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畜禽疾病流行情况及防控措施

合集下载

畜牧养殖动物常见疾病及控制措施

畜牧养殖动物常见疾病及控制措施

畜牧养殖动物常见疾病及控制措施畜牧养殖业是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疾病的威胁。

以下是畜牧养殖动物常见疾病及其控制措施:1. 猪瘟:猪瘟是一种由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

病猪表现出发热、咳嗽、呕吐、腹泻等症状。

控制措施包括疫苗接种、隔离病猪、增强饲料卫生等。

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感染猪的生殖系统和呼吸系统。

采取的控制措施包括疫苗接种、生物安全措施和隔离感染猪。

3. 疯牛病:疯牛病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由朊病毒引起,对牛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破坏。

控制措施包括禁止使用感染风险物质的饲料和饲水,加强牛只的传染病监测等。

4. 禽流感: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感染家禽,但也可传染给人类。

控制措施包括禽流感疫苗的使用、饲养环境的改善、禽类养殖场的消毒等。

5. 疫霉病:疫霉病是由霉菌引起的蹄病,对牛、羊等蹄类动物的蹄部产生破坏。

控制措施包括饲喂高质量的饲料、保持牲畜住所的清洁、及时修剪蹄部等。

6. 猪链球菌病: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引起的疾病,主要感染猪的呼吸系统。

控制措施包括加强饲料和水的卫生管理、提高猪场的通风条件、接种猪链球菌疫苗等。

7. 弓形虫病: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可感染多种动物。

控制措施包括加强饲料和饮水的卫生措施、防止人畜共患等。

8. 马健康综合征(EHM):EHM是马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由疱疹病毒引起。

控制措施包括加强马舍和设施的卫生管理、隔离病马、接种疫苗等。

为了控制和预防上述疾病,畜牧养殖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生物安全控制:养殖场应严格控制人员和物品出入,定期消毒设施和设备,减少疾病传播的机会。

2. 实施疫苗接种:疫苗接种可以提高动物免疫力,预防疾病的传播。

3. 加强饲料和水的卫生管理:定期清洗饲料和水槽,防止病原体的滋生。

4. 定期检测和监测:畜牧场应定期进行疾病监测,及时发现病例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畜牧养殖动物常见疾病及控制措施

畜牧养殖动物常见疾病及控制措施

畜牧养殖动物常见疾病及控制措施畜牧养殖业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养殖动物常见疾病对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保障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来预防和治疗畜牧养殖动物常见疾病。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畜牧养殖动物疾病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猪瘟猪瘟是一种由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烈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高热、呼吸困难、咳嗽、食欲不振、粘膜出血等症状。

猪瘟对猪群的危害极大,易造成大规模死亡,严重影响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控制措施:1.加强疫病防治意识,建立健全的疫病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报告猪瘟病例。

2.严格实施疫苗接种,对猪群进行规定的猪瘟疫苗注射,提高猪群的免疫力。

3.加强生猪交通运输管理,建立猪瘟疫区和非疫区之间的有效隔离措施,防止猪瘟的传播。

二、禽流感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症状包括高热、喉咙肿痛、咳嗽、流涕、眼部炎症等。

禽流感对家禽的危害巨大,易造成家禽大规模死亡,严重影响家禽养殖业的发展。

控制措施:1.加强禽流感病毒的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禽流感病例,严格执行报告制度。

2.禽群免疫,在禽流感高发季节进行规定的禽流感疫苗接种,提高禽群的免疫力。

3.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禽舍和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禽流感病毒的传播。

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症状包括鼻突水样分泌物、食欲不振、呕吐、发热等。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对牛群的危害较大,易造成牛的生产力下降,严重影响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控制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牛群的卫生环境,定期清洁消毒牛舍和饮水设施,避免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传播。

2.规范饲养密度,避免牛群过密造成疫情传播。

3.及时发现和隔离患病牛只,对患病牛只进行规定的治疗和护理,减少疾病传播。

畜牧养殖动物常见疾病对养殖业的危害较大,为了保障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加强疾病的监测和预防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疫病防控措施,提高畜牧养殖动物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畜牧养殖常见疾病发生与防控措施

畜牧养殖常见疾病发生与防控措施

畜牧养殖常见疾病发生与防控措施畜牧养殖行业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常见的疾病问题。

这些疾病对畜牧业的发展和养殖户的经济收益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了解畜牧养殖常见疾病的发生原因以及相应的防控措施十分重要。

首先,常见的畜牧养殖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病两大类。

1.传染病:传染病通常由病原体传播,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和真菌等。

常见的传染病有口蹄疫、禽流感、猪瘟、犬瘟等。

-口蹄疫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影响偶蹄类动物。

预防控制的关键在于定期给动物接种疫苗,加强动物的免疫力,同时要对动物场所进行消毒,控制病区扩散。

-禽流感是禽类的一种高致病性传染病,它可以通过禽类之间的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播。

预防禽流感的措施包括对禽类进行疫苗接种,加强无菌环境管理,隔离感染禽类,控制疫区的交通等。

-猪瘟是猪类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有很高的死亡率。

预防控制猪瘟的方法包括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加强动物场所的卫生环境,限制进出猪场的人员和物品等。

2.非传染性病:非传染性疾病指的是不通过病原体传播的疾病,主要包括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感冒、咳嗽、肺炎等。

它们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因此保持良好的通风是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关键措施。

此外,定期进行饲料添加剂和饲料蛋白质的检测,从源头控制疾病的传播。

-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包括腹泻、胃炎等。

预防控制消化系统疾病的方法包括定期进行消化系统疫苗接种,加强饲料的消毒处理,控制动物饲养密度等。

-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包括狂犬病、破伤风等。

预防控制神经系统疾病的方法包括及时对动物进行疫苗接种,加强动物场所的卫生环境,加强动物场所的消毒处理等。

除了以上疾病的防控措施外-养殖环境的管理:定期清洁和消毒养殖场所,保持良好的通风,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减少感染病原体的机会。

-饲料和水源的控制:注重饲料和水源的卫生和质量管理,避免疫源通过饲料和水源传播至动物。

-定期检测和疫苗接种:定期对动物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和隔离受感染的动物,确保及时接种疫苗以提高动物的免疫力。

畜禽疫病防控措施

畜禽疫病防控措施

畜禽疫病防控措施畜禽疫病防控是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维护养殖业的稳定发展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全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畜禽疫病防控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养殖场环境卫生管理1. 强化养殖场的清洁消毒工作,定期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包括动物栏舍、饮水器、饲喂器等设施的清洁和消毒。

2. 采取有效的饲养管理措施,包括保持场所的干燥、通风,保持充足的饲料和饮水,定期清理和更换饲料和饮水器等。

二、加强动物疫病监测和报告1. 加强动物疫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定期进行动物体温检测和病死动物的解剖检查,及时发现疑似病例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2. 加强动物疫病的诊断和监测技术研究,提高疫病的诊断和监测水平,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三、加强动物运输和交易管理1. 定期组织养殖场的动物健康检测,对疫病病毒带菌和感染的动物进行隔离和治疗。

2. 严禁无证无检无保障的动物运输和交易,加强动物交易市场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动物的健康和来源合法。

四、加强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1. 加强动物疫苗的研制和推广,针对不同疫病研制和推广适当的疫苗,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减少疫病的发生。

2. 加强动物的饲养和管理,提供合理的饲养环境,保证饲料的质量和养分的供给,增强动物的抵抗力,降低疫病的发生率。

3. 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养殖户和从业人员的疫病防控意识,加强防控技术培训。

五、加强和改善兽医卫生监管体制1. 加强兽医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提高兽医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加强兽医队伍的监管和管理。

2. 完善兽医卫生监管体制,加强对兽药和疫苗的注册和监管工作,严禁非法经营兽药和疫苗,依法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畜禽疫病防控措施是多方面的,包括加强养殖场环境卫生管理,加强动物疫病监测和报告,加强动物运输和交易管理,加强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加强和改善兽医卫生监管体制等。

只有全面落实这些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畜禽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养殖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全。

乡镇兽医畜禽疾病防治现状和改进措施

乡镇兽医畜禽疾病防治现状和改进措施

乡镇兽医畜禽疾病防治现状和改进措施乡镇兽医是负责乡镇畜禽疾病防治工作的重要人员,他们承担着保障当地畜禽健康的责任。

目前乡镇兽医畜禽疾病防治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改进措施来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一、现状分析1.兽医资源不足目前,乡镇居民数量增加,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兽医数量却没有相应增加。

在一些乡镇,只有一名兽医负责大量畜禽的防疫工作,工作量巨大,无法保障每个养殖户的防疫需求。

2.监管力度不够一些乡镇对兽医工作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一些兽医工作不到位,防疫措施不完善,疾病防控隐患存在。

3.宣传教育不足一些畜禽养殖户对畜禽疾病的防治意识较差,不重视预防,只在发生疫情时才寻求帮助。

兽医在做好防疫工作的也需要加强对养殖户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防疫意识。

二、改进措施1.加大兽医队伍建设力度政府应加大对乡镇兽医队伍的支持力度,增加兽医招聘数量,提高畜禽防疫的覆盖面和工作效率。

对兽医进行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2.加强兽医工作监管乡镇政府应建立健全兽医工作评估机制,对兽医的工作进行全面监管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加强对兽医的日常管理,规范其工作行为,确保其能够履行职责。

3.加强宣传教育兽医应加大对养殖户的宣传力度,提高其做好畜禽疾病防治工作的意识。

可以通过开展防疫知识培训、发布防疫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养殖户的防疫意识,促进他们主动参与到疾病防治工作中。

4.建立健全的疫病监测体系乡镇政府应建立健全的畜禽疫病监测体系,通过定期的疫病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防止疫情扩散,保障当地畜禽健康。

5.加强疫苗管理和供应政府应加强对疫苗的管理和供应,保障兽医工作的顺利进行。

对于常见的畜禽疫苗,应建立长效的供应渠道,确保兽医能够及时为畜禽接种疫苗,提高畜禽健康水平。

以上就是关于乡镇兽医畜禽疾病防治现状和改进措施的内容。

通过政府的支持和兽医的努力,相信乡镇畜禽疾病防治工作会得到进一步提升,畜禽的健康水平也会得到有效保障。

目前我国禽传染病发生的动向、特点及防治对策

目前我国禽传染病发生的动向、特点及防治对策

据不完全统计,禽类约有80多种疾病,其中以传染性疾病 最多,约占禽病总数的75%,传染病中又以病毒性疫病严 重,造成的损失最大。每年因禽病死亡率高达20%左右。
患病禽种增多,家养禽、珍禽、观赏禽、野生禽鸟、候鸟 等。
旧病未除,新病又增,防不胜防。
死亡率高
➢ 疾病:产蛋鸡产蛋期死淘率20%~25%(发达国家不足5%); 美国、荷兰等发达国家蛋鸡产蛋期死淘率0.4%~0.6%;雏 鸡育成期平均成活率92%~94%。
生物安全的中心思想是严格隔离、消毒和防疫。规 模化养禽场消毒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要认真执行, 持之以恒
生物安全的关键控制点在于对人和环境的控制,建立起防 止病原进入养禽场(群)的多层屏障
生物安全体系中的所有生物安全措施,都是针对动物疫病 发生和流行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三个基本环节 的防疫技术,封闭式管理是实行生物安全防控疫病的最好 模式
免疫抑制病的存在和危害
盲目、大量滥用抗菌药物:如从田间分离的鸡毒支原体对链霉 素耐药性提高1000倍,对泰乐菌素耐药性提高100倍,红霉素无 治疗效果(宁宜宝)
李玲,程安春等用113株雏鸭分离的大肠杆菌,对33种抗生素 药敏结果,所有细菌对头孢吡肟(CPI)敏感,利福平耐药率 100%。最多耐药21种;以13耐、15、17、9、12为主,共占 53%。耐药率30%以上有(株/耐药%比表示)氨苄青霉素95 (84.07)、哌拉西林63(55.75)、阿莫西林74(65.49)、头 孢克格47(41.59)、链霉素67(59.29)、四环素97(85.84)、 环丙沙星79(69.91)、诺氧沙星67(59.29)、氧氟沙星67 (59. 29)、复方新诺明87(76.99)、氯霉素57(50.44)、利 福平113(100.0)、红霉素48(42.48)、痢特灵34(30.09)、 新霉素79(69.91)、萘啶酸103(91.15)、强力霉素97 (85.84)。(中国兽医杂志2019年12期34~36)。

农村畜禽疾病的预防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村畜禽疾病的预防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村畜禽疾病的预防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农村畜禽业的不断发展,畜禽养殖业的经济效益逐渐加强,但是畜禽疾病的发生也不可避免。

畜禽疾病的预防工作非常重要,影响着畜禽业的发展和居民的养生。

因此,必须加强对农村畜禽疾病的预防工作。

本文主要讨论农村畜禽疾病预防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存在的问题1. 缺乏科学的疫苗接种制度。

很多农村地区缺乏科学的疫苗接种制度,导致疫苗接种不及时,疫苗品质无法保证,从而给畜禽疾病的预防带来困难。

2. 缺乏科学的疾病防治方法。

很多农村地区缺乏科学的疾病防治方法,只是停留在传统的防治方式上,比如通过浇灌草药、食疗等方式来治疗,而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3. 人员技术水平低。

目前很多农村地区的畜禽养殖人员技术水平非常低,缺乏对畜禽疾病的了解,无法识别疾病,也无法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4. 缺乏科学的防治意识。

许多农村畜禽养殖者缺乏科学的防治意识,只是在发生疾病时才进行防治,而不是积极开展常常防治。

1. 注重疫苗接种。

为了加强畜禽疾病的预防工作,很多地区建立了科学的疫苗接种制度,为畜禽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有力支持。

2. 健全防疫体系。

加强畜禽疾病的监控,及时报告疾病状况,同时建立健全的防疫体系,加强疫情处置能力。

3. 推广科学的防治方法。

通过科学的防治方法来预防和治疗畜禽疾病,提高畜禽疾病的防治效果,实现畜禽疾病的常常防治。

4. 开展培训和宣传。

通过开展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畜禽养殖者对畜禽疾病的认识和防治意识,提高畜禽养殖人员的技能水平。

(一)加强防疫力度2. 做好口蹄疫等重点疫病的防治工作。

加强对口蹄疫等重点疫病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尽可能遏制疫情传播。

(二)加强科学防治2. 加强药物品种的支持。

推广使用新型药物,加强对疾病的防治效果,同时加强药品质量的监管。

(三)加强养殖管理1. 加强清洁卫生。

养殖户要加强清洁卫生工作,保持养殖环境干净卫生,并严格遵守养殖标准,预防畜禽容易发生的疾病。

2. 加强配合饲料的管理。

畜牧养殖动物常见疾病及控制措施

畜牧养殖动物常见疾病及控制措施

畜牧养殖动物常见疾病及控制措施畜牧养殖动物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动物疾病的防控工作也越发显得重要。

畜牧养殖动物常见的疾病主要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内外伤害等。

控制这些疾病,不仅可以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更可以保障动物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本文将针对畜牧养殖动物常见的疾病及其控制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传染病1.口蹄疫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传染的烈性传染病,主要危害牛、猪、羊、马等蹄类动物。

该病可引起饲养畜禽生产的重大损失,甚至危及人民群众的生活。

控制口蹄疫的关键是加强动物检疫和疫苗预防,提高动物免疫水平,对疫区进行隔离封闭,对患病动物进行隔离治疗。

2.猪瘟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传染的烈性传染病,主要危害猪。

该病在猪圈内易引起大面积感染,导致猪只死亡率高,产仔率下降,严重危害了猪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发展。

控制猪瘟的关键是加强疫苗预防,对猪圈内进行消毒,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加强动物的营养和免疫。

3.禽流感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传染性的烈性传染病,主要危害家禽,如鸡、鸭、鹅等。

该病主要通过禽类之间的接触传播,在禽类养殖业中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控制禽流感的关键是对家禽进行定期检疫和疫苗预防,杜绝野生鸟类和家禽之间的接触,加强饲养管理,隔离患病禽类,对疫区进行消毒。

二、寄生虫病1.绦虫病绦虫病是由绦虫寄生在动物消化道内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危害牛、羊等动物。

绦虫会影响动物的消化功能,导致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阻,严重时还会造成动物的死亡。

控制绦虫病的关键是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抗寄生虫药物,定期对动物进行驱虫,加强动物的饲养管理和营养补给。

三、内外伤害动物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内外伤害,例如跌打、擦伤、骨折等。

这些伤害会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严重时还会引发感染和疫病。

控制内外伤害的关键是加强动物的饲养管理,确保养殖场的安全环境,及时发现和处理动物的伤害,为受伤动物提供合理的治疗和护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陕西及其周边地区畜禽疾病流行情况及防控措施陕西华秦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服务部宋战胜冬春季节,由于气候寒冷,温差较大,干燥少雨,往往是动物呼吸道疾病和流行性感冒的高发季节;给畜禽的生长和生产带来极大的影响。

为了广大养殖户朋友更好的了解当前畜禽疾病的流行情况,做好防控措施,减少损失。

本文就近几个月来畜禽疾病的流行情况和未来几个月的流行趋势作一概略分析,以便大家参考。

禽病方面:近期禽病主要发病情况:陕西省及周边区域去冬今春以来,主要流行的疾病为传染性鼻气管炎、传染性脑脊髓炎、部分区域零星出现禽流感H9亚型的感染。

虽然没有禽流感H5亚型的发病,但禽流感H5亚型的流行趋势更值得我们给与更多的关注:1、禽流感的流行情况及防控措施1.1禽流感H5亚型的流行情况及趋势:1.1.1禽流感H5亚型全球流行情况:2014年11~12月份,我国的近邻韩国和日本相继爆发了禽流感的H5N6亚型和H5N8亚型疫情,韩国和日本分别扑杀家禽2400多万和20多万;给韩国的家禽养殖业带来严重的损失。

2014年12月~2015年1月,南亚的印度、非洲的埃及、西欧的英国、荷兰、德国、法国,北美洲的加拿大也相继发生了高致病性禽流感H5N8亚型的疫情,各国政府采取断然的扑杀措施阻断了疫情的扩展。

1.1.1.2台湾地区的禽流感流行情况:2014年12月份以来,台湾地区发生严重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流行情况,截止2015年1月23日,台湾地区除台北和桃园外有11个县市区出现了禽流感疫情的流行,已有11个县市共430场送检,已确诊有370场感染H5亚型禽流感,至22日下午6时已完成245场扑杀,共计扑杀525864只。

现在除了鸭、鹅、鸡都沦陷外,连火鸡都可能遭殃了。

发病最严重的禽群为鹅群,台湾地区鹅存栏为177万只,其中134.5万只而感染发病。

台湾地区农委防检局检测结果有H5N1,H5N2,H5N6,H5N8四个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感染。

1.1.2国内禽流感流行情况:1.1.2.1 2015年1月初,河南黄河湿地三门峡库区陆续出现大天鹅、红头潜鸭、野鸭等野鸟死亡。

截至1月14日,已死亡野鸟93只。

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确诊为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1.1.2.2农业部新闻办公室1月23日发布消息称:1月14日,娄底市新化县某养殖场鹌鹑出现疑似禽流感症状,发病5400只,死亡1200只。

1月16日,湖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诊断为疑似禽流感疫情。

1月23日,经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确诊,该起疫情为H5N6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疫情发生后,当地已对全部44160只家禽进行了扑杀和无害化处理。

1.1.2.3 1月24日,江苏泰兴市某养殖场鸡群出现疑似禽流感感染,发病1616只,死亡1616只;1月25日,江苏常熟市部分养殖户的鹅出现禽流感症状,发病1185只,死亡582只。

1月28日经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确诊,泰兴市疫情为H5N2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常熟市疫情为H5N6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

泰兴市扑杀39280只家禽,常熟市扑杀18702 只家禽.1.1.3国内流行趋势分析:1.1.3.1禽流感H5的传入路线经过对近几年来禽流感全球发病流行路线的分析,多起禽流感的发源地为韩国和日本,而韩国、日本、台湾地区的禽流感发病流行2~3个月后,会分别从我国的东北辽宁省和东南的福建、江西、浙江、江苏等地传入内地,所以估计国内可能会在2015年3~5月份在东部地区出现H5N6 亚型和H5N8亚型的发病和流行,4~6月份会向中西部地区蔓延。

1.1.3.2国内目前的防控办法:根据前沿疫苗厂家对2014年禽流感的调查和研究,结合中国农业大学提供信息;目前国内流行的高致病禽流感毒株有三株:2.3.2.3、7.2、7.4、2.3.4.6毒株,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最前沿疫苗“H5亚型Re-6-7”能对“2.3.2.3”、“7.2”有效(我们正在使用);但是“2.3.4.6毒株”是目前流行的H5N8、H5N6(2.3.4)两个亚型禽流感,它们是同一分支上的病毒。

根据几个农大和疫苗企业、动物流行病中心提供信息H5N8、H5N6亚型禽流感实际在部分区域都流行,在水禽、蛋禽上发生;主要集中在南方和东北(今年我国报道一例)。

根据行业专家提供的信息,最近我国疫苗厂家有意向生产对H5N6亚型或H5N8亚型免疫的疫苗(即H5亚型Re-8)。

1.2 禽流感H9N2的流行情况:禽流感H9N2亚型在一些区域的防疫做得不到位的鸡场呈区域性发病和流行态势,我省近期主要在商洛的山阳、宝鸡地区的一些区域有发病情况,主要表现为采食量和产蛋量下降10~30%不等,蛋壳颜色和质量较差,死亡率在5~10%之间。

1.3防控建议:1.3.1 加强日常消毒措施,做好生物防控措施,拒疫病与养殖场之外。

制定切实可行的消毒制度,选用对禽流感病毒杀灭效率高的戊二醛、过氧乙酸等高效消毒剂。

控制鸡蛋销售、毛鸡出栏、蛋鸡淘汰、鸡粪出售等环节交叉污染引起感染发病的传播途径。

加强鸡群的免疫和营养,使鸡群具有较高的抗病能力。

1.3.2 做好当前现有的禽流感疫苗H5N1(Re-6-7)、H5N2(D7株)亚型的免疫工作。

1.3.3 做好禽流感疫苗H9N2亚型的免疫工作及开产后不超过3个月的加强免疫工作。

2、其它禽病的流行情况与防控:2.1 鸡传染性鼻气管炎病鸡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是副鸡嗜血杆菌引发的以肿头肿脸为主要症状,继发大肠杆菌感染引起包心包肝引起死亡等剖检症状为主的疾病,发病鸡群采食量、产蛋率、蛋壳颜色均不会出现明显变化,个别发病严重鸡会出现拉黄绿稀粪的现象,要注意和禽流感发病的鉴别诊断;该病多发于寒冷干燥季节和通风不良的鸡舍,鸡群发病率不高,但发病鸡的死亡率较高且容易反复感染发病。

由于去年冬季由于全国性的降水偏少,空气干燥,国内主要蛋鸡养殖区域都有报道发病情况,山西的运城地区、川东、重庆、陕西省内的渭南地区、延安地区、咸阳地区、宝鸡地区、商洛地区都由该病的发病流行。

2.2禽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是由鸡脑脊髓炎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近几年成年鸡感染居多,成年鸡感染后,采食、蛋壳质量、颜色均表现正常,可能会出现轻微腹泻或无明显的症状,产蛋量下降10%~50%,在种鸡群也能见到种蛋的孵化率下降现象。

产蛋量下降的时间一般为1~2周,然后会自然恢复。

该病多流行于冬春寒冷季节,每年的11月份到次年的2月份之间会在国内蛋鸡养殖集中区域发病并成区域性流行。

2.3 肉鸡腹水症及呼吸道综合症这两种病大多是由于冬春季节气温较低鸡舍通风量不足或通风过量引起舍温下降较多引起的疾病,合理的通风和保温措施相结合是预防该病的主要措施。

2.4 防控措施:2.4.1科学通风,保持鸡舍适宜的湿度是解决呼吸道疾病和肉鸡腹水症的主要措施2.4.2 多次发生传染性鼻气管炎的区域考虑进行传染性鼻气管炎疫苗的免疫,规模化蛋鸡场应考虑传染性脑脊髓炎的免疫纳入防疫程序进行免疫。

猪病方面:1.流行情况去年冬季到现在,陕西及周边区域的养猪场的疾病流行主要以口蹄疫、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副猪嗜血杆菌、传染性胸膜肺炎、链球菌的发病为主。

1.1口蹄疫的流行情况:2014年12月分以前,陕西及周边区域的口蹄疫发病主要以口蹄部水泡感染为主,死亡率不高;进入2015年1月份以后,除口蹄部水泡感染症状以外,出现母猪乳房水泡感染、肥育猪群出现心肌感染等症状,造成多地出现中大猪及母猪的死亡率偏高的现象,我省的淳化、旬邑、礼泉、渭南、扶风,甘肃的庆阳地区、陇南地区都出现较高的发病死亡情况。

1.2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流行情况:猪传染性胃肠炎为冠状病毒;猪流行性腹泻为类冠状病毒。

这两种病主要以呕吐、严重的腹泻为主要症状,造成仔猪严重脱水而后死亡的疾病。

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近3年来成为威胁全球仔猪保育的疾病,使仔猪保育率下降10~50%,成为种猪场和仔猪繁育场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

我省及周边区域的规模化养殖场在近几个月内该病的发病率仍然呈现为猖獗趋势。

1.3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猪的格拉泽氏病。

临床上以体温升高、关节肿胀、呼吸困难、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高死亡率为特征的传染病,严重危害仔猪和青年猪的健康。

该病多发于寒冷潮湿季节。

目前,副猪嗜血杆菌病已经在全球范围影响着养猪业的发展,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014年11月份以来,该病在我省的关中地区、商洛地区、甘肃省的陇东区域的一些条件相对较差,保温措施跟不上的中小型养猪场有较高的发病率。

1.4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又称为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

以急性出血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和慢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肺炎为特征,急性型呈现高死亡率。

该病在我省常发生于4~5月和冬春季节。

饲养环境突然改变、猪群的转移或混群、拥挤或长途运输、气候骤变等应激因素可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

1.5猪链球菌是猪的一种常见和重要病原体,该病可引起脑膜炎、败血症、心内膜炎、关节炎和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和严重的毒血症状。

少部分病猪发生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严重病例病情进展非常快,如果诊断、治疗不及时,预后较差,病死率极高;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去年冬季由于暖冬现象,链球菌的发病率高于以往年份,尤其是通风不良的猪舍发病率更高。

2.猪病的流行趋势:未来两到三个月,进入春季以后,气温温差变化会更加频繁,以上几个疾病的发病率会进一步上升,尤其随着春季临近,补栏和出栏的增加,仔猪和肥育猪的流通加快会导致这些疾病的跨区域发病和流行。

3.防控措施:3.1做好猪场的环境管理措施,科学合理的处理保温和通风的矛盾,使猪舍的温度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区间,避免贼风和穿堂风造成猪舍温差变化过大,3.2引进仔猪应该从条件较好的种猪场引进,严禁从发病的区域或猪场引进仔猪,路途注意猪群不受凉感冒、进舍前要进行隔离观察。

3.3口蹄疫疫苗一定要选择和当前流行毒株吻合度较高的疫苗(如O型+A型+亚洲I型,O型内必须含有缅甸98株),并进行多次免疫,以提高免疫效价。

牛病和羊病方面:1.流行情况:2014年入冬以来,我省以及宁夏的奶牛、奶羊,肉牛、肉羊主要养殖区域牛病主要以口蹄疫的发病、犊牛病毒性腹泻、奶牛乳房炎为主,羊病主要以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和羊流感为主。

口蹄疫在各个养殖区域都存在发病,犊牛病毒性腹泻在一些条件较差的牧场发病率偏高。

奶牛的乳房炎在一些挤奶设施相对较差的区域和牧场发病率偏高;2014年的小反刍兽疫的疫情虽然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随着气候的变暖和近期肉羊流通量的快速增加和流通率的升高,会在未来2~3个月出现发病率上升趋势。

羊流感2014年12月份在我省奶山羊养殖集中区域的富平县出现大面积的发病,造成该县一些区域4000~5000只怀孕羊出现流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