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记录材料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记录材料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记录材料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

Part1

绿地: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

城市绿地: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种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进行定性、定位、定量。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规划方法上采用的是一种规则营造的规划方法,其特点是为城市绿地系统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引,侧重于引导和控制,规划依托于理性的分析。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P3)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

(1)明确城市绿地建设的任务和要求,为城市绿地管理提供依据

(2)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

(4)协调城市绿地多种功能,控制或引导城市绿地规划设计

规划层次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般有两种编制形式:

第一种是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种是单独进行的专项规划

中国的城市规划体系: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总体规划

分区(期)规划

城市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现代城市的5个基本因素:

人口规模、人口密集、行政地位和行政区域、产业结构、城市设施

Part2

著名的规划思想和理论:

以城市结构优化为导向的理想绿地模式

以环境与生物保护为导向的生态绿地模式

以人类利用和功能区分为导向的功能绿地模式

伯肯海德公园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的建立

19

的全过程,深刻地影响了近代城市规划的起源。

(Le Corbusier)勒.柯布西耶

改善中心商业区;摩天楼——新信仰解决老问题(拥挤);合理分布城市各区的密度;高效率的城市交通体系)

赖特

西班牙工程师里亚.伊.马塔提出/特点:)在新的运输条件下,城市将沿交通干道发展成带形,一方面可将原有城镇联系起来,组成城市网络;另一方面使城市居民容易接近自然,将文明带到乡间。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P34

1.邻里中心

2.商业和公寓

3.商店或教堂

4.绿地(占1/10的用地)

5.大街

6.半径1/2英里

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生态系统:

*生态学与人居环境研究

-Landscape景观是若干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的联合

-当代比较重要的几个生态学概念:生态系统、演替、能量流动、竞争、自然资源保护、生态位和物质循环

*人居环境(Human Settlement)

-人类活动改造自然界的劳动成果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人与物之间的经济关系

人与场所之间的空间关系

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关系

拉鲁和特纳继承麦克哈格方法,提出将绿地规划和自然生态系统的4种配置类型:分散型、群落型、廊道结合型、群落廊道结合型;

6种绿地配置形态:可以容纳多种休闲活动的集中型配置、相同服务半径的均等型绿地配置、与其他公共设施的配置相互结合的混合型配置、沿建筑网边缘混合型、保护水环境和生物水系活用型、蛛网系统型。

沿着诸如河滨、溪谷、山脊线等自然走廊,或是沿着诸如用作游憩活动的废弃铁路线、沟渠、风景道路等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线型开场空间,包括所有可供人和骑车者进入的自然景观线路和人工景观线路。

城市绿地规划趋势:

规划理性化、布局多元化、结构系统化、空间开放化、景观人文化

Part3

一些术语:

【城市建设用地】指城市(镇)内居住用地(R)、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商业服务设施用地(B)、工业用地(M)、物流仓储用地(W)、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与广场用地(G)

【红线】一般是指各种用地的边界线

【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城乡用地】指市(县、镇)域范围内所有土地,包括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

城市建设用地分类:

大类中类小类

G G1公园绿地

(绿地与 G2防护绿地

广场用地) G3广场用地

确定各级公园的服务半径:

服务半径是指公园使用者从居住地到达公园的距离尺度

日文为“诱致距离”

英文为“attractive distance”\“service distance”

国内参考指标:

全市性公园 2~3公里

区域性公园 1~1.5公里

居住区公园 0.5~1公里

小区游园 0.3~0.5公里

确定服务半径的依据:城市的大小、公园的规模、公园的性质、公园主要服务对象。

绿地分类的原则

1.以绿地的功能为主要分类依据

2.绿地分类应与城市规划用地平衡的计算口径相一致

3.要反映不同城市绿地特点

4.绿地分类应尽量考虑与其他国家的可比性

5.考虑绿地的管理体制、统计范围、投资来源(可操作性)

-!

城 市 绿 地 分 类 标 准

Part4

(城市问题:余热、噪音、三废)

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与实现

一、生态功能

1.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防止公害

*维持大气组成成分的平衡(碳氧平衡)

*吸收有害气体

(臭椿吸取二氧化硫的能力特别强,夹竹桃、罗汉松、大叶黄杨等也有极强的吸收二氧化硫的能力)

*吸滞烟尘和粉尘

*减少空气中的含菌量

*净化水体

*绿地的安全防护功能

*火宅(开放空间防止火势蔓延)

*水灾P95

2.调节城市气候

改善小气候

调节温度,缓解热岛效应

调节湿度-蒸腾作用

通风防风

3.降低城市噪声

4.水土保持

5.维持生物多样性

二、游憩功能P99

1.提供游憩的休息场所

2.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三、景观功能P97

营造城市景观特色

道路

边界城市标志物

意向

中心点区域特征

四、文教功能

1.传承地域历史文脉

2.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形成环境教育课堂

五、避灾救灾功能

保护、避难、减灾

1.城市绿地的避灾功能

避难场所

防火隔离带

疾病传播中的“避风港”

战争时的藏身处

2.城市绿地的防灾功能

救援直升飞机的起降场所

救灾物资的集散地

临时医院的搭建地

倒塌建筑物的临时堆放场所

城市绿地的五大功能:生态、游憩、景观、避灾、文教

P117页作业习题:

1.城市绿地的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2.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利用植物改善碳氧平衡的原因?

4.城市绿地的文教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讨论习题:

城市绿地避灾功能与城市灾害的关系?

思考题:

城市绿地与热岛效应的关系?

Part5

【绿地面积】城市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

【绿地率】城市一定区域范围内,绿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

【绿化覆盖面积】城市一定区域范围内所有用于绿化的乔木、灌木和地被、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不重复计算)。

【绿地覆盖率】城市一定范围内绿化覆盖面积占区总面积的百分比【绿量】指在区域范围内的植物叶片总面积

【绿量率】总绿量与总绿地面积之比

【绿容率】三维绿量与总绿地面积之比

【绿化三维量】指绿地中植物生长的茎叶所占据的空间体积的量,以立方米为单位计算,可以弥补现在采用的绿量指标都是平面绿量指标的不足

【屋顶绿化面积】指各类建筑屋顶、地下和半地下建筑顶层的绿化面积(屋顶花园面积)

【垂直绿化面积】指建筑墙面、栏杆、柱体、高架道路和立交桥等竖向绿化覆盖的面积

【室内绿化面积】建筑室内花园,中庭和层间绿化、台绿化面积

规划图则:

城市区位关系图——-----(1:10000~1:50000)现状图——————-----(1:5000~1:25000) 城市绿地现状分析图——-(1:5000~1:25000) 规划总图————------(1:5000~1:25000) 市域大环境绿化规划图——(1:5000~1:25000) 绿地分类规划图——------(1:2000~1:10000) 近期绿地建设规划图——-(1:5000~1:25000)

公园绿地人均指标

F=P×f/e

F:人均指标(㎡/人)

P:游览季节双休日居民的出游率(%)

f:每个游人占有公园面积(㎡/人)

e:公园游人周转系数

大型公园:P1 >12% , 60㎡/人 < f1 < 100㎡/人

小型公园:P2 >20% ,f2=60㎡/人 , e2 < 3

城市公园绿地总面积=居民人数×F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依据和原则

规划依据

(1)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城市绿化条例》、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

(2)技术规范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3)相关规划成果

(4)现状基础条件

规划原则

(1)城乡一体化,系统整合原则

(2)生态优先,多功能利用原则

(3)因地制宜,区域分异原则

(4)远近结合,动态规划原则

(5)地方特色原则

(6)可操作性原则

规划

设计阶段层次

1)总体规划

2)分区规划

3)详细规划

空间层次

1)市域——“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

2)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3)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域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

(1)城市概况及现状分析

(2)规划总则与目标

(3)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结构与分区规划

(5)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6)树种规划

(7)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8)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9)分期建设规划

(10)规划实施的措施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标的确定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标数量分析的基本思路:

分析需要从绿地需求量和绿地供给量两个方面进行。

绿地需求量,即从生态平衡、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实现绿地各类功能时需要的绿地数量(生态要素阈yu值法、游憩空间定额法P129)

绿地供给量,即城市能够提供的可以用于绿化用地的数量,通过对限制性因素的分析来测算绿地的数量(可采用生态要素阈值法、规范指标分析法)

城市绿地指标的作用:

(1)反映城市绿地的质量和绿化效果

(2)提供城市规划工作依据

(3)指导城市各类绿地规模的制定工作,估算城建投资计划

(4)统一全国计算口径,增加可比性

影响城市绿地指标的因素:

国民经济水平、城市规模、城市性质、城市自然条件、城市用地分布现状、城市中已形成的建筑物、园林绿地的现状及基础、行政领导的重视程度

针对某一生态要素,用生态要素阈值法测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标的一般步骤如下:

◆确定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城市绿地吸收、排放或截留某类物质的数

量,即定额指标;

◆调查了解该城市在单位时间内排放或释放的该物质的总量;

◆综合考虑该物质循环的各类途径,确定城市绿地对物质循环的贡献

率,从而计算出需要城市绿地吸收、排放或截留某类物质的总量;

◆根据定额指标与需要城市绿地吸收、排放或截留某类物质的总量,

计算所需的城市绿地数量。

一些计算公式:(见书P130)

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2)城市绿地率

3)城市绿化覆盖率

《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确定的绿地率标准P135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程序

规划编制组织

基础资料准备

收集资料:

1.自然资料:气象资料、土壤资料、地质、植被、各类自然灾害资料

2.人文资料:历史资料、城市发展资料

3.社会资料:国民经济情况、人口情况、民族与民俗情况

4.城市建设:城市建设现状与规划资料、用地布局与人口规模、道路现状与规划断面、城市用地评价等

现场调查分析(了解城市结构、布局特点(自然、地形、各类用地布局)、勘查城市各类绿地的绿化状况、性质及管理水平)

公园————级别、性质、特色

生产绿地——面积、位置、生产状况

防护绿地——类型、规模

附属绿地——城市用地内绿化现状

绘制绿地现状图,搜集现状图片

——现状是怎样的?

——如何改变现状?

——两者关系如何?

——将来怎样发展?

表达方式:图纸、图表、文字(补充说明)

规划文件编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成果包括:

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则、规划附件规划成果审批

Part6

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的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均衡性原则

4)以人为本原则

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的基本模式:

1)点状绿地布局

2)环状绿地布局

3)放射状绿地布局

4)放射环状绿地布局

5)网状绿地布局

6)带状绿地布局

7)楔形绿地布局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般包括市域和市区两个空间层面。市域绿地系统的特点和功能

(1)特点:

①覆盖面大

②以自然绿地为主体

③具有生物多样性和文化综合性

④生态效益特别突出

⑤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功能:

a.生态环保功能

b.农林生产功能

c.防护缓冲功能

d.休闲游憩功能

e.景观美化功能

f.科学教育功能

(3)市域绿地的规划建设意义:

①维护区域自然格局,构建合理的生态网络。

②优化城乡空间结构,塑造良好的发展状态。

③改善区域发展环境,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

④完善城乡规划管理,落实规划强制性内容。

市域绿地系统的类型与布局

市域绿地系统的基本类型:生态保护区、海岸绿地、河川地、风景绿地、缓冲绿地、特殊绿地6大类型。

具体的工作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域绿地的自然资源评估

2)社会环境分析

3)市域绿地的规划建设目标

4)市域绿地划定和总体布局

5)市域绿地系统的管制要求

6)市域绿地系统的实施措施

城市绿地布局要求:

1.布局合理

2.指标先进

3.质量良好

4.环境改善

公园绿地规划的目标

(1)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

(2)保证绿地生态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3)发挥美化环境的功能

城市公园的分布原则:

?与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相一致

?各种不同类型的公园遵循“级配模式”

?考虑交通、景观联系、服务半径的最大可及性

?对城市防火、避灾及地震等有效果

?考虑不同季节的利用,以达到各种不同的游憩目的

?应考虑开发应用不适于建筑房屋和耕种的土地

公园绿地布局的一般原则

1)系统性原则

2)生态性原则

3)可达性原则

4)因地制宜原则

5)可持续发展原则

【游人量】指到达各类公园的游人数量

【出游率】指城市游人量占城市人口的百分比

【公园均布率】指城市中所有公园按公园服务半径所覆盖的居住区面积率,通常市级公园服务半径取1000m,也称千米均布率

【高绿地率区】指由于全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和功能需要,规定某地段要执行高于该地段现状属性用地的绿地率指标,作为高绿地率特殊限制地区

《公园设计规范》对各类公园绿化用地比例的规定(%)P158

公园面积的计算基础

1.按年龄分配不同的公园面积

2.按活动项目决定面积

3.按利用时间决定面积

4.按使用人数

5.人均公园面积

6.公园的最小面积

7.吸引距离

8.公园的种类

公园绿地游人容量计算

公园绿地游人容量指游览旺季星期日高峰小时内同时在园游人数,是确定内部各种设施数量或规模的依据,也是公园管理上控制游人量的依据。

公园游人容量应按下式计算:

C=A/A m

式中C——公园游人容量(人)

A——公园总面积(㎡)

A m——公园游人人均占地面积(㎡/人)

(水面和坡度大于50%的陡坡山地面积之和超过总面积的50%的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应适当增加)

居住区定义:

居住区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被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所围合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生活聚居地,它为居民提供生活居住空间和各类服务设施,以满足军民日常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

居住区——小区——组团

规模分级户数、人口、占地

居住区基本要素构成:

物质要素(自然要素、人工因素)、精神要素、人的因素、社会因素

行道树选择原则:总的指导思想——适用、经济、美观

1.冠大荫浓,分枝点高

3.抗逆性强(即抗病虫害、污染、旱、涝、耐贫瘠)

如广玉兰、鹅掌楸、乐山含笑、银杏

4.树种本身无污染如杨柳飞絮、悬铃木球果

5.落叶期集中如杨树、悬铃木、银杏

6.近期与远期相结合速生树与慢生树搭配,适地适树

速生树——法桐、杨树、泡桐;慢生树——银杏

7.保护原地的大树、古树名木

道路绿地规划的有关要求(设计原则)

1)道路绿地规划要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的要求(具体看书P195)【安全视距】~~~

2)道路绿地规划要远近期效果兼顾

道路的断面布置形式

【道路红线】规划的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

道路的总宽度(路幅宽度)

道路红线之间的宽度

我国城市道路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道路的断面布置形式:P196

一板二带式

二板三带式

三板四带式

四板五带式

其他形式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章城市绿地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植种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均可称为绿地 :泛指所有被植物覆盖的种植地 ·城市绿地: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地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特点:为城市绿地系统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引,侧重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临界值,侧重于引导和控制,依托于理性的分析而不是感性的直觉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主要任务: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 1.明确城市绿地建设的任务和要求,为城市绿地系统管理提供依据 2.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 4.协调城市绿地多种功能,控制或引导城市绿地规划设计 最终目的:创造优美自然、清洁卫生、安全舒适、科学文明的现代城市的最佳环境系统·覆盖率:城市一定范围内绿化覆盖率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 (绿化覆盖率:在范围内所有用于绿化的乔灌木地被草本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性质:政府管理和调控土地利用的途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关系 1.与城市总体规划:是其一个组成部分,是深化细化,两者互相协调与尊重 2.与土地利用规划:内容相互交叉,土对绿有决定性作用,反之有积极反作用 3.与景观规划:是其规划设计的重要对象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 1.从实际出发,综合规划 2.远近结合,创造特色 3.功能多样,力求高效 4.网络分隔 5.均匀分布,比例合理 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生产与发展 ·古代城市绿地规划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课程论文

2016年《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课程论文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调查报告 ——以临安为例 作者姓名:徐翊燕 学号: 201304010106 专业班级:园林131 指导教师:徐文辉 所属院系:园林学院 完成日期: 2016年5月 浙江农林大学 2016年5月10日

摘要:绿地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反映了城市的属性。随着人类工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城市绿地在生态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是城市生态环境中唯一具有自净能力的不可替代的自然成分。因此,对城市绿地系统的研究和发展逐渐引起政府的重视。《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调查报告——以临安为例》选取了临安县为研究对象,对五大城市绿地中的公园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等三大绿地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解各类绿地的特征,从各类绿地的概念和内涵出发,树立各类绿地规划设计正确价值观,分析绿地规划利弊并提出合理的建设性意见,从而对临安绿地系统规划做出准确的评价,同时以供其他研究学习者参考学习。 关键词:临安;城市绿地系统;价值观;建设性意见 引言 人类自古依山傍水而居,自然对于城市的形态、功能具有很大的影响。绿地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反映了城市的自然属性。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城市中的自然属性逐渐减少,城市园林绿地成了体现城市自然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具有限制城市无序扩张、维护生态平衡、提供理想的游憩环境、塑造城市文化特色、防灾减灾,以及教育和促进社会交往等功能。特别在城市生态作用方面,城市绿地系统是构成城市生态系统中唯一执行自然“纳污吐新”负反馈机制的自然成分,是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系统稳定的不可替代的必要组成,是实现城市高效运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基础设施。 较早意识到绿地对城市环境的重要作用,开始有意识地从区域和城市角度进行绿地系统规划的研究的是西方国家。早期的绿地规划理论比较关注通过绿地布局来控制城市化的无序发展和社区建设。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才开始普遍重视绿地的作用。 我国的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关注城市绿化层面的问题。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把城市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实践和理论都有较大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环境问题的加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工作已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务院于2001年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从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提升为城市规划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相对独立、必须完成的强制性内容。 山体绿地[1]是城市的绿色斑块和绿色屏障,是实现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山水是杭州城市的特色,几点了杭州的人文历史特质。临安就是山水杭州的一角。因此此次调查把临安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调查,树立各类绿地规划设计正确价值观。 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 Part1 绿地: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 城市绿地: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种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进行定性、定位、定量。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规划方法上采用的是一种规则营造的规划方法,其特点是为城市绿地系统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引,侧重于引导和控制,规划依托于理性的分析。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P3)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 (1)明确城市绿地建设的任务和要求,为城市绿地管理提供依据 (2)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 (4)协调城市绿地多种功能,控制或引导城市绿地规划设计 规划层次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般有两种编制形式: 第一种是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种是单独进行的专项规划

城市规划的五个阶段: 1.城市规划纲要——定向示意性图纸 2.城市总体规划——定性1:5000~1:25000 3.分区规划——定量1:5000 4.控制性详细规划——定位1:1000~1:2000 5.修建性详细规划——定形1:500~1:2000 中国的城市规划体系: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总体规划 分区(期)规划 城市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现代城市的5个基本因素: 人口规模、人口密集、行政地位和行政区域、产业结构、城市设施Part2 著名的规划思想和理论: 以城市结构优化为导向的理想绿地模式 以环境与生物保护为导向的生态绿地模式 以人类利用和功能区分为导向的功能绿地模式 伯肯海德公园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的建立 19世纪下半叶,欧洲、北美掀起了城市公园建设的第一次高潮,称之为“公园运动”。 公共卫生运动、环境保护运动、城市美化运动这三者贯穿西方城市化的全过程,深刻地影响了近代城市规划的起源。

(完整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复习大纲及答案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复习大纲 1、开放空间(open space) 指“一部分或者全部作为庭园或者休憩活动场所、建筑物覆盖率不超过1/20的土地,和没有建筑物的未利用土地”。(1906《开放空间法》) 开放空间的特性: ?使用目的为娱乐休息的空地 ?使用者为公众,即具有公众性 ?由自治体或国家进行管理,对开放空间的设施维护也由自治体或者国家保证其财政来源。 2、美国城市公园运动的背景和代表作品 背景: ?环境和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 ?知识分子团体宣扬公园对于城市的意义 ?公园墓地运动提升了人们对公园的兴趣; ?政府领导人认识到必须通过城市公园的建设来推动纽约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明城市。 ?19世纪后半叶成为美国历史上城市公园绿地系统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1851第一部《公园法》通过(美国) 代表作品: 纽约中央公园(Central Park in New York ) ?弗雷德里奇﹒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与沃克斯(Vaux) ?第33号方案——“绿色草原(Greensward Plan)” ?特点: 1、公园绿地的建设走上了法律的轨道。 2、通过政府发行“公园债券”筹集建设资金。 3、公园建设与城市化同步进行。 布鲁克林市的希望公园(1876) 波士顿富兰克林公园(1886) 3、公园系统及代表作品 美国的公园系统(Park System)指公园(包括公园以外的开放绿地)和公园路(Parkway)所组成的系统。 公园路的思想源于奥姆斯特德等先驱设计的林荫道或有公园状人行道的车道,作为公园系统各单元之间的连接公园路(Parkway)的特征: ?有两个地方车道绕山分成了不同的高度,这一做法后来成了技术标准。 ?尽量加大公园路的宽度,以防止两侧出现广告牌。 ?公园路延伸到人口稀少的地区,则在道路两侧采用大量乡土植物材料间或夹杂着成片的野生花卉,整体效 果就是要尽量减少任何公园路与周围地形的可见边界,从视觉上让人感到公园路就是乡村景观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 ?成为公园系统各单元之间的连接点。 ?拥有不同宽度的中央分隔带,采用纵向上的视觉阻挡来有效地防眩。 ?由多家工程公司通力合作。 代表作品: 芝加哥公园系统 意义: ?芝加哥公园系统由于被分割成三个独立的公园区分别进行建设,管理主体分散而且协调不够,没有能够建

郑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郑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郑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一、生态建设 1、生态环境建设目标 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妥善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把郑州市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2、生态网络

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湿地保护区、生态农业区、河湖水系等。结合郑州的自然生态环境,构建“四带七廊多核”的市域生态网络体系。 四带:北部沿黄生态带、中部山林生态带、南部生态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带。加强绿化,恢复自然植被,减轻水土流失、泥沙淤积及风沙的影响,建设城市生态屏障。 七廊:建设七条南北向生态廊道。沿南北向组团隔离带、高速公路、主要城市道路布置绿色廊道,连接东西向生态带,保证绿色空间渗透到城市内部。 多核:由风景名胜区、旅游区、水源保护地、森林公园等构成市域生态核心。 3、森林公园 完善以河南嵩山国家森林公园、郑州国家森林公园、新郑始祖山森林公园、河南嵩北森林公园、巩义青龙山森林公园、中牟森林公园为重点的生态森林公园建设。 4、风景名胜区 依托各地特色风景资源,设立风景名胜区,包括河南嵩山风景名胜区、河南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名胜区、环翠峪风景名胜区、新密黄帝宫风景名胜区等。 5、湿地保护区 在黄河沿线划定黄河湿地保护区、雁鸣湖湿地保护区范围,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全面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6、生态农业区 加强以市域中、东部平原地区为主的生态农业区的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全面推进生态村建设,加强农村污染控制,合理施用化肥农药,控制禽畜养殖污染。 7、河湖水系 按照建设生态型城市的要求,结合防洪除涝,构建六横六纵河渠、七中五小水库、两湖泊两湿地的生态水系格局。保护常庄、尖岗、坞罗、纸坊水库等水源地,治理伊洛河、贾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一.济宁市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设计分析 1.规划定位为:济宁城市的主中心,全市的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 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 2.城市总体定位为:一个以水为特色的城市中心区;城市空间定位为:一个城水交 融、生活生态和谐的城市生态新区。 3.主要职能:济宁主城的新城中心,以旅游度假为中心、行政服务及商务办公为 主线,居住生活为支撑的城市新区。 4.用地规模:北湖生态新城规划总用地约97平方公里,行政辖区用地面约57平 方公里,其中滨湖路以南的度假区用地约25平方公里,滨湖路以北的区域除去水域的建设用地约32平方公里。即除绿地面积9平方公里,其他建设用地2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6平方米。 5.规划的总体功能结构为:一轴一带系两区、四心绕一湾。 ?一轴:城市发展主轴:是沿北湖路由老城中心往北湖延伸的城市发展轴。是城 市核心发展轴,重点发展综合服务功能。 ?一带:是京杭古运河文化发展带。是济宁运河文化遗产和旅游产业的重要空 间,也是本片区的特色之一。 ?两区:北部的城市建设区与南部的北湖度假旅游区。 ?四心绕一湾: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体教育中心、旅游度假服务中心四个城 市中心围绕北湖湾布置,共同构筑济宁滨湖城市中心区。 6.片区发展策略 ?01片区:铁路北片区,规划范围日荷铁路以北,荷花路以西,梁济运河以东, 北到规划界限。规划用地面积1.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0.9万人。该区是产业转移区,近期逐步将规划区的工厂转移到该区,适当发展无污染工业,作为近期的经济支撑。 ?02片区:荷花片区,规划范围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济安桥南路,南起高压走 廊, 北至日荷铁路。规划用地面积3.7平方公里,规划人口4.2万人。由于该片区邻近老城区,是近期重点建设的居住区,包括安置和部分房地产开发。 ?03片区:文体片区,范围由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梁济运河,南起外环路, 北至 高压走廊。规划用地面积5.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5.1万人。该区以高教园区及文体中心为重点,建立济宁文化体育设施基地。 ?04片区:古运河西片区,规划范围东起京杭古运河,西至北湖中路,南至外 环路。规划用地面积2.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7万人。本片区以运河文化为中心,建设济宁运河之都的风貌。 ?05片区:古运河东片区。规划范围东起洸俯河,西至京杭古运河,南起礼贤 路,北到规划边界。规划用地面积5.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8.0万。该区是近期居住重点建设区域,沿古运河建设运河文化区。 ?06片区:南环片区,规划范围东起洸俯河,西至京杭古运河,北起礼贤路, 南到望湖路。规划用地面积2.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6万人。是发展居住为主的区域。 ?07片区:北湖湾东片区。规划范围北起外环路,南至北湖北堤;东临洸俯河, 西至经北湖路。规划用地面积4.3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3.1万人。商业金融业为核心,完善配套居住。传承运河文化精髓,将石佛村打造为“江北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论文

学校名称 2015-2016学年第2学期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课程调查报告 报告题目: 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xxxx年x月xx日

临安城市绿地调查 (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张梦蝶园林131班201304010104) 一、调查背景 近年来,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环境问题逐步恶化,噪音、污染等问题随处可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正视这些问题,城市绿地规划系统也愈发重要,引起了创建和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热潮。在此情况下,临安仍能荣获县市级“中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和“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称号。 二、调查目的 了解临安市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及绿地系统结构、布局、景观特色、植被状况等三、调查对象 临东公园、苕溪公园、吴越人家、林水山居、大学路、科技大道、环城北路、浙江农林大学 四、调查方式 采取实地勘察测量方法 五、调研成果 公园绿地篇 社区公园——临东公园 临东公园位于临东桥的一头,是临东小区的社区公园,同时也是是苕溪带状公园的一个节点。全园建设面积6000余平方米,绿化品种多达200余种,保留现有的地势地貌和植被分布。植物配置上采用相对集中的丛林式造景手法,以色叶树种为基调,确保建植后的山体植被季相分明,林相突出,结构明显。山顶是一座仿传统斗拱古建筑重檐的还乡亭,与太庙

山安国楼、功臣山功臣塔呈三足鼎立之势,空间景观视线成一体,使临安城内最富人文和历史底蕴的两座山,通过“还乡亭”与苕溪巧妙牵手。全园铺装采用各色花卉铺装,如松竹梅三君子,体现了临安的区域特征文化。但是作为一个社区公园,服务设施不足,没考虑到行动不便的老人活动,也没有儿童活动区。 花卉铺装——松花卉铺装——竹花卉铺装——梅 小区游园——吴越人家、林水山居 吴越人家分成南北两个区。南区的小游园靠近南区西入口,属于外向式游园,并与会所相结合,有微地形变化,故采用自然式布置。会所西面主要是老年活动区,亭廊结合植物景观,形成一个相对安静而又开阔的静区。会所东面主要是儿童活动区,地形相对平坦,设置了沙坑和一些游戏设施。外向式的小区游园将绿化空间从居住小区引向“外向”空间,丰富了街道景观的功能。北区的游园位于虽处于北区中心,是内向式的绿化空间,但位置靠近主入口,三面围合,一面开敞,提高居民的可达性,同时却也减弱了居民的领域感和安全感。因地制宜,利用自然的地形优势,采用了山水格局的布置,也体现了临安的山水城市的特征。 林水山居的小区游园也是一个内向式的绿化空间,受到周围别墅群的环保围合,形成的空间环境比较安静,较少收到外界人流、交通的影响,增强了居民的领域感和安全感。该游园以水做主题,有静有动,有湖有溪,有宽有窄,形式多样,景观丰富。临湖还设有亭廊,提供休憩观赏场所。但是总体儿童活动范围较小,活动内容也不够丰富。 林水山居吴越人家北区吴越人家南区 风景名胜公园——钱王陵 钱王陵是唐末五代吴越王钱鏐的陵墓,是浙江省唯一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墓。是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临安市“红色之旅”景点。钱王陵属于风景名胜区,位于锦城镇太庙山山脚,南接衣锦街,东邻浙江农林学院老校区,占地11300 平

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整合、优化杭州新市区绿地系统布局和结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切实可行地指导城市绿地建设,特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对《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补充和深化,经批准后的《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年)》,是杭州市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建设、管理的法定性文件。 第三条规划范围 本次绿地系统规划范围为杭州市区,总面积为3068平方千米,主要包括上城、下城、拱墅、西湖、江干、滨江、余杭、萧山八区,与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基本一致。 第四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通过,1998年修正); 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 6、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2001年); 7、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9月); 8、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9、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2000年); 10、建设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

11、建设部:《城市古树名木保护方法》(2000年,192号文); 12、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2002年城建240号文); 13、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通知》(2002年城建249号文); 14、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年第112号) 15、《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16、《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17、《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等相关规范; 18、省政府:《浙江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1995年) 19、《杭州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1997年) 20、《杭州市生态公益林建设总体规划》(2000年); 21、《杭州市城市道路及公共绿地树种规划》(2000年); 22、《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及各专项规划(报批稿)等 第五条规划期限 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基本一致,即: 近期:2002—2005年; 中期:2006—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远景:2020年以后,展望到2050年左右。 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 1、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努力建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 2、大地绿化与城市绿化相结合,风景绿地与园林绿地相结合,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相结合,精心构筑具有杭州特色的地域景观风貌的绿地系统。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报批稿) 一、总则 1、规划背景 在1999年2月5日国务院批复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中提出了“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社会高度文明,并具有滨江、滨湖城市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的城市发展目标。1998年武汉市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经过近五年的建设,武汉市城市环境和景观面貌取得了很大改善,滨江滨湖的城市园林绿化特色初步形成。 为进一步适应武汉市城市功能提升,提高城市亲合力和个性魅力,继续实施以生态绿化景观为主体的城市人居环境创新,明确城市绿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根据国务院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决策要求,特制定《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年)》。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年)》是以《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为基础、依托城市空间总体布局的一项专项系统性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它相关规划中有关绿化体系规划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 2、指导思想和原则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本着建立良好的城市绿化生态和人居生活环境,突出战略性和超前性,构筑适应城市未来发展要求的绿地系统格局的指导思想,在规划中主要遵循如下原则: (1)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 通过城乡绿化空间的均衡、协调和互联布局,树立大绿化观和系统观,确保在武汉市域城乡范围内建立完善的绿化生态体系,形成城市良好的生态背景和基础。 (2)体现自然山水和地域特色

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武汉市丰富的山水空间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建立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的城市绿地分布格局。 (3)突出生态优先和生态安全 重视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以生态学的原理进行城市生态框架的布局和园林植物的配植,确保武汉市的物种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4)强调因地制宜和可操作性 结合武汉市实际,利用各种立地条件,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多种绿地类型;并通过划定各类绿线,实行“绿线管制”制度,促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 3、规划依据 (1)《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国务院100号令) (2)《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 (3)《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1993年建设部784号) (4)《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建城[2000]106号) (5)《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6)《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建城[2002]240号) (7)《武汉市城市绿化条例》(2002年) (8)《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 (9)《武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0)《武汉市创建山水园林城市综合规划(1998-2002年)》 (11)《武汉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998-2010年)》 (12)武汉市相关专业部门(园林、林业、水务等)规划或计划 4、规划范围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主城区为重点,结合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主城区功能布局,按市域、城市规划区和主城区三个层次进行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布局安排。 市域即武汉市的行政管辖范围,包括主城区和东西湖、汉南、蔡甸、江夏、黄陂、新洲等六个远城区。在市域范围内结合市郊风景区、森林公园、林业用地、农田林网以及农业结构调整,进行大环境绿化。市域总面积为849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包括主城区、外围城关镇、重点镇(新城)、风景区及其间的农业和生态用地。主要规划范围是城镇地区,即在主城区外围、主城区和重点镇(新城)之间,控制绿化和生态空间,以确保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绿地生态系统框架和城市

012 案例三 湛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

案例三:: 案例三 湛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年)1 第一部分项目概况与工作框架 一、项目概况 项目概况 湛江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热带海滨港口城市。解放以来,历届市政府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都很重视。20世纪50-60年代,湛江曾掀起过园林绿化建设的高潮,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全国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一颗璀灿的南国明珠,并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1970年代后,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湛江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曾长期停滞不前。2002年后,湛江市政府加大了对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力度,城市景观焕然一新,全市人民无不为之欢欣鼓舞,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因此得到有效促进。 2003年初,湛江市政府进一步提出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宏伟目标,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为全面贯彻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和《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科学地指导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积极组织编制了《湛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并与《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同步推进,同期报批,充分体现了“生态优先”和“绿地优先”的现代园林城市规划理念。 经过全市人民的努力奋斗,《湛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得到了有效的贯彻实施,城市绿化的数量和质量均有大幅度提升,城市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都取得重大进展。2005年12月,建设部经严格考核后,正式命名湛江市为“国家园林城市”,湛江成为中国大陆最南端的热带花园城市。 工作框架 二、工作框架 《湛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工作历时15个月,规划成果的内容框架如下: 1 规划文本 规划总则与目标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1 《湛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于2003-2004年间进行,主编单位是湛江市市政园林局、湛江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参编单位有湛江市规划勘测设计院、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广州市精一规划勘测科技有限公司等。笔者作为湛江市政府的高级顾问应邀主持了该规划的编制,具体参与指导湛江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各项工作并取得了成功。本书编辑时,对部分规划内容作了简化或缩写。

新都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

新都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

新都绿地系统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依据 为有利园林绿地的保护和建设,国家和省、市政府先后发布了一系列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标准,从指标要求和保护措施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是制定本市园林绿化系统的主要依据。 从指标要求和保护措施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是制定本市园林绿化系统的主要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6年颁布,1998年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4、1992年6月22日国务院100号令《城市绿化条例》 5、建设部1993年784号文件《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7、《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文件 8、《新都区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二、规划指导思想 1、根据新都特定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及其在四川省成都平原的地位与作用,力求充分利用当地有利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遵循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规律,以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中心,争取以较快的速度建成一个有特色的园林城市。 2、保护和建设好城市赖以依托的现有山体(五龙山)、水体(毗河、饮马河等)、地形、地貌等自然资源,尽可能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本市的地域、人文资源优势,培育新都区的城市特色。 3、科学安排各类城市绿化空间,构成开放型的城市绿地系统,合理确定各项绿地指标,努力为新都市民创造安全、舒适、优美的户外活动环境。 4、立足于新都现有城市绿地基础,充分借助城市得天独厚的自然绿地骨架的生态优势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步骤,规划本着近、远期结合,宏观控制与微观建设结合的原则,以宏观控制为前提,严格依据规划分期建设,营造与城区风貌相协调的各类绿地,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中心,以现有城市绿化为基础,科学合理地规划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形成地域性特色与时代气息相融合的城市绿地景观。 三、规划原则 1、因地制宜:要结合城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充分利用五龙山、泥巴沱、桂湖、毗河、饮马河等自然资源,合理引导城市功能空间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城市绿地布局要作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地面绿化与空间绿化相结合”,在重点发展各类公共绿地的基础上,加强居住小区与道路绿化,城市组团隔离绿地和近郊生态景观绿地的建设,构筑多层次、多功能、多类型的生态绿地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A卷答案版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012 —— 2013 学年第一学期开卷考试(A) 课程名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班级学号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6分) 1.为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理论上每人所需要面积为 平方米的树林或面积为平方米的草坪绿地。(10/25) 2.研究证实乔、灌、草结构的绿地空气湿度可以增加,一般森林的湿度比城市高,公园的湿度比城市其他地区 高。(10-20%/36%/27%) 3.武昌江滩公园属于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中的类绿地,代码是;黄鹤楼公园属于类绿地,代码是;东湖风景名胜区属于类绿地,代码是。 (带状公园、G14;历史名园,G134;其他绿地,G5) 4.一般而言,城市的园林绿地资料向政府的获取;土地利用现状及相关规划资料向政府的获取;林业普查资料向政府的获取。(园林局/国土局/林业局) 5.依据《国家园林城市标准(2010年版)》,在人均建设用地小于80平方米的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要达到以上,各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最低值为以上。 (7.5/5平方米) 6.某市级综合性公园的面积为24公顷,其合理的游人容量为人。(4000) 7.110KV高压线走廊的绿带宽度为米;防风林每条林带宽度不应小于米,林带与林带间距离为米。 (15-25/10/300-600) 8.国家二级古树指树龄年的树木。 (300-499) 9.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方式有和。(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请分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四种主要模式的优缺点。 答:以块状绿地为主的布局、以带状绿地为主的布局、以楔形绿地为主的布局、混合式绿地布局。 答全以上4种绿地的优点给1分,缺点给1分,答对一部分则给0.5分。 2.请对比分析新、旧城市用地分类标准在城市绿地方面的差异,并阐述 其改进理由。 答:生产绿地G2在新版中没有了(2分);增加广场绿地G3(2分) 以上2点分别阐述理由较好2分,一般1分,无理由0分。 3.道路绿带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一板二带式——1条车行道,2条绿带(2分)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绿化形式,中间是车行道,在车行道两侧的人行道上种植行道树。其优点是简单整齐,用地比较经济,管理方便。但在车行道过宽时行道树的遮荫效果较差,同时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混合行驶,不利于组织交通,易出车祸。 二板三带式——即分成单向行驶的2条车行道和两条行道树,中间以1条绿带分隔开。(2分) 此种形式对城市面貌有较好的效果,同时车辆分为上、下行,减少了行车事故发生。但由于不同车辆,不能分开行驶,还不能完全解决互相干扰的矛盾。这种形式多用于高速公路和入城道路。 三板四带式——用两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3块,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连同车道两侧的行道树共为4条绿带,故称为三板四带式(2分) 用地面积较大,但组织交通方便、安全,解决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矛盾,尤其在非机动车辆多的情况下是较适合的。 四板五带式——利用3条分隔带将车道分成4条(2分) 这种道路分割可以使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均分成上下行,互不干扰,保证了行车速度和行车安全。但用地面积较大,其中绿带可考虑用栏杆代替,以节约城市用地,此种还是可行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心得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心得》

随着工业时代的过去,在工业时代的城市建设、环境改造中,人们所对自然环境的肆意破坏,导致了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当时,社会环境状况极差,大量人口死于瘟疫、居住环境恶劣、自然灾害日益频繁。人们渐渐开始觉醒,开始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不能只是一味的肆意改造环境。 人们渐渐意识到,自从人类远古时期开始为自己建造栖息地、建造生活的洞穴开始,到现在摩天楼林立、城市高速发展的今天,甚至是到了社会高度发达的未来。人类的发展、建筑的发展始终是和人类所处的整个自然环境紧密的关联在一起的。 在自学完教材第五章园林绿地与建筑环境之后,我对于园林绿地的规划、环境与建筑关系的设计、创作手法等有了更全面、更系统的认识。同时,还对于园林绿地与建筑环境的一些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特别是也知道了一些关于人与自然关系发展大概的历史过程。而这也是我在整个章节中最感兴趣的一部分,因为如果不思考清楚历史,就没法更好的生活于当下,也就不能更好的指导未来的建设,正如李世民所言:“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教材上根据人与自然的关系将其划分为四个时期:人类依附自然;人类脱离自然;人类破坏自然;高层次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从城市建设、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的话,我觉得大致可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1,人类依附于自然。在这个阶段,人们生活在山洞等自然营造的场所中,每天靠打猎为生,几乎完全被自然所控制着。人们的力量太过渺小,对于周围的环境基本没有什么改造能力,也没脱离开自然的食物链。(附图1) 在这个时期,人类智力水平还比较低,但是,随着时间的继续,人类也在慢慢进步。 2,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这个时期很长,从一开始聚落的出现,到后来工业革命之前,都大致可以归为这个时期。在这个时期,人类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在为生存奋斗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到了如何改善自我的生存环境,使之满足生存安全等需要。但是,由于人们的力量还是有限,能改造自然的力量还是很小。所以,人们会尽量去思考如何和自然更好的共存,如当时世界各地原始群居地点的选择和居民点的选址,都会尽量利用有利地形,建在近水、向阳、避风的地段。(附图2) 当时中国还发展出了很多经典的理论著作,如伍子胥提出了“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管子》中记载的:“高勿近埠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古典园林的规划模式,江南园林的兴起;甚至包括法国凡尔赛宫为代表的改造自然似的建设。都可以从中看出,人们在这个阶段,都在努力的和自然和谐共存,选择更好的选址、更自然的规划模式,更加的喜爱自然之美。(附图3)不过,随着工业革命的出现,人类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题目及答案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函授试卷 一. 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下列不属于一般公路绿化的是 (D ) A.边坡两侧绿化 B.边坡绿化 C.中央分隔带 D. 小区绿化 2.在公园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 ( B ) A.出入口区 B.观赏游览区 C.服务设施 D.文 化娱乐区 3.通常情况下,绿地系统布局有(A )种基本模式 A.8 B.5 C.6 D.9 4.以下为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的基本原则是 (D ) A.以人为本原则 B.均衡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5.下列哪项是城市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内容(A) A.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B.绿地维护 C.地区森林公园的保护 D.以上都不对 6.行道树的分支点应选择(A)m以上、根系发达的树种。 A.3.5 B.2 C.2.5 D.4 7.停车场的绿地种植分为树木式和(C )两种 A.树带式 B.居中式 C .周边式 D.零星式 8.下列属于风景名胜区功能分区的是(D) A.核心保护区 B.游览区 C.野营区 9.以下不属于冷季型草坪草种的是(B) A.黑麦草 B.结缕草 C.高羊茅 D.早熟禾 10.花境指绿地中树坛、草坪、道路、建筑等边缘花卉带状布置

形式,其中采用的花卉主要是(C) A.多肉植物 B.一、二年生花卉 C.宿根花卉 D.木本花卉 11.植物配置时,如环境是纯红色的,可选用(B)的植物 A.调和色 B.对比色 C.中和色 D.鲜艳 12.吊盆植物以(C)的花卉为主,吊盆中央可以用少量直立性的花卉增强立体生长的景色。 A总状花序 B.花色鲜艳 C.枝条蔓性 D.密集花朵 13.属于防护绿地的类型有(D) A.卫生隔离带 B.防风林 C.道路防护绿地 D.滨水防护绿地 14.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生长缓慢、叶小而薄、下部叶子变黄,表示可能缺少(B)。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在(C)颁布实施。 A.2008年1月3日 B.2007年1月1日 C.2008年1月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

规划说明书规划说明书目录 第一章城市概况与城市发展情况 1 第一节自然地理 1 第二节人文历史状况 1 第三节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1 第四节城市概况 1 第五节环境状况 2 第二章城市总体规划概况 4 第一节城市规模与期限 4 第二节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 4 第三节城市总体布局与发展方向 4 第四节城市用地布局规划 5 第五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7 第六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8 第七节城市景观规划 9 第三章城市绿化现状与分析 11

第一节城市绿地建设现状 11 第二节城市绿地现状分析及评价 13 第四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总则 14 第一节规划的依据、期限、范围与规模 14 第一章城市概况与城市发展情况 第一节自然地理 一、地理位置与地质地貌 (一)地理位置 (二)地形地貌 二、气象与气候 三、水文与水资源 四、土壤 五、野生动、植物资源 六、矿藏资源 第二节人文历史状况 一、文化特色

二、风貌特色 (一)自然景观 (二)人文景观 (三)民风民俗 第三节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一、人口组成及规模 2012年,曲靖市辖1区1市7县,即麒麟区、宣威市、沾益县、马龙县、富源县、罗平县、师宗县、陆良县、会泽县。下设115个乡(镇、街道),其中镇62个,乡44个,街道9个;1604个社区和村(居)民委员会。全市有常住人口593.6万人。 二、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012年,曲靖市实现生产总值140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人均GDP达到23662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62.3亿元,增长 7.3%,拉动GDP增长1.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42.9亿元,增长15.5%,拉动GDP增长8.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4.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95亿元,增长11.8%,拉动GDP增长3.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5.6%。三次产业结构为18.7:53.1:28.2,单位GDP能圆满完成省下达的计划指标。 第四节城市概况 一、城市概况 曲靖市中心城区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境内地形东西高中部低,中部为平坝,东西两侧多为山地。最高点在沿江乡境内的曹家大山,主峰海拔2452.2m,最低点在越州镇薛旗田南南盘江河缘处,海拔1845.1m。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布局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布局 一、基本概念 1、城市绿地 城市是人类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高度集中的地区,是市民生活的环境载体。绿地一词的定义和范围,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解释也不尽相同,在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称为开敞空间。城市中的绿地对于城市的形态、功能具有很大的影响,它是城市的有几座城部分。 我国现行标准城市绿地是:城市建成区或规划区内覆有人工(或自然)植被的用地,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二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 2、绿地系统的定义及特征 所谓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和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绿色有机整体。 城市绿地系统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整体性特征城市绿地系统中,不同的绿地类型既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绿地类型的有机结合使得整个绿地系统发挥更多的综合功效。 (2)层次性特征现代城市绿地系统都具有一定完的内部也随着时间、季节的更替转换,发生着变化,导致整个城市绿地系统整的层次结构体系,按照规模及精细程度可以 从大到小分为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和微观层次。 (3)互动性特征包括绿地系统各层次、要素内部的互动和绿地系统与城市其他系统间的互动。 (4)时间性特征绿地系统是一种有生命的系统。根据植物生长和植物群落演替的规律,植物景观会随时间、季节、年龄逐渐产生周期性的变化,绿地系统的时间性演变特 征。 (5)开放性特征城市绿地是城市环境中唯一有生命的面向每一个居民的市政基础服务设施,是向公众开放的开敞空间。 二、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1、提供生态产品城市绿地系统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城市重要的 生态产品生产者。 (1)城市绿地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降低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在城市低空范围内调节和改善城区的碳氧平衡,缓解和消除局部缺氧,以改善局部地区的空气 质量。 (2)长沙市绿地具有提供清洁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 (3)城市绿地具有明显改善城市小气候,提高生活环境质量的作用。 (4)城市绿地可以结合观赏种植一些有经济价值的植物,既可以售出又可以丰富人们生活。 2、保护生物多样性城市中不同群落类型配植的绿地可以为不同的野生动物提供相应的 生活空间,另外与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对于保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决定性作用。3、防灾减灾合理布置尘世绿地可以增强城市防灾减灾的能力,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 衡。 (1)植物群落通过降低风速二起到减尘作用,并可有效地减少地面尘土进入空气。(2)植物可以降低沙尘暴对城市的影响。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 一、基本概念 A绿地 城市绿地:以植物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形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与美化城市得一种城市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由城市中各种类型与规模得绿化用地组成得整体。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位、定性、定量得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得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得生态保护,游憩休闲与社会化等功能得活动。 B城市绿地得类型 按在城市中得位置:城市绿地;郊区绿地 按规模:大型绿地;中型绿地;小型绿地 按服务对象:公共绿地;私用绿地;专用绿地 按功能系统:生活绿地系统;游憩绿地系统;交通绿地系统 按服务范围:全市性绿地;地区性绿地;局部性绿地 C各类绿地得用地选择 公园绿地 1市区级综合公园:综合性公园要求有风景优美得自然条件,丰富得植物种类,有开阔得草地与浓郁得林地,四季景观变化多样。 2儿童公园:位置应接近居民区,并避免穿越交通频繁得干道。 3动物园:应与居民密集地区有一定距离,与屠宰场、动物毛皮加工厂、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等保持必要得安全距离,设防护林带,并注意防止污染城市水体。附设在综合公园中,应在下风、下游地带,一般应布置在独立地段,以便采用安全隔离措施。 4植物园: (1)因用地较大,其位置常离居住区较远,但要尽可能设在近郊,有较方便得交通条件,便于广大群众使用。 (2)不要在有污染工业得下风下游地区,以免妨碍植物得正常生长,要有适宜得土壤水文条件。应尽量避免建在原垃圾堆场、远郊土壤贫瘠得生荒地或地下水位过高或缺乏水源得地方。 5体育公园:体育公园用地较大(一般不小于10公顷),建设投资大、管理养护费工,在一般城市中设置一到三处。其投资、建设、经营管理由各级体育部门负责,或与园林部门共同管理养护。因为有大量得人流集散,要求与城市居住区有方便得交通联系。 6纪念性园林:市区以外得纪念性园林不计在公园绿地面积中。 生产绿地 包括苗圃、花圃,果园、林场,科研植物园,卫生防护林、风砂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等,就是郊区用地得一部分(也有苗圃、花圃在市区内得情况)。 防护用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