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文化及其他”阅读理解答案
《母语》中学生课外现代文阅读强化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

《母语》中学生课外现代文阅读强化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母语文兰姐姐打来电话,说父亲病重,要我立即回国。
我迫不及待地带上妻子和孩子,踏上了回国之路。
我已经有八年时间没有回国看望过父亲了。
这期间,父亲体恤我只身漂泊异乡,他坚持说,只要我在国外一心一意把事情做好,即使十年不回去看他,他也欣慰。
这八年来,我娶妻生子。
妻子是美国姑娘,父亲却说她有中国古典美。
我的儿子从出生起,父亲就从照片、录像、微信上看着他长到五岁。
父亲是语文教师,说话特别讲究用词,可看着孙子的相貌,却说了句不雅的话:“好!好!远缘杂交,必然生出优良品种。
瞧我孙儿,中美杂交的混血儿,还真是个具有中国风的洋娃娃呢!”自父亲病重住院,他最急于完成的事就是写一份关于家产继承的遗嘱,字斟句酌,比他当年教书备课还认真百倍。
长空旅行,晴空万里,没有一丝云,失去了参照物的飞机像是定在了空中似的。
妻子忽煞问我:“我们很快要见到爸爸了,爸爸不懂英语,那我们怎么和他说话?”我说:“这只能靠我翻译了。
见到爸爸,千万别提‘外’字、‘洋’字,爸爸死记着当年外国列强欺侮中国,这些都是爸爸的死敌。
”妻子摇头,接着问:“这些既然是爸爸的敌人,为什么他会同意你学英语?还让你到美国?我就是一个外国人,爸爸对我也嫉恶如仇吗?”我回答妻子:“爸爸就我一个儿子,中国有句古语叫‘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儿子的前程,他只能选择忍耐,尊重儿子的选择。
至于你,爸爸会喜欢的。
”“为什么?”“中国有句成语叫爱屋及乌,意思是,喜欢一个人,连带着也喜欢和这个人有关的人或物。
你嫁给我这个中国男人,也就是中国人了。
”妻子反问我:“你不是已经拿到美国绿卡了吗?“我是美籍华人,本质上仍是一个中国人。
”“那我们的孩子呢?”“华人后裔,本质上同样是中国人。
国籍可改,种族不变。
”妻子突然话锋一转:“我既然成为你这个中国人的妻子,那你为什么不教我中文?”我窘迫地回答:“这是一个疏忽。
2019年《捍卫母语》阅读附答案-实用word文档 (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捍卫母语》阅读附答案阅读《捍卫母语》。
(共8分)捍卫母语①【甲】近些年来, 外来文化的冲击已经波及汉语, 于是有知道莎士比亚而不知道汤显祖的, 有见面就“哈罗”而不知说“您好”的……母语, 迫切需要我们捍卫了。
②捍卫母语, 珍爱母语, 是我们的责任。
【乙】的确, 作为文化主要载体的语言, 一旦丧失, 就断了历史,断了文化之脉。
汉语是世界上少有的能够沿用至今的语种之一, 它的强大生命力本身就是对其价值的最好证明。
汉语之于我们, 更是一种感情、一种精神。
它是中华文化之根,是每一个华人血管里流淌的血液,连接起了中华民族。
面对国内高校重英语轻汉语的怪现象, 不少专家人士表示忧虑。
而国外逐渐兴起的汉学热, 只能让我们深刻反思。
【丙】一个没有语言的民族是不幸的, 而一个有语言却弄丢了的民族是可悲的。
③发展母语, 净化母语, 是我们的使命。
毋庸置疑,汉语只有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 注入时代的新鲜血液才能永葆生机。
我们要做的是正确掌握汉语发展的方向。
当年徐寿引进西方科学, 特别是引进化学的时候, 就结合汉语的特点命名元素。
例如,固体金属元素一律用“金”字旁,再配一个与该元素第一音节发音近似的汉字来为之命名。
“锌”、“锰”、“镁”等元素的中文名称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至今仍使我们受益。
相比之下, 当代科学界则逊色得多,时常可见科学文献中随意夹带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的现象。
而在日常生活中,网络新词使用泛滥,甚至连小学生作文中都出现由特殊符号和错别字组合生造的“火星文”。
普遍存在的汉语用词不规范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捍卫母语 ,必须从还母语纯洁开始。
④弘扬母语, 传承母语, 是我们的荣耀。
汉语要在世界语林立足, 需要华人的共同努力。
【丁】在这一点上, 坚持讲汉语的杨振宁先生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文学类文本阅读-三年高考(2015-2017)

2016年高考一、【2016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4题。
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我第一次看老腔演出,是前两三年的事。
朋友跟我说老腔如何如何,我却很难产生惊诧之类的反应。
因为尽管我在关中地区生活了几十年,却从来没听说过老腔这个剧种,可见其影响的宽窄了。
开幕演出前的等待中,作曲家赵季平也来了,打过招呼握过手,他在我旁边落座。
屁股刚挨着椅子,他忽然站起,匆匆离席赶到舞台左侧的台下,和蹲在那儿的一位白头发白眉毛的老汉握手拍肩,异常热乎,又与白发白眉老汉周围的一群人逐个握手问好,想必是打过交道的熟人了。
我在入座时也看见了白发白眉老汉和他跟前的十多个人,一眼就能看出他们都是地道的关中乡村人,也就能想到他们是某个剧种的民间演出班社,也未太注意。
赵季平重新归位坐定,便很郑重地对我介绍说,这是华阴县的老腔演出班社,老腔是很了不得的一种唱法,尤其是那个白眉老汉……老腔能得到赵季平的赏识,我对老腔便刮目相看了,再看白发白眉老汉,安静地在台角下坐着,我突然生出神秘感来。
轮到老腔登台了。
大约八九个演员刚一从舞台左边走出来,台下观众便响起一阵哄笑声。
我也忍不住笑了。
笑声是由他们上台的举动引发的。
他们一只手抱着各自的乐器,另一只手提着一只小木凳,木凳有方形有条形的,还有一位肩头架着一条可以坐两三个人的长条板凳。
这些家什在关中乡村每一家农户的院子里、锅灶间都是常见的必备之物,却被他们提着扛着登上了西安的大戏台。
他们没有任何舞台动作,用如同在村巷或自家院子里随意走动的脚步,走到戏台中心,各自选一个位置,放下条凳或方凳坐下来,开始调试各自的琴弦。
锣鼓敲响,间以两声喇叭嘶鸣,板胡、二胡和月琴便合奏起来,似无太多特点。
而当另一位抱着月琴的中年汉子开口刚唱了两句,台下观众便爆出掌声;白毛老汉也是刚刚接唱了两声,那掌声又骤然爆响,有人接连用关中土语高声喝彩,“美得很!”“太斩劲了!”我也是这种感受,也拍着手,只是没喊出来。
母语是教育的起点-阅读理解答案解析【2019年黑龙江省大庆市】

12.(9分)阅读下面议论性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2019年黑龙江省大庆市】母语是教育的起点周国平①尼采曾经指出:母语是“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对象”,良好的训练是“一切后续教育工作”的“自然的、丰产的土壤”;教师应当使学生从少年时代起就严肃地对待母语,“对语言感到敬畏”,最好还“对语言产生高贵的热情”。
我完全赞同他的见解。
②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而母语是心智成长最重要的环境之一。
母语就好比文化母乳,我们在母语的滋养下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
虽然后续教育有不同领域和学科之分,但一切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地读、想和写,而这种正确性正是通过良好的母语训练打下基础的。
认真对待语言,力求准确地使用每一个词,这不仅是为了避免他人的误解,更是对待心智生活的严肃态度。
不能想象,一个对写给别人看的文字极其马虎的人,自己思考时会非常认真。
相反,凡是呕心沥血于精神劳动的人,因为珍惜劳动成果,在传达时对文字往往都近乎怀有一种洁癖。
③如果说文化是一种教养,那么,母语就是教养的基本功,教养上的缺陷必定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
一个语言粗鄙的人,我们会立刻断定他没文化。
一个语言华而不实的人,我们也可以立刻断定他伪文化。
举止上的高贵风度来自平时最一丝不苟的训练和自我训练,语言上的良好作风也是如此。
不用说写公开发表的文章,哪怕是写只给某一个人看的信,只给自己看的日记,都讲究用词和语法的正确,文风的端正,不肯留下一个不修边幅的句子,如此持之以恒,良好的文字习惯就化作本能了,而这便是文字上的教养,因为教养无非是化作本能的良好习惯罢了。
④一百多年前,尼采埋怨德国青少年不是向德语经典作家,而是从媒体那里学习母语,使得他们“尚未成型的心灵被印上了新闻审美趣味的野蛮标记”。
如果尼采生活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真不知他会做何感想。
我本人认为,网络语文的繁荣极大地拓宽了写作普及的范围和发表自由的空间,诚然是好事,但也因此更应该警惕尼采所说的“新闻审美趣味”的蔓延。
2025届四川省语文高三上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2025届四川省语文高三上期末监测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芬兰一直较为注重开展培养学生生存技能的劳动教育。
中小学生阶段开设与劳动教育相关的课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技术课、纺织课和家庭经济学课程。
技术课和纺织课在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开设。
技术课上,学生学习使用锯、刨子等工具,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木工制作。
纺织课上,学生要学会使用缝纫机,学生在小学阶段进行简单的布艺制作,比如靠垫、手机包等;初中阶段,设计相对复杂,计算机设计、制作等方式会被学生引入课堂制作。
初中阶段还开设有家庭经济学课程。
学生在课上学习烹饪、熨烫衣物等。
一堂家庭经济学课,学生准备、制作一顿美食并现场享用,其间还插空熨烫衣物。
男女学生都积极投入其中,竭尽全力制作出自己满意的作品。
(摘编自张永军《他山之石》,《光明日报》2018年10月9日)材料二我国的劳动教育时废时兴,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
劳动教育缺位成为我国当前教育的严峻现实,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我国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
从学校来讲,劳动与技术课程经常被占用,师资、场地、经费缺乏,劳动教育无计划、无考核;有的把劳动当惩罚手段,劳动多教育少,忽视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培养。
从家庭来讲,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在家庭教育中被忽视,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只要学习好,什么都不用干。
从社会来讲,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的思想有所蔓延,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被淡化。
好逸恶劳、看不起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现象客观存在。
(摘编自吴安春《培养劳动精神为孩子幸福奠基》)材料三:劳动教育关系国家命运、民族未来。
现代文阅读《在母语的屋檐下》附答案详细解析

现代文阅读《在母语的屋檐下》附答案详细解析现代文阅读答案详细解析在母语的屋檐下少年时代的伙伴自大洋彼岸归来探亲,多年未见,把盏竟夜长谈,我们聊到故乡种种情形,特别谈到了家乡方言,兴之所至,后来俩人干脆用家乡话谈起来。
本来以为这么多年不使用,很多方言都已忘记,不料却在此时鲜明地复活了,恍惚中,甚至忆起了听到这些话时的具体情景,眼前浮现出了说话人的模样。
友人感慨:真过瘾。
在一种语言中浸润得深入长久,才有资格进入它的内部,感知它的种种微妙和玄奥,那些羽毛上的光色一样的波动,青瓷上的油彩一般的韵味。
几乎只有母语,我们从牙牙学语时就亲吻的语言,才应允我们做到这一点。
关于母语,英文里的一个说法,最有情感温度,也最能准确地贴近本质:mother tongue,直译就是“妈妈的舌头”。
从妈妈舌头上发出的声音,是生命降临时听到的最初的声音,浸润着爱的声音。
多么深邃动人的诗意!在母语的呼唤,吟唱和诵读中,我们张开眼睛,看到万物,理解生活,认识生命。
诗作为浓缩提炼过的语言,是语言的极致。
它可以做为标尺,衡量一个人对一种语言熟悉和理解的程度。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坍了”,说的是世事沧桑,人生无常。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说的是心绪流转,昨日遥遥,没有历史文化为之打底,没有人生经历作为铺垫,就难以深入地感受和理解其间的沉痛和哀伤,无奈和迷茫。
它们宜于意会,难以言传。
每一种语言都连接着一种文化,通向一种共同的记忆。
文化有着自己的基因,被封存在作为载体和符号的特有的语言中,仿佛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阿里巴巴的山洞里,藏着稀世的珍宝。
“芝麻开门吧!”咒语念起,山洞石门俨然敞开,堆积的珠宝付光跃彩。
但洞察和把握一种语言的奥秘,不需要咒语,时间是最重要的条件。
在一种语言中沉浸得足够久了,自然就会了解其精妙。
有如窖藏老酒,被时光层层堆叠,然后醇香。
瓜熟蒂落,风生水起,到了一定的时候,语言中的神秘和魅惑,次第显影。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会员独享】

鹤岗一中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3题。
(每小题3分)母语文化及其他这些年来,汉英文字混杂的确已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
时下,无论是书面行文还是口头语言,甚至有的报纸也公开用汉英混杂的形式做标题。
到头来,弄得中国人很可能必须先学会英语才能看懂读懂自己的语言。
因此,保卫我们的汉语言文字的纯洁和历史传统,应该说已是刻不容缓。
洋泾浜汉语的流行,已经到了影响国家文化安全的程度了吗?世界文化史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古代埃及人的圣书字和古代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先后于公元前300—400年消亡了,眼下就只剩下汉字了。
今天社会对汉语的轻视和对英语的盲目崇拜,已经到了非常麻木的状态。
眼下不是英语的强势入侵,而是我们的文化传承者面对入侵自动解除了自己的武装。
对西方语言的盲目崇拜,实际上表现的是对民族文化的轻视和自信力的缺失。
我们强调保卫民族语言的纯洁与所谓的民族主义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
一部五千年文明史证明,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强调融合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为我所用。
但是融合而非照搬,比如,因先辈的智慧,在引用外来语上,用音译有了我们今天惯用的“咖啡”,用意译有了汉语“电话”,音译加意译就有了今天的“芭蕾舞”。
这些文字,都悄无声息地引外来文化为我所用,大大丰富了汉语的文化表达。
史料考证,中国文化史上有三次吸收外来语高潮,第一次汉唐通西域,佛教传入中国,外来语“葡萄”、“骆驼”“圆满”等从西域语言和佛语中引入汉语,此后被我们用了数千年。
如今很少有人知道这是舶来品。
第二次外来语高潮是鸦片战争以后,从英语中引进了坦克、沙发、吉普车等,从日语中引进了组织、纪律、政府、党、政策等等一类词汇,至今这些词汇已融入我们的主流语言。
这些机智巧妙的引用,表现的是先辈们的大智慧,重要的是把外来语化为了我们的血肉。
第三次高潮是近些年的事,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们对外交往的扩大,外来语似大潮汹涌,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盛举。
我与母语参考答案

我与母语参考答案我与母语参考答案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而母语则是每个人最熟悉和亲切的语言。
对于我个人来说,母语是中文,它是我在成长过程中所接触到的第一种语言。
在我与母语的交流中,我逐渐认识到母语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和身份的象征。
首先,母语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语言,我们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价值观、传统习俗和思维方式。
在我与母语的交流中,我发现中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比如,中文中的成语、俗语和谚语,它们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一种智慧的结晶。
通过学习和使用这些成语、俗语和谚语,我逐渐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例如,“一叶知秋”这个成语,它告诉我们通过细微的变化可以预测到整个事物的发展趋势,这体现了中国人注重细节和善于观察的品质。
这些文化元素不仅仅是语言的一部分,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母语的学习和传承,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其次,母语是身份的象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语,它是我们与他人交流的基础,也是我们与特定群体的联系纽带。
在我与母语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母语的独特之处。
无论是在家庭中与父母交流,还是在学校中与同学交流,母语都是我们表达自己和理解他人的重要工具。
通过母语,我们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意思和感受。
母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更是我们身份的象征。
无论我们身在何处,只要我们使用自己的母语,我们就能感受到归属感和自豪感。
母语是我们文化身份的一部分,它让我们与他人建立起了特殊的联系。
然而,尽管母语对于我们来说如此重要,但是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全球化的影响,我们也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其他语言和文化。
在与其他语言和文化的接触中,我们也能够学到新的知识和经验。
通过学习其他语言,我们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了解其他文化的独特之处。
同时,通过与其他语言的对比,我们也能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自己的母语。
因此,学习其他语言并不是与母语的冲突,而是一种互补和丰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每小题3分,共9分)
母语文化及其他
日前,广电总局发布通知:电视节目中所用外语和缩略词NBAGDPWTO等等,将告别央视。
这些年来,汉英文字混杂的确已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
时下,无论是书面行文还是口头语言,甚至有的报纸也公开用汉英混杂的形式做标题。
到头来,弄得中国人很可能必须先学会英语才能看懂读懂自己的语言。
因此,保卫我们的汉语言文字的纯洁和历史传统,应该说已是刻不容缓。
洋泾浜汉语的流行,已经到了影响国家文化安全的程度了吗?世界文化史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古代埃及人的圣书字和古代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先后于公元前300—400年消亡了,眼下就只剩下汉字了。
今天社会对汉语的轻视和对英语的盲目崇拜,已经到了非常麻木的状态。
眼下不是英语的强势入侵,而是我们的文化传承者面对入侵自动解除了自己的武装。
对西方语言的盲目崇拜,实际上表现的是对民族文化的轻视和自信力的缺失。
我们强调保卫民族语言的纯洁与所谓的民族主义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
一部五千年文明史证明,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强调融合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为我所用。
但是融合而非照搬,比如,因先辈的智慧,在引用外来语上,用音译有了我们今天惯用的咖啡,用意译有了汉语电话,音译加意译就有了今天的芭蕾舞。
这些文字,都悄无声息地引外来文化为我所用,大大丰富了汉语的文化表达。
史料考证,中国文化史上有三次吸收外来语高潮,第一次汉唐通西域,佛教传入中国,外来语葡萄骆驼圆满等从西域语言和佛语中引入汉语,此后被我们用了数千年。
如今很少有人知道这是舶来品。
第二次外来语高潮是鸦片战争以后,从英语中引进了坦克沙发吉普车等,从日语中引进了组织纪律政府党政策等等一类词汇,至今这些词汇已融入我们的主流语言。
这些机智巧妙的引用,表现的是先辈们的大智慧,重要的是把外来语化为了我们的血肉。
第三次高潮是近些年的事,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们对外交往的扩大,外来语似大潮汹涌,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盛举。
其实,在面对外来语强势到来时,汉语言的应对办法还是很多的,改造也罢,融合也罢,有先辈经验可资借鉴。
关键是重视不够。
洋泾浜的拥趸者,有一种悖论,认为中国方块文字字义多,太难学,不如26个拼音字母易懂易记,随便几个字母组合就是词组,含义深广。
其实,这大大误读了中国汉字。
据中西方文字学家共同研究考察的结果,以独立单字为单位的中国汉字,无论表情达意还是承载信息、字义储存的容量上,都大大优于西方其它文字。
特别是汉字还是世界上唯一一种成为书写艺术的文字。
它在文字与艺术,象形与表意的绝妙结合上,堪称世界一绝。
曾有人为汉
字不能进入计算机表示过担心,认为方块字束缚了中国文化与世界融合的手脚。
岂料,随着聪明智慧的中国人对输入法的研究开掘,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中国文字昂首进入计算机时代,现在汉字已经成为世界上输入电脑最快的文字了。
同时,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在如今联合国常用的6种文字的文件和书籍中,汉字版是最薄的版本。
文字之争说穿了是国家软实力之争,是话语权之争。
近年来,世界主要大国都在用法律形式维护本国语言,法国把每年3月20日定为国际法语日,总统在这一天要出来讲话,号召保卫法语。
德国人坚决反对德英语言混杂,提倡在德国要讲德语。
美国近年也颁布法律,坚决维护其强势英语的地位。
在这场文化角逐中,中国既要有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和博大胸怀,同时也要坚决捍卫我们的汉语言文化传统,这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命根子,是祖宗留给我们的万世基业。
1.对汉字及母语文化相关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方块文字字义多,是文字与艺术,象形与表意的绝妙结合体。
B.中国汉语言文字是世界文化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流传最广的文字。
C.英汉文字混杂,实际上是轻视民族文化和自信力缺失的表现。
D.五千年文明史证明,我们用音译、意译、音译加意译等方式将外来文化悄无声息地融入到了我们的母语文化中。
2.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无论书面行文还是口头语言,甚至有的报纸也公开用汉英混杂的形式做标题,汉语言文字的纯洁性已受到严重威胁。
B.中国人对计算机输入法的研究开掘,加快了中国文化与世界融合的脚步。
C.有人认为汉字难学是因为汉字不仅要表情达意、承载信息,还要注意书写艺术。
D.眼下,社会对汉语轻视与麻木主要是由我们的文化传承者对西方语言的盲目崇拜,对民族文化的轻视,加之英语的强势入侵造成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主要大国都在颁布法令维护本国语言。
我国电视节目中如NBAGDPWTO等外语和缩略词将告别央视,这是广电总局坚决维护汉语言文字纯洁性的具体表现。
B.目前,世界上输入电脑最快的文字是汉字。
据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联合国常用的6种文字中,汉字表意最简洁。
C.世界文化史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中,古代埃及人的圣书字和古代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先后消亡了,眼下就只剩下汉字了。
因此,我们要保卫汉语言文字的纯洁性。
D.文字之争是国家软实力之争,是话语权之争。
我们既要敢于吸纳更多的外来语为我所用,同时也要坚决捍卫我们的汉语言文化传统。
答案:
1.B
1.A
1.C 答案解析: 1.略
1.B.无中生有。
文中没有提到加快了中国文化与世界融合的脚步的问题。
C.
偷换概念。
汉字在表情达意还是承载信息、字义储存的容量上,都大大优于西方其它文字,
这并非是汉字难学的原因。
D.否定变肯定。
民族文化的轻视加之英语的强势入侵错
误,原文第三段眼下不是英语的强势入侵,而是我们的文化传承者面对入侵自动解除了自
1.强加因果。
我们要保卫汉语言文字的纯洁性是因为英汉文字混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