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衔接理论与写
语篇的衔接、连贯与英语写作教学

3 衔接 与连 贯 .
衔接是语篇特征的重要内容, 它体现在语篇
的表层结构 上。语法手段和词汇手段的使用 , 都 正确 的语 篇观 , 大 学 英 语 写 作 教 学 中具 有 重 要 可以表现结构上 的衔接 。衔接是语 篇 的有形 网 在
络 。而 连贯 指 的 是语 篇 中 意 义 的关 联 , 连贯 存 在 但一直 以来 , 无论 是各 级各 类 英语 考 试 , 还是 于语篇 的底层 , 过 逻辑 推理 来达 到语 义 连接 , 通 它
语 篇 的 衔 接 、 贯 与 英 语 写 作 教 学 连
宋 胡骏
( 武汉科技大学
摘
外国语学院, 湖北 武汉 4 08) 30 1
要: 本文根据 语篇分析 中的衔接 与连贯理 论对 大学生英语 写作 的实例 进行 分析 , 出在 阅读教 提
学中加强语篇分析 , 词汇教学 中加 强词义的融会贯通 , 在 以及加 强语 篇 中各种衔接 手段 的 经常性练 习,
一
5 一 l
宋胡 骏 : 篇 的衔 接 、 语 连贯 与英语 写作教 学 形 成指示 照应 。一般 来 说 , i和 t s 用 于后 照 ts h e h e
现了同一词汇反复使用的状况。
3 逻 辑手段 .
应, 指代下文 中要叙述 的事情 ; a 和 t s 只用 tt h e h o 于前照应 , 指上文中提过 的事物 , 但汉语中常用
有: 语法手段、 词汇手段、 逻辑手段等。
收稿 日期 :09—1 —1 20 1 5
( i it rb m. 号 中 的 t 应改 为 t t h ts) epol 括 sh e h s i h , a
作者简介 : 宋胡骏 (90 , , 北武汉 人 , 1 一)男 湖 8 华中师范大学英语语言硕士 , 研究方 向: 应用语言学 , 语篇分析 。
基于协同理论的读后续写语篇分析——以2023_年新课标I卷读后续写为例

经验交流基于协同理论的读后续写语篇分析———以2023年新课标I卷读后续写为例文|徐倩2015年8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考试说明》(下文简称《考试说明》)首次提出了写作新题型:读后续写。
读后续写新题型是一种结合阅读和写作的考查形式,要求考生对所阅读的材料进行延伸创作,使其成为一篇与给定材料有衔接、情节自然且结构完整的短文。
一、读后续写中存在的问题读后续写是根据所提供的原文内容,写出主旨一致、逻辑顺畅和文本风格一致的故事。
评分时,主要从内容、词汇语法和篇章结构三个方面考虑,具体为:(1)创造内容的质量、续写的完整性以及与原文情境的融洽度。
(2)使用词汇和语法结构的准确性、恰当性和多样性。
(3)上下文的衔接和全文的连贯性。
评分时,应先根据作答的整体情况确定其所属的档次,然后以该档次的要求来综合衡量,确定或调整档次,最后给分。
根据《考试说明》,“与所给短文的衔接程度”是读后续写评分的重要标准。
《考试说明》就各个档次的给分范围相应提出了具体要求(见表1)。
表1读后续写就衔接程度各档次的给分要求档次(得分)具体要求第五档(21~25)与所给短文融洽度高第四档(16~20)与所给短文融洽度较高第三档(11~15)与所给短文的关系较为密切第二档(6~10)与所给短文有一定的关系第一档(1~5)与所给短文衔接度较差0分与所提供内容无关从上表可知,与所给短文的衔接和融洽程度是得分的重要所在。
根据乌圣杰(2021)的观点,学生在进行续写时应分析原文的写作风格,并在自己的写作中有意识地模仿和创造,以保持与前文相一致的语言风格。
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常常停留在自己写作的“舒适区”,导致协同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语言方面,包括句式和词汇层面。
具体表现为:(1)使用过于复杂或偏僻的词汇。
一些学生为了增加所谓的“高级词汇”,刻意使用超纲词汇。
然而,这些学生对这些词汇只有大致了解,并没有完全理解其中文含义与英语单词含义相符合之难处。
浅谈词汇衔接理论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1 . 研究对象、 方 法 和 目的
笔者以在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 ( 共8 3人 ) 为研
究对象 , 在第一学期初 要求他 们 以“ H o w P e o p l e S p e n d T h e i r F r e e T i me ”为 写下一篇 1 2 0词左右的作文。通过 两个学期大学英语学习 , 老 师向学 生 同义和近义指 的是具 有相 同或 相近 意义 的不 同词 项在 同一 篇章 中出 题 , 讲解词汇衔接在语篇中的作 用, 让学生领 会并模仿写作。在第二 学期末要 现。这类词汇彼此 呼应 , 除衔 接语 篇, 还 能增加可读 性。 Ac c e s s t o l n t e me t i n D o mi r t o r y f o r F r e s h me n ” 为题 , 写下 另外一篇 例2 . I t w a s t h r e e w e e k s l a t e r t h a t I h a p p e n e d t o g l a n c e a t a n o l d e v e n i n g p a — 求他们 以“ p e r nd a c a u g h t s i g h t o f a s m a l l p a r a g r a p h…( 选 自《新视界大 学英 语》 综合 教 1 2 0词左右 的作 文。两篇作文均相 当于四级难度 。 学 生全部 是在有老 师监 督 的情况下 3 0分钟内独 立完成 。为 比较 学生学 习词汇 衔接后 , 作 文水 平 程 1 U n i t 3 ) 两次测验 中缺席任一次的学生 , 其作文均被 淘汰。以此标准 , 两次 例 2中作者 为了表达 “ 看” 这一含义 , 用 了“ g l a n c e a t ” 和“ c a t c h s i g h t o f ” 的变化 , 7份 。作文成绩全 部根据大学英语 四级考试 两 个 意 义 相 近 而 差 别细 微 的词 组 , 将作者随便扫 了一眼 I 1 3晚 报 和 猛 然 看 到 测验收集到的有效作文均为 7
衔接、连贯理论对语篇分析的指导作用——以《花园里的独角兽》为例

H is w ife … h er … s h e … t h e w ife A w h ite
.
…your wife
t h e u n ic or n … he
... u n c o r i n
u n i
c o r n
-一 a
u n i
c o r n
。 一
… h im … it … it ' s …
算计。 词汇和句子的重复是小说的另一特色。丈夫先后两次给
在于读者的理解,而文章可以通过诸如衔接等手段增强读者 的理解, 以此来达到文章的连贯。 对语篇中的衔接关系的认识 能提高读者对文章内容的认识; 而对衔接手段的认识能使读 者对文章内容有更迅速地把握。 因此, 通过分析篇章中的衔接 关系以及由此建立起来的连贯,读者不仅可以清楚地认识文 章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可以从更宏观的角度来把握语篇的结
衔接》 中提出的。 韩礼德对衔接的界定是把它融人语篇中:“ 衔
接的一般意义是包含在语篇这一概念当中。衔接的角色是为 语篇提供 ‘ 语篇组织 ’ 即衔接帮助创造出语篇。 而所谓语篇组 ” 织指的是“ 对语篇中一个成分的解释要依赖于另一成分。” 衔 接所要做的是为解释这一成分提供方式 、 方法。 韩礼德提出五种衔接手段即: 照应 、 替代 、 省略 、 词汇衔接 和连接。 照应关系是“ 一套能让说话者暗示某一事物已经在语 篇的其它地方出现或者是该事物还没出现在该语篇当中的关 系。 经常用来表指称关系的有 :人称代词、 ” 物主代词和指示代 词。替代与省略可被看着是同一类, 因为他们是同样的过程。 词汇衔接指的是通过对词汇的选择而达到的衔接效果。词汇 衔接包括两种类型: 词汇重现 、 词汇搭配。连接是泛指把两个 词汇因素连接成一个连贯的复杂语义单位。 常使用的连词有: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语篇衔接手段的运用

1 . 照应 照应指使 话 语 中某一 实体 的所指在 文本 中得 以确定 的语 义关 系 。它分为 人称 照应 、 指
示 照应和 比较 照应 。 称照应 所使 用的指 称词一般 为第三人 称代词 , hm、i、vrbd 人 如 i hseey oy等 ; 指示
照应通 过定  ̄
(e 、 t ) 指示 代词 ( i、 a、 eetoe和 sc h t st tt s、 s) u ha之类 的词 以及地 点指 示词 、 h h h h 时间指
够 写出更为地 道 的英 文 。
在写作 中 , 语篇 意识 可以有 多方 面的体现 , 而最 为突 出的 , 是衔接 手段 的使用 。 而英 语和汉 就 然 语在 语篇衔 接手段 的使 用频 率 上并不 完全 相 同 , 英语 语篇 在结 构形式 上 排列 有 序 、 衔接严 谨 、 脉络 明晰 , 而汉语 语篇 在结 构形 式上 往往 缺乏 显性 的连接 手段( 勇芳 ,0 0。如果 学 生在 写作过 程 中 姚 20 )
于语 言成 分的连续 性 , 而语言 成分 之间 又具 有互 相解释 的功能 。 言成分 的连 续性是 语篇 中通 过某 语
一
手段把结 构和 意义上 能相互 解释 的成分 构成一 体的连 续 网络 。 al a H sn称 这种手段 为衔 H ldy& aa i
接手段 。
关于衔接手段的种类 , ai y H s ( 7) H ld & a n1 6把衔接分为五类 : la a 9 指称( f ec) r e ne、 er 替代( btu s st u i. tn、 i )省略(l s )连接 ( nuci ) o ei i、 lp s c jntn和词汇 衔接(xcl oei )后来 , al a 把替代 和省 略合 o o 1 i hs n; e ac o H ldy又 i 并成一类。 胡壮麟( 9) 1 4把衔接分为四类 : 9 指称 、 逻辑连接、 词汇和结构衔接。 黄国文( 8) c a h 1 8、 Cr y 9 M t (9 3等把 衔接分 为语法 和词 汇两类 衔接 。笔者 采用最 流行 的 H ldy的语 篇衔 接理论 . 19 ) al a i 把衔接分
大学英语写作现状调查与策略探讨——基于语篇衔接和连贯理论

Ma .0 y2 1 1 V0. . 1 No5 8
第 8卷 第 5期
大学 英语写作现状调查 与策略探 讨
基 于语 篇 衔 接 和 连 贯 理 论
邓 秀 娥
( 夷 学 院 外 国语 与 国际 交 流 学 院 , 建 武 夷 山 3 4 0 ) 武 福 5 3 0 摘 要 : 接 在 创 建 连 贯 的 英 语语 篇 中起 着重 要 的 作 用 , 衔 因此 英 文 写 作 中的 衔接 问题 一 直 受到 很 多学 者 的 关注 。
在大 学 英 语 教 学 中 .英 文写 作 的衔 接 和 连 贯 问题 一 直是
写 作 教学 关 注 的 焦 点 。 衔接 是 创 建 连 贯语 篇 不 可 或 缺 的 一 部
提 高 非 英 语专 业 学 生 的 作 文 水 平 。
二 、 作 中 的 语篇 衔 接 与 连 贯 意 识 的 缺失 写 为 了 了解 学 生 对 文 章 衔 接 与 连 贯 知 识 的 认 识 ,笔 者 在 所
A语 法 动 词 的 时 、 变 化 B 照 应 关 系 C 替 代 D 省 略 . 体 . . .
E 排 比结 构 F 词 汇词 语 之 间 的 复 现 关 系 G 同 现关 系 H. . . .
运 用 逻辑 联 结 语
I语 音 .
连 贯 是 语 篇 的语 义特 征 . 而衔 接对 语 篇 连 贯 起 着 重 要 作 用 , 衔 接 是 产 生 篇 章 的 必要 但 不 充 分 的条 件 。有 了衔 接 不 一 定 产 生 篇 章 , 没有 衔 接 就 一定 不 会 产 生 篇 章 。[ 但 3 1 是 说 衔 接 为语 也就 篇 的连 贯 提 供 了 基 础 。 有 连 贯 , 没 只有 衔 接 特 征 的语 言 不 能成 为篇 章 。 只有 连 贯 , 没有 衔 接 手 段 的篇 章 通 常难 于理 解 。 此 , 因
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七选五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注意词汇和语法的准确性
在选择合适的句子时,学生需要注意词汇和语法的准确性。这要求学生具备 较为扎实的词汇基础和语法知识,能够准确判断句子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4、结合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进 行选择
在选择合适的句子时,学生可以结合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进行分析。例如, 学生可以观察待选句子前后是否有明显的词汇或语法衔接手段,是否能够与上下 文保持连贯等。通过结合理论进行选择,可以更加准确地选出合适的句子。
2、提高学生词汇运用能力:词汇是构成语篇的基础,词汇的运用能力直接 影响着学生对文章的把握。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词汇的讲解和训练,尤其是 那些在语篇中起到重要衔接作用的词汇,如连词、副词等。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 词汇的用法,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
3、训练学生分析句子间关系的能力:在七选五题型中,正确理解句子间的 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教师应当通过大量的练习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句子间常见 的衔接方式,如并列、转折、因果等。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分析长难句 的结构,提高学生的句子分析能力。
与连贯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七选五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二、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概述
语篇衔接是指语言中不同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关系使得语篇在整体上 呈现出连贯性。而连贯性则是指语篇在意义层面上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一个语篇 只有具备良好的衔接与连贯性,才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其意义。在英语阅读中,
学生需要把握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才能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
四、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的高考英语七选五试题研究对于提高学 生的语言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 篇衔接与连贯意识,通过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学生也应当 加强自身的词汇
汉语篇章衔接方式及应用

摘要篇章理论的研究成为近几年来语言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无论是对衔接理论的探索还是对应用领域的考究,成果都很多。
但是如何利用篇章衔接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语段训练,目前没有太多可行性的策略。
本文主要是从汉语衔接方式在连句成段的语段训练中运用方面做了一些探讨,希望对课堂教学有所裨益。
理论阐述部分主要是参考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方式理论,同时根据汉语的特点做了局部的修正和补充。
具体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的:指称(人称指称、指示指称、零指称)、替代与省略(名词的替代与省略、动词的替代与省略)、词汇衔接(词汇的重复、词汇的关联、词汇的联想)、连接词(表示并列、逆转、因果、顺序的词语),每种衔接方式都有例句加以说明和解释。
应用部分主要是用以上四种衔接方式在连句成段的语段训练中的衔接作用,分析如何用衔接方式理论完成语段训练及应用这些衔接方式的原因。
这部分的语料来源是目前本校留学生正在使用的《汉语教程》课后连句成段练习题。
笔者认为首先通过衔接方式理论的介绍,让学生对衔接手段有一些感性上的认识,其次就是在连句成段中应用和巩固这些理论并熟练应用,从而能围绕一个中心合理的运用衔接方式组成语段,最后慢慢向篇章过渡,只有这样循序渐进的训练才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与创造篇章。
文章最后对一个篇章的衔接手段做了分析,分析表明在汉语篇章中应用最多的是指称和词汇衔接两种衔接方式。
关键词: 篇章; 衔接方式 ; 连句成段AbstractThe study of textual theory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the field of linguistics in recent years, obtaining abundant achievements either in searching cohesion theory or exploring the field of its application. However, there is no feasible strategy in training students discourse-writing by the approach of discourse cohesion. This article researches several applied questions in the discourse- training which connects sentences into a paragraph by the means of Chinese cohesion. The author hopes that it would be useful for classroom-teaching. The part of theoretical narration mainly borrows Halliday and Hasan’s cohesion theory as references, meanwhile, making partial amendments as well as additions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of Chines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specifically from four aspects:reference (personal reference, demonstrative reference, zron-pronoun),substitution and ellipsis( nominal substitution and omission, verbal substitution and omission), lexical cohesion (repetition, relevance and collocation of vocabulary), conjunctions (coordinate, adversitive, causal, and order), each means of cohesion are illustrated and explained by examples. Applicative parts mainly analysis how to finish the training of discourse by the device of cohesion theory according to the cohesion effective of the above four kinds of cohesion ways in cohesion training, and the cause of applying those cohesion approaches. The source of corpora comes from after-school exercises in the text named “Chinese Course” which is using by abroad students in our university.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eachers should firstly introduce the theory of cohesion approach to students so that they can perceive the theory, and moreover, practice and apply them well in forming paragraphs, thereby, creating a paragraph by a sound applicative cohesion approach, and finally, slowly transiting to chapter-writing. Only by this kind of progressive training can students understand and create a chapter better. The last part of this article analysis cohesion approaches of a chapter, which shows that reference and lexical cohesions are most frequently applied in Chinese chapter.Keyword:text;the approach of cohesion;connecting sentences into a paragraph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语言学和语用学近30年来的兴起与发展, 促使语言学家对语言的分析和研究逐步从以 词素、词、短语、句子为单位扩大到以语段 (paragraph)和话语(discourse)或篇章 (text)为单位的超句研究。篇章学则更是着 重研究句子构成篇章的各种手段。
篇章并非是互不相关的句子的简单堆砌,而 是一些意义相关的句子为达到一定交际目的, 通过各种衔接手段(cohesive devices)而实 现的有机结合体。1976年韩礼德和夫人哈桑 (Halliday&Hasan)发表了论述语篇衔接的 专著《英语中的衔接》(Cohesion in English),这本著作将英语的衔接手段归纳 为五种:
在这语段中,句子之间并没有衔接手段,然 而,毫无疑问它是衔接很好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一篇文章有若干段落,每 个段落又有若干句子。要判断这些段落之间 和句子之间是否衔接得好,首要的条件就是 看它们是否有一个话题中心而所有句子都围 绕着这个中心铺陈。这大致可分为三个等级。
1.连贯。所有句子都紧紧围绕话题中心,这 样的语段就是连贯的。例如: My hoe.It stands beside a wide river at the foot of low green hills.It has many fine buildings and wide streets.There are trees and flowers everywhere.(许国璋《英语》第一册)
Everything was ready.Scientists and generals withdrew to some distance and crouched behind earth mounds.Two red flares rose as a signal to fire the rocket.
1.照应(reference):指用代词等语法手 段来表示语义关系,可分为人称照应、指示 照应和比较照应。例如: The doctor came in.He looked very serious.
2.替代(substitution):指用替代形式去 替代上下文出现的词语,可分为名词性替代、 动词性替代和分句性替代。例如: You can compare the new edition with the old ones.
搭配(Collocation)即词汇有规律地使用的方式, 也是语义连贯的手段。辨别一段语言是否连贯可看 它是否处于同一语域(register)。处于同一语域所 使用的词之间是有联系的,这是一种相关的语义联 系。例如night这个词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常与dark 连用(或说并置,搭配),但是很少有可能和book, chair等词连用。邮局里职员和顾客的对话中常会有 “stamp”、“parcel”、“registered”等词出现。
受我国语法学家王力等“承上说”的启示, 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M.A.K.Halliday) 于1962年首次提出“衔接”(cohesion)这 一概念。衔接指的是语篇中的不同成分在意 义上有所联系的现象。这种联系可能存在于 同一个句子内部的不同成分之间,也可能出 现在两个相邻句子之间,有时还可能发生在 相距较远的两个成分之间。
学习和掌握上述衔接手段对英语写作是很有帮助的。 许多英文写作手册和教材用了很大篇幅介绍衔接手 段,但对于如何运用这些手段却缺少具体指导,这 就无形中造成一种印象,似乎掌握了衔接手段,就 把握了联句成篇的真谛。事实上并非如此。语篇中 有无衔接手段只是鉴别其篇章性的因素之一,除此 之外,语篇连贯与否,更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语义的 连贯。只有语篇中的深层语义连贯,文章才具有真 正的粘合力(cohesive power)。有语段为证:
5.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指通过重复上 文已出现过的词来达到语篇的连贯。这些词汇或重 复或由其它词语替代或共同出现,从而构成语篇会 话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以保证会话或语义取得统一, 衔接语篇。 语篇会话中的词汇选择关系有多种方式。我们 把词汇衔接方式分为重复、泛指词、相似性和搭配 四大类。英语会话中经常使用这些方法,现举例如 下:
(1)He bought some bread, milk and oranges. The oranges are to make a dessert.(关键词的重复。 他买了一些面包、牛奶和桔子。桔子用来作甜点。) One morning,the two sisters were together in the room.Then suddenly the door opened and John burst into the room.
(2)He knew that this was a good way of bringing the violent, refractory Sunfu to heel.( 泛指词的运用。他知道用这法门可以 折服那刚愎狠辣的吴荪福。)
(3)I took leave, and turned to the ascent of the peak. The climb is perfectly easy.( 词 的相似性。我离开了,返身去攀登山峰,攀 登轻松极了。)
2.相对连贯。如果有一个话题中心,但个别 句子偏离了话题中心,这样的语段就是相对 连贯的。例如:
3.省略(ellipsis):指省去句子中某一成 分。例如: c) Did she get there at six? No, (she got there) earlier (than six).
4.连接词(conjunction):指连接句子的 各种连词、副词等。例如: I wanted to help him, but/unfortunately it was too 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