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新洲四中物理组王杏喜

【教学内容分析】

考纲对本节所涉及的知识点均为二级要求。本节内容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和重点,常与其他知识点结合考查,有时也单独考查,如实际生活中的直线运动问题。

其重点是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并能恰当选择这些公式解决物理问题.

(2)能够熟练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要推论解决物理问题。

(3)培养学生运用方程组、图像等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4)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例题的分析,使学生形成解题思路,体会特殊解题技巧,即获得解决物理问题的认知策略。

(2)渗透物理思想方法的教育,如模型方法、等效方法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际生活中直线运动的研究,保持对运动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个基本公式及其重要推论,并加以应用。

难点:灵活运用规律解决实际运动学问题。

【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讲练结合。

【教具】

幻灯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师:请同学们写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个基本公式。

生:

师分析讲解:

1、四个公式,五个物理量知三求二.公式的选取原则是:在实际应用中要以方便快捷的原则,选用合适的公式.每个公式中都涉及了5个物理量v 0、v 、a 、t 、x 中的4个,我们选用涉及已知量和所求量的公式会简捷一些.例如已知初速度、末速度、位移,求加速度时,因为不涉及时间,我们选用v 2-v 02=2ax 。

2、四个公式均为矢量方程,应用时要选择正方向。速度—时间关系式:v t =v 0+at ,位移—时间关系式:s =v 0t +1/2 at 2,位移—速度关系式:v 2-v 02=2ax 均为矢量式,所以应用时要选取正方向,一般情况取初速度的方向为正,则当物体做加速运动时a 取正值,当物体做减速运动时a 取负值.

3、对匀减速直线运动,要注意单向速度减速为零后停止(加速度变为零)和双向可逆(加速度不为变)两种情况。

刹车类问题:做匀减速运动到速度为零时,即停止运动,其加速度a 也突然消失。求解此类问题时应先确定物体实际运动的时间。注意题目中所给的时间与实际运动时间的关系。对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运动也可以按其逆过程即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处理,切忌乱套公式。

双向可逆类的运动:如一个小球沿光滑斜面以一定初速度v 0向上运动,到达最高点后就会以原加速度匀加速下滑,整个过程加速度的大小、方向不变,所以该运动也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因此求解时可对全过程列方程,但必须注意在不同阶段v 、x 、a 等矢量的正负号。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下面的几个推论式:

(1)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 即: =恒量 可以推广到:

(2)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

2

021at

t x +=υax

t

220

2

=-υυt t x t

2

0υυυ+=

=-

at

t +=0υυ2aT x =?2

)(aT n m x x n m -=-202

_

t

t υυυυ+=

=

特别提醒:(1)、(2)两个推论经常用到,而且用起来会使计算量大为减少,要特别注意.

(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常用结论

① 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比为:

② 连续相等的位移内时间之比为:

特别提醒:以上几个推论光靠死记是不行的,要能够从基本公式推导出来,否则,就不能灵活地加以应用. (二)例题选讲(规律应用)

例1、火车紧急刹车后经7s 停止,设火车匀减速直线运动,它在最后1s 内的位移是2m ,则火车在刹车过程中通过的位移和开始刹车时的速度各是多少?

分析:首先将火车视为质点,由题意画出草图:

从题目已知条件分析,直接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求解有一定困难.大家能否用其它方法求解?

(学生独立解答后相互交流) 解法一:用基本公式、平均速度. 质点在第7s 内的平均速度为:

则第6s 末的速度:v 6=4(m/s )

求出加速度:a=(0-4)/1=-4(m/s 2) 求初速度:0=v 0+at ,v 0=at=4×7=28(m/s )

解法二:逆向思维.

倒过来看,将匀减速的刹车过程看作初速度为0,末速度为28m/s ,加速度大小为4m/s 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逆过程.

1:3:5:7:9:11(21)

n -

......1:1)::: (2)

0/12

67-6+==

-

v s m v

v s

/6

v

则7秒内的位移为

初速度为

解法三:逆向思维,用推论. 仍看作初速为0的逆过程,推论: s Ⅰ∶s Ⅱ∶s Ⅲ∶…=1∶3∶5∶7∶9∶11∶13 s Ⅰ=2(m ) 则总位移:

s=2(1+3+5+7+9+11+13)= 98(m ) 求v0同解法二.

解法四:图像法作出质点的速度-时间图像质点第7s 内的位移大小为小三角形面积:

小三角形与大三角形相似,有

v 6∶v 0=1∶7,v 0=28(m/s ) 总位移为大三角形面积:

引导学生反思:

1.逆向思维在物理解题中很有用.有些物理问题,若用常规的正向思维方法去思考,往往不易求解,若采用逆向思维去反面推敲,则可使问题得到简明的解答;

2.图像法解题的特点是直观,有些问题借助图像只需简单的计算就能求解;

题型 公式的灵活选用

【练习1】 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头4 s 内经过的位移为24 m ,在第二个4 s 内经过的位移是60 m .求这个物体的加速度和初速度各是多少?

22217-6/412

1

221s m a a at s =??=?=

m at s 982

12

==

s

m at v /280==s m v m v s /422

6676=?=+=

-m s 98)287(2

1

=?=

分析物理过程,画运动草图 :

【解析】解法一 设初速度为v 0,加速度为a, x 1 =24m x 2=60m t=4s 则

x 1=v 0t +1/2at 2 ……………………….① x 1+x 2=v 0·2t +2at 2……………………② 联立①②得 a =2.25m/s 2,v0=1.5m/s

解法二:由公式Δx =aT 2,得

a =Δx T2=60-24

42

m/s2=2.25 m/s 2. 根据v =v t/2 得

24+60

8

m/s =v 0+4a , 所以v 0=1.5m/s.

解法三:用平均速度公式 物体在8 s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即第4 s 末)的瞬时速度,则

v 4=

24+60

8

m/s =v 0+4a , 物体在前4s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第2s 末的瞬时速度

v 2=

24

4

m/s =v 0+2a , 由两式联立,得a =2.25m/s 2,v 0=1.5m/s.

引导学生反思:

(1)当涉及运动时间 t 时,应用基本公式v=v 0+at 和x=v 0t+1/2at 2解决运动学问题是最常用的、同时也是最基本的方法。

(2)公式的选择决定了解题过程的复杂程度.若出现连续相等的时间,应用推论解决问题往往比较简便。

题型 实际生活中的直线运动

【练习2】 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m/s 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 0=13.5m 处作了标记,并以v =9m/s 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 =20m.求:

(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 ;

(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画出运动草图:

解:(1)甲发令后,甲乙达到共同速度所用的时间为

a v

t =

①,

设在这段时间内甲乙的位移分别为1s 和2s 则:

2221at s =

vt s =1 ③

接力区

发令点

前端 末端

s 0

L

21s s s += 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得 2

2

/32s m s v a ==

(2) 乙在接力区的位移为

m

a v s 5.1322

2==

完成交接时,乙与接力区末端的距离为:

m s l 5.62=- 引导学生反思:

弄清物理情景,画出草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练习3】一质点从静止开始,先以加速度a 1做一段时间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紧接着以大小为a 2的加速度做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静止。质点运动的总时间为t,求它运动的总路程。

分析题意,画出运动草图:

解法一:依题意设最大速度为0v ,总路程为s ,则

s a v a v =+2

20

12022 ①

A B

C

t

t 1

t 2

v a 1

a 2

t a v a v =+2

10 ② 联立①②有总路程为 2212

1)

(2t a a a a s +=

解法二:图像法

(三)课堂小结

1.解决问题的策略?(即解题思路) 2.特殊解题技巧? 引导学生小结:

1.应用规律解题的一般思路 : (1)弄清题意,建立物理模型。 (2)画出草图,建立物理图景。

(3)分析物体运动性质;由已知条件合理选定规律列方程。 (4)求解方程;检验讨论结果。 2.特殊解题技巧:

逆向思维;用推论;图像法. 根据学生小结情况简评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配合较好,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匀变

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论解决问题;学生知道运用直线运动规律解题的一般步骤,知道画运动草图的重要性;学生知道运用数学方法某些时候可以更好地解决物理问题,如图像法、方程组法。

本节课主要不足之处是课堂节奏控制不好,导致时间不够,后面的内容处理得有点

匆忙,可以说是前松后紧。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比例式

专题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比例式 设物体做00=v ,加速度为a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从0=t 时刻开始计时,以T 为时间单位,则: 一.1T 末、2T 末、3T 末、…、nT 末瞬时速度之比为::::321v v v … ::3:2:1=n v …n :。 由at v =可证。 二.1T 内、2T 内、3T 内、…、n T 内位移之比为::::321x x x …:3:2:1:222=n x …2:n 。 由22 1at x =可证。 三.第1个T 内、第2个T 内、第3个T 内、…、第n 个T 内位移之比为: 证明: 因此: 例1.一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在第1个2s 、第2个2s 和 第5s 内的三段位移之比为( C ) A.2∶6∶5 B.2∶8∶7 C.4∶12∶9 D.2∶2∶1 解析: 方法一: 设质点的加速度为a ,则 第1个2s 内的位移a x 2 11=×a 222= 第2个2s 内的位移a x 212=×a 2 142-×a 622= 第5s 内的位移a x 213=×a 2152-×a 2 942= x Ⅰ:x Ⅱ:x Ⅲ: …:x n =1:3:5: …:(2n -1) x Ⅰ=2121aT x = x Ⅱ=222122 321)2(21aT aT T a x x =-=- x Ⅲ=2222325)2(21)3(21aT T a T a x x =-=- …… 22)12(aT n x n -= x Ⅰ:x Ⅱ:x Ⅲ: …:x n =1:3:5: … :(2n -1).

则9:12:4::321=x x x ,C 正确。 方法二: 将2s 时间分成1s 、1s 的时间段,由 知 9:12:49:)75(:)31(::321=++=x x x 练习1.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3s 后停止运动,那么,在这连续 的三个1s 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B ) A.1:3:5 B.5:3:1 C.1:2:3 D.3:2:1 提示:逆向思维。 四.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 :::321v v v …:3:2:1:=n v …n : 由ax v 22=可证。 五.通过前x 、前x 2、前x 3、…、前nx 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由可证得a x t at x 2212==。 六.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例2.一列车由等长的车厢组成(车厢间的间隙忽略不计)。一人站在站台上与第1节车厢的最前端对齐,当列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测量第1节车厢通过他的时间为2s ,则从第5节至第16节车厢通过他的时间多长? 解析:由 得: :::651t t t …:)56(:)45(:1:16--=t …)1516(:- 则:++651(:t t t ...)16t =1:+-+-5645( (1516) ∴++65t t …==+1162t t 4s t Ⅰ:t Ⅱ:t Ⅲ: …:t n =:3:2:1…n : t Ⅰ:t Ⅱ:t Ⅲ: …:t n =:)23(:)12(:1--…)1(:--n n t Ⅰ:t Ⅱ:t Ⅲ: …:t n =:)23(:)12(:1--… )1(:--n n =)416(:1- =1:2 x Ⅰ:x Ⅱ:x Ⅲ: …:x n =1:3:5: …:(2n -1)

匀变速直线运动(计算题)

【训练题组一】匀变速直线运动(计算题部分) 1.以速度为0v =10m/s 匀速行驶的汽车在第2s 末关闭发动机,以后作匀减速直线运动,第3s 内的平均速度是9m/s ,试求: (1).汽车作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 ; (2).汽车在10s 内的位移S 的大小。ks5u 2.某物体从地面以30m/s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m/s2。 求:(1)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H ; (2)回到地面所用的时间t ; 3.一个气球以4m/s 的速度从地面匀速竖直上升,气球下悬挂着一个物体,气球上升到217m 的高度时,悬挂物体的绳子断了,问从这时起 (1)物体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 (2)物体速度大小变成2m/s 所用的时间?(g 取10m/s2) 4.一气球用绳子系着一物体以v0=4m/s 速度从地面开始匀速上升,升至64m 高处绳子突然断裂,物体脱离了气球,(空气阻力不计,g=10m/s2)求: (1)该物体从脱离气球至运动到最高点所需时间t1(3分) (2)该物体从脱离气球至下落到地所用时间t ;(6分) (3)该物体着地时的速度v ;(3分) (4)根据上面所求的,以v0方向为正方向,大概画出物体从脱离气球到着地这段时间内运动的速度图像(要求标出已知的坐标值),(3分)图线与时间轴的交点表示什么意义? 5.飞机起飞滑行时,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4.0m/s2,飞机速度达到80m/s 时离开地面升空.如果在飞机达到起飞速度时,突然接到命令停止起飞,飞行员立即使飞机制动,飞机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5.0m/s2.如果要求你为该类型的飞机设计一条跑道,使在这种情况下飞机停止起飞而不滑出跑道,你设计的跑道长度至少要多长? 6.汽车以l0m/s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刹车后经2s 速度变为6m/s ,刹车过程中,汽车可看为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求: (1)刹车后8s 末的速度; (2)刹车后8s 内滑行的距离。 7.一电车速度为18 m/s ,下坡时以0.5m/s2的加速度加速行驶,经20s 速度为多少? 8.实验室测小车的位移s 与时间t 的数据记录如下表,试根据表中的数据找出s 和t 的变化规律,写出确定s 和t 变化规律的理由或寻找过程,并对小车运动过程中的规律用语言(或物理量)加以表述。(14分) 9.矿井里的升降机由静止开始匀速上升,经过4s 速度达到v=4m/s ,又以这个速度匀速上升15s ,然后匀减速上升,再经2s 停在井口,求矿井的深度。 (14分) 10.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推导出质点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用你推导出的位移公式求解:汽车以10m/s 的初速度、2m/s2的加速度刹车后8s 钟内走过的位移。(14分) 11.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8m/s ,加速度为5m/s2,求物体10s 末的速度和10s 内的位移。(12分)

人教部编版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例题

人教部编版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例题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 匀变速直线运动。 特点:加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说明: (1)以上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四个公式中只有两个是独立的,即由任意两式可 推出另外两式。四个公式中有五个物理量,而两个独立方程 只能解出两个未知量,所以解题时需要三个已知条件,才能 有解。 (3)式中v0、vt、a、x均为矢量,方程式为矢量方程,应用时要规定正方向,凡与正方向相同者取正值,相反者取 负值;所求矢量为正值者,表示与正方向相同,为负值者表 示与正方向相反。通常将v0的方向规定为正方向,以v0的位置做初始位置。 (4)以上各式给出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普遍规律.一 切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差异就在于它们各自的v0、a不完全相同,例如a=0时,匀速直线运动;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a>0时,匀加速直线运动;a<0时,匀减速直线运动;a

=g、v0=0时,自由落体应动;a=g、v0≠0时,竖直抛体运动。 (5)对匀减速直线运动,有最长的运动时间t=v0/a,对应有最大位移x=v02/2a,若t>v0/a,一般不能直接代入公式求位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要推论 (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即X2-X1=X3-X2=...=?X=aT2或Xn+k-Xn=kaT2 (2)在一段时间t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3)中间位移处的速度: 四、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T为等分时间间隔): ⑴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的比为: ⑵1T内、2T内、3T内……位移的比为: ⑶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位移的比为: ⑷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 重点精析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基本应用 1、基本公式中的v0、vt、a、x都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若规定正方向,它们都可用带正、负号的代数值表示,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教案设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教案设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教案设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并能用来解答有关的问题.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并能用来解答有关的问题. 能力目标 体会学习运动学知识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是本章的重点之一,为了引导学生逐渐熟悉数学工具的应用,教材直接从加速度的定义式由公式变形得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紧接着配一道例题加以巩固.意在简单明了同时要让学生自然的复习旧知识,前后联系起来.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是本章的另一个重点.推导位移公式的方法很多,中学阶段通常采用图像法,从速度图像导出位

移公式.用图像法导位移公式比较严格,但一般学生接受起来较难,教材没有采用,而是放在阅读材料中了.本教材根据,说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并利用速度公式,代入整理后导出了位移公式.这种推导学生容易接受,对于初学者来讲比较适合.给出的例题做出了比较详细的分析与解答,便于学生的理解和今后的参考. 另外,本节的两个小标题“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位移和时间的关系”能够更好的让学生体会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就是要研究物体的.位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有了公式就可以预见以后的运动情况. 教法建议 为了使学生对速度公式获得具体的认识,也便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可以从某一实例出发,利用匀变速运动的概念,加速度的概念,猜测速度公式,之后再从公式变形角度推出,得出公式后,还应从匀变速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中,加以再认识.对于位移公式的建立,也可以给出一个模型,提出问题,再按照教材的安排进行. 对于两个例题的处理,要引导同学自己分析已知,未知,画运动过程草图的习惯.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两个公式的建立及应用 教学难点:位移公式的建立.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教学设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根据相关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熟练操作. 2.会运用已学知识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 3.会用表格法处理数据,并合理猜想. 4.巧用v—t图象处理数据,观察规律. 5.掌握画图象的一般方法,并能用简洁语言进行阐述.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对打出的纸带,会用近似的方法得出各点的瞬时速度. 3.初步学会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4.认识数学化繁为简的工具作用,直观地运用物理图象展现规律,验证规律. 5.通过实验探究过程,进一步熟练打点计时器的应用,体验瞬时速度的求解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小车运动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纸带的处理、实验数据的图象展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系,可引申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融入社会. 5.通过经历实验探索过程,体验运动规律探索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图象法研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对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探究 教学难点: 1.各点瞬时速度的计算. 2.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规律的探究. 教学方法: 探究实验、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 教具准备 学生电源、导线、打点计时器、小车、4个25 g的钩码、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带小钩的细线、纸带、刻度尺、坐标纸、多媒体课件、计算机 课时安排: 实验课(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课件展示)下列语言表述中提及的运动情景. 师:物体的运动通常是比较复杂的. 放眼所见,物体的运动规律各不相同.在生活中,人们跳远助跑、水中嬉戏、驾车行驶、

匀变速直线运动(自制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匀变速直线运动(自制教案) 速度(v)、速度变化量(△V)与加速度(a)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方向选取正方向初速度方向加速度 a=c0 大小、方向都不变,方向与正方向相同 a=c0 大小、方向都不变,方向与正方向相反基本公式速度变化量△V Vt-V0=at0 Vt-V0=at0 跟时间有关末速度 Vt Vt= V0+at Vt= V0+at 式中没有位移位移 x x= V0t+1/2at2 x= V0t+1/2at2 2 式中无末速度式中无初速度 x= Vtt-1/2at2 x= Vtt-1/2at平均速度V=(Vt+V0) /2 V=(Vt+V0) /2 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导出公式速度位移式 Vt2= V02+2ax Vt2= V02+2ax 式中无时间位移 x x=(Vt+V0) t/2 x=(Vt+V0) t/2 式中无加速度时间中点速度 v=(Vt+V0) /2 位移中点速度 v=(Vtv=(Vt+V0) /2 2) /2 v= (Vt 位移中点速度大于时间中点速度 2+V02+V02) /2 1、一小船沿河逆流上行,通过某桥洞时一木箱落入水中,设木箱入水后立即随水流漂向下游。 船上的人一段时间后发现木箱脱落,立即掉头追赶木箱。 忽略小船掉头时间,小船掉头后经过时间 t 追上木箱,而木箱此时与桥洞的距离为 d。 假设小船相对静水的速度不变,求水流速度的大小。 2、机车从甲地由静止出发,沿直线运动到丙地,乙在甲丙两地的中点,汽车从甲地匀加速运动到乙地,经过乙地速度为 1 / 5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各种公式及比例关系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 各种公式及比例关系 ● 匀变速直线运动(回忆) 1、平均速度:()01 =2 t s v v v t = + 2、有用推论:22 02t v v as -= 3、中间时刻速度:()/201 2 t t v v v v == + 4、末速度:0t v v at =+ 5、中间位置速度:22 0/2 2 t s v v v += 6、位移:2 0122 t v s v t at vt t =+ == 7、 加速度:0 t v v a t -= 8、实验用推论:2 S aT ?= 1m/s=3.6km/h; ● 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00v =;末速度:t v gt = 2、下落高度:212 h gt = 3、有用推论:2 2t v gh = ● 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2 012 s v t gt =- 2、末速度:0t v v gt =- 3、有用推论:220 2t v v gs -=- 4、上升最大高度:20 2 v h g = 5、往返时间:0 2v t g = ? 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 平抛运动 1、水平、竖直方向速度:0x v v =;y v gt = 3、水平方向位移:0x v t = 4、竖直方向位移:2 12 y gt = 5、运动时间:22y h t g g = = 6、合速度:()2 222 0t x y v v v v gt = +=+ 7、合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0 tan y x v gt v v β= = 7、合位移:22s x y = + 8、位移与水平方向夹角:0 tan 2y gt x v α= = 9、水平、竖直方向加速度:0x a =;y a g = ? 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 (y )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一.学习任务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最具代表性的变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是高中物理运动学中的重要内容。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中涉及本节的内容有:⑴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⑵用打点计时器、频闪照相或其他实验方法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这就要求学生会用打点计时器或频闪照相等方法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计算加速度,强调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 2.学习的主要任务: 本节的学习任务类型是综合型。在知识上要会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计算加速度;在技能上要求能设计和操作实验,会测定相关物理量;体验性上要求经历探究活动、尝试解决问题方法、体验发现规律过程,体会科学研究方法——等量替换、图象法的应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启发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②.如何由纸带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计算加速度。 难点:引导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进行实验设计,提出可行的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并得出实验结果。

二.学习者情况分析 在学习这一内容之前,所教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速度、位移、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等概念、各个物理量间的关系和相应的计算公式。通过初中阶段对物理的学习,学生对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已有初步的了解,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初步具备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即能在一定的程度上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对学习物理有较浓厚兴趣;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喜欢和同龄人一起学习,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具有团队精神。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上述对学习任务和学习者情况的分析,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⑴简要地知道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能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 ⑵会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能根据纸带正确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计算加速度。 2、过程与方法: ⑴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过程。 ⑵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明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推导,理解公式的应用条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正确理解v-t图象与时间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并能应用其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 3、初步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学会运用公式解题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对速度-时间图象的观察、分析、思考,使学生接受一种新的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微分法 2、通过让学生讨论求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的其他方法,拓展学生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速度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求位移,实现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 2、通过课堂提问,启发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的实际应用 难点:用微分思想分析归纳,从速度图象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坐标纸、铅笔、刻度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图2-3-1,分别请三名学生回答v-t图象1、2、3三个图线各表示物体做什么运动

进行新课: 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提问: (出示图2-3-2)请问这个图象表示什么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提问:同学们是否会计算这个运动在 (用公式 板书: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提问: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和思考,看一看这个位移的公式与图象有什 么关系 (引导:公式与图象中的矩形有什么关系) (原来位移等于这个矩形的面积) 板书: 2、 v-t 图中,匀速直线运动位移等于v-t 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矩形的面积 教师: 准确的讲:这个矩形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发生的位移,或者说 :这个矩形的面积代表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那么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发生的位移又如何计算呢它是否也像匀速直线运动一样,位移与它的v-t 图象也有类似的关系呢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出示下表)下表中是一位同学测得的一个运动物体在0,1,2,3,4,5 五个位置的瞬时速度,其对应的时刻和速度如表中所示 提问:从表中看,物体做什么运动 t v 0 图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新洲四中物理组王杏喜 【教学内容分析】 考纲对本节所涉及的知识点均为二级要求。本节内容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和重点,常与其他知识点结合考查,有时也单独考查,如实际生活中的直线运动问题。 其重点是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并能恰当选择这些公式解决物理问题. (2)能够熟练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要推论解决物理问题。 (3)培养学生运用方程组、图像等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4)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例题的分析,使学生形成解题思路,体会特殊解题技巧,即获得解决物理问题的认知策略。 (2)渗透物理思想方法的教育,如模型方法、等效方法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际生活中直线运动的研究,保持对运动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个基本公式及其重要推论,并加以应用。 难点:灵活运用规律解决实际运动学问题。 【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讲练结合。 【教具】 幻灯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师:请同学们写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个基本公式。

生: 师分析讲解: 1、四个公式,五个物理量知三求二.公式的选取原则是:在实际应用中要以方便快捷的原则,选用合适的公式.每个公式中都涉及了5个物理量v 0、v 、a 、t 、x 中的4个,我们选用涉及已知量和所求量的公式会简捷一些.例如已知初速度、末速度、位移,求加速度时,因为不涉及时间,我们选用v 2-v 02=2ax 。 2、四个公式均为矢量方程,应用时要选择正方向。速度—时间关系式:v t =v 0+at ,位移—时间关系式:s =v 0t +1/2 at 2,位移—速度关系式:v 2-v 02=2ax 均为矢量式,所以应用时要选取正方向,一般情况取初速度的方向为正,则当物体做加速运动时a 取正值,当物体做减速运动时a 取负值. 3、对匀减速直线运动,要注意单向速度减速为零后停止(加速度变为零)和双向可逆(加速度不为变)两种情况。 刹车类问题:做匀减速运动到速度为零时,即停止运动,其加速度a 也突然消失。求解此类问题时应先确定物体实际运动的时间。注意题目中所给的时间与实际运动时间的关系。对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运动也可以按其逆过程即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处理,切忌乱套公式。 双向可逆类的运动:如一个小球沿光滑斜面以一定初速度v 0向上运动,到达最高点后就会以原加速度匀加速下滑,整个过程加速度的大小、方向不变,所以该运动也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因此求解时可对全过程列方程,但必须注意在不同阶段v 、x 、a 等矢量的正负号。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下面的几个推论式: (1)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 即: =恒量 可以推广到: (2)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 2 021at t x +=υax t 220 2 =-υυt t x t 2 0υυυ+= =- at t +=0υυ2aT x =?2 )(aT n m x x n m -=-202 _ t t υυυυ+= =

高一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 理解领悟 本节课从上节探究小车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得到的速度图象入手,分析图象是直线的意义表明加速度不变,由此定义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进而导出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要会应用速度公式分析和计算,探究用数学手段描述物理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基础级 1. 小球速度图象的进一步探究 在上节课“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这一实验中,我们画出了小车运动的速度图象,该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请继续思考下列问题:速度图象中的一点表示什么含义? 小车的速度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表明小车的速度随时间是怎样变化的? 小车做的是什么性质的运动? 不难看出,速度图象中的一点表示某一时刻的速度;小车的速度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表明小车的速度不断增大,而且速度变化是均匀的;小车做的是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2. 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 我们把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对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加速度不变,指的是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若物体虽然沿直线运动,且加速度的大小不变,但加速度的方向发生了变化,从总体上讲,物体做的并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2)沿一条直线运动这一条件不可少,因为物体尽管加速度不变,但还可能沿

曲线运动。例如我们在模块“物理2”中将要讨论的平抛运动,就是一种匀变速曲线运动。 (3)加速度不变,即速度是均匀变化的,运动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因此,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还可以表述为: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4)匀变速直线运动可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两类: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加的直线运动,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的直线运动,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3. 用公式表达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图象表示,也可以用公式表示。用公式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往往显得更加简洁和精确。那么,小车的速度图象——这条倾斜直线所表示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怎样用公式来描述呢?

匀变速直线运动比例式练习题

比例式练习比例式练习 1. 一个物体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自出发点开始经过三段相等的位移,若第一段位移用的时间为10s,则第三段位移所用时间是______s 2. 物体自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经2s到达斜面中点,那么物体滑到斜面底端的总时间为() A. 4 s B. 6s C. 2.5s D. 2 s 3. 一个物体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自出发点开始经过三段相等的时间,若第一段时间通过的路程为0.4m,则第三段时间通过的路程是______m,通过的总路程为_____m 4.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过4s后停止,若在第1s内的位移是14m,则最后1s的位移是() A.3.5m B. 2m C. 1m D. 0m 5. 一颗子弹沿水平方向射来,恰好穿透三块相同的木块,若子弹穿过第三个木块所用的时间为0.2s,设子弹穿过木块时的加速度恒定,则子弹穿过这三个木块所用的总时间为______s 6.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共运动了9s,若在第1个3s内的位移是10m,在第2个3s内的位移是19m,则该物体在第3个3s内的位移是______m 1. 一个物体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自出发点开始经过三段相等的位移,若第一段位移用的时间为10s,则第三段位移所用时间是______s 2. 物体自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经2s到达斜面中点,那么物体滑到斜面底端的总时间为() A. 4 s B. 6s C. 2.5s D. 2 s 3. 一个物体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自出发点开始经过三段相等的时间,若第一段时间通过的路程为0.4m,则第三段时间通过的路程是______m,通过的总路程为_____m 4.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过4s后停止,若在第1s内的位移是14m,则最后1s的位移是() A.3.5m B. 2m C. 1m D. 0m 5. 一颗子弹沿水平方向射来,恰好穿透三块相同的木块,若子弹穿过第三个木块所用的时间为0.2s,设子弹穿过木块时的加速度恒定,则子弹穿过这三个木块所用的总时间为______s 6.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共运动了9s,若在第1个3s内的位移是10m,在第2个3s内的位移是19m,则该物体在第3个3s内的位移是______m

直线运动教学设计教案

三、直线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探究点及教学要求 (1)通过事例及探究,认识直线运动的两种类型及规律: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公式和物理意义。 (3)知道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能举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 2、能力训练点及要求 (1)通过组织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认识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特点。 (2)利用生活中具体事例让学生切身体验,学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3、价值观渗透点及要求 (1)能乐于参与探究活动并体验发现规律的乐趣。 (2)尝试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真正达到学有所为,学有所用。 重点、难点 1、重点: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概念、公式。 2、难点: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理解 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理解。 教学准备:学案、自制课件、玻璃管、彩色橡皮筋、刻度尺、秒表等。 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播放课件flash动画:龟兔赛跑。 请一位同学同时进行解说。 师:究竟谁更快? 师:要知道它的答案我们首先研究最简单的运动——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有什么规律?二、合作探究 1.匀速直线运动 活动:探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 演示:将内径1cm,长约50cm 的玻璃管内灌满水,内封有一小气泡,翻转后竖直放置。观察:将玻璃管竖直放置,使气泡由管底竖直上升,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 提出问题: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有什么规律? 提出猜想:--------- 小组讨论:如何验证猜想? (屏显)如何测出气泡通过10cm、20cm、30cm和40cm所用的时间? 需要哪些器材?测量物理量?实验方案? 如何设计表格,并画在学案上。

小组交流:------ 适时引导: 师:1、为了便于对路程和时间进行读数,可采取什么方法? 2、标记的起点最好离管底稍远一些。 3、秒表测时间之前,让管中气泡运动几次,对其运动快慢情况有一定认识,以便更准确地测量运动时间。 4、为了便于观察,可采取什么方法? 做一做:按照方案动手做一做并把测量数据填入表中,计算出相关的速度。 小组讨论: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运动规律如何? 小组交流:气泡在上升一段路程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_ 比例,运动速度可以看做 是 的。 画 一 画:根据实验数据作出s —t 图、v —t 图。 交流论证:这种运动的特点? (板 书) 1、匀速直线运动: (1)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师:你能举出一些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例子吗? 生: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空中匀速下落的雨滴;站在商场自动扶梯上的顾客--------。 2、变速直线运动 演示课件:中国跨栏名将刘翔2004年在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创造了110m 跨栏的奥运会记录时 的情景,并附有刘翔通过不同距离所用的时间表:如下 想一想:刘翔在这110 m 的运动过程中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吗? 生 :不是。 议一议:为什么刘翔在这110 m 的运动过程中不是匀速直线运动呢?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110m 的运动过程中,哪个路程段的速度最大?哪个最小?有没有哪段路程中速度相等?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比例式1(讲课用正式版)

秦皇岛市抚宁区第一高级中学物理必修1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比例式》导学案课题: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比例式 【学习目标】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比例关系的推导过程。 2、掌握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几个比例关系的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重点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日常生活实际相联系问题的解题思路。 【学习重点】掌握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几个比例关系的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学习难点】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日常生活实际相联系问题的解题思路。 【学习内容】 一、预学 1.知识准备: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关系: 2.预习自测: 1.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过4s后停止,若在第1s内的位移是14m,则最后1s的位移是() A.3.5m B. 2m C. 1m D. 0m 2.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个2s、第2个2 s和第5个2 s内三段位移之比为( ) A.1∶4∶25 B.2∶8∶7 C.1∶3∶9 D.2∶2∶1 3.一观察者站在第一节车厢前端,当列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时(设每节车厢的长度相同,车厢间间隙可以不计) 则( ) A.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的速度之比是1∶2∶3∶…∶n B.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的速度之比是1∶2∶3∶…∶n C.在相等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数之比是1∶3∶5∶… D.在相等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数之比是1∶2∶3∶… 4.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共运动了9s,若在第1个3s内的位移是10m,在第2个3s内的位移是19m,则该物体在第3个3s内的位移是______m 5.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在t时的速度为3v,则在3t时的速度为______ 3.问题: 教师寄语:美好是属于自信者的,机会是属于开拓者的,奇迹是属于执着者的!

3.1_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

第三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一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2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知道它是如何推导出来的,知道它的图象的物理意 义,会应用这一公式分析和计算. 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会应用这一公式分析和计算. 4.能推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并会运用它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从表格中分析处理数据并能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将已学过的数学规律运用到物理当 中,将公式、图象及物理意义联系起来加以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能根据加速度的概念,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3.能根据平均速度的概念,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4.会用公式法和图象法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了解微积分的思想,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本质特点, 体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领略运动的艺术美,保持对运动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教学重点 重点:速度公式、位移公式的推导和运动图象物理意义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难点 难点:1.注意数学手段与物理过程的紧密联系. 2.将公式、图象及其物理意义联系起来. 3.获得匀变速运动的规律,特别是用图象描述运动.图象的应用和公式的选择是 两个难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工具,作图工具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物理学中将物体速度发生变化的运动称为变速运动.一般来说,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速度变化情况非常复杂.本节,我们仅讨论一种特殊的变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 通过一个表格让学生讨论其中数据的特点: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各种公式及比例关系

1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 各种公式及比例关系 ● 匀变速直线运动(回忆) 1、平均速度:()01 =2 t s v v v t = + 2、有用推论:22 02t v v as -= 3、中间时刻速度:()/201 2 t t v v v v == + 4、末速度:0t v v at =+ 5、中间位置速度:22 0/2 2 t s v v v += 6、位移:2 0122 t v s v t at vt t =+ == 7、 加速度:0 t v v a t -= 8、实验用推论:2 S aT ?= 1m/s=3.6km/h; ● 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00v =;末速度:t v gt = 2、下落高度:212 h gt = 3、有用推论:2 2t v gh = ● 竖直上抛运动

2 1、位移:2 012 s v t gt =- 2、末速度:0t v v gt =- 3、有用推论:220 2t v v gs -=- 4、上升最大高度:20 2 v h g = 5、往返时间:0 2v t g = ? 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 平抛运动 1、水平、竖直方向速度:0x v v =;y v gt = 3、水平方向位移:0x v t = 4、竖直方向位移:2 12 y gt = 5、运动时间:22y h t g g = = 6、合速度:()2 222 0t x y v v v v gt = +=+ 7、合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0 tan y x v gt v v β= = 7、合位移:22s x y = + 8、位移与水平方向夹角:0 tan 2y gt x v α= = 9、水平、竖直方向加速度:0x a =;y a g =

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教学 目标 知识点: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导出规律 3打点计时器的相关问题 4.掌握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重点,打点计时器求加速度,灵活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能力:熟练掌握匀变速运动有关的知识,灵活的加以运用和拓展。 方法:教师讲解—学生掌握—学生提问---学生练习 难点 重点 难点在于速度、时间以及位移这三者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图像。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课前 检查作业完成情况:优□良□中□差□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 程 【自主学习】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特点:加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 对比,匀变速曲线运动。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说明:(1)以上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四个公式中只有两个是独立的,即由任意两式可推出另外两式.四个公式中有五个物 理量,而两个独立方程只能解出两个未知量,所以解题时需要三个已知条件,才能有解. (3)式中v0、v t、a、x均为矢量,方程式为矢量方程,应用时要规定正方向,凡与正方向 相同者取正值,相反者取负值;所求矢量为正值者,表示与正方向相同,为负值者表示与正 方向相反.通常将v0的方向规定为正方向,以v0的位置做初始位置. (4)以上各式给出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普遍规律.一切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差异就在于它们各自的v0、a不完全相同,例如a=0时,匀速直线运动;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a>0 时,匀加速直线运动;a<0时,匀减速直线运动;a=g、v0=0时,自由落体应动;a=g、v0≠0 时,抛体运动. (5)对匀减速直线运动,有最长的运动时间t=v0/a,对应有最大位移x=v02/2a,若t>v0/a,一般不能直接代入公式求位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要推论 (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 (2)在一段时间t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3)中间位移处的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教案

第1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规律总结 规律:运动学的基本公式. 知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方法:(1)位移与路程:只有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与路程相等,除此之外均不相等.对有往返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计算位移、速度等矢量时可以直接用运动学的基本公式,而涉及路程时通常要分段考虑. (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处理方法:通过分析证明得到以下结论,在计算时可直接使用,提高了效率和准确程度. ①从运动开始计时,t 秒末、2t 秒末、3t 秒末、…、n t 秒末的速度之比等于连续自然数之比:v 1∶v 2∶v 3∶…∶v n =1∶2∶3∶…∶n . ②从运动开始计时,前t 秒内、2t 秒内、3t 秒内、…、n t 秒内通过的位移之比等于连续自然数的平方之比:s 1∶s 2∶s 3∶…∶s n =12∶22∶32∶…∶n 2. ③从运动开使计时,任意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等于连续奇数之比:s 1∶s 2∶s 3∶…∶s n =1∶3∶5∶…∶(2n -1). ④通过前s 、前2s 、前3s …的用时之比等于连续的自然数的平方根之比:t 1∶t 2∶t 3∶…t n =1∶2∶3∶…∶n . ⑤从运动开始计时,通过任意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相邻自然数的平方根之差的比:t 1∶t 2∶t 3∶…t n =1∶)12(-∶)23(-∶)1(--n n . ⑥从运动开始通过的位移与达到的速度的平方成正比:s ∝v 2. 新题解答 【例1】子弹在枪膛内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步枪的枪膛长约0.80m ,子弹出枪口的速度为800m /s ,求子弹在枪膛中的加速度及运动时间. 解析:子弹的初速度为零,应为已知信息,还有末速度、位移两个已知信息,待求的信息是加速度,各量的方向均相同,均设为正值.选择方程v t 2-v 02=2as 计算.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推论比例式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专题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推论 专题二 初速为零的匀变速运动的比例式 二. 知识归纳、总结: 专题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推论 1. 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定值,即△s= aT 2(又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别式) 推证:设物体以初速v 0、加速度a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自计时起时间 T 内的位移 2021aT T v S I + =①在第2个T 内的位移202023)2(22aT T v S T a T v S I II +=-+?=② ①②两式得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差为 2 202021 23aT aT T v aT T v S S S I II =--+ =-=? 即2 aT S =? 进一步推证得 =-=-=-=?= +++232221232T S S T S S T S S T S a n n n n n n …… 2. 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即 202 t t v v v v += = 推证:由at v v t +=0① 知经2t 的瞬时速度202 t t a v v +=② 由①得0v v at t -=代入②中得222)(21 00002 t t t t v v v v v v v v v +=-+=-+=即 2 v v v t 02 t += 3. 某段位移内中间位置的瞬间速度 2 s v 与这段位移的初、末速度0v 和t v 的关系为 推证:由速度位移公式 as v v t 2202=- ① 知 2 22 022 s a v v s ? =- ② 由①得 )(21202v v as t -= 代入②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