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接理论在语篇分析的作用
衔接与连贯

衔接与连贯作者:孙燕燕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5年第04期摘要:衔接与连贯是语篇分析领域的基本概念和重要议题,至今语言学界对衔接与连贯的关系问题仍有不同的看法并没有达成共识。
本文主要介绍衔接与连贯这一术语的来源、定义及关系,最后归纳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衔接;连贯;关系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021-011.引言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理论是语篇研究的核心理论,也是语篇分析的重要课题。
近几十年来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研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语言学界对衔接与连贯的关系问题并没有达成共识。
本文主要就衔接与连贯这一术语的来源、定义和关系进行研究,最后提出自己的见解。
2.衔接与连贯术语的来源在语篇分析领域,Halliday 和Hasan(1976)对英语语篇中的衔接现象所做的研究对衔接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Halliday(1964: 303)首次将衔接化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大类,后来, Hasan(1968)对语法衔接做了较为详尽的探讨。
一般认为Halliday和Hasan (1967)的《英语中的衔接》(Cohesion in English)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衔接理论的创立。
Halliaday 和Hasan对语篇衔接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沿着自己的研究方向继续探索,进一步发展并完善了衔接理论(朱永生,1985:36)。
连贯作为专有名词则出现的相对晚一些,Halliday & Hasan(1976)没有提到连贯,较早把coherence和cohesion作为术语提出的是Widdowson. 他第一次把连贯概念置入一个理论框架中。
他把衔接看作由句子表达的命题之间的显性关系,把连贯看作言外行为的关系,所以它是一个语用概念。
3.衔接与连贯的定义衔接或词语连接,是指一段话中各部分在语法或词汇方面有联系或两方面有联系。
这种联系可能存在于不同的句子之间,也可能存在于一个句子的几个部分之间。
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的发展及其应用

语言演变研究
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或不同语言的语篇,可以研究语言的演变过程。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可以提供关于语言发 展变化的线索和证据。
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文化差异识别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可以帮助人们识别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差异。这有助于减少 误解和冲突,促进有效的跨文化沟通。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语言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使用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来指导学生的写作 和阅读理解。例如,通过分析语篇中的词汇、语法和 逻辑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如何构建有意义的句子和段 落。
语言教学评估
教师可以使用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来评估学生的语言水 平。通过分析学生的作文或口语表达,教师可以评估学 生在语篇组织、逻辑连贯和信息传递方面的能力。
理论框架与核心观点
理论框架
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主要包括词汇、语法和语境三个层面。词汇层面主要关注词汇之间的搭配关系;语法层面主 要关注句子之间的结构关系;语境层面则关注语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
核心观点
语篇的连贯性是建立在词汇、语法和语境三个层面的相互联系之上的。只有当这些层面相互协调、相互支持时, 语篇才能呈现出连贯性。
深入研究动态语篇的连贯性,揭示其 动态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多模态语篇研究
加强多模态语篇连贯性的研究,探索 不同模态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协同作用 。
应用领域拓展
将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应用于实际领 域,如语言教学、人机交互、信息检 索等,发挥其实际价值。
THANKS
感谢观看
大数据与计算语言
学
利用大数据和计算语言学技术, 对大规模语料库进行分析,挖掘 语篇连贯性的规律和特征。
审讯语言的语篇分析研究

参见武建国:《篇际互文性研究述评》,《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年第2期。
参见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56页。
Z . S . H am s , **Discourse Analysis ,M Language , vol . 28, no . 1, 1952.史铁强、安利:《语篇语言学概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年,第13页。
参见武建国:《篇际互文性研究述评》,《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年第2期。
2021年第2期公安学研究 第4卷总第19期No . 2 2021 Journal of P ublic Security S cience Vol . 4 Sum 19审讯语言的语篇分析研究毕惜茜【摘要】语篇是一个交际事件,它表达了一系列的事件、事实和行为。
语篇分析理论不仅对语言研究、社会研究等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审讯语言的研究同样极具启发性。
审讯语篇包括审讯 话语的衔接与连贯、审讯的目的性、嫌疑人的可接受性、审讯的信息性与情景性以及审讯话语的篇 际性等七个要素,根据嫌疑人是否合作以及要实现的功能,由语篇结构模式、语用策略选择构成。
审讯语篇的用语原则包括顺应原则和合作原则。
运用语篇分析理论研究发现,实践中语用失误的原 因包括忽视语用顺应合作、语篇结构简单、问话缺乏连贯等方面。
为此,可运用目的实现策略、信 息控制策略、隐式关联策略等加强审讯用语设计,以避免审讯失败。
【关键词】审讯语言;语篇;语篇结构;语用原则;语用策略【中图分类号】D 9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5176(2021)02-0074-19【作者简介】毕惜茜(1963—),女,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院教授(北京100038)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语言学发展至今已经有百余年历史,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近年来语言的使用呈现出多项复合的特点。
与之相对应,话语分析也朝着多元多维、动态多变的趋势 发展。
语篇衔接手段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运用以及教学启示-教育文档

语篇衔接手段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运用以及教学启示-教育文档语篇衔接手段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运用以及教学启示一、引言写作作为一种传递信息和交流感情的重要的书面表达方式历来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
高中英语实质上是一种控制性和指导性的写作,它要求学生在内容和范围都已限定好的情况下在三十分钟内写出一百字左右的短文。
新课标对英语写作提出的要求是掌握语言的功能而不是语言的形式,要求学生具有的是语篇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语句输出。
然而现实中的高中英语写作却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是教师自身的意识以及方法不当,在处理写作训练时仍采用传统的“结果教学法”,即“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的方法。
这样的教学重点放在了写作的结果上,很难涉及到语篇的层次问题,批改多限制在字词句以及语法的修改上。
二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内化能力弱,英语输入本身局限,输出自然困难。
同时语篇和谋篇意识薄弱,忽视了英语衔接手段运用等等。
本文针对新课标对高中英语写作提出的要求以及现实中高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在韩礼德衔接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介绍了英语语篇中各种衔接手段的运用并最后得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几点启示。
二、衔接综述一般认为Halliday & Hasan (1976)的《英语中的衔接》(Cohesionin English)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衔接理论的诞生。
他们从系统功能模式出发,以英语为依据,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语篇衔接理论。
衔接就是“一个成分的解释取决于另一个成分的解释”( the interpretation of some element in the discourse is dependent on that of another) 。
它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上,是语篇的有形网络,也是语篇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此只讨论句际衔接。
衔接是“将语句聚合在一起的语法及词汇手段的统称”,根据Halliday&Hasan(1976,1985)的划分,衔接手段大致可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种。
衔接、连贯理论对语篇分析的指导作用——以《花园里的独角兽》为例

H is w ife … h er … s h e … t h e w ife A w h ite
.
…your wife
t h e u n ic or n … he
... u n c o r i n
u n i
c o r n
-一 a
u n i
c o r n
。 一
… h im … it … it ' s …
算计。 词汇和句子的重复是小说的另一特色。丈夫先后两次给
在于读者的理解,而文章可以通过诸如衔接等手段增强读者 的理解, 以此来达到文章的连贯。 对语篇中的衔接关系的认识 能提高读者对文章内容的认识; 而对衔接手段的认识能使读 者对文章内容有更迅速地把握。 因此, 通过分析篇章中的衔接 关系以及由此建立起来的连贯,读者不仅可以清楚地认识文 章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可以从更宏观的角度来把握语篇的结
衔接》 中提出的。 韩礼德对衔接的界定是把它融人语篇中:“ 衔
接的一般意义是包含在语篇这一概念当中。衔接的角色是为 语篇提供 ‘ 语篇组织 ’ 即衔接帮助创造出语篇。 而所谓语篇组 ” 织指的是“ 对语篇中一个成分的解释要依赖于另一成分。” 衔 接所要做的是为解释这一成分提供方式 、 方法。 韩礼德提出五种衔接手段即: 照应 、 替代 、 省略 、 词汇衔接 和连接。 照应关系是“ 一套能让说话者暗示某一事物已经在语 篇的其它地方出现或者是该事物还没出现在该语篇当中的关 系。 经常用来表指称关系的有 :人称代词、 ” 物主代词和指示代 词。替代与省略可被看着是同一类, 因为他们是同样的过程。 词汇衔接指的是通过对词汇的选择而达到的衔接效果。词汇 衔接包括两种类型: 词汇重现 、 词汇搭配。连接是泛指把两个 词汇因素连接成一个连贯的复杂语义单位。 常使用的连词有:
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七选五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注意词汇和语法的准确性
在选择合适的句子时,学生需要注意词汇和语法的准确性。这要求学生具备 较为扎实的词汇基础和语法知识,能够准确判断句子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4、结合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进 行选择
在选择合适的句子时,学生可以结合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进行分析。例如, 学生可以观察待选句子前后是否有明显的词汇或语法衔接手段,是否能够与上下 文保持连贯等。通过结合理论进行选择,可以更加准确地选出合适的句子。
2、提高学生词汇运用能力:词汇是构成语篇的基础,词汇的运用能力直接 影响着学生对文章的把握。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词汇的讲解和训练,尤其是 那些在语篇中起到重要衔接作用的词汇,如连词、副词等。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 词汇的用法,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
3、训练学生分析句子间关系的能力:在七选五题型中,正确理解句子间的 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教师应当通过大量的练习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句子间常见 的衔接方式,如并列、转折、因果等。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分析长难句 的结构,提高学生的句子分析能力。
与连贯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七选五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二、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概述
语篇衔接是指语言中不同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关系使得语篇在整体上 呈现出连贯性。而连贯性则是指语篇在意义层面上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一个语篇 只有具备良好的衔接与连贯性,才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其意义。在英语阅读中,
学生需要把握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才能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
四、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的高考英语七选五试题研究对于提高学 生的语言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 篇衔接与连贯意识,通过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学生也应当 加强自身的词汇
批判话语分析理论与批判性语篇阅读

批判性语篇阅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例如,在商业广告中, 批判性语篇阅读可以帮助消费者理性看待广告宣传,避免被夸大的广告信息所误 导。此外,在新闻报道、政治演讲和文学作品等各类语篇中,批判性语篇阅读都 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语篇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
三、批判话语分析理论与批判性 语篇阅读的与区别
语篇分析包括对语篇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的分析。宏观结构指的是语篇的 整体组织结构,如连贯性、逻辑性等。而微观结构则涉及语篇中的词汇、语法和 句子之间的关系。
言语行为理论与语篇分析
言语行为理论在语篇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首先,言语行为理论可以帮助 我们理解语篇中的言语行为和意图。在语篇中,不同的句子和词汇可能表达了不 同的言语行为,如请求、命令、陈述等。通过分析这些言语行为,我们可以更好 地理解语篇的交际意图。
2、运用实例阐述如何使用语篇分析理论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以一篇高中英语课文为例,我们可以运用语篇分析理论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 力。首先,引导学生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主旨;其次,引导学生文章的段落结 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关键词汇和短语;最后,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观点、 态度和意图,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通过这些步骤,学生可以更加深 入地理解文章,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阅读理解语篇分析在文章撰写中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 地理解文章的内容。通过分析语篇中的衔接手段,读者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 结构和逻辑,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要点。其次,阅读理解语篇分析还可 以提高文章的连贯性和可读性。当作者在撰写文章时,合理运用衔接手段可以使 文章更加连贯、流畅,易于读者理解。
批判话语分析理论与批判性语篇阅 读
目录
01 一、批判话语分析理 论 三、批判话语分析理
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的发展及其应用

13
二、衔接理论的第一次发展
对于Widdowson的反驳,我们只要证明这个 例子中也有衔接关系就可以证明“衔接 + 语域 = 连贯”的论断是正确的了。 而对于第二个问题则比较简单,因为Enkvist的 例子中虽然有衔接关系,但却没有语域一致性: 所谈论的话题在不断的转移,不能保持一致性, 交际者之间的关系也不明确,所以语篇是不连 贯的。 下面的问题就剩下如何来扩展衔接关系,来使 连贯的语篇既具有语域一致性,也具有衔接关 系。Hasan首先作了第一次扩展。
语篇衔接与连贯研究的 发展 Progress in Studies on Text
Cohesion and Coherence
张德禄 中国海洋大学外语学院
1
引言:衔接与连贯研究
为什么研究衔接与连贯
是确定是否语篇的主要标准; 是语篇分析的主要研究对象; 到了需要总结一下的时候。
在衔接与连贯的研究中应主要研究衔接
7
一、起始阶段:1976
表1:衔接在英语描述中的地位( Halliday & Hasan , 1976)
概念意义 经验 根据级阶 小句 及物性 动词词组 时态 名词词组 修饰语 副词词组 情景 人际意义 逻辑 谋篇意义 结构性 根据级阶 小句 主位 动词词组 语态 名词词组 指称 副词词组 连接 跨级阶 信息单位 信息分布 信息焦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衔接理论在语篇分析的作用
作者:姚素华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5年第16期
【摘要】基于系统功能理论进行语篇分析的方法,是以语言的社会功能为出发点,结合情景语境与文化语境,分析语篇连贯和衔接,研究语篇的生成和语篇结构。
文章以韩礼德和哈桑共同提出的衔接理论为基础,对语篇的各种衔接手段进行分析。
其中,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是两种常用的衔接手段,在语篇连贯中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衔接;语篇分析;功能语言学
根据系统功能语法的衔接理论,语篇中的衔接关系是意义上的联系,而不仅仅是结构上、形式上的关联。
通过运用替代(substitution)、照应(reference)、连接(conjunction)、省略(ellipsis)、和词汇手段(lexical cohesion)把语义上互相关联、但结构上零散的各个成分在同一语篇中联成一体。
衔接与语篇同样是一个语义概念,是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
换句话说,当语篇中一个成分的含义得靠另一个成分才能得到解释时,便产生了衔接关系。
衔接可由各种形式去体现出来,例如词素、单词、词组、小句、句子等等。
正是这些由小到大,由点及线的不同形式,才能将一个个词、词组、小句、句子甚至段落来组成语篇。
但是,要成为有意义有内涵的语篇,衔接手段在连接这些组成成分当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衔接手段及例句分析
语篇的衔接有两种方法:一是语法衔接,即通过替代、照应、连接、省略等语法手段体现语义衔接关系;二是词汇衔接,即通过运用同义词、反义词、词汇同现、重复等词汇手段体现语篇中的语义联系。
例句分析各种衔接手段:
(1)Do you have a walk every morning in a park?
I can’t do on a rainy morning.
例(1)是替代衔接的例子,用do替代have a walk。
替代,从字面上理解,即用替代词取代前文的某部分,也可以把替代看作是省略的一种,即用“占位成分”(place holding element)来代替,通过句法体现语义联系。
但是,替代只是形式上的转换,真正的语义成分要从所替代的成分中寻找。
有名词性替代(如用one、ones、the same等替代名词)、动词性替代(如用do、does、did等替代谓语动词和宾语或谓语动词和状语),以及小句性替代(如用so和not 分别替代肯定陈述小句和否定陈述小句)。
(2)Mrs.Hillary complimented a man most enormously before she condemned him,thus leaving the more unreflecting to infer that her condemnation was a painful duty.
例(2)所运用的衔接手段是人物指称照应,即以Mrs.Hillary,she和her,以及man,him 分别形成照应关系:前者指同一个女人,后者指另外一个男人。
指称照应使句子的结构更加简洁紧凑,让读者对句中的人物关系一目了然。
照应,指的是“在语篇的某个部位出现的参与者、物品或情景部分可成为它在另一部分出现的参照成分”。
语篇中起照应作用的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表示比较的词等。
(3)Henry James in his English stories make constant use of slang,but never quite as the English do,so that instead of getting the colloquial effect he was after,it too often gives the English reader an uncomfortable jolt.
例(3)使用了连接手段衔接了语义,以连接成分体现语篇中的各种逻辑关系,即用各式各样的连词,如but、so that、instead of将整个句子上下连贯、融为一体。
连接成分往往是过渡性(transitional)词语,表示时间、因果、条件、递进、例证等关系。
连接词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之一,提高学生连接句中成分或各个小句从而形成语篇的逻辑思考能力。
(4)Hardy’s weakness derived from his apparent inability to control the comings and goings of these divergent impulses and from his unwillingness to cultivate and sustain the energetic and risky ones.
例(4)运用省略手段进行衔接,即在and之后的第二个from前,省略了和前面一样的谓语动词derive。
省略意味着省去语篇中的某个项目,可以避免重复、突出新信息,使整个语篇更加紧凑、简练。
被省略的部分可以是句子的某个成分,也可以是小句;但是这个成分与它在句中保留的成分在结构上必须一致,并且在同一个层次上。
二、语篇分析中的衔接手段
以上例子只采用一种衔接方法将语义连成整体,但是在由多个句子组成的较长语篇中,需要运用多种衔接手段,才能达到语义连贯的目的,同时在形式上更加紧凑,符合英语语篇既简练又连贯的原则。
例如:
(1)Deserts are very dry regions.(2)They have very little rainfall.(3)Few plants live there.(4)Some specialized animals do.(5)Some deserts have a surface of sand.(6)The sand often forms dunes.(7)These are created by the wind.(8)Others have stone or rocks.
这个语篇只有八个句子,每个句子都不长,却用了五种衔接手段连接起来,一气呵成。
其主题是deserts(沙漠),每个句子都有成分应验了这一主题,构成语义上的一个整体。
所运用
的衔接方法包括:第一,照应:前三句中,deserts、they和there互相照应;第7句中的these 照应第6句中的dunes;第二,替代:第4句的dodo代替第3句的live,衔接这两个句子;第三,重复:第5句以deserts重复第1句中的deserts,原因是这两个句子隔得较远,重复手段可重现主题。
还有,第5句的some和第8句中的others,对第1句中的deserts来说是局部词,这样第8句也与第1句发生了重复联系。
第6句用sand重复第5句中的sand,由此又紧密联系起来;第四,同义词:第7句的created和第6句中的forms是同义词;第五,省略:第8句省略deserts一词,与第5句发生衔接关系。
三、系统功能语法和语篇分析的关系
系统功能语篇分析方法有三个方面的优势:对语篇衔接手段的详尽描述,对语域一致性的考虑,以及元功能理论的应用。
虽然韩礼德和哈桑的语篇衔接理论只是从词汇语法层面上探讨语篇连贯,但在分析连贯语篇是如何在语言结构上得以体现时还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尽管韩礼德并没有对语篇连贯的标准之一的“语域一致性”进行详细论述,但讨论了语域的三个组成部分——话语范围、话语方式和话语基调。
系统功能的语篇分析方法还体现了语域与语言形式上的一一对应,这种对应正是通过语言的三大元功能得以实现。
这使得系统功能语篇分析方法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
四、结语
衔接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语篇中的不同成分所具有的各种语义关系,以及这些句内、句外成分的相互衔接和相互作用。
研究衔接关系,不但有助于对语篇本身进行理性的、科学的描写,对整个语言学的研究都有开拓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茂新.衔接理论与翻译[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6(2):15-19.
[2] 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Edward Arnold:London,1985.
[3] 慕清.语篇分析:广袤的学术天地[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3):1-11.
作者简介:姚素华(1987.12- ),女,汉族,广东佛山人,硕士,广东工业大学,助教,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