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阻运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康复作用的研究进展
抗阻运动对老年男性血管功能的影响

定血管 内皮功能 , 因为氮氧化物受膳食 因素的影响较大 , 因此要求禁食 1 2小时后测定; 测定空腹血脂 、 血糖 和胰 岛素水 平 , 用 以进 行冠 状动 脉粥样 硬化 的代谢 危 险 因素 分析 ; 测 定 肱- 踝 脉 搏波 传导 速 度 ( B r a —
1 5 4
吉林 师范 大学 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第3 7卷
动 强度 并实 施 医务 监督 . 对 照组在 实验 期 间保持 原有 的生 活习惯 不变 .
1 . 2 . 2 实验 程序
在 抗 阻运动前 , 抽 取两 组受试 者 空腹静 脉血 测定血 浆一 氧化 氮 ( N O) 和 内皮 素 ( E T - 1 ) 浓度 , 用 以判
2 0 1 6年 1 1月
吉林 师 范大学 学报 (自然科 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J i l i n N 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No v ., 2 01 6
第3 7卷 第 4期
Vo 1 . 3 7, No. 4
d o i : 1 0 . 1 6 8 6 2 / j . c n k i . i s s n 1 6 7 4 — 3 8 7 3 . 2 0 1 6 . 0 4 . 0 2 7
抗 阻运 动对 老 年 男 性 血 管 功 能 的影 响
中图 分 类 号 : G 8 0 . 0 5 文 献标 志 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 3 8 7 3 一 ( 2 0 1 6 ) o 4 - o 1 5 3 - o 4
血管 疾病 , 如 动脉 粥样硬 化 , 能导 致心脏 衰 竭和 中风 , 是大 多数 现代 国家死 亡率 的 主要原 因 , 且 其 中 超过 8 0 %是 6 5岁 以上 的老 年人 ¨ J . 因此 , 年 龄是 血管 疾病 的主要 危 险 因素. 大量 的研 究 已经 证 明 , 长期 规律 的有 氧运 动在 预 防和治 疗血 管疾 病 中起 着 重要作 用 . 近些 年 , 因为抗 阻运 动能够 增 加肌 肉力量 和预
运动康复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及应用效果观察

功能得到改善,且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运动康复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躯
体功能,有利于患者身体恢复,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值得推广。
显著( P>0.05) ;护理后患者躯体功能得到改善,且观察组评
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如表 1 所示。
表 1 两组患者躯体功能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对照组
50
研究组
T
P
50
/
/
躯体功能
干预前
干预后
65.3±10.5
49.5±6.8
1.462
16.925
64.9±10.8
>0.05
32.5±4.9
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据不同的干预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
50 例,年龄 50 岁 ~ 75 岁,平均年龄( 55.6± 7.2) 岁,其中男性
患者 28 例,女性患者 22 例,平均病程( 13.5±1.3) 个月;研究
组 50 例,年龄 50 岁 ~ 75 岁,平均年龄( 56.2±7.6) 岁,其中男
杂志,2019,7(6) :61,64.
[4] 周玉琴.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
功能和 生 活 质 量 的 影 响 分 析 [ J] . 心 血 管 外 科 杂 志 ( 电 子
版) ,2019.
作者简介:
刘倩,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医院。
·5·
主要针对患者进行大肌群节律性运动康复,有氧运动改善患
者心肺功能;其次,适当对患者进行肌力训练,这是因为许多
pci术后早期康复对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的作用

pci术后早期康复对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的作用发布时间:2021-09-01T14:09:49.07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7期作者:李劲[导读] 研究PCI术后早期康复对关心病患者心脏康复的作用。
李劲马鞍山市中医院 243011摘要:目的:研究PCI术后早期康复对关心病患者心脏康复的作用。
方法:对某医院的100例PCI术后患者随机分配为常规护理和早期康复组,每组各50例,对这两组术后患者进行临床指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早期康复组术后的首次下床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生活完全自理时间、住院时间都要比常规护理组的时间短,术后MACE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01,治疗后,早期康复组的各项维度得分均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PCI术后早期康复能够使得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康复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是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自理能力得到好转,使得术后恢复时间减短,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PCI;冠心病;心脏康复;作用引言:现阶段,我国冠心病的发生率已经出现逐年递增的状态。
冠心病已经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
介入治疗方式是目前比较重要的冠心病治疗方式之一,PCI技术已经在我国得到广泛的推广,并且已经成为一种高质量的新技术。
PCI术后是需要具有完善的康复方法作为保障。
PCI疗效能够有效的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某医院针对50名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并且与常规护理进行比较,具体方法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某医院对于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年龄在40-70岁之间的PCI治疗冠心病患者进行选择,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排除经股动脉穿刺、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者、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内分泌疾病患者。
共选取100例,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配为常规护理组和早期康复组,每组各50例。
常规护理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为52.37±6.79岁BIM指数25.12±1.87kg/㎡;其中初中14名,高中19名,大学及以上17名,冠脉病变支数:单支25名,双支15名,多支10名;合并症:高脂血症18例,高血压25例;2型糖尿病24例。
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摘要目的: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不断增加,多数患者伴有剧烈以及持久的胸骨后疼痛,患者常常并发心力衰竭、休克、心律失常等一系列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研究发现,多数患者均实施PCI治疗,而在治疗术后实施一项有效的护理较为重要。
常规护理仅针对患者日常生活进行照料,该种护理方式缺乏针对性和主动性,导致护理效果不显著。
而心脏康复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方式,其针对患者病情开展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早期恢复健康,改善心功能。
关键词: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进展急性心肌梗死是人体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心肌坏死,多数患者伴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可并发休克、心律失常等症状,危害患者健康。
在我国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不断增加[1],是由于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累积引起的心肌梗死急性发作,而PCI在临床广泛应用,取得显著效果,能显著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一直以来医务人员较为关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而忽视心肌梗死的预防和心脏康复,人体一旦发生心肌梗死,容易导致心功能下降、术后冠脉再狭窄,目前国内外专家着重呼吁对心肌梗死的预防,认为心肌梗死疾病术后的管理也是研究的重点[2-3]。
本文目的在于探究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具体内容见下文。
1.心脏康复护理概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心脏康复护理主要包括多种,例如运动锻炼、心理干预、用药干预、健康宣教、营养指导等多项措施。
心脏康复的定义为通过整体、综合的康复医疗,对患者实施各项护理措施,能改善由于心血管疾病导致的心脏功能低下,预防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2.心脏康复护理(1)成立心脏康复护理管理小组:小组均由医务人员组成,包含护士长、心内科医师、心血管专科护士等,护士长主要对项目的开展进行协调,而医师主要负责疾病的治疗方案调整和疾病咨询,专科护士主要负责护理服务开展和健康教育。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脏康复运动训练的研究进展

[6] 李高鹏,黄惠桥.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后心脏 运 动 康 复 训 练 的 研 究 进 展 [J].广 西 医 学,2019,41 (20):26352638.
2 心脏康复运动类型 2.1 有氧运 动 有 氧 训 练 是 心 脏 康 复 运 动 处 方 的 主 要 内 容,是指以有氧供能为主,全身大肌群参与的较低强度的运 动[12]。常见 的 训 练 方 式 有 快 走、慢 跑、太 极 拳 及 脚 踏 车 等 [13]。当机体进行 有 氧 运 动 时,全 身 血 液 可 为 心 肌 提 供 足 够的氧气,增强和改善心肺功能 。 [14] 研究表明,有氧运动训 练是一种有效的康复锻炼方式,可有效改善冠心病 PCI术后 患者的心功能及运动耐力[1516]。 2.2 抗阻运动 抗 阻 运 动 又 称 为 力 量 训 练,是 指 肌 肉 在 克 服外周阻力时进行的主动运动 。 [17] 有研究显示,抗阻运动 通过增强肌肉力量,可达到改善运动功能、减轻肌痉挛的目 的[1819]。抗阻训练常见的运动方式包括弹力带、哑铃及器械 训练等[20]。其中冠心病患者常采用的抗阻运动方式为弹力 带,弹力带抗阻运动通过对不同弹性阻力有效克服,达到改 善关节、增强韧带和肌肉的作用,训练效果较为理想[21]。 3 心脏康复运动训练对冠心病 PCI术后患者的影响 3.1 心脏康复运 动 训 练 对 心 功 能 的 影 响 研 究 发 现,运 动 训练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有利 于控制患者血糖、血脂水平[22],进而降低患者心脏不良事件 的发生率[23]。相关研究显示[2425],左室射血分数(LVEF)是 反映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心肌收缩能力越
弹力带抗阻运动的健身功能及运用研究现状综述

弹力带抗阻运动的健身功能及运用研究现状综述作者:江萍来源:《体育风尚》2019年第08期摘要:弹力带作为现代新型健身工具,具有携带方便、主观性强及安全等特点受到大众的喜爱,本文对国内外有关弹力带健身功能及运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和探讨,为指导大众健身和体育康复邻域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
关键词:弹力带;健身功能;康复运用一、弹力带抗阻运动功能的研究现状抗阻运动也称为抗阻训练或力量训练,通常指身体克服阻力以达到肌肉增长和力量增加的过程。
目前循环抗阻运动是一种既能提高心血管功能和肌肉耐力,又可以增加肌肉力量的一种渐进性抗阻力训练方法。
带抗阻运动因其负荷的渐进性从而作为循环抗阻运动的最常见运动形式。
弹力带阻抗运动是指机体随着弹性体形状的改变克服不同弹性阻力完成肌肉收缩,达到增强肌肉、关节和韧带的运动功能的训练手段和方法。
二、弹力带抗阻运动在健身与训练的运用(一)弹力带抗阻运动在提高青少年体质中的运用。
唐红斌通过应用健身操和动作组合的创编模式设计弹力带练习方法,可实现有氧运动与力量练习的有效融合;有氧弹性阻抗练习对身体成分的影响女性较男性明显,体现在体脂重量和体脂百分比降幅显著(p<0.01)。
该练习对男女被试的四肢肌力具有良好效果,且男性较之女性效果明显,女性左、右臂的力量在锻练后趋于平衡。
(二)弹力带抗阻运动在提高老年人肌肉力量、形态和行走能力的运用。
王光旭通对老年人的实验组(N=20)每周一、三和周五上午进行60min弹力带抗阻训练;共练习9个动作,每个动作2-3组重复8-12次;每4周根据受试者对原有强度的适应性进行一次强度调整;对照组(N=20)保持原有生活方式不变。
实验开始和结束对受试者分别测试实验组和对照组受试者肌力、行走能力和生活质量,并對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论:12周弹力带抗阻训练可显著提高老年人握力;而老年人握力的改善也使老年人全部行走能力指标都显著的提高。
(三)弹力带抗阻运动在健美操、拉丁舞训练中的运用。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运动康复的研究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运动康复的研究进展孙秋;肖丽娜;石帆【摘要】各种原因导致的心力衰竭是心脏病病人丧失劳动力和死亡的常见原因,是当今医学面临的一大挑战.心脏运动康复即通过有氧、抗阻等运动对心力衰竭病人进行训练,从而改善病人心力衰竭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及运动耐量.现就如何进行心脏康复运动适应证、康复运动禁忌证、安全性、运动形式及康复效果评价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期刊名称】《全科护理》【年(卷),期】2018(016)030【总页数】4页(P3732-3735)【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康复运动;研究【作者】孙秋;肖丽娜;石帆【作者单位】550003,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550003,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550003,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4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不同原因导致心肌损伤,造成心室功能或结构受损,从而导致心脏充盈和射血分数功能障碍,并伴有疲乏、呼吸困难和体液潴留等临床表现,前两者导致病人活动受限,后者导致水肿,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1]。
据《中国心血管病2013摘要报告》统计:在我国人群中,心力衰竭的患病率达到0.9%。
至2015年,我国心力衰竭病人已达450万例,且人数正呈逐年上升趋势,其生存率与肿瘤相当[2]。
近年来,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已取得很大进步,但病人仍受其临床症状的困扰,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下降[3]。
为减轻各种临床症状,过去认为心力衰竭病人应该限制体力活动,以减轻心脏负荷,但近年来,随着心脏康复运动研究的进展,心脏运动康复已成为唯一能降低CHF病人发病率、病死率及改善生活质量的二级预防方案[4],并成为一级推荐治疗方案[1]。
国外对于CHF运动康复的研究较为成熟[5],我国对CHF的运动康复研究开展较晚,本研究就国内外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康复运动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CHF病人运动康复治疗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
抗阻训练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衰弱病人的影响

抗阻训练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衰弱病人的影响胡亦伟,熊晓云*,孙兴兰,宋玉洁,邱红云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西 330006Effect of resistance training on older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and frailtyHU Yiwei, XIONG Xiaoyun, SUN Xinglan, SONG Yujie, QIU Hongyun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 Jiangxi 330006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XIONGXiaoyun,E⁃mail:****************Keywords older people; chronic heart failure; frailty; resistance training;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nursing摘要目的:探讨抗阻训练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衰弱病人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2年1月—8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1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衰弱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60例,对照组采取热身运动、有氧运动(呼吸操)、平衡训练及柔韧运动,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抗阻训练(弹力带)。
比较两组病人衰弱状况、握力、6 min步行距离(6MWD)。
结果:干预后4周及8周试验组衰弱状况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4周及8周试验组握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4周及8周试验组6MWD均长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热身运动、有氧运动(呼吸操)、平衡训练、柔韧运动基础上联合抗阻训练有利于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衰弱病人的衰弱状况,提高病人握力及运动耐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阻运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康复作用的研究进展
心血管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比较高,对患者身心健康均产生严重影响。
近年来,随着医疗理念的转变,心血管疾病治疗中不仅要促進疾病康复,提升心脏功能,还应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因此,以心脏康复为核心的运动疗法受到广泛的关注。
抗阻运动作为运动疗法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吸引了大量学者研究其在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康复中的作用,本研究即对其研究进展做出综述。
标签:抗阻运动;心血管疾病;心脏康复
目前,已有大量医学证据支持心血管疾病中运动训练的益处。
运动训练包含两种,一种为有氧运动,一种为抗阻运动,二者均可使体适能及疾病危险因素改善,但二者产生的具体效益并不相同,有氧运动可促进最大摄氧量明显提高,使心肺功能改善,而抗阻运动能够将肌肉力量与耐力提升,减轻体质量,改善身体功能。
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研究抗阻运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康复功能的作用,本研究即综述了其研究进展。
1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不具备传染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为临床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类型。
据WHO估计,全球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有1750万左右,在总死亡人数中,占据31%,每年人类死亡原因中,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最主要的。
心血管疾病经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而且属于长期过程,患者发病后,不仅病死率高,而且存活患者也具有较高的致残率,预后非常差。
已有研究证实,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于生活方式,各种不良生活行为均属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饮酒、饮食不健康、缺乏身体活动等,而在诸多危险因素中,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可使心血管疾病直接发生。
因此,预防心血管疾病时,不仅要对危险因素做出良好控制,还应做好一级预防工作。
2 抗阻运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康复的作用
2.1 控制危险因素
(1)控制血压、血糖及血脂:心血管疾病患者开展抗阻运动后,峰氧值摄取能力可得到提升,使外周血管功能得到改善。
在一项临床研究中,以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循环抗阻训练,一组给予等长抗阻训练,训练周期均为12周,每次训练之后,均测量患者血压情况,并准确记录,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均出现降低,这说明,抗阻运动能够有效的降低血压水平,高血压患者运动时,可采用抗阻运动方式[1]。
近年来,临床治疗高血脂症患者时,常用的辅助手段即为抗阻运动,而且人们逐渐的认可其应用价值。
研究发现,心血管疾病患者抗阻运动长时间坚持,或与有氧运动结合时,不仅血
脂水平可降低,血脂代谢得到改善,而且局部肌肉代谢能力能够明显增强,促进基础代谢率提升,使外周组织更多的分解代谢胆固醇,避免血管内皮下滞留低密度脂蛋白。
另外,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应用抗阻运动措施后,能够明显的提升血糖控制效果。
(2)控制肥胖:肥胖者降低血瘦素浓度,且瘦素抵抗存在,同时降低脂联素浓度,导致脂肪合成受到抑制,减弱激活脂肪酸氧化作用。
学者以绝经后肥胖女性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抗阻运动组与社会干预组,均给予12周的干预,3次/周,干预后的结果显示,抗阻运动组瘦素含量明显干预社会干预组,这说明,肥胖女性瘦素含量可在抗阻运动作用下增加。
与单纯有氧运动相比,与抗阻运动联合后,脂肪含量减少幅度更大,而且脂联素水平可提高,食欲及体重均能受到有效的控制[2]。
2.2 提升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
心血管疾病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的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
心脏康复管理中,主要是运动训练,通过运动训练的开展,能够提高运动耐力与生活质量,而抗阻运动作为运动训练方式的一种,自然也具有此种积极影响。
介入手术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患者的常用方式,治疗后会明显限制患者的日常活动,学者以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弹力带抗组训练,周期为1年,3次/周,40~60 min/次,训练完成后,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也显著提升[3]。
另外,抗阻运动高强度开展后,患者疲劳感可减轻,躯体功能得到提升。
抗阻运动较少会引起心率反应,主要是使心脏压力负荷增加,促进心内膜下血流灌注增多,保证供需处于良好的平衡状态,而且骨骼力量在其作用下能够增强,使基础代谢力提升,运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提高。
综上所述,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康复中,抗组运动具有十分重要促进作用,不仅可有效的控制各种可引发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而且可使患者运动耐力与生活质量提高,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不过,因患者个体差异的存在,还需要针对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抗阻运动方案,以获得预期的心脏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俊,冯丽洁.抗阻训练对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影响[J].体育科学研究,2015,19(06):41-46.
[2] 任可欣.抗阻运动对老年男性血管功能的影响[N].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7(04):153-156.
[3] 孙卉丽,王硕仁,王亚红.八段锦应用于冠心病心脏康复的系统评价[N].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02):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