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歧义短语案例

合集下载

歧义句例子20句

歧义句例子20句

歧义句例子20句歧义句是指一个句子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含义,让人们难以真正理解,厘清其真正的意思,有时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以下是20个歧义句的例子:1.苹果可以吃,也可以用来玩。

2.它有足够的智慧去做出正确的决定。

3.这种鞋可以用来穿和玩。

4.这条裤子可以穿在身上或者放在桌子上。

5.他说他会做,也会不做。

6.她来到房间,看到画框里放着一张照片。

7.这块衣服既可以穿,也可以放在抽屉里。

8.他从书架上把书拿了下来,然后放回去。

9.她把箱子放在桌子旁,把书放进去。

10.他正在穿这件衣服,也在穿着其他衣服。

11.他出去玩了,又回来了。

12.把这只猫放在椅子上,也可以放在地上。

13.他不想吃这个,也不想吃那个。

14.把水倒在玻璃杯里,也可以倒在金属杯里。

15.你可以把它挂起来,也可以放在桌上。

16.我可以让他做这件事,也可以不让他做。

17.苹果不仅可以吃,还可以用来比喻别的东西。

18.我可以把它放在桌上,也可以放在抽屉里。

19.他有一双漂亮的鞋,可以穿也可以挂起来。

20.他在问我是不是去过那个地方,我当时就回答是否定的。

歧义句是构成语言及其用法的一部分,每种语言都有各自特定的歧义句,它们是语言学家、语言教师和翻译人员面临的一个挑战。

鉴于此,理解歧义句的工作并不容易,因为它们有多种含义,其表面的意思可能会让人误解。

此外,由于歧义句的存在,人们在理解和翻译文字时也很容易出错,可能会引起很多误解,甚至产生民意冲突。

这就是歧义句的特点,它们可能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问题,而且它们的多种含义也使人们难以理解。

因此,在使用歧义句时要特别小心,不要因为歧义导致不必要的麻烦。

在进行语言学习时,也要特别注意歧义句,以免受其影响。

同时,为了更好地理解歧义句,我们还需要了解它的内涵,如双关语、泛指词、逆反话、反复提示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专业的研究,以及使用歧义句的文字材料来学习,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

因此,对于歧义句,在学习、研究和使用上,应该格外谨慎,除了深入研究它们的含义,更要注意歧义句可能引起的一些不必要的问题,以免产生一些不良影响。

歧义的病句例子

歧义的病句例子

歧义的病句例子
以下是 8 条歧义的病句例子:
1. “我要热饭。

”这到底是要加热饭呢,还是要很烫的饭呀?就像说“我要冷水”,是要凉的水还是去取冷水的动作呢,真让人迷惑。

2. “她走了半小时。

”她是已经离开了半小时呀,还是走路走了半小时呢?这差别可大了,好比有人说“他睡了半天”,到底是睡了很长时间还是刚好半天呢。

3. “咬死了猎人的狗。

”到底是狗把猎人咬死了,还是把猎人的狗给咬死了呀?这就跟说“打破了杯子的猫”一样,是猫打破了杯子呢还是杯子打破了猫呀。

4. “鸡不吃了。

”是鸡不吃东西了呢,还是人不再吃鸡呀?这多让人费解呀,就像说“菜不买了”,到底是谁不买菜呢。

5. “他的笑话讲不完。

”是他有很多笑话讲也讲不完呢,还是关于他的笑话一直都有怎么都讲不完呀?这真的很难懂,好像“她的故事说不完”,是她会说很多故事还是她自己就有很多故事呀。

6. “这个人谁也不认识。

”是这个人不认识任何人,还是任何人都不认识这个人呀?哎呀,这和说“这个地方啥也不知道”一样,到底是地方不知道东西还是别人不知道这个地方呢。

7. “开刀的是他爸爸。

”到底是他爸爸被开刀了呢,还是他爸爸给别人开刀呀?这就跟“做饭的是她妈妈”一样,是妈妈做饭还是妈妈被人做饭呀,真神奇。

8. “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会议。

”是校长加上其他学校的领导呢,还是校长和本校的其他领导呀?这真让人晕乎呀,就如同说“老师和其他班级老师参加了活动”,到底是怎样的组合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歧义的句子呀,真是会让人摸不着头脑,产生各种奇妙的理解呢!。

汉语歧义句

汉语歧义句

汉语歧义句1、多音产生歧义2007年,他还欠款1500元。

他在办公室看材料。

2、多义词和多义短语产生歧义这批书送北大图书馆。

(赠送、运送)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

(离开、行走)天色渐暗,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自行车主、师傅)北京图书馆收藏着章太炎的书。

(章太炎写的、章太炎收藏的)我买的那只灯泡早就报销了。

(核销、报废)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比赛。

(看不到、瞧不起)他的故事讲不完。

(关于他的故事、他讲的故事)他想不起来了。

(忘了、不起床)3、兼类词产生歧义我要热饭。

(形、动)这辆车没锁。

(动、名)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存入了两家银行。

(连、介)他爬过山没有?(助、动)4、施事者不明产生歧义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我去上课。

鸡吃过了。

小王租小周两间房子。

这个人连老张都不认识。

开刀的是他的父亲。

5、结构切分不确定产生歧义浙江和江苏的部分地区,明天会有大到暴雨。

(浙江/和江苏的部分地区、浙江和江苏/的部分地区)院子里有许多孩子种的花。

(许多/孩子种的花、许多孩子/种的花)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参加了会议。

(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学生家长都来齐了。

(学生/家长、学生(的)家长)有的作品写年轻的妻子死了丈夫发誓再不结婚。

(年轻的妻子死了/丈夫发誓再不结婚、年轻的妻子死了丈夫/发誓再不结婚)6 、语义指向不明产生歧义妈妈要和王玲和她的同学一起去。

(妈妈、王玲)当他把钱还给美兵时,他对他笑了笑。

(他、美兵)一边站着一位同学,守卫着学校。

(两边、一边)我说服妈妈和你一起去。

(我、妈妈)我在屋顶上发现了小明。

(我、小明、我和小明)他在火车上写了几个字。

(火车里、火车外)他们早已经喝完了酒。

(酒、喝酒)这次不进门就问他们。

(进门就问、进门)7、省略不当产生歧义我看到你那年才6岁。

(你、我)孩子们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李大伯、孩子们)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书包。

引起歧义的句子

引起歧义的句子

引起歧义的句子以下是 8 条引起歧义的句子及例子:1. “我喜欢上一个人。

”例子:我跟朋友说“我喜欢上一个人”,朋友特别惊讶地问:“啊?你啥时候喜欢上一个人的啊,对方知道吗?”可我说的“上一个人”其实是指“在一个人之上”,就是说我超越了某个人呀。

2. “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

”例子:我跟妈妈说“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妈妈一脸疑惑地说:“那你还不使劲穿啊!”但我的意思其实是冬天尽量穿少点呀,哎呀,这误会可大了。

3. “他的话可真不能信啊。

”例子:朋友跟其他人讲“他的话可真不能信啊”,大家都以为是说他经常说谎,实际上朋友想说的是他说话太夸张,根本不是字面那个意思呢。

4. “这东西不便宜啊。

”例子:我拿起一样东西说“这东西不便宜啊”,旁边的人就都以为很贵,结果我接着说“很便宜呢,才几块钱”,他们都傻眼了,哈哈,我说不便宜又没说贵呀。

5. “我差点没摔倒。

”例子:我跟人讲“我差点没摔倒”,人家担心地说“那还好没摔倒”,其实我就是没摔倒呀,这话说得有歧义吧。

6. “中国队大败日本队。

”例子:听到我说“中国队大败日本队”,有人还以为中国队输了呢,后来才反应过来是中国队赢了呀,这词用得怪有意思的。

7. “我有一个苹果,你有吗?”例子:我问别人“我有一个苹果,你有吗?”,人家以为我在炫耀,其实我就是单纯问问而已呀,怎么就歧义了呢。

8. “他走了半小时了。

”例子:我跟别人说“他走了半小时了”,有人就问“那他到哪了”,其实我可能是想说他离开这儿已经半小时了,也可能是说他走路走了半小时呀。

观点结论:这些句子是不是很容易引起歧义呀,生活中还真得注意说话表达清楚呢,不然容易闹笑话。

歧义类病句例话文档(精选5篇)

歧义类病句例话文档(精选5篇)

歧义类病句例话文档(精选5篇)第一篇:歧义类病句例话文档难点突破歧义类病句例话高考病句修改中,歧义句时有出现,平时勤于收集,巧于归类,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例1、(2010,广东3C)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长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

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例2、(2010,重庆18〈2〉)一位海洋生物学家说,大量泄漏石油步步逼近墨西哥湾海岸线,会给当地渔业产生巨大影响。

例3、(2009安徽,17B)今年4月底,墨西哥和美国的部分地区相继爆发了甲型H1N1流感,世界卫生组织对此高度重视,并迅速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例4、(2008,安徽3C)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

例5、(2007天津,4C)许多投资者不了解证券投资和基金产品的风险,没有区别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的差异,贸然进行证券和基金投资。

纵观近三年的高考题,歧义类病句时有出现,只要稍加分析,不难发现,原因各有不同。

一是修饰限制不明产生歧义。

例1中“部分”修饰限制“福利院”还是“孤儿”不清楚;例3中“部分地区”是指“美国的”还是指“墨西哥和美国的”不确定;例4中“几十个”到底是指“报社”还是指“编辑记者”不明白。

这类歧义句大多表现为表示数量、范围的词,如“大多数、大部分、许多、几十分、无数”等作修饰限制成分及并列短语作修饰限制成分时易产生歧义。

二是词性不明产生歧义。

如例5中“和”“与”可作连词,亦可作介词,词性不同,表意就不同。

若“和”作连词,“与”作介词,则表示“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的差异;若“和”作介词,“与”作连词,则表示“股票”与“基金产品和储蓄债券”的差异。

当然这个句子通过不同的停顿来理解又有不同的语意,划线部分可停顿为“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的差异”,“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的差异”。

再如“这辆车没有锁”中“锁”可作动词,也可作名词;“我要热饭”中的“热”既可作动词也可作形容词,这类词因词性不明,表意就不同。

歧义短语类型及消除歧义的方法

歧义短语类型及消除歧义的方法

歧义短语类型及消除歧义的方法歧义句的类型1. 两种解释一正一误例1:一辆乳黄和深红色的电车飞驰过去。

(容易使人误会为两辆颜色不同的电车。

应该把“和”字改为“加”字,或者在“一辆”后面加“漆了”二字。

)例2:在几天时间里,我们的身体和精神都有很大的收获,体重逐日增加(最高的达五公斤),精神非常愉快。

(很可能使人误会是逐日增加的量最高有5公斤,这当然不是事实。

应该把“逐日”改作“都有”。

)2. 两种解释都有可能例1:现全渠已勘测完毕144华里。

(没说全渠有多长,如果全长144华里,那么该说“全渠144华里,现已勘测完毕”;如果144华里只是全渠的一部分,那么不能说“完毕”,该说“现全渠已勘测了144华里”。

)例2: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

(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也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

)例3: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迎新会。

(是“其他学校”,还是“其他领导”,发生歧义。

)例4:山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晚上来的人”有歧义,是“晚上上来的人”呢,还是“迟上来的人”?)3. 把读者引入歧途这种错误在于字面上并无歧义,但是作者的本意跟字面上的意思不同。

如果按照字面讲,就是误入歧途。

例1:中华民人共和国成立了,共同纲领颁布了,妇女在法律上是平等了。

(从字面上看,是说“妇女彼此之间在法律上平等”,但是实际上作者是说“妇女和男子在法律上平等”。

)例2:河流决堤,直接淹没豫皖两省13个县619 万多人口。

(照字面看,这619万人都淹死了。

作者的本意该是:直接淹没豫皖两省拥有619万多人口的13个县。

)4. 指代不明例1:三妹拉着葛姐的手说,她老家在偏远的山区,因为和家里赌气才跑到北京打工的,接着她又哭泣起自己的遭遇来。

(表意不明,人称代词“她”指代不明,是“三妹”,还是“葛姐”,还是另外的人?把第一个“她”改为“自己”,第二个“她”去掉。

)歧义产生原因1. 组合层次不同造成歧义例1:“我们三个人一组”,可理解为“我们/三个人一组”或“我们三个人/一组”。

语言歧义产生的四种类型及分析

语言歧义产生的四种类型及分析

⼀、歧义短语造成的歧义
例①热爱种花的⼈②路的⼀边有⼀个垃圾桶。

这两句中,①既是动宾短语,⼜是偏正短语。

②中“路的⼀边”既可以单指其中的左边或右边,也可以指路的左右两边。

⼆、定语和中⼼词两次重合造成的歧义
这种情况出现于有多层定语的偏正短语中。

例局长嘱咐⼏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作⼀定要有新的起⾊。

其中“⼏个学校的领导”这⼀偏正短语,可以是“(⼏个)学校的领导”,也可以是“(⼏个学校)的领导”,前者“⼏个”修饰“领导”,后者“⼏个”修
饰“学校”,因此造成歧义。

三、不同的停顿造成的歧义
例①这⼀桩发⽣在普通家庭中的杀⼈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莉的妈妈不爱她家⾥⼈谁也不相信。

②她没有听取主任的意见,加盖“合格⾁”图章,结果造成了那次⾷物中毒事件。

这两个句⼦中,①中根据停顿位置不同,可以有两种意思:要说⼩莉的妈妈不爱她,家⾥⼈谁也不相信;要说⼩莉的妈妈不爱她家⾥⼈,谁也不相信。

②句是标点不当⽽造成的歧义。

“加盖‘合格⾁’图章”可以理解成两种意思:主任让加盖,她不听;主任不让加盖,她⾃作主张,加盖了。

消除歧义的⽅法很简单:要么,把第⼀个逗号改为破折号;要么在“加盖”后⾯加“了”字。

四、状语位置不当⽽产⽣歧义
例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的厚度给⼈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种⽐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这项就是状语歧义。

第⼀种意思:松下公司的产品没有“⽐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索尼公司的产品有;第⼆种意思:松下公司的产品有“⽐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索尼公司的产品没有。

汉语歧义现象

汉语歧义现象
• 孩子们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 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李大伯、孩子 们) • 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 提着一个黑色书包。(张原、老人) • 今年游行,女同志一律不许穿裤子。(穿 裙子、什么也不穿)
量词造成歧义
• 三个出版社的编辑参加了这次学术会议。 (出版社、编辑) • 学校来了三个医院的医生。(医院、医生)
结构切分不确定产生歧义
• 浙江和江苏的部分地区,明天会有大到暴雨。(浙 江/和江苏的部分地区、浙江和江苏/的部分地区) • 院子里有许多孩子种的花。(许多/孩子种的花、许 多孩子/种的花) • 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参加了会议。(数百位/死难者 的亲属、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 • 学生家长都来齐了。(学生/家长、学生(的)家长) • 有的作品写年轻的妻子死了丈夫发誓再不结婚。 (年轻的妻子死了/丈夫发誓再不结婚、年轻的妻子 死了丈夫/发誓再不结婚)
• 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 备的。 • 我去上课。 • 鸡吃过了。 • 小王租小周两间房子。 • 这个人连老张都不认识。 • 开刀的是他的父亲。
施事者不明产生歧义
• 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 备的。 • 我去上课。 • 鸡吃过了。 • 小王租小周两间房子。 • 这个人连老张都不认识。 • 开刀的是他的父亲。
语义指向不明产生歧义
• • • • • • • • 妈妈要和王玲和她的同学一起去。(妈妈、王玲) 当他把钱还给美兵时,他对他笑了笑。(他、美兵) 一边站着一位同学,守卫着学校。(两边、一边) 我说服妈妈和你一起去。(我、妈妈) 我在屋顶上发现了小明。(我、小明、我和小明) 他在火车上写了几个字。(火车里、火车外) 他们早已经喝完了酒。(酒、喝酒) 这次不进门就问他们。(进门就问、进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短语歧义产生的纠纷案例
汉语短语由于在结构关系上和语义关系上不同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误入歧途,这就是汉语短语的歧义。

汉语中造成歧义的短语案例也很多:
例如大家都知道咪表停车点的收费规则是按停车时间收费,但是在石门一个咪表收费处却因为告牌上的收费细则不明确,引起了许多车主对收费标准的歧义。

是这样的,石门二路、北京西路路口咪表停车点处高高矗立的一块牌子上显示的收费金额牌上显示:0-15分:4元;15-30分:4元;30-60分,7元。

经常有驾驶员指着牌子对协管员说:“停车60分钟不是应该收费7元吗,怎么你要收15元?”但其实协管员没错,1小时停车收费的确该收15元,牌子上显示的这三个时段的收费有累积含义,即30分钟停车,收费是4元+4元=8元;60分钟停车,收费应该是4元+4元+7元=15元,而牌子上的过于简单的显示容易出现理还有一个关于借款引起的纠纷案例,张某向王某借现金3000元,王某就出具了一张借条:“借到张某现金3000元,2005年8月17日”。

到了归还日期的时候,张某却抵赖,于是王某持该借条向人民法院起诉,张某当庭辩称此借条证实王某借其款3000元,要求王某归还现金3000元。

后经证实,张某在书写欠条时,把本应写在现金3000元后的借款人名字故意写在“借到”二字后面的空格处,致使欠条出现歧义,以达到不还借款的目的。

1998年5月14日,王某在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市分公司业务员的动员下,为其女儿雯雯办理了一份66鸿运保险(B)型的人身保险,作为女儿的周岁生日礼物,保险金额为1000元,保险责任起止时间为1997年5月14日12时至2058年5月14日12时。

仅三天后,雯雯在她一岁生日的当天下午突发高烧,并伴有剧烈抽搐,被家人送入市妇幼保健院救治,一周后痊愈出院,院方诊断意见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高热惊厥,头小畸型".王某遵医嘱,又到市正骨医院为女儿做了CT检查,被诊断患了脑瘫。

经过一番周折,雯雯被诊断为"脑发育不全,脑萎缩,脑性瘫痪".为保险条款规定的"身体高度残疾".
同时,该合同第8条第4款中又规定,在合同有效期内,被保险人因意外伤害造成身体高度残疾,或在本合同生效或复效一年后因疾病造成身体高度残疾时,本公司按投保单所载保险金额的20倍给付身体高度残疾保险金(但该项保险以给付一次为限)。

王某认为女儿得了脑瘫造成身体高度残疾,而且女儿是在保险合同生效后得病的,保险公司应该承担保险责任。

但保险公司却以王某对合同条款意思曲解为由拒绝赔偿,王某遂代女儿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保险公司提出,按保险合同中第8条第4款之规定,只有在合同生效或复效一年后,被保险人因疾病造成身体高度残疾时,公司才能予以赔偿,其中"合同
生效或复效一年后"所指的含义为"生效一年后或复效一年后",而王雯雯在合同生效仅两天就发生保险事故,故不符合保险条款规定的情况,不应给予赔偿。

但王某认为保险条款中的"一年",仅指复效并非指生效一年后,而应是"生效后或
复效一年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