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带管理
海岸带综合管理的边界特征及其划分方法

海岸带综合管理的边界特征及其划分方法海岸带综合管理的边界特征及其划分方法一、海岸带综合管理的边界特征海岸带是指沿海地区,由海水、陆地、海岸环境及其海洋生态系统组成的复杂空间系统。
它以海洋为基础,有较强的连续性,具有地理上、资源上、环境上的协调统一特点,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
海岸带综合管理不仅要考虑到海岸带本身的特殊性,还应充分考虑到海岸带和其它地区之间的联系。
因此,海岸带综合管理的边界特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界限边界:海岸带的自然界限边界主要由海水、陆地和海洋环境组成。
2.政治界限边界:海岸带的政治界限边界取决于当地政府的行政区划,政治界限边界也可以根据政府的政策和要求而动态变化。
3.社会经济界限边界:海岸带的社会经济界限边界是由当地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决定的,它可以反映当地人口、经济活动、文化环境等社会经济状况。
4.环境界限边界:海岸带的环境界限边界主要反映海岸带的环境状况,例如:海洋生态系统的状况、海岸带的污染情况、应急处置能力等。
二、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划分方法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划分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按地理边界划分:按照海岸带的自然界限边界,将海岸带划分为不同的管理单元,例如:沿海省份、海岛、沿海城市、沿海乡镇等。
2.按管理类型划分:根据海岸带的管理类型,将海岸带划分为不同的管理单元,例如:生态保护区、渔业经济区、旅游度假区等。
3.按资源类型划分:按照海岸带的资源类型,将海岸带划分为不同的管理单元,例如:海洋渔业资源区、海洋生态资源区、海洋旅游资源区等。
4.按海岸带综合管理需求划分:按照海岸带的综合管理需求,将海岸带划分为不同的管理单元,例如:海洋生态保护区、海洋经济开发区、海洋旅游开发区等。
综上所述,海岸带综合管理的边界特征主要包括自然界限边界、政治界限边界、社会经济界限边界、环境界限边界等,而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划分方法可以按照地理边界、管理类型、资源类型和海岸带综合管理需求等不同方式进行。
江苏省海岸带管理条例

江苏省海岸带管理条例(修正)江苏省海岸带管理条例(修正)江苏省人大常委会(1991年3月3日江苏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根据1997年7月31日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江苏省海岸带管理条例〉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海岸带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海岸带资源,保护海岸带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海岸带在本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海岸带,是指本省海陆相互作用的过渡地带及沿海岛屿和辐射沙洲。
海岸带资源是指海岸带内的滩涂(包括荒地、草地)、水体、山岭、矿藏、砂砾、动物、植物、名胜古迹、风景旅游疗养地等资源。
第三条海岸带资源属国家所有,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除外。
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侵占或者破坏海岸带资源。
第四条凡在本省海岸带内从事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科学研究及其他活动的任何组织和个人,均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五条海岸带实行省人民政府统一管理与沿海市、县人民政府分级管理和综合管理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海岸带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列入省及沿海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六条海岸带资源的开发实行统一规划、综合利用、配套建设、分步实施的方针,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对海岸带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应当给予鼓励并依法保护。
开发利用海岸带资源,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行有偿使用。
第七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海岸带的义务和责任,有监督和检举违反本条例行为的权利。
第二章行政管理第八条省及沿海市、县人民政府的海岸带管理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管理海岸带的行政主管部门。
下级海岸带行政主管部门接受上级海岸带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和检查监督。
第九条海岸带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海岸带实行综合管理和协调监督,其主要职责:(一)监督有关海岸带法律、法规、规章的实施;(二)组织拟定海岸带总体规划,参与制定有关海岸带的专业规划,负责专业规划与总体规划之间的协调工作;(三)编制海岸带开发基金使用计划;(四)依据海岸带总体规划,审查海岸带内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项目,并监督实施;(五)组织拟定海岸带科学研究规划,监测海岸带的自然变化,搜集、传递、交流有关海岸带的信息;(六)依法检查监督开发活动,查处违法行为,协同有关地区、部门解决边界和资源等各种纠纷;(七)承担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海岸带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其他管理事项。
海岸带管理

绪论1.海岸线:海水向陆达到的极限位置的连线,即海岸线的向陆一侧是永久性陆地。
2.全球海岸线总长约44万km。
我国有大陆岸线1.8万km,岛屿岸线4万km。
3.海岸带:海岸带则是指现代海陆之间正在相互作用的地带。
也就是每天受潮汐涨落海水影响的潮间带(海涂)及其两侧一定范围的陆地和浅海的海陆过渡地带。
4.海岸带基本特征:①海岸带是资源最丰富的地带;②海岸带是区位优势最明显的地带;③海岸带是生态脆弱、灾害较多的地带。
5.21世纪海岸带压力:①人口增长与城市化;②海平面上升与海岸侵蚀;③淡水资源紧缺与水环境恶化;④渔业资源退化。
6.当前人类给海岸带带来的威胁至少表现在:①过度的捕捞使沿岸的生物种类和生产力下降,以致在不少地方不得不颁布“禁渔期”的法律;②围垦使大量海滨湿地减少,既破坏了海鸟的栖息地,某些物种的繁殖场所又减少了对近岸初级产品的供给;③污染日趋严重。
7.海岸带综合管理:它是高层次的管理,通过战略、区划、规划、立法、执法和行政监督等政府职能行为,对海岸带的空间、资源、生态环境及其开发利用的协调和监督管理,以便达到海岸带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8.海岸带管理核心目的:实现海岸带的可持续发展。
9.海岸带管理概念的兴起:海岸带管理的概念是由美国于1972年建立的。
当时美国国会通过了《海岸带管理法》。
第二章海岸带分区1.海岸带分类:①根据海岸动态可分为堆积海岸和侵蚀性海岸;②根据地质构造划分为上升海岸和下降海岸;③根据海岸组成物质的性质,可把海岸分为基岩海岸、砂砾质海岸、平原海岸、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等。
2.潮间带分区:随着潮汐周期的变化和水位的升降,可以将潮间带分为高潮滩(大潮高潮位一小潮高潮位)、中潮滩(小潮高潮位一小潮低潮位)和低潮滩(小潮低潮位一大潮低潮位)三个亚区。
3.海岸带管理范围(我国):从我国国情出发,我们认为海岸带管理的陆域范围应该是开发利用规划和决策的一级行政单位,即沿海县(县级市)、省(市)直属区和独立开发区的行政边界,海域管理范围以领海基线以外12海里为宜。
如何进行海岸带和海洋资源管理

如何进行海岸带和海洋资源管理海岸带和海洋资源是地球上宝贵的自然财富,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可持续的利用,我们正面临海岸带和海洋资源日益丧失的危险。
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海岸带和海洋资源管理成为了当今世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要实现有效的海岸带和海洋资源管理,关键在于加强法律和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各国应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规定海岸带和海洋资源的保护要求和管理措施。
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要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负责对海岸带和海洋资源进行综合监管和协调管理。
此外,各国间还应加强合作,制定国际间的法律和政策,共同治理海洋。
其次,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是进行海岸带和海洋资源管理的重要支撑。
科学家们需要关注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和海洋环境的污染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
同时,加强科研机构和相关技术企业的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为海岸带和海洋资源管理提供有效的工具和方法。
第三,进行公众教育和宣传也是保护海岸带和海洋资源的重要途径。
人们应该加强对于海洋保护意识的培养,了解海洋环境的重要性和海洋资源的有限性。
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宣传活动、制作教育资料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海洋生态保护的重视程度。
此外,通过加强媒体关于海洋环境保护的宣传报道,提升公众的参与度和行动力。
第四,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也是进行海岸带和海洋资源管理的重要途径。
海洋是全球共同的资源,各国应加强沟通和协调,建立国际合作的平台。
共同开展海洋科研项目、信息共享、技术转让等合作方式,形成共同治理海洋的合力。
在国际间建立海洋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框架和机制,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最后,要落实责任,形成多方共治的格局。
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非政府组织等各个方面都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积极参与到海岸带和海洋资源管理中。
政府要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企业要推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科研机构要加强创新和研究,非政府组织要发挥监督和促进作用。
海岸带开发与管理的规划与实施

海岸带开发与管理的规划与实施引言:海岸带是指陆地与海洋之间的过渡地带,是地球上最具生态和经济价值的地区之一。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加剧,海岸带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开发和管理问题。
本文将探讨海岸带开发与管理的规划与实施,旨在寻求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保护海岸带的生态环境和经济资源。
一、海岸带的重要性海岸带是地球上最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之一,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独特的生态景观。
同时,海岸带还是许多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提供了众多的旅游、渔业、航运等产业机会。
然而,过度的开发和管理不当将对海岸带的生态环境和经济资源造成严重破坏。
二、海岸带开发与管理的挑战1. 生态环境破坏:过度的旅游开发、工业污染、城市扩张等活动对海岸带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崩溃等问题。
2. 资源过度开采:渔业、矿产开采等活动的过度开采导致了海洋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系统的不稳定。
3. 自然灾害风险:海岸带常常面临风暴潮、海啸、海平面上升等自然灾害的风险,需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来减轻灾害影响。
4. 土地使用冲突:海岸带的土地资源有限,不同利益方之间的利益冲突常常导致土地使用的不合理和不可持续。
三、海岸带开发与管理的规划1. 生态保护优先:在海岸带开发与管理的规划中,应将生态保护置于首位,确保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可以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开发区域等措施来实现。
2. 综合规划:海岸带的开发与管理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遗产等。
综合规划可以协调不同利益方的需求,减少冲突。
3. 可持续发展:海岸带的开发与管理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可以通过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可再生能源等方式来实现。
四、海岸带开发与管理的实施1. 加强监管与执法:加强对海岸带开发与管理的监管与执法力度,严格限制违法行为,保护海岸带的生态环境和经济资源。
2. 提高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是海岸带开发与管理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公众听证会、社区研讨会等方式,让公众参与决策过程,保证决策的公正和透明。
海岸带管理制度

海岸带管理制度海岸带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保护和管理海岸带资源,维护海岸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海岸带管理制度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等方面的要求,科学制定政策和规划,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和监督体系,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海岸带管理制度首先需要明确海岸带的范围和界限,确定海岸带的管理主体和职责。
海岸带的范围包括陆地和海洋,一般可以划分为陆地海岸带和海域海岸带两个部分。
陆地海岸带的管理主体一般是地方政府,海域海岸带的管理主体一般是海洋管理局或相关部门。
管理主体需要拟定相关规划和政策,明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确保海岸带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海岸带管理制度还需要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海岸带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
海岸带管理的主要法律法规包括海洋法、海岸带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
这些法规规定了海岸带资源的保护措施、利用方式和权利义务,保障了海岸带资源的合法权益,维护了海岸带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海岸带管理制度还需要制定海岸带规划和管理方案,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利用海岸带资源。
海岸带规划是制定海岸带管理政策和方法的依据,确定海岸带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和时间表,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海岸带管理方案是具体的操作指南,包括资源的调查评估、开发利用、监测评估、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内容,指导管理机构实施管理工作,确保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
海岸带管理制度还需要建立相关的管理机构和监督体系,确保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管理机构是负责具体管理工作的机构,一般由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组建,具有相应的权限和职责。
监督体系是对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的体系,包括监督机构、监督程序和监督内容等,保证管理工作的公正和透明。
海岸带管理制度还需要建立相关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体系,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技术支持包括资源调查评估、环境监测评估、生态修复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服务包括资源开发利用政策解读、管理方法培训、信息发布等方面的服务,促进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专门化。
青岛市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条例-

青岛市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条例正文:----------------------------------------------------------------------------------------------------------------------------------------------------青岛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青岛市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条例》,业经青岛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并报经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青岛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9年11月29日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青岛市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条例》的决定2019年11月29日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经过审查,决定批准《青岛市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条例》,由青岛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青岛市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条例(2019年5月23日青岛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第三章保护第四章整治修复第五章利用第六章监督管理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海岸带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海岸带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海岸带的保护与利用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胶州湾海岸带的保护与利用管理,《青岛市胶州湾保护条例》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海岸带,是指海洋与陆地的交汇地带,包括海岸线两侧一定范围内的海域、海岛和陆域。
海域范围为自海岸线向海洋一侧至第一条主要航道(航线)内边界;有居民海岛超出上述范围的,应当划入。
陆域范围为自海岸线向陆地一侧至临海第一条公路或者主要城市道路,其中:(一)第一条公路或者主要城市道路邻近海岸线的,应当适当增加控制腹地;未建成区内原则上不小于一千米;(二)河口、滩涂、湿地、沿海防护林等区域超出上述范围的,应当按照保持独立生态环境单元完整性的原则整体划入。
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琼海市海岸带保护管理办法的通知-海府办〔2019〕48号

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琼海市海岸带保护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琼海市海岸带保护管理办法的通知海府办〔2019〕48号沿海各镇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有关部门:《琼海市海岸带保护管理办法》已经十五届市政府第2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9年6月17日琼海市海岸带保护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海岸带环境资源的保护,规范海岸带开发利用管理,根据《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规定》(2016年5月26日颁布实施)和《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实施细则》(琼府[2016]83号)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政府各相关部门以及沿海各镇政府应当遵守《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规定》《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实施细则》和本办法,加强对海岸带的保护。
第三条本办法中所称海岸带、海岸线的具体界线范围、海岸线遵照《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
第四条海岸带保护治理与开发利用应当遵循陆海统筹、科学规划、保护优先、合理开发、分类管控、协调发展的原则;对海岸带生态环境损害实行权责一致、终身追究的原则。
第五条市政府负责对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
各沿海镇政府是海岸带保护日常监管的实施主体,负有日常巡查、发现、制止、限期改正及限期拆除的责任。
镇政府主要负责人是履行海岸带监管职责的直接责任人,分管副镇长是具体负责人。
市发改、旅游、自然资源和规划(林业、海洋)、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务、综合行政执法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依法行使职权,协同做好海岸带保护治理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章海岸带管第九章:海岸带管理Marine Management海洋管理学第一节海岸带管理概述海岸线海岸带一、海岸线与海岸带(一)海岸线地理学所指的海岸线是指陆地与海洋相互交汇的地带,地理学所指的海岸线是指陆地与海洋相互交汇的地带也是位于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影响的叠合地带规划学科里的海岸线概念不同于地理学科的海岸线概念带。
规划学科里的海岸线概念不同于地理学科的海岸线概念,它是一个空间概念,包括一定范围的水域和陆域,是水域和陆域的结合地带。
但目前海岸线尚无统一的界定标准。
我国学者张谦益认为,海岸线的陆域界限一般以滨海大道为界,海域界限一般以低潮线向外平均伸展500m等距线为界。
(二)海岸带海岸带的地理区域包括近海水域、潮间带和潮上带的沿岸陆地部分。
学者陈述彭则将海岸带定义为:以海岸为基线向两侧扩散而且辐射的地带。
他认为海岸带向陆还应包括古海岸即海相与陆相相互沉积所达到的范围,以及现代三角洲河流的潮汐顶托点;海岸带向海应包括海洋岛屿、人工岛屿,以及岸外辐射沙洲。
外辐射沙洲本课程认为:海岸带是海洋与陆地的过渡地带。
它包括三个部分:沿着海岸线的陆地、海潮出没的滩地以及陆地向海面以下延伸的部分。
海岸带的上界划在海浪作用可达到的地方,下界定在海水深度相当于当地经常作用的波浪长度的地方下界定在海水深度相当于当地经常作用的波浪长度1/3或1/2的地方。
具体表达为:陆域一般自海岸线向陆延伸10千米,有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根据海岸带的实际情况可适当延伸;海域一般自海岸线向海扩张至10-15米等深线;河口地区向陆自潮界区,向海至淡水舌锋缘。
我国海岸带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和太平洋交汇的过渡地带,呈s形。
它北起辽宁的鸭绿江口,南至广西的北仑河地带呈形它北起辽宁的鸭绿江口南至广西的北仑河口,海岸线长达18000千米。
划入海岸带范围的有11个省、市、自治区,197个县、区,陆上面积27.7万平方千米,加市自治区个县区陆上面积277万平方千米加上0-15米水深海域面积,我国海岸带总面积达35万平方千米。
我国的海岸线有18000公里我国的海岸带我国海岸带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和太平洋交汇的过渡地带,呈s形。
它北起辽宁的鸭绿江口,南至广西的北仑河口,海岸线长达18000千米。
划入海岸带范围的有11个省、市、自治区,197个县、区,陆上面积27.7万平方千米,加上0-15米水深海域面积,我国海岸带总面积达35万平方千米。
世界主要国家海岸线比较(单位公里)俄罗斯约40000.1美国22680.2澳大利亚20125.30000加拿大约20000.4中国约18000.5巴西约74006.印度60837.二、海岸带综合管理二海岸带综合管理()综合性海岸带管理(一)综合性海岸带管理通过跨学科间相互协调的手段对沿海区域内的问题进行定义和解决,这个手段包括‘在由各种法律和制度框架构成的管理程序指导下,确保沿海区域发展和管理的相关规划与环境和社会目标相一致,并在其过程中充分体现这些因素。
()综合性海岸线规划(二)综合性海岸线规划综合性海岸线规划主要包括空间在横向上的协调和空间要素在纵向上的关联与统间要素在纵向上的关联与统一。
三、海岸带的社会经济价值三海岸带的社会经济价值1.地理社会价值与特点第一,地理位置优越。
它背向广阔的内陆腹地,面向浩瀚的太平洋,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第二,海陆资源兼备。
海岸带既有丰富的陆地资源,第二海陆资源兼备海岸带既有丰富的陆地资源又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由于生态上的复合性,它蕴藏着比地球上其他区域更为丰富的自然资源。
比地球上其他区域更为丰富的自然资源第三,生态环境脆弱。
与其他区域相比,海岸带的生态环境脆弱得多(生物区层最低部、自然灾害频繁、人口密集)。
2.海岸带产业经济特点2海岸带产业经济特点第一,海陆产业荟萃。
它既是陆地产业的理想场所,又是海洋产业第海陆产业荟萃它是陆地产业的想场所是海洋产业的必然落座空间。
第二,经济开放度高。
这主要得益于它的交通优势和政策优势。
经济开放度高这主要得益于它的交通优势和政策优势第三,总体经济发展水平高,但局部不平衡。
总体经济水平高表现在人均产值高和城市化程度高局部不平衡表现在其中%较发达在人均产值高和城市化程度高;局部不平衡表现在其中10%较发达,其于90%仍不够发达。
第四,经济结构独特。
表现在:三次产业结构水平高;第产业内经济结构独特表现在三次产业结构水平高第一产业内部,渔业所占比重较高;第二产业内部,轻工业所占比重较高。
我国沿海几个海岸带城市介绍大连天津连云港宁波青岛厦门湛江北海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第二节国外海岸带管理一、美国美国海岸线长9.5376万英里,国土面积937.2614平方千米(本土面积),人口2.703亿。
虽然国土沿海地区面积仅占总国土面积的17%,人口却超过总人口的50%。
197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海岸带管理法》,主要内容包括:(一)确定了海岸带管理的基本政策这些基本政策包括:保全保护开发并在可能的这些基本政策包括:保全、保护、开发并在可能的条件下恢复或增加海带资源;鼓励和帮助各州通过制定和实施管理规划,有效履行其海岸带职责,以便在充分考虑实施管理规划有效履行其海岸带职责以便在充分考虑到海岸带的生态、文化、历史、美学价值及其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明智地利用海岸带资源;从事海岸带工作的联邦情况下明智地利用海岸带资源从事海岸带工作的联邦机构,要同州和地方政府及区机构通力合作,并参与他们的工作;鼓励公众、联邦政府、州和地方政府地区机构共同参与制定海岸带管理规划。
(二)确定了海岸带的范围美国的海岸带系指邻接若干沿岸州的海岸线和彼此间有强烈影响的沿岸水(包括水中的及水下的土地)及毗邻的滨海陆地(包括陆上水域和地下水)。
这些地带包括岛屿、过渡区与潮间带、盐沼、湿地和海滩。
在五大湖区延伸到美国、加拿大的国界线,向海方向延伸至美国领海的外部界限。
向内陆则从海岸线延到管理滨陆所需达到的范围,亦即滨陆利用对沿岸水域直接影响所及的范围。
不包括那种按法律规定完全听凭联邦政府及其官员和下属机构使用,或由联邦政府完全听凭联邦政府及其官员和下属机构使用或由联邦政府及其官员和下属机构托管的滨陆。
(三)确定了海岸带的管理体制美国《海岸带管理法》确立的是分级、分散的管理体制,即联邦、沿岸各和地方政府都具有海岸带管理的职责,但以州为主。
二、法国受传统的“海岸公物”概念的影响,法国关于海岸带的受传统的“海岸公物”概念的影响法国关于海岸带的法律和规章排除海岸的私人占有。
法国的海岸带管理,基本政策是“保护海岸带空间,尊重自然区,维持生态平衡”。
三、日本80%的人口聚居在34,386千米长的海滨地区,日本约千米长的海滨地区其中约1/2的海岸带需要保护,所以日本很早就开始了海岸带管理的立法和实践,如《海岸法》、《海岸法实施令》和带管理的立法和实践如《海岸法》《海岸法实施令》和《公有水面填埋法》。
日本的《海岸法》具有国土资源法的性质,其目的是“防止海啸、高潮、波浪及其他海水或地基变化带来的灾害,进而保护海岸,以有利于国土保护”。
四、韩国四韩国韩国已颁布了50多部与海岸带有关的法律。
主要有《公有水面管理法》《公有水面埋立法》《海底矿产《公有水面管理法》、《公有水面埋立法》、《海底矿产资源开发法》、《海洋开发基本法》等等。
海岸管理的法律结构是部门模式,每一法律针对一个部门,这些部门或者是一个海岸资源部门,或者是一个海岸环境问题部门。
在1996年韩国海洋事务与渔业部成立以前,大约有7个部、2个国家管理局涉及海岸带开发活动和资源的管理。
1996年成立了海洋事务与渔业部,具有海岸带管理的主要职能和协调相关各部门关系的职能。
海岸带综合管理机构的设置,值得深入地研究。
第三节我国海岸带区域发展管理第节我国海岸带区域发展管、我国海岸带经济发展的基本步骤:一我国海岸带经济发展的基本步骤:第一,以港口城市群为中心,建设沿海城市体系;第二,建设海水增养殖业为主,海洋捕捞为辅的海洋水产带;第建养洋洋产第三,积极发展临海工业,建设沿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第四,开发滨海旅游资源,积极促进沿海旅游带的形成;第五,发挥沿海开放地带的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
第五发挥沿海开放地带的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二、海岛经济发展1.海岛概念海岛是被海水包围,高潮时仍露出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海岛是被海水包围高潮时仍露出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
如果这块陆地过大,则不叫“岛”而叫“洲”,如南极洲澳洲如果这块陆地过小也不叫“岛”而叫“礁”洲、澳洲;如果这块陆地过小,也不叫“岛”而叫“礁”。
对于岛与洲的划分,目前并无明确标准。
通常人们称丹麦的格陵兰岛为世界第一大岛(217万平方公里),大于这个面积的陆地称“洲”或“大陆”。
对于岛与礁的划分,我国社会经济调查中以500平方米为界,小于500平方米的为礁。
世界上有多少海岛?很难说得清。
一是因为各国统计的标准、方法不一样。
有的标准、方法不样。
有的10平米以上,有的100平米以上,有的500平米以上,还有的1平方公里以上才算岛。
二是因为海洋中的岛屿在不停地变动着。
珊瑚虫在不停地建造新的陆海洋中的岛屿在不停地变动着珊瑚虫在不停地建造新的陆地;海底火山喷发会产生新的岛屿;地壳运动或地震会使一些小岛产生,也会使一些小岛消失;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些小岛产生也会使些小岛消失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或下降;人类移山填海,把几个小岛连成一个大岛,等等。
通常认为,世界上有海岛十万个左右。
我国是世界上岛屿最多的国家之一。
但我国到底有多少海岛也有界上岛屿最多的国家之。
但我国到底有多少海岛也有不同的说法。
如果以500平方米为标准,以大陆各沿海省、市、自治区、海南省和港、澳、台为范围,我国海省市自治区海南省和港澳台为范围我国海岛总数是7373个(大陆沿海和海南省6961个,澳门3个,香港183个,台湾224个,再加上台湾岛和海南岛)。
个台湾个再加上台湾岛和海南岛)我国各地对海岛的叫法不一。
长江口以北称“岛”,浙江称“山”,福建、台湾称“屿”,广东称“礁”、“沙”、“州”,广西称“墩”,海南称“石”、“角”。
2.我国的海岛类型2我国的海岛类型我国海岛不仅数量多,分布广,而且种类繁多。
对海岛的分类,有多种标准。
按物质组成划分,海岛可分为基岩岛、沙泥岛和珊瑚岛。
在我国海岛中,基岩岛数量最多(占93%),其次是沙泥岛(占6%),再次是珊瑚岛(占1%)。
按成因划分海岛可分为大陆岛海洋岛和冲积岛海按成因划分,海岛可分为大陆岛,海洋岛和冲积岛。
海洋岛包括火山岛和珊瑚岛。
我国绝大多数岛屿属大陆岛,南海中的很多岛都是海洋岛。
按分岛分群岛列岛岛大按组合形态划分,海岛可分为群岛、列岛和岛三大类。
群岛是指彼此相距较近,成群分布在一起的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