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路面起皮现象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水泥混凝土路面脱皮露骨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3)

水泥混凝土路面脱皮露骨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3)水泥混凝土路面脱皮露骨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但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运输总量持续增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不断的`突破,交通流量、交通荷载、轮胎压力不断增加,道路使用条件越来越恶劣。
如何建设表面平整,行车舒适安全的路面,是摆在每一个公路建设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也是不断追求的目标。
一、目前路面现状(一)高速公路交通状况。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呈现出交通量大,货车超轴载特别多,行车速度快的特点。
为此,对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高速公路路面现状。
我国高速公路路面主要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两种形式,相对来说,水泥混凝土路面给社会的印象较差,导致近年来国内在高等级路面上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越来越少。
为此,笔者跟踪和分析了国内部分省市的水泥路混凝土路面情况,确有许多路面出现了唧泥、断板、开裂等病害,有些甚至刚通车就开始修补,质量不良状况特别严重,极大的影响了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问题及原因(一)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开裂、断板、错台。
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开裂、断板,将直接影响路面的使用性能。
路面水渗入基层,导致唧泥,并淘空基层,造成错台、断板。
路面出现断板,主要是以下几种原因:1.施工期断板:在滑模摊铺路面施工时,一般是以下几方面因素:(1)日温差过大或蒸发量过高。
日温差过大,切缝不及时,温度应力高于混凝土路面的抵抗拉裂强度,造成断板。
在风速过大,蒸发量过高时,养护不及时,表面干缩过快,出现收缩裂缝。
(2)基层强度过高,基层裂缝未进行处理,造成基层裂缝反射断板。
(3)水泥水化热过高或安定性不良,或两种水泥混用,也会引发早期断板。
我国企业实行集团化,各大厂兼并无数小厂,改造后挂牌,在原厂供应不及时的情况下采取两厂同时供应水泥,两种水泥混用,极易造成路面大面积开裂、断板。
(4)滑模摊铺机操作不当或混凝土工作性不适应造成路面拉裂断板。
混凝土地面起皮起砂处理方案

混凝土地面起皮起砂处理方案一、问题分析。
混凝土地面起皮起砂,就像人脸上掉皮长痘痘一样,看着难受,还影响使用。
这主要可能是混凝土在施工的时候没捣鼓好,比如说水灰比不对啦,振捣不密实啦;也有可能是后期养护没做到位,像个没人照顾的小可怜,风吹日晒就容易出问题。
还有可能是使用过程中受到的压力太大,超出了它能承受的范围,就开始“掉皮掉肉”啦。
二、处理方案。
# (一)轻度起皮起砂处理。
1. 清扫打磨。
先把地面上那些松散的砂粒、起皮的小块块都打扫干净,就像给地面做个大扫除一样。
然后用打磨机轻轻打磨一下地面,把那些不平整的地方磨平。
这时候地面就像个刚理了发的小伙子,清爽多啦。
不过打磨的时候要注意,别太用力,不然会把好的地方也给弄坏了。
2. 界面剂涂刷。
打磨完了,在地面上涂刷一层界面剂。
界面剂就像是胶水一样,能让新的材料和老的混凝土更好地粘在一起。
涂刷的时候要均匀,不能这儿厚那儿薄的,就像给地面涂面霜,得涂得均匀才有效。
3. 水泥浆修复。
用高标号的水泥和水混合成水泥浆,比例大概是1:0.4左右。
把水泥浆倒在起皮起砂的地方,然后用抹子把它抹匀,让它和周围的地面一样平。
这就像是给地面补上了一块小补丁,补得好的话,根本看不出来。
# (二)中度起皮起砂处理。
1. 深度清理。
中度起皮起砂的地面就像病得更重一点的病人,得下猛药。
首先要把地面上起皮起砂的部分用铲子或者锤子之类的工具全部清理掉,直到露出坚实的混凝土基层。
这时候地面看起来可能会坑坑洼洼的,但是别怕,这是为了更好的修复。
2. 基层处理。
用清水把清理后的基层冲洗干净,把灰尘和杂物都冲走。
然后等基层晾干之后,再用吹风机或者其他加热设备把基层稍微加热一下,这样可以让后续涂的材料更好地渗透进去,就像给基层做个热身运动。
3. 环氧地坪漆修复。
在处理好的基层上涂刷环氧地坪漆。
环氧地坪漆就像一件坚固的铠甲,可以很好地保护地面,防止起皮起砂再次出现。
涂刷的时候要按照环氧地坪漆的施工规范来做,一般要涂刷两到三层,每层之间要等前一层干了之后再刷下一层。
混凝土路面起皮现象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混凝土路面起皮现象的原因及预防对策!1 混凝土路面起皮问题产生的原因混凝土路面起皮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混凝土材料因素和施工因素两个方面。
1.1 混凝土材料因素(1)砂的粒径过小,含泥量偏大由于细沙具有较大的干缩性、需水量密切保水性能也比较差,所以在混凝土凝固过程中,水泥和细沙是很难进行黏结的,严重降低混凝土表面的强度[3]。
此外,混凝土泌水程度会随着砂粒径的变小而变得越来越严重。
当混凝土中存在过大的含泥量时,混凝土中便会存在水泥颗粒,混凝土凝固时间、水泥水化时间便会延缓严重降低混凝土表面的强度,进而引发混凝土路面起皮现象。
(2)使用结块、受潮、过期的水泥或者强度等级低的水泥混凝土强度是由水泥强度所决定的,如果水泥没有采取有效的保存措施,或者使用的水泥过于劣质,则会严重降低水泥强度的等级,进而导致混凝土强度的下降,引发起皮现象[4]。
当水泥发生结块、受潮等不良现象时,便极易出现混凝土搅拌不匀现象,发生局部结块现象,混凝土凝固时间不均匀,导致混凝土耐磨性、硬度、强度下降,进而引发起皮现象。
(3)混凝土水灰比偏高因受重力作用,混凝土内直径比较大的颗粒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会沉到混凝土底部中,而混凝土上部会悬浮直径比较小的颗粒。
混凝土表面主要为水,上述现象就是所谓的泌水现象[5]。
泌水现象只能进行减缓,它是不能完全消除的。
泌水现象随着混凝土水灰比的增大而变得更为严重,混凝土表层也会积存越来越多的水,最终混凝土表面便会产生浮浆层。
浮浆层中的水量是比较大的,强度比较低,耐磨性差,进而会产生起皮现象。
(4)混凝土配比和规定不相符在搅拌混凝土之前,没有准确称量混凝土原材料的重量,导致混凝土配比和规定要求不相符,为便于管道进行商品混凝土的输送,将水加入搅拌车内进行稀释,进而增大水灰比,导致混凝土配比的改变,引发混凝土表面起皮现象[6]。
(5)运输过程中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在将商品混凝土运到施工现场以后,应测试商品混凝土的坍落度,当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出现离析现象,混凝土坍落度没有达到规定要求时,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进行一次搅拌,如果搅拌混凝土后混凝土坍落度仍未达标,便会发生混凝土表面起皮现象。
混凝土路面起皮修补方法

混凝土路面起皮修补方法
混凝土路面是现代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使用后,路面
会出现各种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起皮。
起皮不仅影响路面的美观度,
还会影响行车安全。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路面起皮的原因及修补方法。
一、起皮原因
1.施工不当:混凝土路面施工时,如果水泥浆的含水量过高或者振捣不充分,就会导致路面起皮。
2.材料问题:混凝土路面的材料不合格或者混合比例不当,也会导致路面起皮。
3.环境因素:气温过高或者过低,湿度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对混凝土路面造成影响,导致路面起皮。
二、修补方法
1.表面修补法:表面修补法是指在路面起皮处进行切割,然后清理干净,再用混凝土修补材料进行填补。
这种方法适用于起皮面积较小的情况。
2.全面修补法:全面修补法是指将起皮面积较大的路面全部切割,然后重新浇筑混凝土。
这种方法适用于起皮面积较大的情况。
3.局部修补法:局部修补法是指在起皮处进行局部修补,然后再进行表面修补。
这种方法适用于起皮面积较小,但是数量较多的情况。
三、修补注意事项
1.选择合适的修补材料:修补材料应该与原材料相同或者相似,以保证修补后的路面与原路面的性能相同。
2.清理干净:在进行修补前,应该将起皮处的松散物清理干净,以保证修补材料能够充分填补。
3.施工规范:修补时应该按照施工规范进行,保证修补后的路面平整、牢固。
4.养护:修补后的路面需要进行养护,以保证修补材料能够充分固化。
总之,混凝土路面起皮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但是只要选择合适的修补方法,并按照规范进行修补,就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混凝土起皮处理方法 (1)

混凝土起皮处理方法
一、混凝土起皮的原因
混凝土起皮是指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纹、剥落、起泡等现象,通常是由于混凝土中的水分蒸发太快、水泥质量不好、混凝土表面受到化学腐蚀等原因引起的。
二、混凝土起皮处理方法
1. 表面修补
表面修补是指在混凝土表面出现起皮、裂纹等问题时,使用专门的混凝土修补材料进行修补。
常见的混凝土修补材料包括水泥砂浆、聚合物砂浆、环氧树脂等。
表面修补前需要清洗混凝土表面,去除污垢和松散的混凝土层,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修补材料,涂抹在混凝土表面,并等待修补材料干燥。
2. 喷涂防水剂
喷涂防水剂是指在混凝土表面喷涂一层防水剂,以增加混凝土表面的防水性能。
喷涂防水剂前需要清洗混凝土表面,去除污垢和松散的混凝土层,然后使用喷枪将防水剂喷涂在混凝土表面,并等待防水剂干燥。
3. 粘贴玻璃纤维布
粘贴玻璃纤维布是指在混凝土表面粘贴一层玻璃纤维布,以增加混凝土表面的强度和韧性。
粘贴玻璃纤维布前需要清洗混凝土表面,
去除污垢和松散的混凝土层,然后使用专门的胶水将玻璃纤维布粘贴在混凝土表面,并等待胶水干燥。
4. 重新浇筑混凝土
重新浇筑混凝土是指在混凝土表面出现严重起皮、裂纹等问题时,需要重新浇筑一层混凝土。
重新浇筑混凝土前需要将原有的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新的混凝土材料,然后进行浇筑和养护。
三、结论
混凝土起皮是混凝土表面常见的问题之一,需要及时进行处理,以保证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和质量。
本文介绍了混凝土起皮的原因以及几种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表面修补、喷涂防水剂、粘贴玻璃纤维布和重新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起皮处理方法

混凝土起皮处理方法混凝土起皮是指混凝土表面出现脱落、龟裂、开裂等问题,严重影响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和美观度。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起皮是一个常见的问题,解决混凝土起皮的方法有很多,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混凝土起皮处理方法。
一、混凝土起皮的原因分析混凝土起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振捣不均匀,导致表面出现空隙和不均匀的压实度;2.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导致水灰比偏高,抗压强度低,易起皮;3.混凝土养护不当,导致干燥过快或水分散失不均匀,引起起皮;4.混凝土中存在的气孔、裂缝等缺陷,导致起皮。
1.混凝土起皮的处理方法之一是修补。
对于起皮较轻的混凝土表面,可以使用修补剂进行修复。
修补剂可以填补起皮部分的缺陷,使其表面平整。
修补剂的选择应根据起皮的原因和程度来确定。
常用的修补剂有磨砂石、灰浆等。
修补时应将起皮部分清理干净,然后涂抹修补剂,使其与周围的混凝土表面平整。
2.混凝土起皮的处理方法之二是喷涂。
对于大面积起皮的混凝土表面,可以使用喷涂的方法进行处理。
喷涂可以将涂料均匀地覆盖在起皮部分,提高混凝土表面的美观度和耐久性。
喷涂涂料的选择应根据起皮的原因和程度来确定。
常用的喷涂涂料有聚合物涂料、乳胶漆等。
喷涂时应将起皮部分清理干净,然后使用喷涂设备将涂料均匀地喷涂在起皮部分。
3.混凝土起皮的处理方法之三是打磨。
对于起皮较严重的混凝土表面,可以使用打磨的方法进行处理。
打磨可以去除起皮部分的杂质和缺陷,使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
打磨时应使用适当的打磨工具和磨料,按照一定的顺序和力度进行打磨。
打磨后应进行养护,以提高混凝土表面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
4.混凝土起皮的处理方法之四是预防。
预防是解决混凝土起皮问题最有效的方法。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混凝土的振捣均匀,避免出现空隙和不均匀的压实度;应合理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避免水灰比偏高;应加强混凝土的养护,保持湿润的环境,避免干燥过快;应加强混凝土的质量检验,避免存在气孔、裂缝等缺陷。
水泥路面起皮处理方案

水泥路面起皮处理方案水泥路面起皮是指路面表面出现了一些小坑洼和起皮现象,这种情况会给行车带来很大的不便,同时也会影响路面的美观度和使用寿命。
因此,对于水泥路面起皮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处理措施,以保证路面的平整度和使用寿命。
一、原因分析水泥路面起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施工不当:施工时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如水泥浆配比不合理、施工温度不当等。
2.材料质量问题:水泥、砂子、石子等材料质量不过关,或者是使用了过期的材料。
3.环境因素:如气温过低、过高、湿度过大等。
二、处理方案针对水泥路面起皮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处理方案:1.重新铺设:如果路面起皮比较严重,我们可以考虑重新铺设路面。
在重新铺设时,需要注意施工规范,材料质量等问题,以保证路面的平整度和使用寿命。
2.修补:如果路面起皮比较轻微,我们可以采取修补的方式进行处理。
修补时,需要先将起皮的部分清理干净,然后再进行修补。
修补材料需要与原材料相同,以保证修补后的路面与原路面的颜色和质感一致。
3.加强养护:对于已经铺设好的路面,我们可以加强养护,以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养护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定期清理:定期清理路面上的杂物和垃圾,以保持路面的干净和整洁。
(2)定期检查:定期检查路面的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3)加强保养:对于路面进行加强保养,如喷涂防水剂、加强路面的密封等。
三、预防措施除了以上的处理方案外,我们还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以避免水泥路面起皮问题的发生:1.施工规范:在施工时,需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如水泥浆配比、施工温度等。
2.材料质量:在选择材料时,需要选择质量过关的材料,并且不要使用过期的材料。
3.环境控制:在施工时,需要控制好环境因素,如气温、湿度等。
4.加强养护:对于已经铺设好的路面,需要加强养护,定期检查和清理路面,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综上所述,针对水泥路面起皮问题,我们可以采取重新铺设、修补和加强养护等处理方案,同时也需要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问题的发生。
混凝土路面起砂起皮快速处理方案

混凝土路面起皮起砂怎么办,如快速处理?混凝土路面起皮现象在混凝土施工中是一种常见现象,笔者通过在施工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从材料、施工两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起皮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为避免出现混凝土路面起皮的现象,在施工中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1、混凝土路面起皮的原因分析1.1材料原因分析1.1.1 混凝土的水灰比过大由于重力的原因,混凝土中较大的颗粒会沉到混凝土底部,较小、较细的颗粒会到混凝土的上部,而水则到混凝土的表面,这种现象较泌水。
泌水现象是无法消除的,只能减缓。
水灰比越大,泌水现象越重,表层存的水越多。
这样在混凝土表面就会形成浮浆层,浮浆层含水量大,强度低,不耐磨,就表现为起皮。
1.1.2 砂的粒径过细,含泥量过大因细沙的保水性能差、需水量大、干缩性大,在混凝土凝固过程中,细砂不宜与水泥粘结,会造成混凝土表面强度降低。
另外,砂的粒径越细,混凝土越容易泌水。
混凝土含泥量过大时,泥土会包含水泥颗粒,延缓水泥的水化和混凝土的凝固时间,造成混凝土表面强度降低,发生起皮现象。
1.1.3 水泥强度等级低,或使用过期、受潮、结块的水泥水泥的强度直接决定混凝土的强度,当使用劣质水泥或由于水泥保存不当,导致水泥强度等级降低,都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发生起皮现象。
水泥受潮结块,会造成混凝土搅拌不均,产生局部结块现象,水化及凝固时间产生不均,降低混凝土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造成起皮现象。
1.1.4 混凝土未按规定进行配比在混凝土搅拌前,材料称重不准确,或由于操作人员的疏忽,造成多加或少加的现象,致使混凝土的配比发生变化。
商品混凝土为便于管道输送,向搅拌车中加水稀释,造成人为地水灰比过大,混凝土的配比发生变化,致使混凝土表面起皮。
1.1.5 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产生分层、离析现象商品混凝土在运至现场后,应进行塌落度测试,如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如发生分层、离析现象,塌落度达不到规定要求时,应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搅拌。
如不进行搅拌,或搅拌后还不合格,就会出现混凝土表面起皮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路面起皮现象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混凝土是一种人工石材,它是根据一定的配置比例,由水、胶凝材料、骨料共同配合而成的。
混凝土具有多种特点,包括价格低廉、高耐磨耐久性、材料来源多等。
建设工程对其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例如集装箱中心站、货场等处的地面常常是混凝土路面,但在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因为多种原因,混凝土路面常常会出现起皮现象,尽管混凝土强度并不会因为混凝土路面起皮而遭受较大影响,但还会严重降低混凝土路面的耐磨性、抗渗性、美观性和平整度。
基于此,本文对混凝土路面起皮问题解决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混凝土路面起皮问题产生的原因
混凝土路面起皮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混凝土材料因素和施工因素两个方面。
1.1 混凝土材料因素
(1)砂的粒径过小,含泥量偏大
由于细沙具有较大的干缩性、需水量密切保水性能也比较差,所以在混凝土凝固过程中,水泥和细沙是很难进行黏结的,严重降低混凝土表面的强度。
此外,混凝土泌水程度会随着砂粒径的变小而变得越来越严重。
当混凝土中存在过大的含泥量时,混凝土中便会存在水泥颗粒,混凝土凝固时间、水泥水化时间便会延缓严重降低混凝土表面的强度,进而引发混凝土路面起皮现象。
(2)使用结块、受潮、过期的水泥或者强度等级低的水泥
混凝土强度是由水泥强度所决定的,如果水泥没有采取有效的保存措施,或者使用的水泥过于劣质,则会严重降低水泥强度的等级,进而导致混凝土强度的下降,引发起皮现象。
当水泥发生结块、受潮等不良现象时,便极易出现混凝土搅拌不匀现象,发生局部结块现象,混凝土凝固时间不均匀,导致混凝土耐磨性、硬度、强度下降,进而引发起皮现象。
(3)混凝土水灰比偏高
因受重力作用,混凝土内直径比较大的颗粒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会沉到混凝土底部中,而混凝土上部会悬浮直径比较小的颗粒。
混凝土表面主要为水,上述现象就是所谓的泌水现象。
泌水现象只能进行减缓,它是不能完全消除的。
泌水现象随着混凝土水灰比的增大而变得更为严重,混凝土表层也会积存越来越多的水,最终混凝土表面便会产生浮浆层。
浮浆层中的水量是比较大的,强度比较低,耐磨性差,进而会产生起皮现象。
(4)混凝土配比和规定不相符
在搅拌混凝土之前,没有准确称量混凝土原材料的重量,导致混凝土配比和规定要求不相符,为便于管道进行商品混凝土的输送,将水加入搅拌车内进行稀释,进而增大水灰比,导致混凝土配比的改变,引发混凝土表面起皮现象。
(5)运输过程中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
在将商品混凝土运到施工现场以后,应测试商品混凝土的坍落度,当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出现离析现象,混凝土坍落度没有达到规定要求时,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进行一次搅拌,如果搅拌混凝土后混凝土坍落度仍未达标,便会发生混凝土表面起皮现象。
1.2 施工因素
(1)初凝之前未进行压光
根据有关技术规定要求,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先用抹子进行抹平,在混凝土初凝、终凝之前,应再进行一次抹压。
在振捣以后,混凝土表面会产生浮浆,因为强度偏小,混凝土和浮浆层便会发生分离现象,产生起皮现象。
假如过早进行压光,便会使泌水通道遭受阻碍,在表层下面会产生泌水层,引发表皮脱落现象。
因为混凝土表层水分蒸发速度要比泌水速度高出很多,假如没有在初凝和终凝时抹压,混凝土表层便会因水分流失过多而发生收缩现象,产生干裂起皮现象,假如过晚进行抹压,混凝土早已终凝结束,抹压如果过度,混凝土结构便会遭受严重扰动,大大降低混凝土表层的强度,引发起皮现象。
(2)局部混凝土振捣过度
为能够使混凝土的密实度变得更高,搅拌变得更为均匀,泌水现象得到有效减缓,常常需要对混凝土进行振捣。
在混凝土表面平整、出现浮浆时,便可停止对混凝土的振捣。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常常会过长时间将振捣棒停留在振捣的地方,出现振捣过度现象,进而引发混凝土出现泌水现象和离析现象,最终混凝土路面发生起皮现象。
(3)混凝土路面基础存有积水,洒水过度
当混凝土路面基础中存有大量的积水,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时,便极易出现泌水现象,大大增加表层混凝土的水灰比,混凝土路面便会出现起皮现象。
为便于混凝土路面的抹平和压光,施工人员常常会在混凝土表面洒上很多水,进而增大混凝土表层水灰比,降低混凝土强度,引发起皮现象。
为便于摊铺混凝土,施工人员常常会向混凝土中加入大量水,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出现极为严重的泌水现象,产生起皮现象。
(4)未按要求进行混凝土路面的养护
营造湿度、温度适宜的环境,预防混凝土内部水分过早出现受冻、蒸发等现象,这是混凝土路面养护的目的。
在混凝土终凝之后的12h 之内,应对混凝土路面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如洒水措施、路面覆盖措施等。
在混凝土路面养护初期阶段,混凝土水化速度是比较快的,需要较多的需水量和洒水次数,当外界环境温度比较高时,应增加洒水次数,保证混凝土路面处于湿润状态。
由于混凝土表面水化速度非常快,一旦未进行及时洒水,没有及时补充水分,混凝土路面便非常容易发生干裂收缩现象,最终导致混凝土路面产生起皮问题。
另外,洒水时间过早也是不行的。
假如在混凝土表层还没有完全凝固时,便对混凝土路面进行洒水养护,导致混凝土水灰比增大,产生起皮现象。
(5)在混凝土路面强度未达标之前就开放使用
在混凝土路面强度未达标之前,尤其是混凝土表层脆性非常高和混凝土内部黏结程度比较差时,一旦重型车通过混凝土路面时,混凝
土表层极易发生受损,引发起皮现象。
如果汽车轮胎中含有一些硬质物资,如石子等,混凝土路面也会被压伤。
3 混凝土路面起皮的预防对策
3.1 对混凝土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控制
(1)混凝土拌和材料的控制
应选用中粗砂,各项指标应和国家标准相符,严禁运用水洗砂、海砂。
在使用沙子之前,必须要对沙子进行过筛。
水泥、沙子、石子在存放时,一定要分别存放。
其中,水泥应采取架空存放多少,同时选用塑料布将水泥进行遮盖,以预防水泥发生受潮现象。
在使用商品混凝土时,为预防商品混凝土厂应用不合格的混凝土材料,应指派专人去商品混凝土生产厂进行监察。
(2)对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
在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将混凝土试验配比作为主要依据,进行相关施工操作,严禁对混凝土材料用量进行随意增加和减少,制作出来的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对混凝土水灰比应进行严格控制。
(3)对商品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和浇筑时间进行严格控制
在商品混凝土运输到施工现场以前,为确保商品混凝土能够在4h之内浇筑完毕,保证混凝土所有指标不会发生变化,预防出现离析现象和泌水现象,应做好有关准备工作。
在商品混凝土运至施工现场以后,应对混凝土的坍落度进行测试,如果其达不到要求,应进行一次搅拌。
3.2 对施工操作环节进行严格把关
(1)对抹压时间进行严格把控
在不同时间阶段进行混凝土路面的抹压,会得到不同的效果,施工单位不能为了施工方便减少抹压遍数,将抹压时间进行更改。
混凝土路面起皮预防最为有效的一种方法是对抹压时间进行严格把控。
(2)路基不积水时,严禁随意加水
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必须要清理干净路基,严禁存在积水现象,在浇筑混凝土时,不能图施工方便,便在混凝土路面上随意加水,提高混凝土的坍落度,在对混凝土路面进行抹平时,严禁在路面上随意洒水,以避免发生泌水现象。
当水灰比较大时,也不能随意在混凝土路面上随意撒铺干灰。
(3)严禁过度振捣
为使混凝土路面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振捣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操作内容。
施工过程中,严禁出现漏振、过振现象,以有效避免混凝土离析现象、泌水现象的发生。
(4)严格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养护
在混凝土路面达到终凝以后,应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在整个养护期间,应在混凝土路面上进行均匀洒水,保持路面处于湿润状态。
4 结语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混凝土路面起皮问题后不难发现,混凝土路面起皮产生的最为关键的原因就是混凝土水灰比过大。
混凝土水灰比过大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如材料不当、施工原因等,只有对施工环节、
材料选用环节等进行严格把控,才能使混凝土路面起皮现象得到有效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