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的花期控制

合集下载

花卉的花期控制有哪些方法

花卉的花期控制有哪些方法

花卉的花期控制有哪些方法花卉的花期控制有哪些方法①调整播种期、扦插期调整播种和扦插的日期,可使花卉在人们指定的日期开花,以供观赏。

如唐菖蒲采用分期栽种的方法,即从3月下旬到7月每隔10天栽种一批种球,可以做到四季有花;大丽菊从扦插到开花大约需要120天左右,欲使其在国庆开花,增添节日气氛,可在6月进行扦插,并加强水、肥管理即可实现。

其余如一串红、菊花、金鱼草等花卉都可用此法调控花期。

②春化处理春化处理就是将花卉的种子、幼苗或球根经过低温阶段促成发芽、生长及花芽分化的过程。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也能调控花期。

如牡丹正常花期为谷雨前后,欲使其花期提前到春节,可在春节前2个月左右,将其放在5~7℃的低温环境中处理7天,然后移到阳光充足的地方,让其温度保持在16~20℃,进行正常管理即可;如让杜鹃不在春季开花,可将其放在2~5℃的环境中,半月浇水1次,就可将其花期延后至“五一”或秋季。

③光照处理不同花卉对光照的需求不一样,要调控花期可用控制其光照时间的长短来实现。

如一品红、蟹爪兰等短日照花卉,可采用遮光的方法,每日只让其接受8~lO小时的光照,持续2个月左右即可提前开花;菊花在花芽分化前,每天增加其光照时间在12小时以上,即可抑制花芽分化,使其延后开花;昙花是夜间开花的植株,但我们可通过昼夜颠倒的光照处理,让其在白天开花,即白天将其放在遮光的暗房,夜间用高瓦数灯照射,连续数天即可。

④温度控制调整花卉生长发育期的温度,同样可以调控花期。

如米兰、茉莉、瓜叶菊等在较高温度下能形成花芽,若要提前开花,可进行加温处理让其如期开花,丁香、梅花等在开花前放入冷室,待花蕾透色时移到8~15℃的环境中就可使其开花;若要杜鹃在春节开花,可在春节前1个半月对其加温,并保持在13~21℃,待花蕾膨大时停止加温,就能让它在春节如期开放。

⑤扣水催花即采用扣水干旱处理的方法使未进入自然休眠期的花卉进人休眠期,然后再打破休眠使之开花。

如紫荆花、白玉兰等在8月进行扣水干旱处理,待其自然产生落叶后,给予适宜的水肥条件,就能让其提前到10月开花。

【课件】-花卉学-7花期控制

【课件】-花卉学-7花期控制
第七章 促成和抑制栽培
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牢固掌握花期控制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花期控制的方法。 3.了解花期控制的目的和意义。
教学重点 花期控制的方法。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花卉的花期控制又称为促成和抑制栽 培、催延花期、不时栽培。
它就是人为地利用各种栽培措施,使 花卉在自然花期之外,按照人们的 意志定时开放。
一、 温度处理
1.温度处理要考虑的问题 同种花卉的不同品种感温性差异; 温度处理的高低; 处理的适宜时间; 温度处理的效果; 温度处理与日照的关系。
2.温度处理
⑴ 唐菖蒲
一般3月中旬放入3—50C的冷藏库中,抑制球茎 萌芽生根,根据用花时间,按时取出栽植一 定时间可开花。通常早花品种栽植后约75d开 花。
三、光照与温度组合处理
报春花进行日照处理,促进花 芽 分 化 , 只 有 在 16—210C 时 才 有 效 。 当 温 度 降 至 100C 时 , 则长、短日照下均可分化花 芽 , 温 度 升 至 300C 时 , 不 管 日照长短均不分化花芽。
四、药剂处理
1. 赤霉素的应用
赤霉素有代替低温的作用,对需要低温春化的花 卉如紫罗兰、秋菊等有效。对紫罗兰从9月下 旬起,用浓度5000—10000mg/kg的赤霉素处理 2—3次,则可开花,但叶数比对照者少。
3.肥水管理
⑴ 施肥
适当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常常对 花卉的发育起促进作用。
⑵ 控制水分
人为地控制水分,使植株休眠,再于 适当时候给予水分供应,则可解除 休眠,发芽、生长、开花。玉兰、 丁香等木本植物,用控制、促成栽培、 抑制栽培。
2.花期控制的意义是什么? 3.花期控制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4.进行花期控制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5.花期控的方法有哪些?

怎样对花卉进行花期调控

怎样对花卉进行花期调控

怎样对花卉进行花期调控?
用人为的方法改变花卉的开花期,让其按照人们的意愿开花称为花期凋控。

花期调控可使花卉集中在同一时间开放,举办花展,为节日或其他需要提供定时用花。

牡丹
为供应春节用花,11月下旬要移入温室,5~6天后开始加温,栽植时充分灌水,以后每天喷水1次,可望春节开花。

一般栽植50~60天后可开花,温度稍高时开放早些。

梅花
如春节用花,可于入冬后将盆梅移入温室阳光下,并每天在顶端适当洒水,温度保持8~10度,待花蕾略现色后,渐增至15~20度。

如要“五一节”开花,则可将头年长满花芽的盆梅置于比0度稍高的冷室中,而在翌年4月上中旬逐步移放室外。

杜鹃
盆栽杜鹃于冬季或早春移入20度温室,约2周后,即能开花。

如在早春萌动前,在3~4度冷藏,夏秋时移出室外,2周后可开花。

借助于温度的调节,杜鹃盆栽四时都可开花。

菊花
菊花为短日照开花植物,可以通过控制日照长度来提前或错后花期。

提前花期,在生长期间用黑布遮光处理,每日只给予8~10小时光照,则70~75天可以开花。

推迟花期,在9月初开始,每夜给予3小时电灯照明,在停止光照后,即起蕾开花。

间断黑夜可起到延长日照的作用。

唐昌蒲
若需唐菖蒲在早春开花,就应在12月底或1月初,将种球上盆在15度的温室中催芽,待放叶后,再将其移入冷室地栽。

花卉植物花期调控方法详细介绍!花期调控的意义是什么?

花卉植物花期调控方法详细介绍!花期调控的意义是什么?

花卉植物花期调控方法详细介绍!花期调控的意义是什么?花期调控是花卉栽培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在特定时间获得花朵,以满足市场需求或美化环境,那花卉植物花期调控方法详细介绍!花期调控的意义是什么?一、花卉植物花期调控方法详细介绍:1.光照的调节:光照是花期调控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植物对日照长度非常敏感,因此可以通过延长或缩短日照时间来调节花期。

对于需要短日照条件的植物,可以在夜晚使用黑布或人工光源延长黑暗期。

相反,对于需要长日照的植物,可以在白天使用温室或人工光源延长光照时间。

2.温度的调节:温度对花期也有显著影响。

温度可以通过控制温室或种植环境的加热或降温来调节。

降温可以用于延迟花期,而加热则有助于提前花期。

此外,不同温度条件下,可以选择合适的花卉品种,以实现所需的花期效果。

3.控制花卉植物的生长期:通过控制花卉植物的生长期,可以精确控制花期。

这可以通过限制养分供应、修剪植物或通过生长调节剂来实现。

延迟生长期可以延迟花期,而促进生长期则有助于提前花期。

4.营养分配的调节:通过控制植物的营养供应,可以影响花卉的开花时间。

一般来说,减少氮肥的供应可以促进开花,因为氮过多会刺激叶片生长而延迟花期。

同时,提供适量的磷和钾肥料有助于促进开花和花朵的质量。

5.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化学物质,可以用于控制花期。

例如,一些生长调节剂可以抑制植物的生长,从而促进花芽的形成和开花。

其他生长调节剂可以用于延迟花期或提前花期,具体应用要根据花卉品种和需求来确定。

6.控制环境条件:在温室或种植环境中,可以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来影响花卉的生长和开花。

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条件对花期调控至关重要。

7.遗传改良:在花卉育种领域,也可以通过遗传改良来获得具有特定花期特性的新品种。

通过杂交和选择,可以培育出开花时间更加稳定和可控的花卉品种。

二、花期调控的意义是什么?1.最大限度提高产量:植物的花期和果实的生长有密切的关联。

120种花卉的花期调控技术

120种花卉的花期调控技术

120种花卉的花期调控技术
120种花卉的花期调控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光照调控:利用光照强度、时长、持续时间和波长来调节花期。

一般来说,较低的光照强度可以延缓花芽发育,而高光照强度可以加快花芽发育过程。

此外,不同波长的光对花芽发育也有影响,如紫外线可以抑制植物休眠,促进花期的发育。

2. 温度调控:利用温度的变化来调节花期,一般来说,较低的温度可以延缓花芽发育,而较高的温度可以加快花芽发育过程。

3. 氮肥调控:氮肥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元素,具有促进植物营养吸收和生长的作用。

因此,可以通过调整氮肥的投入量、施用方法和施用时间来调节花期。

4. 激素调控:激素是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物质,可以通过控制激素的合成和释放来调节植物的花期。

5. 二氧化碳调控:CO2是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重要原料,可以通过调节CO2的浓度来调节植物的花期。

控制植物花期的六大方法

控制植物花期的六大方法

控制植物花期的六大方法首先我看下控制花期有和作用:目前花卉的花期控制成为园艺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

花卉生产中花期控制可以保证市场周年供应。

园林花卉花期控制可以丰富不同季节花卉种类,满足特殊节日及花展布置的用花要求,创造百花齐放的景观。

如遇重大盛会(包括重要节日),植物花期如果控制不好,那也将会不得而用,延误时机(或商机)。

因此控制植物花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来学习如何才能控制好植物花期,这里介绍六大方法,供参考。

一、掌握播种期和扦插期对一年生的花卉而言,可采用分期、分批播种的方法以达到廷长花期的目的。

如为使国庆开花,翠菊、千日红、百日草、万寿菊、一串红等应在7月中旬播种或扦插。

为使元旦或春节有花,金盏花、瓜叶菊、紫罗兰等花卉应于9月播种。

二、栽植时间与深度掌握好球根花卉栽植的季节,可使其在需要的日子里开花。

如国庆节要让唐菖蒲开花,宜提早两周雕刻、水养。

有的球根花卉适当浅栽可早开花,如玉栽植浅可促进生长,提早开花,栽植太深对生长不利,开花也晚。

三、摘叶和摘心有些草本花卉掌握好摘心时间,可控制花期。

如在9月10日对荷兰菊进行修剪,国庆可开花。

一串红摘心后25天开花,即9月5日摘心,国庆节有花;4月初摘心,“五一节”有花。

第二年春天开花的花卉,如白玉兰、梅花、桃花等要在国庆开花,可在8月下旬进行人工摘叶后控制水分。

待花芽形成后再加强水肥管理,使其进入旺盛生长,花芽提早成熟,国庆开花。

四、修剪和摘蕾植物的开花需要消耗许多养分,进行适度的修剪和摘蕾,可以使养分集中在花芽中,使花朵更艳更大。

如对菊花、金鱼草等进行修剪摘蕾可廷长开花期,使其在节日开花。

山茶、茉莉花和玫瑰花,花后剪去花枝,能促其再度开花。

五、施肥和遮阴处理对秋海棠、凌霄、凤尾兰、米兰、夹竹桃等花卉,如果用3%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追肥或施于根部1至2次,能促进花芽分化,提早开花。

对杜鹃花、含笑、茶花等花卉,出现花蕾时将其置于温度较低的阴凉处,可使花期推迟到“五一节”开放。

控制植物花期方法

控制植物花期方法

控制植物花期方法控制植物开花期是通过一系列措施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方法。

开花期的控制对于农业生产和园艺种植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在农业生产中合理安排作物的生长时间,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也可以在园艺种植中控制植物的开花时间,让花卉出现在特定的节日或者市场需求旺盛的时段,提高经济效益。

1.光照控制:光照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植物的开花过程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一般来说,很多植物在长时间的光照下容易促使开花,而在短日照条件下则不易开花。

利用光照控制开花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利用黑纸或者黑布遮光。

在植物进入休眠期之前,将植物遮光一段时间,使其感受到短日照的环境,从而促使植物在适宜的时机开花。

另一种方法是利用人工补光。

在晚上或者天黑后,利用人工灯光照射植物,延长光照时间,使植物认为白天时间更长,从而促使开花。

2.温度调控:温度也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开花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一般来说,温度过低或者过高都会影响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和开花过程。

利用温度调控开花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利用低温处理。

将植物置于低温环境下一段时间,促使植物进入开花期。

另一种是利用高温处理。

将植物置于高温环境下一段时间,促使植物进入开花期。

3.水分调控:水分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之一,对植物开花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来说,适宜的土壤湿度可以促进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和开花,而干旱或者过湿都会影响植物的正常开花。

所以,在具体的种植过程中,要根据植物的需要,合理给予水分,保持土壤湿度适宜,从而促进植物的开花。

4.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种能够调节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化学物质。

通过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可以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包括开花期。

例如,一些生长调节剂可以促使植物提前开花,增加开花数量或者延长开花时间。

根据植物的种类和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喷洒或者浇水的方式施用在植物上。

5.营养物质的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开花过程是需要多种营养物质的供给的。

园林花卉花期控制时常见的问题及栽培措施

园林花卉花期控制时常见的问题及栽培措施

园林花卉花期控制时常见的问题及栽培措施园林花卉的花期控制是园艺工作者在花卉栽培中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

花期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使花卉在特定的时间内开花,以满足市场需求或者观赏的需要。

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解决。

1. 花期太早/太晚:这是一个常见的问题,特别是在季节转换的时候。

如果花期太早,可以适当延迟种植时间,降低温度或者使用生长调节剂来减缓花蕾的生长速度。

如果花期太晚,可以提前种植或者增加光照时间来促进花蕾的生长。

2. 花期偏长/偏短:有些花卉的花期偏长,花朵持续时间过长,容易导致花朵的生长和观赏价值下降。

可以根据品种的特性,在繁育过程中选择花期中等的品种,或者适当减少养分供应来控制花期长度。

而对于花期偏短的花卉,可以增加养分供应,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或者使用生长调节剂来延长花期。

3. 不同品种之间花期差异大:在一个园林花坛中,由于采用了不同的花卉品种,可能会导致花期差异较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分区种植,按照花期不同来布局花坛,或者选择具有相近花期的品种进行搭配。

也可以适当控制光照、温度和水分等因素,以延长或缩短花期。

4. 幼苗期花期过早:有些花卉在幼苗期就会开花,这会导致花卉生长不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适当控制幼苗期的温度、光照和营养供应,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避免提前进入开花阶段。

也可以通过修剪花蕾或者采取引物控制方法延迟花期。

5. 病虫害对花期的影响:病虫害的发生会对花期控制造成一定的困扰,特别是传染性的病虫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加强病虫害的防控措施,如及时清除病虫害源、使用合适的农药、增强植物抵抗力等。

也需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时机,避免影响花期控制。

园林花卉的花期控制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根据不同的花卉品种和生长环境来制定相应的措施。

通过合理的栽培管理,可以实现花期的控制,使园林花卉在适宜的时间内盛开,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卉的花期控制贺鹏霖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70)E-mail:hedongnotshihou@摘要:开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除了植物本身内部条件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影响开花过程外,环境因子包括光照、温度、水分、矿物质、化学物质等都能影响花的发育,如提前开花,推迟开花,减少或增多花数,甚至花器官的败育。

关键词:春化作用;光周期;成花激素;碳氮比学说。

中国分类号:S681. 引言花卉给人们带来了幸福,友情、爱情、欢乐、希望,她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

俗话说“好花美丽不长开”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这已经不再是我们应该担忧的问题。

我国早在唐朝就有关于“控花法”的记载。

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花期控制,即根据植物开花习性与生长发育规律,人为地改变观赏植物生长环境条件并采取某些特殊技术措施,使之提前或推迟开花的技术措施,又称“催延花期”。

应用花期控制技术,可以增加节日期间观赏植物开花的种类,延长花期,满足人们对花卉消费的需求,同时可以提高观赏植物生产的商品价值,对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种植者收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花期控制技术可以使原来花期不遇的杂交亲本在同一时期内开花,解决杂交授粉上的矛盾,有利于育种工作的开展。

因此,花期控制技术在多方面都有研究和利用的价值。

2. 前期准备2.1 花卉种类和品种的选择根据用花时间,首先要选择适宜的花卉种类和品种。

一方面选择的花卉应充分满足市场的需要,另一方面应选择在用花时间比较容易开花的、且不需过多复杂处理的花卉种类,以节约时间,降低成本。

同种花卉的不同品种,对处理的反应也不同,甚至相差很大,如菊花的早花品种“南洋大白”短日照处理50天开花;而晚花品种“佛见笑”则要处理65~70天才能开花。

为了提早开花,应选择早花品种,若延迟开花宜选择晚花品种[1] [2]。

2.2土壤灭菌福尔马林消毒法是在每立方米的栽培用土中,均匀撒上40%的福尔马林400-500毫升,然后把土堆积,上盖塑料薄膜。

经过48小时后,福尔马林化为气体,消毒就完成了[3]。

二硫化碳消毒法是堆积培养土,在土堆的上方穿透几个孔穴,比例按100立方米的土壤用350克左右的二硫化碳,注入后在孔穴口处用草秆等盖严密。

经过48-72小时,除去草盖,摊开土堆,使二硫化碳全部散失。

3. 用园艺栽培技术调节植物生长速度花的发育一般分两个阶段:开花转换和花的发育,开花转换包括营养分生组织转换为花序分生组织;再转换为花的分生组织,叶片感受到开花诱导信号传导茎端,由茎端的分生组织决定开花与否,所以一旦花原基形成以后,她的命运就在外界信号的控制了[4] [5]。

用摘心、修剪、摘蕾、剥芽、摘叶、环刻、嫁接等措施,调节植株生长速度。

推迟的日数依植物种类及摘取量的多少和季节而不同[6];对在当年生枝条上开花的花木在其生长季节内,早修剪则早长枝、早开花,晚修剪则晚开花;剥去侧芽、侧蕾,有利于主芽开花,摘除顶芽、顶蕾,有利于侧芽、侧蕾开花[7]。

环割使养分积聚于上部花枝,有利于开花;秋季结扎枝条,可使叶片提早变色;嫁接带花芽的接穗,如玉兰、碧桃等,可使其提前开花[8]。

4. 温度调节温度对于开花的调节作用表现于对春化作用的要求,即在低温下短暂的处理可以促进开花。

春化效果如何与植物的生长阶段,低温处理的时间及处理的温度有密切的关系[9]。

4.1提高温度冬季低温状态,增加温度可使植株加速生长,提前开花。

加温日期以植物生长发育至开花所需天数而推断,应逐步升温,初加温时每天要在植株上喷水,以免出现叶片干枯。

一般用15℃的夜温,25~28℃的日温[10]。

4.2降低温度在春季自然气温未回暖前,对处于休眠的植株给1~4℃的人为低温,可延长休眠期,推迟开花。

各种耐寒、耐阴的宿根花卉、球根花卉及木本花卉都可采用此法[11]。

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在生长发育中需要一个低温才能抽苔开花。

即春化作用,4.3温度处理应注意的问题4.3.1 同种花卉不同品种的感温性有差异[12],一般都将盆花放在水笼头下冲洗一下,这样往往会因温度骤变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如果是观叶植物,可用蘸水,顺花枝叶脉,一片一片地清洗干净。

其他植物则可用喷壶冲洗。

4.3.2 处理温度的高低,多依该品种原产地或育成地的气候条件而定。

温度处理一般以>20℃为高温,15℃~20℃为中温,≤10℃为低温[13]。

4.3.3 处理温度也因栽培地的气候条件、采收时期、距上市时间的长短、球根的大小等而不同[14]。

4.3.4 无论在生长期处理,还是在休眠期处理,温度处理的适期均因花卉种类和品种的特性而异[15]。

4.3.5 温度处理的效果,因花卉的种类和处理日数的多少而异[16]。

4.3.6 多种花卉的花期控制,需要同时进行温度和光照处理,或先后采取几种处理措施,才能收到预期效果[17]。

5. 调节光照长日照花卉在日照短的季节,用人工光源补充补充光照可提早开花,如长期给予短日照处理则抑制开花;短日照花卉,在长日照季节,进行遮光处理,能促进开花,相反,长期给与长日照处理则抑制开花。

春天开花的花卉多为长日照花卉,秋天开花的花卉多为短日照花卉[18]。

一般短日照花卉和长日照花卉,30~50Lux的光照强度就有日照效果,100Lux有完全的日照作用长日照植物在黑暗期给予红光则花芽形成得到促进,而红光中断处在黑暗期的短日照植物则花芽形成受到抑制,如果在红光处理后在转至远红光照射,对花芽分化起逆转作用[19] [20]。

光周期是一定时间内光的明暗周期变化,阿拉德和加纳最早发现了光周期对花的作用机理,植物感受光的器官是成熟的叶片。

植物接受光周期的刺激以后不会立即出现花芽分化,但是他可以保持这种刺激直到花芽出现,这种现象称之为光周期诱导[21]。

植物叶片感受到光周期诱导以后,可以通过嫁接等技术向未接受刺激的植株传递诱导信号并诱导成芽。

光周期与温度密切相关,最适光周期温度为20-30℃[22]。

5.1短日照(SD)处理短日照花卉,在长日照季节,只要在它们生长健壮之后,用人为的方法使全植株每天光照只8~10h,经过一定时间就能开花。

此外,在遮光处理时应正常浇水、施肥,并注意控制温度,不宜过高,如超过30℃,有的种类开花会不整齐,甚至形不成花蕾[23]。

5.2长日照(LD)处理此项措施多用在冬天日照短的季节,使长日照花卉开花。

方法是用电灯补充光照,但冬天温度低,一定要配合提高温度,才能生效[24]。

5.3光暗颠倒对本来夜晚开花的花卉,给予日光照颠倒,也能使其白天开放。

5.4光质光质对花卉的影响也较大。

光强的地方,叶绿素增加,体内花青素、胡萝卜素、维生素C丰富,花色非常艳丽。

很多阴性花卉所处自然环境大都阴暗、潮湿,只有散射光,或光谱中短波成分很少,则花卉的叶色青翠嫩绿,花朵的色泽远不如阳性花卉那样姹紫嫣红[25]。

可以通过人为调整和改善光质。

植物细胞光受体感受光质范围是不同的,如光敏色素所吸收的是600-680nm紫光,光紫外A区吸收300-500nm 紫外B区吸收的是310nm附近的光,紫外线C区吸收的是290nm以下的[26]。

5.5光强光强通常是以一定波长范围内的光子流动率来表示,如400-800nm范围内所有的光子量。

在完全日照时可达到1900umol/㎡/s[27]。

6. 控制水肥6.1碳氮比学说植物开花除收外界环境的影响外,其体内的营养比例也是相当重要的,美国克劳斯与克雷比尔曾研究碳氮比对开花的影响,克列卜士提出C/N理论。

当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于根所吸收的氮含量时生殖生长占优势,反之则营养生长占优势[28]。

除氮、磷、钾外,硫、镁、钙、铁、硼、锰、铜、锌、钼等微量元素对植物体也同等重要,其中对氮、磷、钾的需要量最多。

盆花氮素不足,叶片呈黄绿色,严重缺氮时,叶会逐渐枯黄,开的花既小又少,甚至不开花,对此可施花肥效果明显。

经常产生花蕾、开花期长的花卉,如高山积雪、兔子花等,在开花末期施用氮肥,延迟植株衰老。

菊花在开花之前如氮肥过多,生长柔嫩徒长,导致延迟开花甚至不开花[29]。

磷肥充足能促进幼根、幼苗的生长,加速花蕾的形成,增强抗旱御寒能力。

用鱼粉、骨粉或细碎杂骨,发酵后加入施用,或把鸡粪、各种动物的肠肚等埋在盆花土壤周围,任其腐烂,由花木根部慢慢吸收,可补磷肥之缺。

盆花缺乏钾肥时,生长会受到抑制,茎秆不发达,坚韧性差,抗病虫害和抗倒伏的能力弱。

发现此情,可在盆内掺入适量的草木灰。

如施土肥或堆肥不便,有条件者最好施用豆饼肥。

可将豆饼渗水,放在容器内发酵,冬季挑开表土,施入花盆四周,盖上土,腐烂后供花根吸收[30]。

6.2糖对激素的调节糖,水分,也必不可少。

其中糖对花卉的激素水平起调节作用,糖含量高则激素水平高,可以延缓衰老,反之脱落酸含量升高;糖含量也抑制乙烯的产生抑制衰老;糖还影响水分平衡,是气孔关闭,减少蒸腾作用带走的水分[31];梅花、石斛及球根花卉在生长期间控制水分,可促进花芽分化。

而唐菖蒲在花蕾出苞时,大量灌水一次,可提前一周开花7. 应用生长调节剂早在19世纪80年代植物学家萨克斯就提出“成花物质”[32]假说,他认为植物开花在于体内某一阶段积累的特殊物质。

柴拉轩认为在一定的光照下,植物叶片产生一种有高度生理活性的产物他称之为“开花素”[33]进入20世纪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植物激素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物质,人们也开始逐渐人工合成一些植物激素常用的激素有:生长素(吲哚乙酸、吲哚丁酸、萘乙酸等)、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如激动素、6-苄基腺嘌呤等)、乙烯、生长抑制剂(如B9、矮壮素等)。

7.1生长素生长素能明显的促进观赏植物的生长,诱导向光生长,维护顶端优势等生理作用,可抑制短日照植物的开花,促进长日照植物如天险子等的开花,对凤梨科植物的开花也有促进作用[34]。

在观赏植物生产上常用的生长素有吲哚乙酸、吲哚丙酸、吲哚丁酸和吲哚乙胺;萘化合物的萘乙酸,萘丙酸,萘乙酰胺,萘乙酸甲脂,萘丁酸和萘氧乙酸等;苯酚化合物的2,4—滴,防落素,增产灵,增产素,2甲4氯,苯氧乙酸,苯乙酸和苯塞唑乙酸等。

7.2赤霉素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营养生长,导致其开花。

打破休眠,诱导开花,可以促进细胞伸长,诱导雄花生长,抑制衰老,延长花期,能促进长日照观赏植物花芽分化,抑制短日照观赏植物花。

赤霉素在花期控制上的效果是最为显著的[35]。

特别是一些连坐状植物在经过长日照处理后,赤霉素含量增加,茎秆伸长,茎尖分化发芽,随后很快开花。

但赤霉素的同类化合物有90多种,在生产上常用的为赤霉酸,俗称九二0。

7.3细胞分裂素、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和膨大,促进短日照观赏植物如紫罗兰属,牵牛属等的开花,甚至还能促进长日照植物拟南芥的开花[36]。

细胞分裂素还能促进侧芽萌发,打破顶端优势,同时能延缓衰老,延长开花期,防止脱落的作用,使花色更鲜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