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不屈的中国人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不屈的中国人》.doc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不屈的中国人》.doc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不屈的中国人》不能忘记的屈辱学习目标:⒈了解当时列强在侵略时所作所为。

⒉体会当时侵略给国家与人民带来的巨大打击与苦难,生活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⒊感受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华儿女进行英勇反抗的原因⒋阐述自己的感受,同时知道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更加努力,国家的发展是自己肩上的责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重温历史,感受当时侵略所带来的伤害与屈辱,谈自己的感受。

难点:结合实际,说说以后在学习及生活中该如何做。

第一课时活动一:破碎的山河被掠走的中国国宝⒈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我们的祖国有五千年的历史,让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看看它的成长。

(播放短片)⒉我们的祖国曾经拥有世界上的版图,(展示地图)但是他们有些被强行租借,有的被列强强取豪夺,四散飘零。

仔细观察,从图中香港、澳门的名称中(放大此地图片名称),你发现了什么?⒊都是特别行政区。

⒋是的。

他们都是我们的国土,为什么称为特别行政区呢?因为它们都曾被英国和葡萄牙所占领。

在的鸦片战争中,我们的国家更是受到了外来国家严重的侵略。

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回家搜集了一些有关资料,请大家互相讨论。

⒌学生互相讨论。

首先,让大家先要弄清楚鸦片战争发动的原因,然后再互相集中其所带来的伤害。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大家补充完整自己的资料,如:分别有那些国家,进行划分,再在每个国家下方写出其所做出的侵略。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不同的形式汇报,为班级高质量的交流打下基础。

⒍在同学互相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讨论。

在此过程中,可以将问题更深入的讨论,比如:“我们的国家还有被强占或租借的地方”让学生知道,国土曾因为许多不平等条约而被瓜分,中华民族饱受侵略者的欺辱和蹂躏。

⒎在班级交流基础上,让一些学生阐述自己对此的看法。

活动二被掠走的中国国宝⒈师:我们的国土被外国列强所瓜分,随着他们的铁蹄的践踏,许多珍贵的、世间罕见的国宝也被他们所掠夺,说说你所知道的事件。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不屈的中国人 3 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_24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不屈的中国人 3 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_24

1、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为了人民的解放和祖国的富强,许多革命先辈不断探索拯救中国的革命道路,体会中国的爱国志士为了拯救中国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付出的代价。

2、让学生知道一些影响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激发对英雄的敬佩之情。

3、让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胜利,培养热爱共产党的情感。

4、培养学生为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奋斗的民族责任感。

1、结合前两课的学习,分析思考,为什么近代以来,我们的祖国总是被践踏和侵略?2、分小组研讨:假如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会提出什么样的救国方案?并说明理由。

3、结合45页和资料库中的相关内容,了解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归纳改革方案和措施,并与自己“方案”相比较异同。

4、这些改革措施对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起到哪些积极作用?但威慑么最后都以失败告终?活动二革命先驱故事会1、用讲故事、表演、图片介绍等多种形式了解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再现当年历史。

2、读一读,议一议秋瑾等革命先烈的诗文,感受与祖国共存亡的革命气概。

3、把感受写在日记中。

活动三五四青年节的来历1、知道5月4日是什么节日吗?2、读47页的介绍和资料库中相关资料,了解五四爱国运动。

3、五四爱国运动发生在哪年,为什么要游行,提出了什么口号,都有哪些人参加?4、比较三元里抗英、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在参加人员上有什么不同?活动四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听歌曲。

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歌曲,边听边想:歌词的内容说明了什么?2、说说我所知道的有关共产党的知识。

如果家人有党员,向同学介绍他们是哪年入党的?3、读48页和资料库中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共产党诞生的过程。

4、用多种方法再现史实。

如,把资料整理成小故事在班上演讲。

活动五战斗在井冈山1、师生一起找反映当年红军在井冈山斗争的歌曲。

2、组织观看反映井冈山斗争的电影。

3、想象当年革命者的生活情况,并演唱当年红军唱的歌曲。

4、以故事会的形式讲讲当年朱德、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井冈山的生活和斗争情况。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不屈的中国人 3 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_14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不屈的中国人 3 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_14

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爱国志士为了拯救中国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付出的巨大代价,帮助学生树立为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民族责任感;唤起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佩之情,深化热爱共产党的情感。

能力:学习收集、整理、分析历史信息。

知识:知道为了人民的解放和祖国的富强,许多革命先辈不断探索拯救中国的革命道路;知道一些影响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知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越的斗争,取得了民族独立和解放的伟大胜利。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少年儿童崇敬英雄人物,但农村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对中国历史的了解相当有限,他们对中国人民为探索救国之路所作的努力和付出的了解就更少了。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农村小学六年级学生难以去了解和体会许多爱国志士在探索—失败—探索中不断开拓寻找救国之路的艰难。

正是在革命先辈前仆后继的探索和牺牲中,迎来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新中国。

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了解革命先辈为人民解放和祖国富强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英勇斗争。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通过了解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敬佩爱国志士,激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培养为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民族责任感。

要想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就要让学生结合前两课的学习,分析思考,为什么近代以来,我们的祖国屡次遭受列强的侵略?假如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会提出什么样的救国方案?在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再结合教材中戊戌变法和资料库中的相关内容,了解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归纳改革方案和措施,并与自己的“方案”相比较,继而分析这些改革措施对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起到哪些积极作用。

并思考为什么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从中认识到在腐朽的清政府的统治下,任何改革都难以成功,以及社会的其他原因等。

为了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用讲故事、表演、图片介绍等多种形式举办革命先驱故事会,让学生在众多英雄人物的故事中去感受和了解当时人们救国救民的理想、奋斗与献身的大无畏精神,激发对英雄的敬佩之情。

第二单元不屈中国人

第二单元不屈中国人

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主题单元教材解读表附记:主题一:不能忘记的屈辱教学目标:1.知道近代以来中国曾经遭受到列强的侵略和凌辱,山河破碎。

2.知道外国列强曾在中国烧杀抢掠、残害生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

3.让学生体验中国曾经山河破碎、家园被劫、人民受辱的悲惨命运。

4.学会收集整理历史资料,学会从生活中去学习和了解历史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按国土、国宝、国民三个专题分成学习小组,用收集资料,采访等方式,了解历史。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本课学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人们常说“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尤其不能忘记中华民族曾经的屈辱。

二、1.讨论:让学生回忆自己通过电影、电视剧、报纸、书籍,周围人的议论等所了解的事情,说说近代发生的历史事情。

2.将学生的发言内容按教材的思路以及课前的准备,指导学生按破碎的山河(国土);被掠夺的国宝(物);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中国人民)这三个角度,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所了解的史实以及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和感受。

三、活动一:国土问题1.观察教材P30的三幅地图,比较研究。

2.讨论:这三幅地图表示什么地方?它们体现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3.播放“七子之歌”,引导学生从歌声中感受祖国山河破碎、同胞脱离祖国怀抱的悲情。

4.出示中国行政区图,在地图上圈画被占领和强租的区域,让学生观察中国的版图变成了什么样子。

讨论:谈出自己的感受四、活动二:流失的国宝1.出示圆明园被毁前的图片,并介绍圆明园资料,让学生感受圆明园昔日风采。

2.出示被烧毁后圆明园的图片,介绍英法联军劫焚圆明园史实。

3.看书P32下面三幅图,思考:当你看到被掠夺的国宝,需要用重金买回时,你的感受和心情是什么?4.讨论:侵略者为什么会肆无忌惮地掠夺我国珍贵的财宝。

记录下讨论结果,包括困惑和疑问,本单元结束时自行总结。

五、总结:先让学生谈感受,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不屈的中国人 1 不能忘记的屈辱》教学设计_16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不屈的中国人 1 不能忘记的屈辱》教学设计_16

不能忘记的耻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祖国曾经山河破碎、家园被劫、人民受辱的悲惨命运,体验身为华夏儿女的悲愤之情,树立振兴中华的理想与愿望。

能力:学会收集整理历史资料,从生活中去学习和了解历史的方法。

知识:知道近代以来中国曾经遭受到列强的侵略和凌辱,山河破碎;了解外国列强曾在中国烧杀掠抢,残害生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农村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多数知道抗日战争的故事、长征的故事、英雄董存瑞的故事,但是祖国曾经经历的山河破碎、家园被毁的近代屈辱历史和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抗争历史,他们并不是很了解,也难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他们了解相关信息的渠道窄,仅限于听上辈人的讲述,或是从电影、报纸上获得一些信息,还不具有正确、全面客观地看待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和能力。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农村地区的小学生由于获得历史信息的渠道相对狭窄,对重要的历史事件比较陌生,缺乏情感基础,这将对本单元的学习实效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资源,激发学生的情感,质朴的农村小学生将会深刻感悟祖国的多灾多难以及人民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定会激发高涨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因此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近代以来中国曾经遭受到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凌辱,致使山河破碎、国宝被掠、人民遭受屠杀的史实。

教学难点是体验和感受中国曾经遭受过的那段屈辱历史和悲惨命运,从而产生民族自强的情感。

为突破重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可将“山河破碎”作为突破口,通过对“祖国山河破碎”的充分认识,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一步一步由浅入深地、比较充分地知晓在清朝末期祖国山河被割让、被租借、被瓜分的史事,感受祖国领土主权丧失、山河破碎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与屈辱。

从而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基础,注意突出主题,把握重点,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避免由于学习内容过于繁杂,造成知识罗列的现象。

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第一课不能忘记的屈辱

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第一课不能忘记的屈辱

预案年级:六年级周次:第五周单元课题: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课题:1、不能忘记的屈辱学习目标:1、知道“七子之歌”中的“七子”指的是中国的哪七处失地。

2、通过教学,理解《南京条约》的内容及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

3、利用教材所提供的信息,知道我国都有哪些地方曾被外国侵略者强占和强租。

4、利用网络理解圆明园为什么被西方国家称之为“万园之园”。

学习重难点:重点:知道近代以来中国曾今遭受到列强的侵略和凌辱,山河破碎。

难点:学会收集整理历史资料,学会从生活中去学习和理解历史的方法。

学法指导:1、通过网络理解《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2、通过阅读书中资料完成本课预习内容。

3、借助网络理解圆明园。

预习内容:(预习30至33页内容完成以下内容)1、“七子之歌”中所说的“七子”指的是中国的七处失地分别是()()()()()()()。

2、()年,()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中国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3、说出几处我国曾被列强侵占或强行租借的地方()。

4、圆明园被西方国家称之为()。

导案设计:预案年级:六年级周次:第五周单元课题:不屈的中国人课题:1、不能忘记的屈辱学习目标:1、知道日本侵略军在中国烧杀掠抢,残害生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大罪。

2、通过教学理解九。

一八事变及其相关历史内容,从而明白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

3、体验中国曾今山河破碎、家园被劫、人民受辱的悲惨命运。

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学习重难点:重点:知道日本侵略军在中国烧杀掠抢,残害生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大罪。

难点:体验中国曾今山河破碎、家园被劫、人民受辱的悲惨命运。

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学法指导:1、通过课堂影像理解九。

一八事变相关的内容。

2、通过教参内容知道日本军在中国都犯下了哪些滔天大罪。

3、通过书籍或网络理解南京大屠杀的内容。

预习内容:(预习34至37页内容后完成以下内容)1、()年()月()日这个天,日军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

2、1937年12月,日军侵占南京后,实行了长达六周的血腥屠杀,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南京超过()万人被杀害。

第二单元 不屈的中国人

第二单元 不屈的中国人

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复习资料“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尤其不能忘记中华民族曾经经历的屈辱,不能忘记我们的前辈们反抗侵略的一次次抗争,以及那些为了祖国的强盛,努力探索和奋斗的仁人志士。

一、不能忘记的屈辱1.1840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书31页(1)导火线:英国强行向中国推销鸦片,而林则徐实行禁烟运动(2)结果:中国战败,签署《南京条约》(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割香港给英国,列强蜂拥而至。

(3)标志: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社会。

2.1860年10月火烧圆明园(中—英法联军*英、法、俄、美)书32页(1)历史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的腐败无能(2)结果:清政府屈膝退让,接受全部“议和”条件。

不久即签署《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我国九龙半岛和北部大片领土被霸占,1600万赔款(3)性质:火烧圆明园是侵略者犯下的一大罪行,也是人类历史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3.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中—日)书34页(1)地点:辽宁省沈阳市(2)时间:1931.9.18(3)内容:关东军炸毁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借此袭击。

(4)意义:拉开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序幕,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

(5)结果:中国军队未进行有组织的抵抗,日军迅速占领东三省。

4.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书36页(1)内容:日军侵占南京后,进行了长达六周的血腥屠杀,超过30万军民先后被杀害。

(2)现状:有些日本人矢口否认这一历史事实。

2015年10月9日,中国南京大屠杀档案申遗成功。

南京大屠杀,我们究竟应该记住什么?1. 落后就要挨打。

我们要牢记历史,铭记这些屈辱,提醒我们要不断进步,发展自己;2.当时留下的后患依旧在伤害着我们的同胞;3.现在部分日本人仍旧否认这一历史,还妄图篡改历史,这是我们所不能容许的;4. 我们应记住真相和为真相不断奋斗的人们,应该铭记中华民族曾经惨遭奴役和侵害的真相,应该记住的是现在和平生活的不易。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不屈的中国人 1 不能忘记的屈辱》_33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不屈的中国人 1 不能忘记的屈辱》_33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不能忘记的屈辱》教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当时列强在侵略时所作所为。

2、体会当时侵略给国家与人民带来的巨大打击与苦难,人民生活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体验身为华夏儿女的悲愤之情,树立振兴中华的理想与愿望。

3、感受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华儿女进行英勇反抗的原因。

4、阐述自己的感受,同时知道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更加努力,国家的发展是自己肩上的责任。

学习重点知道近代以来中国曾经遭受到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凌辱,致使山河破碎、国宝被掠、人民遭受屠杀的史实。

教学难点通过对这些残酷的历史事实的了解,体验和感受中国曾经遭受过的那段屈辱历史和悲惨命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要从“被掠夺的国宝”“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这两个方面搜集近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侵略的历史事件、数据等具体的资料。

学生准备:通过各种途径(电影、电视、报纸、书籍、向周围人询问等),从“被掠夺的国宝”(重点了解圆明园)、“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中国人民“亡国奴”的悲惨生活)这两个角度了解近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侵略的历史史实。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破碎的山河”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被掠走的中国国宝”“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教学过程引入: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中国在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之后,法、德、意、日、俄等列强纷纷扑向中国,并先后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饱受了外国侵略者的欺辱和蹂躏。

我们的国土通过不平等条约被强占、强租。

随着列强铁蹄的践踏,中国多少名园胜迹顷刻间变为废墟,我国成千上万的珍贵文物被它们洗劫一空,流散他乡。

在北京曾经有一座美丽的皇家园林,园里湖光水色,景色十分迷人,还珍藏着无数宝物、名人字画等。

它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精美壮观的皇家园林,而且是世界闻名的博物馆、艺术馆,被誉为“万园之园”。

(课件出示被洗劫前的景观)可是就在1860年10月,来了一群强调,圆明园被毁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 不屈的中国人主题单元教材解读表单元主题不屈的中国人主题概述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反映了我国近代遭受列强侵越,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侵越的屈辱史,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越的抗争史以及为了祖国强盛所走过的探索历程,其中重点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爱国精神和艰苦卓越的斗争精神。

本单元没有沿用以往以时间为线索的思路,而是按照遭受欺辱----奋起反抗----寻求救国之路----最后取得成功为思路,重点不是在让学生学习系统的历史知识,而是重在让学生初步了解近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屈辱和苦难,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

课文题目共计三个主题单元教学目标课时6-81不能忘记的屈辱 1.通过了解和探究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屈辱、苦难和危害,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了解近代的重大2 22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3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历史事件,让学生认识到,有多少中华儿女为拯救中国,在不断抗争、不断探索,体现了中华民族顽强的民族精神,从而激励学生从小养成历史责任感。

3.让学生知道中国人民,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救亡图存的抗争精神。

4.激发学生敬佩、爱戴革命先辈的情感,帮助学生3附记:主题一:不能忘记的屈辱教学目标:1.知道近代以来中国曾经遭受到列强的侵略和凌辱,山河破碎。

2.知道外国列强曾在中国烧杀抢掠、残害生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

3.让学生体验中国曾经山河破碎、家园被劫、人民受辱的悲惨命运。

4.学会收集整理历史资料,学会从生活中去学习和了解历史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按国土、国宝、国民三个专题分成学习小组,用收集资料,采访等方式,了解历史。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本课学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人们常说“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尤其不能忘记中华民族曾经的屈辱。

二、1.讨论:让学生回忆自己通过电影、电视剧、报纸、书籍,周围人的议论等所了解的事情,说说近代发生的历史事情。

2.将学生的发言内容按教材的思路以及课前的准备,指导学生按破碎的山河(国土);被掠夺的国宝(物);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中国人民)这三个角度,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所了解的史实以及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和感受。

三、活动一:国土问题1.观察教材P30的三幅地图,比较研究。

2.讨论:这三幅地图表示什么地方?它们体现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3.播放“七子之歌”,引导学生从歌声中感受祖国山河破碎、同胞脱离祖国怀抱的悲情。

4.出示中国行政区图,在地图上圈画被占领和强租的区域,让学生观察中国的版图变成了什么样子。

讨论:谈出自己的感受四、活动二:流失的国宝1.出示圆明园被毁前的图片,并介绍圆明园资料,让学生感受圆明园昔日风采。

2.出示被烧毁后圆明园的图片,介绍英法联军劫焚圆明园史实。

3.看书P32下面三幅图,思考:当你看到被掠夺的国宝,需要用重金买回时,你的感受和心情是什么?4.讨论:侵略者为什么会肆无忌惮地掠夺我国珍贵的财宝。

记录下讨论结果,包括困惑和疑问,本单元结束时自行总结。

五、总结:先让学生谈感受,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

课后记: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用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引入本课学习二、阅读教材P34,了解九一八事变及其相关历史内容三、出示:一个原日本731细菌部队的士兵在为中国受害者出庭作证时的证词和忏悔思考:他当时为什么要这样做?后来他为什么要为中国受害者作证?交流:你还知道日军在我国领土上犯下的哪些滔天罪行。

教育点:认识侵略者的残酷本性及其不容置疑的历史罪证。

四、活动一:了解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1.看书P36,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史实2.交流重庆大轰炸史实资料3.培养研究性学习方法让学生根据历史事件以相关资源、资料,尝试自己提出问题,逐步掌握和运用学习历史的方法。

五、讨论:这段历史告诉了我们什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忘记它?六、课后思考探究:为什么中国会不断遭受凌辱和侵略?面对欺侮?当时的中国人民是什么态度?课后记:主题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面对外来侵略,中国人民曾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从中体会中华民族顽强的抗争精神.2、了解林则徐、邓世昌等许多民族英雄和许多反抗外来侵略者的故事.3、探究并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4、学习收集、整理、分析历史信息.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结合第一课的学习,请学生谈谈,当了解到近百年祖国屡遭劫难、倍受欺压的历史时,自己的心情和想法,引发学生提出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是什么态度,有没有反抗,做了哪些反抗等.进而引出本课学习主题.二、活动一:1、出示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图片,让学生借助自己以前看的书籍、电影、课前收集的有关虎门销烟的资料,介绍虎门销烟的事实.(老师相机补充)2、看图思考:急剧增加的鸦片数量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从中国掠走了大量白银,给中国带来大量危害)3、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林则徐要销毁鸦片,开展禁烟运动?(吸食者丧失劳动力,中国人的战斗力被一点点吞噬;为购买鸦片,白银外流,财政空缺,国力下降)4、如果中国的国民吸食鸦片成风,会是什么情景?(体会林则徐禁烟的伟大意义)三、活动二:英雄故事会1、让学生讲三元里抗英和黄海海战的故事.2、读邓世昌的话和歌颂他的诗歌,体会其中表达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让学生设想,当邓世昌指挥军舰冲向敌人,要与敌人同归于尽时他想到的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3、让学生想象三元里人民手拿长矛、锄头冲向敌人时的场面,说说学三元里人民把敌人打得魂飞魄散时自己的感受.(铭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4、让学生讲讲自己收集或了解的其他反抗侵略的故事.四、齐读:邓世昌的话及赞颂他的诗结束本课.板书: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课后记: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本课学习一九三一年,日本侵略军入侵中国领土,他们在我们的土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狂妄叫嚣要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祖国处在危难之中.在这个时刻,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男女老少齐动员,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顽强的斗争,抗日烽火燃遍了神州大地.二、活动一:抗日烽火1、读教材P42-432、根据教材内容和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讲述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的故事.3、思考:假如你生活在那个年代,听到胜利的捷报和抗日官兵不屈不挠、奋勇作战的英雄事迹会是什么心情.4、请学生再讲自己了解和收集到的有关中国人民抗日的故事.三、活动二,抗日歌曲欣赏,从中感受当时人们同仇敌忾,团结抗战的热情.四、介绍资料:八路军,抗日儿童团.五、小结课后记:主题三: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为了人民的解放和祖国的富强,许多革命先辈不断探索、拯救中国的革命道路,体会中国的爱国志士为了拯救中国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付出的代价。

2.让学生知道一些影响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佩之情。

3.让学生知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越的斗争,取得了民族独立和解放的伟大胜利,培养学生热爱共产党的情感。

4.培养学生为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准备:1.收集辛亥革命和孙中山资料,以及五四青年节的来历和相关资料。

2.收集、了解有关中国共产党的知识,收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有关史实。

3、收集革命英烈故事。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从引导学生回顾前两课的学习,让学生分析思考,为什么近代以来,我们的祖国总是被践踏和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的反抗,但始终不能改变受欺辱的命运?(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分析原因)工业和科学技术落后、军队武器装备落后、清政府腐败无能(小组探究,假如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会提出什么样的救国方案?)2.把方案和救国措施写出来,班级交流,并说明采取这些措施的理由。

3.读教材P45,了解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思考:当时人们为什么会提出这些措施。

这些措施对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起到哪些积极作用?为什么最后都以失败告终?(让学生认识到,在腐朽的清王朝统治下,任何改革都难以成功)二、活动一:革命先驱故事会1.用故事会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为了推翻腐朽的清王朝统治,革命先驱所作出的努力。

(重点了解孙中山和辛亥革命)2.读一读,议一议秋瑾等革命先烈的诗文,感受和体会他们以祖国的崛起为己任,愿与祖国共存亡的革命气概和高度责任感,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三、活动三:五四青年节的来历1.从五四青年节切入,让学生说一说5月4日是什么节日。

2.看教材P47,结合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说说五四青年节的来历。

提练、归纳:五四爱国运动发生在哪年?为什么要游行?提出了什么口号?都有哪些人参加?3.感受知识青年和工人在中国革命起的作用。

这些先进青年中的一些人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

四、小结课后记: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听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让学生边听边想,歌词内容说明了什么?由此引出本课要了解的内容---中国共产党。

二、活动一:“党的知识知多少”知识竞赛通过竞赛,让学生熟悉了解一些有关党的知识。

如党的诞辰纪念日、中国共产党党旗、党的最高领导机构、党中央的总书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地位等。

二、活动二:战斗在井冈山1.看书P49,体会共产党人在艰苦的环境下,不畏艰难、不怕困难坚持革命斗争的精神。

2.看图:让学生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知道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3.看图:“红军的借条”、“朱德的扁担”等事例,从一个侧面反映红军纪律严明,以群众利益为本的建军宗旨。

三、活动三:寻找红军长征足迹。

1.看图片、讲故事,听长征组歌,了解和感受红军在长征中的故事和革命精神。

2.看图P50查看中央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数一数,中央红军经历了哪些省。

尝试将自己了解到的有关长征的事迹的发生地点在示意图上找到,并标示出来。

3.思考:红军在长征中都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为什么能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斗争?观看P50-51图片,体会红军战士不怕危难和艰辛,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四、小结课后记: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齐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在天安门广场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你知道哪些为了争取人民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英雄?二、活动一:革命英烈故事会讲江姐、董存瑞、狼牙山五壮士、杨靖宇、方志敏等革命英烈的故事。

1.交流:他们都有什么样的共同信念,具备什么样的精神。

2.齐读方志敏烈士诗抄《可爱的中国》节选,思考方志敏戴着镣铐,走向生命的终点,但却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篇章,看看他是用一种怎样的情感表达对祖国深深的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