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合集下载

教案《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教案《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教案《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教案: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区域经济和重心的概念,掌握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未来的展望。

二、教学内容1.概念解释:区域经济、重心、南移。

2.原因分析:经济发展不均衡、地理因素、政策调整等。

3.影响分析:经济市场布局、人口流动、资源利用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如:“你们有没有听过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这个词?”“你们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引出新课的话题。

2.概念解释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对区域经济、重心、南移等概念的定义和解释。

3.原因分析分组讨论或小组合作完成对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的原因进行分析。

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案例和资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整理出原因列表。

4.影响分析分组讨论或小组合作完成对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的影响进行分析。

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案例和资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整理出影响列表。

5.案例分析教师选取一个典型的案例,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析该案例在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上的具体表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6.总结课堂内容教师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本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以促进思维的发展。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主要从学生的表现、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考察。

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

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激发 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
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
制定优惠政策
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投资和企业入驻。
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
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提高政策知晓率和执行力。
完善政策评估和调整机制
完善政策评估和调整机制,及时评估政策效果并进行调整。
THANKS
感谢观看
需要政策引导
为了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经济 重心的合理转移,需要政府采取相应 的政策措施进行引导和调控。
05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 和建议
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建立区域经济合作机制
加强区域内的经济合作,建立合作平台和机制,促进资源共享和 优势互补。
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引导区域内产业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链上下游配套,提高整体竞争 力。
区域可大可小,大到一个国家,小到 一个小镇,层次性很强。
联系性
区域经济活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 约,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经济网络。
05
04
差异性
不同地区之间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 历史基础等存在差异,导致区域经济 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区域经济的重要性
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的发展可以带动当地产业的 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 水平。
创新能力不足
体制机制障碍
部分地区创新能力不足,缺 乏核心技术,难以适应快速 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科技变革。
部分地区仍存在体制机制障 碍,制约了市场在资源配置 中的决定性作用,影响了区 域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
03
重心南移的现象和原因
重心南移的现象
南方地区经济增长迅速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南方地区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 率先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成为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 引擎。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济区中,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是
A.山西、江南
B.山东、江南
C.龙门碣石以北、江南
D.山东、山西
2.吴松弟在著作《中国移民》中,详细论述北方人口南迁的具 体背景、迁移过程、分布状况和造成的影响。这一南迁现象产 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A.南方人口增加,逐步超过北方 B.对南方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 C.江南经济开发加快,经济重心南移 D.南北风俗融合,文化重心南移
人口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发展 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南方发展农耕经济的潜力大
魏晋南北朝以前 经济重心在北方 魏晋南北朝:南方初步开发 南北趋于平衡 中唐五代(安史之乱后):南方全面开发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南宋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经济:江南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承担者 文化:带来了中国古代文化重心的南移
古代的人口迁移和当代的人口迁移有什么区别?
龙门碣石以北:
气候寒冷,土地贫瘠。畜牧区 和半农半牧区,经济实力有限。
右侧图片反映的古代经济区是?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 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
冀鲁豫古代 农业区
关中,膏壤 越野千里
天府之国 风吹草低见牛羊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 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 蓝。能不忆江南?
——唐·白居易《忆江南》
北方 南方
结合材料分析导致人 口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北方战乱
北方 南方
结合材料分析人口南迁有何影响?
南迁的北人给南方带去了很多新 的风俗习惯,促进了南北文化的融合。 南宋都城临安,即使是南方本地人开 的酒馆也往往仿效汴京旧俗,在门前 张挂炉子灯;茶馆则学习北方张挂名 人画像。更有趣的是,北人在吃笼饼、 蒸饼的时候习惯于先去掉皮,原本是 因为北地风尘比较大,但南方人也跟 着学,去了皮才吃。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引言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其中一个重要的现象是重心的南移。

本文将探讨这一现象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南移重心对区域经济的意义和挑战。

1. 区域经济的发展与重心的南移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

过去几十年间,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渐由北方地区向南方地区转移。

这一南移现象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北方中心城市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而南方地区的经济增长迅速,一些新兴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新中心。

2. 南移重心的原因2.1 市场需求变化:南方地区人口增长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各类产业发展的热点区域。

相比之下,北方地区的人口增长较为缓慢,市场需求相对有限。

2.2 政策引导: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政府对南方地区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税收优惠、基础设施建设等,吸引国内外投资和企业落户南方地区。

2.3 人才吸引力:南方地区拥有较好的教育资源和人才集聚效应,吸引了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流入,进一步推动了南方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3. 南移重心的影响3.1 区域发展不平衡:南方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北方地区经济增速的放缓,使得区域发展出现了明显的不平衡,加剧了区域间的差距。

3.2 各地资源配置失衡:南方地区资源配置不足的问题逐渐凸显,包括土地、能源、水资源等,给南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困难。

3.3 环境压力加大:南方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环境压力的增大,包括能源消耗、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等问题,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3.4 区域协调发展的挑战:南移重心使得区域协调发展更加复杂和困难,需要政府加大政策引导和资源配置的力度,以促进整体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4. 重心南移对区域经济的意义4.1 区域经济增长:南方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南方地区的发展,使得整个国家的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

4.2 促进区域间合作:重心南移使得南方地区城市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得到提升,促进了区域间的合作和交流,推动了区域一体化进程。

高一历史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高一历史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https:///guide/d316514366668.htm
https:///guide/d316514366669.htm
https:///guide/d316514366670.htm
https:///guide/d316514366670.htm?ch=zn.xqy.related.pc
https:///guide/d316514364681.htm https:///guide/d316514364682.htm
https:///guide/d316514364683.htm https:///guide/d316514364684.htm
• 3、经济重心南移的社会影响 (1)文化重心南移 (2)经济重心和政治军事重心分离,由此
促使沟通南北经济的交通运输的发展 (漕运)
四、拓展
• 当代中国经济 较发达地区有 哪些?
• 你所知道的人 口大规模迁徙
东莞城市精神: 海纳百川 厚德务实
东莞作为一个移民城市,该 如何对待移民?为什么?
https:///guide/d316514355993.htm https:///guide/d316514355994.htm
https:///guide/d316514355995.htm https:///guide/d316514355996.htm
https:///guide/d316514356008.htm https:///guide/d316514356009.htm
https:///guide/d316514356010.htmhttps:///guide/d316514359507.htm https:///guide/d316514359509.htm

高中历史(经济篇)第3课 区域经济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高中历史(经济篇)第3课 区域经济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10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3.影响:
材料一:今之沃壤,莫如吴、越、闽、蜀。
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卷337 材料三:教材P13最后一段小字。“苏湖熟,天下足。”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
(1)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使之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材料四: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表
南方——114
能得到发展。
12
知识线索
四大 经济区 远古到两晋
第二次 人口迁移 安史之乱后
第一次 人口南迁
两晋之际
经济重心开 始发生变化
三国东晋南朝
江南开始 超过北方
中唐以后
第三次 人口迁移
两宋之际
南方经济 重心地位 的确立
宋以后
13
课堂小结
四大经济 区的形成
分布:山东 山西 江南 龙门碣石以北 特点:多样性和发展不平衡
龙门碣 石以北
山东、山西以 北(塞内、塞外)
畜牧区和半农 半牧区,经济 实力有限
自然条件优越, 开发早,人烟稠 密。
地势复杂,气候炎 热潮湿,人口稀少 生产技术落后
气候寒冷,土地 贫瘠。
结论:汉代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全国的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
4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它们分别描述的是哪个经济区?
5
忆江南
(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经济重心
南移和南方经济的发展都是在北方战乱不休
南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完成的。
(2)充分合理地利用外来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
具和生产技术就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3)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领导者的重视。南方政
权的许多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在当时不得
不采取措施心的南移
2.原因:

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

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

3、影响: (1)带动了文化重心的南移; (2)使中国古代后期各王朝的财政经济重心与 政治军事重心的分离; (3)促进了沟通南北经济的交通运输线——大 运河的发展,提高了漕运在各王朝中的政治 地位; (4)凸显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正是中 国古代农业经济的重要特点。经济重心的南移 1、原因:
(1)中原人口的南迁,不但为南方地区补充了 大量的劳动力,而且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 工具和技术; (2)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3)南方本来就蕴涵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2、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1)从上古到西晋末年 (2)从东晋到唐中期的安史之乱、 (3)唐中期到北宋末年 (4)从靖康之变到南宋的“绍兴和议”。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
1、原因: (1)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 (2)政治动乱或不堪忍受剥削; (3)政府的强制命令。 2、三次人口南迁的情况及原因: 时间 第一次 两晋之际
原因
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的内迁
第二次 唐安史之乱后
第三次 两宋之际
安史之乱
金灭北宋的靖康之难
3、影响:
(1)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全国经济重心完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名称 山东 山西 江南 地域 特点 黄河流域 传统农业区。自然条件优越,开发 早,人烟稠密,经济实力强,长期 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 地势复杂、气候炎热潮湿,人口稀 少,生产技术落后。差距较大。
龙门碣 山东、山 气候寒冷,土地贫瘠,传统的畜牧 石以北 西以北 区或半农半牧区,经济实力有限。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概念解析
区域经济
是指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原因,在特定区域内所 生产的产品,经营模式和地方特色基本相同的经 济。
经济重心
是指经济、技术最发达,对国家提供主要财政支 持的地区。在中国古代,衡量一个地区是不是经 济重心,最重要的是看该地区粮食产量和人力资 源是不是在全国名列前茅,其次是看该地区手工 业和商业是否发达。——农耕经济重心
2、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呈现多样性 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主要原因包括 ①自然条件 ②人口密度 ③开发早晚 ④生产技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中原人口三次南迁的原因中最主要是 因为北方( )
A.自然灾害严重 B.长期战乱 C.兵役徭役繁重 D.高利贷盘剥重
【课堂探究】
结合教材总结出我国汉代经济 区域的划分情况、经济特点。
四 山东

传统农业区,经济实力强,
经 山西 全国经济重心

区 江南 ——尚未开发,农耕经济落后 特
点 龙门碣石以北 ——传统畜牧区或半农
半牧区,经济落后
多样性、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三次南迁
共同原因:战乱
古代经济 重心南移
原因:⑴中原人口南迁 ⑵社会环境 ⑶原有潜力 过程:⑴孙吴东晋南朝开发 ⑵中唐以后 ⑶宋都南迁后 影响:文化重心的南移、城市繁荣
1、汉代经济重心的分布,最主要的 特点是( )
A.沿长江流域东西延伸 B.沿黄河流域东西延伸 C.沿长城两侧东西延伸 D.沿运河由北向南延伸
4、导致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具有决定意义 的因素是( )
A.社会环境决定 B.自然条件改善 C.政治重心南移 D.生产力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对开发区域的经济发展都起到了推动 作用。
经济重心的南移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1)经济重心南移带动了中国古代文化重心的南移 (2)经济重心南移使中国古代各王朝的财政经济重
心与政治军事重心分离,促进了沟通南北经济的 交通运输线——大运河的发展,提高了漕运在各 王朝中的政治地位。 (3)经济重心南移使全国经济发展格局发生根本变化 ,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转向南方。
知识小结: 司马迁划分的汉代四大经济区
经济区
性质
农业发展水平 经济地位
地域范围
山东(中 原)
农业区
成熟、发达
山西 江南
农业区 农业区
成熟、发达 未开发
龙门—碣 畜牧业区或
石以北
半农半
牧区
不发达
全国经济重 心
今河南、山东、河 北三省及晋南、 苏北、皖北等 地。
全国经济重 关中、河西、巴蜀。 心
今湖北的江南部分 和湖南、江西 一带。
(二)古代文的人口迁移有 什么区别?
古代人口外迁是主要因为战争动乱,无 法进行农业生产迫使的;而现代人口的南迁 是城市化发展的需要。一是科技人员和大学 生涌向南部沿海开放区,二是农村劳力流向 城市,促进经济的发展。
古代经济中心的南移的历史启示
(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经 济重心的南移和南方经济的发展都是在北 方战乱不休和南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完成 的。(2)充分合理地利用外来劳动力、先 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就可以促进经济 的发展。(3)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领导者 的重视。南方政权的许多统治者为了巩固 自己的政权,在当时不得不采取措施重视 经济建设,只有这样,经济才有可能得到 发展。
A、社会环境决定
B、自然条件改善
C、政治重心南移
D、生产力大为改观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是一部农耕文明史
学思之窗
我们再来思考一下:古代对江南的开发 与我们现在所进行的对西部的开发有什么相 同点和不同点?
(1)古代对南方的开发是自发的,战乱导 致大量的流民南下;现在是国家有计划、有目 的地进行开发建设。
请思考
大量的人口南迁会给江南 带来怎样的改变呢?
• 1、为江南开发增加了大量的劳动人
• 手,江南经济实力大为提高。
• 2、北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
• 和技术,改变了南方落后的面貌。
• 3、带来了新的风俗习惯。

4、促进了江南的民族融合。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南移的原因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中国农耕经济(农耕文明)起源于黄 河、长江流域
中国古代各地经济发展具有多样性和 不平衡性,呈现出区域经济的发展特色
中国经济发展具有先北后南,经济重 心、文化重心逐渐从北方向南方转移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陆游集》
(1)材料1、2反映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2)上述材料反映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 大变化?
(1)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 (2)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 (3)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4)优越的自然条件
2、南移的发展过程(三个阶段)
关中、中原地区
江南
(1)孙吴、东晋、南朝时期的初步开发
表现:初步形成了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 作物体系;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手工业、 商业进步。
(2)中唐以后的全面开发
5、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呈现 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主要原因包括( D )
(1)自然条件 (2)人口密度 (3)开发早晚 (4)生产技术
A、(1)(2)(3)
B、(2)(3)(4)
C、(1)(3)(4)
D、(1)(2)(3)(4)
6、导致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具有决定意义
的因素是( D )
(二)经济区域的多样性和经济 发展的不平衡性
• 地域分布------多样性 • 发展水平------不平衡性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
请思考:为什么江南会从一个落后、荒凉的地区成为一 个经济繁荣,风景如画,人人向往的美好地方?是什么 原因使江南得到开发?
3、四大经济区中,在汉唐时期居于
全国经济重心地位的是( A )
①山东地区 ②山西地区 ③江南地 区 (4) 龙门碣石
A① ② B② ③ C ③ (4) D ①(4)
4、汉代经济重心的分布,最主要
的特点是( B )
A、沿长江流域东西延伸
B、沿黄河流域东西延伸
C、沿长城两侧东西延伸
D、沿运河由北向南延伸
请思考:
假设你们生活在中国古代,要 让你们选择一块地方进行农业生产 的话,你们会按什么样的标准来选 择这块地方呢?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一)汉代四大经济区 1、山东经济区 (1)经济发展水平: (2)地域范围: 2、山西经济区 (1)经济发展水平: (2)地域范围: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一)汉代四大经济区 3、江南经济区 (1)经济发展水平: (2)地域范围: 4、龙门—碣石以北经济区 (1)经济发展水平: (2)地域范围:
请思考
原本在中原地区安居乐业的居民为 什么要外迁呢?
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的斗争导致 了北方频频战乱,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 使经济凋敝,民不聊生。而南方相对安定, 而且土地辽阔。
三 两晋之际的第一次高潮

(八王之乱、永嘉之乱)
南 迁
唐朝中期的第二次高潮

(安史之乱)
潮 两宋之际的第三次高潮
(靖康之乱)
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包括( A ) 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②北民南迁,带 来劳力和技术 ③统治阶级重视生产的发展 ④ 政治中心南移引起连锁反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主要 原因是( B ) A、商品经济水平较高,起推动作用 B、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 C、江南与越人开始从事农耕生产 D、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
龙门—碣石以北的 塞内、塞外地 区。
从地理学的角度,谈一谈为什麽 山东、山西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 地位?
这一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属暖温带半干旱 季风气候,年降水量约为500~800毫米,雨季 集中于夏季高温的七八月份。这一地区普遍 是黄土,保水保肥能力虽低,但有较好的毛 细作用,能将土壤下部的肥力吸收到地表, 这样的自然条件适合对肥力、水分要求不高, 在幼苗期间特别能耐旱,成长期又需要高温 多雨的作物粟和高粱的生长。
请归纳一下三次人口南移高潮的相同点。
(二)人口南迁的影响
南方
北方
朝代
人口 (户)
占全国户口 人口
比例
(户)
占全国户 口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 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 9
56.8%
北宋 比101较22表476中南北62人.9%口数666目24的29变化3,7.1说% 明了 什么历史现象?
材料1:(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 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捻 (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 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土地,亩值一金,……荆城(荆 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 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孔秀恭等传论》 材料2: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 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继续发展,逐 渐超过南方。
(3)宋代以后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
如何理解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1)南方户口超过北方,户口分布重心的南移 (2)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全面超过北方 (3)南方地区在国家财政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