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相关性肺炎研究

合集下载

卒中相关性肺炎(1)

卒中相关性肺炎(1)

卒中相关性肺炎(1)卒中作为一种突发性疾病,正在成为全球性的健康威胁。

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生存后的患者面临着各种并发症的风险——其中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SAP)被认为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这一并发症是由于卒中后呼吸道的正常呼吸过程受到干扰所致,是由于卒中患者因脑血管意外而失去对呼吸、咽喉肌肉的控制,导致肺炎发生的一种情况。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探讨SAP 的相关内容。

1. 发生机制:卒中患者常常由于口腔、食管、胃和呼吸道等多个机体屏障的功能降低,从而引起病原微生物进行细胞浸润和泌氧物质的清除。

此外,卒中患者通常因吞咽和头颈肌肉抽搐而容易咳嗽和呛咳,导致呼吸窘迫,刺激肺部感染,进而引发SAP。

2. 疾病特征:SAP在临床表现上并不明显。

卒中患者身体虚弱,疲劳,往往不能主动告诉医生他们有发热、咳嗽和胸痛等症状。

此外,SAP的病因复杂,病原菌也较多,这在SAP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3. 预防和治疗:预防SAP的最好方法是积极治疗卒中患者的基础病因,保持呼吸道的正常通畅,及时保持身体卫生,避免因咳嗽、刺激、吸入异物而导致肺部感染。

对于卒中患者,过量的镇痛药物和镇静剂也应减少使用。

在治疗方面,抗生素是SAP治疗的首选,但由于SAP的病因复杂,进一步的研究仍需要进行。

4. 心理调适:患有卒中的人常常需要很长时间的康复治疗,这也需要更多的心理关怀和支持,尤其是在发生相关并发症时,如SAP。

SAP的发生往往令患者和家属更加担忧和沮丧,这时心理咨询和治疗表现出极大的价值。

合理的康复计划和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减轻心理负担,以更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疾病。

综上所述,SAP对卒中后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有着深远的影响。

积极的预防、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措施,以及更多相关的心理治疗,都应该被视为管理卒中患者的重要策略。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还需要更深入的了解SAP的机制和治疗方案以提高康复质量和生命质量。

卒中相关性肺炎研究进展

卒中相关性肺炎研究进展
道。
目前人们对血压水平与靶 器官损 害的关 系比较 了解,但是对 于血压 变异性的重要性 尚认 识不足 ,已有 临床研 究成 果显示,血压 变异性 同样决定着高血压 患者的靶 器官损 害和预后 ,本期 “ 血压 变异性研 究” 即从原发性 高血压血压 变 异性与颈动脉 粥样硬化、超敏 c反应蛋 白及舒张性心力衰竭 等与心脑血管疾病相 关指标 的相 关性进行探 讨 ,以期 为临
吴 继 祥 ,承 欧 梅 .卒 中 相 关 性 肺 炎 研 究 进 展 [ J ] . 中 国 全 科 医 学,2 0 1 3 ,1 6( 4) :1 1 9 6 —1 1 9 8 . [ w w w . c h i n a g p . n e t ]
Re s e a r c hP r o g r e s s o f S t r o k e— a s s o c i a t e dP n e u mo n i a 以一 x i a n g,C H E N GO u—m e i .D e p a r t m e n t o fN e u r o l o g y ,t h e F r i s t
感染的主要机制 ,其他 危险因素 ,如 高龄、伴吞 咽困难 、神经功 能损伤程度 、合 并其他基础疾病 ( 如 慢性 阻塞性肺 部
疾病 、糖尿病等) ,可增加卒 中患者发 生肺 炎的概率 。本 文将 对卒 中相 关性 肺炎 的发 生机 制及其相 关危 险 因素进行 综
述,以期 为卒 中相关性肺炎的防治提供借鉴。
床预 防高血压 患者心、脑、 肾脏、血 管等靶 器官损害 ,减 少并发症 ,提供检测及 管理指标。
卒 中相 关 性 肺 炎研 究进 展
吴继祥 ,承 欧梅
【 摘要】 卒 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的疾病之一 ,具有较 高的发 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感染是卒 中最常见的并

卒中相关性肺炎的诊治

卒中相关性肺炎的诊治

SAP病原学
一项针对老年SAP患者进行的病原学回顾性研究显示
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81.82%, 其中前4位病原菌分别为肺炎克雷白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
动杆菌和大肠埃希菌 革兰阴性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呋辛和头孢西丁等常用抗菌药物耐
药率均超过50% 革兰阳性菌占9.4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替
Zhang et al等观察1239脑梗塞患者,总SAP发生率 7.3%. A2DS2 评分低 者SAP发生率 3.3% ,高者SAP发生率为24.7%。 A2DS2评分为5-10者 发生SAP危险是A2DS 2评分为0-4者的9倍
SAP发生的常见危险因素
卒中类型、部位和严重程度:后循环缺血、卒中超过1个供血区、脑 出血、深部脑梗塞累及基底节、下丘脑、杏仁核(尤其有意识障碍和 /或吞咽困难者)者发生率升高 年龄: 65 岁以上的老年,年龄每增大 1 岁,SAP 的发生率增高 2% 基础疾病:并存糖尿病、高血压、心房颤动、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 阻塞性肺疾病者发生率升高 医源性因素:使用机械通气、应用抑酸药物、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者发 生率升高 其他:男性、有吸烟史、喂养方式、完全仰卧位等。
Dysphagia, Sex, Stroke Severity)
AISAPS量表(急性脑梗塞相关肺炎评分, acute ischemic 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 score)
PANTHER-IS评分( 急性脑梗塞预防性抗菌治疗,Preventive
ANtibacterial THERapy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白细胞计数(WBC)和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于SAP的诊断价值有限。

卒中相关性肺炎临床分析

卒中相关性肺炎临床分析

卒中相关性肺炎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

方法对40例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患者经过治疗,治愈及好转16例(40.0%),未愈16例(40.0%),死亡8例(20.0%)。

结论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病情复杂,危险因素为高龄、意识障碍、长期卧床,应及早预防、及时治疗,同时治疗基础病,以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防治脑卒中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而肺炎是急性脑卒中患者最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病情加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2]。

现对本院2009~2014年收治的40例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以期对该病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40例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其中男26例,女14例,男女比例1.86∶1,年龄60~92岁,平均年龄75.5岁,均经CT或MRI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其中脑梗死33例,脑出血5例,先后患过脑梗死和脑出血2例。

合并高血压32例,冠心病12例,糖尿病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例,慢性心力衰竭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2例。

部分患者合并2~3种病。

1. 2 临床表现所有患者都符合脑卒中后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以及呼吸道感染症状和体征,其中:昏迷、嗜睡者22例(55.0%),偏瘫17例(42.5%),发热16例(40.0%,体温37.5~39.8℃),咳嗽、咳痰21例(52.5%),呼吸困难23例(57.5%),肺啰音40例(100.0%)。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109/L者32例(80.0%),中性粒细胞比例≥0.70者35例(87.5%),痰培养阳性20例主要为大肠埃希菌10例、肺炎球菌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正常菌群20例。

1. 3 治疗方法①病情允许者半卧位,上身抬高30~45°。

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的防治研究

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的防治研究

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的防治研究目的:探讨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原因及病原菌、药敏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急诊科、EICU、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36例,根据是否合并肺炎分为合并肺炎(卒中相关性肺炎)组(A组)与未合并肺炎组(B组)。

A组56例,B组80例,两组对照分析研究,采集合并肺炎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

结果:病原体多见革兰氏阴性菌(G—菌)感染、革兰氏阳性菌(G+菌)感染和混合感染,但主要是G—菌感染,常见的是肠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克雷伯氏菌属、不动杆菌、大肠埃希氏菌。

A组GCS评分较B组明显减低,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A组较B组缺损程度高,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死率(30.35%,17/56例)明显高于B组(6.25%,5/8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卒中患者的治疗应控制原发病,加强呼吸道痰液引流的管理,监测病原体、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等,防止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标签:卒中相关性肺炎;病原菌;抗生素;脑卒中脑卒中(包括出血性卒中及缺血性卒中)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均较高,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SAP)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1]。

尤其部分患者由于昏迷、误吸或卧床时间长等原因,容易并发肺炎。

回顾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36例的临床资料,对其肺炎的病原菌及药敏特点、临床特征及防治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36例患者中,入院时均查头颅CT或MRI,合并肺炎组(A 组)56例,男31例,女25例,年龄35~89(59.1±17.4)岁。

出血性卒中30例,其中基底节出血20例,皮层下出血2例,基底节皮层下混合出血4例,小脑、脑干出血均2例。

卒中相关性肺炎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卒中相关性肺炎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卒中相关性肺炎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研究目的探讨卒中相关性肺炎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判断及预后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7例,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为存在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对照组患者无卒中相关性肺炎。

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结果,并对患者病情及预后进行评估。

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APACHEⅡ评分及出院时Rankin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及死亡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常规、C反应蛋白、B型脑钠肽、前白蛋白、白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要预防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stroke-related pneumonia on severity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47 cases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of 23 patients with SAP and control group of 24 patients without 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General information,clinical symptoms and laboratory test result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and the condition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NIHSS score,APACHEⅡscore and Rankin score at discharge of admission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with th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Hospitalization and mortalit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with th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ompared blood routine,C reactive protein,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prealbumin,albumin and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of the two groups,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should have the prevention of 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Key words] Stroke-related pneumonia;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Prognosis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患者致残和丧失劳动力的主要原因[1]。

卒中相关性肺炎与营养不良的临床相关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卒中相关性肺炎与营养不良的临床相关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卒中相关性肺炎与营养不良的临床相关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被称为“脑心肺肾”四大杀手之一。

卒中后患者易出现许多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肺炎。

据统计,卒中后肺炎患病率高达20%-30%左右。

而肺炎作为并发症,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直接影响着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效果。

通过对卒中后肺炎的防治,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营养不良是导致许多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与卒中后肺炎的发生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卒中后患者常出现吞咽困难、意识障碍、口干等问题,影响了病人的进食和营养吸收。

而营养不良又会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使其更容易受到感染。

因此,研究卒中相关性肺炎与营养不良的临床相关性,对于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提高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卒中后肺炎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及其相关性,为卒中后肺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1.研究内容(1)收集卒中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BMI、卒中类型、并发症、饮食情况等。

(2)采用营养评估工具如“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简称MNA评估表)等,对卒中患者进行营养状态评估,并记录营养不良的发生情况。

(3)依据卒中患者发生肺炎的诊断标准,记录卒中患者肺炎的发生情况。

(4)对卒中后发生肺炎和未发生肺炎的患者进行组别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态、饮食情况等差异。

并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卒中后肺炎与营养不良的相关性。

2. 研究方法(1)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采用问卷调查和医疗记录复查的方式,收集卒中患者基本资料、营养状态评估结果和肺炎发生情况等数据。

(3)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四、研究意义该研究可以进一步阐明卒中后肺炎与营养不良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发生机制,并为卒中后肺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对卒中患者的营养干预、饮食管理等方面提供有益指导。

病例分享——卒中相关性肺炎2

病例分享——卒中相关性肺炎2

SAP病原学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4例SAP患者 41例痰标本检出病原菌69株
郭志强,等.重症监护病房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特点及其药敏分析.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3;12(2):134-138
SAP临床诊断标准
※ 时间上继发于脑卒中之后 ※ 胸部影像学检测发现新出现或进展性肺部浸润性病变 ※ 同时合并2个以上临床感染症状:
相关链接
卒中相关性肺炎
(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 SAP)
卒中相关性肺炎概念
2003 年德国科隆大学附属医院 Hilker 等首次提 出了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 SAP)的概念,明确指出SAP指的是临 床确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咳痰、 呼吸困难等症状,根据特定诊断程序而确诊的肺炎。
吞咽障碍、误吸导致肺炎
会厌谷滞留 梨状窝滞留
卒中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脑 卒中
呼吸中枢损害
咳嗽反射 吞咽障碍
SAP
肢体运动障碍 持续卧床
肺瘀血 肺水肿
功能残气量减少 气道提前关闭
低位肺组织的淤血 微小肺不张
呼吸衰竭
ARDS
SAP病原学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167例SAP患者 培养出16种病原菌
刘瑞华, 等.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病原学特点 .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 2014;27(1):53-55.
n SAP的病原体包括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还有 厌 氧菌,也可见真菌感染。
SAP经验性抗感染治疗药物选择
SAP经验性抗感染治疗药物选择
早期经验治疗非常关键 常用广谱青霉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进行经验治疗 重症患者首选碳氢霉烯类抗生素 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结合临床疗效调整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卒中相关性肺炎研究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病死率和复发率等特点。

已成为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肺炎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脑卒中患者病情加重及死亡的原因之一。

卒中相关性肺炎指在无肺部感染的卒中患者中出现新发的肺部感染。

SAP是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增加致残率甚至死亡的主要病因。

本文就其诊断、危险因素、预防措施方面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1 SAP诊断标准
①纳入标准:入院48h后胸部X线或者CT提示新发或进展性肺部浸润性病变,同时出现2个或者2个以上的临床症状:体温>38℃;咳嗽咳痰明显,痰液呈黄色或黄白色,黏稠或者呈脓性;肺实变体征,可闻及干湿性啰音;血象提示外周血白细胞≥10×109/L,或≤4×109/L。

②排除标准:发病24h后来院;与肺炎临床表现相近的如肺部感、肺肿瘤,肺栓塞等疾病。

2 SAP发生的危险因素
2.1内在因素①意识障碍:意识障碍使咳嗽反射等保护性反射减弱、延迟胃排空和损伤食管括约肌的功能、呼吸和吞咽功能下降,从而形成肺炎。

②年龄:研究发现65岁以上的脑卒中患者发生肺炎的几率明显增加。

③吸烟史:长期吸烟易损伤呼吸道黏液纤毛运输系统导致排痰能力下降,并降低机体清除外侵微生物的能力。

④糖尿病史:有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糖尿病伴发率为54.4%。

⑤卒中部位:SAP的发生与吞咽障碍密切相关,而脑卒中患者是否出现吞咽困难与卒中部位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吞咽障碍多见于大脑前部(中央沟之前)和脑室周围的白质部位损害,损伤单侧中央前回最下部和额下回后部可导致严重吞咽困难,左侧脑室周围白质损害常发生吞咽困难。

一侧岛叶损伤会导致单侧腭肌、咽肌麻痹引起吞咽困难。

脑干梗塞吞咽困难发生率在80%以上,其次为纹状体出血。

2.2外在因素①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是抢救脑卒中昏迷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气管切开使外鼻腔和气管的粘液纤毛传递系统构成的防御屏障遭到破坏,使得细菌更容易进入机体并发肺部感染。

②留置胃管:胃管的插入,常有胃内容物反流及误吸的现象,胃内细菌可经胃管逆行上移至咽喉部再进入下呼吸道易发生肺部感染。

此外,对于吞咽困难的脑卒中患者,鼻饲是提供营养的重要途径,但鼻饲护理不当,也可导致食物反流造成吸入性肺炎。

③药源性因素:脑卒中患者不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及抗生素易导致菌群失调,使条件致病菌在气道定植诱发感染;H2受体拮抗剂的使用使胃液的pH值上升,难以正常杀死进入胃内的细菌,而细菌可随胃液返流而被患者误吸。

3 SAP的早期预防
3.1患者意识状态、吞咽功能评估及康复训练对于所有脑卒中患者,入院时
即应对患者的意识状态进行评估,有意识障碍或重度痴呆患者予以鼻饲、或根据病情予以胃肠外营养支持。

此外,新人院的脑卒中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应行吞咽功能评估,检测出存在吞咽困难的患者。

评估吞咽功能的方法有洼田饮水试验,其简便易行。

B超可检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舌运动,对人体安全,短时间内能反复检查,能在床边进行。

吞咽功能评估可以早期发现误吸,尽早采取对策,减少了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脑卒中患者在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的48h后既应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

生物反馈治疗对于改善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疗效确切,能够促进瘫痪的吞咽肌功能恢复,根据患者吞咽障碍的具体情况,将成对电极置于相应肌肉,以患者适应并有吞咽动作时为最佳电流强度。

此外,语言与吞咽的解剖神经肌肉系统是相关的,改善患者的构音障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改善了患者的吞咽障碍。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并可耐受30min以上集中训练时即可进行,鼓励患者进行发音练习。

3.2适宜的饮食护理和进食体位适宜的饮食护理和良好进食体位可以减少误吸而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脑卒中患者的食物形态根据其吞咽障碍程度选择,原则是先易后难。

从健侧喂食,将食物放在舌根后让患者吞咽。

食物的选择应以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面糊、菜泥等为主。

进食体位视病情而定,体位可达到最大气道保护,防止误吸,卧床患者一般床头抬高30°仰卧头前屈,偏瘫侧肩部用软枕垫起,家属于患者健侧喂食,可以减少食物向鼻腔逆流和误吸,进食结束后应抬高床头30°~45°保持30min防止食物返流。

胃食管反流发生误吸时极易导致吸入性肺炎,因此在观察护理中要有高度的预见性。

应当密切观察脑卒中患者的意识、吞咽、咳嗽、咳痰情况以及胃食管反流的自觉症状,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误吸。

3.3正确鼻饲对于留置胃管的患者进行鼻饲前应吸净气道里的痰液,抬高床头30°~45°或半卧位,然后回抽胃液,观察患者的消化情况,如果回抽的胃液呈咖啡色,或者有胃潴留的情况,应该暂停鼻饲,避免潴留物的反流进入气道,形成吸入性肺炎。

一次鼻饲量不超过300ml,在鼻饲后的30min内应尽量避免吸痰,防止吸痰刺激使胃内容物反流进气道。

更换鼻胃管时应将管口折住,迅速拔出,以免胃管内残留食物误入气管。

3.4加强吸痰护理痰量较多又不易体位引流者可借助负压吸引排痰;痰液过多有阻塞气道导致窒息可能时,予气管切开、气道湿化和吸痰,以利痰液排出。

对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吸痰时应选择一次性使用无菌吸痰管,吸痰前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对清醒的患者给予解释告知其注意事项,取得其配合,同时应避免在鼻饲后30min内进行,且对于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吸痰前后应先给予纯氧吸入2min。

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原则,动作轻柔。

调节好吸痰负压后,先通过气管切开套管吸净气管及支气管内的痰液,再洗净鼻咽部的分泌物,然后通过气管套管的侧管洗净气囊上方和声门下方的潴留物。

对于痰液多呈脓性者,可从该气管套管侧孔反复注入无菌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冲洗,注入量约为4~5ml/次,每次吸引尽可能吸干净,直至吸出液呈澄清状。

吸引不同的部位均要更换吸痰管,吸痰的频率视患者的情况而定。

4 小結
SAP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

可显著增加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

其发生及发展原因和机制极为复杂,患者的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

因此医护人员应提高重视程度,认真掌握SAP发生的各种危险因素,针对性采取预防措施,减少SAP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杨云梅.老年吸入性肺炎的诊断与处理[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2010,3(3):150-158.
[2]肖正伦.危重症医学与ICU[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209.
[3]苏鸿熙.重症加强监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45.
[4]刘明辉,赵子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学与临床分析,中华内科杂志,2000,39(6):413-414.
[5]张倩,王拥军.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评估和治疗[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3,11(4):263-265.
[6]黎华.56例脑卒中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并发症护理[J].全科护理,2010,8(4):867-868.编辑/赵恒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