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新课程下的观课和评课

如何在新课程下的观课和评课
如何在新课程下的观课和评课

如何在新课程下的观课和评课

课堂观察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数据分析、利用一定工具的观察研究过程。课堂观察前必须进行周密的准备。观察的准备工作包括:观察主题的确定、观课内容的确定、观察工具表的制定以及开好观前会议等事项。

观课必须有主题,主题来源于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困扰着教学目标的达成,解决这些问题,既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也是教师成长发展的需要。叩问教学细节是发现问题的最好途径。课堂观察应从小问题入手,越是细小的问题,越容易实施观察,容易通过观察研究解决。另外,观察主题还应具有共享性,即反映多数老师的共性问题,可通过调查、问卷等方法,聚焦教学的热点问题,以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在研究中发挥评课合作体的作用。

观课内容应该是现场可以捕捉的表象,主要应该是行为层面的东西。如:1、学生学习状态的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做些什么?从事什么学习任务,投入的程度和成功的程度如何?学生对学习投入的时间是多少?在其他方面投入的时间是多少?学习能力超常的和学习能力不适的学生的表现如何?学生怎样在小组中学习,他们从事哪种任务,谁来决定,是否相互协作?2、教师教学状态的观察。教师是怎样创设情境的?是怎样组织教学的?是如何管理班级的?教师的评价行为怎样?结果怎样?教师组织学生探究采取了什么样的策略?教师运用了那些课程资源?

3、师生交往的情况观察。课堂上发生了哪种互动?课堂决策如何进行?是由教师决策,还是学生决策,还是由双方进行决策?

在小组学习时,教师是怎样与各组保持联系的?观课主题与内容选定后,根据选定的内容制定观察工具表,并召开观前会议,对观课这进行明确、细致的分工。

观课方法有许多:1、注视。在课堂观察过程中,注视点不用太多,防止顾此失彼。注视的时间不宜太长,否则,会令被观察者发现而感到局促不安,产生心理压力而改变他的正常行为。

2、扫视。这样做既可以快速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及时观察课堂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又可以让学生忽视被关注带来的心理压力。

3、定时定点观察。如对教师课堂与学生交往行为进行观察使,就可以每隔几分钟记录一次教师的位臵。最后的观测结果可以绘制成教师在教室内的活动轨迹,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的关注范围,对那些学生的接触更为频繁。

4、换位观察。观察者要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观察位臵,不要总是站或坐在教室后面,而是要不定时地改变一下自己的位臵,从不同的较多的角度进行各种观察。

5、倾听。在观察师生交往状态时,往往要通过倾听师生对话才能真正感知。

6、询问。观察者可以根据研究需要来询问或提问被观察对象,以此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搜集课堂的有用资料。

7、访谈。这是一种口头交流式的调查方法,具有独特的重要功能。可以直接了解到受访者的思想、心理、观念等深层内容,可以直接询问受访者本人对问题的看法,而且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8、录音录像。恰当使用录音录像技术,能把过程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可以反复播放,进行细致的分细和研究。

评课是观课后的延伸和拓展,是对课堂经验的提炼和课堂问

题的发现。在评课交流活动中集中大家的智慧和经验,对课堂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由点到面的深层次研究,能使我们站在更高的起点上认识课堂,把握课堂规律,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那末,从哪些方面对一节课作出符合课改新理念的评价?我以为:

一评教学目标的制订

教学目标制订是否整体地体现三个“维度”?有些教师机械地将一堂课的目标分为“知识技能目标、过程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是不科学的。知识技能目标是基础性目标,在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离不开方法的学习与运用,同时也渗透着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是一个整体,不能截然分开。

教学目标的制订是否切合“实际”,即“课标”要求、教材实际和学生发展需求;教学目标制订是否兼顾了各类各层次学生的发展特点,是否有层次性和弹性;每堂课是否既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和个性,又不失教学的全面性与系统性?

二评学生“学”的活动情况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否主动“学”的情况往往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评价: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状况,如,学生主动提问的次数,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时间和参与面——学生回答问题的人次,这些“人次”是集中在某几个学生身上,还是集中在大多数学生身上;还有学生群体活动(含小组合作学习、专题讨论或辩论)的时间与人数。

学生创新能力训练的情况,如,参与开放性解决问题的数量,

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综合性问题的学习量。同时,学生能否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学生主动质疑提问的次数与人次,对教师的讲解有不同看法的人次,以及学习方法是否新颖有实效,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归纳是否能把握住问题的核心与本质,等等。

三评教师“教”策略的设计

教师在课堂上是“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我们要看教师是否站在“课程要适应每个学生发展”的高度,开拓思路,打开视野,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历与经验,以及社会实践、社区资源、历史文化,乃至相邻学科相关知识等重新对教材进行统整,开展“增、删、调、改”等处理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教师是否关注学生品德的养成和情感的发展?如,教师是否精神饱满,情感积极,教师是否善于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讲课与组织活动能否引起学生兴趣和情感共鸣。教师是否充满着对学生的理解和人文关怀,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关爱;教师是否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与不如学生的地方,是否用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正确引导学生。

教师是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共提出了多少个具有挑战性的开放性问题,教师是否重视问题情景创设,指导学生展示思维过程;教师是否启发学生自己思考,鼓励得出自己的结论,是否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和思维方式;当学生回答与解题出现错误或失之偏颇时,教师能否耐心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是否启发学生不断

反思与总结,自己建构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体系。

还有如师生是否保持着有效的互动,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服务是否完全到位,对学生的学习指导是否“既不是包办代替,又不是放任自流”,课堂流程安排是否快慢相间,高低起伏,具有音乐的节奏美和内容、方法、形式组合的和谐美。

教育技术的使用是否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是否起到了“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的作用;是否有利于展示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展示事物内部的逻辑联系;是否拓展了学生视野,改革了学生学习方法,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否遵循了不可替代性原则,以及多媒体制作的质量和使用的熟练程度等。

四评课堂教学取得的效果

教师“教”得好不好,学生“学”得行不行?这都要以教学效果来衡量。

一堂课的教学效果,首先反映在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度上。学习目标的达成度一般有三个层次:基本完成教学目标,多数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每个学生在原来的起点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评价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可以参照这三个指标进行。

其次,是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方法形成的情况,如学习注意力和情感投入的程度,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程度,互助合作,相互尊重,以及科学的思维方法,动口、动手的习惯形成等。

再次,知识与技能习得的情况,如学科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发现问题、运用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运用信

息技术改革学习方法的能力,以及参与开放性问题研究的能力和独创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观课和评课”与“备课和上课”一样,是教师教育生涯中最基本的内容,也是校本教研中最重要的研究形式和研究平台。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共享资源,习得知识,获得经验,逐步把握课堂规律;在发现和把握课堂规律的过程中,不断促进专业成长,提升自身的生命价值。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评价观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评价观 一、“以人为本”的评价观 “以人为本”的评价观同时还体现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上。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由于遗传因素、家庭生活状况和教育条件、人际关系、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不同,使学生在知识积累、行为习惯、智力水平、身体素质、个性品格等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学生评价都忽略了这一点。教师总想把学生训练成符合自己要求的标准件,他们没有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别进行认真考虑,教学评价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而是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千篇一律的,他们失去了鲜明、生动的个性,也失去了对民主、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因此,新的学生评价观应更加强调个性化和差异性评价,强调评价的指标和标准是多元的、开放的和具有差异性的,对信息的收集是多样、全面和丰富的,做到全面与差异相结合,基础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尽可能地发现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尽力捕捉他们身上表现出的或潜在的创造力火花,鼓励他们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的个性,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拥有自信。 二、发展性学生评价观 学生评价有诊断、反馈、导向、激励、甄别等功能,而这些功能都可以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是“未完成”的人,是正在成长的人,具有鲜明的发展性。在他们的身上,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能。这是教育的资源和财富,应加以引导从而促进其发展,通过教育不断培育和扶植他们身上的“生长点”,把他们存在着的多种潜在发展可能变成现实。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发展性评价就是旨在促进教师成长与学生发展的教育评价。

新课改课堂教学评价原则

优质课课堂教学评价参考意见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 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1、“学生主体”的原则。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之上,适应学生的需要,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要注重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产生最佳学习心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实现自我调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是为每个学生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新课程条件下,面向全体学生含义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使所有的学生享受公平、平等的教育;二是课程内容应该呈现多样性,应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以适应学生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的需要;四是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公正地对待和评价每一位学生。要杜绝只抓少数尖子生,忽视相当一部分学生发展的做法。 3、“全面发展”的原则。全面发展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都能正确发展,不能偏废也不能拔苗助长。全面发展是相对而言,不是“大一统、齐步走”,而是因材施教,实施“分层递进教学”,使每个人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有所进步。教师要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特点和特殊教育需求出发实施教学,既鼓励冒尖,也允许在某些方面暂时落后。针对学生的差异,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使所有学生都能成才。 三、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的基本要求 1、课堂教学模式要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要求,实行“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三课型单元教学模式,或“预习、展示、反馈”三层次课时教学模式。教师讲解释疑时间一般掌握在15分钟左右。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纠偏、点评、释疑、总结。 2、积极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要正确处理这一现代教学方式与传统接受式教学方式的关系,即处理好继承传统与发展传统的关系,推进课堂教学方式转变,既要有利于为学生打好坚实的知识基础,又要有利于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协调全面发展。 3、大力推广学案教学。为进一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所有教师都要实现教学案一体化向学案教学的实质性过渡,加大集体备课的力度,让学案取代教案。 四、课堂教学操作的基本要求 1、落实“三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 2、倡导“三自”—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 3、鼓励“三动”—动脑、动口、动手;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评课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评课 XX市渭滨学校陈伟(整理定稿) 一、评课的重要性: 有人把老师上课比作“画龙”,把评课比作“点睛”,“龙”因“睛”而腾飞,很形象,同时道出了评课的重要性。“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节课往往因专业的评课而精彩,上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茅塞顿开,听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豁然开朗。 二、评课原则 1、概括的讲,评课时,一定要冲破传统和世俗的观念,千万不要搞形式主义,要注重实效,实事求是,即要把优点说够,给人以鼓舞;又要把问题说透,给人以启迪。同时还要避免话语霸权,提倡学术对话,尤其是注意对不同思想观点的宽容、鼓励与支持。 2、要形成一种新的听课、评课的文化,也就是评课的基本原则。第一要事实求是,说真话,是优点就说优点,是缺点就说缺点。第二严格要求,严是爱。第三,学术自由,看重争论。批评是教学研究的灵魂,没有专业的高度和批评的眼光,就事论事的,一团和气的评课,是“无效”评课。 三、好课的标准 标准,有效评课的坐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评课,也必先有一个标准。评课时用这个“规矩”来衡量课的质量。但是,由于教学面对的是活生生的正在成长的人,没有也不可能有绝对的“锱铢必较”

的客观标准,只能是相对的“观其大略”性质标准。关于性质标准,教育教学专家这样描述: A、余文森教授:有思想,有文化、有智慧、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就是好课。三维目标和谐统一的课,就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 B、叶澜教授: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即一有意义、二有效率、三生成性、四常态性、五有待完善。 C、于永正老师:成功的课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最成功的课是让学生有憧憬和梦想。 D、2004年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就什么是体现新理念、实实在在的好课初步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是:一是教学目标要明确、恰当;二是教学重点、难点要突出;三是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得到尊重;四是教学方法要得当;五是教学效果要好。专家们认为这不仅对语文课,其他学科的课也是如此。 综上所述,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就是符合学科课程标准的课,就是好课。 四、评课的策略 策略(一) (1).评课活动内容的生成要由“自上而下”变为“自下而上” 评课活动能否适应教师的需要,是衡量评课活动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指标。评课活动只有对一线教师有实际的帮助,有效地解决教师在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才是

《新课程中学科学教学评价》试题卷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新课程中学科学教学评价》试题卷(一) 一、名词解释(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 1、教学评价 2、发展性学生评价 3、探究性取向命题模式 4、表现性评价 5、以学论教 6、课堂观察(教师评价) 二、简答题(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评价的基本功能。 2、初中科学课程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哪四个维度? 3、发展性教师评价关注评价主体的互动化,教师自身、同行、学生都能参与评价;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性评价可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简要说一说互动式教师反思性评价的操作方式。 4、教师成长档案袋可能涵盖的板块和相应资料有哪些? 三、辨析题(2小题,每题8分,共16分) 1、有人认为“在科学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和学生学习是两个完全独立的过程,评价只侧重结果;把评价的方法简单等同于考试和测验;把评价的目的和功能简化为选拔和等级评定;把评价的主体窄化为教师或行政部门,把学生排除在评价主体之外。你认为这种想法正确吗?简述理由。 2、“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种课堂教学评价思想与许多学校追求的教学“最优化”有矛盾吗? 四、观点论述题(2小题,每题8分,共16分) 1、论述你对发展性评价的激励性原则的认识。 2、针对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科学学科特点以及教学实际情况,你认为一堂好的科学课的标准是什么? 五、案例分析题(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案例】“学生回答都对?” 一节课下来回答问题的学生总是很少,即使同一个问题出现的答案也是各种各样的。但教师总是说:“你说得很正确”、“说得还不错”“非常有道理”“这是你的发现”等,极少对学生的回答说“不”字。 现在“无错误原则”开始被老师们接受,但是一些老师疑惑地问“学生在学习中有了错误还需要纠正吗?” 分析以上案例,请你谈一谈你对“无错误原则”的认识。

新课标教学评价观

新课程下的教学评价观——发展性评价 一、新课程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 (一)促进学生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本”。这一理念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应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不仅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的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以学习能力为重点的学习素质和以情感为重点的社会素质)的形成。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地研究并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学生发现、探究与质疑,高效实现目标。再次,在教学效果评价上,要以评学为重点,“以学论教”,并以此来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 (二)促进教师成长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主要目的之一是要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评价方向是面向未来的。其重点不在于评价教师讲授水平,也不在于鉴定某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而是诊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此来制定教师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个人发展需求。因此,它是一种建立在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基础上,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评价方式。 (三)以学论教 “以学论教”即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它强调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为参考,来评价教师教学质量高低。因为,一切教学设计,一切标准以及教师的一切劳动,都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的。只有树立“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观,新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二、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 (一)优质的课堂教学目标: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的协调与统一 基础性目标是按照新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的教学,完成知识、技能教学。发展性目标包括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重点的学习素质和情感为重点的良好社会素质。课堂教学目标就是把知识、 技能教学与能力、情感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里值得强调的是,课堂教学的各项目标都应既有与认识活动相关的内容与价值,又有其相对独立的内容与价值。这些方面的综合,才构成学生生命的整体发展。当然,这不是一两节课能完成的,但却必须通过每节课来实现,它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在确立课堂教学目标时,要注意两方面的关系与整合:一方面是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与多重关系,以求整合效应,另一方面是学生生命活动诸方面的内存联系、相互协调和整体发展。只有这样,课堂教学中完整人的教育才能成为可能。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一、教学目标 1、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求明确、适度、具体、可操作,关注个体差异,促进不同学生的发展。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力求达到目标明确、适度、具体、可操作: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不同学生在基础学力、发展学力、创造学力得到不同水平的发展。 2、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教学目标要符合新课程理念; 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相适应。 二、教学内容 3、活化教材,注意教材内容的整合,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 注意教学内容的重组和整合,活化教材; 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和生产劳动有机结合; 学习材料充足、注重布局、条理清楚,为学生提供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 4、内容的呈现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学习内容的选择和处理科学; 内容的呈现有助于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三、教学方法 5、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中获得发展。 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 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及时采用积极、多样的评价方式; 教师的言行有助于学生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中获得发展。 6、创设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学习环境,善于激趣引疑,启迪创新思维。 学习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教学的度、量安排合理,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学手段选择恰当,能根据学习方式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善于激趣引疑; 教师的语言准确、有激励性和启发性。 四、教风教态 7、尊重学生,教风民主,学生的回答和质疑得到鼓励,及时反馈调控,应变力强。 尊重学生人格、教风民主、提供机会,引导求异,关注差生; 鼓励学生提问和质疑,具有教学智慧; 能够根据反馈信息对教学过程、难度进行适当调整; 合理处理临时出现的各种情况。 8、教师情绪饱满、热情,教态自然,演示规范、媒体运用熟练。 教态自然亲切,语言规范、注重言传身教,教书育人; 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演示规范,运用熟练。 五、参与状态 9、对问题情景关注,兴趣浓厚、主动投入、积极性高。

新课标理念下如何听课评课

---------------------------------------------------------------最新资料推荐------------------------------------------------------ 新课标理念下如何听课评课 新课标理念下如何听课评一、评课及其意义评课,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习以为常的工作,一位教师正常情况下,一辈子应该听课 1000 节左右,也得评课 1000 节左右。 大凡优秀教师和优秀校长都很重视听课、评课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一辈子坚持每天听课 2 节,听完课后还要认真的分析、评议。 评课,就是根据课程标准,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 评课也称课堂教学评价,它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实验的背景下,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对探讨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深化课程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确立课改新理念,新课标的理念: 教育思想,通俗的说法,就是教育的观念,对教育的认识,或对教育的主张。 教育思想人人有之。 教育思想有层次之分: 教育认识、教育观念、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育思想的最高境界。 1 / 8

教育理念也称为教育思想、教育信念、教育信条等。 教育理念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一种追求,一种信仰。 所以,可以说,教育理念是一种理想化、信仰化的教育观念。 教师一定要确立自己的教育理念,它是教师的主心骨。 先进的教育思想不仅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也是评好课的前提。 所以,评课者要评好课,首先必须研究教育思想。 在评课中,评课者只有用先进的教育思想、用超前的课改意识去分析、透视每一节课,才能对课的优劣做出客观、正确、科学的判断,才能给授课者以正确的指导,从而促进授课者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揭示教育规律,促进学生发展。 若用传统陈旧的、僵化的教育思想去评课,不仅不能给授课者以帮助,反而可能会产生误导。 2、有利于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教学风格,提高教师素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同样的一个学科,同样的一节课或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的表现出的教学风格则不同。 有的教师的教学风格是精雕细刻,把课上得天衣无缝;有的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大刀阔斧,紧紧抓住重点难点,使疑难问题迎刃而解;有的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善于归纳推理,用逻辑思维本身的魅力把学生吸引进去;有的教师的教学风格是运用直观、形象、幽默的优势,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到轻松愉快,充满学习的乐趣。 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同一个班的学生,面对不同的教师上课,有不同的表现。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所谓课堂教学评价,是指评价主体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课堂教学诸因素及发展变化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 一、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局限 长期以来,我国课堂教学评价即一堂好课的标准,往往以教师教作为评价对象,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最大的弊端就是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忽视了学生发展这一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新的形势下,原有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弊端日益显露:评价功能过于注重其鉴定性和终结性,不具有教育性和发展性;评价标准和方式过于片面;评价主体过于单一等等,这种种问题已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桎梏。因此,确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势在必然。 二、新课程理理念指导下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确立 而新的形势下,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纲要》内容简言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应立足于学生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确定是保证进行准确、全面、有效地进行评价的基础,也是使评价功能得以正常发挥的前提条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1.导向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有明确的导向性,通过评价使评价对象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地向评价标准靠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导向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体现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应体现全面和谐发展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良好品格、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较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的人。二是

新课程下怎样评课

新课程下怎样评课 “教学评价”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而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更是教学活动中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体现。能否使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具有科学性、目的性和多样性,以便激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直接影响到教师工作潜能的提升和发展。笔者结合主持的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高中骨干教师培养研究”,在学校骨干教师培养过程中,开展了课堂教学评价方面的探讨。 把握公开课的评价角度 在对课堂教学进行宏观管理过程中,通过一定规模的公开课教学,开展评价活动,使教师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确实是推进新课程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然而,在这样的活动中,除遵循课堂教学评价的一般规律外,针对不同的授课目的、把握不同的评价角度尤为重要,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活动的效果及影响,如对授课人的教学评价或者对一个教研群体的评估。 1.初试课。执教初试课的主要是实习教师和刚从事教学工作或刚从事该学段教学工作的教师,公开课的目的在于锻炼他们的从教能力。因此,评课的立意不要过高,要注重基础。在组织对初试课评价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对授课人目前所具有的基本素质,应尽量给予充分肯定,从而激发其进取心。第二,由于这部分教师一般具有可塑性,接受新生事物快、反应灵活,因此,在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各方面还要从严要求,评说中从严把握,使他们明确要求,找出差距,继续努力。第三,根据大家评说的意见,主持人应归纳值得肯定的一面,重点指出今后改进的措施和执行的过程要求,确保他们的提高能够落实。 2.研究课。研究课重点研究教学问题,因此,无论授课、评课,都要从研究的角度出发。评价研究课时,应在主持人的正确引导下开展研讨,并要特别注意如下几点:第一,听课之前明确交代该研究课侧重研究什么问题以及该项研究的意义,使评课人在听课时有重点,评课时有核心。第二,要创设一种探讨、切磋问题的氛围。既然是探讨,就应允许各抒己见,既然是切磋,就应提倡互相商讨,主持人在引导发言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过早下结论,因为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权威性或影响性,就可能导致不同意见者欲说又罢,使问题的探讨无法深入,直接影响评课的效果。第三,主持人要对研究和评价情况作简洁的归纳,包括对问题的研究有什么收获和进展、大家对问题的看法主要有几种、认为哪一种有代表性或比较合理、对此类问题的教学建议等,目的在于肯定研究课的价值所在。第四,研究课对授课的教师来说具有风险性,因此,不管效果如何,都应在评课现场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以号召更多的人参与研究。 3.评优课。评优课的要求、范围、形式各有不同,但归根到底是要评出高低优差来。根据目前开展的各级评优课来看,一般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绝对评优,即不限定名额,严格依据统一的评价标准或评价方案评出优秀课或分出等级,这类评优就要求每一位评价者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评价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一门科学,并且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科学,在现今执行新课程标准的情况下,如何进行教学评价,值得每一位学校行政领导干部认真思考,积极探索。 本文结合自己从事学校教务工作的实际,谈谈这方面的个人见解。 1教学评价的新认识 数学评价,就是通过对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行为表现状况的测量,评判教师的教学效果,并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以往,我们绝大多数都是采取“量化”的方法来评价老师的教学质量。这种“量化”的依据是当时的教学大纲,“量化”的结论是以分数论英雄排座次。“量化”评价只关注教学结果。忽视了教学过程。实施新课程标准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它的目的是通过教师的教学,促使每一个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构建他们全面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多种适应能力。新课程标准就是对教师教学评价的新标准。那么,对于教师的教学评价,就再也不能用简章的量化手段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质性”评价:“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分析地解释和描述评价对象的特征,以阐明意义,促进理解”,这种以“质性”评价为主体,少用或不用“量化”评价的“定性分析”的方法,最符合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要求。“质性”评价十分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特征”,检测的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行为表现状况”,因而它具有全面性、真实性、前瞻性和个体性。 2教学评价的新内容 教学评价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好如下基本内容: 2.1教学过程评价,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可能是固定的模式,但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教学目的要求是否明确具体;教学内容是否准确恰当;教学方法是否具有启发性;在教学进程中是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否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否体现完整性和具有艺术性;教师的板书是否醒目、工整和富有计划性;教师的语言是否生动形象准确简练;是否突出了本课的重点,突破了其中的难点,达到了教学目的。 2.2教学活动评价。教学活动是一个双边活动,在这里,主要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它应该包括以下一些内容:学生对这节课是否产生了兴趣;学生是否积极认真参与了这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尊重和理解他人在这节课上的思考;学生是否能够进行合作学习;学生是否能对这节课的内容作适当的加工和发挥;学生是否掌握这节课要求的操作技能;学生是否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计划;学生是否能大胆提出还存在的不清楚的问题;学生是否满意老师这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能够独立自主地有主见地完成相关作业。

新课改下的评价方式

新课改下的评价方式 摘要:当今的教育形势日新月异,传统的那种只用一张考卷就评定一个学生的陈旧的评价理念越来越显示出它的评价弊端。在国家再次提出新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下,怎样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什么样的评价方式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掘学生的才能等问题,等待着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探寻。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过程;评价方式 “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话是我国传统教育对学生评价方式的真实写照。一卷定终身,一考定终身,耗尽了多少学子的青春岁月,埋没了多少有为青年的雄心抱负。当今的教育形势日新月异,传统的那种评定一个学生的陈旧的评价理念越来越显示出它的评价弊端。在国家再次提出新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下,怎样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什么样的评价方式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掘学生的才能等问题,亟待解决。对于上述问题,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看法:一、评价方式的转变 (一)强调动态化 评价与教学一样,嵌入课程之中,评价是教与学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 (二)突出互动化 评价的最大效益是让被评价者最大限度地接受评价结果,评价是为学习服务,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的,旨在促进人的发展。 (三)体现多元化 评价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

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建构个体的发展。 二、新课改下评价方式的实施 (一)注重学生的日常评价 日常评价主要是对学生日常学习的记录,包括作业记录、课堂表现记录、测验成绩等。学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从而也就显现出了日常评价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明清之际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卓越的教育家王夫之就提出人性“日生日成”的著名论断。他说:“性也,生也,日生而日成之也。”对于学校、教师和家长来说,我们的责任就在于满怀期待的去促进学生的变化,鼓励学生在自我比较中获得继续进步的信心和勇气。 (二)将学生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 在教学中时时刻刻把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放在首位,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评价的客观程度。在自评的同时,学生之间展开互评,可以起到相互督促、相互学习的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你追我赶的上进心。通过评价使学生体会到努力程度、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从中受到启发。 (三)将学生的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相结合 我认为将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相结合,应该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如传统教育中,只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注重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知识的运用。现代教育研究表明:机械的知识掌握,对人的发展只能起暂时的作用,如果将知识由别人的变成自己的,实现知识的内化,那么对于知识的掌握者来说,将受益终身。 (四)将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听课评课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听课评课 听课、评课是一项常规性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践行着,尤其是我们这些业务校长、主任、教研员们,只要工作在继续,听课、评课就在继续。但是真正从理性是上认识听课、评课,系统地探讨它的意义,作用和方法等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学习。今天,我们就以下几个问题进行磋商.探讨,以便能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听课评课的意义: 听课评课是教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项教科研成果都是通过听课评课来完善的;听课评课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了平台,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渗透、方法的运用、策略的拓展,都可以通过观摩案例来获得,可以说是教师发展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听课评课也是教师与教师,领导与教师之间互相沟通,加强联络、和谐关系的手段之一。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通过听课研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为重要。它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研修形式。 深入基层听课评课更是教研员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教研员研究、指导、服务教学最便捷的途径之一。听课评课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科学便有规律可循,是艺术便是见仁见智。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研员怎样卓有成效地听课评课呢?下面把听课与评课进行分述:

一、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听课 一般来说,听课总是有一定的目的要求。为什么要去听课?听什么样的课?要解决什么问题?听课者总是根据听课的目的来选择时间、地点和对象等。如新教师听课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观摩学习,主要看上重点难点是如何突破的、板书是如何设计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是如何运用的、课堂气氛是如何活跃的等,并在自己的教学中学习运用。教研员听课绝大部分是具有指导性作用的,因此在听课活动后要形成个人或集体的认识和意见,并把形成的评价要以一定的方式反馈给学校或教师,提出一定的指导性意见、要求及改进措施等。 (一)听课的作用 1.有利于掌握和了解教师贯彻落实教育教学法规、政策和要求等现状 现阶段,我国正在进行新的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为了确保课程改革按照预想的方向进行,就必须了解教师是否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新的课程改革方案。由于课堂是教育政策、教学要求等最终落实的地方,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各方面要求的最终、最直接的体现,通过听课就可以了解到一些实际问题,并供教育决策部门和教学指导部门参考。 学校的教育教学常规执行得如何?教育教学管理是否到位?课程标准、课时计划执行得如何?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等是否贯彻落实?通过听课,有关部门都可以得到基本的了解,从而把握指导教学工作的主动权。

新课程下的评价观 (1)

新课程下的评价观 ──“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还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主要以教师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价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业分数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侧重于评价的甄别、筛选和批判性功能,重视终结性评价和相对评价等。这种评价作为选拔、区分学生的惟一手段,追求的是对所谓“适合教育的学生”的选择性功能,是应试教育下产生的“怪胎”,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改革,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评价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树立新的评价标准和观念,以“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适应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在指导思想上:要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和激励性功能,重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评价,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充分发展,为“适合学生的教育”创造有利的支撑环境。 二、在评价的主体上: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改变评价主体的单一性,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建立由学生、家长、社会、学校和教师等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 三、在评价的方法上:(1)由终结性评价发展为形成性评价,实行多次评价和随时性评价、“档案袋”式评价等方式,突出过程性;(2)由定量评价发展到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分数,更要看学生学习的动机、行为习惯、意志品质等;(3)由相对评价发展到个人内差异评价。相对评价是通过个体的成绩与同一团体的平均成绩相比较,从而确定其成绩的适当等级的表示方法,也被称作“常模参照评价”,这是我们最常用的评价方法。这种评价缺乏对于个人努力状况和进步程度的适当评价,不利于肯定学生个体的成绩。个人内差异评价是对学生个体同一学科内的不同方面或不同学科之间成绩与能力差异的横向比较和评价,以及对个体两个或多个时刻内的成就表现出的前后纵向评价,这种评价可以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提供准确和动态的依据,也可以使学生更清晰地掌握自己的实际情况,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挖掘学习潜能、改进学习策略等;(4)由绝对性评价发展到差异性评价。绝对评价是对学生是否达到了目标

新课程下初中生物教师如何听评课

新课程下初中生物教师如何听评课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听课与评课是一个整体,两者不可分割,但实际工作中,很多教师往往“重听轻评”。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如何听评课呢? 一、怎样去听课? 1、教师听课应该按下面三个步骤来进行。 (1)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听课前要了解听课的内容,对这节课的重点难点要做到心中有数,还要有一定的目的,如听某种课型,对某个知识点的讲解,或是带着某个重点研究的问题,如提问的技巧,教学结构的安排,学生的学习状况等。 (2)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 教师听课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还要看,要仔细捕捉讲课者的语言和表情,记下他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教师要一边听.一边观察思考。既要看教,还要看学,二者兼顾。看教者对教材的钻研,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看学生的学,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习参与的情绪,学习的习惯。总而言之要看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有机结合。有时教师听课也不一定非要面面俱到地注视课堂上的每个方面。根据授课者的特点和听课者的目的,可以适当有所侧重。 (3)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听完课后一定要进行思考和整理,理清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思路,把重要的细节补充完整,并且对这节课进行点评。 2、听课时应关注哪些内容? 对于教师的教,听课时重点应该关注的是: (1)课堂教学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学生要学习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情感如何?)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 (2)新课如何导入,包括导入时引导学生参与哪些活动; (3)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结合了哪些生活实际? (4)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5)设计了哪些教学活动步骤?如:设计了怎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如何探究;安排怎样的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操练,使所学知识得以迁移巩固;设计怎样的问题或情景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和

最新新课程与教学评价改革资料

新课程与教学评价改革 一、改进课程评价的意义 人是如何认识自己的? 需要凭借外物(唐太宗: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他人的评价而获得关于自我的认识。那么,学生对来自教师的评价与来自一般人的评价有何差别呢?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更大。 ※接受评价的对象是成熟度较低,自我发展水平较低的学生。 ※师生关系中,教师是权威和社会代言人的角色。这样其评价更容易被学生及其家长接受。 ※每名教师身后都有一群学生,教师的评价容易形成一个相对一致的评价氛围,成为时刻影响学生成长的环境。 #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有文化方面的原因: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鼓励我们少说,不要说错。在我们教育方面,评价也有原因啊。我们向学生提问时,我们在干什么? #你回答问题,我利用这时间板书, #听他的答案与我们的是否一致。 我们没有关注他参与回答问题本身,没有关注他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我们只关注结论和结果。标准答案?真吗?哲学上,尼采:透视主义,在自然和社会面前,我们认识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都存在着盲人摸象的成分,我们不可能完全把握世界的本质,把握总是相对的。 学生回答后,我们怎么评价,得到的是不耐烦、否定的评价,长此以往,不参与。心理学实验:跳蚤实验,同样,教师的评价:“你不行,你还需要努力”就是那块玻璃。 在国务院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实施素质教育的四个核心要素和关键环节:加强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路 (一)评价功能单一。过分强调甄别、选拔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功能; (二)评价内容单一。过于注重学业成绩,忽视全面发展和学生个性差异; (三)评价方法单一。注重量化评价,忽视质性评价;注重相对评价,忽视绝对评价和符合个性差异的评价; (四)评价主体单一。学生处于被评价的地位,评价关系紧张。

新课程改革评价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新课程改革评价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关于新课程改革的评价理念,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有明确的表述: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发展。” “建立和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以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综观世界各国课程评价改革的发展趋势,结合我现阶段课程评价改革的实际,我们可对这一评价理念作以下阐释和理解: ⑴在评价功能上,由侧重甄别和选拔转向侧重发展。 ⑵从评价对象上,从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转向关注以过程的评价。 ⑶在评价主体上,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的多源化,重视自评、互评的作用。 ⑷在评价结果上,不只是关注评价结果的准确、公正,而是更强调评价结果的反馈以及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的认同和以原有状态的改进。

⑸在评价内容上,强调对评价对象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考察。 ⑹在评价方法上,强调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尤其注重把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结合起来,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 ⑺在在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关系上,强调平等、理解、互动,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评价的价值取向。 60、课程评价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评价与考试的改革必须体现新的教育评价观念,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要保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评价应突出发展、变化的过程,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积极主动的态度;要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评价的教育性功能。”《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基本框架(讨论稿)》已经向我们描述新课程评价的发展方向:评价的多元性,评价的主体性,评价的开放性。 对“三维目标”的理解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渠道之一,课堂教学的成败直接决定新课程实施的成败。而教学评价又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新课程实施中具有激励作用和导向性作用,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因此如何建立具有科学性、导向性和人本性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基于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鲜明特点,我认为在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中要充分注意准确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和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基础上应该作以下几点改变: 一、应重新确立评价的立足点,评价的立足点从教师转向学生。 一直以来,课堂教学评价的立足点都是教师,在评价中体现“以教为主,学为教辅”的观念。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关注的无非是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否流畅,教师的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结构合理,对教材的处理是否做到了重点突出、教学难点是否已经得到了突破等等。在评价中主要关注教师的课堂表现,关注教师是怎么讲的,怎么对课堂进行控制,怎么对学生进行引导,把课堂看成是教师的课堂,把学生看成课堂教学评价的次要因素。即使有些评价关注到学生的行为表现,也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把学生的反应、表现作为教师的教学策略成果的参照物。这样的评价方式忽略了学生作为有能动性的学习主体的特点,是有违新课程的理念的。 本次新课程改革再一次重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因此,新课程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建议下学习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应立足于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等学生的行为表现,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成效。即使关注教师的行为,也是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如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如何组织并促进学生的讨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评课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评课 西安市渭滨学校陈伟(整理定稿) 一、评课的重要性: 有人把老师上课比作“画龙”,把评课比作“点睛”,“龙”因“睛”而腾飞,很形象,同时道出了评课的重要性。“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节课往往因专业的评课而精彩,上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茅塞顿开,听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豁然开朗。 二、评课原则 1、概括的讲,评课时,一定要冲破传统和世俗的观念,千万不要搞形式主义,要注重实效,实事求是,即要把优点说够,给人以鼓舞;又要把问题说透,给人以启迪。同时还要避免话语霸权,提倡学术对话,尤其是注意对不同思想观点的宽容、鼓励与支持。 2、要形成一种新的听课、评课的文化,也就是评课的基本原则。第一要事实求是,说真话,是优点就说优点,是缺点就说缺点。第二严格要求,严是爱。第三,学术自由,看重争论。批评是教学研究的灵魂,没有专业的高度和批评的眼光,就事论事的,一团和气的评课,是“无效”评课。 三、好课的标准 标准,有效评课的坐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评课,也必先有一个标准。评课时用这个“规矩”来衡量课的质量。但是,由于教学面对的是活生生的正在成长的人,没有也不可能有绝对的“锱铢必较”

的客观标准,只能是相对的“观其大略”性质标准。关于性质标准,教育教学专家这样描述: A、余文森教授:有思想,有文化、有智慧、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就是好课。三维目标和谐统一的课,就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 B、叶澜教授: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即一有意义、二有效率、三生成性、四常态性、五有待完善。 C、于永正老师:成功的课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最成功的课是让学生有憧憬和梦想。 D、2004年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就什么是体现新理念、实实在在的好课初步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是:一是教学目标要明确、恰当;二是教学重点、难点要突出;三是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得到尊重;四是教学方法要得当;五是教学效果要好。专家们认为这不仅对语文课,其他学科的课也是如此。 综上所述,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就是符合学科课程标准的课,就是好课。 四、评课的策略 策略(一) (1).评课活动内容的生成要由“自上而下”变为“自下而上” 评课活动能否适应教师的需要,是衡量评课活动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指标。评课活动只有对一线教师有实际的帮助,有效地解决教师在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听课、评课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听课(语文) 一、听课前的准备工作 1、听课前,要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的四大基本理念构成了完整的语文教学指导思想。 【四大理念的解读】 A、“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语文素养”是指语文知识、思想方面的水平和正确的情感态度,理解这一理念时必须把握两点: 第一方面:语文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第二方面:要弄清语文素养所包含的具体内容: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语言文化的思想感情,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丰富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培养语感、提升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培养健全的人格。) B、“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前提。在理解这一理念时必须把握三点: 第一,正确处理好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独特体验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认真读书,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其次,组织学生进行多项对话(师生、生生、生与文本、生与编者(新课标提出的)),积极表达自己的独特体验。在对话交流中,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接纳,学会提升自己的认识。通过学习文本,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第二,要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生学习语文实践活动,不仅包括课堂上的听、说、读、写、演等活动,还包括课外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第三,要正确把握语言文字的特点。也就是走出“先系统讲解语文知识,再安排相应练习”这种理性化教学设计误区,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充分发挥语文课程情感熏陶的功能。 C、“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的教学模式,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基本策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没有学生的自主参与,语文学习活动是不完美的。然后,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最后,明确语文学习活动是一种探究性活动。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如果只是接受,缺乏探究,那么语文学习就谈不上创新和发展。所以,要在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探究学习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D、“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可靠保障。 以上四个基本理念,贯穿着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思想。只有全面深刻地理解这四个基本理念的内涵,才能从宏观上把握课改的方向,才能做到正确地听、评一节语文课。 此外,还要掌握《课标》中关于不同学段的学段目标、教学建议等。 重点了解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如单元导语),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本节课前后教学内容的衔接以及对文本的内容、主题、重点的段落也要做到心中有数。 3、听课前,要熟悉教案。 了解制定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注意本篇课文在单元中的作用,与前后教学内容的衔接等等 对执教教师、做课班级的学生基本情况做一些了解。 二、明确听课的目的 听课的课型:研究性听课、指导性听课、检查性听课、观摩性听课。 三、如何记好听课笔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