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治疗顽固性自汗感悟
桂枝汤太牛了!除了能治感冒、自汗,还能调理皮肤病、鼻炎……更是虚人的最佳补品!

桂枝汤太牛了!除了能治感冒、自汗,还能调理皮肤病、鼻炎……更是虚人的最佳补品!昨天跟大家讲桂枝汤,这跟我以前的文章相比,留言和讨论都蛮低的,这是我意料之中,但的确也在我心目中形成了几个问号:这种纯中医的东西,以后还要不要写?会不会没人看呢?看的话人家会不会觉得枯燥无味儿呢?但很快,我的疑虑就打消了,做为一个女性中医养生类公众号,纯中医的东西,以后一定是还会讲的,而且会经常讲,因为很快,你们会发现一通百通,慢慢地我所有讲的女性养生相关的东西,你也会很快明白、深刻理解,甚至不知不觉,一些中医养生的观点,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你的生活,甚至,你的人生。
也可能,有个别养生妹会因为我写这些专业度相对较高的文章,而慢慢地有了对中医的兴趣,她会自己找很多医书医案来看,她的中医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可能会越过我,走的更远,我期待……接着我们来聊桂枝汤,昨天跟大家分析了,桂枝汤这个方子到底厉害在哪里,它的组方是怎么样的,应该怎么服用:千古第一方为什么是桂枝汤?它到底好在哪里?今天为你揭开桂枝汤的秘密~ 今天跟大家讲讲,桂枝汤怎么使用,它能治什么病症。
一、桂枝汤能治感冒。
现在很多人一想到感冒就是吃抗生素,长此以往其实是非常伤身体的。
其实很多中药方剂治感冒的效果非常好。
而且在治感冒的同时,能帮你身体驱邪,达到调理体质的目的。
桂枝汤就能治虚人外感。
用桂枝汤治外感,只要抓住几个症状,那就放心的用就行,效果如神!这几个症状就是:头痛、发热(发烧)、汗出(活动出汗、喝热水出汗等也算)、恶风(特别讨厌吹风)。
此种观点来自于张仲景《伤寒论》原文的第十三条:(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二、桂枝汤能调理不明原因的发热(发烧)。
说是著名中医岳美中先生,曾经接诊了这么一个怪病,有一个十四岁的少女,身体发热有半年多了,体温高达40度,多方治疗无效,找到岳美中先生,他发现呢,这位少女发热恶风,时而有汗,时而无汗,脉浮弱,渴不多饮水,舌苔淡黄色,就用桂枝汤原方治之,这位少女喝了三次就痊愈了。
从桂枝汤对汗液分泌的双向调节作用论治杂症体会

从桂枝汤对汗液分泌的双向调节作用论治杂症体会杨春【摘要】@@ 桂枝汤是张仲景的著名方剂之一,出自<伤寒论>第12条.该方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5味药组成,具有祛风解肌、调和营卫的功效,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笔者通过对<伤寒论>用桂枝汤的诸多条文和桂枝汤组方药理分析的研究发现,桂枝汤对汗液的分泌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可发汗解肌,又可止汗固表;其双向调节作用是通过调和营卫来实现的.笔者在临证时常从桂枝汤对汗液分泌的双向调节作用论治杂症,现将证治体会介绍如下.【期刊名称】《中医研究》【年(卷),期】2011(024)006【总页数】3页(P59-61)【关键词】桂枝汤/治疗应用;双向调节【作者】杨春【作者单位】天水市中医医院,甘肃,天水,7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9.5桂枝汤是张仲景的著名方剂之一,出自《伤寒论》第12条。
该方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5味药组成,具有祛风解肌、调和营卫的功效,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
笔者通过对《伤寒论》用桂枝汤的诸多条文和桂枝汤组方药理分析的研究发现,桂枝汤对汗液的分泌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可发汗解肌,又可止汗固表;其双向调节作用是通过调和营卫来实现的。
笔者在临证时常从桂枝汤对汗液分泌的双向调节作用论治杂症,现将证治体会介绍如下。
1 桂枝汤的发汗性桂枝汤的发汗性从桂枝汤的组方解析中可以得出。
方中桂枝辛温,不仅能够“温经通脉,发汗解肌”,而且可以“散风寒,逐表邪,发邪汗,止咳嗽,去肢节间风痛”,在桂枝汤中意在解肌发汗,为主药;芍药酸寒,可敛阴和营,《珍珠囊》认为“其用有六:安脾经一也,治腹痛二也,收胃气三也,止泻痢四也,和血脉五也,固腠理六也”,与桂枝配伍,共奏发汗解肌、调和营卫之效;生姜能够“除风邪寒热,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去痰下气”,在本方中助桂枝解表,且除逆止呕;大枣可助芍药益阴和营;炙甘草味甘性平,调和诸药。
我的经方应用-用桂枝汤调治出汗多

我的经方应用-用桂枝汤调治出汗多出汗多是人们常见的问题,可能绝大部分人没有意识到这是个问题,只是觉得烦恼,不舒服。
从中医生命医学的角度,不舒服就是有病,出汗多也是有病,需要调治。
在研究这个问题之前,我经常出汗多,也常盗汗(晚上睡觉出汗),也找过不少中医,花过很多钱,吃了不少中药,但没有效果,西医更是束手无策。
在我们当前生活中,人们遇到这种苦恼时,可能也找不到好医生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我百度了一下这个问题,各大医院的专家解释说不清楚这个问题。
摘几段可以看看。
“冒汗比较多,可能是患者的正常生理反应,比如患者情绪过度紧张、压力比较大、过于激动或者身体比较虚弱,都有可能会引起出汗比较多的情况。
另外也有可能是由于病理的情况所引起,像患者有内科的疾病,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结核,或者是有感染、发热等疾病,也有可能会导致冒汗比较多。
患者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气血不足、肾虚或者是有低血糖、环境过热,也有可能会导致这种情况。
这种情况一定要注意,需要大量的喝水,及时补充水分,以防脱水。
另外还应该及时去医院做进一步的诊治,如果是由于疾病所引起来,要针对这些原发疾病来进行治疗。
”这是个中西医结合医院专家的解释,没有触及根本原因,也没有啥解决方案,还要求大量喝水。
“出汗属于人体代谢以及调节人体散热的一种方式,是一种正常现象。
此外因每个人体质不同,出汗程度不同,比如虚胖的人出汗会比较多点,瘦点的人出汗相对比较少点。
如果在安静状态下或者稍微活动时,出现多汗现象应该是疾病造成的,比如甲状腺疾病。
”这是个省立医院医生的解释,也没有说出什么原因,估计患者会无望而归。
我们当然不能否认某些疾病会引起出汗多,但大多数情况下是我们相对健康的人、没有什么疾病的人出汗多。
估计目前医学界也没有搞清楚真正的本质原因。
但是,我们回溯到1800多年前,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就已经给出了答案,而且是各种出汗的证状及治疗方案。
最简单的一种调治方法就是桂枝汤。
桂枝汤临床应用心得(上)

桂枝汤临床应用心得(上)方证作为选用药物的依据与应用方剂之诊断标准,临床应用广泛。
桂枝汤出自《伤寒杂病论》,由张仲景为太阳中风证所作方剂。
由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构成,被称为“仲景群方之冠,乃解肌发汗,调和营卫第一方”。
桂枝汤对于外感与内伤疾病具有显著疗效,运用中医辨证论治,体现临床上异病同治之特点。
1方证特征《伤寒杂病论》中第12条中记载,“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
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音音恶寒,渐渐恶风,盒盒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中风的脉象是阳浮而阴弱,太阳中风是风邪伤于卫,所以脉见浮脉,归为阳浮;营阴不足,所以沉取脉迟缓无力,归为阴弱。
发汗,汗出恶风,脉象浮缓是桂枝汤的主要特征。
微微出汗应在桂枝汤得到有效应用后所能产生的疗效。
2病症机理桂枝汤的主要病症机理称为卫强营弱,营卫不和。
因而,卫强则发热,卫强不能秘,营弱不能藏,汗自出。
在《内经》中提出:“阴在内阳之也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营卫和谐,从而阴阳协调,进而阴平阳秘。
桂枝汤证正是因为阴弱不能内守,阳强不能卫外,因此产生汗出病变。
3配伍桂枝辛温,辛能散邪,温从阳而扶卫,故为君药。
芍药酸寒,酸能敛汗,寒走阴而益营,益阴养血,进而敛营止汗为臣。
两药相和杂揉,继而散邪敛汗,调肌表之营卫。
生姜之辛,佐桂枝以解肌表,助桂枝解肌散邪,能暖胃止呕为助。
大枣之甘,佐芍药以和营里,益气和中,继而滋脾生津。
甘草甘平,故有安内攘外之功效,使之调和中气,调和表里,并以调和诸药矣,合桂枝及生姜方能扶卫气,桂枝汤本身与专门应用于发汗的方剂有所不同,其主治在于脾胃,配伍采用辛散、甘补与酸收合用,方能具有“辛甘化阳”、“酸甘化阴”,进而资助营卫,解肌散邪、调和阴阳与补益脾胃之功效。
4取药方式桂枝汤在服药方式上与其他方剂有所不同,具有特殊要求。
(1)“服己须臾,食热粥一升余,以助药力”;(2)“温覆令一时许”,适当增加衣被,以达到“遍身漐絷,微似有汗”的目的。
为什么使用桂枝汤治感冒,非常强调出汗?

为什么使用桂枝汤治感冒,非常强调出汗?大家都有患感冒的经历,有句话这样调侃感冒:感冒是“不治之症”,吃药或不吃药没有差别,要好都需要7天。
以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直到我看了倪海厦老师的治疗普通感冒的8个方子,亲身经历用桂枝汤治感冒,感冒一天消失,才知道这所谓的不治之症原来是谎言。
感冒是有的治的,用对桂枝汤,普通的感冒能一天之内消失得无影无踪。
《伤寒论》中,桂枝汤主要用于治疗“太阳中风”型感冒,具体表现为:发热、汗出、恶风、脉缓。
其中非常强调“汗出”,为什么呢?从身体抵抗外邪的机制讨论这还要从人体对抗外邪的机能说起。
人体的皮肤与外界直接接触,当感受外邪时,皮肤表层第一个冲锋陷阵与外邪抗争,而与外邪抗争需要充足的物资,于是身体自动调节,将大批内含丰富“营养液”的物资输送到前线,好让“皮肤表层”能无后顾之忧地与外邪进行斗争。
既然打仗了,结果就有两种情况,打赢和打不赢。
打赢了,人体无病无灾,身体毫不知觉刚刚经历过一场“恶斗”;输了,就变成了一场疾病风暴,身体开始出现各种不适症状。
导致没打赢的原因也有两个,一种原因是大量“营养液”一下子输送到“皮肤表层”,而此时“皮肤表层”因为正与外邪作斗争,城门紧闭,而大量“营养液”的涌入导致这里更加拥堵不堪,“皮肤表层”原本该执行的“开关机能”突然失灵,变得只能关,开不了,导致战事僵持不下。
另一种打不赢的原因,问题不是出现在皮肤表层,而是肌肉。
前线打仗,即使身体输送了大量“营养液”到“皮肤表层”,可敌强我弱,“皮肤表层”打仗的物资“营养液”,都化成汗流了出去,也没能抵御住外邪进一步入侵,邪进正退,战线也从最外层的皮肤后移到身体抵御外邪的第二道防线“肌肉”,可此时“营养液”不够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战事还是僵持不下。
区分是第一种原因还是第二种原因的标志就是“不汗出”和“汗出”,因为如果有汗出,就不会出现第一种“皮肤表层拥堵”的情况。
从药方组成情况讨论找到问题的原因,那应对政策就好办了,既然第二种情况战线已经挪到“肌肉”层,我们就要想办法在此处抵抗外邪。
桂枝加附子汤治疗汗出不止的体会

桂枝加附子汤治疗汗出不止的体会桂枝加附子汤治疗汗出不止的体会现代很多医者认为经方剂量太小,治不了现代疾病。
相比现在很多中医的大处方而言,确实应该把传统的大多数经方归纳到小方的范围,以至于很多人对于经方的疗效产生了疑问,我有时亦如此。
2009年冬天,我在天津中北镇一诊所接治了一位女肩周炎患者。
该患右肩膀疼痛已经月余,肩关节活动受限。
近一个星期来疼痛加重,以至于向上举臂梳头都感觉困难,而且疼痛剧烈。
我为患者开了七天的芪葛桂枝汤加味:生黄芪30g、葛根30g、当归20g、桂枝20g、白芍15g、炙甘草12g、羌活12g、威灵仙12g、防风12g、丹参30g、鸡血藤30g、蜈蚣2条。
每天配合针刺条口透承山,同时再配合活动肩关节。
七天治疗结束,病人肩关节疼痛减轻,活动范围有所增加。
效不更方,嘱咐病人继续服上方7剂。
但此时由于有事要回老家一趟。
于是请同事李中医继续针灸治疗。
李中医50多岁,我称其为老师。
在中医上造诣很高,特别针灸更是一绝。
我戏称其为乱刺针法,简单地说就是一个穴位及其周围针灸时往往扎上许多针,有时可达一二十针,效果也很明显。
处方治病基本上是一个方子加减,前来求治的病人很多。
李老师为患者针灸了三天后,病人开始无原因出汗增加,而且怕风。
没有当回事,以为感冒,回家吃了感冒类药。
针到第七天,出汗更加严重,特别怕风,畏寒,体温一直正常。
针灸时特意从家里带来一床棉被。
李老师为病人开了几剂牡蛎散加味,但病人出汗还是没有止住。
我回来后和李老师相商治疗方法,于是停止喝汤药和针灸。
根据病人出汗不止,怕风,畏寒的特征,与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条证十分相似,遂开三剂原方: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10g、黑附子10g、生姜10g、大枣10枚。
开完之后,心如鼓打,这么点小剂量,能起什么作用。
不想病人三天后来诊,告之汗止,畏寒和怕风已经消失。
我和李老师对望一眼,都不约而同的摇摇头,心中暗想,还是老祖宗高明。
桂枝汤临床心得

桂枝汤临床心得桂枝汤临床心得(好文转载)2004年夏在深圳遇一许姓老者,说李医生我想考验一下你的中医功夫行不?我老婆感冒,不许你用西药,只许用中药,而且只许开一剂,如能治好我老婆的感冒,我就佩服你的中医功夫。
我说只能试试,万一不行你可千万别见怪。
许老者说可以,但要烦请你到我家,因为我老婆脚扭伤一年有余,如能治好她的感冒,我便让你治她的伤脚,还有我的高血压病,我儿子的前列腺炎。
我老婆她已经一年多未曾下楼了。
至其家住四楼,老妇年已60岁,极消瘦,面色苍白,一派虚寒之象。
察其舌质淡,苔薄白润而滑,脉浮缓,头痛发热不甚,汗出,微恶风寒,食少纳呆。
诊毕告知此病一剂中药可癒,但必须服药后服热粥一碗方能一剂治癒。
老者说可以。
乃处以桂枝汤原方。
许老者是广东潮汕人,说以前在老家感冒服西药不效,需服中药才行,故试一下你的功夫。
照方服用一剂而癒,药费两元钱。
许姓老者视为珍宝,说我老家的中医处方有10多味,不像你此方只有数味,将方抄下保存,说日后再有感冒仍服此方。
从此交为朋友,其本人高血压,子孙及家人有病均求为诊治。
并广为传说。
后为其治脚扭伤肿胀疼痛此是后话。
桂枝汤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渣,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服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温覆令一时许,遍体漐漐(音执,微汗之意)微似有汗者益佳。
不可令如水淋漓,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瘥,癒也,停后服。
不必尽剂。
若不汗,更服,依前法。
又不汗,后服当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
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
若不汗出者,乃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桂枝汤为仲景《伤寒论》的第一方。
现代人感冒一般不愿服用中药,一是麻烦需煎药,二是认为中药效果来得慢,没有西医输液打针服药来得快,只是用西药数日不癒者方才想服用中药,习俗如此,实难更改也。
近观不少患者,感冒发热咳嗽咽痛,服用西药,输液,发热退速而咳不止者多矣。
经方桂枝汤治疗汗出异常的体会

经方桂枝汤治疗汗出异常的体会出汗异常出汗是机体散热的一种方式,高热、运动、精神紧张、食物刺激等引起出汗增多为生理现象。
病理性多汗可见于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低血糖、剧烈疼痛等疾病,除以上疾病之外,中枢神经或交感经病变,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多汗者门诊很常见。
中医学认为阳气蒸发阴液外出是为汗,《素问·阴阳别论》说:“阳加于阴是谓汗。
”临床常见者是多汗(自汗,盗汗),局部出汗,无汗和黄汗。
今天,笔者与大家分享桂枝汤治疗汗出异常成功的两个案例,供同道及朋友们参考。
案例1、汗出异常1——无明显汗出20余年苏女士,近22年无明显汗出,一剂桂枝汤,汗出恢复正常。
苏某,女,48岁。
平素畏寒,肢冷,怕风,诉生育后未出过汗,口干,喜喝热饮,精神,食纳好,睡眠欠佳,大便便次多,一日2-3次,稀软不成形,舌淡胖色白,边有齿痕,苔厚腻,脉浮弱。
2021年7月20日,抓了3剂桂枝汤中药饮片,服了一剂,缀热粥,盖被微发汗后,一直至今,已经可以正常汗出,睡眠好转。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伤寒论》(译:如果患者服汤药后,微微出一身汗,病好了,就不必再服余下汤剂)。
案例2、汗出异常2——偏沮(局部出汗)偏沮“沮”润湿之意。
“偏沮”是偏于半身出汗的症状,因患侧无汗,健侧有汗,故偏于半身润湿。
由于气血不能畅流周身所致。
可见于中风或某些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的疾病。
《素问.生气通天论》:“汗出偏沮,使人偏枯”。
患者谢某,女,57岁,脊髓损伤后遗症。
2021年5月7日,患者因感冒后右侧大腿局部出汗多,舌淡苔薄腻。
治则:益气固表,调和营卫。
方药:桂枝汤合玉屏风散。
桂枝10克,白芍15克,大枣15克,炙甘草10克,生姜15克,黄芪10克,白术10克,防风10克。
经方治病,覆杯而愈对于经方,自古有这样的说法,说只要使用得当,就能有“覆杯而愈”的效果。
所谓“覆杯而愈”,就是说喝完药,把杯子洗了扣在桌上,病就好了。
这个听起来好像不可思议,以大量经方家的临证实证来看,此言是不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枝汤治疗顽固性自汗感悟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作者:马翔,于跃,马家宝2010-1-13 摘要: 【关键词】桂枝汤顽固性自汗感悟中医治病须辨证准确、方药对证方效。
近治一顽固性自汗患者,初治数次均未能准确辨证,名方自然亦罔效,后臆测为营卫不和之自汗,用桂枝汤获效,简述如下。
今按痰热内蕴,里热蒸津外泄论治,用芩连温胆汤、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合方治疗:半夏15g,橘红15g,茯苓30g,生甘草......
专题推荐:临床快报药市动态违法广告医保动态药品价格流感疫情保健常识妇科课堂医改动态
【关键词】桂枝汤顽固性自汗感悟
中医治病须辨证准确、方药对证方效近治顽固性自汗患者,初治次均未能准确辨证,名方自然亦罔效,后臆测营卫不和之自汗,用桂枝汤获效,简述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79岁,石家庄市第二干休所,军队退休干部。
初诊(2008年8月8日):经常性全身汗出一年余,每于活动后汗淋漓,精神紧张或在热环境中也加重。
兼症:白痰,量少,易吐,口干口苦,尿黄,无盗汗,无心烦热,身有力,体胖。
舌淡红略紫,苔薄白,脉沉滑,70次/min。
滤其口干口苦、尿黄、热环境中汗出加重,辨证为湿热内蕴,蒸迫津液外泄,予龙胆泻肝汤、三妙散加减:龙胆草12g,栀子15g,黄芩15g,柴胡12g,车子(包煎)15g,川木通6g,泽泻15g,当归12g,生地15g,生甘草10g,苍术15g,黄柏15g,川牛膝15g,苦参10g,茵陈30g。
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2008年8月15日):汗出减少,但近日天气也变凉,痰依旧,余症脉同前。
今按痰热内蕴,里热蒸津外泄论治,用芩连温胆汤、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合方治疗:半夏15g,橘红15g,茯苓30g,生甘草10g,枳实15g,竹茹15g,黄芩15g,黄连15g,黄柏15g,栀子15g,水牛角丝30g,赤芍15g,生地15g,丹皮15g。
7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2008年8月22日):汗出不减,痰量稍减,舌脉同前。
今以益气固表、收敛止汗、健脾化痰为法,生黄芪50g,党参30g,白术25g,茯苓30g,生甘草10g,陈皮15g,半夏25g,生姜10片,苡仁30g,白芥子20g,苏子20g,莱菔子20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浮小麦50g,麻黄根30g。
7剂,水煎服,日1剂。
四诊(2008年8月29日):汗出不减,痰量减少,舌淡红略紫,苔薄白,脉沉滑。
今臆断为营卫不和之自汗,予桂枝汤治疗:桂枝25g,白芍25g,炙甘草15g,生姜10片,大枣10。
7剂,水煎服,日1剂。
五诊(2008年9月12日):服上方至第5剂左右时,汗出开始减少,今7剂已尽,活动后已无大汗淋漓,仅有微汗,无畏冷,身有力,有少量白痰,舌淡紫,苔白稍腻,脉沉滑。
上方加半夏20g,橘红25g,茯苓30g。
7剂,水煎服,日1剂。
六诊(2008年9月19日):自汗尽愈,活动后,或精神紧张时,或身居热环境中均无汗出。
尚有少量白痰,舌淡紫,予健脾祛痰、活血化瘀方药调理以善后。
2 感悟
2.1 顽固性疾病需反复推敲,方能辨证准确该患者顽固性自汗,每于活动后,或精神紧张,或身在热环境中均大汗淋漓,伴白痰,量少,易吐,口干口苦,尿黄、体胖,脉沉滑等脉症。
据脉症易辨为湿热或痰热内蕴、热迫津液外泄之自汗,但以此论治却未效;又滤其活动后汗出加重、年高脉沉等,推辨为气虚固摄作用减弱之自汗,
亦罔效;终辨为营卫不和的自汗,用调和营卫的桂枝汤而获效。
但依初诊脉症即能肯定地(非推测)辨证为营卫不和之自汗,非常医所能。
所以,中医难,难在辨证。
2.2 要全面地掌握经方适应证《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特色,以外感热病为基本内容,同时也可指导内伤杂病的辨证论治。
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适用于“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的外感风寒表虚证,但同时也能治疗内伤杂病中营卫不和的自汗,此营卫不和非风寒外袭所为,乃营卫本身不协调所致,卫气不和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即《伤寒论》53条所云:“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柯韵伯评价桂枝汤时说:“此方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凡头痛发热、恶风恶寒、其脉浮而弱、汗自出者,不拘何经,不论中风、伤寒、杂病,咸得用此发汗;若妄汗、妄下、而表不解者,仍当用此解肌。
如所云头痛、发热、恶寒、恶风、鼻鸣、干呕等症,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惟以脉弱自汗为主耳”。
2.3 关于经方剂量仲景方剂量以两、升、方寸匕等为单位,其中“两”用最多。
按今《方剂学》教材古“一两”折合现在“3g”算,可能小于仲景原量,所以,使用仲景方时,除药性峻烈药物外,可适当加大剂量,效果才会好。
经考古推算知,古“一两”等于今
15g余。
另外,剂量大小,还应因身体胖瘦(以60kg体重为通常人衡量标准)、体质强弱、疾病虚实等因素而增减。
2.4 熟读经典、勤于临床,才能提高疗效读透经典,熟读历代医著,勤于临床,才能在辨证的失误中,找到正确的方向,才能不断地走向成熟,才能使辨证准确率逐渐提高。
所以,多读书、多临床,是业医者一生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