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羊痘的治疗方法
绵羊痘怎么治疗

绵羊痘怎么治疗
绵羊痘是羊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
该病以无毛或少毛的皮肤和粘膜上生痘疹为特征。
典型病例初期为痘疹,后变水泡,脓包,最后干结成痂脱落而痊愈。
病羊体温升高(41~42℃)且致死率较高;另外可导致妊娠母羊流产,多数患羊在病后丧失生产能力,给养羊业造成巨大危害。
绵羊痘的潜伏期一般为4~21天。
典型症状病初体温升高到40~42℃,精神沉郁,脉搏加快,呼吸促迫,眼、鼻有浆液性,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
那么,绵羊痘怎么治疗?
绵羊痘怎么治疗:病羊可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双氧水冲洗患部,干后涂以碘酒、紫药水、硼砂软膏、四环素软膏、红霉素软膏等。
对激发感染的羊只最佳治疗方案:注射羊痘灵(国浩高科)
0.1~0.2ml/kg +刀豆素+头孢先锋,(每瓶羊痘灵里可加上2ml地塞米松以防体质差得羊出现过敏情况),皮下或肌肉注射,1次/天,连用两天。
如果羊温度在40度以上,可以先注射小柴胡/清开灵+头孢先锋,两个小时之后再注射羊疫清和刀豆素。
病情严重的羊可连续使用3-5天。
治愈率高达90%。
绵羊痘的病原、预防与治疗

流行因素
病毒的传播
绵羊痘病毒主要通过直接 接触病羊或被污染的环境 传播。
季节性因素
气候变化和环境湿度对病 毒的存活和传播有一定影 响,冬季和春季是绵羊痘 的流行季节。
饲养管理
饲养环境的卫生状况、饲 料营养和羊群的免疫力等 因素也会影响绵羊痘的流 行。
流行的季节性特征
冬季和春季是绵羊痘的流行高 峰期。
临床观察
通过观察病羊的临床症状,如发 热、精神沉郁、皮肤病变等,初
步诊断为绵羊痘。
病理学检查
对病死羊进行剖检,观察病理变 化,如皮肤、内脏器官的病变等
,进一步确认诊断。
实验室检测
使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等 ,检测病毒核酸,以确诊绵羊痘
。
鉴别诊断
与口蹄疫鉴别
口蹄疫主要侵害牛、羊等偶蹄类 动物的口腔、蹄部,不侵害皮肤 。而绵羊痘主要侵害皮肤和黏膜 。
绵羊痘的病原、预防与治疗
汇报人: 2023-12-02
• 病原学 • 流行病学 • 临床症状与诊断 • 预防和控制 • 治疗策略 • 研究进展与挑战
01
病原学
绵羊痘病毒的特性
病毒形态
绵羊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是一 种大型的DNA病毒。
病毒结构
由核心DNA基因组和蛋白质外壳 组成。
病毒特性
绵羊痘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变异 性。
与羊快疫鉴别
羊快疫是急性传染病,发病急、 病程短,死亡率高。而绵羊痘病 程较长,逐渐恶化。
04
预防和控制
疫苗接种计划
疫苗选择
选择高效、安全、抗原匹配的疫苗,根据当地流行病株的特点进 行选择。
接种时间
定期进行接种,一般春秋两季进行,对于易感群体和高危群体应优 先接种。
羊身上长羊痘怎么办

羊身上长羊痘怎么办
羊身上长羊痘怎么办?羊痘病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
主要在冬末春初发生和流行,其主要特征是在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特异性的五疹和疱疹,病羊发热并有较高的致死率。
在大多数绵羊和山羊生产地区均有该病流行。
本病除死亡率较高外,还会造成妊娠母羊发生流产和多数病羊在病后丧失生产能力,给养羊业造成很大损害。
病羊是主要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或黏膜侵入机体。
饲养和管理人员,以及被污染的饲料、垫草、用具、皮毛产品和体外寄生虫等均可成为传播媒介。
羊身上长羊痘怎么办?在自然条件下,绵羊痘病毒只能使绵羊发病,山羊痘病毒只能使山羊发病。
本病传播快、发病率高,不同品种、性别和年龄的羊均可感染,羔羊较成年羊易感,细毛羊较其它品种的羊易感,粗毛羊和土种羊有一定的抵抗力。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我国多发于冬春季节。
隔离、消毒将病羊隔离饲养,并对圈舍、运动场、剖检现场进行彻底清理,粪便堆积发酵。
羊身上长羊痘怎么办?羊舍内外及用具用二氧化氯消毒剂消毒,隔天1次。
尸体作深埋处理。
使用羊毒抗配合地塞米松。
前期连用两针即可痊愈,严重者再加一针。
见效快,治愈率高。
对皮肤上的痘疮,涂以碘酊或紫药水;水泡或脓疱破裂后,应先用3%来苏儿或石炭酸洗涤,然后涂药;对黏膜上的病灶先用0.1%高锰酸钾洗涤后,涂以碘甘油或紫药水。
绵羊痘的防治技术及处理方法 - 养羊技术

绵羊痘的防治技术及处理方法-养羊技术绵羊痘也叫做绵羊天花,是感染绵羊痘病毒所致一种热性、急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尤其是羔羊死亡率可达100%,妊娠母羊患病后容易发生流产,严重损害养羊业的经济效益。
检疫人员在屠宰检疫时必须按照宰前、宰后检疫程序操作,方可有效防止疫情的蔓延和发生。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绵羊痘的防治技术及处理方法。
1、宰前检疫群体检疫。
根据羊群的产地、种类以及入场时间来分批分圈,然后进行检查。
首先对羊群进行静态检查,即检疫员进入到圈舍内,在不会影响羊群的情况下对其进行仔细观察,如立卧姿势、反刍、呼吸以及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等状态,并观察看是否存在流涎、气喘、咳嗽等症状。
接着要对羊群进行动态检查,即在轰赶圈内羊群或者卸载后驱赶到饲养圈内的过程中,对机体的运动状态进行观察,看是否存在走动困难、步态不稳等情况。
最后是对羊群进行状态检查,即在采食过程中,观察是否存在吞咽困难、贪饮、少食或者停食等症状,还要观察粪尿颜色、气味、形态存在异常。
个体检疫。
通过群体检疫将弱羊以及疑似病羊隔离,然后逐只进行个体检疫。
主要采取视诊、触诊以及听诊等方式,如有需要还可采取微生物学、实验室检查。
检查被毛、皮肤,观察被毛是否光滑、平顺或者杂乱不整、发生脱落等,皮肤是否存在红肿、瘢痕、溃烂等。
检查五官,即观察眼和结膜是否存在潮红、苍白、黄疸、发绀、肿胀、溃疡、出血以及结节等症状;鼻镜湿润、光滑与否,鼻腔内是否存在异常分泌物,鼻黏膜是否发生肿胀、破溃;口腔是否散发异味,口腔以及舌黏膜是否发生肿胀、破溃等。
疫病症状。
发病初期,羊群中只有少数羊出现发病,接着快速蔓延至全群。
病羊的主要特征是体温明显升高,能够达到大约41℃,脉搏、呼吸加快,有时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现象,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者完全废绝,往往呈俯卧状。
眼结膜肿胀、潮红,有黏性鼻液从鼻孑L流出,症状较严重时会在眼角处堆积有乳白色的脓样分泌物,羞明流泪,角膜变得混浊,视力下降,有浆液性、黏液性和脓性鼻液流出,部分甚至在唇部也出现水泡,严重时唇上的水泡会发生溃烂,出现上述症状经过1一4天就会在机体少毛或者无毛处开始出现圆形的红色斑点,如上下唇、眼睑、鼻孔、胸腹部、尾根部、外阴部、乳房以及周围等;部分已经形成如同黄豆或者蚕豆大小的丘疹,用手指按压褪色,且触感较硬。
绵羊痘病防治

绵羊痘病防治
临床症状
病初表现为体温升高到41℃~42℃左右,精神不佳,食欲减退,个别羊只可见黏膜出现卡他性或化脓性炎症,传播迅速;大约1~4天后有30%的羊只全身先后出现痘疹。
先是大腿内侧、尾内,接着眼周围、唇、鼻、阴部以及包皮上出现痘疹。
开始为红斑,逐渐扩大,变成灰白色,呈淡红色半球状隆起;2~3天后变为水疱,此阶段体温略有下降,水疱变为脓疱,再过1~2天后形成丘疹,致死率可达到
25%~50%。
病理变化
前胃和真胃黏膜有圆形或半球形、大小不等的坚实结节,严重的形成糜烂或溃疡。
咽部、支气管黏膜也有痘疹,肺部有干酪样结节。
预防
平时做好羊只的饲养管理,圈舍经常打扫、消毒。
做好保膘、防寒保暖工作。
每年定期用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免疫,无论羊只大小,一律尾部或股内皮下注射0.5ml。
治疗
局部可用0.1%高锰酸钾或紫药水擦患部,同时用康帝(0.05ml/kg)配合克毒金刚(0.2ml/kg)或一针红(0.2ml/kg)分别肌注,每天1次,3~5天可收到好的疗效。
重症病羊可用5%葡萄糖500ml配合克毒金刚(0.2ml/kg)静脉补液。
总体治愈率可达95%以上。
绵羊痘的诊断及防治

绵羊痘的诊断及防治Sheeppox概念绵羊痘(SheePpox,SP)又名绵羊天花(VariOIaovina),是绵羊痘病毒(SheePpoxvirus,SPV)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呈流行性。
它是各种家畜痘病中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热性接触性的传染病。
它的特征是在全身皮肤、有时也在粘膜上出现典型的痘疹,病羊发热并有较高的死亡率。
概述大多数绵羊生产国均有流行。
非洲的阿尔及利亚、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利比亚、马里、摩洛哥、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和埃及均曾报道过绵羊痘和山羊痘。
亚洲的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土尔其、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约旦、科威特、尼泊尔和沙特阿拉伯也发生过本病。
概述该病的死亡率很高,羔羊的发病致死率甚至高达100%,妊娠母羊常发生流产,多数羊在发生严重的羊痘以后即丧失生产力,使养羊业遭受巨大的损失。
病原SPV属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属。
1病毒形态:呈椭圆形,其大小为115nmX194nm02 .抵抗力:对热的抵抗力不强3 .培养:SPV可在绵羊、山羊、犊牛等的睾丸细胞和肾细胞培养物以及BHK21细胞系培养物中生长繁殖。
病原病原特性:该病毒是一种亲上皮性的病毒,大量存在于病羊的皮肤、黏膜的丘疹、脓疮及痂皮内。
鼻黏膜分泌物也含有病毒,发病初期血液中也有病毒存在。
流行病学羊痘最初是由个别羊发病,以后逐渐蔓延全群。
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病毒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或粘膜侵入机体。
饲养管理人员、护理用具、皮毛产品、饲料、垫草和外寄生虫等都可成为传播的媒介。
在自然情况下,绵羊痘发生于绵羊,不能传染给山羊或其它家畜。
流行病学易感性:细毛羊较粗毛羊有更高的易感性羔羊较老龄羊敏感季节性:冬末春初流行,但是气候严寒、雨雪、霜冻、枯草和饲养管理不良等因素都有助于本病的发生和加重病情症状潜伏期平均为6-8天。
病羊体温升高到41-42°C,食欲减少,精神不振,结膜潮红,有浆液或脓性分泌物从鼻孔流出,呼吸和脉搏增速。
绵羊痘治疗方法研究

158绵羊痘治疗方法研究帕提曼·阿吾提(乌什县阿合雅镇畜牧兽医站,新疆阿克苏 843400)摘 要:绵羊痘是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所有绵羊均可感染,病死率较高,会对羊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
基于此,文章从绵羊痘的症状入手,论述如何诊断绵羊痘,结合绵羊养殖实践,总结绵羊痘的治疗方案,尽早控制绵羊痘病情发展,避免绵羊痘传染范围扩大。
关键词:绵羊痘;中西医结合;青霉素0 引言绵羊痘的致病菌为绵羊痘病毒,又被称作“羊天花”或“羊出花”,特点为病羊皮肤和黏膜出现特异痘疹,最初为丘疹,发展为水泡、脓疱,进而结痂。
感染后病羊生产力下降,羊毛品质下降,部分病羊死亡。
特别是易感羊,如细毛羊,其病死率可达75%,羔羊的病死率甚至可达100%,为避免损失需尽早治疗。
1 绵羊痘的症状绵羊痘具有地方流行性特征,在冬末和春初为该病高发期,绵羊痘的病因为气候变化、饲养管理不科学、饲草缺乏等,绵羊抵抗力与免疫力下降,加大绵羊痘发病率与传染率。
在发病初期,病羊体温升高,食欲不振、精神沉郁,病羊呼吸加快,部分病羊出现寒战。
如用手触压病羊脊柱,病羊会表现出疼痛,特别是腰部。
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羊眼结膜与鼻黏膜等部位充血,出现炎症,该症状出现于发病前两天;随后,病羊的头部、眼周、口唇和四肢等少毛区或无毛区出现红色圆形斑点,逐渐发展为丘疹;在几天后,丘疹内出现浆液性物质,发展为水泡,呈扁平状,中间下凹;在两到三天后,水泡内的浆液性物质发展为脓性物质,病羊体温维持高水平;待脓疱破裂后结痂,四到六天可自行脱落。
在上述病情发展的各个阶段,病羊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均会出现炎症,如肺炎、肠胃炎等,导致病羊死亡。
2 绵羊痘的治疗方法针对绵羊痘的广泛传播性,绵羊养殖户在确诊养殖场内存在绵羊痘病羊后应立即隔离,全面消毒圈舍,采用科学治疗手段控制病情,避免绵羊痘在区域内传播。
如发现养殖场内的病羊少于两只应立即扑杀,不可姑息养病以免因小失大。
绵羊痘的防治

动物生产摘要:绵阳痘是绵羊的重要疾病之一,传染能力极强,往往给养殖场和养羊户造成严重损失。
绵羊痘是一种急性、热性并且高度接触性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该病的病高感染率和高死亡率使绵羊养殖人员谈及色变,该病的爆发,将给绵羊养殖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探析绵羊痘的预防与治疗措施和手段,对于减少该病的爆发,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绵羊痘;绵羊;预防;治疗1 绵羊痘绵羊痘病被养羊业视为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该病具有高感染性,传播能力很强,严重危害养羊业及人们的健康。
羔羊患有该病,死亡率可达到50%~100%之高,而成年羊的死亡率则达到25%,是动物痘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危害严重,以细毛羊最易感,羔羊比成年羊易感。
绵羊痘是由绵羊痘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其特征表现为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痘疹,当发病时典型症状为可见到斑疹和水泡。
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是本病的主要特征,绵阳痘主要发生在气候寒冷的季节,如冬末春初。
该病主要是经过呼吸道感染并且传播,也可以通过皮肤或黏膜的损伤感染,而饲养人员,皮毛,饲料,体外寄生虫和护理用具等都可以成为该病的传播媒介,所以该病一年四季均易发生。
在新疆北疆地区该病主要发生在潮湿,气候多变的季节,如在此时由外地购入一批羊,长途的运输和转运加上旅途通风饲养不良,拥挤,管理不善,均易诱发此病,因而感染本地的羊群,诱使本病发生。
2 绵羊痘的临床症状2.1 绵羊痘的典型临床症状病羊体温最高可升高至41~42℃,呼吸急促脉搏加速,食欲下降,精神不振,并且常从鼻孔流出浆液,黏液或脓性分泌物。
痘疹多见于无毛或者少毛的皮肤处,如眼睑、乳房、鼻唇、尾、四肢内侧及外生殖器等。
起初为红斑,丘疹一般为红斑的两天后,突起于在皮肤表面,然后慢慢扩大开来,逐步形成半球状隆起,而颜色则呈灰白色或淡红色,随后的2~3天则由丘疹变成水泡,一般如无继发感染,则几天后将形成痂块逐渐脱落,当其脱落后便逐步由红斑变成疤痕,该病多不会好转,一般会死于继发感染,在发病过程中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绵羊痘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绵羊痘是由绵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呈流行性,主要发生在冬末春初,由于气候多变、饲养管理不良等因素都可促使发病和加重病情。
目前【羊毒抗】可以进行跟治。
本病的特征是在皮肤和粘膜上出现特异性的痘疹,羔羊较老龄羊敏感,死亡率亦高。
妊娠母羊易引起流产。
羊群发生本病后,如不及时控制,可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现就一例比较典型的病例介绍如下。
羊痘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山羊。
绵羊都易感染,羔羊感病后死亡率较高。
它多由病羊和含有羊痘病毒的皮屑随风和灰尘吸人呼吸道而感染,也有通过损伤的皮肤而感染的。
发病初期,病羊精神不好,不吃不喝,流鼻涕,淌眼泪,体温升高,心跳和呼吸次数增加。
在鼻子、眼睛周围和嘴唇、阴门外面,以及乳头等处出现小红点,并迅速形成直径3-5毫米的硬圆丘疹。
过6天左右,丘疹增大,形成水泡,体温稍有下降。
水泡经2-5天变成脓泡,体温再次上升,一般持续2天左右。
最后脓泡干涸,变成黑褐色的痴皮。
有的病羊还会出现腿瘸、眼瞎、咳嗽、拉稀等。
防治方法:
定期注射羊痘弱毒疫苗。
羊群中一旦发现羊痘病羊,应立即隔离,或淘汰病羊,对未发病者紧急接种疫苗。
羊痘流行地区应严格限制运出羊脂及各种畜产品,只当有最后一只病洋痊愈两个月后,才能解除封锁。
对病羊要加强饲养管理(保暖、饲喂易消化饲料、铺垫草等)用{羊毒抗} 配合地米(孕畜除外),另一边分点注射头孢,连用两天;同时,用0.1%高锰酸钾液清洗黏膜。
治愈率高达98%。
切记:用血清期间不要再用磺胺类,酸碱溶液等药物
羊毒抗------羊痘特效药
它是羊的同源血清抗体,避免了过敏率高的问题;
它是高端生物制剂,不存在药物残留的问题;
它是特效药能快速的有效的达到治疗效果,前期可达到一针治愈的疗效;
它是预防羊痘等病毒病和提高免疫力的首选产品,配合疫苗起到了双重保护,不需要再担心病毒病的发生
【商品名】羊毒抗
【兽药名称】通用名:注射用苯唑西林钠
汉语拼音:Zhu She Yong Ben Zuo Xi Lin Na
【主要成份】苯唑西林钠(羊同源精制血清抗体)
【性状】微红色或淡黄色液体,久置有少量沉淀
【适应症】本品用于羊痘、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疽、羊黑疫、羔羊痢疾的紧急预防和紧急治疗。
增强免疫力、中和病毒和细菌毒毒。
提高羊群抗病力,增强羊群体质。
【用法用量】肌肉注射:0.1ml/kg体重,1次/天,连用2天。
预防剂量减半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1、本品内加入生物制剂,安全起效快;
2、不得与酸碱溶液、磺胺类药、地米同时混合注射;
3、本品在运输保存时,避免反复冻融;
4、有污染,混浊及变色勿用;
5、本品长期使用不会有耐药性产生;
6、偶有个体发生过敏者用0.1﹪肾上腺素缓解。
【停药期】暂无规定
【规格】20ml/支
【包装】20ml*4支/盒*50盒/件
【贮藏】避光,阴凉处常温可保存两年,冷藏时间更长,可保存5—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