基础。
“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教师运用语言描述或其他形象化手段(如抒情导语、模拟表演、多媒体展示等手段),把文中的语言环境(某种情形、某种状况、某种景象)充分地表现出来,使学生宛如身临其境。
”从而去感知具体的语言信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我要学”这种强烈愿望的驱驶下,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十分高涨。
由此可见,创设情意,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是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良好开端。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学生发展其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和运用所学习的知识。
首先,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一项要求极高思维品质的活动,它需要学生有深入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并从中获取所需的信息。
而且,具有良好思维品质的学生往往能够快速地理解文章,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和效率。
其次,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理解文章中的各种信息,并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
而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并在自己的表达中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这样就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表达文章中的信息和思想,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最后,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学生通常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并能够找到更加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难题。
这样一来,他们就能够更快地掌握所学知识,从而在学习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综上所述,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非常重要。
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学习效率。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帮助他们成为能够独立思考、快速学习和有效应用知识的优秀学习者。
在诗词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论在诗词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崔秀娟何为思维品质?顾名思义是思维能力的特点和表现。
不同的学生在阅读中表现出的思维特点和思维活动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形成的阅读体验也会有所不同。
教师在诗词阅读教学中需要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进行培养,引导学生注重探寻事物的本质,洞察事物的真相,从而作出真实判断,进行有效阅读。
在一线的教学中,许多教师认识到学生思维能力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组织了各种活动调动学生主动“思考”,但是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丄注重活动,轻视文本内容。
任何语文活动的开展都必须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应该以文本内容的解读为基础,脱离文本进行的学习活动都是纸上谈兵。
2.碎片化解读,忽视整体。
许多教学课堂只是注重对一些阅读问题的探讨,问题与问题之间缺少衔接性和层级性,长此以往,学生思维断裂,整体的逻辑思维能力很难形成o 3.注重表层,轻视生成。
许多课堂注重预设,教师问题设置全面而精致,对学生生成的问题置之不顾,拓展迁移变成了一纸空文。
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被教师牵着走,很难实现思维的延展。
基于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在诗词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深刻性。
一、在整体感知中构建思维的独立性独立的思维是指学生在思维的过程中善于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在诗词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多一点个性思维,少一点人云亦云。
语文新课标提出:“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必须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注重在整体的语言感知中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思维。
”这就要求在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学会围绕文本的核心内容,构建整体思维框架,进而激发思维,有效阅读。
首先,以文体思维为主线进行整体阅读。
任何一篇文本都有其独立性,而了解鲜明的文体特征是解读文本的前提。
学生需要紧扣文体,进行整体把握,抽丝剥茧,进行整体阅读,为思维的独立性提供基础。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与思考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与思考1. 引言1.1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In today's globalized world, English has become a crucial tool for communication and success. Therefore, it is essential to start teaching English at a young age, and reading is a fundamental skill in language learning.1.2 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意义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thinking qualit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elementary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By developing students' thinking quality, we can help them to think critically, creatively, and analytically. This will not only improve their academic performance but also enhance theirproblem-solving skills and decision-making abilities. Additionally, fostering thinking quality can promote students'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crease their self-confidence, and cultivate a lifelong love for learning. Overall,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inking quality is essential for their overall growth and success, both in academics and in life.2. 正文2.1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方法When it comes to teaching English reading to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t is important to use effective methods that can help them develop their reading skills and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on. Here are some key methods that can be used in English reading instruction f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2.2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包括多方面的方法和技巧。
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批判性是指个体在思考问题时能够客观地审视问题,分析问题的利弊得失,发现问题的矛盾和不足之处,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5)敏捷性敏捷性是指个体在思考问题时反应迅速,能够快速地理解和掌握问题的本质,对问题的解决具有高效性和实效性。
三、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1.培养深刻性和灵活性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如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思考、提问、概括和总结,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理解和解决问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演绎能力,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思维水平。
2.培养独创性和批判性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拓展思维和反思思维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独创性和批判性,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的矛盾和不足之处,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培养敏捷性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敏捷性,让学生能够快速地理解和掌握问题的本质,对问题的解决具有高效性和实效性。
四、总结与反思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注重多样化的课堂设计,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五个方面的思维品质,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XXX.Agility refers to the speed of thinking activities。
XXX。
individuals can actively think。
carefully consider。
make correct judgments。
XXX.XXX the structure and n of the XXX。
浅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浅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开阔眼界,提高语文素养,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本文将从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的重要性、具体方法和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引起人们对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视和关注。
语文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手段。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了解不同的观点和见解,从而拓展自己的思维视野,丰富自己的思维内容。
语文阅读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和综合素质。
1. 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他们在阅读中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分析。
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阅读材料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见解,促使他们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分析。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讨论和辩论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思维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思维,促使他们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阅读中。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跨学科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综合运用历史、地理、科学等多学科知识,拓展他们的思维领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语文阅读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充满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体验文学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4. 教学实践中注重个性化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思维特点和学习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品质的培养。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设计个性化的阅读任务,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促进他们的思维品质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思维品质培养
阅读是一个心理过程,是一种思维活动。
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说就是对思维能力与思维习惯的培养。
优秀的思维品质,应该是既严密又灵活,既能深入又能拓宽,应该是多维度能力的协调发展。
就阅读品质而言,应该是既能整体把握,又能局部深究,既能旁征博引,又能透析文本,只强调其中某一方面,是不可能培养出真正优秀的阅读品质的。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应围绕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
一、潜心钻研文本,培养思维的深度
潜心钻研文本,培养思维的深度是非常必要的。
学生的自然阅读处于“浏览”状态,我们的阅读教学就更应该重视培养深入钻研的习惯。
具体来说,可以从如下方面入手:
1.抓住重点语句,挖掘深层含义。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七课《行道树》第三段有这么一句:“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悲凉”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城市充满烟尘吗?这也不无道理,可我引导学生思考时总感到这似乎仍有所欠缺。
联系全文上下,我们知道“行道树”的内心情感是由它们所处的特殊位置决定的:它们在站在街道的两旁,饱受烟尘的袭击,惯听城市的喧嚣,不再像先前的同伴那样在原始森林里饮风吸露,玩凉凉的云,过着宁静舒适的生活;每当夜幕降临时,整座城市到处是繁弦急管、红灯绿酒,人们都只顾自己到夜总会、歌舞厅、酒楼、咖啡馆等娱乐场所过欢乐的夜生活,可行道树们却没人理会,没人关照;它们只有在寂静里,在黑暗里,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苦熬着,直到第二天朝霞冉冉升起。
可见行道树的悲凉虽然与城市的环境污染有关,但真正的原因还是在于与原始森林的同伴和城市里过夜生活的人们的对比中产生的。
在两种对比中,行道树深切体会到自己生活的悲凉处境:不仅有遭受烟尘污染的悲苦,而且有不被人们理解,不被人们关注的冷落。
正因为如此,行道树若是有情,它们定然会发出悲凉的感叹。
2.尊重作品实际,深入理解主题。
对课文主题进行合乎逻辑的分析概括,是培养思维品质的好方式,应力避生拉硬扯给学生思维造成逻辑混乱的负面影响。
如长期以来,《我的叔叔于勒》一课的主题,被定位为“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认真研读文本,不难发现,这个结论不能从作品中自然得出。
小说着力表现的是菲利普一家对亲人于勒态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根源在于于勒的贫富。
亲情,是人性本能中美好的东西,小若瑟夫送出的10个铜子就是这种感情的真实流露;可是在大人们心中她何以变形?认真钻研文本就不难看出:怕于勒回来“吃”他们、怕穷亲戚丢面子,是生活的压力和世人的眼光使他们冷酷。
这正是金钱对世风的左右、对人性的扭曲,正是小说的主题之所在。
引导学生尊重文本,钻研文本,有利于引导学生直面生活与人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实事求是的思想品质。
二、努力拓宽文本,培养思维的广度
在阅读教学的思维训练活动中注意培养思维的广度,在尊重文本的同时,力求能有新的发现,有与众不同的见解,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是大有益的。
1.多角度求异,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在《宋定伯捉鬼》的教学中,概括文章主题时,学生受一些教辅资料的影响,很快就说出了:“鬼在人们心中是邪恶的化身。
这篇文章寄寓着人能战胜邪恶的思想。
”笔者出于对学生受教辅影响而能说出跟教参一样的答案的遗憾,突发奇想,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鬼是否也有值得肯定的一面?”教师先抛出引子:人有好人坏人之分,论鬼也应如此。
学生愣怔片刻,不禁深思起来,既而课堂沸腾了。
有的说:“宋定伯捉鬼是为‘得钱千五百’,乃贪财的小市民一个。
”有的说:“鬼化为羊,可见此鬼是‘羊鬼’,羊是善良、温顺、老实的。
与宋定伯之狡诈构成鲜明对比。
”如此,学生在大胆的创新中,思路拓宽了。
2.通过情节续写,丰富联想和想象。
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我要求大家根据课文内容、人物性格,换个角度进行想象:如果于勒在外面发了财,果真衣锦还乡,菲利普夫妇及若瑟夫各会有怎样的表现?有的想象菲利普若见到衣冠楚楚的大腕于勒,必定喜出望外,笑容满面地迎上去,拉着于勒的手说:“弟弟呀,你终于回来了,我还以为你忘了我这个亲哥哥了呢!”说完,接过于勒手里的密码箱。
有的想象克拉丽丝如果见到了衣锦还乡的于勒,她一定会把站在自己前面的菲利普一把推开,拉着若瑟夫的手催促他叫“叔叔”。
接着以夸奖的口气对于勒说:“我就知道你有办法,有出息,我的眼光不会错!哪儿是你哥那种德性,没出息。
走,咱们回家去!”……
总之,阅读教学中应抓住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深思细研,追求思维的准确、到位,避免滋生蜻蜓点水的浮躁习气,让学生形成钻得进的阅读思考习惯;同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要求学生不要满足于课本的现成结论,而要敢于大胆突破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从新的角度思考和想象,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观点、看法或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