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自汗一年,经多方治疗无效,一剂知

合集下载

千年治汗第一方!专治出汗不止,气虚自汗,阴虚盗汗,效果非常好!

千年治汗第一方!专治出汗不止,气虚自汗,阴虚盗汗,效果非常好!

千年治汗第一方!专治出汗不止,气虚自汗,阴虚盗汗,效果非常好!气虚自汗,阴虚盗汗,多汗在生活中算是一种常见病,大多数人并不在意。

中医学认为,汗为心之液。

如果出汗太多或者是自汗、盗汗时间过久,就会伤津耗神,从而出现精神倦怠、脸色苍白、四肢乏力、不思饮食、易感冒、睡眠多梦等阴阳失调的症状。

所以说,多汗不仅会损害人的身心,甚至还会诱发其他疾病,不可不慎。

一般说来,出汗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白天,轻微的活动就会出汗;一种是在晚上,入睡以后,就开始大量的出汗,人醒了汗马上就停。

第一种情况,中医称为“自汗”,第二种情况称为“盗汗”。

两种汗,有什么区别呢?首先我们看一下,中医对出汗的机理是怎样认识的,叫做“阳加于阴谓之汗”。

意思就像锅里盛着一锅冷水,水是不会有任何变化的。

但是如果在锅底下烧起微微的小火,锅里的水就会慢慢的变成气,蒸腾出来。

锅里的水就是阴,下面的火就是阳。

把阳作用到阴上,汗就出来了。

实际上,人体的出汗过程比这个例子还要更复杂一些。

因为汗液本来是人体内的津液。

而津液对人体来说,是非常有用的东西,是经过肺脏、脾脏和肾脏一起努力,最后才把喝下去的水变成津液的,很宝贵的。

所以,一般人体不会轻易把这么珍贵的东西随随便便就排到体外去的。

2那么人体采用什么办法,可以保留住这些津液呢?虽然体内的小火一直烧着,但是人体会在这口锅上加上锅盖(这锅盖,中医把他称作卫气),让化成气的津液,不会很轻易的就排到体外去。

除非是火太大了,锅盖也被顶起来;或者是,这锅盖有质量问题,盖的不严,或者根本没有锅盖。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阴阳都比较平和,锅盖又比较结实,所以不会有汗出来的。

即便是活动一下,体内的火稍微多了一点,但锅盖结实,汗液仍然不会轻易的排出来。

但是如果现在锅盖出了问题,锅盖上漏了个洞,那么只要体内的火稍微大一点,汗液就会流出来了。

人体如果卫气比较少,没有办法把津液很好的保护好,不让它随便出来,那么只要稍稍活动一下,体内的火稍微多一点,汗就会流出来了。

麻黄汤治愈汗出不止一例报告

麻黄汤治愈汗出不止一例报告

麻黄汤治愈汗出不止一例报告历来有汗出不能用麻黄的成训,但有一患者一月余日夜汗出不止,并且多处治疗,使用固表止汗,补益强壮之药无效。

而从脉象者,表实证无疑,用麻黄汤治疗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今给予报告。

标签:汗出不止一月余,脉浮盛有力,麻黄汤。

李XX,男,52岁,某村农民,2005年5月26日初诊。

患者一月前挖田至暮,因大汗未干,随即下河拦坝灌田。

第二天开始逐步出现汗出,最初几日以夜间出汗明显,白天较少,但在村卫生室治疗后,夜间、白天汗液均时时渗出。

随即去多个诊所、医院就诊,初起似乎有效,但接着治疗就无效,也曾就别处中医治疗而无效,辗转治疗一月余,反有愈演愈烈之势,最后来到我处就诊。

患者形体尚壮,面色紫红,精神尚可,说话声音有力,无明显恶寒发热表现,自觉身体不舒展,但无明显肌肉酸痛表现,稍觉心烦;肌肤温暖湿润、有汗,用手一抹,手湿润;舌质红,苔薄黄稍腻,脉双手均浮大稍紧有力。

询之,夜间睡眠差,无明显无力感,饮食可,无明显口渴引饮等。

饮水量与平时相当,大小便无明显异常。

余诊为太阳伤寒挟湿邪郁滞玄府。

遂投麻黄36g,桂枝24g,杏仁24g(冲碎),炙甘草12g,滑石12g(布包煎),通草6g一付。

第二日患者欣喜来告,汗已减十之六七,诊脉仍浮大有力,但已不紧,续用麻黄24g,桂枝12g,杏仁15g 其余药物剂量如前,续投两付。

三日后患者来告,汗已止,无不适感觉。

诊脉左手浮大,右手大而稍虚。

患者要求再开药以巩固疗效,并告诉我多收一点费用,予补中汤加荆防桂芍各12g,通草3g两付。

前后三次就诊,共五付药,费用40元有零,一星期后,患者来告,已完全好,精神较佳,非常感谢。

思考:记得当时处方遣药,患者离开后,自己反倒变得惴惴不安起来,一是麻黄剂量偏高,用到36g。

教科书上提倡麻黄用量为9-12g;二是这个病人又有汗出不止,古有成训,有汗不得用麻黄,所以不但顾虑有医疗纠纷,而且还被同行耻笑可能。

所以病人离开后,自己忧心忡忡,茶饭不香,夜不能寐。

治疗自汗,中医有妙方

治疗自汗,中医有妙方

治疗自汗,中医有妙方发表时间:2020-12-31T03:26:07.800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0年10期作者:廖红燕[导读] 玉屏风散由60克炙黄芪、60克白术以及30克防风组成,服用方法的话最好是研制城粉末末,每次选取合适剂量,在其中加大枣一枚,水煎取汁,在饭后趁温热服用。

此方的主要功效和作用是益气、固表、止汗。

乐山市金口河区人民医院四川乐山 614700自汗为病证名。

是指以不因劳累,不因天热及穿衣过暖和表用发散药等因素而自然出汗为主要表现的汗证。

清醒时不因劳动而常自出汗。

不因劳累活动,不因天热及穿衣过暖和服用发散药物等因素而自然汗出的表现。

一、中医自汗的表现和原因自汗的人主要表现为稍微活动身体就满头大汗,甚至稍微有心理活动汗水就像是泉水一样涌出来,很多人,不管天冷天热均爱出汗,很是痛苦,自汗的人往往同时伴随着夜间盗汗的症状,中医认为自汗、盗汗与身体亏虚有很大关系,而患者通过中药偏方调理治疗,可有效调理体征、改善症状。

中医认为,自汗是皮肤的阳气不足造成的,这个皮肤的阳气中医叫卫气,保卫的卫,就是保卫人体肌肤不受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的入侵。

所以一般来讲,凡是自汗比较严重的病人,一般都容易感冒咳嗽,有些人患有鼻炎,有些人患有其他过敏症状,多因营卫不和、热炽阳明、暑伤气阴、气虚阳虚等引起,可见于外感六淫或内伤杂病,前者多为实证,后者多为虚证,都是卫表不固造成,治当益卫固表。

二、自汗的中医治疗方法(一)玉屏风散玉屏风散由60克炙黄芪、60克白术以及30克防风组成,服用方法的话最好是研制城粉末末,每次选取合适剂量,在其中加大枣一枚,水煎取汁,在饭后趁温热服用。

此方的主要功效和作用是益气、固表、止汗。

可有效治疗气虚自汗,容易感冒的患者也可服用。

必须用枣汤送服,饭后马上服用效果好。

自汗的轻重程度差别很大,轻度的表虚自汗,用玉屏风散治疗,很快就能缓解,但是也有程度比较重的,治疗起来难度比较大。

桂枝汤治自汗

桂枝汤治自汗

桂枝汤治自汗杨某,男,67岁。

因汗出过多与7月6日初诊。

体虚容易感冒,汗出多天,头痛,微热,恶风,稍进食则汗出不止,口干,不能进食寒凉之物。

既往患有心脏病、风湿病。

患者精神差,舌质淡,苔厚腻,脉沉细(轻取则浮),曾多方求治,疗效不明显。

观其脉证符合桂枝汤证,遂予炙黄芪30克,炮附子6克(先煎),桂枝15克,白芍12克,生姜6克,炙甘草6克,大枣6枚。

3剂,水煎温服,日2次。

7月11日二诊:患者自述服上方后一剂则汗止,余无不适。

此次因不慎受凉感冒又头痛,低热汗出,疲乏无力,口干,舌淡苔厚腻,脉浮细,给予炙黄芪45克,炙附子6克(先煎),桂枝15克,白芍12克,党参12克,羌活9克,防风10克,白术10克,炙甘草6克,大枣6枚。

3剂,水煎温服,日2次。

7月15日三诊:患者自诉服药后一切良好,头痛、出汗等症消失,仍感觉疲乏,口干,微热,舌淡苔厚,脉浮细,根据其病史去党参、羌活、防风。

给予炙黄芪45克,炮附子6克(先煎),桂枝15克,白芍15克,生姜9克,炙甘草9克,大枣6枚,泽泻9克,茯苓9克。

3剂,水煎温服,日2次,以巩固疗效。

按:患者感受风邪,外袭于皮毛腠理,体表营卫之气受邪,卫气被外邪所遏,而致恶风、恶寒。

由于平素体质较弱,营气的内守功能减弱,因而汗出,卫气与外邪作斗争,亢盛于体表而发热。

风性轻扬上犯头部又可出现头痛。

故辨为太阳中风证,方用桂枝汤加减调和营卫。

患者素体寒凉,故于桂枝汤中加炙黄芪、炮附子以温中。

三诊观其脉证考虑其内有湿热,故在原方的基础上加泽泻、茯苓以利湿热。

方证相符,效如桴鼓。

您的点赞是我们进步的动力!↘↘↘。

经方桂枝汤一剂治愈自汗出

经方桂枝汤一剂治愈自汗出

经方桂枝汤一剂治愈自汗出经方一剂治愈自汗出今天我特别高兴,因为我独立给物业小伙子处方的桂枝汤,一剂药显了奇效了,一剂药治愈疾病对患者来说是非常震撼的!物业小伙子自述特别容易出汗,爱喝水,小便次数多,偏黄,量并不多,舌苔后白腻,脉弱,寸脉略浮,尺脉基本摸不到.我的诊断是:病位:太阳经;病性是:其营卫不和;阳气弱,所以脉弱,卫气不能固表固汗出,汗出伤津固爱喝水.舌后太厚腻的原因,可能是秋天湿重,但与自汗出每有直接关系.考虑用方:我看刘渡舟先生的<<伤寒论十四讲>>中谈到柯琴评价桂枝汤时说:"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凡头痛发热,恶风恶寒,其脉浮而弱,汗自出者,不拘何经,不论中风\伤寒\杂病,咸得用此发汗,若妄汗\妄下,而表不解者,仍当用此解肌.如所云头痛\发热\恶寒\恶风\鼻鸣\干呕等病,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惟以脉弱自汗为主耳."我想这个小伙子就是脉弱自汗,应该用桂枝汤.但处方时,我还是征求了,我认识的王大夫的意见,王大夫认为此小伙子是湿重引起的出汗,应该用三仁汤祛三焦湿,加五味子收五脏的精气,用桂枝汤不对证.虽然有经验的王大夫认为我的用药不对证,但是我查三仁汤,是温病派的方,清凉巧淡,见效慢而且《伤寒论》第五十三条:“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卫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

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

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处方:我考虑再三,还是用桂枝汤原方一剂,桂枝45g 白芍45g 炙甘草30g 生姜45g 大枣12枚(劈),水1400ml,煮至600ml,早中晚饭后30分钟服药,服药五分钟喝啜热粥一小碗.结果:小伙子今天告诉我服药后,出了很多汗,现在已经好了,基本不怎么出汗了,特别的感谢我.学习中医,有机会就为周围亲戚朋友免费治病,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经方一剂显神效,极大地鞭策我努力学好经方,实践经方。

桂枝加附子汤——医案5条

桂枝加附子汤——医案5条

桂枝加附子汤——医案5条9漏汗案——刘渡舟医案崔某,女,51岁。

患自汗证十多年,屡经中西医治疗而不愈。

患者每日自汗出不止,浸湿内衣,每日换衣3~4次,一年四季皆如此。

上半身汗出多于下半身,左半身汗出甚于右半身,稍有劳作更甚,伴有恶风,肢体屈伸不利。

其人体态肥胖,但终日感觉体疲乏力。

舌质淡嫩,苔白而脉缓。

辨为阳虚漏汗证,用桂枝加附子汤。

一服前三剂时有奇特的反应,每次服药后约一小时左右,自觉全身皮里肉外有一种如冰雪融化般的感觉。

三剂药后,汗出情况大为好转。

又加大附子剂量,再进三剂。

服第四剂药后,周身皮肤之内出现针刺般的疼痛感觉,2小时后,疼感消失,顿觉舒适无比。

六剂药服尽,而十年之自汗已止。

用桂枝汤加黄芪、白术各10克善后痊愈。

《临证指南》论;同一个汗漏证,在不同人身上,反应的也不同。

这个自汗是怎么来的,就是外感伤寒而来的,营卫不和,则汗出不止。

附子大热温经,桂枝解肌,生姜温血海而行寒涩,所以全身有如冰雪融化的感觉。

正是表寒之缩,遏闭营血而生风,导致营卫不和,汗出不止也。

试问用桂枝加人参,或也可以。

本条恶风之症,是恶寒之义,因为汗出而皮毛窍开,所以稍有风寒,即是能感知,所以恶风寒。

汗出多而卫阳外泄,也就是卫阳之虚之义。

不能濡养肌肉,所以体疲乏力。

10自汗证——刘渡舟医案刘渡舟治疗某同事之嫂,病自汗久不愈,虚惫不堪。

服参芪等药不下数十剂,而汗出犹未止。

一日向其求方,其曰:脉沉否?有之;畏寒否?亦有之。

曰:证乃阳虚而非气虚,是以参芪无效。

可试服桂枝加附子汤,固阳以摄阴,兼能调和营卫,或可因之而愈。

如所言,凡三剂而汗止。

《伤寒挈要》论;人参能补肝脾之阳,但不能解表,黄芪能升肝脾以行营卫之气,但人参、黄芪俱不能解表,所以汗出不止。

桂枝汤解表,附子温里助藏,以解虚惫。

表里双解,面面俱到,三剂而汗止。

10汗证——刘景琪医案(典型医案)王某,男,15岁,1976年12月6日初月感冒,服A.P.C.后汗出不止,手足心汗尤多。

治疗自汗验方

治疗自汗验方

治疗自汗验方
治疗自汗验方[转]顽固性自汗,妙方来治验郑xx,男,公务员,因患糖尿病住院,经治疗月余后出院。

尔后全身出汗严重,夜间汗流浃背,每当醒后被单可拧出水滴,内衣裤更湿,每夜总得更换一次方可再睡。

症见神疲心慌,失眠多梦,腰酸无力,脉沉细弦。

舌淡苔薄。

曾多方调治无效,后用下方内服加外用,不期而愈。

内服方;山萸肉20克,地骨皮3克,黄芪皮3克用法;山萸肉粉碎,后二味切碎,放入茶杯内代茶饮之。

外用方;五倍子30克,郁金10克。

用法;上药研末,每取5克,用月桂氮酮或蜂蜜调成膏,贴在肚脐眼上,用胶布固定。

每日一换。

也有贴在双侧乳头上的,效果一样。

肝失调节多自汗,临床实在不多见,内服外用两相宜,从此不再换衣衫。

101214。

治疗自汗的方剂

治疗自汗的方剂

治疗自汗的方剂
自汗,即在没有外界热源或剧烈运动的情况下出现的异常出汗现象,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如内分泌失调、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理因素等。

在中医理论中,自汗通常与脾虚、气虚或阳虚有关,治疗时会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病因采取相应的方剂。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中医方剂,用于治疗自汗:
1. 玉屏风散:适用于表虚自汗,即因外邪侵袭导致卫气不固而出汗。

主要成分包括黄芪、白术、防风等,具有益气固表的作用。

2. 补中益气汤:适用于气虚型自汗,表现为出汗多、疲乏无力、舌淡脉弱等症状。

主要成分有人参、黄芪、白术、甘草等,旨在补中益气、固表止汗。

3.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适用于心阳不足、心神不宁所致的自汗,伴有心悸、失眠等症状。

主要成分有桂枝、白芍、龙骨、牡蛎等,能够温阳安神、固涩止汗。

4. 六味地黄丸:适用于阴虚火旺型自汗,表现为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等。

主要成分有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等,具有滋阴降火的功效。

5. 当归补血汤:适用于血虚型自汗,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等。

主要成分有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等,旨在养血安神、止汗。

在使用中药方剂治疗自汗之前,应先咨询专业的中医师进行诊断,以确定自汗的具体类型和病因,然后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方剂。

此外,中药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患者应有耐心并遵循医嘱进行治疗。

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等,也有助于改善自汗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人自汗一年,经多方治疗无效,一剂知
病人自汗一年,经多方治疗无效,一剂知前几天接到一个病人,男,61岁,自诉一年前自汗出,三个小时左右出一次汗.到县人民医院,巿人民医院,省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做了大量检查,告知神经性出汗,无法医治,后患者找多位中医看过,无外乎是大量的收涩止汗药,补气药.但收效甚微.反反复复,苦不言堪.前几天经好友介绍到我科寻求针灸治疗.当时主任不在由我接诊,病人说一年前发病至现在不过半小时必出一次汗.观其汗出时先一阵身热,随之全身汗出,汗后脸色苍白,恶风,汗出后怕冷,伴有颈项强痛,苔白,脉浮.想来患者已经服用过大量中药不见效可知常规的收涩止汗补气药定无效果.这个好办啊,约:大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先贤们早就告诉我们这个治疗方法,只是我们不重视而已.大笔一挥(字太丑了,唉~):葛根20,桂枝15,白芍15,炙甘草10,大枣4枚.生姜自备6片.嘱汗后热服一剂,加热稀粥,盖被先其时发汗.第二天病人复诊大喜,诉,服药一剂汗出间隔延至45分钟.加针风池风府,嘱原方继服.直至今天病人服药4剂,汗出间隔已经到三小时才出一次汗,而且汗量较前减少,夜间休息已经不用起床换衣.今天特发一帖与各位同道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