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新课件】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京口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孙权做了什么事值得作者怀念他? 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吴 都,并且能够打垮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 保卫了家园。 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魏,开疆拓土, 造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
2.“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是何意? 辛弃疾以 “英雄 ” 一词赞颂孙权,表示自己对他的敬仰和向往,“无觅孙仲谋处” 意思是只是像孙仲谋那样能保证国家太平的英雄人物,再无处可寻了。
典故二:刘裕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刘裕有何表现? 传说当年刘裕就曾居住在京口的普通街巷之中。东 晋时,刘裕就是从这里起兵去平定桓玄之乱,又率军北 伐,战胜鲜卑等军事力量,扫平中原,取代了东晋政权, 建立了南朝刘宋王朝。
2.试比较刘裕与南宋皇上的不同表现。
向往英雄业绩 表达抗金决心
上阙小结
二人都在京口建立 功勋,都勇敢面对 北方强敌,从百战 中开创基业,建国 东南。 孙刘权裕
孙权
刘裕
上阙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
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
典故三:刘义隆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1.刘义隆是个怎样的人? 宋文帝刘义隆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 功,听信王玄漠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 仗,草草北伐。
1.廉颇的处境如何?
战国时赵国名将。因被人陷害,跑到魏国去。后来秦国攻打赵国, 赵王派使者去探望他,看他还能不能替赵国出力。廉颇本来也很想被 赵王召见,效命疆场,击破强秦,使赵国能强盛起来。他在赵国使者 面前,“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但结果赵使 还报赵王说:“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赵玉以为他老了,便不再起用。
廉颇虽老仍不忘国
自比廉颇,壮心不已,切望为国效力; 叹无人问讯,徒有英雄豪情的悲愤。 (壮志未已)
主旨:作者登上镇江的北固亭,面对大好河山,想到祖国的北方仍然沦陷在敌人之手,想到韩侂胄等 人并不想真正肩负起抗敌复国的重任,于是怀古伤今,表现了词人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 壮志难酬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善用人才的愤懑。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是写当地老百姓 年年在佛狸词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说明现在沦 陷区人民安于异族统治,忘了国耻。
2.“烽火扬州路”指什么? “烽火扬州路”写四十三年前,扬州一带抵抗金兵,战火纷飞,肯定是 惨不忍睹的。
3.把回忆中扬州一带的战火和眼前佛狸祠的红火两个场景放在一起,是 用了什么手法?其意图是什么。
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解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词牌名。
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京口,江苏省镇江 市。北固亭,又名祭江亭,在镇江东北的北固山 上。北固亭下临长江,三面环水,地势险要,历 为兵家必争之地。
怀古,大多是通过今昔对比,以古讽今。
怀古诗(词):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通过今昔对比,借古讽今。
写作背景
写这首词时辛弃疾已66岁,他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 得不到朝廷的重用。
1203年,63岁的辛弃疾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宰相韩侂胄(tuō zhòu) 起用,利用其主战派元老招牌作号召,任镇江知府。
1204年韩侂胄为巩固自己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 伐重要基地。辛弃疾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但韩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 愿认真准备。韩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就把他调离镇江。
作为一个帝王,刘裕为了恢复中原,率兵北伐,气势好像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 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同样是一国之君,可我们的南宋皇帝呢?偏安江南,苟且偷生。
3.作者对刘裕流露出什么感情观点?
表达了作者对刘裕的赞叹和对统治者的惋惜,体现了他主张北伐的观点。 辛弃疾远在乾道元年(1165年)呈给宋孝宗的《美芹十论》里,指出北伐应取道山 东——因为山东之民劲勇,敌守备简略。 “不得山东,则河北不可取,不得河北,则中原 不可复。”韩侂胄急于北伐,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有如果碰 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英雄无觅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金戈铁马 元嘉草草 赢得仓皇北顾 可堪回首 寻常巷陌
(寻找) (英雄业绩) (精锐部队) (草率) (落得) (不堪,哪堪) (普通)
思考
1.此词在写作上有什么明显的特点? 用典
2.请根据书上注释,看词人都怀想了哪些古人? 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
分析鉴赏
典故一:孙权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整体感知 诵读全文,理解文意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 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 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解释重点词语
3.“舞榭歌台”指什么? “舞榭歌台”体现的是东吴歌舞生平的气象。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操,是自 己国土不受外侵,并拓宇开疆,造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吴国出现承平气象。
4.表现了词人什么情感与立场? 表达了对孙权的赞叹、仰慕和怀念,隐含词人对当时统治者偏安江南的不满,表达了对
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也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 刺南宋苟安,叹英雄无觅
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 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
上阙小结
下片用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效祖 国的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
内容总结
人物 文中诗句
孙权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刘裕 寄奴曾住
概括典故
孙权击败曹操,建太平伟业 刘裕北伐收中原,气势如虎
深层用意
表达抗敌救国之心;感慨英雄不在。 (景仰之情)
艺术手法
运用典故 “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 即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 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 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 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言简意赅,以一当十。
合作交流
1.词中用典之处颇多,有无堆砌之感,为什么?
辛词中用典很多,却无堆砌之感,因为内容大多与作者的政治态度和个人遭遇有关。 上片是借历史人物书写自己的抱负,下片一开始就是令人沮丧的历史图画,使人回溯历 史,意在汲取教训,不打无准备的仗。上片已说到北伐雄图,这里再说北伐的基本方针,也 是极自然的,是词中常见的讽喻手法;最后用廉颇思赵一事,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用它 来结束全词,不仅使抒情达到了高潮,而且集中、鲜明地再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 综观全词,用事虽多,然而抒情的脉络清晰,词中所涉及的历史故事全都图画般地呈现 在读者眼前,使人的思想感情也显得触手可及,一句话,它用艺术形象来表现词人的政治立 场和观点。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新课导入
眼光有稜,足以照映一世之豪; 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
——南宋·陈亮评价辛弃疾
力挽河山 名垂宇宙
浩气贯日月 空余英雄心一颗 文光冲斗牛 剩有悲壮词千篇
——臧克家题辛稼轩纪念祠
壮怀激烈的爱国之心 悲壮慷慨的豪放词风
学习目标
1.理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典的艺术特色。 2.感受词人爱国主义情怀和悲凉意境。
一心为国效力,可他终不为用,报国无门。
2.作者的处境与廉颇完全一样吗?
当年廉颇虽终不被重用,但尚有赵王想起,可如今自已呢?虽满怀爱国热情,可是朝 廷早就没有起用的意思了。
3.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一个什么句式?这表现了作 者什么心情?(悲愤)
“凭”是“靠”的意思,全句是一个反问句。意思是没有人来问。 词人以廉颇自比,表示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力,收复中原的耿耿忠心,可是朝廷一味屈膝 媚和,奸臣当道,又有谁会想到自己呢。由此表达了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中原的愤懑。 用这句话结束全词,不仅使抒情达到了高潮,而且集中鲜明地再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
这是一组鲜明的对比. 一方面作者牢记民族的灾难,一方面看到金已安稳的统治着北方,那里 的人们也安于现状;这样就突出地表明,人们已忘了国耻,苟且偷安,已无 心收复中原,也强烈地抒发出作者对个人命运,特别是国家前途的深沉的悲 哀、忧虑,对南宋王朝腐败无能的不满。
典故五:廉颇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梦,一尊还酹江月。”风格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
辛词中抒情多与典故结合,风格显得含蓄、蕴藉、激愤、沉郁。
拓展阅读
1.辛弃疾词的特点
思想内容: (1)御敌抗金的爱国思想。 (2)壮志未酬的愤慨之情。 艺术风格: (1)前期词多昂扬、激愤; (2)晚年之作转向苍劲、悲壮。 语言特色: (1)大量使用散文句式。 (2)广泛地引用经、史、子各种典籍和前人诗词中的词、成句和历史典故。
和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于江左、忍气吞 声的怯懦,形成鲜明对比。(赞叹之情)
刘义隆 拓跋焘
元嘉草草,封狼居 刘义隆北伐,因草率而败北 胥,赢得仓皇北顾。
佛狸祠下,一片神 鸦社鼓。
拓跋焘击败宋源自文库帝
主张有备而战,反对草率出兵。(警告 当局)
批评人们忘记战败的历史,忘记了国恨 家仇。(怒斥偏安)
廉颇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3.怀古名地 (1)建康、金陵、赤壁、姑苏、吴门、台城、会稽 (2)易水、汴河、楚江 (3)西塞山、鹿门山、垓下、乌江亭、汉宫、蓬莱阁、乌衣巷 (4)李白坟、岳飞墓、武侯祠、项王墓、屈子祠
台城:旧址在南京市玄武湖旁,六朝时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 吴门:历史上作为苏州的别称之一,为春秋吴国故地,故称。 西塞山:曾经的军事要塞,据说在此曾经西晋灭吴。
2.北伐结果如何? 结果一败涂地,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都城震恐。 3.作者对刘义隆北伐持何态度? 作者主张北伐,但他反对草率北伐。他借古讽今,借此事咏叹当时南 宋近事,即张浚北伐,在符离兵败一事,劝说宰相不要草率出兵。
借鉴历史,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
典故四:拓跋焘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2.登高
怀才不遇的陈子昂登上幽州台喟叹“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仕途坎坷的孟浩然登上岘山哀吟“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忧国忧民的 杜甫登上岳阳楼泪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精忠报国的岳飞登楼长 啸“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壮志成空的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悲 歌“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登高生愁、登高感忧已成为一种传统文化模 式,或是壮士悲歌,或是文士不遇,或是游子思乡,或是思妇怀人。
1.“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场面?
佛狸祠,北魏太武帝的庙,在瓜步山上(今扬州附 近)。佛狸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之小字。当年他率兵击败 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挥师攻入宋,至瓜步山,在山上建立 行宫,即后来之佛狸祠。后佛狸祠成为异族侵略者成功的 象征。辛弃疾写此词时,扬州和佛狸词均已被金占领。
作业
阅读辛弃疾的这首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鹅湖归 病起作① 辛弃疾
枕簟溪堂②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 愁。
书咄咄,且休休③。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 楼。
注:①鹅湖:在江西铅山县,辛弃疾曾谪居于此,后卒于此。②溪堂:水边的楼台亭阁。咄咄: 语出《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 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为叹息、愤慨、惊诧的典实。③休休:指算了吧。唐司空图晚号“耐辱 居士”,隐居建乡王官谷,建“休休亭”。
(1)请赏析上阕“红莲相倚浑如醉”中“醉”的表达效果。 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移情于景;“醉”字由莲花之红引出,把莲花 比喻成喝醉酒的人脸,并写出盛开的红莲互相偎倚的情景,想象丰富、画 面优美。 (2)下阕表达了词人什么感情?请简要分析。 悲愤。下阕的前两句用典,借前人被贬的悲愤来抒写自己的悲愤,第三 句以“一丘一壑也风流”的故作旷达之辞来更深刻的表达自己的悲愤之情。 后两句通过描写看似写病后衰弱的寻常感觉,实则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英雄 易老”的悲愤。
2.苏轼和辛弃疾在词史上并称为”苏辛豪放派”。通过《念奴娇·赤壁怀 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学习,试分析苏辛二词的异同点。
相同点: 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
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 主旨上均为托古喻今,借古人酒杯浇心中块垒,还自我情愫。
不同点: 苏词中抒情多直抒胸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