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衔接理论与说话训练模式

合集下载

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衔接和连贯理论的运用-最新教育文档

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衔接和连贯理论的运用-最新教育文档

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衔接和连贯理论的运用阅读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不仅是语言输入最主要的来源,而且是学生的听、说、读、写方面能力得到提高的一个重要环节。

因此,如何才能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一直以来是人们普遍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认为,在英语阅读中运用语篇衔接和连贯理论,可以增强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语篇的衔接和连贯衔接与连贯作为语篇分析中的基本概念,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衔接是语篇现象,指发话者用来表示经验和人际方面语言连贯的语法手段;连贯是心理现象,它存在于发话者的头脑中,无法在语篇层面上找到线索。

衔接是语篇的有形网络,而连贯是语篇整体意义的无形框架。

衔接关系是语篇功能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使用照应、替代、省略、连接等衔接手段使语篇在语义上成为一个前后连贯的整体。

黄国文认为,连贯不但要依靠语篇表层结构中各个句子之间的衔接,而且要符合语义、语用和认知原则。

语篇正是通过衔接手段才实现了它的连贯性。

1.衔接衔接是一个语义上的概念,它是反映语篇连贯性的重要途径。

在语篇中,单词是信息的载体,是最小的语义单位。

单词必须通过衔接的手段才能构成语篇。

韩礼德和哈桑认为,衔接是一种语义上的联系,如果语篇中的某一个部分对另一个部分的理解起到关键作用,那么这两个部分之间就存在衔接关系。

衔接手段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语法衔接手段,如照应、替代、省略、连接等;第二类是词汇衔接手段。

在语言系统中,衔接对语篇的连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英语语篇中,衔接指的不仅仅是相邻两个句子之间的语义联系,还指能与上下文中相隔较远的句子构成语义上的联系。

例如:Henry is a good boss in the company,but he is a bad husband at home.这句中出现了两个衔接关系,一是Henry与he之间的指称关系,二是反义词good与bad表现出一种对照关系,也就是同现的反义形式。

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

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

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即词汇关系和语法关系出发,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认识,了解这两个方面的关系,从而获得语篇手段和技巧,培养语境反应和重构能力。

1阅读教学中的词汇关系词汇关系是指语篇中出现的一部分词汇之间存在语义上的联系或重复,或由其它词语替代,如代词代替名词,助动词(如:do)代替实义动词等,或共同出现,如factory与manager,worker 等用在一个语义场中。

只有词汇的相对集中,才能保证语篇的主题和语义场(semantic field)的统一(胡壮麟,2001)。

因此,这里所说的词汇包括许多词汇学中的词项,不仅是单词(words),它们不受形式变化的制约,如单复数(ert/eter)es,时体(work / worked)和词等等。

这些词在形式上略有不同,基本词义不变,故具有语篇衔接力。

其他的还包括有同义、反义、上下义 (如classroom是blackboard的上义词,即blackboard是classroom的下义词)互补来使语篇达到语义上的连贯。

韩礼德和哈桑(1976)把英语词汇衔接关系分为词的复现和词的同现关系(collocation)( Halliday & Hasan, 1976)。

1.1词汇的复现关系词的复现指的是某一词以原词、同义词、近义词(near-synonym)、上义词、下义词(hyponym)、概括词(general word)或其他形式重复出现在语篇中,语篇中的句子通过这种复现关系达到了相互衔接,意义统一完整。

词汇的复现关系可分为四种(胡壮麟,1994):原词复现: 通过原词在语篇中的复现,我们能够直接抓住语篇中所要讲的中心意思。

阅读中通过词汇复现来达到衔接与连贯,进而突出主题。

同义词、近义词复现: 同义和近义指具有同样意义或相近意义的不同词项之间的接应关系,不管这个词的意义是指人、物、过程或性质。

如:近义词的复现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它们所谈论的,所指的是同一种事物,从而达到结构上的衔接和意义上的连贯。

语篇连贯:言语行为模式

语篇连贯:言语行为模式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语篇连贯:言语行为模式姓名:***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英语语言文学指导教师:***20050501中文提要语篇连贯是语篇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语言学研究的热门课题。

由于连贯概念本身的复杂性,目前语言学界对连贯阐释与理解尚无形成系统的标准和方法。

自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Halliday和Hasan提出语篇的衔接理论以来,不少语言学家和学者对他们的连贯是在衔接的基础上形成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和批评。

其中,有的认为衔接既不是实现连贯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实现连贯的充分条件:语篇的连贯不依赖语篇的标记形式,而是依赖于一种假设,即听者或读者假设语篇是连贯的。

有的认为衔接指的是语篇命题之间的发展关系,连贯则指的是言外行为之间的关系。

还有的认为连贯不在于外在语篇的连贯,而是内在语篇的心理连贯,也就是说是一个交际双方心理互动或协调的过程。

在我们看来,这些不同观点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又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其实,连贯是一个多层次性的概念。

它既可以体现于语义层面,以有形的衔接手段或命题之间的发展关系为连贯表现形式;又可以体现于语用层面,以隐形的言外之义或会话含义的联系为连贯的表现形式:还可以体现于交际双方的心理互动层面,以无形的心理互动形式为语篇的产生和接受的过程和手段为连贯的表现形式。

可以说,连贯是指交际双方所实旋的一定言语行为的话语在语篇中体现出来的有形、隐形和无形的意义关系。

因此,这三个层面上的连贯形式完全可以纳入言语行为理论的框架内进行分析和研究。

第一章提出了目前有关语篇连贯的不同理论和观点、本文研究的目的及其方法。

第二章首先对Austin言语行为理论的起源、意义以及Searle等人对该理论的修正和发展作了重点阐述。

它包括:(1)言语行为理论的基本观点,即语言研究的对象不应该是词和句子,而是通过词和句子所完成的行为;任何一个言语行为都是由三个次行为构成的,它们分别是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

【精】英语会话中语篇连贯的衔接手段

【精】英语会话中语篇连贯的衔接手段

英语会话中语篇连贯的衔接手段======================================================================摘要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以书面和口头的形式进行交际。

成功的交际依赖于对语言的掌握和对语境的理解。

实际交际中要善于运用词汇衔接、音韵衔接,副语言特征和话语标记语,以达到成功的语言交流。

关键词词汇衔接音韵衔接副语言特征话语标记语1 引言韩礼德和哈桑认为,任何一段能成为语篇的语话必须具有语篇性。

他们所说的话篇性包括两方面的特征:一是结构性特征,另一个是非结构性特征。

结构性特征指的是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

非结构性特征指的是话语内部的上下衔接——所谓衔接,说到底就是语篇内部两个不受句法结构制约的成分在意义上相互关联,衔接手段可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种。

英语会话中缺乏语篇的连贯和衔接会导致语义含混甚至交际失败,因而外语学习者有必须研究衔接连贯手段,使交际能够流利顺畅地进行。

本文将从词汇衔接、音韵衔接、副语言特征、话语标记语等方面进行分析。

2 词汇衔接词汇衔接是指跨越句际的两个或多个词项相互之间词汇意义上的联系,即通过词汇的选择运用在语篇中建立一个贯穿篇章的链条来达到连贯的目的。

这些词汇或重复或由其它词语替代或共同出现,从而构成语篇会话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以保证会话或语义取得统一,衔接语篇。

语篇会话中的词汇选择关系有多种方式。

我们把词汇衔接方式分为重复、泛指词、相似性、可分类性和搭配五大类。

英语会话中经常使用这些方法,现举例如下:(1)He bought some bread, milk and oranges. The oranges are to make a dessert.(关键词的重复。

他买了一些面包、牛奶和桔子。

桔子用来作甜点。

)(2)He knew that this was a good way of bringing the violent, refractory Sunfu to heel.( 泛指词的运用。

英语会话中语篇连贯的衔接手段

英语会话中语篇连贯的衔接手段

英语会话中语篇连贯的衔接手段【摘要】在英语会话中,语篇连贯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表达思想和意图。

在英语会话中,我们可以通过使用过渡词如"however","therefore"等来连接不同的句子和段落,使得语言流畅连贯。

使用连接词如"and", "but"等也可以让我们的话语更通顺。

使用代词可以减少重复,让句子更简洁明了,同时重复关键词也有助于加深印象。

引入新话题可以帮助我们顺利过渡到下一个话题,让对话更具有逻辑性。

语篇连贯的手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使得对话更加连贯和易懂。

【关键词】引言:英语会话中语篇连贯的重要性正文:过渡词、连接词、代词、重复关键词、引入新话题结论:总结语篇连贯手段的作用1. 引言1.1 介绍英语会话中语篇连贯的重要性In English conversation, the coherence of discourse is crucial for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and understanding. A coherent conversation flows smoothly from one idea to the next, making it easier for the listener to follow along and grasp the speaker'smeaning. Without coherence, conversations can become disjointed and confusing, leading to misunderstandings and miscommunication.2. 正文2.1 使用过渡词Some common transition words that can be used in English conversations include "however," "in addition," "furthermore," "on the other hand," and "conversely." These words help to indicate a shift in focus, introduce a contrasting idea, or add more information to support a point.2.2 使用连接词There are various types of linking words that can be used in conversation, such as addition, contrast, cause and effect, and time. For example, words like "furthermore", "however", "because", and "meanwhile" can be used to express different relationships between ideas. By incorporating these linking words into our conversation, we can create a smooth transition from one idea to the next.2.3 使用代词Using pronouns is an essential technique in ensuring coherence in English conversations. Pronouns such as "he,""she," "it," "they," "we," and "you" help to refer back to previously mentioned nouns, avoiding repetition and creating smooth transitions between ideas.2.4 重复关键词重复关键词是英语会话中语篇连贯的重要手段之一。

语篇中的词汇衔接模式及其连贯建构功能

语篇中的词汇衔接模式及其连贯建构功能

二、词汇衔接在小说中的连贯功 能
1、创造语境:通过词汇衔接,作者可以为读者创造一个清晰、连贯的语境, 引导读者理解和推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2、推动故事情节:词汇衔接可以帮助作者控制故事的节奏和连贯性。通过巧 妙地使用同义词、反义词或重复,作者可以引导读者对情节发展的期待和预测。
3、深化人物形象:通过使用词汇衔接,作者可以更好地描绘人物的情感状态、 性格特征和动机。例如,通过使用反复或对比手法,可以更深入地揭示人物的 内心世界。
此外,为了确保语篇的连贯性,译者还需要词汇的选用。不同的词汇可能会影 响语篇的语气、风格和语境,因此译者在选择词汇时需要考虑到目标受众的特 点和文化背景。
三、总结
总的来说,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对源语言的语篇进行全面的分析,包括理 解和处理语法、词汇等衔接手段,以及把握语篇的连贯性。然后,译者在目标 语言中重构这些元素,以实现有效、连贯的译文。这不仅需要译者有深厚的双 语知识,还需要具备广阔的文化视野和对两种语言之间差异的敏锐洞察力。
在语篇中,词汇衔接模式通常包括搭配、对立和先后等模式。这些模式在词汇 的选择和组织上起着关键作用,有助于形成语篇的连贯性。
搭配是指语篇中相邻句子或短语之间词汇的共同出现。这种搭配有助于读者理 解语篇中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增强语篇的连贯性。例如,“猫坐在毯子 上”这个句子中,“猫”和“毯子”这两个词就可以被视为一种搭配,这种搭 配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直观的理解,即猫是坐在毯子上的。
让我们以一篇新闻报道为例来说明词汇衔接模式和连贯建构功能的实际应用。 标题为“2022年世界杯:阿根廷与巴西的对决”,文章开头为“阿根廷和巴西 这两支足球强队终于在2022年世界杯上相遇了,这是许多球迷期待已久的一场 比赛。”在这段文字中,词汇衔接模式体现在相邻句子之间的搭配和先后关系 上,如“阿根廷”、“巴西”、“比赛”

语言的衔接连贯

语言的衔接连贯

2.连贯原则的贯彻
以上提到的衔接方式的错误或缺失都会影响语篇的连贯,衔接手段对作文连贯教学训练是必要的。除了用连接标志外,可以采用“信息结构,主题辅助结构和事件顺序结构”(Halliday,1985)来达到语篇连贯。连贯必须有三个特征: 连续性、一致性、相关性。信息结构分为新信息和旧信息,旧信息先于新信息;段落主题句对作文连贯教
二、语篇的衔接和连贯理论
“语篇是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中表达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胡壮麟,1994)。Harris指出,“语言并非是一些杂乱无章的语句,而是由连贯的篇章形式表现出来的。”有了对语篇的定义,语篇分析理论也随之不断发展。本文主要从衔接和连贯的角度来讨论语篇分析对英语写作的指导作用。
下面举两个例子:
A.English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communication, we must learn English well.
B. No one will welcome a man with bad manners. Otherwise, a man who always acts politely will get on well with others.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学非常有益,辅助句是对主题句的解释、说明等;在作文写作中要传递信息,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针对信息结构这一策略来看一个例子:
Perhaps Naked Come the Stranger was the greatest literary hoax of the century. Newsday staff members wrote its chapters, each writing independently and not knowing of the other’s work.

语篇分析的连贯与衔接理论在牛津高中英语阅读中的应用

语篇分析的连贯与衔接理论在牛津高中英语阅读中的应用

语篇分析的连贯与衔接理论在牛津高中英语阅读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使用韩礼德语篇分析的连贯与衔接理论,来分析牛津高中英语课文,旨在探讨影响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因素,以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语篇分析连接与衔接理论牛津高中英语阅读应用一、引言阅读,作为语言输入的一种主要方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传统阅读教学中,我们重视对文章中的重点单词、词组、复杂句型的分析讲解,以期实现学生对文章整体的理解,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发现,即便学生知晓了文中的单词、词组和复杂的句型,也不能完全理解文章的意思。

语篇分析的连贯和衔接理论为我们分析文章理解文章开辟了新的角度,本文拟使用语篇分析理论来探索影响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其他因素。

二、文献综述(一)语篇的定义何为语篇?halliday和hasan认为语篇是应用中的语言单位,不是句子一样的语法单位,可以是一个词、一个句子,也可以是一部长篇巨著,是不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达的有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

根据halliday和hasan,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说,语篇是一个交际系统。

因为语篇要适应人交际的需要,是交际任务下的一个作品,可以是口头的,如对话、演讲,也可以是书面的,如新闻、游记、论文,等等。

(二)语篇分析要完成一个交际功能,根据beaugrande&dressler在合著的introduction to text linguistics(1981)中提出的七条标准,罗选民(2002:11-13)把它们整合成一个语篇(罗称话语)建构模式。

这个模式描写的是由传讯者到受讯者的交际过程。

最先部分是传讯者的意图性,体现意图性的是信息度,信息要靠形式上的衔接和内容上的连贯来表达,最后可接受性达到受讯者,完成交际任务。

这7条标准包括了语篇和生成语篇的条件,而语篇本身应是有声音或文字的实体,就这个意义上来说,语篇包括了信息度、衔接与连贯三项。

这也是我们在高中英语reading中所分析的主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话 题 分 类 及语 篇 结构 一 1记 叙 类 . 记 叙 是 一 种 以 叙 述 、 描 写 为 主 的 文 体 。 记 人 物 、 记 事
会 自 己 的 意 图 , 除 了 要 把 主 要 的信 息 清 晰地 传 递 给 受 话 者 能 够 表 现 出不 同 的 语 义 关 联 ,可 以 形 成 还 要 选 择 恰 当 的 语 言 成 分 来 有 效 地 组 织 话 语 、 表 明 自 如 会 话 、独 白、 叙 述 、 议 论 等 , 所 以记 叙 和 议 论 的布 局 谋 己 的态 度 和 观 点 。 按 照 《 通 话 水 平 测 试 实 施 大 纲 》 中相 篇 手 段 各 不 相 同 。 自篇 章 语 言 学 兴 起 以 来 , 在 语 言 学 领 域 普
语 法 规 范 , 表 达 自然 流 畅 。 应 试 人 为 了应 付 测 试 , 往 往 采 义 单位 ,不 是 由句子 构成 的,而是通过 句子来实现对 语篇
用 拼凑 内容 、机械 背稿等手 段来完 成说话 ,语音面 貌也许 的 信 息 解 码 。 胡 壮 麟 ( 9 6 1 9 )认 为广 义 的语 篇 包 括 话 语 和
是 比较 困难 的测试项 , 由此 ,我们把 探索科 学有效 的训练 的说 话 训 练 模 式 。
助 应 试 人 在 测 试 中 取 得 好 成 绩 ,更 希 望 借 助 这 一 平 台 提 高
他 们 的言 语 表 达 能 力 。 说话 容 易 出现 的 问题 有 以下 几 方 面 :
语 言 理论 研 究
语 篇 衔 接 理 论 与 说 话 训 练 模 式
口 吕建 国
摘 要 :语 言能力的培养 注重 于运 用,即人们 理解和构建连贯语篇 的能力,这种 能力 包括 了对语 言使用 的基
本 规 律 的 理 解 和 运 用 ,基 于 此 ,人 们 不 难 找 到 语 篇 分 析 和 语 言 能力 培 养 的结 合 点 本 文针 对 大 学 生说 话 中 常见 的 问题 , 尝试 运 用 语 篇 衔 接 的相 关 理论 ,探 索有 效 的 言语 思 维 训 练模 式 ,提 高 言语 技 能训 练 的效 率 。
关 的 评 分 细 则 , “ 话 ”项 主 要 考 查 应 试 人 说 普 通 话 的 能 使 用 最 多 的 一 个 术 语 就 是 语 篇 分 析 , 它 是 把 一 个 具 有 语 义 说
力 ,这 个 能 力 侧 重 于 说 话 的 形 式 ,包 括 语 音 准 确 , 词 汇 、
连 贯 的 语 篇 看 作 一 个 意 义 单 位 , 也 就 是 说 ,语 篇 是 一 个 语
近 年 来 , 国 家 语 委 对 “ 话 ”评 分 细 则 不 断 补 充 完 句 子 内部 以 及 不 同句 子 之 间 是 否 存 在 能 构 成 谋 篇 机 制 的 衔 说
善 ,增 加 了 对 缺 时 、 朗 读 文 本 、 离题 等 涉 及 说 话 内 容 方 面 接 关 系 。 自H l i a 和 H sn 9 2 提 出衔 接 概 念 以来 ,语 a ld y a a 1 6 年
关 键 词 :语 篇 衔 接 命 题 说话 言语 技 能


说 话 训 练 的 基 本 思路
因 、经 过 、 结 果 等 ; 而 议 论 主 要 是 发 表 观 点和 看 法 ,需 要

般 说 来 ,人 们 的 言 语 行 为 目的 是 让 受 话 者 更 好 地 领 合 乎逻辑 的论证过程 来支持你 的观 点。 由于句子 的上下文
能 得 到 一 定 的 提 高 , 但 这 显 然 不 是 应 试 人 真 实 的 语 言 水 篇 章 , 是 任 何 不 完 全 受 句 子 语 法 约 束 的在 一 定 语 境 下 表 示
平 ,势 必 会 降低 测 试 的信 度 和 效度 。
完 整 语 义 的 自然 语 言 。 Ⅲ所 以 ,一 组 句 子 能 否 成 为 语篇 要 看
试 中接 触 比较 多 的 是 在 校 大 学 生 , 他 们 普 遍 感 觉 “ 话 ” 说
方 法 做 为 培 训 测 试 工 作 的一 项 重 要 内 容 ,其 目的 不 仅 要 帮
入 手 , 训 练 学 生 掌 握 语 篇 衔 接 的 常 规 手 段 , 借 此 探 索 有 效
二 、布 局 谋 篇 的专 项 训 练
的 扣 分 项 ,要 求 应 试 人 既 要 说 得 标 准 、规 范 ,又 能 把 握 命 篇 衔 接 理 论 经 国 内外 语 言 学 家 长 期 的 研 究 和 完 善 ,广 泛 运
题 主 旨言之 有物 。我们认 为,只有 二者兼顾 ,才 能比较真 用 于 写 作 、 阅 读 、 会 话 等 技 能 的 培 训 ,针 对 学 生 说 话 存 在 实 地 考 量 出应 试 人 运 用 普 通 话 的 实 际 能 力 。我 们 在 培 训 测 的 问 题 ,我 们 尝 试 运 用 语 篇 衔 接 的相 关 理 论 , 从 布 局 谋 篇

人 们 在 语 言 实 践 中通 常 是 循 序 渐 进 地 处 理 语 篇 中 的 每 个 句 子 ,每 个 新 句 子 的 处 理 都 依 赖 于 前 面 已经 处 理 过 的
上 文 , 而 新 的句 子 反 过 来 又 在 更 新 已有 的信 息 内容 , 这 些
( )生搬 硬 套 ,拼 凑 话 题 ,甚 至 离题 。 1
( )无话 可说 ,造 成 不 当停 顿 或 者缺 时 。 2
信 息 内容 又 继 而 成 为 处理 和 理 解 后 续 句 子 的前 提 和 依据 ,从 而 构 成 语 篇 的连 贯 性 和 完 整 性 , 以保 证 语 义 取 得 统 一 。我 们 根 据 记 叙 、 议论 各 自的文 体 特 征 建立 语 篇 结 构 ,然后 针 对 话 题 主 旨设计 比较 具 体 的分 部 联接 ,使 之 具 备语 义 关 联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