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风洞数字化协同设计与仿真平台
风洞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研发

风洞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研发风洞设计是空气动力学研究与飞行器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而风洞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研发则是为了更好地协调管理风洞设计中的各项工作,并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而进行的一项工作。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风洞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研发也逐渐成为了风洞设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风洞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研发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风洞设计过程中各种管理问题,提高设计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系统和工具,可以实现对风洞设计过程的全面监控和管理,从而更好地协调各个环节的工作,提高设计的效率和质量。
风洞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研发的关键技术包括数据管理、工艺管理、工程管理和设计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数据管理是风洞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的基础,通过对设计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可以更好地掌握设计的进度和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工艺管理是指对设计过程中的各种工艺和方法进行管理和优化,以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工程管理是指对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协调和管理,确保设计能够按时按质完成。
设计管理是指对设计过程中的各种设计方案进行管理和评估,确保设计能够满足需求。
在风洞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研发中,关键技术的研发需要结合风洞设计的具体特点和需求,充分考虑设计过程中的各种环节和要求,从而设计出一套适合的管理系统和工具。
还需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和资源,搭建一个高效、便捷的管理平台,为设计人员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支持。
风洞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研发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充分考虑设计的各个环节和需求,同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为设计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风洞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研发

风洞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研发风洞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Integrated Platform for Wind Tunnel Design and Management)是一个基于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工程原理的研发项目,旨在为风洞的设计和管理提供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
风洞是空气动力学实验室中常用的试验设备,用于模拟飞行器在真实空气环境中运行时的气动特性。
风洞的设计和管理对于飞行器的研发和改进至关重要,因此需要一种集成化的解决方案来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风洞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的主要功能包括风洞的建模和仿真,试验参数的管理和优化,数据的可视化和分析。
平台可以根据风洞的几何结构和流动特性进行建模和仿真,通过计算机模拟来预测风洞的性能。
这样可以帮助设计人员在风洞建设之前对其性能进行评估和优化。
平台可以对风洞的试验参数进行管理和优化。
试验参数包括风速、气压、湍流强度等,这些参数对于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现性有着重要影响。
平台可以自动调整这些参数,以便最大程度地满足试验需求并提高试验效果。
平台可以对试验数据进行可视化和分析。
风洞试验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包括气动力数据、压力分布数据、速度场数据等。
平台可以将这些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以便用户直观地了解试验结果。
平台还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可以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比较,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风洞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的研发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包括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流体力学等。
在研发过程中,需要采用合适的软件开发方法和工具,保证平台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验证和实际应用,以便将平台应用于实际的风洞设计和管理中。
风洞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是一个基于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工程原理的研发项目,旨在为风洞的设计和管理提供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
通过建模和仿真、试验参数的管理和优化以及数据的可视化和分析,平台可以提高风洞设计和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研发过程中,需要合理运用软件开发方法和工具,并进行实验验证和应用。
风洞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研发

风洞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研发风洞是航空、车辆、建筑等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测试设备,可以模拟复杂的机械环境和气流流动特性,评估和测试各种设计方案的性能和安全性。
在风洞测试中,设计和管理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如何提高设计和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和错误率是所有风洞相关企业和机构的迫切需求。
为此,研发一款风洞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具有重要意义。
风洞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是一款基于互联网技术和云计算平台的应用软件,旨在为风洞设计者和管理者提供集成、协同、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包括设计、仿真、优化、数据管理、安全管控、交流等功能。
平台的核心特点如下:一、集成多种设计工具和算法风洞设计需要依靠多种设计工具和计算算法进行,如CAD、CAM、CAE、CFD、FEM、优化算法等。
平台可以集成多种设计工具和算法,支持数据的相互转换和共享,提高协同设计和优化效率。
设计人员可以直接在平台上通过简单的拖拽和点击操作,快速构建模型、设定计算参数、运行仿真等。
平台还可以集成智能优化算法,实现自动化设计和优化。
二、可视化设计和仿真平台支持三维可视化设计和仿真,可以直观地展现模型的几何形状、流场分布、应力分布等信息。
设计人员可以在可视化界面中直接对模型进行编辑和调整,随时进行仿真分析和评估。
同时,平台还支持多种可视化输出格式,如动画、图表、报表等,方便数据分析和交流。
三、数据安全与管理风洞测试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如设计图纸、计算结果、测试记录等。
平台可以提供一个完整的数据管理系统,包括数据的存储、备份、共享、权限控制等功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平台还可以支持多种数据格式和标准,方便数据的导入和输出。
四、智能化管理和协同工作风洞测试需要多人协同工作,设计和管理人员需要及时交流信息、共享资源、进行调度和监控。
平台可以提供智能化的管理和协同工作功能,如任务分配、进度监控、沟通协作、绩效评估等,提高团队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
五、交流和培训平台平台还可以提供交流和培训平台,以便设计和管理人员与行业专家和同行进行交流和学习。
风洞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研发

风洞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研发风洞设计是风洞工程领域的重要一环,旨在通过模拟风的流动状况,对飞行器、汽车、建筑物等各种结构进行气动性能测试。
风洞测试在现代科技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而风洞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是其研发的关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现代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风洞测试在工程设计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之而来的也是各种数据的庞大、信息的复杂和管理问题的突出。
研发一套风洞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已经成为了当前风洞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风洞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的研发旨在整合风洞测试中的各类数据和信息,实现风洞设计、测试、管理等多个环节的全面协调和统一管理,提高风洞测试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也提升了风洞测试技术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而开发这样一套平台,需要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实际的风洞测试需求进行有效结合,是一个相对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工程。
在风洞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的研发中,首先需要进行的是对风洞测试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风洞测试涉及到的数据有风速、压力、温度、流速等多个指标,且这些数据需要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分析。
风洞测试涉及到的信息有风洞设计参数、测试方案、测试结果等多个环节,需要进行全面的管理和协调。
需要对这些数据和信息进行详细的整理和提炼,形成对应的管理模块和技术框架。
风洞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的研发还需要涉及到信息技术的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已经被广泛应用在飞行器设计和测试等领域,在风洞测试中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实现风洞测试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处理,提升对风洞测试数据的管理和分析能力,同时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测试结果进行预测和优化,提高风洞测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风洞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的研发还需要考虑到风洞测试工程师的实际需求。
风洞测试工程师在工作中需要经常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实验的管理,需要一个简洁、高效的工作平台来帮助他们完成工作任务。
风洞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研发

风洞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研发随着现代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风洞在飞行器设计和研发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风洞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作为风洞研发和应用的重要工具,对于提高风洞研发效率、优化设计管理流程、加速产品研发周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风洞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的研发领域、特点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研发背景风洞是一种用来模拟飞行器在空气中运动时所受到的气流作用的工具。
通过在风洞中对模型进行测试,可以获取飞行器在真实气流中的性能参数,评估空气动力学性能、气动载荷和流场特性等。
风洞不仅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还在汽车、建筑、能源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传统的风洞设计和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测试成本高昂、周期长、数据获取困难、分析效率低等。
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风洞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实现风洞研发和应用的全面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
二、平台特点1.一体化管理:平台整合风洞测试实验设计、数据采集与处理、测试过程管理、模型设计和仿真分析等功能模块,建立全面、连续的风洞测试管理体系,旨在提高风洞测试的效率和质量。
2.多学科融合:平台整合了空气动力学、结构力学、热力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方法,能够综合评价飞行器的性能和可靠性,为产品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3.智能化分析:平台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能够对风洞测试数据进行智能化处理和分析,发现隐藏的规律和问题,为设计改进和优化提供有力支持。
4.开放性与协作:平台具有开放的系统架构,能够与其他设计与管理软件进行无缝对接,实现全面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打破部门和地域的隔阂,提高工作效率。
5.工业化应用:平台注重将先进技术转化为实际工业应用,致力于为企业提供更快捷、便捷、高效的风洞测试解决方案,推动我国飞行器设计和生产的发展。
三、未来发展方向1.智能化发展:未来,风洞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发展,包括智能数据采集、智能模型设计、智能模拟仿真和智能决策支持等方面。
风洞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研发

需求分析是风洞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研发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只有充分理解用户的需求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才能设计出更加优秀和符合市场需求的平台。
2.3 风洞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功能设计
风洞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的功能设计是整个平台的核心部分,其设计的完善与否将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和研发效率。在功能设计中,首先需要明确平台的基本功能需求,包括但不限于数据管理、用户权限控制、实时监测与分析等功能。需要考虑平台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确保平台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还需要考虑平台的易用性和用户友好性,使用户能够轻松上手使用平台,提高工作效率。平台的安全性也是功能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在功能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平台的性能优化,确保平台可以快速响应用户请求,提高用户体验。风洞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的功能设计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以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体验。
3. 跨平台应用与互联网化:随着信息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未来风洞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也应该向着跨平台应用和互联网化方向发展。实现数据的实时同步和共享,提高设计团队的协作效率,同时增强平台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4. 用户体验与界面设计:风洞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的用户体验和界面设计也是研发的重要方向。未来应该注重用户需求,提供更加直观友好的操作界面,同时加强人机交互体验,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风洞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研发

风洞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研发风洞是模拟空气流动的实验设备,可以用来测试飞行器的空气动力性能。
随着飞行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风洞也需要不断升级和改进。
为此,风洞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研发非常重要。
风洞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是指结合风洞设计、生产、调试、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实现各环节之间的数据共享、协同设计、统一管理,提高风洞设计的效率和质量。
下面介绍风洞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的研发思路和实现方法。
一、研发思路1.需求分析首先要对风洞设计和管理各环节的需求进行分析,包括数据共享、协同设计、部件管理、任务管理、生产调试等方面的需求。
通过与风洞的相关人员沟通,梳理出各种需求,并建立需求清单和优先级目录。
2.技术研发根据需求,确定研发方向和技术路线,包括软件、硬件和系统集成方面。
考虑到风洞的特殊性质,需要选择稳定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并整合多种数据接口和协议。
同时,需要优化图形界面和人机交互方式,提高用户体验。
3.测试运行在系统研发完毕之后,进行全面的测试和运行验证,包括数据传输、网络通信、任务流程、安全性等方面。
同时,要对用户的反馈进行及时处理,对系统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改进。
4.推广应用在研发完成后,要将系统推广到更广泛的风洞应用领域,包括国内外的航空、航天、汽车、动力机械等行业。
同时,要积极开发和应用各种技术手段,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智能化程度。
二、实现方法1.数据共享基于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实现风洞实验数据的实时采集、存储和共享。
通过搭建云平台,各个部门可以随时访问和管理风洞的试验数据,提高数据可靠性和安全性。
2.协同设计采用虚拟化技术,实现风洞设计的协同性和可视化。
通过3D建模和动画效果展示,实现对设计过程的可视化追踪和修改,提高设计效率和准确度。
3.部件管理通过标准化和自动化的工具,实现风洞部件的汇总和管理。
通过整合物理和软件组件的嵌入式系统设计,实现风洞设备的高效运行和测试。
4.任务管理通过任务分配和监控系统,实现风洞试验任务的分配、跟踪和管理。
风洞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研发

风洞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研发风洞是模拟大气动力环境的工程实验装置,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建筑、能源等领域。
风洞的设计管理对于提高实验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实验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大多数风洞设计管理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纸质文档与电子表格管理阶段,存在信息交流不及时、数据共享困难、设计流程不规范等问题。
开发一套风洞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能够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对于提高风洞设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项目管理功能:平台可以对风洞设计项目进行全面管理,包括项目立项、任务分配、进度跟踪、成果管理等。
通过平台可以实时查看项目进展情况,及时调整项目计划,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2. 设计流程管理功能:平台应能够支持风洞设计的整个流程,包括几何建模、网格划分、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等。
平台应具备一定的自动化和规范化特点,能够根据不同项目的需求自动生成相应的设计文件和报告,减少设计过程中的重复劳动和人为错误。
3. 信息交流与共享功能:平台应提供设计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数据共享功能,可以实时更新设计进展情况、讨论设计问题,并能够共享设计文件、计算结果等。
通过平台,不同设计人员之间可以更好地协同工作,减少沟通和数据传递的延迟和失误。
4. 数据库管理功能:平台应具备数据库管理功能,能够存储和管理风洞设计所需的各种数据,包括模型数据、网格数据、计算结果、实验数据等。
通过良好的数据库管理,可以提高设计数据的存取效率,并能够进行数据的备份和恢复,确保设计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 统计与分析功能:平台应能够对设计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生成设计报表和图像,并能够根据统计和分析结果进行决策。
通过平台的统计和分析功能,可以及时了解风洞设计的整体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提高设计质量和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搭建风洞数字化协同设计与仿真平台
文章从风洞研制特点及制约设计能力因素出发,引出建设平台的重要性,在分析当前平台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给出搭建多学科数字化协同设计与仿真平台的目的和意义,并描述协同设计与仿真平台的体系结构和功能框架,最后指出协同设计与仿真平台建成后能够起到的作用。
标签:设计手段;多学科数字化设计;协同设计与仿真平台;风洞设计
Abstract: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ind tunnel development and the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design capability,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platform.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platform,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building a multidisciplinary digital collaborative design and simulation platform are given. It also describes the architecture and functional framework of the collaborative design and simulation platform,and finally points out the role that the collaborative design and simulation platform can play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platform.
Keywords:design means;multidisciplinary digital design;collaborative design and simulation platform;wind tunnel design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以下简称气动中心)下属的第四研究所(以下简称四所),是国内唯一专业从事风洞设备设计及测试技术研究的综合性研究机构[1]。
近年来,随着风洞设计要求的提高与任务的快速增长[2],现有风洞设计理念陈旧、设计手段落后,设计能力不足、技术储备难以适应下一步任务要求等问题已日趋凸显。
风洞作为大型复杂设备,其建设是一个集设计、分析、仿真、试验、优化和管理于一体的大型工程。
其研制过程如图1所示,包括立项论证、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设计、风洞调试几个阶段,涉及气动、结构、测量、控制、液压、天平设计及项目管理等多学科领域[3]。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众多工程技术人员的协调,处理海量的数据资源,运用不同领域的专业工具软件,经历复杂的、科学的反复迭代设计过程。
目前,四所设计手段主要基于1996年前设计建成的CAD平台,该设计平台已明显表现出难以满足众多且要求日益复杂的新风洞设计要求,逐渐成为高质高效完成科研任务的瓶颈,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或阻碍了风洞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的提高;而且,现有的风洞CAD设计平台应用技术严重滞后于当今业已成熟的CAx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数字化、多学科协同设计与仿真,与四所在国内堪称风洞设计领域的“国家中心”地位极不相称,与实现风洞设备设计与建设水平“世界一流”的目标要求相差甚远。
构建一套基于先进CAx技术、全数字化的风洞多学科协同设计与仿真平台,
以提升风洞设计手段、提高风洞设计效率与设计质量、缩短研制周期、降低研制成本,是解决上述问题有效途径[4]。
1 平台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1.1 风洞研制的特点
风洞研制过程呈现的一系列特点,可以概括为两大方面:一方面,每个研制阶段所涉及的专业较多,跨专业多级业务流程复杂,业务流程中所使用的不同学科工具软件较多,工具软件之间的数据流关系复杂,而且复杂的研制流程还需要进行反复迭代才能获得有效的设计结果;另一方面,可行的参考方案往往有助于建立更好的迭代设计起点,迭代过程中基于经验的合理参数调整往往有助于减少迭代的次数,两者皆有助于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质量。
1.2 影响风洞设计能力的关键要素
根据风洞研制的特点可知:影响风洞设计能力的关键要素为:设计流程的积累、应用和管理水平;设计、计算、仿真工具軟件应用经验的积累和应用水平;设计规范、经验数据和已有设计成果的积累和应用水平;风洞设计相关的多学科协同设计与仿真的综合能力;设计、仿真、试验数据的综合管理水平。
1.3 现有CAD设计平台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有的风洞CAD设计平台基本实现了风洞三维方案设计、二维出图以及部件级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但在系统配置和应用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如三维大型复杂装配设计软件许可用户数严重不足、风洞CAD设计平台缺乏各专业协同设计环境、缺乏风洞性能多学科协同仿真环境、缺乏风洞设计数据的有效管理等。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就现有的设计队伍,凭借现有的风洞CAD设计平台,要高质高效完成目前前所未有的风洞设计与建设任务是难以想象的。
而采用基于产品数据管理的全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多学科协同仿真及项目流程管理技术等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技术途径。
1.4 平台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平台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在风洞研制过程中,实现不同专业人员之间、项目管理人员之间的有效协同;实现不同专业设计工具和手段的充分集成;综合考虑各个学科之间耦合效应的仿真;实现风洞设计与建设过程数据有效管理和知识数据的管理和再用。
平台建设的意义在于:改善风洞设计手段、提高风洞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缩短风洞研制周期、降低研制成本,有效提升风洞设计水平,高质高效完成各项研制任务。
2 平台总体方案
2.1 平台体系结构
基于通用的集成设计与仿真体系结构,风洞数字化设计与仿真平台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信息集成层、技术支撑层、集成平台层和用户层。
从平台体系结构中可知:在四层结构中,信息集成层、技术支撑层为任何专业、任何产品集成设计与仿真平台的通用体系,用户层仅为企业或产品设计平台界面,唯有集成平台层是体现集成设计与仿真平台的应用功能、设计对象特色的关键层。
在集成平台层,协同设计环境、仿真分析环境所包含产品设计与仿真流程、工具软件及自编软件、设计知识管理环境是体现集成平台是否具备专业或行业特色的关键要素。
系统管理环境、可视化环境所包含的项目管理、数据管理等均为其提供技术支撑。
因此,将风洞设计与仿真特有的各专业工具软件、设计流程、设计知识、规范及管理流程融入到集成设计与仿真体系结构的集成平台层中,是风洞数字化设计与仿真平台具有风洞设计特色的唯一标志。
2.2 平台功能框架
根据风洞研制中的跨专业、多学科的设计迭代过程和分析仿真过程紧密结合而形成产品设计循环、设计数据和仿真数据高度关联而构成风洞数字化虚拟样机的特征,可将体系结构中的协同設计环境、仿真分析环境及知识管理环境归为风洞设计与仿真过程管理体系;将系统管理环境分解为风洞科研项目管理体系和风洞设计与仿真数据管理体系,由此形成由风洞科研项目管理体系、风洞设计与仿真过程管理体系、风洞设计与仿真数据管理体系三大体系以及风洞知识管理系统、风洞虚拟样机展示子系统和硬件/网络环境构成的平台功能架构,如图3所示。
3 结束语
(1)风洞数字化设计与仿真平台建成后,在气动方面:将能规范气动设计流程、提高气动设计效率、实现气动性能的精细化模拟,进而提升气动设计能力;在结构方面:能实现风洞设计从二维设计到三维全数字化设计的转变,提高设计手段。
实现风洞多学科协同设计与仿真,提高设计效率、设计质量和设计水平。
实现风洞复杂部段、甚至风洞整体的数字化装配,避免零部件出现干涉现象,减少设计的返工量;在测控方面:实现控制软件无缝接入设计与仿真平台进行在线调试和测试,实现对整个数字风洞进行气动、结构及测控多专业、多学科的联合仿真,实时显示风洞流场特性参数及曲线、机构运动状态和运动曲线。
(2)风洞数字化设计与仿真平台的建立,实现风洞设备设计与仿真手段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从现有的传统模式快速跨越到国际先进水平;风洞数字化设计与仿真平台的应用,将改变风洞设计方式,提升设计理念,在提高设计效率、
设计质量和风洞性能的同时,实现风洞设计模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王玉明.项目管理在大型风洞设计对外合作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5.
[2]郭东明,雒建斌,方岱宁,等.大型风洞设计建设中的关键科学问题[J].中国科学基金,2017(5):420-421.
[3]刘政崇.风洞结构设计[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5:6-7.
[4]王超琪.风洞数字化设计与仿真平台建设方案[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