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婚姻观的研究
现代年轻人的婚姻观婚姻的社会认同与价值认同

现代年轻人的婚姻观婚姻的社会认同与价值认同现代年轻人的婚姻观:婚姻的社会认同与价值认同婚姻一直被视为人生中的重要里程碑,代表着两个人在情感上的决定和承诺。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化和个体观念的转变,现代年轻人对婚姻的观念也发生了改变。
本文将探讨现代年轻人的婚姻观,分析其中的社会认同与价值认同。
一、自由选择与婚姻观念的演变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年轻人对婚姻的观念有了较大的改变。
传统观念中,婚姻往往被视为家庭的基石和社会的根本,具有一种被动的结合,强调家族的延续和责任的承担。
然而,现代年轻人更加强调自由选择和个人幸福的追求。
现代婚姻观念强调情感的平等和个体的自主决策,不再把婚姻仅仅视为家庭和社会的承诺。
他们更加注重与伴侣之间的默契和感情共鸣,强调婚姻关系中的平等和互助。
这种婚姻观念的转变还体现在婚姻年龄的上升和晚婚化的趋势上。
二、婚姻观与社会认同社会认同是指个体对于社会领域中的不同现象、观点或角色具有一种归属感和接受度的态度和意愿。
在现代年轻人的婚姻观中,社会认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现代年轻人的婚姻观与社会的进步和变革相契合。
社会结构的变迁和家庭模式的多样化,使得传统的婚姻观念逐渐被打破。
现代社会对于多元化婚姻观的接纳度也在提高,这使得现代年轻人更容易表达和实现自己的婚姻观念。
其次,社会认同在现代婚姻观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在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信息传播的发达背景下,社会认同成为了影响年轻人婚姻观念的重要因素。
年轻人通过分享自己与伴侣的幸福生活、接受其他人的同感和认同,来获得对自己婚姻观念的认可和信心。
三、婚姻观与价值认同价值认同是指个体对于自身价值观念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契合程度。
在现代年轻人的婚姻观中,价值认同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现代年轻人的婚姻观强调尊重和平等的婚姻关系,这与社会中越来越强调尊重和平等的价值观相契合。
现代社会中对于婚姻的价值认同转变为强调个体的幸福和满足,将婚姻视为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
新时代中国青年婚恋观变迁研究

新时代中国青年婚恋观变迁研究1. 内容概览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的青年婚恋观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本文将对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婚恋观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其变化的原因和趋势,并分析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婚恋观念的多元化: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在婚恋观念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以婚姻为基础的恋爱关系,而是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体验和追求。
婚恋选择的自主性: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在婚恋选择上更加自主,不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职业和发展需求来选择伴侣。
婚恋观念的务实性: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在婚恋观念上更加务实,不再盲目追求物质条件,而是更加注重感情基础和相互理解。
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对精神和情感生活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这促使青年们在婚恋观上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体验和追求。
教育水平的提高: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更加注重自我实现和自我提升,他们在婚恋观上更加注重感情基础和相互理解。
传媒的影响:随着媒体的普及和发展,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更加容易接触到各种婚恋观念和恋爱故事,这些影响也促使他们在婚恋观上发生变化。
婚恋观念的进一步多元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变革,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在婚恋观上将进一步多元化,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体验和追求。
婚恋选择的进一步自主性:随着个人主义的兴起和自我实现的追求,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在婚恋选择上将进一步自主,更加注重自己的兴趣和发展需求。
婚恋观念的进一步务实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在婚恋观上将进一步务实,更加注重感情基础和相互理解。
对家庭结构的影响: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婚恋观变迁将影响家庭结构的稳定和发展,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体验和追求将促使家庭更加注重感情基础和相互理解。
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婚恋观变迁将对社会价值观产生影响,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体验和追求将促使社会更加注重感情基础和相互理解。
对婚姻制度的影响: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婚恋观变迁将影响婚姻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体验和追求将促使婚姻制度更加灵活和人性化。
婚姻观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婚姻观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引言婚姻作为人类社会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对个体和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对婚姻观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婚姻观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并深入解析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研究目的1.理解婚姻观的多样性:研究婚姻观的首要目的是理解婚姻观念的多样性。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婚姻的看法也逐渐发生变化。
通过深入研究不同文化、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婚姻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对婚姻的认知和态度。
2.分析婚姻观对个体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婚姻观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探讨婚姻观对个体幸福感的影响。
婚姻是人生中一项重要的决策,人们对婚姻的看法和期望与其幸福感密切相关。
通过研究不同婚姻观对个体幸福感的影响,可以提供指导个人婚姻决策的依据,促进个体的幸福和满意度。
3.探讨婚姻观对家庭关系的作用:研究婚姻观的目的之一是探讨婚姻观对家庭关系的作用。
婚姻作为家庭的核心,其观念对家庭的稳定和和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婚姻观与家庭关系之间的关联,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家庭中的问题和挑战,并提供建议和指导,促进家庭关系的发展和维系。
研究意义1.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婚姻观研究的意义之一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当不同婚姻观念得到充分尊重和理解,社会上的婚姻关系更能够得到平等、健康发展,从而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作出贡献。
2.提供指导个人婚姻决策:研究婚姻观的另一个意义是为个人婚姻决策提供指导。
通过了解不同婚姻观的特点和影响,个人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需求和期望,从而做出更为合理的婚姻选择,提高婚姻的成功率和幸福指数。
3.推动婚姻关系研究的深入发展:婚姻观研究作为婚姻关系领域的重要分支,对推动整个领域的发展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婚姻观的内涵和影响因素,可以揭示更多关于婚姻关系的规律和机制,为婚姻咨询、婚姻教育及婚姻治疗等领域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结论综上所述,婚姻观的研究目的在于理解婚姻观的多样性,分析婚姻观对个体幸福感的影响,并探讨婚姻观对家庭关系的作用。
现代婚姻中的婚恋观分析

现代婚姻中的婚恋观分析“婚姻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过程。
”这是杨绛先生对婚姻的解读。
随着时代的变迁,婚姻观念也在不断演变。
大家对于婚姻的态度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从现代婚姻中的婚恋观出发,对当下人们对于婚姻的看法做一番探讨。
一、爱情婚姻爱情婚姻是指两个人在情感上产生了浓厚的感情,然后因此而结合定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婚姻就是爱情向前的路。
现代社会中, 爱情婚姻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推崇。
在过去,大多数的婚姻都是家庭间的商业联姻,或者是家长之间的安排。
而现在, 人们越来越喜欢选择自己的伴侣,通过交往来互相了解对方的生活和价值观。
爱情婚姻的普及化并非是因为婚姻观念的变迁或是文化因素的转变,而是人们对感情的需求和对婚姻的认知不断加深所致。
更多的人开始相信,爱情需要沉淀和经营。
他们希望找到一个对自己好,懂得照顾自己的人相伴一生。
同时,他们也希望自己的爱情能得到用心经营和品质升级的回报。
二、婚姻的目的婚姻在许多方面上可以满足人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从物质角度而言,婚姻可以带来物质财富的共享和生活的保障。
从精神上来讲,婚姻具备了安全感和情感上的支持。
人们之所以结婚,是因为爱情让人感到心曠神怡,而婚姻则使我们更有归属感和安全感。
对于男女来说,婚姻的目的还是不同的。
在一个传统的家庭中,男女往往会有不同的性别角色,这不仅体现在生育和家务上,还体现在社会角色上。
男人往往是男主外,女人则是女主内。
在现代社会中,男女在职场上的重要性已经趋于平衡。
但在婚姻中,人们在性别角色上的意识仍然是存在的。
比如,女性可能会选择一个有稳定收入的男性来保障家庭生活,而男性则可能看重自己的事业和地位。
三、婚姻价值观的变迁婚姻观念的变迁是一种社会趋势,它通常代表着人们的思想和文化的转变。
在过去,人们很少将婚姻称之为一种伴侣关系。
更多的是看成肉体或财富的交易。
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将恋爱和婚姻看成了伴侣关系,更注重两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
婚姻也逐渐变成了互相尊重和理解的伙伴关系,而不是固定的社会角色。
当代人婚姻观的现状,变迁原因研究报告)

当代人婚姻观的现状、变迁及其发生变迁的原因研究报告内容摘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则是维系家庭的核心。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全球化浪潮把中国卷入了全球整体中,这使得中国社会生活、中国人的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传统的婚姻受到猛烈的冲击,中国人的婚姻呈现出从保守到开放、从一元到多元的变化。
在全球化的视角下,审视中国人婚姻的变化,展望21世纪中国人的婚姻生活,探究婚姻变化的原因,这是当前的热点课题。
正文:婚姻是对于多数中国人来而言,都是必须要面对的一件人生大事,可以说婚姻是两个人恋爱之间最好的誓言。
然而,现实中又能有多少令人羡慕的美满婚姻呢?离婚和结婚的故事在我们周围不断上演,似乎我们已经看多了夫妻之间的离离合合,这些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年轻人。
那么现在中国人对婚姻的到底是什么态度呢?近期对中国人的婚姻观念进行了全面调查,此次调查主要面向的对象是20-30岁之间的年轻一代,共收集到2000个有效样本。
一、对待结婚的态度对于老一辈的人,不结婚会被人看作“另类人”,而对于很多现代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则更容易成为“另类人”。
在对待是否要结婚的问题上,19岁以下的被访者中,只有24%的人认为“绝对要结婚”,而在25岁以上的人群中,这一比例都在三分之一以上。
可以看出,虽然年龄差距不是很大,但25~29岁的人对结婚的态度较20-24岁的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示“绝对要结婚”的比例明显要高出许多。
一方面,20-24岁的年轻人由于对很多事物看法尚不够成熟,自己也未到谈婚论嫁的年龄,所以他们对婚姻持这种态度也不足为奇,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逐渐改变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也在变得不断激烈,尤其对于年轻人而言,他们更是面临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源于对这些压力的恐惧,他们也可能选择“宁可不结婚,也不愿遭罪”。
二、寻找结婚对象的重视因素在选择结婚对象时,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性格是双方都看重的因素,性格也是双方达成婚姻的最重要因素。
现代年轻人的婚姻观总结

现代年轻人的婚姻观总结
引言
婚姻观是人们对于婚姻的认知、价值观和态度的总称,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现代年轻人的婚姻观也发生了变化。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如性别平等、自由选择、个人发展和家庭观念等,对现代年轻人的婚姻观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探讨。
性别平等与婚姻观
1. 变革中的传统角色定位
•传统婚姻观中的男性角色定位
•传统婚姻观中的女性角色定位
2. 现代年轻人的性别平等观念
•追求平等的婚姻关系模式
•双职工家庭的平等分工模式
自由选择与婚姻观
1. 婚恋观念变迁
•传统相亲制度的变化
•自由恋爱的兴起
2. 个体主义与自我实现
•婚姻观的自由化和个体主义倾向
•婚前自我实现与婚姻的关系
个人发展与婚姻观
1. 婚姻的延迟与个人发展
•婚姻观念中的个人发展
•婚姻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2. 单身观念的崛起
•独立自主的生活态度
•婚姻与个人成就的平衡
家庭观念与婚姻观
1. 家庭模式的多样化
•传统和现代家庭模式的对比
•亲子关系与夫妻关系的重要性
2. 婚姻观与家庭责任
•爱情与责任的平衡
•家庭责任对婚姻观的影响
结论
现代年轻人的婚姻观明显与传统观念有所不同。
他们更加注重性别平等、自由选择、个人发展和家庭观念等方面。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思想观念的变革,现代婚姻观将继续发展和演变,为人们创造更加理想的婚姻关系和家庭环境。
谈现代婚姻观念:婚姻观、伴侣观、夫妻观、家庭观

谈现代婚姻观念:婚姻观、伴侣观、夫妻观、家庭观现代社会的婚姻观念与传统观念渐行渐远,人们对于婚姻、伴侣、夫妻和家庭的看法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以下是对这些现代婚姻观念的一些思考。
婚姻观现代人对婚姻的看法越来越多样化。
传统观念中,婚姻被视为两个人的合法关系,并且以传承家族血脉为目的。
然而,现代人更加注重婚姻的平等、尊重和幸福感。
婚姻开始被看作是一种个人选择,而非单纯的社会责任。
人们更倾向于追求与伴侣的情感契合和相互支持,而非单纯为了传宗接代。
伴侣观现代人在选择伴侣时更加注重个人的需求和意愿。
传统观念中,父母的意愿和社会地位对选择伴侣起着决定性作用。
然而,现代人更加追求与伴侣的共同兴趣、个性契合以及情感连接。
伴侣应该是一个人的知己和朋友,可以相互理解和支持,共同追求生活的幸福。
夫妻观在现代社会,夫妻关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传统观念中,夫妻关系以丈夫的地位和权力为核心,丈夫在家庭中扮演着主导角色。
然而,现代人更加注重夫妻之间的平等和合作。
夫妻应该是平等的伙伴,彼此尊重和支持。
共同分担家务、育儿和经济责任,是现代夫妻所倡导的理念。
家庭观现代社会的家庭观念更加注重家庭的温暖和和谐。
传统观念中,家庭的核心是以丈夫为中心的父权制家庭,家庭成员的角色和地位有明确的划分。
然而,现代人更加追求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和亲密关系。
家庭成员应该平等地参与家庭事务,共同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总结而言,现代婚姻观念强调婚姻的平等和幸福感,伴侣的知己和朋友的作用,夫妻的平等和合作,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和亲密关系。
这些变化反映了社会对个体需求和幸福感的重视,以及对传统观念的挑战。
只有在这样的婚姻观念下,夫妻和家庭才能在现代社会中持久和谐地发展。
当代青年婚姻观和生育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当代青年婚姻观和生育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一、本文概述1、阐述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当代青年的婚姻观和生育观也在不断地演变和调整。
这些观念的变化不仅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变迁,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调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对当代青年婚姻观和生育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研究背景方面,全球化、城市化、信息化等社会变革使得青年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婚姻观和生育观在面临现代社会的挑战时,逐渐显现出其不适应和局限性。
例如,晚婚晚育、未婚同居、单亲家庭等现象的增多,都反映了当代青年婚姻观和生育观的新特点。
研究意义方面,对当代青年婚姻观和生育观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青年的内心世界和行为逻辑,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这一研究对于推动社会文化的健康发展、促进人口结构的合理调整、维护社会稳定和家庭和谐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通过对当代青年婚姻观和生育观的研究,我们还可以为未来的社会变革和人口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对当代青年婚姻观和生育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背景和意义。
我们需要不断地深化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以更好地应对社会变革和人口发展的挑战。
2、界定研究范围与对象在探讨当代青年的婚姻观和生育观时,我们首先需要对研究的范围与对象进行明确的界定。
本研究旨在全面分析当前中国社会中,年龄在18至35岁之间的青年群体的婚姻观和生育观。
这个年龄段的人群正处于或即将进入婚姻和生育的关键阶段,他们的观念对于未来社会的家庭结构、人口增长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研究范围方面,我们将考虑经济、文化、社会和心理等多个维度,全面剖析影响青年婚姻观和生育观的各种因素。
经济因素包括就业状况、收入水平、住房条件等;文化因素涵盖传统价值观、现代生活理念、性别角色等;社会因素则涉及教育程度、社交圈子、家庭背景等;心理因素主要考察个体对于婚姻和生育的期望、焦虑以及自我认知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
中国现代婚姻观的研究
小组成员:
吴烨施雯静佘雯雯许如宗
一、概念分析与扩展
关键词:
中国现代婚姻观
扩展词:80后恋爱观择偶标准
二、检索方法
方法:
检索工具查找法
逻辑符号:
并、与、and
期刊年期限定
三、检索过程及结果
1.清华同方CNKI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一)检索主题词:
(("中国") and ("现代")) and ("婚姻观")
初步检索得到结果:10条
筛选检索结果:
吴静,魏亮,.从《乱世佳人》中透析中国现代年轻人的婚姻观[J].老区建
设,2008,
(18).
汪怀君,.试析现代家庭伦理观念的嬗变[J].天中学刊,2008,
(6).
臧倩慈,.二十世纪初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家庭与婚姻观——以《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为中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
(35).
许薇.现代女性的角色回归[J].理论观察,2005,
(4).
刘建荣.当代中国农村女性婚恋观类型、成因与对策[J].怀化学院学报,2005,
(3).
董国礼.中国农民的宿命观及其嬗变———以江苏昆山周庄镇为例[J].南京社会科学,1999,
(6).
(二)检索主题词:
("中国婚姻观")and("现代")
期刊年期:2005-2010年
初步检索结果:26条
筛选检索结果:
杜生民,.影响第一代独生子女婚姻家庭和谐的因素分析[J].中华文化论
坛,2009,
(1).
汪怀君,.试析现代家庭伦理观念的嬗变[J].天中学刊,2008,
(6).
张莉莉,.试析国人家庭观的嬗变[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8).吴丹,张云霞,.大学生婚恋观念的现状分析──基于对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大学生的调查[J].中国电力教育,2008,
(11).
希达,.王海鸰:
站在高处看婚姻[J].中国女性(中文海外版),2007,
(3).黄火明,.青年“闪婚”现象的社会学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7,
(10).“博客时代”:
婚恋还要不要“人间指南”[J].传奇文学选刊(情话),2006,
(11).李银河:
闪婚符合人性[J].现代交际,2005,
(8).
许薇.现代女性的角色回归[J].理论观察,2005,
(4).
蒋生.第一代独生子女婚恋观巨变[J].独生子女,2005,
(9).
(三)检索主题词:
("婚姻观")and("择偶标准")
期刊年期:2005-2010年
初步检索结果:50条
筛选检索结果:
汪怀君,.试析现代家庭伦理观念的嬗变[J].天中学刊,2008,
(6).
张莉莉,.试析国人家庭观的嬗变[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8).希达,.王海鸰:
站在高处看婚姻[J].中国女性(中文海外版),2007,
(3).黄火明,.青年“闪婚”现象的社会学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7,
(10).“博客时代”:
婚恋还要不要“人间指南”[J].传奇文学选刊(情话),2006,
(11).李银河:
闪婚符合人性[J].现代交际,2005,
(8).
许薇.现代女性的角色回归[J].理论观察,2005,
(4).
蒋生.第一代独生子女婚恋观巨变[J].独生子女,2005,
(9).
张静敏,.社会性别教育对大学生婚恋观影响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10,
(3).
沈晖,.都市“剩女”现象的后现代解读[J].中国青年研究,2010,
(5).王美萍,.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
(4).
王玉娥,.未婚女研究生的婚恋心理分析及应对[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8).雷雯,.大学生婚恋观研究——基于武汉市大学生的个案调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
(4).李星,曹坚,.当代中国青年婚恋观研究综述[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2).
冯秋香,.大学生恋爱观教育浅谈[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9,
(3).庞然,王富强,.剖析“80后”女大学生“急婚现象”的成因及其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
(6).
陈正祥,晏先华,刘鞠,.当代青年婚恋心理探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
(2).沈乒松,梅思佳,苏德加,.正确处理大学生的婚恋观[J].知识经济,2009,
(4).邵娟,.从汉语谚语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男女择偶观[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
(1).
马丽萍,.对未婚研究生婚姻观特点的分析与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
(1).黄河,邹慧,.社会转型时期青年婚恋观的变迁与思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
(6).罗建英,胡双喜,谭银花,.“八○”后农民工婚恋观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
(8).
杨飏,.浅谈当代大学生婚恋价值取向及婚恋观教育[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10).
王珍,.代际异性关系-父女关系对女性婚恋观的影响[J].传承,2008,
(10).吴丹,张云霞,.大学生婚恋观念的现状分析──基于对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大学生的调查[J].中国电力教育,2008,
(11).
周庆行,文晓璋,高飞,杜娟,.当代女大学生婚姻观实证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3).
李民菊,.近五年我国大学生婚恋观研究述评[J].巢湖学院学报,2008,
(2).张慧卿,.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浅析[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
(3).李银河:
社会变迁影响择偶标准[J].小康,2008,
(2).
王琼,.基于社会交换理论谈现代社会的“门当户对”观[J].科技经济市场,2007,
(9).
陈晨,.当代青年恋爱与婚姻状况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7,
(7).
余玉花,许磊,.道德人格与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J].思想教育研究,2007,
(3).
2.万方数据资源库
(一)检索主题词:
(("中国") and ("现代")) and ("婚姻观")
初步检索结果:38条
筛选检索结果:
吴静,魏亮.从《乱世佳人》中透析中国现代年轻人的婚姻观.老区建设,2008,
(18):17-18
苗翠环,李龙海.做"二奶"的婚姻观:
现代中国转型期女性价值观的迷失.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
(09):97-99
徐天民.试论中国现代性观念的建设.中国性科学,2001,10
(04):4-6徐书奇.浅析现代文学中的婚爱悲剧类型.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9
(06):127
向达,王俊.现代化背景下的中国婚姻制度模式.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2):67-71
吴宗友.当代中国婚姻文化嬗变之探析.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
(3):40-44
方锡德.五四爱情故事的另一种叙述--介绍冰心未收集的短篇小说《惆怅》等佚文.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
(01):232-250
王志明,郑立峰.后现代的哲学话语:
婚姻抉择的困惑——论王海鸰的《中国式离婚》.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7,28
(01):11-17,67
张学见.从《中国式离婚》看当代中国女性婚姻观念的变迁.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
(03):79-80,82
张伟,杨福林.先秦时期婚姻制度考察.华章,2007,
(6):115-116张忠.燕京大学女生婚姻观阐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8
(1):148-151
(一)检索主题词:
("80后") and ("婚姻观")
初步检索结果:1条
筛选检索结果:
王冰,刘萍."80后"中国女性婚姻观念变动初探.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
(02):105-106
(一)检索主题词:
("80后") and ("恋爱观")
初步检索结果:1条
筛选检索结果:
何景洋,丽群,高明星.80后大学生的恋爱观研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
(1):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