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流体包裹体

合集下载

第三章 流体包裹体

第三章  流体包裹体

三 淬火法
是测定熔融包体均一温度的基本方法,加 热达到预置温度和恒温时间后→瞬时落 入水中→快速冷却把包体变化固定下来。 (一)LGHC-1型高温淬火炉 操作方便,控温、控时自动化.一次能 同时测定多个样品,测温效率高,最高 使用温度1250℃。
(二)熔融包裹体的均一化现象和温度测定 • 气体的变化包括:气体消失、扩散聚集 和新生气泡等。 • (1)气体发生消失的现象主要见于介质密 度较小的两相熔熔包裹体中,在升温过 程中气泡开始缩小时的温度为包裹体的 初熔温度,气泡消失时的温度为其均一 化温度。
获得成岩成矿的可靠信息 可测T、 P、C、D (密度)、盐度 、同位 素组成 pH Eh粘度 年龄等。 找矿勘探
第二节 包裹体的成因与分类
• 一般认为只有符合均匀体系,封闭 体系和等容体系这三个基本条件的 包裹体才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均匀捕获和不均匀捕获

通常认为包裹体是从均匀介质中捕获 的。如果天然矿物中固相,液相,气 相之间比例稳定,则为均匀捕获。 在单个矿物中,有时会看到一群包裹 体,具有可变的相比例,则为不均匀 捕获。有下列几种情况:
四 石盐子矿物的溶化 • 含石盐包裹体的均一方式有三种 (1)石盐在气泡消失之前溶化 (TsNaCl<Th); (2)石盐与气泡同时消失(TsNaCl=Th); (3)石盐在气泡消失之后溶化(Th <TsNaCl)。
五 CO2和H2O-- CO2流体包裹体测压 • 在已知CO2摩尔百分数和均一温度的条件 下,可以通过H2O、CO2体系的P-X相图 求取均一时的压力,即最小捕获压力。
二 流体等容线+独立的地质温度计
这是上述方法的一个发展,该法使用一个单独 估算的捕获温度来确定源于Th点等容线上的一 特定位置。

流体包裹体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流体包裹体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流体包裹体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一章测试1.地球中的流体包括呈气体状态的流体、呈液体状态的流体和结晶水。

()参考答案:对2.《流体包裹体》中的“主矿物”指岩石中的主要矿物组成。

()参考答案:错3.流体包裹体和主矿物一定是同时形成的。

()参考答案:错4.流体包裹体的形成时间既可以是在主矿物生长过程中形成,也可以是在主矿物生长完成以后形成。

()参考答案:对5.流体包裹体中的固体矿物一定是从流体包裹体中结晶形成的。

()参考答案:错6.流体包裹体的形态和矿物中的缺陷形态有关。

()参考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流体包裹体观察薄片是单抛光薄片。

()参考答案:错2.不透明矿物一定不能进行流体包裹体研究。

()参考答案:错3.我在武汉,无论何时都能在含CO2三相包裹体的样片中找到含CO2三相包裹体。

()参考答案:错4.气液两相的纯CO2包裹体中,自由度为()参考答案:15.过渡型包裹体又称熔-流包裹体,其相态组合为硅酸盐玻璃+气体+流体。

()参考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是。

()参考答案:对2.当体系处于平衡状态时,即使有外界能量的加入,也不会影响体系平衡变化。

()参考答案:错3.流体的状态可以用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来描述。

()参考答案:错4.在一个达到相平衡的体系中,组分数为3,相数为1,则影响它相平衡的条件有3个。

()参考答案:错5.纯H2O体系的三相点温度T=273.16k或0.01℃;压力P=611pa;自由度F=0 ()参考答案:对第四章测试1.气液两相包裹体加热过程中,气泡一定会缩小。

()参考答案:错2.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一定小于捕获温度。

()参考答案:错3.将含CO2三相包裹体用均一法测温,以下观察现象所得温度不是部分均一温度的是()参考答案:LCO2均一到LH2O4.均一法测温观测的数据主要有完全均一温度、部分均一温度和子矿物溶解温度。

()参考答案:对5.加热法测温主要包括均一法、爆裂法和淬火法。

分析测试技术-流体包裹体研究方法

分析测试技术-流体包裹体研究方法
这些固体颗粒包括破碎的围岩、散落的新沉 积物、或迅速成核的溶质等。
固体颗粒与包裹体中子晶的区别在于固体颗 粒仅在部分包裹体中出现,而且在量上变 化很大,而子矿物相对其它相倾向于以稳 定的比例出现。
不混溶包裹体
镜下整体呈现出个体较大,体壁较厚,散乱的分布的特点。均 一温度很高,一般大于200℃,也有一部分不均一。 该类包裹体可进一步 分为两类。第一类个 体大,一般大于10 μm ,形状多为次棱角状 。气相部分为黑色, 液相部分则为浅灰色 ,气泡并不来回跳动 ,孤立状产出。
名称成分晶系一般习性近似的折双折射率备注石盐nacl立方立方体154各向同性无色白黄浅蓝绿色钾盐kcl立方立方体149各向同性晶棱常被园化百硬石膏caso4菱柱体157157161o可能出现白或黄色苏打石nahco3137150158很高一般形成双晶闪突起明显菱形camg碳酸盐camgco3三方149166高突起无色百色黄褐色氯化铁fecln各种晶系菱形或六方不同淡绿色naalco3oh2纤维束状146615421596赤铁矿fe2o3三方不能应用红色棕褐色板各种成分不同自形粒状不能应用反光镜下可与氧化物区别各种成分单斜156160160低到中包裹体中常见子矿物的光学特征包裹体中常见子矿物的光学特征4熔融包裹体中相的识别1玻璃质
➢含石盐子晶的两
相包裹体:由石盐
子晶和盐水溶液组成。
➢含石盐子晶的三相包裹体
由石盐子晶、盐水溶液和气态烃组成。
斜方硫中的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95~105℃
5、亚稳定性
室温下,流体包裹体不能形成新核而呈稳定相存在, 这种现象称为亚稳定性。
自然界中,流体如果在低于或等于室温的条件下被 均匀捕获,其在室温下常呈单一相存在;如果在 较高温度被捕获,室温下应有气泡出现。但有时 气泡并不出现,这是由原来均匀的包裹体冷却到 室温时气泡和子矿物均不能成核所致。气泡不能 成核是亚稳定性的主要特征。

流体包裹体及应用

流体包裹体及应用

流体包裹体在其 他领域的应用
宝石鉴定与优化处理
添加标题
宝石鉴定:流体包裹体 可以作为宝石真伪的鉴 别依据通过观察包裹体 的形态、大小、颜色等 特征来判断宝石是否经
过人工处理或合成。
添加标题
优化处理:在宝石的优化 处理中流体包裹体也被广 泛应用。通过加热、加压 等方式改变流体包裹体的 状态可以使宝石的颜色、 透明度等外观特征得到改 善提高宝石的美观度和价
地球科学研究
流体包裹体在地球 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流体包裹体在石油 和天然气勘探中的 应用
流体包裹体在矿床 学研究中的应用
流体包裹体在地质 年代学研究中的应 用
地质灾害预警
监测地壳活动预测地震
识别地下水污染保护水资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评估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风险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监测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流体包裹体是地质 过程中岩石或矿物 中包含的流体相物 质
形成机理包括成岩 期、变质期和成矿 期等不同地质时期
流体包裹体的形成 与地下水、油气、 地热等流体活动密 切相关
形成机理的研究有 助于了解地质历史 和矿产资源形成过 程
流体包裹体的研 究方法
显微观察技术
显微观察技术: 通过显微镜观察 流体包裹体的形 态、大小、数量 和分布特征确定 其类型和成因。
农业地质调查:利用流体包裹体研究土壤和地下水形成历史 农业环境监测:通过流体包裹体分析土壤和水体的污染状况 农业资源利用:利用流体包裹体研究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状况 农业气候变化研究:通过流体包裹体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添加 标题
流体包裹体的特征:具有封闭性、原生性和不 可再生性是地质历史中流体活动的记录和证据。

流体包裹体

流体包裹体

流体包裹体在地学中的应用一.概述流体包裹体在矿物晶体中出现是普遍的,它几乎是和主矿物同时并由相同物质形成的。

流体充填在晶体缺陷中后,立即为继续生长的主矿物所封闭,基本没有物质的渗漏,体积基本不变。

因此,流体包裹体是原始成矿,成岩溶液或岩浆熔融体的代表。

流体包裹体作为成矿流体样品是矿物最重要的标型特征之一,通过研究流体包裹体,可为解决一些地质问题提供可靠资料[1]。

二.流体包裹体的基本概念流体是一个在应力作用下发生流动, 并且与周围介质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下的物体。

矿物中流体包裹体是成岩成矿流体(含气液的流体或硅酸盐熔融体)在矿物结晶生长过程中, 被包裹在矿物晶格缺陷或穴窝中的至今尚在主矿物中封存并与主矿物有着相的界限的那一部分物质。

根据成因, 包裹体可分为原生、假次生和次生等。

矿物流体包裹体作为一种研究方法, 起初主要被应用于矿床学的研究。

目前, 流体包裹体的分析已广泛应用于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壳幔演化、地壳尺度上的流体迁移石油勘探以及岩浆岩系统的演化过程等地学领域。

流体包裹体研究的基本任务之一, 即是尽可能地提供准确详细的有关古流体组成的物理化学信息, 以便于建立古流体作用过程的地球化学模型[2]。

三.流体包裹体研究方法流体包裹体研究是地质流体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流体包裹体研究有重大进展,尤其在单个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方面。

随着激光拉曼显微探针(LRM)、扫描质子微探针( PIXE)、同步加速X—射线荧光分析(SXRF)及一些质谱测定法的应用与发展,我们巳经能够较精确的测定单个流体包裹体成分,并且己有可能对流体包裹体中最重要的参数一重金属元素进行较精确的测定。

相对而言,流体包裹体镜下观察和均一温度的研究手段较为单一,主要为测温分析与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而成分分析研究方法则多样化。

成分测试主要向微区方向发展,可分为显微测温(对包裹体盐度的测试)及包裹体成分的仪器分析,仪器分析又可分为三类,即非破坏性单个包裹体的成分分析(如红外光谱法),破坏性单个包裹体成分分析(如激光等离子光谱质谱法)和破坏性群体包裹体的成分分析(如色谱—质谱法)。

流体包裹体课件ppt

流体包裹体课件ppt

1、熔融包裹体(melt inclusion)
熔融包裹体也称为硅酸盐包裹体
(silicate inclusion),可以分为:晶质熔融 包裹体(crystalline melt inclusion)和非晶 质熔融包裹体(amorphous melt inclusion)。
非晶质熔融(硅酸盐)包裹体也可以
⑵ VCO2与LCO2的均一化温度(ThCO2)一般<31.
第二章流体包裹体(Fluid inclusion)
(三)、物相分类(classification of physical phase)
分类依据:在成因分类基础上,根据现 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所见到的包裹体中所 出现物理相态及组合来进行的分类。
Na2CO3: -3℃;
④ 溶解的先后: 先溶解,
后溶解;
P136—137 图9-3,图9-4。
镜下的鉴定工作是我们研究流体包裹体的基础。
非晶质熔融(硅酸盐)包裹体也可以称为玻璃质包裹体(glass inclusion)。
4、子矿物(D— daughter mineral)
2)气+液→加温→气体变大,液体变小→液体消失→均一为气相(等容线下部)。
有机酸的脱酸反应会涉及CO2、CH4等气体,直接影响到成矿体系的Eh条件。
主要研究成岩成矿的年龄。
们的任务,就是通过我们的工作,找出成 富气相(vapor-rich)的(气液)包裹体和富液相(liquid-rich)的(气液)包裹体。
会形成水石盐(NaCl·2H2O),据其熔点,求盐度。
矿的规律性(根本原因的外部表现的集 1℃(纯二氧化碳的均一温度为31.
• 一个矿床的形成,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方
面的控制条件:地质条件(地层、构造、

流体包裹体研究进展及其在矿床学中的应用

流体包裹体研究进展及其在矿床学中的应用

流体包裹体研究进展及其在矿床学中的应用摘要:流体包裹体是指在矿物晶体中包裹着的微小流体包裹体,其包含了形成矿床的重要信息,如成矿物质来源、物质输运途径、成矿环境等。

因此,研究流体包裹体对于理解矿床形成过程、找矿预测和矿产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研究进展;矿床学;应用引言流体包裹体研究是地球化学和矿床学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

流体包裹体是岩石中由挤压在晶体内部的液体或气体组成的微小空泡,它们记录了地质历史过程中的流体性质和成矿环境条件。

本文将介绍流体包裹体研究的进展,并探讨其在矿床学中的应用。

1流体包裹体的形成机制流体包裹体的形成主要经历了三个关键过程:胶结、充填和固化。

(1)胶结过程:当地质体中的岩浆或热液冷却到一定温度时,其中的挥发性物质(液体或气体)会发生相互作用,形成微小的空隙或裂隙。

这些空隙或裂隙就是流体包裹体的初步形成,其中的流体被困在其中。

(2)充填过程:在胶结过程之后,流体包裹体会进一步发育和充填。

这一过程通常伴随着岩石中的晶体生长和矿物沉淀。

充填流体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因岩石种类和矿床类型而异,可能包含有价值的矿物或矿物形成的前体。

(3)固化过程:充填过程完成后,流体包裹体会被周围的矿物和岩石牢固地固化起来,形成一个稳定的包裹体。

这种包裹体可由均匀的液体相(单相包裹体)或由液体相和气体相组成(二相包裹体)。

2流体包裹体研究方法2.1流体包裹体采集和制备流体包裹体的采集需要小心且精确的操作,以减少外部污染和失去流体包裹体。

常用的采集方法有两种:取样钻孔和岩芯采集、切片法。

(1)取样钻孔和岩芯采集:这是一种常见的流体包裹体采集方法。

通过岩石钻探或岩芯采集设备,在目标岩石或矿脉中定点采集岩石样品。

在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污染和失去包裹体,保持样品的原始性和完整性。

(2)切片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流体包裹体较为丰富和明显的岩石。

将岩石样品切割成薄片,通常厚度为10-30微米,以提供透射显微镜的观察。

第三章 流体包裹体研究

第三章 流体包裹体研究




对于非均一流体(即流体组分、相态、密度有所不同)被矿物 捕获后形成的不混溶流体包裹体则常被用于捕获压力的研究。 观测中应注意区分包裹体的类型和成因以便对测定的包裹体 均一温度进行解释与校正。

测定结果的处理
测定结果的处理
测定结果的处理
测定结果的处理
流体包裹体的研究——成分研究
包裹体的成分代表了包裹体形成时流体的原始组成,反映了 成矿时的物理化学条件。
激光拉曼(Raman)光谱仪




由激发光源、共焦显微镜、CCD探测器及配套控制软件 组成。 主要仪器性能指标: (1)激发波长:514.5nm,空冷。 (2)光谱范围:50-9000cm-1,可连续扫描,无接谱。 (3)光谱分辨率:2cm-1。 (4)空间分辨率:在X50倍镜头下,横向分辨率小于 1μm,纵向好于4μm。 (6)光谱重复性:+0.2cm-1。
流体包裹体的研究——成分研究
当前对流体包裹体成分研究的方法较多,但都有局限性。 这主要表现在:
(1) 样品制备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污染; (2) 各种分析方法本身的精度和准确度的局限性; (3) 测试过程中可能引起的包裹体成分的变化。
因此,在成分分析过程中应尽可能结合其它资料对
测试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对比。


流体包裹体分类 — 根据相态
包体测量方法与手段?
破坏性:固体—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 气体—气相色谱仪、质谱仪; 液体—原子吸收光谱、中子活化、等离子质谱等 非破坏性:显微镜、红外显微镜、冷热台、拉曼光谱仪等。 最主要的是学会观察在不同温度下的各种相变化,并把各 种观察测量结果用最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
初熔温度和冰点温度也是流体包裹体温度测定的 重要内容,它们是确定包裹体体系成分的重要参 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6)固相硅酸盐熔融时对温度的反应不敏 感,固—气平衡需要很长时间,固此, 加温速度要慢(5℃/min)—般从500℃开始 要进行阶段恒温,每次间隔50℃,恒温 4h—8h,在接近均一温度前,温度上升 间隔尽可能缩小,恒温时间应尽可能延 长。
二、爆裂法
(一)热声爆裂仪 该仪器由隔音箱、电炉、密封爆裂装置、 数字温度计和脉冲记数器五部分组成。 (二)爆裂温度的确定与校正 在温度大于均一温度后、包裹体才会爆 裂。因此爆裂温度常大于均一温度,接 近成矿温度上限。
四 石盐子矿物的溶化 • 含石盐包裹体的均一方式有三种 (1)石盐在气泡消失之前溶化 (TsNaCl<Th); (2)石盐与气泡同时消失(TsNaCl=Th); (3)石盐在气泡消失之后溶化(Th <TsNaCl)。
五 CO2和H2O-- CO2流体包裹体测压 • 在已知CO2摩尔百分数和均一温度的条件 下,可以通过H2O、CO2体系的P-X相图 求取均一时的压力,即最小捕获压力。
第三节 包裹体样品的选择和制备
• 一 样品的选择 • 采集样品之前,应搞清楚脉体的先后关系,详 细编号。水平,垂向上特定脉体等距离采样。 • 最好的样品是透明、半透明结晶好的脉石矿物, 或脉体外侧蚀变矿物。 • 火成岩最好选择Q 中—高级变质岩—Q 长英质 脉体。 沉积岩成岩作用—脉体、晶洞、晶腺 和结核中保存的矿物。
布隆
布隆金石英重晶石脉型矿床
• 赋矿地层上泥 盆统衣木干他 乌组,一套紫红 色、灰绿色薄 层粉砂岩,砂 岩.克兹尔塔格 组为一套砖红 色砂岩、粉砂 岩局部夹砂砾 岩、页岩, • 断裂发育 • 岩浆岩活动微 弱 • 发育石英大脉、 重晶石大脉、 石英重晶石复 脉 • 金矿体只产于 石英重晶石脉 中,
• (2)气泡开始聚集时的温度为始熔温度,而 消失时的温度为均一化温度,对于后者汇聚成 大气泡时的温度则为均一化温度。 • (3)在介质密度较大的熔熔包裹体中常出现气体 扩散现象。 • (4)在某些包裹体中,尤其在单相熔融包裹体中、 表面上看不出有气体存在.整个包裹体显得十 分干净透明。
第六节 组分和盐度的估测方法
金矿脉(石英重晶石复脉)
• 围岩蚀 变主要 有硅化、 黄铁矿 化、碳 酸盐化、 绢云母 化、绿 泥石化、
5.熔融包裹体的均一化作用 固相与流体相(气相、液相)之间的均 一化比流体包裹体中相的均一化要困难 得多,这不仅体现均一要在较高温度 600℃-1400℃)条件下实现,而且均一 的进程非常缓慢,一般要24小时或几天。
6.注意事项 • (1)为了获得高精度的均一温度,加热速 度不要太快,尤其在接近相转变温度时 更应该如此。 • (2)加热过程中,气/液比值通常平稳地 逐渐变化,气泡大小的突然增加或减小 是包裹体已经泄漏的表现。 • (3)为了获得精确的均一温度,对气体包 裹体进行均一作用时,最好选择尾端被 液体充填的包裹体,以便液体的消失可 以清楚地观察到。
二 流体等容线+独立的地质温度计
这是上述方法的一个发展,该法使用一个单独 估算的捕获温度来确定源于Th点等容线上的一 特定位置。
三 等容线相交
等容线相交的方法是为那些捕获了不混溶流 体的两类包裹体设计的、若在薄片中发现了 两种同时捕获的不混溶的流体包裹体,且这 两种流体等容线的斜率不同、在一张P-T图 上能发生相交,可根据该两种包裹体的均一 温度求出真实的捕获压力和温度。
(一)液体+固体 (二)液体+液体 (三)液体+气体 P82 图3-1
可以是沸腾的结果
二 捕获后的变化
(一)收缩 流体收缩 (二)不混溶 (三)再结晶作用 温度降低溶解度降低- 重结晶 (四)子矿物 (五)亚稳定性 (六)颈缩(卡脖子) (七)体积变化 (八)渗漏
三 成因分类与状态分类
(一)成因分类 原生 次生假次生三类。 原生成因的标志 次生成因的标志 (二)状态和成因分类 表3-1(P88 充填度F) 状态和成因分类 追溯成岩成矿作用和恢复形 成环境P90。
(三)温度测定
1.准备工作 卸下和洗净的两面光薄片必须分割成 小片后才适合于放入测温台上,这主要 是由于测温台样品室太小的缘故。 分割片的大小视样品室大小而定,分 割部位取决于待测包裹体在样品上的位 置。当把样品放入测温台后,接下来是 用长焦距镜头找到待测包裹体,然后仔 细检查热台及其配套设备是否处于正常 工作状态。
• 重晶石、方解石容易解裂,发生泄露或 卡脖子,研究时需要小心。

研究历史和现状
19世纪中期 探索阶段 1933年以前 1933年 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中闪锌 矿测温115oC~135 oC。 解决了成因问题 进入实用时期 国内 20世纪60-70年代进展快 80年代长足 的发展
三 研究目的和意义
获得成岩成矿的可靠信息 可测T、 P、C、D (密度)、盐度 、同位 素组成 pH Eh粘度 年龄等。 找矿勘探
第二节 包裹体的成因与分类
• 一般认为只有符合均匀体系,封闭 体系和等容体系这三个基本条件的 包裹体才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均匀捕获和不均匀捕获

通常认为包裹体是从均匀介质中捕获 的。如果天然矿物中固相,液相,气 相之间比例稳定,则为均匀捕获。 在单个矿物中,有时会看到一群包裹 体,具有可变的相比例,则为不均匀 捕获。有下列几种情况:
一、冷冻法 (一)H2O-NaCl
• 冷冻→回温→最后一个冰晶融化的温度 (冰点)→盐度 • 利用冰点确定盐度仅仅适用于含小于 NaCl 23.3%Wt的包体。23.3→26.3%的溶 液,固相为水石盐NaCl.2H2O,根据水石 盐的消失温度求盐度。大于26.3%的溶液 子晶消失的温度→确定温度。图3—21 (P119)。
• •
爆裂温度的确定与校正 α 石英→β 石英 573℃。取拐点对应 的温度作为爆裂温度与地质情况吻合。 采用统一的石英标样利用拐点温度进 行校正。
(三)实验条件及注意事项
(1)样品粒级对爆裂温度的影响,视样品的结 晶度及纯度不同而不同。 (2)样品重量基本上对爆裂温度没有影响 微晶石英的爆裂温度比共生矿物的均一温度高 100℃。 萤石的Th与爆裂温度比较吻合。 粗晶石英的爆裂温度比Th要高 不同矿物的爆裂温度与Th的差值不同 干扰大
三 淬火法
是测定熔融包体均一温度的基本方法,加 热达到预置温度和恒温时间后→瞬时落 入水中→快速冷却把包体变化固定下来。 (一)LGHC-1型高温淬火炉 操作方便,控温、控时自动化.一次能 同时测定多个样品,测温效率高,最高 使用温度1250℃。
(二)熔融包裹体的均一化现象和温度测定 • 气体的变化包括:气体消失、扩散聚集 和新生气泡等。 • (1)气体发生消失的现象主要见于介质密 度较小的两相熔熔包裹体中,在升温过 程中气泡开始缩小时的温度为包裹体的 初熔温度,气泡消失时的温度为其均一 化温度。
二 子矿物溶解法
• 在含子矿物的多相包裹体中,流体的盐度是通
过NaCl子晶的溶解温度(Ts NaCl)确定的。
三 密度测定
密度、盐度和温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最小 二乘法拟合的多项方积。将测得的均一化温度 和盐度数据代入就可求出密度(RHO)
第七节 压力的估算
• 在任意给定温度和成分的条件下,液体能保持 的最低压力等于它的蒸汽压。测压方法 • 一 均一状态下流体的蒸汽压力 模拟NaCl-H2O体系 根据流体的组成选用适当体系的P—T图解是至 关重要的问题,如包裹体的盐度很低,接近于 纯水。则应在H2O的P—T图上求压力,同理, 若为纯CO2包裹体,则应在CO2体系的P-T上求 解压力。
2.液/气包裹体的均一化作用
3.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的均一化作用
在含子矿物的多相包裹体中,常见子矿物往往 是石盐(NaC1)或(和)钾盐(KCl)。对于一个只含 有石盐晶体和气体的NaCl饱和水溶液包裹体来 说。加热过程中,熔化的最初标志是石盐立方 体棱角的稍微变圆,随着熔化的进行,石盐失 去了它的立方体形态,变得较小,
(二) H2O-NaCl-CO2
• 该类包裹体冷冻中至少可发育五个相(水 溶液、冰、气体水化物、固体CO2、富 CO2液体和富CO2气体)。 • 对于这种包裹体,在冷冻过程中,笼形 物首先形成,然后依次发生水溶液相冻 结和非水溶液相冻结。在回温过程中、 变化相反,固体CO2首先熔化,然后冰熔 化、笼形物熔化和液体/气体CO2均一化。
三、包裹体特征的记录和描述
(一)充填度(F)和气体百分数(N) (二)颜色 (三)形状 (四)大小 (五)数量 (六)分布 (七)包裹体定位和记录格式
第五节 温度的测定方法
一、均一法 (一)热台和冷台两用台 1. T1350型高温热台 2.Linkam TH600型冷热台 3.Chaixmeca 台 (二)温度校正
第三章 流体包裹体研究方法 第一节 概述
• 一 一般特征 流体包裹体的概念-指矿物生长过 程中,因晶体发生缺陷而捕获的至 今在矿物中存在并处于封闭状态的 成矿介质(成矿溶液或岩浆流体), 是成岩成矿流体或熔体的样品。
• 矿物中的包裹体多数小于0.1mm, 一般 2µ m~20µ m. • 常用来研究的矿物有10种左右:石英、萤 石、石盐、方解石、磷灰石、白云母、 闪锌矿、重晶石、黄玉、锡石、锆石等。
• • • •
二 颗粒载法的制备 筛选样品,测温,观测用。 制备方法P91。 三 抛光片的制备 两面抛光 高度抛光 厚度0.2㎜—0.5㎜。 切晶体中P平行C轴。 • 抛光法制备工艺程序 切片、粗磨、细磨、抛光、粘片、另一面
• • • •
四 显微测温样品的制备 把抛光片从载玻璃上卸下,破碎成小片。 五 爆裂法测温样品的制备 破碎 筛分和提纯-单矿物(0.2㎜—0.5 ㎜粒级)1g-3g。 • 六 成分分析样品的制备 • 0.2mm-0.5㎜ 10克
第四节 包裹体的显微镜下观察与鉴定
一 放大倍数与观察技巧 • 通常放大250倍,有时400-500倍,也可用100或 低于100倍,详细观察内部细节,获得清晰图 象。 二 包裹体中相的识别 • 正确鉴定包裹体在于对包裹体常见特征的了解 和掌握。包裹体常见的相态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