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中的女性人物分析
《围城》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围城》中的女性形象摘要本文从钱钟书的《围城》女性人物入手,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共性和个性的梳理及分析,揭示出了40年代中国知识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命运,可是来比较书中的几位女性,发现她们被有意无意地蒙蔽了扭曲了,失去了本来面目,她们或多或少被不合理压抑了.关键词围城女性形象共性分析个性分析钱钟书先生《围城》一书塑造了一幅幅生动的40年代旧中国的图景,聚焦的是这一图景中的一个卑微的群体-—知识分子.人物众多,千姿百态,女性人物形象更是异彩纷呈,个性鲜明,不管是浓墨登场苏文纨、孙柔嘉,还是轻抹淡写的唐小姐。
她们的命运和生存状态都值得人们去关注。
在许多分析钱钟书小说《围城》人物的文章中,论者的兴趣点和重点多是集中在男性人物,较少论及女性人物。
这种倾向造成了钱钟书小说研究的不完整性.本文从钱钟书的《围城》中的女性人物入手,去分析、体验40年代中国知识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命运。
一、共性分析:小说《围城》中的女性大都美丽、智慧、多情、善感,这很符合中国男人低俗而陈旧的审美趣味.而她们的柔弱、哀怨、狭隘、无助,又可满足男人的优越感和征服欲.当然,这些并不是钱先生笔下女性形象的全部。
在我看来,这些女性还具备了以下一些属于那个时代的共同特征.1、深厚的文化内涵钱钟书先生是位博学睿智的学者,渊博的学识使他能站在一个学理的高度上,精细传神地刻画人生世相,冷静地表达对社会文化和对女性的观察、思考及见解。
《围城》中的女性形象是作者精心刻画的有思想价值与艺术品味的艺术形象,她们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迪是丰厚深邃的。
《围城》中的女人大多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受过五四新思潮的影响的,像苏小姐还出洋留过学,接受西方现代文化的洗礼。
就算没出过洋的,如孙小姐、唐小姐之辈也都或多或少得受到西方现代文化风气的影响。
她们也想像西方女性那样,能够自由得选择自己事业,能够自由地恋爱,可以自主自己的婚姻.她们已不安于传统女性的角色。
2、同处“围城”之中。
围城中得女性人物分析

围城中得女性人物分析《围城》对女性人物得塑造非常精彩,小说中主要得四位女性都各具特色:温柔得体得、妩媚风骚得、孤高冷静得与工于心计得。
这几位女性构成一条爱情线索贯穿于方鸿渐整个人生旅途之中,使方鸿渐得旅途颇不平静。
最先踏进方鸿渐得旅途中得当然就是鲍小姐了,鲍小姐姓“鲍”,取意“鲍鱼之肆”,从这点足以瞧出作者对她得褒贬得态度。
鲍小姐皮肤黝黑,穿着火辣,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得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就是赤裸裸得"。
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她们修正为"局部得真理"。
“英国人瞧惯白皮肤,瞧见鲍小姐暗而不黑、肥腻辛辣得引力,以为这就是地道得东方美人。
”这绝对就是对她得讽刺。
鲍小姐就是几位女性中最开放得一个,或者说她非常放荡,有了未婚夫,还故意在船上引诱方鸿渐,说方鸿渐像她得未婚夫,让方鸿渐自作聪明得认为“自己可以完全享受未婚夫得权利,而不必履行她未婚夫得义务了”,使方鸿渐忍不住与她调情。
她毫无羞耻之心,不受道德得约束,公然地与方鸿渐在船上得甲板上调情,表演亲密举动,毫不在乎别人得眼光,全然忘了家中得未婚夫。
在欧洲她也没闲着,从这句“幸亏鲍小姐就是学医得,所幸也没弄出什么事了”可以略知一二。
她更就是一个情场老手,在感情上收放自如、拿捏得当,知道什么才就是自己真正想要得,什么时候该出手,什么时候该停止。
所以在快抵达香港,她对方鸿渐得态度立时冷下来,热情地投入未婚夫得怀抱。
这时候,方鸿渐才知道自己不过就是她在寂寞旅途得一个消遣。
从而得出一个结论:女人就是可怕得。
鲍小姐香港上岸之后,方鸿渐开始了与苏文纨得爱情纠葛。
苏文纨就是个典型得大家闺秀。
书中就是这样描述她得“那个戴太阳镜,身上摊本小说得女人,衣服极斯文讲究。
皮肤在东方人里,要算得白,可惜这白色不顶新鲜,带些干涩。
论《围城》中的知识女性形象-最新文档资料

论《围城》中的知识女性形象钱钟书先生一生博学多才,著述丰富,他的“钱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围城》更是家喻户晓,仅这一部书就可以奠定他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近年来,大家普遍关注围城中的男权主义研究,但其中的知识女性形象更应引起大家的注意,本文主要从三种类型的人物形象去分析。
意,本文主要从三种类型的人物形象去分析。
一、天真烂漫型――唐晓芙一、天真烂漫型――唐晓芙唐晓芙是作者用笔墨较少的人物形象,但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取这个名字也是有着深刻寓意的,“晓”是早晨,“芙”是荷花,也就是说她像早晨池塘里刚出水的荷花那样纯洁美好,也确实是这样,刚出场便给人一种清纯之美,书中这样描述“唐小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
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颜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嘴馋,仿佛是好水果。
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她头发没烫,眉毛不镊,口红也没有擦,似乎安心遵守天生的限制,不要弥补造化的缺陷。
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
”“方鸿渐看唐小姐不笑的时候,脸上还依恋着笑意”,正是这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美深深地打动了方鸿渐。
美深深地打动了方鸿渐。
唐晓芙是活泼开朗,美丽善良而又大方聪明的,她直言直语,不矫揉造作,这是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男人都愿意追求并希望得到的理想中的女孩子,可这种美好却是稍纵即逝的,当方鸿渐终于和苏文纨划清界限时,他和唐晓芙的爱情也结束了,唐晓芙是生活在象牙塔里的人物,她的家庭,她的交际圈都是平静而美好的,她缺少压力和打击,一旦苏文纨把方鸿渐的一切都告诉她时,她便完全相信表姐,而变得束手无策。
她本想给方鸿渐一个解释的机会,却迟迟开不了口,“唐小姐脾气高傲,宁可忍痛至于生病。
”这也看出她倔强的一面。
杨绛先生曾说“《围城》中的唐晓芙显然是作者偏爱的人物,不愿将她嫁给方鸿渐”[的唐晓芙显然是作者偏爱的人物,不愿将她嫁给方鸿渐”[11],而这也成了方鸿渐一生的遗憾。
浅析《围城》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围城》中的女性形象摘要:《围城》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学贯中西、融通古今的学者型作家钱钟书的小说代表作,它集中而深刻地刻画了我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知识分子形象,从而反映了深广的社会文化内涵。
《围城》塑造了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等女性形象,作者在塑造这些女性形象时的讽刺幽默手法、大量的比喻、生动的人物内心刻画、巧妙的矛盾安排,被读者们津津乐道。
正因为《围城》中女性形象的可谓是千奇百怪、各有各的外貌形象、性格特征,所以本文选择对其进行深刻分析。
关键词:围城;女性;各异;狭隘Abstract: Fortress Besieged is a literature work which is written by Qian Zhongshu, a writer who is knowledgeable and famous. Meanwhile, he’s also a famous scholar in Chinese and foreign histories. It depicts the intellectuals’ image of China in 1930 and 1940 so profoundly that its cultural meaning and social significance can be finding by readers. Fortress besieged shaped many different images of females like Su Wenwan, Tang Xiaofu and Sun Jiarou. In this masterpiece, the technique of humorous satire, vivid descri ption of characters’ innermost feelings activity and the ingenious arrangement of contradictory plots are wildly used by Qian Zhongshu, especially when he is trying to describe these females in this novel. Most of readers are depressed by his special writing style. This thesis focus on analyze these females appear in this masterpiece because they a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have their own appearance images and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Fortress Besieged;female;difference;narrow《围城》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学贯中西、融通古今的学者型作家钱钟书的小说代表作,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
《围城》鲍小姐简析

鲍小姐是本书里唯一一位被正面批评的女性,她不仅是整部书的开篇,也是男一号方鸿渐爱情生活的开篇。
鲍小姐的行为开放、放荡不知羞耻,但又不得不说她极具有女性独特的魅力使方鸿渐被吸引。
方鸿渐与鲍小姐的基于性欲的“恋情”在经过勾引、上床之后黯然退场,这种经不起时间和现实考验的婚外情,暗示着鸿渐将来的命运。
鸿渐在回国之后由踌躇满志、稍微带有一点报国理想的青年逐渐步入世故老练的中年,这是他个人的成长,也是个人的蜕变。
他的沉沦、理想的破灭和这段“恋情”有什么不同呢?实质是相同的。
开头的插曲暗示着鸿渐失败的人生经历。
所以这么个客串人物看似无够轻重,其实缺了她就少了点讽刺的味道了。
鲍小姐生长澳门,据说身体里有葡萄牙人的血。
她“纤腰一束,长睫毛下一双欲眠似醉、含笑、带梦的大眼睛,圆满的上嘴唇的好像鼓着在跟爱人使性子”。
皮肤是“暗而不黑,有肥腻辛辣的引力,被英国人当成了道地的东方美人”。
鲍小姐的身世倒是可怜,她父母从小对其不好,经常使唤她,故而鲍小姐心眼伶俐。
从小的悲惨的生活经历使得鲍小姐明白:要寻找机会和快乐,等待是无用的,只有靠自己去找寻。
所以,她跟了一个比自己年龄长十二岁的人订婚,出洋留国学医。
她回国的时候,用的是香港发的“大不列颠”的护照,所以中国留学生不怎么愿意搭理她,鲍小姐也不怎么愿意去理会三等仓广东侍者,便有了很多理由去找乐子,看方鸿渐是坐二等仓的,人长的也不算是恶心,不失为旅途中消遣的伴侣。
按照文中内容来看,方鸿渐原本打算在船上去追苏小姐的,只可惜苏小姐愣是整出个“艳如桃李,冷若冰霜”的态度,欲展开诸葛亮七擒七纵的古老计谋,但是过程却让方鸿渐有了很多卑逊的感觉。
鲍小姐在方鸿渐与苏小姐聊天的时候,生生的插了一句:“方先生,你教我想起了我的fiance,你相貌和他像极了!”就是这句话,给了方鸿渐莫大的想象空间。
一个可爱的女人说你像他的未婚夫,等于表示假使她没订婚,你有资格得她的爱。
至此,他们俩的交情飞快的生长。
女性角色的解读《围城》的性别观察

女性角色的解读《围城》的性别观察《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男女主角侯宝林和沈从文的描写,展现了丰富的性别观察。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个性鲜明,远超传统家庭观念的束缚,呈现出一种独立、自主的形象。
首先,小说中的女性角色展现了不同的家庭地位和社会身份。
从青涩的王筱筱到成熟的陈世美,她们分别代表了旧时代的守旧和现代文化对女性地位的认知。
王筱筱是一个传统家庭中的女性,她被视为聚光灯下的受害者,因为她对婚姻的理解只是依赖和被动接受。
而陈世美则更加独立和自尊,她有自己的事业,不依附于男性,展现了现代女性勇于追求自我实现的形象。
其次,在小说中,女性角色具备了独立思考和决策的能力。
陈世美作为一名学者,她的才智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她能够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脱颖而出。
她自信、果断并且能够坚持己见,不受周围人的影响。
在和侯宝林的爱情中,她多次采取主动,她的决策和思考引导了整个故事的走向,她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深思熟虑。
第三,女性角色在小说中展现了积极和进取的特点。
陈世美和其他女性角色一样,都具备自我奋斗的精神,并且积极追求自己的事业和目标。
她们不仅在情感上独立,还在工作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王筱筱在家庭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她作为一个妻子和母亲,她对家庭的关爱和责任感赢得了读者的赞叹。
这些女性角色表现了女性的独立性和进取心,对社会和家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最后,小说中还描绘了女性角色在男权社会中的抗争。
陈世美在与侯宝林的关系中,时常与男性的传统期望发生冲突。
她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并为自己的权益发声。
她不再愿意接受传统的束缚,而是力求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她的坚持和勇气表明,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女性也有权利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
综上所述,《围城》中的女性角色展现了独立、自主的形象。
她们不再受制于传统观念和家庭压力,展现了女性在社会中的重要角色。
她们具备独立思考和决策的能力,积极追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同时也在男权社会中勇敢地抗争。
漫谈《围城》中的几个女性形象

漫谈《围城》中的⼏个⼥性形象钱⽼⼀部《围城》,刻画了多个⼥性形象,其中⼜数唐晓芙、孙柔嘉、苏⽂纨三⼈作者⽤⼼颇多,这⼏个⼥性形象,也是我们每个⼈⽣命中都会遇见的。
唐晓芙是作者最钟爱的⼀位⼥⼦。
作者夫⼈杨绛先⽣说:“唐晓芙显然是作者偏爱的⼈物,不愿意把她嫁给⽅鸿渐。
”作者温情脉脉地赋予了唐晓芙其他任何⼥性⾓⾊都没有的好条件。
她拥有让⼈眼睛⼀亮的美貌和清纯⽓质,甫⼀出场,作者就不吝拿出⽆尽的好话来赞美她,篇幅实在有点偏⼤:“唐⼩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
天⽣着⼀般⼥⼈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新鲜得使⼈见了忘掉⼝渴⽽⼜觉嘴谗,仿佛是好⽔果。
她眼睛并不顶⼤,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的⼤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话,⼤⽽⽆当。
古典学者看她说笑时露出的好⽛齿,会诧异为什么古今中外诗⼈,都⽢⼼变成⼥⼈头插的钗、腰束的带、⾝体睡的席,甚⾄脚下践踏的鞋袜,可是从没想到化作她的⽛齿。
她头发没烫,眉⽑不镊,⼝红也没有擦,似乎安⼼遵守天⽣的限⽌,不要弥补造化的缺陷。
总⽽⾔之,唐⼩姐是摩登⽂明社会⾥那桩罕物,⼀个真正的⼥孩⼦。
” 作者为她安排了优越的家庭环境,⽗亲是⼀个事业有成的律师,还有苏家这门阔亲戚,家庭开明,风趣,“爸爸妈妈对我姐妹们绝对信任,从不⼲涉,不检定我们的朋友。
”她回到家⾥,⽗母都打趣她说:“交际明星回来了!”她没有经历世俗社会的侵扰,正处于刚上⼤学的纯真年代,有很多闲暇的时间,“⼤学因战事内迁,她停学在家半年,现在也计划复学”,有时间可以专⼼⽤于恋爱,她见过世⾯,不⼟⽓,每天进出的都是苏家的沙龙。
作者还赋予了唐晓芙处⼦的圣洁。
虽然苏⽂纨说她⼿⾥握着⼤把⼤把的男朋友,但从作者的叙说中我们却能看出她的不经⼈事。
她的爱情观是原⽣态的,“我爱的⼈,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命,他在碰见我以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等待我”。
这个听起来类似于现在的⼤款征婚,要求⼥⽅不仅⽆性经历,甚⾄是⽆情感经历,但后者是掌握强势话语权的⼈的强势要求,前者却是未谙⼈事的处⼥的爱情期盼,唐晓芙的爱情观正在趋于成熟中,当⽅鸿渐站在⾬中,她已经抛弃了这⼀幼稚的观念,可是作者却决定在这个时候终⽌叙述:她“看得⼼溶化成苦⽔,想⼀分钟后他再不⾛,⼀定不顾笑话,叫佣⼈请他回来。
围城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围城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围城》是中国现代作家钱钟书先生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以悲喜交织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围城》中几个重要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以探究他们的特点和作用。
1. 方鸿渐:本小说的主人公,也是一个典型的“围城人物”。
他是一个境遇尴尬、内心矛盾的人,一方面渴望自由和个性的表达,渴望逃离围城与外界接触;另一方面,他又因为恐惧和惯性而留在“围城”中,生活在封闭的社交圈子中。
方鸿渐的形象是一个鲜明的反面教材,道出了很多都市人的心理困惑和困境。
2. 孙少平:方鸿渐的朋友,一个平凡而善良的小人物。
孙少平是一个勤劳老实的人,虽然没有大志向,但对生活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
他在小说中扮演着一个平衡因子的角色,他的故事反映了在围城中生活的普通人。
孙少平的形象给读者带来一丝温暖,体现出善良与真挚的力量。
3. 钟琴:方鸿渐的妻子,一个意志坚定的女性形象。
钟琴是一个独立自主、聪明机智的女性,她在婚姻中展现出对自己权益的追求和维护。
她虽然爱着方鸿渐,但也不愿为其委曲求全,力图在围城的桎梏中找到自己的自由与尊严。
钟琴的形象呈现出女性在封建社会中力图获得自主权利的渴望,展现了女性围城中的反抗精神。
4. 方鸿勋:方鸿渐的哥哥,是一个传统的知识分子。
他以严肃、正直的性格为人所知,在小说中充当了道德的化身。
方鸿勋具有强烈的家族观念和责任感,他的形象表达了一种家族责任与个人价值的矛盾。
他的遭遇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中封建观念的束缚以及新旧价值观的冲突。
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看到《围城》深刻揭示了现代都市中人们困境与矛盾。
每个人物形象都展示出独特的个性特点,同时也在揭示一定的社会背景和人性真实。
这些人物形象的精彩塑造为小说增添了生动的色彩,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共鸣。
同时,这些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呼吁人们要勇敢追求自由、真实和幸福,摆脱围城的束缚。
总之,《围城》中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引人深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城中的女性人物分析
《围城》对女性人物的塑造非常精彩,小说中主要的四位女性都各具特色:温柔得体的、妩媚风骚的、孤高冷静的和工于心计的。
这几位女性构成一条爱情线索贯穿于方鸿渐整个人生旅途之中,使方鸿渐的旅途颇不平静。
最先踏进方鸿渐的旅途中的当然是鲍小姐了,鲍小姐姓“鲍”,取意“鲍鱼之肆”,从这点足以看出作者对她的褒贬的态度。
鲍小姐皮肤黝黑,穿着火辣,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
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英国人看惯白皮肤,瞧见鲍小姐暗而不黑、肥腻辛辣的引力,以为这是地道的东方美人。
”这绝对是对她的讽刺。
鲍小姐是几位女性中最开放的一个,或者说她非常放荡,有了未婚夫,还故意在船上引诱方鸿渐,说方鸿渐像她的未婚夫,让方鸿渐自作聪明的认为“自己可以完全享受未婚夫的权利,而不必履行她未婚夫的义务了”,使方鸿渐忍不住和她调情。
她毫无羞耻之心,不受道德的约束,公然地和方鸿渐在船上的甲板上调情,表演亲密举动,毫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全然忘了家中的未婚夫。
在欧洲她也没闲着,从这句“幸亏鲍小姐是学医的,所幸也没弄出什么事了”可以略知一二。
她更是一个情场老手,在感情上收放自如、拿捏得当,知道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什么时候该出手,什么时候该停止。
所以在快抵达香港,她对方鸿渐的态度立时冷下来,
热情地投入未婚夫的怀抱。
这时候,方鸿渐才知道自己不过是她在寂寞旅途的一个消遣。
从而得出一个结论:女人是可怕的。
鲍小姐香港上岸之后,方鸿渐开始了与苏文纨的爱情纠葛。
苏文纨是个典型的大家闺秀。
书中是这样描述她的“那个戴太阳镜,身上摊本小说的女人,衣服极斯文讲究。
皮肤在东方人里,要算的白,可惜这白色不顶新鲜,带些干涩。
她去掉了黑眼镜,眉清目秀,只是嘴唇嫌薄,擦了口红还不够丰厚。
假使她从帆布躺椅上站起来,会见的身段瘦削,也许轮廓的线条太硬,像方头钢笔划成的。
”她长相不错,身材虽然瘦了些,但是又是多少女子追求的标准。
最主要的是拥有殷实的家世和渊博的学识,可是她又怎么看得上几乎一无是处的方鸿渐的呢?
“在大学同学的时候,她眼睛里未必有方鸿渐这小子。
那时苏小姐把自己的爱情看得太名贵了,不肯随便施与。
现在呢,宛如做了好衣服,舍不得穿,锁在箱里,过一两年忽然发见这衣服的样子和花色都不时髦了,有些自怅自悔。
从前她一心要留学,嫌那几个追求自己的人没有前程,大不了是大学毕业生。
而今她身为女博士,反觉得崇高的孤独,没有人敢攀上来,她对方鸿渐的家世略有所知,见他人不讨厌,似乎钱也充足,颇有意利用这航行期间,给他一个亲近的机会。
”她知道自己现在的身价不比从前了,于是有意于方鸿渐,也肯定方鸿渐心里有她。
在朋友面前故意亲切地叫他“鸿渐”,方鸿渐后来知道了苏文纨的心思。
但是虽不喜欢她却也并不懂得拒绝,并且给苏文纨造成了他喜欢她的误解。
致使苏小姐在这种自以为是的幸福与甜蜜的
虚幻中沉浸了好久。
她喜欢看方鸿渐、赵辛楣和曹元朗三个男人为她争斗,这会使她获得满足。
苏小姐无疑是虚荣的,她享受着在众多男人之间周旋,她需要的不是爱情,而是一堆男人匍匐在她的脚下,仰望她、恋慕她。
苏文纨是也是有心机的,为了防患于未然,当方鸿渐第一次见到她表妹唐晓芙时,就骗方鸿渐说她表妹朋友很多,造成方鸿渐一开始对追求唐晓芙的迟疑。
在明白方鸿渐对自己的表妹唐晓芙有意时,她就时不时耍点无伤大雅的小心机,在两人间制造点隔阂,或是阻断两人的见面。
结果把方鸿渐推得更远了。
当方鸿渐告诉她自己不爱她时,她又显现出其狭隘的一面,她得不到方鸿渐,也要破坏他的幸福。
不仅全然不顾自己大家闺秀的形象对鸿渐破口大骂,而且以一种极为卑劣的手段拆散了方鸿渐与其表妹唐小姐。
同时将自己嫁给了只会写几首歪诗的曹元朗。
后来竟然成了一个走单帮、卖私货的妇人,可见她悲剧的人生。
唐晓芙是书中作者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如清水芙蓉般天然去雕饰。
唐小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
她并不涂脂抹粉、也不刻意修饰,却具有一般女人都羡慕的好脸色。
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
她天真烂漫、温柔可人,在和方鸿渐第一次见面便受到了方鸿渐的青睐。
虽然她没有和方鸿渐走在一起,但是却得到了方鸿渐的最真挚的爱。
正因为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距离拉开两人的感情,但是把最美丽心动的回忆留在了方鸿渐的心中,从此他的心里永远住着这个如芙蓉般的女人。
她的天真,
使她变得十分珍贵,但也正是由于她的天真,太容易相信别人,才听信了苏文纨的话,最终断送了她和方鸿渐美好的爱情。
她对待爱情是被动的,不像之前的两位女性积极主动。
如果她能稍微主动一点,把让方鸿渐早点从雨中请过来,或者是给方鸿渐一个解释的机会,就会是另一种结局了。
小说中的女主角孙柔嘉是大学生,“长脸,旧象牙色的颧额上微有雀斑,两眼分的太开,使她常带有惊异的表情;打扮极为素净,怕生的一句话也不敢讲,脸滚滚不断地红晕。
”长相非常普通,方鸿渐起初并没有注意到她,甚至“没有正眼瞧过她,她脸圆脸扁都没有看清楚呢。
”可却没想到正是这样一个外表看起来非常柔弱的女孩子将她带入了婚姻的围城。
她的家境也并不富裕,而且她父母对她的事漠不关心。
孙太太老来得子,孙家是三代单传,把儿子的抚养作为宗教。
在这样一个家庭中生长起来的孙柔嘉,同鲍小姐、苏小姐一样深深明白幸福要自己争取。
在去三闾大学谋职的途中,方鸿渐在甲板上的几句体贴话温暖了她的心,她从此便心生爱意,开始了计划把方鸿渐带进婚姻的围城。
孙柔嘉是非常有心计的。
在旅途上过铁桥时她说的“方先生是不是害怕了,要不,我在前面走,你在后面,这样看着不至于太空荡”,看似无心,实则有意,让方鸿渐感觉到她的温暖。
在去三闾大学的船上,她故意找借口跟方鸿渐接近,甚至问些很幼稚的问题,这种心思早让赵辛楣看出来了。
赵辛楣也提醒过方鸿渐,只是没有引起方鸿渐的认同和重视。
进入三闾大学后,孙柔嘉则有意的利用谣言拉近了她与鸿渐的关系。
她懂得男性喜欢柔弱一点的女子,所以有意
在方鸿渐面前表现出自己弱小的一面,拿在三闾大学上课时,学生造出的侮辱性句子来到方鸿渐面前哭诉,事事向他请教,激起方鸿渐的同情心和保护欲。
还不惜编出陆子潇写匿名信给孙先生告状,在颇有心计的掩饰和创造出的种种机会中,抓住李梅亭、陆子潇的当口,迫使方鸿渐当众定下与自己的婚约,最终把方鸿渐带入了自己的围城中,这所有的一切恰恰体现了孙柔嘉“工于心计”的特点。
然而,孙柔嘉得到了期盼已久的婚姻时却不善于经营。
她非常要强,对丈夫的要求非常高,总是想着如何将丈夫变成像姑父那样听话的男人,而忽视了丈夫的感受,她的敏感多疑总是会挑起战争,而她处理夫妻关系的方式也是简单直接的,每次吵架她就会摆出“比鸿渐有涵养,每逢鸿渐动了真气,她就不再开口。
”孙柔嘉还非常刻薄,她对苏文纨的描述足足显示了这一点,“我看她就是贱,自己有了丈夫还要跟辛楣勾搭,什么大家闺秀?我猜她是小老婆的女儿吧。
”她对丈夫有极强的控制欲,她想要方鸿渐为她一个人所拥有,想要他断绝与家人、朋友的来往。
所以在方鸿渐丢下她和辛楣聚了一餐回房后,她便开始大发脾气。
她同时不能容忍方鸿渐的懦弱,她受过高等教育,有相对独立的谋生能力,不能容忍方鸿渐的工作现状,因为这个问题也给他们造成了很多矛盾。
她的性格上的种种特点,外加上他们两家家庭上的矛盾、姑母的挑唆,妯娌的猜忌和攻击,仆人的偏袒等众多原因,使她的婚姻最终走到尽头。
由此给我们的教训就是婚姻是需要经营的,不善于经营婚姻必然会导致婚姻的破裂,无论当初的感情是多么美好,都抵不过时间的消
耗。
切莫让婚姻成为爱情的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