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现状概述

合集下载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措施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措施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措施
一、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的状况仍然不容乐观,食品安全存在诸多问题:
1、食品添加剂滥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也在不断增加,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不择手段地使用食品添加剂,从而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潜在的危害。

2、肉类添加剂滥用。

肉类添加剂的滥用导致肉类中残留有害物质,如抗生素、激素等,消费者食用后可能导致肠胃疾病、免疫力下降等不良反应。

3、食品污染问题严重。

由于当前我国工业化程度较低,工业废水排放不规范,同时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以及垃圾污染等问题也严重影响着食品安全。

4、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不到位。

由于食品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对食品质量安全的把控不力,使得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二、食品安全对策
1、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管理。

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使用,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确保食品安全。

2、严格管理肉类添加剂。

加强对肉类添加剂的管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使用,严格控制肉类添加剂的使用量,确保肉类安全。

3、加强食品污染的治理。

加强工业废水排放的管理,严格控制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

食品的行业数据分析报告(3篇)

食品的行业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本报告通过对食品行业相关数据的深入分析,旨在揭示行业发展趋势、竞争格局以及潜在风险,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二、行业概况1. 行业规模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我国食品行业总规模达到11.5万亿元,同比增长7.2%。

预计未来几年,我国食品行业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到2025年,行业总规模有望突破15万亿元。

2. 行业结构我国食品行业主要分为农产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烟草制造等四大板块。

其中,农产品加工板块占比最高,达到35.7%;食品制造板块占比为31.2%;饮料制造板块占比为19.8%;烟草制造板块占比为13.3%。

3. 行业政策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推动食品行业健康发展。

如《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关于加快推进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

三、数据分析1. 市场需求(1)消费升级趋势明显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的品质、口感、营养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食品消费市场规模达到4.6万亿元,同比增长8.5%。

预计未来几年,消费升级趋势将更加明显。

(2)线上消费崛起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速,食品行业线上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食品电商市场规模达到6000亿元,同比增长20%。

预计未来几年,线上消费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2. 竞争格局(1)企业集中度提高随着行业整合的不断推进,食品行业企业集中度逐渐提高。

目前,我国食品行业已形成以伊利、蒙牛、娃哈哈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

(2)区域竞争加剧随着食品行业市场的不断扩大,区域竞争日益加剧。

一方面,企业纷纷拓展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消费者对食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需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

3. 产业链分析(1)上游:农产品种植、养殖我国食品行业上游产业链主要包括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

我国食品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食品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食品行业发展现状中国食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和巨大成就。

目前,我国食品行业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食品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食品行业年产值超过20万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0%,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同时,食品行业就业人数超过2000万人,给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其次,食品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我国食品行业加大了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

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的应用,不仅提高了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也提高了食品行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再次,食品行业结构不断升级。

现代人对于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这促使食品行业不断进行结构调整和产品创新。

传统的食品企业逐渐转型升级,加大了对新产品开发和研发的力度,提供更多新鲜、健康和安全的食品产品。

此外,食品行业国际化水平提高。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食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合作,推动我国的食品行业走向世界。

越来越多的中国食品企业通过出口,将优质的中国食品推向世界各地,提高了我国食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然而,我国食品行业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食品安全问题依然存在。

尽管我国加强了对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监督和管理,但仍然不时出现食品安全事件和问题,给消费者带来担忧和不安。

其次,食品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重道远。

虽然我国食品行业已经进行了一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但仍然存在产能过剩和低端产品过多的问题。

最后,食品行业还需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帮助,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食品需求。

总之,我国食品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推动结构调整和品牌建设等措施,相信我国的食品行业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并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食品行业全面解析食品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食品行业全面解析食品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食品行业全面解析食品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食品行业全面解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食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食品行业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食品选择,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本文将对食品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全面解析。

一、食品行业的现状1. 市场规模扩大:随着人口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食品行业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各大食品企业也纷纷通过扩大产能和拓展销售渠道来满足市场需求。

2. 品牌竞争激烈:在食品行业,品牌竞争已然成为一种常态。

消费者对产品品质和品牌影响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大企业都在不断提升品牌形象和产品质量,以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

3. 技术创新驱动:在食品行业,技术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从食品加工到包装,从质量控制到物流配送,各个环节都需要不断引入新的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 消费升级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食品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他们更加关注健康与安全,对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逐渐增加。

同时,一些具有特色的食品文化也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

二、食品行业的发展趋势1. 健康食品成为主流:在食品行业发展过程中,健康食品将成为主流趋势。

消费者对于食品的安全和营养价值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对于添加剂、防腐剂等成分的拒斥也日益加强。

因此,食品企业需要加大对健康食品的研发和生产,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 个性化定制食品:随着科技的发展,个性化定制食品将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人们对自己的需求和口味有更多的追求,无论是口味、营养搭配还是产品形态,都希望能够根据个人的特殊需求进行定制。

3. 互联网+食品行业:互联网+的发展对于食品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通过互联网技术,食品企业可以与消费者直接对接,实现线上线下的无缝衔接。

同时,互联网的出现也为食品行业的品牌宣传、销售渠道的拓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4. 农产品生产的创新模式:在食品行业的发展中,农产品生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食品的行业的发展现状

食品的行业的发展现状

食品的行业的发展现状食品行业是一个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行业,随着人们对于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关注度提升,食品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就食品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行业发展背景食品行业是指以生产、加工、销售食品为主要业务的行业,属于基础性产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人们对于食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于食品的品质和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于食品行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二、行业发展现状1. 市场竞争激烈食品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众多食品品牌争相进入市场,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为了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具创新性和差异化的产品,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2. 产业整合加速食品行业呈现出了产业整合的趋势。

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扩大市场份额,食品企业开始进行兼并重组,并通过跨界合作来实现互利共赢。

同时,大型食品企业通过品牌战略和渠道建设抢占市场份额,形成了明显的行业巨头。

3. 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是食品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企业通过科技创新、产品研发创新和营销模式创新来提升竞争力。

食品行业对于新产品、新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加,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时代的变革。

4. 品牌建设成为核心品牌在食品行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品牌代表着质量、安全和口碑,是消费者购买的重要因素之一。

食品企业通过品牌建设,提升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度。

5. 电子商务的兴起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食品行业也积极拥抱互联网。

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选择通过电子商务渠道进行产品销售,通过网络平台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和销售网络,进一步拓宽市场。

同时,电子商务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购物方式。

三、发展面临的挑战1. 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是食品行业发展过程中最大的挑战之一。

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给企业和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食品企业需要加强质量控制体系,加强监管力度,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食品行业的现状如何?未来的前景趋势如何发展?

食品行业的现状如何?未来的前景趋势如何发展?

食品行业的现状如何?未来的前景趋势如何发展?食品行业现状及前景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食品行业作为一个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在市场竞争中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本文将从食品行业的现状和未来的前景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食品行业现状1.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食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2023年中国食品行业市场规模达到6.3万亿元,同比增长8.4%。

其中,饮料、乳制品、休闲食品等细分行业增长较快。

2.品牌竞争激烈在市场竞争中,品牌竞争越来越激烈。

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越来越高,品牌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因此,企业需要注重品牌建设,提高品牌价值和品牌形象。

3.质量安全问题突出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不仅影响消费者的健康,也损害了企业的信誉度。

因此,企业需要加强质量管理和安全控制,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二、食品行业未来的前景趋势1.健康食品越来越受青睐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食品越来越受到青睐。

未来,健康食品市场将会持续增长。

企业需要注重产品研发和创新,推出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健康食品。

2.智能化生产趋势明显智能化生产是未来食品行业的趋势之一。

通过智能化生产,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对智能化生产的研究和应用。

3.品牌建设和营销策略更加重要品牌建设和营销策略将成为未来食品行业竞争的关键。

企业需要注重品牌建设和提高品牌价值,同时也需要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营销策略,提高产品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

结语食品行业作为一个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和机遇。

企业需要注重产品质量和安全,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策略,同时也需要关注未来趋势,加强产品研发和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赢得市场份额。

中国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食品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以下是中国食品行业发展现状的主要分析:
1.市场规模庞大:中国人口众多,对食品的需求量大,市场规
模庞大。

中国食品行业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市场。

2.消费结构升级: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消费者对食品品质、安全、营养价值等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消费结构逐渐向高品质、健康、绿色的食品转变。

3.市场竞争激烈:由于市场规模庞大,吸引了众多企业投入食
品行业,竞争激烈。

各种食品品牌和产品层出不穷,企业需要通过不断创新、提高品质和服务来赢得市场份额。

4.科技创新驱动:中国食品行业正积极推动科技创新,通过运
用高科技手段提高生产效率、保障食品安全和品质。

例如,智能化生产线、追溯系统和新型食品加工技术的应用正在逐步提升中国食品行业的竞争力。

5.国内品牌崛起:在过去,中国食品市场主要由国外品牌占据,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本土食品品牌崭露头角。

这些品牌通过提供本土化的产品和服务,成功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并逐渐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6.食品安全形势严峻:尽管中国食品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食品安全问题仍然是一个长期且严峻的挑战。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并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食品安全。

中国食品行业发展潜力巨大,但也面临着挑战。

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等措施,中国食品行业有望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食品行业国内现状及趋势

食品行业国内现状及趋势

食品行业国内现状及趋势食品是人们日常所需的基本生活物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食品行业在国内市场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旨在对食品行业的国内现状及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

一、现状分析食品行业在国内市场的现状可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行业产生了积极影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食品安全和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消费者更加注重食品的原产地、加工工艺以及营养价值等方面的信息,对品牌和口碑的选择更为慎重。

其次,消费升级给食品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对于健康、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这促使食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再次,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与发展为食品行业带来了新的商机。

电商平台的兴起使得食品行业实现了线上线下的融合,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消费者。

通过网络渠道销售的食品产品也进一步拓宽了消费者的选择空间。

最后,食品行业在供应链管理、生产工艺以及品牌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众多企业开始重视原材料的供应链可追溯性,建立透明化的生产体系,加强品质管理,提升品牌价值。

二、趋势展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食品行业在未来将呈现以下几大趋势。

首先,健康食品将成为主流。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对于健康食品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

食品企业需要将健康理念融入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积极推广绿色、有机、营养均衡的食品。

其次,食品安全将是永恒的话题。

近年来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监管部门也加大了对食品行业的监管力度。

食品企业需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水平,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再次,品牌建设将更加重要。

随着消费者对品质和口碑的重视,建立有竞争力的品牌将成为食品企业的重要战略。

优秀的品牌不仅可以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还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商业价值。

最后,科技创新将推动食品行业的发展。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将为食品行业带来更多机遇和突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食品安全问题已受到全球关注。

世界各国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采取了各种控制措施,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食品安全控制方面也作了多种探索和实践,但由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艰巨性与复杂性,食品安全质量的提高却不尽如人意,对于“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食品安全问题还有赖于更加系统的控制模式来解决。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食品安全问题。

从粮食的统购统销,到食品卫生法的颁布,充分体现了政府对食品安全的重视。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的食品安全卫生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

尤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制定了食品卫生法,先试行后确定,与之配套的有各种法律、法规;如:各类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各种食品卫生标准,无数个地方、行业、企业法规、标准、管理办法等,十分系统、健全,并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市场全球化的需要不断地完善、修订。

目前中国食品工业已形成了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等四级标准构成的标准化体系。

中国已制定了1 050项食品国家标准,1145项食品行业标准和近万项食品地方标准和几十万项食品企业标准。

目前中国食品工业已形成了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等四级标准构成的标准化体系。

我们有上百万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检测队伍。

食品的卫生质量逐步提高。

全国调查结果表明,按照国家卫生标
准对各类食品抽检,合格率逐年上升,1982年合格率为61.5%,1994年为82.3 %,2001年为88.6%,说明我国食品卫生的整体发展是良好的。

尽管我国的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由于起步晚,我国的食品安全水平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地差距。

我国的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是伴随改革过程而加重的,更多的是经济意义上的市场和政府政策失控,存在诸如取能部门“角色不清”,“权限不清”等界定问题以及法律的系统性不够,使用局限性等急待解决的问题。

食品安全标准的起点不高,管理落后,加工企业安全监控体系落后等因素制约我国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在国际贸易中屡屡受挫。

据前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官员、联合国粮农组织顾问鲁宾先生透露,美国FDA曾在4个月内扣留了634批从我国进口的食品,原因是杂质、农药残留及食物添加剂含量高、标签不清等。

这些问题不仅损害我国农产品出口,也给国家形象和信誉带来了负面影响。

而传统的茶叶出口大省浙江,近年来也因茶叶的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在国际市场上频遇红灯,使众多茶农叫苦不迭。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农产品出口因农药超标而被退回的事件每年都会有五六百起,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70亿元,可谓令人震惊!
化肥和农药造成的污染严重。

长期过量使用化肥,破坏土壤中的成分和结构,使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土壤肥力下降,而这又可能使农民加大化肥的使用,造成恶性循环,不仅增加农民负担,还加剧了农产品和生态环境的污染。

1983年以前,有机氯农药被大量使用,六
六六、DDT等高残留的农药多年累积的使用量高达400多万t和50多万t,致使生态环境污染严重超标,以至于在它们被禁用近20年后,食品中仍能检测出有机氯残留。

有机磷农药后来被发现其在某些环境条件下也会有较长的残存期,并能在体内蓄积。

有机磷农药在蔬菜上的残留最为严重,影响了我国蔬菜的出口竞争力。

2002年上半年,农业部对50多个蔬菜品种、1293个样品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的结果显示,22%样品不合格。

北京市对市场果蔬的抽样检测后发现有18%果蔬的有毒物质残留量超过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过量使用。

一些加工食品使用劣质原料给食品安全造成极大隐患。

如:用病死畜禽加工熟肉制品;用“地沟油”加工油炸食品等。

一些企业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有在面粉中超限量添加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酞”;在腌菜中超标量多倍使用苯甲酸;在饮料中成倍超标使用的化学合成甜味剂;为使馒头、包子增白使用二氧化硫;为使大米、饼干增亮用矿物油;用甲醛浸泡海产品使之增韧、增亮,延长保存期;为改善米粉、腐竹口感使用“吊白块”等等。

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

在我国食物卫生危害中,食物中毒仍是最普遍、最主要的危害。

而食物中毒中细菌造成的中毒事故占绝大多数,达到98.5%,化学物质和自然毒分别只占0.7%和0.8%。

可见食品的卫生管理重点是对微生物污染的控制。

因此,近年食品卫生管理中HACCP方式和预测食品微生物学受到格外关注。

我国这方面的问题多集中在粮食贮存运输环节、卫生管理薄弱的食品加工点和一些餐饮摊点。

食品工业应用新原料、新工艺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

如利用中草药、转基因食品等新资源;化学合成添加剂等新的食品添加剂;食品新型包装材料;大孔树脂吸附纯化、食品辐照等新的食品加工工艺。

研究人员对这些新工艺在食品加工中的性能还未全面了解和掌握,因此可能带来新的食品安全问题。

假冒伪劣食品中的危害物。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化学合成物掺兑的酱油、食醋;粗制滥造的饮料和冷食品;用工业酒精制造假酒等,给误用的群众带来了生命威胁,危害严重。

除此以外,仅2004年一年间,就有阜阳毒奶粉事件、广州毒酒事件、致癌毒米事件、湖南黄花菜事件等影响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和“四川泡菜”“龙口粉丝”“重庆火锅底料”“太原陈醋”等40多起食品安全事件先后被查处。

还有2005年苏丹红事件,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2010年广州、深圳、杭州、合肥再现有毒豇豆事件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基于以上种种食品安全问题,应制定以下解决食品安全的对策。

制定政策,完善法规。

要加快食品质量安全有关法规的立法进程,促进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走向法治化轨道。

现今我国虽然有了《食品安全法》、《质量安全法》等法规,但在一些细节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同时要健全食品质量安全执法体系,加强执法监督,严格执法人员准人资格;建立食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因工作不力导致重大急性中毒事件和突发事件,要追究领导责任。

加强宣传引导促进绿色食品的生产。

提高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技
术,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合理的使用农用化学产品,减少它们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引导人们对绿色食品的消费,增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绿色食品的生产。

为解决食品安全性问题给人们带来的严峻挑战,近10余年来,我国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发展迅猛。

目前,全国有1057家企业开发了2000多个绿色食品产品,实物生产总量超过1000万吨。

而2001年“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启动,对于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加强食品质童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要对食品安全质量实施强有力的监控,一要下大力气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重点是加快食品原料产地环境、生产技术规范和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加快食品中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动植物疫病以及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制修定,使食品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能有相应的标准可遵循。

二要加强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整合现有检测检验资源,完善检测手段,提高检测能力,开展食品质量安全的日常监督管理和检测工作,同时在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配备快速检测仪器设备,开展食品安全状况的检测。

三要建立食品质量认证体系,要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和产品标识认证为基础,在食品生产全过程推行GMP, HACCP, IS09000系列标准、IS014000系列标准认证和管理工作。

加强科学技术研究。

加快科技创新,进一步开展对农药残留限量问题的研究;加速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设备的研发,解决当
前市场监管中的技术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