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安全犯罪现状调查
食品安全现状调研报告

食品安全现状调研报告食品安全现状调研报告尊敬的领导:根据我所在团队的调研结果,现将食品安全现状进行汇报如下。
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生活中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社会稳定和国民健康的保障。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面临一些挑战。
通过我们的调研,我们发现以下问题:首先,食品安全监督体系和机制还不够健全。
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但是实施和监督的问题仍然存在。
目前,主要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责划分不清,缺乏有效的协同配合机制。
这导致了监管盲区的存在,一些违法行为往往得以逃避监管。
其次,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多发。
尽管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比较完善,违法行为仍然屡禁不止。
一些食品生产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以次充好、夹杂有害物质等手段来欺骗消费者。
同时,一些小作坊式的食品加工企业监管薄弱,往往存在违法行为。
这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
此外,食品安全宣传和教育还需加强。
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认识和了解程度普遍较低,容易被一些虚假宣传误导。
同时,一些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的检验和购买不够慎重,对于食品标签的信息理解不够深入,容易吃到不安全的食品。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完善食品安全监督体系。
加强各监管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明确各自的职责,加大监管力度。
通过设立举报可以的渠道,激励消费者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
同时,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管,提高违法成本,增加违法行为的风险。
二是加强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视、报纸、网络等,向公众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鼓励建立食品安全志愿者团队,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和培训活动,提高食品安全意识的普及率。
三是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力度。
对于食品生产企业违法行为,必须依法严惩,对其进行重罚,增加违法成本。
同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执法能力和力度,加大对违法企业的日常监督力度,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效果。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分析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分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也备受人们关注。
本文将从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分析入手,深入探讨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一、食品安全问题现状1. 问题严重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依然十分严重。
据统计,每年我国因食品安全问题导致的疾病和死亡案例不在少数。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和一些小城镇,由于监管不力,食品安全问题尤为突出。
食品添加剂超标、农药残留过量、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等问题层出不穷,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2. 多样化食品安全问题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食品添加剂超标、农药残留等问题外,近年来,一些新的食品安全问题也随之出现,比如非法添加禁用药物、非食用物质等。
这些新的问题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也给人们的食品健康带来了更多的隐患。
3. 缺乏公信力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由于监管不力、腐败现象严重,导致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公民心目中的公信力大幅下降。
人们发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无法有效地保障食品的安全,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这种现象使得人们对食品的安全产生了更多的担忧,同时也加剧了食品安全问题。
4. 法律制度不完善尽管我国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食品安全问题,但是由于法律监管的不严格、执行不力等问题,导致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不完善,监管手段不够严厉,给了一些不法商家可乘之机,使得食品安全问题愈演愈烈。
二、食品安全问题存在的原因1. 盈利驱动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谋取暴利,往往不惜一切手段来获得更多的利润。
他们不惜使用有毒有害的食品添加剂,或者是使用过期变质的食品来加工销售,完全将人们的健康安全置于度外。
2. 监管不到位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由于人力资源不足、监管手段不够先进等原因,使得对食品市场的监管不到位,给了一些不法商家可乘之机,导致了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严重。
监管部门的腐败现象也使得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问题无法有效解决。
我国食品安全犯罪现状调查——以山西省为例

有 毒 有 害 物 质 残 留 问题
5 0
6 2 . 5 %
2 . 您 认 为 食 品安 全 犯 罪 频 发 的 原 因有 哪些
中. 行 为 人 违 反食 品安 全 法 律 规 定 , 破 坏 国家 食 品安 全 监 督
完 善 食 品 安 全 标 准 体 系
加强管理小餐馆 、 小 作 坊
6 8
5 5
8 5 %
6 8 . 7 5 %
管理秩序 , 侵 害 不特 定 多数 人 的生 命 、 健康权利 , 情节严重 , 依 法 应 当被 追 究 刑 事 责 任 的 行 为 。 二、 山 西省 食 品 安全 犯 罪 现 状 调 查 结 果 及 分 析
生产 、 销售有毒 、 有害食 品罪和生产 、 销 售 不 符 合 食 品 安 全 标准的食品罪这两类。还有一些学者认为 . 生产 、 销 售 伪 劣 产品罪 、 非 法 经 营罪 、 食 品 监 管 渎 职 罪 等 罪 名 也 应 当被 包 含 在 食 品 安 全 犯 罪 之 中 。囊 括 众 多 学 者 的 观 点 , 笔 者认 为 , 食 品安 全 犯 罪 是 指 在食 品 的 生 产 、贮 藏 、运 输 和 销 售 等 活 动
一
3 . 您认 为应 该 如 何 解 决 现 在 面 临 的 食 品安 全犯 罪 问题
选 项
完善 相关 法 律 法 规 加 大监 管力 度
个 统 一 的 界定 。 一些 学 者 认 为 , 食 品 安 全犯 罪 仅 狭 义 的指
选 择 人 数
7 8 7 5
所 占比重
9 7 . 5 % 9 3 . 7 5 %
2 0 1 4年 第 3期
理 论 观 察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分析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分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食品安全问题也随之凸显。
食品安全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影响全国的社会稳定和国家经济的发展。
对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可以为我们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1. 食品安全问题严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依然严重,主要问题包括食品添加剂使用超标、残留农药、兽药超标等问题。
据《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公布》的数据显示,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来源于生产、流通和消费三个环节,生产环节占比最高,占到了60%以上,流通和消费环节分别占到了20%左右。
2.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让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倍感担忧。
不仅有“毒豆芽”、“毒奶粉”、“毒大米”等恶劣事件出现,还有“地沟油”、“瘦肉精”等丑闻层出不穷,这些事件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社会安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3. 食品安全标准不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标准虽然有了明确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但是实际上执行落实起来却依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部分地区还存在一些老百姓难以理解的问题:同一种食品在不同地区的标准不一样、有的地方食品安全标准陈旧过时,不能及时更新等。
4. 食品安全监管不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得到一定的加强,但是在一些地区依然存在监管不力的问题。
一些小作坊、小饭店、小摊贩等未经许可、未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也没有进行必要的食品安全培训,从而给食品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5. 食品安全意识不足我国人民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和意识还不够;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谋取暴利,不顾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不保障食品安全问题,而这也是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之一。
在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下,我们也必须进行充分的分析,找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二、食品安全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1. 生产环节存在不合格产品生产环节是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最主要的环节之一。
食品安全犯罪现象调查报告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01
食品安全犯罪现象日益严重,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 来巨大威胁。
02
犯罪类型多样化,包括生产、销售伪劣食品、非法添加、虚假
宣传等。
犯罪行为具有组织性、隐蔽性、跨区域性等特点,给打击治理
03
带来困难。展望未来研究源自向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完善,提高犯罪成本 ,遏制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调查目的
1
探究食品安全犯罪现象的成因、特点和发展趋 势。
2
分析食品安全犯罪对社会、经济和法律等方面 的影响。
3
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和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的措施 和建议。
研究范围与方法
研究范围
以某地区近五年来的食品安全犯罪案件为研究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研究方法
收集整理相关案件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 究方法,同时进行实地调查和专家访谈。
案件特点与成因
案件特点
涉案金额较大,涉及面广,社会影响恶劣,犯罪手法隐蔽。
案件成因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不完善,食品加工技术落后,监管力度不 够,消费者缺乏食品安全意识。
案件处理与效果
处理情况
涉案人员均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罚款金额较高;同时,监管部门加强了对 食品加工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
特点分析
食品安全犯罪具有广泛性、隐蔽性、危害性等特点,往往通 过难以察觉的手段对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危害。
犯罪现状与趋势
当前形势
食品安全犯罪现象在国内外均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涉及领域越来越广, 犯罪手法日益多样化、隐蔽化。
发展趋势
随着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引入,食品安全犯罪也逐渐向跨区域、跨境、网络化 方向发展,给监管和打击带来新的挑战。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与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与对策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和对策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对国家和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对策进行探讨。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是比较严峻的。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每年都会发生大量食品安全事件,包括食品添加剂超标、农药残留超标、非法添加物、假冒伪劣食品等。
这些问题严重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损害了我国的社会形象和国际声誉。
与此食品安全问题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阻碍了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针对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解决。
政府在食品安全领域应加大监管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对食品企业的监督检查,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行为。
政府应加强对食品产业链各环节的监管,尤其是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养殖业的标准化管理和食品加工环节的控制,提高食品安全的整体水平。
企业要加强自律和责任意识。
食品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要树立健康、安全、质量是企业的底线意识,加强食品生产和经营的规范化管理,完善质量控制体系,提高食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企业要加强对食品生产过程的监管和自查自纠,确保食品的质量合格。
企业也要加强内部员工的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建立食品安全责任制,确保食品安全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社会公众要提高食品安全的意识。
社会公众是食品安全问题的受益者和最直接的受害者,要自觉维护自身权益。
公众要加强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提高识别食品安全问题的能力,增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力度。
公众还应选择有信誉和正规的食品企业和品牌,合理消费,不盲从和追逐低价食品,确保自身食品安全。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不容乐观,但通过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我们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政府应加大监管力度,企业要加强自律和责任意识,公众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2023年食品安全问题调查报告

2023年食品安全问题调查报告一、引言食品安全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全面了解2023年食品安全领域的情况,本报告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揭示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找出其中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保障广大人民的健康和安全。
二、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1.食品污染问题2023年,食品污染问题仍然严重。
通过调查发现,许多食品中存在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添加剂使用不当等问题,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威胁。
2.食品欺诈问题不法商家在食品销售中存在欺诈行为。
调查显示,有些商家故意将劣质食品冒充高品质食品,给消费者带来经济上和健康上的损失。
3.食品卫生问题食品卫生问题在一些食品加工企业中普遍存在。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有许多企业未能充分重视食品安全标准,操作不规范,导致食品受到污染。
三、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1.监管不到位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的相关食品监管部门存在管理不到位、监察力度不够等问题,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2.企业责任缺失部分企业对食品安全问题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内部质量控制机制,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3.知识普及不足广大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知识的了解和认识相对较低,缺乏判断食品安全的能力,容易受到欺诈和污染的食品侵害。
四、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建议1.加强监管力度相关食品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建立更为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的监管,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2.强化企业责任企业应加强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建立健全质量检测制度,落实食品安全责任。
加强技术创新,推动生产、加工过程的规范化和自动化,确保食品质量的稳定。
3.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增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提供正确的食品购买和食品储存方式指导,让消费者具备鉴别食品安全问题的能力。
五、结论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长期性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加强政府监管、企业责任落实和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提高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路径。
我国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现状及成因

我国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现状及成因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中国食品安全犯罪入刑问题研究【引言第一章】食品安全犯罪概要【第二章】我国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现状及成因【第三章】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第四章】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的完善建议【结语/参考文献】中国食品安全刑法制度构建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二、我国食品安全犯罪的现状及成因(一)我国食品安全犯罪的现状大头娃娃、地沟油、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毒胶囊、福喜肉……公众在无处不在的食品安全问题面前选择愤怒、抨击、希望、麻木、冷漠以致完全丧失信心。
以奶粉为例,三聚氰胺事件后,公众对大陆市场上的奶粉不敢信任,无奈通过各种方式选择港澳和海外质量相对可靠地奶粉。
基于当地奶粉供求平衡、物价稳定的考虑,香港特区政府在2013 年3 月1 日起实施奶粉限购,违反者将受到最高监禁两年的处罚。
大陆消费者通过香港购买放心奶粉的途径被堵死,这一事件归结起来是内地父母对内地市场上的奶粉以及政府监管信用的完全丧失信心,甚至可以说公众购买大陆市场所产食品迫于无奈,海外产品有价无市,求之不得。
总结食品安全事件,笔者认为我国食品安全现状有以下特点。
1.犯罪主体复杂化,单位违法犯罪现象增多有数据显示,尽管个体工商户占食品安全违法犯罪主体的一半以上,但是其所占的比例在近几年有下降的趋势,反而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外商投资公司、国有、集体大企业所占比例都有所不同幅度的提高。
引起公众广泛关注的三鹿集团、思念集团、双汇集团、福喜公司等国有、私营、外商投资企业接连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恰似证明了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
这些国际知名的大型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追逐高额的经济收益,不惜牺牲信誉和形象与小摊贩为伍,罔顾公众健康,生产、销售问题产品,摧毁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信心,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
2.犯罪行为技术化、专业化、组织化趋势明显以“瘦弱精”案件为例,被告人刘襄、奚中杰明共同投资,研制、生产、销售盐酸克伦特罗用于生猪饲养,其中刘襄曾是一家药厂的技术人员,负责研制、生产,奚中杰试用并负责销售,该案中,盐酸克伦特罗的研制、销售不仅体现了犯罪活动的专业性、技术性,而且从加工源头到精猪加工地的完整链条也表明了犯罪行为的组织严密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食品安全犯罪现状调查
中国面临的食品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假羊肉、毒生姜,大米镉超标”等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势在必行。
本文主要通过对山西省食品安全犯罪现状调查的分析,从而找出食品安全犯罪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完善建议。
标签:食品安全犯罪;调查分析;刑法规制
一、食品安全犯罪概述
随着食品安全违法事件不断被曝光,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因此,有必要对食品安全犯罪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应对现在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犯罪问题。
那么,何为食品安全犯罪?现今的刑法学界仍没有达成一个统一的界定。
一些学者认为,食品安全犯罪仅狭义的指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和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罪这两类。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非法经营罪、食品监管渎职罪等罪名也应当被包含在食品安全犯罪之中。
囊括众多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食品安全犯罪是指在食品的生产、贮藏、运输和销售等活动中,行为人违反食品安全法律规定,破坏国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秩序,侵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权利,情节严重,依法应当被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
二、山西省食品安全犯罪现状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山西省食品安全犯罪现状调查结果
为了更深入的研究食品安全犯罪问题,在此仅以山西省为例去做了一些调查。
首先,通过下发了80份调查问卷去向民众了解他们眼中山西的食品安全情况。
以下是问卷中部分内容的调查结果统计表及分析:
1.您认为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2.您认为食品安全犯罪频发的原因有哪些
3.您认为应该如何解决现在面临的食品安全犯罪问题
除了进行问卷调查外,还去了有关部门了解情况。
省工商局近期查处了5个有关食品安全的案件:一是太原市环城贸易商行销售过期啤酒案,最终被处以没收违法所得并罚款。
二是运城篡改蜜枣生产日期案,最终被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进行了罚款。
三是晋城市城区刘家川假冒汾酒案,最后将其移交公安部门继续侦查。
四是平定县大鹏烟酒行假冒汾酒案,最终以警告、没收假冒的汾酒、罚款而结案。
五是怀仁县掺杂使假肉食品案,最终被责令停止
违法行为并进行了罚款。
通过工商系统查获的5个案件情况,可以看出罚款是行政执法监管的主要手段,而移送审查、起诉的很少。
省检察院对起诉的食品安全犯罪的情况统计:所涉及的案件有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罪3件,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2件,销售伪劣产品罪5件,假冒注册商标罪1件。
通过检察院的统计发现以食品安全犯罪起诉的案件数量很少,但这并不代表食品安全违法事件就很少发生。
(二)山西省食品安全现状分析
通过对上述调查结果的分析总结,可以得出以下几方面结论:
1.案件特点
(1)案件数量有所增加,但实际上受到刑事追究的食品安全犯罪案件却仍然很有限。
这主要是因为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体制不健全,认识存在偏差。
在多数人看来,在食品中掺杂造假的行为应由工商、质检等部门进行行政处罚,除非造成人员伤亡,否则不必将其移送到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2)案件犯罪的地点多是在农村或者城市郊区。
这是因为这些地方一般地理位置偏僻,而且租金便宜,相关部门的监管范围覆盖不到这些地方。
这样的环境优势给进行食品安全犯罪提供了方便之门。
(3)案件涉及的罪名种类繁多。
包括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假冒注册商标,非法经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等多个罪名。
2.食品安全犯罪多发的原因分析
(1)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处罚力度不大。
由于食品安全犯罪的特殊性,导致很多犯罪行为不能及时受到追究。
也是法律法规设计上的漏洞使得一些犯罪行为无法可依,犯罪分子正是利用了这些弱点铤而走险进行犯罪。
再加上处罚力度不够严厉,使得一些人权衡利弊后仍愿意进行犯罪活动。
(2)受利益的诱惑所致。
由于制售一些假冒伪劣的商品可以充分降低成本,从而获得最大利益。
对高回报率的渴望使得人们进行犯罪活动充满动力。
(3)相关部门监管不力。
这是由于负责食品安全的多个监管部门职权交叉,监督体制上有很多模糊地带。
再加上我省还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为了保障地方的财政来源而间接对一些犯罪分子起到了保护伞作用。
(4)小餐馆、小作坊大量存在,为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了困难。
由于食品经营者大多是小规模的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它们的经营成本有限,对食品的质量管理能力也比较有限。
并且它们分布广泛,对有效监管造成了一定困难,这就为
进行食品安全犯罪带来了便利。
三、从调研反映出我国现行刑法对食品安全犯罪规制的问题
(一)规制目标的亟待性
随着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事件不断被曝光,对食品安全犯罪事件的打击已然成为了全国关注的焦点。
虽然《刑法修正案八》和两高通过的《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食品安全犯罪的规制都做了完善,但是在现实适用中仍有不足之处,因此需要尽快去完善。
食品安全犯罪入罪门槛高,不适应现在食品安全犯罪的新形势,从而给刑事处罚带来了困难。
如刑法中第一百四十条规定构成该条的立案标准必须满足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但从调研中发现,大多的食品造假者是小作坊的形式,很多没有详细的销售记录,即使被查了,以现有发现的造假金额很难将其上升到犯罪的高度,一般只能由相关执法部门给予经济上的处罚而结案,造成了有些食品安全犯罪不能被有效地控制。
(二)规制立意上的滞后性食品安全犯罪往往是等造成了一定的危害结果才去予以追究,现在刑法对食品安全犯罪的规制具有滞后性,不能防患于未然。
如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才可以构成该条犯罪。
但在现实中有些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是不会很快对人体造成损害的,它有一定的潜伏期。
这也导致有些违法行为不能被认定为食品安全犯罪。
(三)规制措施上的不明确
刑法对食品安全犯罪的规制有的比较笼统,如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构成犯罪的标准是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
而对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界定,需要国家制定严格统一的标准,实践中不同的部门对鉴定的标准存在差异,再加上鉴定技术水平的高低不一,给认定是否构成犯罪造成了困扰。
(四)规制逻辑上的不合理
现在刑法将食品安全犯罪规制在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这一章之下,笔者认为并不是很合逻辑。
因为食品安全犯罪侵犯的客体除了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秩序外,更重要的是侵犯了不特定多数人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可见,食品安全犯罪的危害性是极其严重的,现在的归类存在不合理之处。
四、对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的完善建议
(一)降低食品安全犯罪的入罪门槛,加大惩处力度
由于现行刑法对食品安全犯罪规定的入罪标准过高,导致一些违法行为只能被予以行政处罚,没有充分发挥刑法的威慑作用。
因此,有必要降低食品安全犯罪的入罪门槛。
而且,就现有的刑法规定的罚金标准还不足以遏制食品安全犯罪行为的发生。
因此,应加大对此犯罪的惩处力度。
除此之外,还应当增加资格刑,即一旦实施了食品安全犯罪就永久的剥夺其再进入此行业的资格。
(二)增加对食品安全犯罪的预备行为的处罚
现行刑法对食品安全犯罪的处罚主要发生在危害结果产生之后,而许多为进行犯罪活动的预备行为没有被刑法所规定。
如为了加工有毒、有害食品而大量的购买所需的原材料,这一为准备进行食品安全犯罪的先前行为还没有受到刑法的规制,从而加大了食品安全犯罪发生的风险。
因此,有必要适当增加对食品安全犯罪预备行为的惩处。
(三)完善对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建设
由于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的各类部门之间没有达成共识,导致有些标准不统一,给认定犯罪行为带来难度。
因此,刑法中应当明确认定食品安全的标准和鉴定食品安全的具体机关。
(四)调整食品安全犯罪的归类
由于食品安全犯罪的频发导致了食品安全问题的突显,食品安全犯罪可能给不特定的多数人带来损害,对不特定多数人的损害也即危害到了公共安全,因此,将食品安全犯罪归类到危害公共安全罪这一章之下有其合理性可言。
〔参考文献〕
〔1〕张亚军.风险社会下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及刑法规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
〔2〕余敏.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刑法规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徐汉明,康均心,姚永宁.湖北省食品安全法律保障调研报告〔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