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畜禽疾病流行情况及防控措施

当前畜禽疾病流行情况及防控措施
当前畜禽疾病流行情况及防控措施

当前陕西及其周边地区畜禽疾病流行情况

及防控措施

陕西华秦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服务部宋战胜

冬春季节,由于气候寒冷,温差较大,干燥少雨,往往是动物呼吸道疾病和流行性感冒的高发季节;给畜禽的生长和生产带来极大的影响。为了广大养殖户朋友更好的了解当前畜禽疾病的流行情况,做好防控措施,减少损失。本文就近几个月来畜禽疾病的流行情况和未来几个月的流行趋势作一概略分析,以便大家参考。

禽病方面:

近期禽病主要发病情况:陕西省及周边区域去冬今春以来,主要流行的疾病为传染性鼻气管炎、传染性脑脊髓炎、部分区域零星出现禽流感H9亚型的感染。虽然没有禽流感H5亚型的发病,但禽流感H5亚型的流行趋势更值得我们给与更多的关注:

1、禽流感的流行情况及防控措施

1.1禽流感H5亚型的流行情况及趋势:

1.1.1禽流感H5亚型全球流行情况:2014年11~12月份,我国的近邻韩国和日本相继爆发了禽流感的H5N6亚型和H5N8亚型疫情,韩国和日本分别扑杀家禽2400多万和20多万;给韩国的家禽养殖业带来严重的损失。2014年12月~2015年1月,南亚的印度、非洲的埃及、西欧的英国、荷兰、德国、法国,北美洲的加拿大也相继发生了高致病性禽流感H5N8亚型的疫情,各国政府采取断然的扑杀措施阻断了疫情的扩展。

1.1.1.2台湾地区的禽流感流行情况:2014年12月份以来,台湾地区发生严重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流行情况,截止2015年1月23日,台湾地区除台北和桃园外有11个县市区出现了禽流感疫情的流行,已有11个县市共430场送检,已确诊有370场感染H5亚型禽流感,至22日下午6时已完成245场扑杀,共计扑杀525864只。现在除了鸭、鹅、鸡都沦陷外,连火鸡都可能遭殃了。发病最严重的禽群为鹅群,台湾地区鹅存栏为177万只,其中134.5万只而感染发病。台湾地区农委防检局检测结果有H5N1,H5N2,H5N6,H5N8四个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感染。

1.1.2国内禽流感流行情况:

1.1.

2.1 2015年1月初,河南黄河湿地三门峡库区陆续出现大天鹅、红头潜鸭、野鸭等野鸟死亡。截至1月14日,已死亡野鸟93只。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确诊为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1.1.

2.2农业部新闻办公室1月23日发布消息称:1月14日,娄底市新化县某养殖场鹌鹑出现疑似禽流感症状,发病5400只,死亡1200只。1月16日,湖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诊断为疑似禽流感疫情。1月23日,经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确诊,该起疫情为H5N6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疫情发生后,当地已对全部44160只家禽进行了扑杀和无害化处理。

1.1.

2.3 1月24日,江苏泰兴市某养殖场鸡群出现疑似禽流感感染,发病1616只,死亡1616只;1月25日,江苏常熟市部分养殖户的鹅出现禽流感症状,发病1185只,死亡582只。1月28日经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确诊,泰兴市疫情

为H5N2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常熟市疫情为H5N6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泰兴市扑杀39280只家禽,常熟市扑杀18702 只家禽.

1.1.3国内流行趋势分析:

1.1.3.1禽流感H5的传入路线经过对近几年来禽流感全球发病流行路线的分析,多起禽流感的发源地为韩国和日本,而韩国、日本、台湾地区的禽流感发病流行2~3个月后,会分别从我国的东北辽宁省和东南的福建、江西、浙江、江苏等地传入内地,所以估计国内可能会在2015年3~5月份在东部地区出现H5N6 亚型和H5N8亚型的发病和流行,4~6月份会向中西部地区蔓延。

1.1.3.2国内目前的防控办法:根据前沿疫苗厂家对2014年禽流感的调查和研究,结合中国农业大学提供信息;目前国内流行的高致病禽流感毒株有三株:

2.

3.2.3、7.2、7.4、2.3.

4.6毒株,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最前沿疫苗“H5亚型Re-6-7”能对“2.3.2.3”、“7.2”有效(我们正在使用);但是“2.3.4.6毒株”是目前流行的H5N8、H5N6(2.3.4)两个亚型禽流感,它们是同一分支上的病毒。根据几个农大和疫苗企业、动物流行病中心提供信息H5N8、H5N6亚型禽流感实际在部分区域都流行,在水禽、蛋禽上发生;主要集中在南方和东北(今年我国报道一例)。根据行业专家提供的信息,最近我国疫苗厂家有意向生产对H5N6亚型或H5N8亚型免疫的疫苗(即H5亚型Re-8)。

1.2 禽流感H9N2的流行情况:禽流感H9N2亚型在一些区域的防疫做得不到位的鸡场呈区域性发病和流行态势,我省近期主要在商洛的山阳、宝鸡地区的一些区域有发病情况,主要表现为采食量和产蛋量下降10~30%不等,蛋壳颜色和质量较差,死亡率在5~10%之间。

1.3防控建议:

1.3.1 加强日常消毒措施,做好生物防控措施,拒疫病与养殖场之外。制定切实可行的消毒制度,选用对禽流感病毒杀灭效率高的戊二醛、过氧乙酸等高效消毒剂。控制鸡蛋销售、毛鸡出栏、蛋鸡淘汰、鸡粪出售等环节交叉污染引起感染发病的传播途径。加强鸡群的免疫和营养,使鸡群具有较高的抗病能力。

1.3.2 做好当前现有的禽流感疫苗H5N1(Re-6-7)、H5N2(D7株)亚型的免疫工作。

1.3.3 做好禽流感疫苗H9N2亚型的免疫工作及开产后不超过3个月的加强免疫工作。

2、其它禽病的流行情况与防控:

2.1 鸡传染性鼻气管炎病鸡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是副鸡嗜血杆菌引发的以肿头肿脸为主要症状,继发大肠杆菌感染引起包心包肝引起死亡等剖检症状为主的疾病,发病鸡群采食量、产蛋率、蛋壳颜色均不会出现明显变化,个别发病严重鸡会出现拉黄绿稀粪的现象,要注意和禽流感发病的鉴别诊断;该病多发于寒冷干燥季节和通风不良的鸡舍,鸡群发病率不高,但发病鸡的死亡率较高且容易反复感染发病。由于去年冬季由于全国性的降水偏少,空气干燥,国内主要蛋鸡养殖区域都有报道发病情况,山西的运城地区、川东、重庆、陕西省内的渭南地区、延安地区、咸阳地区、宝鸡地区、商洛地区都由该病的发病流行。

2.2禽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是由鸡脑脊髓炎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近几年成年鸡感染居多,成年鸡感染后,采食、蛋壳质量、颜色均表现正常,可能会出现轻微腹泻或无明显的症状,产蛋量下降10%~50%,在种鸡群也能见到种蛋的孵化率下降现象。产蛋量下降的时间一般为1~2周,然后会自然恢复。该病多流行于冬春寒冷季节,每年的11月份到次年的2月份之间会在国内

蛋鸡养殖集中区域发病并成区域性流行。

2.3 肉鸡腹水症及呼吸道综合症这两种病大多是由于冬春季节气温较低鸡舍通风量不足或通风过量引起舍温下降较多引起的疾病,合理的通风和保温措施相结合是预防该病的主要措施。

2.4 防控措施:

2.4.1科学通风,保持鸡舍适宜的湿度是解决呼吸道疾病和肉鸡腹水症的主要措施

2.4.2 多次发生传染性鼻气管炎的区域考虑进行传染性鼻气管炎疫苗的免疫,规模化蛋鸡场应考虑传染性脑脊髓炎的免疫纳入防疫程序进行免疫。

猪病方面:

1.流行情况

去年冬季到现在,陕西及周边区域的养猪场的疾病流行主要以口蹄疫、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副猪嗜血杆菌、传染性胸膜肺炎、链球菌的发病为主。1.1口蹄疫的流行情况:2014年12月分以前,陕西及周边区域的口蹄疫发病主要以口蹄部水泡感染为主,死亡率不高;进入2015年1月份以后,除口蹄部水泡感染症状以外,出现母猪乳房水泡感染、肥育猪群出现心肌感染等症状,造成多地出现中大猪及母猪的死亡率偏高的现象,我省的淳化、旬邑、礼泉、渭南、扶风,甘肃的庆阳地区、陇南地区都出现较高的发病死亡情况。

1.2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流行情况:猪传染性胃肠炎为冠状病毒;猪流行性腹泻为类冠状病毒。这两种病主要以呕吐、严重的腹泻为主要症状,造成仔猪严重脱水而后死亡的疾病。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近3年来成为威胁全球仔猪保育的疾病,使仔猪保育率下降10~50%,成为种猪场和仔猪繁育场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我省及周边区域的规模化养殖场在近几个月内该病的发病率仍然呈现为猖獗趋势。

1.3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猪的格拉泽氏病。临床上以体温升高、关节肿胀、呼吸困难、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高死亡率为特征的传染病,严重危害仔猪和青年猪的健康。该病多发于寒冷潮湿季节。目前,副猪嗜血杆菌病已经在全球范围影响着养猪业的发展,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2014年11月份以来,该病在我省的关中地区、商洛地区、甘肃省的陇东区域的一些条件相对较差,保温措施跟不上的中小型养猪场有较高的发病率。

1.4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又称为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以急性出血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和慢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肺炎为特征,急性型呈现高死亡率。该病在我省常发生于4~5月和冬春季节。饲养环境突然改变、猪群的转移或混群、拥挤或长途运输、气候骤变等应激因素可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

1.5猪链球菌是猪的一种常见和重要病原体,该病可引起脑膜炎、败血症、心内膜炎、关节炎和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和严重的毒血症状。少部分病猪发生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严重病例病情进展非常快,如果诊断、治疗不及时,预后较差,病死率极高;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去年冬季由于暖冬现象,链球菌的发病率高于以往年份,尤其是通风不良的猪舍发病率更高。

2.猪病的流行趋势:未来两到三个月,进入春季以后,气温温差变化会更加频繁,以上几个疾病的发病率会进一步上升,尤其随着春季临近,补栏和出栏的增加,仔猪和肥育猪的流通加快会导致这些疾病的跨区域发病和流行。

3.防控措施:

3.1做好猪场的环境管理措施,科学合理的处理保温和通风的矛盾,使猪舍的温度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区间,避免贼风和穿堂风造成猪舍温差变化过大,

3.2引进仔猪应该从条件较好的种猪场引进,严禁从发病的区域或猪场引进仔猪,路途注意猪群不受凉感冒、进舍前要进行隔离观察。

3.3口蹄疫疫苗一定要选择和当前流行毒株吻合度较高的疫苗(如O型+A型+亚洲I型,O型内必须含有缅甸98株),并进行多次免疫,以提高免疫效价。

牛病和羊病方面:

1.流行情况:2014年入冬以来,我省以及宁夏的奶牛、奶羊,肉牛、肉羊主要养殖区域牛病主要以口蹄疫的发病、犊牛病毒性腹泻、奶牛乳房炎为主,羊病主要以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和羊流感为主。口蹄疫在各个养殖区域都存在发病,犊牛病毒性腹泻在一些条件较差的牧场发病率偏高。奶牛的乳房炎在一些挤奶设施相对较差的区域和牧场发病率偏高;2014年的小反刍兽疫的疫情虽然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随着气候的变暖和近期肉羊流通量的快速增加和流通率的升高,会在未来2~3个月出现发病率上升趋势。羊流感2014年12月份在我省奶山羊养殖集中区域的富平县出现大面积的发病,造成该县一些区域4000~5000只怀孕羊出现流产。

2.防控措施:

2.1做好相关疫病的疫苗免疫,尤其是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的疫苗,但是牛羊怀孕期间应该禁做或慎做疫苗,以免引起流产造成重大损失。

2.2做好春季肉牛肉羊的补饲工作,尤其是放牧的牛群和羊群,以提高牛羊群的体质和抗病力。

2.3尽量避免远距离的调运牛羊,调运时要严格做好检疫、检验工作,长途调运的牛羊到场后一定要做好隔离饲养和检疫工作,检疫合格后方可进入饲养场舍。

最新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最新最新

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我校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师生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省、市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我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分级管理,分工负责。 二、学校成立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安全办、教科室、教务处、总务处主要负责同志、食堂管理员和班主任组成。 三、学校积极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鼓励卫生人员进修学习,充实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全体师生要认真学习、贯彻《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传染病防治的相关知识,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 四、日常管理要求: 1、班主任及相关教师要定期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通过健康教育课、卫生知识讲座、校画廊、广播、校园网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传染病的危害和预防知识。学校阅览室要配备有关传染病防治的科普读物和刊物,学校要定期在宣传栏张贴有关传染病防治宣传挂图,营造预防传染病的宣传氛围,增强师生预防传染病的意识和能力。 2、班会课、卫生与健康课要随着季节的变化,及时指导学生的起居饮食,对卫生、生活异常的学生要及时帮助教育,用老师的关心和呵护,尽量减少学生患病率。 3、进一步完善学生出勤登记制度,班主任老师每天上午负责学

生到校情况检查,班主任做好缺课学生的原因记录,对因患病缺课的学生要做详细病因记录。 4、建立和健全家校联系制度,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与家长随时可以联系的通讯方式。教育学生有事要请假,来不及请假的要及时电告老师,因病请假的要把病因告诉老师,并做好记录。 5、班主任对本班学生因病请假的学生要进行跟踪了解。对明显的传染病种及发热、腹泻等疑似传染病,一旦发现马上报告,如超过报告时限造成不良影响的,视情节轻重追究相关责任。 6、要教育学生,生病时及时让家人陪同就医,一般不鼓励学生带病上课,对明显有传染病的带病学生要劝其先治好病再上学,并及时与家长沟通,防止发生学生因带病上课而传染他人的现象。 7、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非常时期采取非常措施,并根据法律、法规有关细节和要求,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 六、学校要加强对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对教室、阅览室等人员聚集的区域要经常通风、换气,保证空气流通。学校要定期对校园环境卫生进行大扫除,消除卫生死角,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要加强对厕所的卫生管理,完善厕所管理制度,定期对厕所进行消毒。 九、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教育学生饭前便后要洗手,不随地吐痰,不共用脸盆、毛巾、餐具等生活用品,不到非法饮食场所就餐,防止病从口入;教育学生不要把食品带入宿舍,防止老鼠咬噬食物,构成隐患。 八、规范疫情报告程序,建立疫情报告网络。在学校一旦发生流行性疾病,就必须及时采取防控措施。为此,必须明确各自职责,及时有序地把疫情报告上级,力争把疫情控制在萌芽状态之中。疫情报告的程序是:班主任(班级第一责任人)→疫报员→学校主管领导→报上级。 力求做到:不瞒报、不谎报、不漏报、不迟报,确保疫情准确无误地按文件有关时限要求报上级主管部门和卫生部门。

食品安全知识及流行病防控知识教育

食品安全知识及流行病防控知识教育 镇原县三岔中学:蔡鸿波 针对“冬末春初,天气变化无常,早晚温差较大,是食品安全事件和流行病多发期”的严峻形势,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学校食品安全与流行病防控工作精神,周密部署,迅速行动,狠抓六项措施落实,切实筑牢了学校食品安全和流行病防控工作防线,确保了教育大局稳定和谐,积极迎接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春季是食品安全事件和流行性流行病的高发季节,而学校是人口密集流动性大的场所,很容易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食品安全事件。 一、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十项建议: 1.不买不食腐败变质、污秽不洁及其它含有害物质的食品。 2.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品;不购买无厂名厂址和保质期等标识不全的食品。 3.不光顾无证无照的流动摊档和卫生条件不佳的饮食店;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 4.不食用在室温条件下放置超过2小时的熟食和剩余食品。 5.不随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 6.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7.不饮用不洁净的水或者未煮沸的自来水;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 8.直接食用的瓜果应用洁净的水彻底清洗并尽可能去皮;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就会味道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儿,这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 9.进食前或便后应将双手洗净;养成吃东西以前洗手的习惯。人的双手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吃东西以前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才能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 10.在进食的过程中如发现感官性状异常,应立即停止进食。

小学学校传染病的防控演练方案.doc

xx小学20xx年传染病防控演练方案 一、演练目的意义 针对当前xx市传染病防控形势,相关部门要完善和健全分工明确、通力合作的联防联控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区教委的指示精神,提高各级、各部门对应急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效预防和积极应对传染病的发生,全面提高我校传染病的应急反应能力,熟悉应急处置具体过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促进学校防控和救治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程序化。保护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切实提高全员防控能力,有效阻止传染病的传染源,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特举行本次演练。 二、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班班主任 隔离室观察人员: 秩序维护组 后勤组: 三、演练时间及地点 时间: 地点:中心小学院内 四、演练内容 学校中午午检中发现三名学生高烧、面部及躯干手臂前侧皮疹,疑似诊断水痘病例,学校应急处置小组马上启动应急预案,并及时进行上报、隔离、消毒、停课等应急处置工作的演练。 五、演练步骤 (1)03月9日下午2点三学生发现高烧、面部及躯干手臂前侧皮疹,疑似水痘,由班主任立即上报校医,校医初步诊断为水痘后立即报告任开力组长,由组长上报上级部门和疾控中心。 (2)学校应急小组领导立即亲临现场指挥,要求传染病者立即戴防护口罩、手套,在第一时间内利用学校隔离室进行隔离观察,并马上打“120”电话,送定点医院诊治。 (4)通知学生家长,由家长陪同去医院。 (5)现场副组长迅速向全体师生公布病情感染源及其采取的防护措施,让广大师生了解情况,安定人心,维护学校稳定。 (6)现场消毒组对传染病病人所在班级教室或办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由隔离室观察人员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学生、教职工进行隔离观察,并做好人员登记。防止疫情扩散,迅速切断感染源。

(完整版)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自查报告

传染病防控工作自查报告 为认真落实、及时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与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确保师生身心健康,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大武口区教育体育局《关于加强学校托幼机构春夏季传染病防控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精神,学校领导和各部门,在正常有序开展各项工作的同时,对学校传染病防控与食品卫生安全进行自查,现汇报如下: 一、明确目标、责任到人 建立了传染病防控组织机构,完善了制度,明确了小组负责人和疫情报告人。 做好应急处置措施,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不缓报,不漏报、不瞒报。 学校目前没有食堂和商店。 二、学习相关知识,加大防范力度,全面落实各项预防措施、传染病人的排查、病人隔离落实情况、室内通风、消毒药品购置及消毒情况、晨检和学校环境卫生等 (一)作好预防措施 1、加强了预防传染病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学校通过班队会、主题队会、升旗集会、板报、橱窗等方式,对学生集中开展了多次传染病预防知识和健康知识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同时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利用校内广播、橱窗、黑板报、健康教育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和隔离预防措施,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使他们成为卫生科学知识的传播者。 倡导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提醒同学们要注意饮食卫生,重点是肝炎和肠道传染病的防病知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教育学生不吃“三无”食品和生冷食品,不到校外流动摊点购物;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净。 对全体教师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各位教师了解学生常见传染病的特点、症状、潜伏期、消毒等常识,增强了预防各种常见传染病的意识,明确了自己的职责和工作意义,保障了学校卫生工作的顺利进行。 2、学校坚持开展健康教育。 把健康教育纳入到了教学计划。健康教育开设率为100%,做到有计划、有教材、有考核、有总结,健康档案齐全,联系疾控中心定期做好学生健康检查。学校积极开展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的防治工作,积极做好预防传染病的应急措施。 3、学校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开展了春季“灭四害”活动。 开展了每天清理整顿校园卫生环境,不留卫生死角,保持厕所及公共场所卫生状况良好。

流行病防控工作培训记录

流行病防控工作培训记录 培训内容: 1、手足口病防控知识 2、接种证查验相关知识: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 3、学校结核病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基本知识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潜伏期 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患者仍可自从粪便中排出病毒。 传染源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方式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易感人群 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据国外文献报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流行方式 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

小学2018年疾病防控工作方案

高铺小学2018年疾病防控工作方案 为切实加强学校疾病防控工作,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根据《雄县教育局2018年学校疾病防控实施方案》要求,特制定此工作方案。 一、建立组织明确职责 1.我校建立以校长刘军普为组长,负责德育工作的老师为副组长的安全领导小组,形成学校领导、分管领导、教师、学生四级传染病防控管理网络,校长是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我校还设立一名传染病防控联络员(王娟老师),负责日常情况的收集与上报工作。 2.学校疾病防控领导小组职责:制定疾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人、财、物等传染病防控保障机制,完善卫生室的功能,加强对学生饮食的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学校传染病健康教育,积极防控传染病。收集、汇总有关信息,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龙湾中心校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报告疫情,协助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做好对疑似病人的监测处理及环境消毒工作。要定期组织开展重点传染病防控的应急演练,以科学应对突发传染病事件。 二、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 (一)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我校建立和完善疾病防控工作预案,并组织学校师生学习和演练。学校疾病应急预案内容:学校疾病防治工作的组织管理、疾病监测网络、疾病预警系统、疾病报告制度、发生疾病时的应急控制措施、疾病的日常预防措施,还应包含在疾病流行季节(如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夏秋季肠道传染病)、特殊重大传染病流行(如非典、甲流感),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及密切接触者所采取的措施、确保疫情得到及时控制等内容。 (二)加强教育和管理工作。 1.我校要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按照规定开设健康教育课。 根据疾病流行的季节特点,每学期至少集中开展2次以上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板报,国旗下讲话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和公共卫生责任感。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努力做到“四勤”(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四不”(不随地吐痰、不喝生水、不共用毛巾牙刷和口杯、不过度紧张和疲劳)。 2.我校加强学生的饮食管理,保证学生饮食安全。 建立传染病疫情管理档案。学校领导要熟悉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特别要依据传染病发病规律将有可能暴发或流行的病种纳入重点检查内容。经常了解学校师生对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的意见,经常查看学生教室等场所的卫生状况,经常检查督促有关人员认真履行职责,把疾病防治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落实奖惩制度,每星期至少进行一次卫生检查,做好记录并进行公示。

第三章艾滋病

第三章病毒感染性疾病 第十五节艾滋病 一、学习要点 ㈠掌握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艾滋病(AIDS)的传染源是艾滋病人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通过性接触、注射途径、母婴及器官移植等医疗行为进行传播;男同性恋者性乱交者、静脉药瘾者、血友病和多次输血者为高发人群。 ㈡掌握艾滋病的临床特征 艾滋病毒(HIV)感染人体后经2~10年潜伏期发展为艾滋病,在临床上分为四期: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感染期、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期、艾滋病期。在艾滋病期临床谱十分广泛,主要表现有①体质性疾病;②神经系统表现;③机会性感染;④继发肿瘤;⑤免疫缺陷并发的其它疾病,如慢性淋巴性间质性肺炎。 ㈢掌握HI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主要依靠检查抗-HIV来建立实验室诊断,常用酶联免疫(ELISA)方法做初筛试验,而以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做确诊试验。在某些情况下可用检测P 24抗原、用Northern blot 或RT-PCR法检测HIVRNA来明确HIV感染。 ㈣熟悉艾滋病的发病机制 艾滋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CD4+T细胞在HIV直接和间接作用下,细胞功能受损和大量破坏,导致细胞免疫缺陷,由于其他免疫细胞均不同程度受损,因而促使并发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发生。 二、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母婴传播 2.肺孢子虫肺炎

3.卡波氏肉瘤 名词解释答案: 1.母婴传播:已感染HIV的孕妇可通过胎盘、产程中及产后血性分泌物或喂奶等将HIV传播给婴儿,此称之为母婴传播。 2.肺孢子虫肺炎(PCP):由肺孢子虫引起的肺炎,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及短期发热,呼吸急促和紫绀,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肺部少有罗音,X线胸片表现为间质性肺炎,痰或支气管灌洗液等检出肺孢子虫可作出诊断。 3.卡波氏肉瘤(Kaposi’s sarcoma)是HIV与人庖疹病毒8型共同感染所导致的恶性肿瘤,常侵犯皮肤或黏膜。 (二)填空题 1. HIV感染后使人体CD4+T细胞的受损的方式及表现有①-------------------------②----------------------------------③-------------------------------------④------------------------------- 2. 艾滋病患者常见临床表现的受累系统和器官通常是①----------------②---------------- ③-------------------④------------------⑤------------------ 3. 目前抗HIV的药物可分为三大类①-----------------②-------------------③----------------- 填空题答案: 1.HIV感染后使人体CD4+T细胞的受损的方式及表现有①病毒直接损伤②非感染的CD4+细胞受累③HIV感染干细胞④免疫损伤。 2. 艾滋滋病患者常见临床表现的受累系统和器官通常是①肺部②胃肠系统③神经系统④皮肤黏膜⑤眼部。 3. 目前抗HIV的药物可分为三大类①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②非核苷类逆转录 酶抑制剂③蛋白酶抑制剂 (三)选择题A型题 1.HIV下列哪些成分与CD4分子结合而进入靶细胞 A.RNA B. P24 C. gp120 D. gp41 E. RNA逆转录酶 2.HIV感染主要导致下述哪种损害而并发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九年一贯制学校春季流行病及传染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7A 版优质实用文档 【AAA 】九年一贯制学校春季流行病及传染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万物复苏,春意盎然,春季是一年最美好的季节,也是一些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场所,学生是易感人群,极易被传染病感染并造成流行。因此,加强对学生“春季流行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刻不容缓。必须贯彻落实市教育局的通知精神,切实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保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市、市有关文件精神,以科学的观点,人本的意识,和谐的主题为中心,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管理和应急机制,切实做到对流行病及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二、实施措施 (一)成立流行病、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GDM 副组长:FAZ 成员:FLWPDZBJGLNM 联络员:ZGQYJC (二)完善流行病及传染病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建全流行病及传染病报告网络。 班主任、科任教师(Teacher)如在晨检、午检中发现病例,应立即报告校主管领导,采取相应措施。学校疫情报告员向市疾控中心和教育局主管局长报告,主管局长向局长办公会议通报。卫生部门上报卫生局主管领导。 (三)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 7A 版优质实用文档 1、各班要严格执行晨检、午检制度。

学校要指定专人负责疫情统计报告,于晨检、午检后1 小时内,统计出勤情况,严格筛查学生缺课原因,追查病因,并及时上报各类传染病病例。目前尤其对于水痘、腮腺炎、麻疹、风疹、流脑、手足口病的学生尤为关注。要求学生提前GG 分钟进班,班主任教师(Teacher)首先要仔细观察学生精神状态,发现萎靡、发热和皮肤异常情况的学生及时通知领导小组进行筛查。 2、实行传染病快速报告制度 A.同宿舍、同班级一天内发病G例或连续G天内多例(G例以上)学生患病,并伴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要在24 小时内报告。 B.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立即报告。 C.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要在 24 小时内报告。 D.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4小时内报告。 E.发现甲类或甲、乙、丙类传染病暴发出现,1-2小时内必须报告。 (四)做好宣传普及工作 1、加强师资培训。以“学校流行病及传染病的防控”为主要内容,对班主任、住宿生管理员进行岗位培训,并利用全体会时间对全体教职工进行流行病及传染病知识的培训,了解流行病及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为晨检、午检的落实寻找科学依据,共同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2、在学生和家长中大力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下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宣传传染病防控知识,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五)构筑防病屏障 1 、疫苗接种。 7A 版优质实用文档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积极有效的方法。 2、切断传播途径。

2016年艾滋病全球与全国流行情况梳理汇总贴(by-BD最新)

2016年艾滋病全国流行状况 据联合国驻华机构公布的数据,目前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84万人,加上已经染病死亡的24万人,总数应该在100万人左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占总人口的比例虽然很低,但感染人数在亚洲位居第2位,在全球居第14位。(此为06年的数据,而且应该为估计的,仅仅作为参考不可当真) 《2013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工作报告》报道,截止2013年底,中国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有436 817例,死亡136 274例,现存活的艾滋病病人173 825例,艾滋病感染者262 992例。 截止2014年12月,全国报告现存活HIV/AIDS病例500679例,死亡15873例。2014年新发现HIV/AIDS病例103501例。 截至2015年底,我国报告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57.7万;估计我国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85万(72万-102万)。2016年6月,国家卫计委出台新政,艾滋病毒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标准修订为:"对所有HIV感染者提供治疗",为实现为90%HIV感染者提供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提供了政策保证。 截至2016年8月31日,全国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病人645541例,报告死亡198523例。现存活HIV感染者379543例,AIDS病人265998例。2016年8月,新发现HIV感染者/AIDS病人12130例,既往HIV感染者本月转化为AIDS病人2587例。本月报告死亡2206例中,本月死亡952例,既往死亡1254例。本月新发现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中,HIV感染者男女之比为 3.6∶1,AIDS病人男女之比为3.6∶1;15岁以下HIV感染者90例,AIDS病人11例。 2016年8月,新发现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中, 异性性传播7963例(65.6%); 同性性传播3093例(25.5%); 注射毒品传播577例(4.8%); 母婴传播79例(0.7%); 性接触加注射毒品传播43例(0.4%); 输血及使用血制品传播9例(0.1%);

小学传染病防治工作方案

小学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各种传染病的流行,切断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及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加强冬春季学校传染病预防工作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的规定,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一、传染病预防 1.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各班班主任组成,确保组织落实。 2.加强学校卫生工作的组织管理。实行学校卫生保健.环境卫生.健康教育.食品卫生工作的分块负责制管理,实行各班各项卫生工作责任制,形成全体教师齐抓共管的格局。实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确保学校卫生工作顺利开展。 3.加强健康教育,培养卫生习惯,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按照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学校人口密集的特点,容易在师生中发生的常见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肠道传染病等。 4.定期对教室、办公室、图书馆.各种功能教室等人员密集的地方进行消毒,并经常开窗通风,保证空气流通。 5.坚持对学生实行晨晚查检制度,发现学生身体不适,应密切注意观察并及时送医院检查就医,同时通知家长和班主任。 6.教育学生爱清洁、讲卫生。做到不吃不洁食品.不在校外地

摊上买食品,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 7.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入手,严格落实食堂有关制度,防止病从口入。 8.加强实行学校环境卫生划区管理,明确职责,确保校园、教室等各责任区内清洁、无杂物、无杂草、无卫生死角。 9.认真学校贯彻《传染病防治法》,建立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传染病预防接种。 10.学校利用健康教育课、广播、黑板报、宣传栏、主题班会等形式结合季节性、流行性等时机,在师生中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预防丙肝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自我保护意识。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之规定,每个教职工及学生均为法定疫情报告人,校医为我校责任疫情报告人。任何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均有报告的责任和义务。 2.任何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在第一时间通知政保处,政保处应及时查看,发现可疑病例应及时报告校分管领导.通知家长并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3.严格执行因病缺课登记制度。做好因病缺课学生情况反馈工作,一旦发现传染病疫情应及时报告,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艾滋病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称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1983年,人类首次发现HIV。目前,艾滋病已经从一种致死性疾病变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 病原学 HIV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中的人类慢病毒组,分为1型和2型。目前世界范围内主要流行HIV-1。HIV-1为直径约100~120nm球形颗粒,由核心和包膜两部分组成。核心包括两条单股RNA链、核心结构蛋白和病毒复制所必须的酶类,含有逆转录酶、整合酶和蛋白酶。HIV-1是一种变异性很强的病毒,不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是导致病毒耐药的重要原因。HIV-2主要存在于西非,目前在美国、欧洲、南非、印度等地均有发现。HIV-2的超微结构及细胞嗜性与HIV-1相似,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HIV-1相比明显不同。 HIV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较弱,对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的抵抗力较低。对热敏感,56℃处理30分钟、100℃20分钟可将HIV完全灭活。巴氏消毒及多数化学消毒剂的常用浓度均可灭活HIV。如75%的酒精、0.2%次氯酸钠、1%戊二醛、20%的乙醛及丙酮、乙醚及漂白粉等均可灭活HIV。但紫外线或γ射线不能灭活HIV。[1] 流行病学 1.流行概况:WHO报告2010年全世界存活HIV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共3400万,新感染270万,全年死亡180万人。每天有超过7000人新发感染,全世界各地区均有流行,但97%以上在中、低收入国家,尤以非洲为重。专家估计,全球流行重灾区可能会从非洲移向亚洲。中国CDC估计,截止至2011年底,我国存活HIV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约78万人,全年新发感染者4.8万人,死亡 2.8万人。疫情已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目前我国面临艾滋病发病和死亡的高峰期,且已由吸毒、暗娼等高危人群开始向一般人群扩散。 2.传染源: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 3.传播途径: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①性行为: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②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HIV传播途径。③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④血液及血制品(包括人工受精、皮肤移植和器官移植)。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预案.doc

中心小学秋季传染病防控工作预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传染病防治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县教委及卫生局有关文件精神,本着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及时有效地控制传染病在校园的发生和流行,使传染病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特制定如下工作预案。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1、按照“沉着应对、措施果断;依靠科学,有效防治;加强合作,完善机制”的总体要求,坚持教育部门统一领导、卫生部门具体指导和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管理机制,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教育的发展。 2、普及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的自我防范意识。 3、完善传染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切实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4、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疫情在校园的发生和蔓延。 二、组织领导与职责 1、成立防控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学校成立传染病应急领导小组。由一把手总负责,分管德育主任负责保证转送病人的车辆,随时待命;副校长负责与班主任的及时沟通,加强宣传工作,稳定师生情绪,消除不必要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后勤主任负责安排疫点的消毒工作,负责门卫的管理;班主任负责联系家长,掌握学生家长的电话;教导主任负责现场的及时救治和转送病人,各班班主任要掌握并每学期核对班级学生的家长联系电话,确保紧急情况下与家长的联系畅通。 2、建立工作汇报制度,卫生老师和班主任老师要加强责任心,密切注视疫情。发现传染病,要及时向领导和上级主管机关汇报。及时为学校和疾病防控部门提供准确的信息。对知情不报造成延误治疗、病情蔓延后果的要追究行政责任。

流行病预防应急方案

向阳小学流行病预防方案 为进一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做好我校师生员工重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切实有效地防止流行病疫情在学校流行,为学校教育教学一线服务,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确保全校师生及家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强化防范“传染病”的应急防案工作。 二、工作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立足平时,防治结合,快速反应,依法管理,分层负责,依靠科学的原则。宣传普及重大传染病防治知识,建立防控网络,实施长效机制,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在隔离、早治疗”的方针,全面提升我校卫生保健工作。 1、防控疫情发生与流行是学校工作第一要务,是政治纪律,学校一切工作服从防控工作。 2、树立全局观念,服从统一指挥。做到: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全局。 3、疫情报告零时间,做到情况准确,保证信息畅通。监控求

实,不瞒报、不漏报。 4、要求“两手抓”,工作:求新、求严、求实、求细。 组织管理 成立向阳小学疫情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郭丙权 副组长:殷卫林 成员:丁远东钟静全青艳余雪妍黄睿黄彦文胡能锐以及学校全体班主任 职能负责:教务处政教处少先大队 责任人员:职责范围内的相关教职工、职责范围内的有关具体落实的管理人员、班主任、班级责任教师、值周领导、值周教师。 三、日常防控工作 加强日常防控管理,使教室、宿舍、各专用教室等场所保持经常性通风换气。搞好环境卫生,落实晨检制度,确定专人负责,对学生及教职工的发烧进行排查工作,监测体温,对体温异常(≥37.5oC)并有传染病可疑症状的人员,及时与校领导联系。 1.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防控常识 利用班队会广播、板报、健康教育课等多种形式进行疫情的预防知识宣传教育,使学生了解各类重大传染病的防病知识,提高师生防护意识和公共卫生水平,消除学生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我国艾滋病的流行现状(一)

我国艾滋病的流行现状(一) 【关键词】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在近27年的时间里,艾滋病已经波及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感染者总数已超过6000万,2000万人死于艾滋病。目前,它已经不再仅仅是众多公共卫生问题中的一个,而成为了与气候改变和极度贫困等同的非传统威胁。由于该病潜伏期长、隐蔽性强、传播途径多样化、病死率高,目前即无能治愈的药物也无有效的疫苗预防,给防治工作带来了严重困难。 1艾滋病的病原学特点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这是一种慢性致死性传染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引起。HIV感染后导致人体免疫机能缺陷,从而发生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病死率几乎达100%。 2我国艾滋病的流行情况 我国于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感染病例。截至2008年底,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病人276335人,其中艾滋病病人82322例,死亡38150例;2008年报告HIV45572例,AIDS14509例(其中由HIV发展为AIDS3844例),死亡9748例。平均每月新报告HIV约3800例。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全部发现HIV感染者。在我国艾滋病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其流行病学特点主要表现为:

2.1时间分布特点 我国HIV/AIDS的流行历史可分为三个时期:1985~1988年被称为输入散发期,病例多数为境外输入性。1989~1994年被称为局部流行期,以云南省德宏州的瑞丽等个别地区发现静脉注射吸毒者中HIV感染呈聚集性为标志。1995年至今被称广泛流行期,其特征是:静脉注射吸毒人群中的HIV流行已在云南、四川等更多的地区出现,快速发展到大部分省;以中部数省为主的非法采供血人群中发生HIV感染,并经人口流动和二代传播扩散至更广大的地区;部分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的性乱人群中HIV感染率越来越高。目前,由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坚决的措施,已经有效地控制了非法采供血行为,用血安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但是经静脉注射吸毒和经性传播HIV的势头并未得到很好的控制,尤其是性传播已成为主要传播方式,其中又以男男同性恋人群为主,而且在一些地区已出现HIV感染者的第二代传播(母婴传播、家庭内性传播等),对全国HIV/AIDS的流行蔓延无疑起到推波助澜之作用。 2.2地区分布特点 艾滋病疫情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衡,2000年报告HIV感染者最多的4个省份:云南、新疆、广西和广东,合计报告人数占全国报病总数76.7%(3989/5201),经静脉注射毒品感染HIV是其主要的传播途径。而海南、福建等南部及东南沿海省份,以性传播为主。河南、山西、安徽等中部地区,感染者主要为有偿采供血人员及流动人口,感染途径多不详。

小学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

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三盛玉中心小学

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加强本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学校内的发生与流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止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有关规定,制定本工作方案。 二、组织机构 工作小组 组长:卫树怀 成员:各班班主任 三、工作目标 1、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全校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2、完善传染病的信息报告程序,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把突发传染病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四、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传染病发展防治知识,提高师生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活动场所卫生水平,抓好预防接种查验工作,作好因病缺课登记,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措施。 2、统一领导,依法管理。

严格执行相关法律规定,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实行依法管理。 3、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实行校长负总责。 4、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5、建立预警,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五、组织管理 1、为严防传染病在校内传播流行,本校设置传染病疫情报告人。负责本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登记在传染病登记本上。 2、在校所有教职工、学生都是义务疫情报告人,发现的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报告学校的专兼职疫情报告人员。 3、学校疫情报告人要依法履行职责,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立即报告学校负责人,并按照以下要求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 (1)报告内容及时限 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

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 了解南充市高坪区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南充市高坪区1999—2010年HIV/AIDS疫情报告、综合监测、自愿咨询、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收集统计,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999—2010年高坪区共报告HIV/AIDS 74例,感染率为12.76/10万。男女之比为2.21∶1;传播途径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占总例数的58.11%;年龄分布以20~39岁最高,占总例数的71.62%;职业分布以无业人员居多,占40.54%;发现途径以咨询检测为主,占总数的29.73%,其次为专题调查检测,占20.27%。2005-2010年共报70例,占总数的94.59%,年均感染率为1.10/10万,呈快速增长高峰。结论南充市高坪区艾滋病感染者2005-2010年为快速增长期,以性接触传播为主要方式,应针对高危人群和高危行为,采取综合监测干预措施,控制艾滋病的流行。 随着艾滋病在全球迅速蔓延,其流行所造成的危害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各国的经济和社会进步[1]。南充市高坪区自1999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感染者以来,截至2010-12-31,全区累计报告HIV感染者74例,其中,艾滋病患者18例,死亡13例。为了有效地控制艾滋病流行,现将1999—2010年南充市高坪区HIV/ADIS流行病学特征与控制对策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南充市高坪区1999—2010年HIV/AIDS疫情报告、综合监测、咨询检测、专题调查检测资料。 1.2 方法以HIV确认检测报告为依据,收集整理资料,并将数据录入Epi-data 2.1数据库统计,然后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研究。 2. 结果 2.1 HIV/AIDS流行强度1999—2010年南充市高坪区共报告HIV感染者74例,感染率为12.82/10万,其中AIDS患者18例,死亡13例,病死率为72.22%。其间2005年感染者最多,占历年总数的24.32%(18/74)(表1)。 2.5 传播途径HIV感染者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占总数的58.11%(43/74),其中,夫妻婚内传播的14例,占性传播总数的32.56%,男性同性传播5例,占性传播的11.63%;其次为注射吸毒传播,占感染者总数(27/74)的36.49%,输血传播最低,占总数的1.35%(表5)。 2.6 发现途径HIV感染者发现途径以咨询检测为主,占感染者总数(22/74)的29.73%,其次为专题调查,占20.27%,专科性病门诊最低,占1.35%(表6)。 3. 讨论 南充市高坪区自1999年发现首例HIV感染者以来,截至2010-12-31,共报告HVV/AIDS 74例,年均感染率为12.76%,2005年以来,疫情呈快速增长高峰,6年间,共报告HIV/AIDS 70例,占总数的94.59%,且以性传播为主,占历年总数的58.11%,其中,婚内夫妻传播占性传播总数的32.56%,男性同性传播占11.63%,表明高坪区近年来HIV/AIDS进入快速增长期,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2],存在家庭内配偶之间相互传染[3],通过性途径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配偶间的性传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4]。年龄分布以20~39岁青壮年为主,占总数的71.92%,男女之比为2.2:1,与王永梅等[5]报道相符。 同艾滋病作斗争的最大希望就是通过健康教育等干预形式,帮助人们了解预防艾滋病知识,选择比较安全的行为,从而阻断艾滋病的传播[6],健康教育是行为干预的重要理论基础[7]。高坪区自2008年以来,在中国-默沙东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的支持下,探索适合高危人群监测干预和大众人群健康教育模式,深入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一是进村入户宣传、巡回放映电影,使农村群众和城镇居民喜闻乐见、直观体验并感觉到艾滋病就在身边,但这

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流程

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流程 五井小学传染病防控工作流程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防范传染病在学校内的暴发流行~维护正常教学秩序~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下发《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流程》。 一、组织机构 组长: 郭勤军 副组长: 李宗明王金彩 组员: 各班班主任教师 二、疫情报告程序 班主任 ?,学校办公室,王金彩?,安全科,刘建学?,分管校长,李宗明?,校长,郭勤军?五井镇教育管理办公室?县疾控中心 三、相关职责 1.在卫生部门指导下~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部署~制定本校的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 2.建立一把手负总责与分管校长具体抓的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责任制~并将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 3.明确并落实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人, 4.具体落实学校防控传染病各项措施, 5.保障防控传染病所必须的物质、场所、人员与经费, 6.学校暴发传染病疫情时~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的处理等工作。 四、具体要求

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应当建立由学生到教师、到学校疫情报告人、到学校领导的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落实消毒通风措施。 ,一,各班主任为学校疫情报告人 1.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2.协助本单位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发现及报告相关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 3.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4.负责指导全校学生的晨检工作~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学生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上。 5.负责全校消毒药液的配制~指导后勤消毒人员做好消毒工作。 6.监督检查学校各班级课间通风工作。 ,二,班主任教师职责 1.班主任教师为晨检、因病缺课排查负责人 ,1,晨检:晨检由班主任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办公室,王金彩或,分管校长,李宗明~并通知家长带学生去医院确诊。 ,2,因病缺勤: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办公室,王金彩或,分管校长,李宗明。对原因不明的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并将排查结果报告给,分管校长,李宗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