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量计算方法

合集下载

工作量计算办法

工作量计算办法

附件五:本专科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一、理论教学工作量计算下述计划学时数为教学实施计划中的学时数,学生班人数为35人左右,每班增学生10人,按比例增0.1系数。

1、讲课(含备课、讲课、课外辅导、批改作业、测验、考查、考试等)工作量K1=计划学时数×系数M1 M1 =1+0.5×(班级数-1)+L1说明:(1)L1=(学生数-班级数×35)/100注:(学生数-班级数×35)只取够10的整数倍的人数。

(2)自然班学生数小于35人时,系数M1=1。

(3)无助教的主讲教师作业必须全批全改。

(4)有助教的主讲教师必须完成一个班的习题课和批改作业。

(5)助教每辅导一班从主讲教师授课系数中扣减0.3。

(6)重复课工作量按教学工作量系数的0.9计。

(7)新开课(或开新课)工作量=1.2 K1。

新开课,是指教师本人第一次开课。

开新课,是指我校现行专业未开过的或内容与体系均不相同的课程。

2、助课(含随班听课、上习题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考试或考查等)工作量K2= 计划学时数×班级数×0.3。

说明:(1) 作业必须全批全改。

(2) 各助课环节系数分配比例由院长决定。

3、体育课教学体育课按计划学时×体育教学班(含备课、课前准备、上课、测验考试等)4、制图(除讲课的各项要求外,含课后的两小时辅导)工作量=计划学时数×[系数M2+(班级数×0.2)]系数 M2= 1+ 0.5×(班级数-1)+L2说明:(1) L2=(学生数-班级数×35)/50注:(学生数-班级数×35)只取够5的整数倍的人数。

(2)自然班学生数小于35人时,系数M=1。

2(3)助教每辅导一班从主讲教师授课系数中扣减0.3。

5、实验班(指单班授课的课程)讲课工作量=工作量K×系数系数=21×系数系数=2助课工作量=工作量K2说明:系数根据相关文件作调整6、双语教学工作量=工作量K×系数系数=21说明:系数根据相关文件作调整。

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方法(一)

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方法(一)

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方法(一)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也越来越重要。

教师的教学工作量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因此,如何合理地计算教师教学工作量,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那么,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方法都有哪些呢?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分别介绍。

一、课时制度计算法课时制度是根据学时来计算教学工作量的。

通常一个学时为45分钟,教师每周教学的总课时数即为其教学工作量。

但是,由于不同学校课程设置不同,教学负载也不同,因此,不同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量也会有所不同。

二、学分制计算法学分制度计算的教学工作量是根据学生获得学分的多少来计算的。

通常一个学分等于16学时,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主要根据学生获得的学分来计算,然后计算出教师所需的工作量。

但是,学分制计算法只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忽略了教师的教学活动,故可能不够准确。

三、学生人数计算法学生人数计算法是根据教学班级的学生人数来计算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通常以班级为计量单位,统计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根据教师所教授的班级数来计算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但是,这种计算方法只考虑了学生人数,忽略了不同班级教学内容不同,教学负担也不同,因此可能会带来误差。

总体来说,以上三种方式可以满足不同情况下教师教学工作量的计算,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但无论采用哪种计算方法,都需要在校方的监督下进行,确保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不被超负荷,保障教师的身心健康和教学品质。

同时,也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实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工作量计算方法

工作量计算方法

1工作量计算方法一、科研工作量计算方法1.科研任务分配当量数按照校科研分配当量数进行计算,讲师1、副教授2、教授4、博导5、实验师1/2、高级实验师1。

2.科研任务计算公式T e e r r r r y =+++++)5.0245(211234 (1-1)式中,y 为科研工作量基数,T 为科研指标, 14~r r 分别为博导、教授、副教授、讲师的人数,1e 和2e 分别为高级实验师和实验师的人数。

博导、教授、副教授、讲师、高级实验师和实验师完成的任务分别计为0c (1), 0c (2), 0c (3), 0c (4), 0c (5), 0c (6),则得到:⎪⎪⎪⎪⎩⎪⎪⎪⎪⎨⎧======yc y c y c y c y c y c 5.0)6(1)5(1)4(2)3(4)2(5)1(000000 (1-2) 注:有学校学科建设、211工程等资助的教师,科研任务上浮20%。

2 3.科研工作量由科研项目经费和科研奖励经费两项组成。

● 科研项目经费:以科研处核实为准,第i 位教师的科研项目经费计为)(0i Y 。

● 科研奖励经费:科研奖励包括论文、著作、获奖、在校举办学术会议和专利等5方面。

第i 位教师的科研奖励经费计算公式如下:⎪⎩⎪⎨⎧⨯==∑=)3()()()(01171c i k i Y k i k j j (1-3) 式中,)(1i Y 为第i 位教师的科研折算经费数,)(i k 为第i 位教师的科研奖励折算成科研经费的总系数(年),)3(0c 为当年副教授应完成的科研指标(万元/年),j k (j =1-16表示奖励项数)为科研奖励项折算成科研经费的计算系数,如表1-1所示。

表1-1 科研奖励项折算成科研经费计算系数i k (i =1-16)3二、教学工作量计算方法教学工作量由教学学时、减免工作量和教学奖励学时3项组成。

● 教学学时:以教务处和研究生处核实为准,第i 位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计为)(0i W 。

教学工作量计算方法

教学工作量计算方法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 学 工 作 量 计 算 方 法一、教学工作量计算内容教学工作量是指面向我校计划招收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及函授生、研修生、短训班等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学工作量,已领取酬金的教学任务不计算教学工作量。

二、理论教学、研究生指导和学科建设工作量计算方法1. 课堂教学11K G ⨯=计划学时数(1) 课程包含技术基础课、专业课及选修课;授课对象包括各类学生。

(2) G 1含讲课、辅导、批改作业及读书报告、考试效果自评与总结汇报等全部教学活动。

(3) K 1根据下式计算⎪⎪⎩⎪⎪⎨⎧>-⨯+≤≤<≤<=30)30(01.00.13020,0.1205,8.05,6.01n n n n n K (n 为学生人数)说明:● 由学校或学院备案(立项)且实际应用双语教学的课程, K 1在上式计算的基础上增加0.3。

● 课程辅导教师(限定为助教或首次开本门课程的讲师)取0.3 K 1, 辅导教师必须随堂听课, 相关主讲教师必须对辅导教师进行教学指导和培养, 博士生作为辅导教师, 不计工作量, 学院给予适当补助。

● 获得省级精品课程称号, 补助80学时/年, 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 补助160学时/年, 补助学时由责任教师掌握, 责任教师必须全面负责课程的建设, 并保证教学质量。

● 教学效果分为三档(A 、B 、C ),K 1在上式计算的基础上A 档增加0.3,B 档不变,C 档减少0.3。

2. 指导研究生千元分元)当年研究生培养费(千/202⨯=G(1) 2G 系指一年的研究生指导工作量。

(2) 工作量中包括研究生的专业外语辅导、开题报告、中期评定、教学及科研实践、论文审阅等。

(3) 研究生指导小组内的工作量分配由招生教师负责分配。

(4) 指导博士生计考核工作量,其工作量不参加年底的分配。

3. 指导毕业设计33K G ⨯⨯=周数人数(1) 3G 含毕业论文的布置、指导、设计报告、论文的审阅等。

阳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人员工作量计算办法

阳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人员工作量计算办法

阳泉学院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修订稿)为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工作,规范教学工作量计算标准,充分调动广大教学人员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原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进行修订。

一、教学人员范围教学人员指学院专兼职教师和其他兼课教师。

二、教学工作量的内容教学工作量包括理论教学工作量、实践教学工作量、实验室工作量、兼职补贴工作量和与教学活动相关的其他工作量等。

三、教学工作量计算方法(一) 课堂教学工作量l.讲课任务:备课、讲课、课外辅导、批改作业、测验、课程考核等。

(1)一般课程工作量=计划学时×K1×K2K 1为班级系数,K1=l+(N-n)×O.01(1≤K1≤1.8);N为上课班级学生人数;n为标准班人数(标准班人数:本科按30人计,专科按40人计,美术绘画课按20人计);K2为重复课系数,重复课系数取0.8。

(2)统考课程与重修课程校外统考课程工作量=计划学时×班级系数×1.2组班重修课程工作量=计划学时×班级系数×0.8跟班重修课程工作量=计划学时×重修人数×0.03注:班级系数的含义同一般课程,若有重复课,则工作量按上述公式再乘以重复课系数进行计算。

(3)公共任选课工作量=计划学时×K3注:选修课人数为20—40人,K3取1;选修课人数为40—60人,K3取1.1;选修课人数为60—80人,K3取1.2;选修课人数为80—120人,K3取1.3。

(4)体育课任务:备课、讲课、达标测试、课程考核等。

室外训练课工作量=计划学时×班级数×O.8;理论课工作量=计划学时×[1+(班级数-1)×O.8]。

2.助课任务:随班听课、讲习题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课程考核等。

助课工作量按讲课工作量的30%计算;本院主讲教师安排有助课,扣除其助课工作量;见习期教师助课记量不记酬。

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

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

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为了规范教师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合理安排教师工作,确保教学任务完成,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教师工作量的内涵1、教师工作量包括:教学工作量和非教学工作量两部分。

2、教学工作量是指直接用于从事教学的工作量,主要由备课、实践准备、实践指导、授课、批改作业、批改实践报告、课外辅导等组成。

3、非教学工作量包含:教学法研究(观摩教学、教研活动等)、编写教材、教学资料、实验室建设、参加校内外教学与科研学术活动等。

二、教师工作量定额1、专职教师每周额定教学工作量为10课时(每学期平均),完成额定教学工作量可按照本院的薪酬方案计发岗位工资。

原则上每周教学工作量最高为16节,确因教学工作需要,经教务处批准,周课时可超过16节。

专职教师超额定工作量计发课时津贴。

2、教学任务未满额定教学工作量者,按照其实际完成的教学工作量根据本院的薪酬方案计算岗位工资。

3、因公众节假日及学院统一活动导致的停课,不计减教师工作量。

4、对在任专职教师,男满55周岁以上,女满50周岁以上,每学期补贴10课时。

三、教学工作量计算方法1、理论教学工作量计算方法理论教学工作量包括备课、授课、课外辅导(答疑)、批改作业等;每完成一节授课按以下办法计算:(1)已开课:每节按1.0课时系数计算;(2)新开课:每节按1.3课时系数计算;同层次、同教学内容但不同班级只计算一个班为新课。

(3)单班级上课:以45人为标准班,系数为l;45人以上,每多1人加O.02,30人(不含30人)以下,每少1人减0.01,最多减0.1。

(4)合班课:以45名学生为基数,系数为l,每增加10名学生,每节课系数增加0.2。

人数系数最多为:两个班为1.6;三个班为2.2;四个班为2.8。

(5)业余时间上课:指晚上、双休日等时间,系数加O.15。

(6)教学层次系数:中专/技校1.O;高职/大专1.3;本科1.4。

工作量计算办法

工作量计算办法

****学校工作量计算办法量化出学校所有岗位周工作量。

全体教职工周教学工作量的平均数为一个标准工作量。

各管理岗位工作量根据标准工作量进行计算。

教职工周人均工作量=学校各个岗位周工作量总和÷教职工总数。

工作量工资发放办法:以平均工作量为标准,按每课时2元进行浮动,每学期按实际周数进行计算。

1.教职工工作量换算标准(以下数据为全校平均班额为标准的系数)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体育美术校本地方研学信息读写文体值周九年级 1.4 1.3 1.3 1.3 1.3 1.1 1.1 0.9 1 0.9 0.8 0.8 0.8 1八年级 1.3 1.2 1.2 1.2 1.2 1 1 1.1 0.9 0.9 0.9 0.8 0.8 0.8 0.90.4 0.8 0.2 七年级 1.3 1.2 1.2 1.1 1 1 1 0.9 0.9 0.9 0.8 0.8 0.8 0.9 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系数×周课节数(日课自习总节数)2、班主任工作量按照上级政策,班主任工作视作半个工作量。

全校教学工作量的平均值为一个标准工作量,班主任的工作量为这个数值的一半。

考虑到年级特点和班级人数,班主任工作量的具体确定办法为:标准工作量×0.5×(本班人数/校平班额),九年级另乘以管理系数1.2.3、管理工作量(按照标准工作量计算)校长:0.9 副校长:0.8 教导处主任:0.7 总务处主任:0.7 办公室主任(兼校工会主席):0.7 文印:0.2团委书记:0.5 男寝室管理:0.2 女寝室管理:0.2 新闻报道:0.1 政教处:0.5,出纳:0.3,心理咨询:0.2网络维护/电教设备管理:0.1 体育器材管理:0.1 学生会:4课时/周图书室:3课时/周本校学籍管理、三圣教育网维护管理:0.2 仪器管理:0.4 两操:0.2 采购:0.65保管、食堂管理兼水电管理:1 公租房建设现场管理:14、代表队训练在有县级比赛的学期实行以奖代补,不另计算工作量,若在比赛中没有取得任何奖励,则根据平时训练情况,酌情计算工作量。

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

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

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测算出教学工作总量、职务工作总量及学校工作总量,从中得出平均工作量,然后根据工作繁简,确定教师的实际工作量。

1、工作量的测算:1)学校工作总量=教学工作总量+浮动工作总量+职务工作总量2)教学工作总量=全校每周各科总课时数×相关学科工作量系数后的总和3)职务工作总量=各种职务折算每周课时数的和4)平均工作量=学校工作总量÷教职工人数5)周平均课时数=教学工作总量÷任课教师数6)教师的实际工作量=教学工作量+浮动工作量+职务工作量7)教师工作量得分=教师的实际工作量×(教职工人数×40分÷学校工作总量)2、工作量系数语文1.3 、数学1.3、中学英语1.3、物理1.2、化学1.2、中学政治1.1、中学历史1.1、九年级体育1.1、其余学科均按照1计算。

3、浮动工作量1)跨年级均为升学考试科目的,对任课教师加计2课时(不再乘学科系数),跨学科均为升学考试科目的,对任课教师加计3课时(不再乘学科系数)。

2)学校教研组长每周加计1课时。

4、职务工作量副校级按周平均课时数的0.8倍计算;中层干部按周平均课时数的0.7倍计算。

非实职领导干部在对应级别上减0.1倍计算。

其他职务和其他工作内容:会计按周平均课时数的1倍计算;出纳按周平均课时数的0.4倍计算;学校统计人员按周平均课时数的0.15倍计算;远教负责人按周平均课时数的0.5倍计算;档案管理员按周平均课时数的0.5倍计算;学籍管理员周平均课时数的0.2倍计算;信息接收员周平均课时数的0.2倍计算。

浮动工作量和职务工作量的课时直接计算,不考虑学科系数,个人累计工作量总和不超过全校人均工作量(全校人均工作量=学校周课时总数+浮动工作量+领导干部职务工作量÷全校教职工人数)的1.4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7-08-1工作量计算方法
满工作量标准
对各类教师其满工作量标准符合下列公式:
7×19×P
7为周学时,19为我校现行校历规定的年教学周数,P为职称系数:教授,副教授为1.1,讲师为1.0 ,助教为0.9 。

为此,各类职称教师(不含公外、体育课的教师)满工作量标准如下:
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
146.3 133 119.7
系主任(含主持工作)、系总支书记每学年减免教学工作量60%;
副系主任、副书记每学年减免工作量40%;
教研室主任每学年减免教学工作量20%;
同时兼任以上职务者,按高职给予减免。

班主任每学年减免教学工作量10%;
指导新教师的指导教师减免教学工作量10%。

二、教学工作量计算方法(不包括公外、体育)
(一)讲授课程的工作量计算公式:
每讲授一门课按下式计算工作量:
M=R×N×L
式中R为综合系数,N为实际上课周数(不包括复习考试周),L为周课时,
其中综合系数R=R1+R2+R3+R4
R1为课程系数(与课程类型有关)
R2为效益系数(与听课人数有关)
R3为特殊补贴(如批改中、外文作文等)
R4为出版教材补贴。

具体如下:
(1)课程系数R1:
主干课 R1=1.1
基础课、专业课、公共课、选修课 R1=1.0
外语听力、口语课、体育课 R1=0.78
重复课(不包括:公共课——外语课、外语听力、口语课、数学、语文、物理、化学、体育课、艺术技能课和分组实验课) R1=0.7
艺术技能课 R1=0.7
普通实验课、实践课 R1=1
分组实验课 R1=0.6
(2)效益系数R2:
按课型规定一个合适的授课人数为标准班,其R2=0
具体如下:
作业量较大的课程以60人为一个标准班(招生数少的自然班,人数不足60人的以60计,选修课一般不少于10人,特殊情况须经教务处批准。


一些专业课或技能课由于招生人数不足或受条件限制,不能按标准班人数上课,可按实际情况核计。

两个及两个以上教学班合班上课,按以下公式计算R2
R2=0.5×(授课人数-60)/60
(3)特殊补贴R3:
中文写作、外文写作课批改作文可给予0.3补贴。

(4)教材补贴R4:
当年度正式出版教材R4=0.3。

(注:均以一人一次性计补贴,多人编写的按工作量大小分摊)(二)其它教学形式的工作量计算方法:
(1)指导实习:
指导实习标准学时工作量包含联系、带队、指导、批改实习报告等实习全过程中的实际工作天数。

按以下公式折算为标准课时
M=(工作系数+效益系数)×实际工作天数
工作系数:本市 1.5 - 2.0
市外 1.8 - 2.5
效益系数:一名教师指导20人左右的一个标准实习小组,其效益系数为0,超过20人的按下式计算:
效益系数=0.2×(实习数-20)/20
实际工作天数:指扣除工作日外明确为专用于带实习的工作天数。

(2)指导课程设计:
指导课程设计标准学时工作量包含指导、辅导、答疑、答辩等工作全过程中的实际工作天数。

原则上每名老师指导15个左右学生。

指导老师工作量=实际工作天数×2
(4)期末考试:期末考试工作量为每门课8课时,补考工作量每门课2课时。

若合班上课,每增加一个教学班,期末考试工作量为6课时,补考工作量为1课时。

(5)辅导批改作业:
辅导、批改作业一般不单独计算工作量且已并入讲授工作量中,如果辅导、批改作业是由另外教师承担,则其讲授的工作量应当减去该门课程讲授工作总量的1/6,而承担辅导、批改作业的教师其工作量按下法计算:
M=(0.5+效益系数)×听课周学时×周数
其中效益系数:辅导人数40人以下的,效益系数为0;每增加1人,其效益系数增加0.01。

( 6 )指导一名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工作量为10学时,毕业论文工作量为7学时。

指导专科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按指导本科生标准的7折计
算。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