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消费者选择

第3章消费者选择
第3章消费者选择

第三章消费者选择

一、判断题

1.预算线表示消费者所能购买的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组合数量。

2.预算线的斜率是所消费的两种产品或服务相对价格的相反数。

3.预算线在横、纵轴上的截距表示以两种产品或服务的数量来反映的实际收入。

4.收入增加会引起预算线向右移动,而且预算线更加陡峭了。

5.效用表示消费者在消费某种产品时所得到的满足程度。

6.对于不同的消费者而言,某一产品或服务组合的效用往往是相同的。

7.边际效用递减是指,随着消费者对某一产品消费的增加,其所得到的总效用会递减。

8.在基数效用条件下,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必须满足的条件是,最后得到的各种产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用相等。

9.完全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是一条直线。

10.完全替代品的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折线。

11.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所表示的产品组合,对消费者来说都是无差异的。

12.在离原点较远的无差异曲线和离原点较近的无差异曲线之间,消费者更偏好于前者。

13.替代效应可分为价格效应与收入效应。

14.对于正常品而言,其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与价格的变动方向相反。

15.对于吉芬品而言,其收入效应强于替代效应。

16.一般而言,贫穷家庭的恩格尔系数是比较小的。

17.一般而言,富人的货币边际效用比穷人要小。

18.一般而言,消费者对某种产品实际支付的价格低于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19.收入-消费曲线是描述收入与某种产品消费量变化之间关系的曲线。

20.某单位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二、单项选择题

1.某消费者只消费a、b两种产品,其价格P a与P b之比为2:1。当消费者的总效用达到最大化时,消费者在这两种产品上最后消费的产品的边际效用MU a与MU b之比为()。

A. 1:1

B. 1:2

C. 2:1

D. 1:4

2.消费者的目标是()。

A. 其总效用或满足的最大化

B. 其收入的最大化

C. 其边际效用的最大化

D. 其偏好的多样化

3.一般而言,当一位消费者连续消费比萨饼时,他从第一个比萨饼中得到的消费者剩余()第二个比萨饼的。

A. 小于

B. 大于

C. 等于

D. 既可能小于、又可能大于

4.给定某消费者的一条预算线,如果所消费的两种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不变,而收入增加,那么,预算线会()。

A. 向右移动,但不是平移

B. 向左平移

C. 向右平移

D.不变

5.如果无差异曲线是一条直线,那么这两种产品是()。

A. 部分替代品

B. 完全替代品

C. 完全互补品

D. 互不相关

6.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

A. 价格之比

B. 数量之比

C. 边际效用之比

D. 总效用之比

7.如果a、b两种产品的价格P a和P b给定,且MRS ab>P a/P b,那么,消费者要达到效用最大化,他将()。

A. 同时增加购买两种产品

B. 同时减少购买两种产品

C. 增加购买a产品,减少购买b产品

D. 减少购买a产品,增加购买b产品

8.恩格尔曲线可从()推导出来。

A.价格-消费曲线B.收入-消费曲线

C.预算线D.无差异曲线

9.需求曲线可从()推导出来。

A.价格-消费曲线B.收入-消费曲线

C.预算线D.无差异曲线

10.当正常品的价格下降时,收入效应会引起需求量(),替代效应会引起需求量()。

A. 减少;减少

B. 减少;增加

C. 增加;减少

D. 增加;增加

11.对于两种可替代品a产品和b产品,一些消费者在收入低时购买a产品,而在收入高时购买b产品,对于这些消费者而言,a产品是()。

A. 正常品

B. 奢侈品

C. 低档品

D. 必需品

12.如果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切线斜率为-1/4,横、纵坐标分别表示a产品和b产品,这表示该消费者愿意放弃()单位a产品而得到一单位b产品。

A.1/4 B.4

C.3 D.1

13.如果两种产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都按同一比例上涨和增加,那么,表示这两种产品的预算线()。

A.向右移动,但不是平移 B.向右平移

C.向左平移 D.不会移动

14.正常品的替代效应()。

A. 与收入呈反方向变化

B. 与收入呈同方向变化

C. 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化

D. 与价格同方向变动

15.吉芬品的收入效应()。

A. 与收入呈反方向变化

B. 与收入呈同方向变化

C. 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化

D. 与价格同方向变动

三、多项选择题

1.假设某消费者在吃第一个、第二个汉堡时获得的总效用分别是8,14,第三个汉堡带来的边际效用为4。则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 第一个汉堡带来的边际效用为8

B. 第二个汉堡带来的边际效用为6

C. 吃三个汉堡带来的总效用为18

D. 第三个汉堡带来的边际效用最大

2.当达到效用最大化时,()。

A. 消费组合点既在预算线上,又在可能的效用最高的无差异曲线上

B. 消费组合点位于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切点处

C. Y Y X X P MU P MU =

D. Y

X XY P P MRS = 3.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是指( )。

A. 随着横轴的产品数量增加,无差异曲线上点的切线越来越平缓

B. 随着横轴的产品数量增加,边际替代率递减

C. 随着横轴的产品数量增加,纵轴的产品数量减少

D. 边际效用递减

4.对于低档品而言,当其价格下降时,( )。

A. 其替代效应会引起需求量增加

B. 其收入效应会引起需求量增加

C. 其收入效应会引起需求量减少

D. 需求量一定会减少

5.如果两种产品是完全替代品,那么,( )。

A. 其无差异曲线是直线

B. 其无差异曲线呈L 形

C. 其边际替代率是变动的

D. 其边际替代率是不变的

四、计算题

1.某消费者每月收入2 000元,全部支出于a 、b 两种产品。已知a 产品的价格为200元/件,b 产品的价格为100元/件,分别用X 和Y 来表示a 、b 两种产品的数量。请写出该消费者的预算线方程。当消费者达到效用最大化时,边际替代率MRS ab 是多少?

2.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TU=(XY )1/2

,其中X 和Y 分别表示a 、b 两种产品的数量。已知a 、b 两种产品的价格P a =1元,P b =2元,假设消费者每月收入为1 800元。请问他的总效用达到最大化时,每月消费两种产品的数量各是多少?

3.假设某消费者一月内把其收入全部用于消费a 、b 两种产品,其消费量X 、Y 分别是50件和30千克,已知两种商品的价格P X =3元/件,P Y =4元/千克。

⑴该消费者每月的收入是多少?

⑵当消费者达到总效用最大化时,边际替代率是多少?

4.已知某消费者的个人需求曲线为:Q = -2P + 100,当市场价格P=5时,请计算:

⑴消费者的需求量是多少?

⑵消费者剩余是多少?

5.某位消费者每月有300元钱用于到体育馆打羽毛球和到麦当劳吃快餐两项消费。打一次羽毛球的花费是60元,吃一次麦当劳快餐的花费是30元。她对这两种产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用变化如下:

要实现总效用最大化,她每个月应该打羽毛球和吃麦当劳快餐各几次?

6.某消费者一定时期的收入为800元,仅消费a、b两种商品,其数量分别用X与Y 表示,a商品的价格为2元,其总效用函数为:TU(X,Y)=50X-0.5X2+100Y-2Y2。试求该消费者对商品b的需求函数。

五、分析题

1.以两种产品为例,说明什么是预算线。

2.什么是效用?它有什么特点?

3.什么是基数效用?什么是序数效用?

4.请解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5.请解释价值之谜。

6.举例说明什么是消费者剩余?

7.什么是无差异曲线?它有哪些特点?

8.画图并说明序数效用下的消费者均衡条件。

9.画图并说明什么是收入-消费曲线。

10.序数效用论者是如何利用消费者的均衡条件来推导出需求曲线的?

11.画图并说明正常品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12.画图并说明吉芬品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第四章答案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单项选择题

1.C 2.A 3.B 4.C 5.B 6.C 7.C 8.B 9.A 10.D 11.C 12.B 13

.D 14.C 15.D

三、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D

3.AB

4.AC

5.AD

四、计算题

1.解:预算线方程表示消费者的总支出等于总收入,根据题中的数据,可得:

200X+100Y=2000,

化简得,2X+Y=20。即为所求。

当效用最大化时,满足MRS ab =P a /P b =2

2.解:根据给定的总效用函数,不难求出:

Y X TU MU a 21=??=,X Y TU

MU b 21

=??=,

要实现总效用最大化,必须满足:

b

b a a

P MU P MU =, 即:22

1

121X Y =,

化简,得到:X=2Y ①

要实现总效用最大化,还必须满足预算约束,即:

X+2Y=1800 ②

联立①和②,求解方程组,可得:

X=900,Y=450。

3.⑴解:消费者每月的收入M=50×3+30×4=270(元)。

⑵当消费者的总效用最大时,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切点所对应的横纵坐标即为最优消费数量,这时有:

4

3==-

=b a ab P P dX dY MRS 。 4.⑴解:当P=5时,需求量Q=-2×5+100=90。

⑵解:对Q = -2P + 100进行变形,得到:P=-0.5Q+50。P=5时的消费者剩余等于购买90单位产品愿意支付的最高货币额与实际支付的货币额之差,即:

()?

=-=?-+-=90020254502475590505.0dQ Q CS 。

5.解:不妨分别用X 、Y 表示打羽毛球和吃麦当劳快餐的次数,则得到预算线方程:

60X+30Y=300,化简得,2X+Y=10。

根据上述的预算线方程,容易得到以下几组消费可能性:

当总效用最大时,打羽毛球的边际效用与吃麦当劳快餐的边际效用之比应是其价格之比,即60/30或2。表中几种消费组合中,只有d 组符合这一条件(结合所给的边际效用数据)。因此,该消费者每个月应该打羽毛球和吃麦当劳快餐各为3次和4次。

6.解:消费者满足的约束条件为:

XP a +YP b =M ,

即:2X +YP b =800,

变形,得到:

2

800b YP X -= ⑴ 根据总效用函数,不难求出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

X X

TU MU a -=??=

50, Y Y TU MU b 4100-=??=。 在满足均衡条件MU a /P a =MU b /P b 时,有:

b

P Y X 4100250-=- ⑵ 将式⑴代入式⑵,便得到:

216700400b

b P P Y ++=。 即为所求。

五、分析题

1.预算线,也被称为预算约束线、消费可能线、价格线、支出线,是指在消费者或家庭收入、产品(或服务)价格一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或家庭所能购买的最大数量的产品组合。

仅考虑两种产品(a 产品和b 产品)的情况。以X 、Y 分别代表a 产品和b 产品的数量,P a 、P b 分别表示其价格,消费者的收入为M ,则有:

P a X + P b Y = M (1) 对式(1)变形,得到:

b

b a P M X P P Y +?-= (2) 或 1//=+b

a P M Y P M X (3) 很显然,在产品价格一定、消费者收入一定的情况下,两种产品的数量Y 与X 呈线性关系。这条直线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⑴其斜率是两种产品的价格之比(或相对价格)的相反数,即-P a /P

b ;⑵其在横轴、纵轴上的截距分别是M/P a 和M/P b (即全部收入分别用于购买两种产品的最大数量,或者以两种产品数量所表示的消费者的实际收入)。这条直线就是预算线。

2.效用是指产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产品或享受服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由此可见,效用并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或者说,效用是消费者对产品满足其需求能力的主观评价。它是消费者兴趣和偏好的量度。一般而言,同一产品对同一消费者,效用具有可比性,但对不同的消费者则缺乏可比性;同一产品的效用,即使对同一消费者,也会因时间、空间等具体条件的不同而不同。

3.基数效用是指用基数来度量效用;序数效用则是指用序数来度量效用。基数是指事物的量的多少或大小,序数表示事物的次序或等级。采用基数效用,便于计算;序数效用对于效用的衡量没有基数效用那么严格、准确,却更符合现实,因为消费诸多产品的效用往往难以用基数来衡量。

4.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产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产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产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有多种解释,其中有两种解释较具代表性。一种解释是,当一种产品有多种用途时,消费者会将不同的用途按重要性划分为若干等级。当产品只有一单位时,他必定将该产品用在最重要的用途上;当增加一单位的消费品时,他会把它用在次重要的用途上;当产品再增加时,他会将新增加的产品用在一般用途上;如果产品数量再增加时,其用途依次类推。这样,新增加的产品给消费者所提供的效用或满足程度是顺次递减的。另一种解释是,由于产品的效用是消费者的主观感受,因此,当在同一时间内连续消费某种产品时,消费者生理上或心理上对重复刺激的反应就递减了,从而导致了边际效用的递减趋势。

5.对于人们的生活而言,水是不可缺少的,但却几乎一文不值;但是,除了装饰之外几乎毫无用处的钻石,却十分昂贵。通过区分总效用和边际效用,可以解开这个谜。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的某种东西越多,它的边际效用就越小。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用到水,所以其边际效用递减到非常小。另一方面,相对于水而言,钻石的总效用较小,但因为消费者所购买的钻石数量较少,所以其边际效用较大。根据消费者均衡条件,某一消费者的总效用或效用水平达到最大化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最后花在水和钻石上的每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相等,即满足MU水/P水=MU钻石/P钻石。因此,要保持这一式子成立,只能是钻石具有较高的价格,或者,边际效用高的产品其相应的价格就高,边际效用低的产品其相应的价格

就低。

6.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货币额)与市场价格(实际支付额)之差。例如,对于一位消费者而言,一瓶某种品牌的酸奶价格为3元,如果他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是4元,那么,他消费该瓶酸奶的消费者剩余就是1元(4元-3元)。如果酸奶的数量为若干瓶,其计算与此类似。如果他消费10瓶酸奶,其愿意支付的最高货币额为36元,而实际支付的货币额为30元,那么,他消费这10瓶酸奶的消费者剩余为6元(36元-30元)。

7.无差异曲线或等效用图,是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或者无差异的两种产品的所有组合点构成的曲线。在一条无差异曲线上,尽管两种产品的组合数量不同,但其所代表的效用水平是相同的。

⑴密集性特点。因为通常假定效用函数是连续的,所以在同一坐标平面上(或对某一消费者而言)的任何一点,都可画出相应的无差异曲线。

⑵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⑶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

⑷一般而言,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8.在序数效用下,消费者均衡是指预算约束条件下消费者达到效用最大时的产品组合。从几何的角度看,是指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的切点处的产品组合。可以用下图加以说明。

在图中,给出了3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从近至远依次为I1、I2、I3,与预算线GH的关系分别为相交、相切与相离。很显然,I3所代表的效用水平最高,但是现有的收入水平支撑不了这么高的消费,这一区域的消费是不可能的。I1代表的效用水平较低,其与预算线相交于A、B两点,显然在A、B两点处的消费组合是可能的(事实上,I1曲线上AB部分的任何一点的消费组合都是可能的,但其收入不能花完)。由于无差异曲线具有密集性的特点,从理论上讲,总可以画出一条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交,但所代表的效用水平更高一些;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画出更多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交,而效用水平不断提高。其中,必有一

条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如图中I 2,这时的切点为E 。很显然,在E 点,满足预算约束条件,同时又是效用水平最高的,即E 点所对应的横、纵坐标是消费者均衡时的消费组合。这时,用数学公式表示,即为:

b

a a

b P P dX dY MRS =-= (1) 对于效用最大化的这条无差异曲线,令其效用水平为U 0,则有:

U (X ,Y )= U 0 (2) 通过数学推导,可以得出,其上任何一点切线斜率的绝对值或边际替代率,是这一点处两种产品边际效用的比值,即:

b

a MU MU dX dY =- (3) 在E 点处,(1)式和(3)式同时成立,所以有:

b

a b a P P MU MU = (4) 或者:

b

b a a P MU P MU = (5) 即为序数效用下的消费者均衡条件。

9.假定两种产品的价格P a 、P b 不变(预算线斜率不变),而消费者收入M 不断增加。这样,预算线就会不断向右平移。相应地,对于不同的预算线,都有一条无差异曲线与之相切,其切点分别对应不同预算线的最优消费组合。

参看下图,A 0B 0代表收入变化前的预算线、A 1B 1、A 2B 2分别代表收入变化后的两条预算线,很显然,由于两种产品的价格不变,A 0B 0、A 1B 1、A 2B 2所代表的收入水平是逐渐增加的(所代表的收入水平分别为M 0、M 1和M 2)。相应地,分别有三条无差异曲线I 0、I 1、I 2与这几条预算线分别相切,其切点分别为E 0、E 1和E 2。把这些切点依次连接起来,就可得到一条新的曲线,即收入-消费曲线。它是消费者偏好和产品价格不变情况下,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消费者均衡点变化的轨迹。

10.假定消费者的偏好和收入不变,一种产品的价格变动(假设P a逐渐下降),另一种产品的价格不变(假设P b不变),或两种产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这样消费者预算线的斜率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预算线与新的无差异曲线相切,即引起消费者均衡点的移动。依次连接原来的均衡点和所有这些新的均衡点,便形成价格-消费曲线。价格-消费曲线表示,在消费者偏好和收入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产品价格的变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时消费组合或均衡点的变动情况。

在下图(a)中,分别给出了X产品价格下降后预算线的变动情况。AB0为初始的预算线(对应的a产品的价格为P a0),AB1、AB2分别代表Y产品的价格不变,X产品的价格分别降低后(对应的价格分别为P a1和P a2)的预算线。三条无差异曲线I0、I1、I2分别与上述三条预算线相切于E0、E1、E2点,依次连接E0、E1、E2等点的曲线便是价格-消费曲线。

根据价格-消费曲线可以推导出需求曲线。图(b)说明了推导过程。上述E0、E1、E2 三点的横坐标分别为X0、X1、X2,即X产品的最优消费量或需求量,所对应的价格水平分别为P a0、P a1和P a2,把坐标为(X0,P a0)、(X1,P a1)和(X2,P a2)这样的三个点(还可找到很多这样的点)在横坐标为需求量、纵坐标为价格的平面坐标中标出,并用一条光滑曲线依次连接起来,即为需求曲线。

11.正常品是指收入增加后对其需求量也增加的产品。如下图所示,在消费者偏好与收入水平(货币收入)不变的情况下,Y产品的价格不变,当X产品的价格下降后,预算线由AB0移至AB1,分别与两条无差异曲线I0、I1相切于E0、E1,分别对应的X产品的需求量为X0和X1,也就是X产品的价格下降后,需求量增加了X1-X0,这就是价格效应(或总效应),即X产品价格变化后消费者对其需求量的变动量。从理论上讲,在平面坐标图上,可以画出无数条与预算线AB1平行的直线,代表两种产品的价格分别与预算线AB1所表示的两种产品价格相同、但收入水平不同的预算线。其中有一条预算线GH与原来的无差异曲线I0相切于E01点,其横坐标为X01。E01点表明,相对变化后的价格(预算线AB1对应的两种产品的价格)而言,维持原来效用水平不变时支出最小的消费组合(两种产品价格不变时,

离原点越近的预算线所代表的收入或支出水平越低)。从图中很明显可以看出,与E0点相比,E01点的横坐标要大一些,但其纵坐标要小一些,即消费者通过增加X产品的消费而减少一定量的Y产品的消费维持着效用水平不变,或者消费者通过用一定量的X产品来替代一定量的Y产品从而维持效用水平不变,X产品增加的数量为X01-X0,这就是替代效应。

预算线GH所代表的收入水平低于预算线AB0和AB1的,前面已经说明,与预算线AB1相比,GH仅表示其收入水平较低,而两种产品的价格是不变的;或者说,产品X的价格下降后,消费者不用花费全部收入就能维持原来的效用水平。从图中可以看出,与E01点相比,E1点的横坐标要更大一些,或者说,这两种情况下的消费量或需求量之差是由消费者的收入不同引起的,或者是由某一种产品价格下降所引起的消费者实际购买力或实际收入的增加所引起的。其差额为X1-X01,这便是收入效应。

显然,以上的分析表明,价格效应等于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代数和(在这里,这三者都是正的,或都是增加量而非减少量),即:

X1-X0 = (X01-X0)+(X1-X01)。

12.吉芬品是指不符合需求定律的产品,即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动的特殊产品。因英国人吉芬于19世纪发现这类产品而得名。当作为吉芬品的X产品的价格下降后,对它的需求量反而减少了,即价格效应为负,参见下图。价格效应为X1-X0;其替代效应与正常产品、低档品的相同,其收入效应为X1-X01。吉芬品的收入效应强于替代效应。因此,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代数和是一负值,或价格效应是负的。用式子表示即为:X1-X0 =(X01-X0)+(X1-X01)。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21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21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预算约束:消费者的购买力 人们消费的之所以比他们想要的少是因为他们受到收入的约束。 预算约束线(budget constraint )是指对消费者可以支付得起的消费组合。预算约束线的斜率衡量的是消费者用一种物品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等于两种物品的相对价格——一种物品与另一种物品的价格之比。可以用纵轴距离变动除以横轴距离变动(向上量比向前量)来计算两点之间的斜率。 二、偏好: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1.用无差异曲线代表偏好 (1)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 )表示一条表示给消费者相同满足程度的消费组合。可以用无差异曲线来表示消费者的偏好。如图21-1所示,无差异益线表示使消费者同样满足的比萨饼和百事可乐的组合。由于消费者偏好更多的某种物品,因此,对较高无差异曲线(2I )上任何一点的偏好都大于较低无差异曲线(1I )。 图21-1 消费者偏好 (2)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MRS )是指消费者愿意用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 在图21-1中,边际替代率衡量了为了补偿一单位比萨饼消费的减少,消费者要得到多少单位百事可乐。在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上,所有各点的边际替代率并不相同。消费者愿意用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取决于他已经消费的物品量。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束给出了消费者偏好的完整排序。这就是说,可以用无差异曲线来给任意两种物品的组合排序。

第二章消费者选择理论习题

第二章消费者选择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某消费者逐渐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直到效用最大化为止,在这个过程中,该商品的() A.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增加 B.总效用不断下降,边际效用不断增加 C.总效用不断增加,边际效用不断下降 D.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下降 2.()指的是边际效用。 A. 小明吃了第二个面包,满足程度从20个效用单位增加到25个效用单位,增加了5个效用单位 B 小明吃了两个面包,共获得了25个效用单位的满足 C. 小明吃了五个面包后不想再吃了 D. 小明吃了两个面包,平均每个面包给他带来的满足感为12.5个效用单位 3. 序数效用论认为( )。 A.效用能够用数字度量;B.不同人的效用能够比较; C.效用不能够用数字度量;D.效用能够加总; 4.根据消费者选择理论,边际替代率递减意味着() A.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正 B.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C.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 D.预算线斜率小于零 5.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上商品X和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 A.价格之比 B.数量之比 C.边际效用之比 D.边际成本之比 6.假定X、Y的价格P X 、P Y 价格已定,当MRS XY >P X /P Y 时,消费者为达到最大满足, 他将() A.增购 X,减少Y B.减少 X,增购Y C.同时增购 X、Y D.同时减少X、Y 7. 设商品X的价格为2,商品Y的价格为1,则预算线的斜率为()。 A.0.5 B.-0.5 C.2 D.-2 8.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主要差别在于() A.边际替代率是否递减 B. 边际替代率是否递增 C.效用是否可加 D. 边际替代率是否不变 9.预算约束线取决于() A.收入 B. 价格 C.收入和价格 D. 偏好 10.当消费者对商品X的消费达到饱和时,则商品的边际效用为() A.正数 B. 负数

第二十一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

第七篇深入研究的问题 第二十一章消费者选择理论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预算约束:消费者能买得起什么(重点) 识记:①预算约束线的概念。 对消费者可以支付得起的消费组合的限制。 领会:①预算约束线的推导和形状。 可以用纵轴距离变动除以横轴距离变动(向上量比向前量)来计算两点之间的斜率。(斜率由于向右下方倾斜,实际上应该是负数,在此省略)预算约束线的斜率等于两种物品的相对价格,——一种物品与另一种物品的价格之比。 (二)偏好:消费者想要什么(重点) 识记:①无差异曲线的概念; 一条表示给消费者相同满足程度的消费组合的曲线。 ②完全替代品和完全互补品的概念。 完全替代品:由于边际替代率不变,无差异曲线为直线的两种物品。 完全互补品:无差异曲线为直角型的两种物品。 领会:①无差异曲线的特征及其含义; 特征1.消费者对较高无差异曲线的偏好大于较低无差异曲线。因为消费者偏好消费更多而不是更少的商品 2.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反映了消费者愿意用商品A替换商品B的比率。(边际替代率MRS) 3.无差异曲线不相交。由于无差异曲线上各点效用相同,A=B B=C此时C应该等于A,为一条重合的曲线而不是相交的。 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反映了消费者更愿意放弃他已经大量拥有的那一种物品。 ②无差异曲线的两个极端例子及其含义 完全替代品(两个5毛与一个一块的组合)完全互补品(左右脚鞋子)

(三)最优化:消费者选择什么(重点) 识记:①正常商品和低档商品的概念; 正常物品: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低档物品: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 ②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概念。 收入效应:当价格的某种变动时消费者移动到更高或更低无差异曲线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替代效应:当价格的某种变动使消费者沿着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变动到有新边际替代率的一点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相对价格贵的少买,贱的多买)领会:①消费者最优选择的确定; 消费者可以达到的最高无差异曲线是正好与预算约束线相切的那条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被称为最优点。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物品的相对价格。 ②使用效用函数来描述偏好和消费者最优化选择; MRS= Px Yx (边际替代率=x价格:y价格) MUy MUx=( Px Py x边际效用:y边际效用=x价格:y价格)Px MUx=(x边际效用:x价格=y边际效用:y价格)MUy Py 在最优点,用于X物品支出的每美元的边际效用等于用于Y物品支出的每美元的边际效用。因为如果不成立的话,消费者就会减少对每美元边际效用少的物品的消费,增加每美元边际效用较多的物品的支出,来增加效用。 ③收入变动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 收入增加使预算约束线向外移动,与新的无差异曲线相切于新的最优点。如果两种物品是正常物品,消费者对收入增加的反应应该是购买更多的这两种物品。 ④价格变动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 任何一种物品价格的下降都会使预算约束线向外移动,而且斜率发生了变化,消费者从原来的最优点移动到新的最优点。增加对相对价格便宜了的物品的购买,减少了对“相对价格”贵了的物品的购买量。

第二章 消费者选择(练习二)

第二章消费者选择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无差异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代表相同的效用水平 B. 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 C. 同一平面坐标上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D.无差异曲线凹向原点 2.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 A.消费者偏好 B.消费者收入 C.所购商品的价格 D.商品效用水平的大小 3.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 A.效用水平不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相同 B.效用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不同 C.效用水平不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不相同 D.效用水平相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相同 4.若小王的MRSxy小于小张的MRSxy,对小王来说,要想增加效用,则()。 A. 维持原状 B.用Y从小张处换取X; C.或者放弃X,或者放弃Y。 D. 用X从小张处交换Y 5.商品的价格不变而消费者的收入增加,则预算线() A. 向左下方移动 B. 向右上方移动 C. 不动 D. 绕着一点转动 6.消费者的预算线反映了() A. 消费者的收入约束 B. 消费者的偏好 C. 消费者的需求 D.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状态 7、某低档商品的价格下降,在其他情况不变时,()。 A、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相互加强导致该商品需求量增加 B、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相互加强导致该商品需求量减少 C、替代效应倾向于增加该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应倾向于减少其需求量 D、替代效应倾向于减少该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应倾向于增加其需求量 8、下列情况下需求曲线斜率为正的是()。

A、低档商品 B、替代效应超过收入效应 C、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 D、劣等商品且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 9.X价格上升后,消费者对X的消费的替代效应为-5,收入效应为8,则( )。A.X是正常商品B.X是一般劣等商品C.X是吉芬商品D.以上均不正确10.某正常商品的价格上升,在其他情况不变时,()。 A.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相互加强导致该商品需求量减少; B.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相互加强导致该商品需求量增加; C.替代效应倾向于增加该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应倾向于减少其需求量;D.替代效应倾向于减少该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应倾向于增加其需求量。11.消费者预算线发生平移时,连结消费者诸均衡点的曲线称为()。 A.收入一消费曲线; B·价格一消费曲线; C.需求曲线; D.恩格尔曲线。12.无差异曲线为斜率不变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时,表示所消费的两种商品是()。 A.可以替代的 B.完全替代的 C.互补的 D.互不相关的 13.X的价格下降后,消费者对X的消费的替代效应的绝对值大于收入效应的绝 对值,则( )。 A.X不是吉芬商品B.X不是劣等商品C.X不是正常商品D.X是劣等商品 二、判断题 1.对于两种完全不能替代的商品而言,无差异曲线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 2.低档商品一定是吉芬商品,吉芬商品不一定是低档商品。 3.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 4.商品价格既定时收入相同的消费者,面临相同的无差异曲线。 5.同一消费者在不同的时期对两种不同商品的无差异曲线可能不同。 6. 价格上升时任何商品的替代效应都是负值。 7..无差异曲线表示不同消费者消费某商品组合时获得的效用相等。 8.任何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都会同时产生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三.计算题 1.如果消费者效用函数是U=(xy)1/2,若该消费者的收入M=1000元,求(1)他对商品X的需求曲线(2)他对商品Y的需求交叉弹性

经济学原理第二十一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

经济学原理 第二十一章消费者选择理论 在本章中你将—— 知道预算约束如何代表消费者可以承受的选择 了解可以如何用无差异曲线代表消费者的偏好 分析消费者的最优选择是如何决定的 说明消费者如何对收入变动和价格变动作出反应 把价格变动的影响分解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把消费者选择理论运用于家庭行为的四个问题 当你走进商店时,你会遇见成千上万种你可以买的物品。当然,由于你的财力是有限的,你不能买你想买的一切。因此,你考虑各种供销售的物品的价格,并在你的财力为既定时购买最适合你需要和合意的一组物品。 在本章中我们提出说明消费者如何作出购买什么的决策的理论。到现在为止,在本书中我们一直用需求曲线来概括消费者决策。正如我们在第四章到第七章所讨论的,一种物品的需求曲线反映消费者对该物品的支付意愿。当一种物品价格上升时,消费者只对较少该物品有支付意愿,因此,需求量减少。现在我们深人考察需求曲线背后的决策。本章中所提出的消费者选择理论对需求提供了更全面的解释,正如第十四章的竞争企业理论对供给提供了更全面的解释一样。 第一章讨论的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是人们面临交替关系。消费者行为理论考察了人们在作为消费者时面临的选择。当一个消费者多购买一种物品时,他只能少买其他物品。当他把更多时间用于闲暇并少工作时,他的收入就减少,并只能少消费。当他把收入更多地用于现在并少储蓄时,他必然接受未来的低消费水平。消费者选择理论考察面临这些交替关系的消费者如何作出选择,以及他们如何对环境的变动作出反应。 在提出消费者选择的基本理论之后,我们把它用于几个家庭决策问题。特别是我们要问: ◎所有需求曲线都向右下方倾斜吗? ◎工资如何影响劳动供给? ◎利率如何影响家庭储蓄? ◎穷人偏好得到现金还是实物转移支付? 乍一看,这些问题似乎是毫不相关的。但正如我们将说明的,我们可以用消费者选择理论来解决这每一个问题。 预算约束:消费者买得起什么 大多数人都喜欢增加他们所消费的物品的数量和质量—度更长的假期、开更豪华的车,或者在更好的餐馆吃饭。人们之所以消费的比他们愿意的少是因为他们受到收入的约束,或限制。我们从考察收入和支出之间的这种联系来开始我们对消费者选择的研究。 为了使事情简单,我们考察一个只购买两种物品—百事可乐与比萨饼的消费者面临的决策。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1章 消费者选择

第21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 21.1 复习笔记 1.预算约束线:消费者的购买力 预算约束线指对消费者可以承受(在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希望购买的物品价格既定时)的消费组合的限制。以表示消费的收入,、分别为商品1和商品2的价格,、I 1P 2P 1X 分别为两商品的数量,则预算线方程为:,它表示消费的全部收入等 2X 1122I P X P X =+I 于消费购买商品1和购买商品2的支出之和。 预算约束线的斜率是两种物品的相对价格,衡量的是消费者用一种物品换到另一种物品的比率。 2.偏好: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1)用无差异曲线代表偏好 可以用无差异曲线来表示消费者的偏好。如果两种商品组合完全同样适合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在它们之间就是无差异的。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 )表示使消费者同样满足的消费组合。 (2)边际替代率 边际替代率指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1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以代表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和MRS 1X ?分别是商品1和商品2的变化量,则商品1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的公式为: 2X ?2121 X MRS X ?=- ?

12212011 d lim d X X X MRS X X ?→?=-=-?根据这个边际替代率的定义可以知道:无差异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由于无差异曲线并不是一条直线,所以在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上,所有各点的边际替代率并不相同。 (3)无差异曲线的四个特征 ①对较高无差异曲线的偏好大于较低无差异曲线; ②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③无差异曲线不相交; ④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4)两个极端的无差异曲线的例子 当两种物品容易相互替代时,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很小。当两种物品难以相互替代时,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很大。两种极端的情况就证明了这一点: ①完全替代品 完全替代品指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例是固定不变的情况。对于完全替代商品来说,相应的无差异曲线为一条斜率不变的直线。 ②完全互补品 完全互补品指两种商品必须按固定不变的比例同时被使用的情况。对完全互补的商品来说,相应的无差异曲线呈直角形状。 3.最优化:消费者的最优选择 (1)消费者的最优选择

第二章消费者选择.

第二章消费者选择 一、单选题 1.人们常说的“多多益善”,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是指随着所消费的商品数量增多,() A.总效用递增B。边际效用递增C。总效用递减D边际效用递减2.假设在同一时间内,罗斯消费的X商品为3单位,钱德勒消费的X商品为5单位,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A.罗斯是边际效用大于钱德勒的边际效用 B.罗斯的边际效用等于钱德勒的边际效用 C.罗斯的边际效用小于钱德勒的边际效用 D.两者的边际效用的相对大小不能确定 3.若某条无差异曲线是垂直于横轴的,这表明该消费者对()的消费已经达到饱和。(设X由x度量,Y由y度量) A.商品Y B。商品X C。商品X和商品Y D。商品X或商品Y 4.当收入没有改变时,某种普通的商品价格的上升会() A.使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B。减少该消费者的总效用 C.改变该消费者的偏好D。对该消费者所能购买的最大化商品组合没有影响5.若罗斯的MRS XY小于钱德勒的MRS XY,对于罗斯来说,若想有所得,就可以() A.放弃X,用以与钱德勒交换Y B。放弃Y,用以与钱德勒交换X C.或者放弃X,或者放弃Y D。都放弃 6.假定咖啡的价格为一杯10元,苹果汁的价格为一杯5元,当两者的MRS>2时,消费者为了达到最大的满足,会选择() A.增购咖啡,减少苹果汁的购买B。增购苹果汁,减少咖啡的购买C.同时增加咖啡、苹果汁的购买D。同时减少咖啡、苹果汁的购买 7.在下图中,消费者初始均衡点为E。由于收入和价格的变化,均衡点变为E,,从E到E,表明() A.生活状况变好B。生活状况变坏 C.生活状况没有改变D。生活状况可能变好,也可能变坏 O X

最新第二章 选择 消费者选择 典型题目)知识讲解

第二章效用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上商品X和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C)。 A、价格之比 B、数量之比 C、边际效用之比 D、边际成本之比 2、根据所用教材中序数效用论的有关内容,我们可以知道预算线的斜率取决于(B)。 A、消费者的收入 B、商品的价格 C、消费者的偏好 D、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 3、消费者实现均衡的条件是(B)。 A、P X /P Y =MU Y /MU X B、P X /P Y =MU X /MU Y C、P X ?X=P Y ?Y D、以上三者都不是 4、假如某消费者所消费的几种商品的价格都相同,为了使其在消费的过程中获得最大的满足,该消费者应该购买(C)。 A、相同数量的这几种商品 B、这几种商品并使其总效用相等 C、这几种商品并使其边际效用相等 D、以上答案都不对 5、在横轴表示商品X的数量,纵轴表示商品Y的数量的坐标平面上,如果一条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斜率为-1/4,这意味着消费者愿意放弃(D)个单位X 而获得1单位Y。 A 、5 B、1 C、1/4 D、4 6、假定X和Y的价格P X 和P Y 已定,当MRS XY >P X /P Y 时消费者为达到最大满足,他 将(A)。 A、增加购买X,减少购买Y B、减少购买X,增加购买Y C、同时增加购买X,Y D、同时减少购买X,Y 7、假设货币的边际效用为1,消费者购买每一单位物品所愿支付的价格等于(D)。 A、消费者从消费第一单位的这种物品中获取的边际效用 B、消费者从消费这种物品中获取的总效用 C、消费者从平均每单位物品的消费中获取的效用 D、消费者从消费最后一单位物品中获取的边际效用 8、已知X商品的价格为5元,Y商品的价格为2元,如果消费者从这两种商品的消费中得到最大效用时,商品Y的边际效用为30,那么此时X商品的边际效用为(D)。 A、60 B、45 C、150 D、75 9、一般而言,消费者在其收入较低时会购买黑白电视机,但随着其收入水平的提高,他们会选择购买彩色电视机。由此,我们可以说黑白电视机对这部分消费者而言是(C)。 A、生活必需品 B、奢侈品 C、低档商品 D、吉芬商品 10、在其它条件保持不变的时候,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会使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位置发生移动,这里,连接消费者诸均衡点的曲线称为(C)。 A、收入-消费曲线 B、需求曲线 C、价格-消费曲线 D、恩格尔曲线 11、在其它条件保持不变的时候,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变化会使其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位置发生移动,这里,连接消费者诸均衡点而形成的曲线被称为(A)。 A、收入-消费曲线 B、需求曲线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1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版) 第篇 深入研究的论题 第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预算约束线( )(西北大学研) 答:预算约束线又称消费可能线和价格线,指对消费者可以承受(在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希望购买的物品价格既定时)的消费组合的限制。预算约束线表示消费者支付得起的消费组合。假定以I 表示消费者的既定收入,以1P 和2P 分别表示商品和商品的价格,以1X 和2X 分别表示商品和商品的数量,那么,相应的预算等式为:1122P X P X I +=。 上式表示:消费者的全部收入等于他购买商品和商品的总支出。而且,可以用1 I P 和2I P 来分别表示全部收入仅购买商品或商品的数量,它们分别表示预算约束线的横截距和纵截距。此外,上式还可以改写成如下形式:12122 P I X X P P =-+。式中的预算约束线方程表明,预算约束线的斜率为12P P -,纵截距为2 I P 。 .无差异曲线( )(西北大学研;北京科技大学研) 答:无差异曲线指带给消费者相同满足程度的消费组合的一条曲线。它表示消费者在一定偏好、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资源条件下选择商品时,对不同组合商品的满足程度是没有区别的。与无差异曲线相对应的效用函数为:()12U f X X =,。其中,1X 、2X 分别为商品和 商品的消费数量;U 是常数,表示某个效用水平。由于无差异曲线表示的是序数效用,所以,这里的U 只需表示某一个效用水平,而不在乎其具体数值的大小。无差异曲线如图所示。 图 无差异曲线

第二章_选择_消费者选择_典型题目)

第二章效用论一、单项选择题 1、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上商品X和丫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0。 A、价格之比 B、数量之比 C、边际效用之比 D、边际成本之比 2、根据所用教材中序数效用论的有关容,我们可以知道预算线的斜率取决于(B)。 A、消费者的收入 B 、商品的价格 C、消费者的偏好 D 、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 3、消费者实现均衡的条件是(B)。 A P X/P Y= MUTMU B、P X/P Y=MU/MU Y C、P X?X=P Y?Y D、以上三者都不是 4、假如某消费者所消费的几种商品的价格都相同,为了使其在消费的过程中获得最大的满足,该消费者应该购买(C)。 A、相同数量的这几种商品 B 、这几种商品并使其总效用相等 C、这几种商品并使其边际效用相等 D、以上答案都不对 5、在横轴表示商品X的数量,纵轴表示商品丫的数量的坐标平面上,如果一条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斜率为-1/4,这意味着消费者愿意放弃(D)个单位X 而获得 1 单位丫。 A 、5 B 、1 C 、1/4 D 、4 6假定X和丫的价格P x和F Y已定,当MRS>F X/P Y时消费者为达到最大满足,他将(A)。 A、增加购买X,减少购买丫B 、减少购买X,增加购买丫 C、同时增加购买X,丫D 、同时减少购买X,丫 7、假设货币的边际效用为1,消费者购买每一单位物品所愿支付的价格等于(D)。 A、消费者从消费第一单位的这种物品中获取的边际效用 B、消费者从消费这种物品中获取的总效用 C、消费者从平均每单位物品的消费中获取的效用 D消费者从消费最后一单位物品中获取的边际效用 8、已知X商品的价格为5元,丫商品的价格为2元,如果消费者从这两种商品的消费中得到最大效用时,商品丫的边际效用为30,那么此时X商品的边际效用为(D)。 A、60 B 、45 C 、150 D 、75 9、一般而言,消费者在其收入较低时会购买黑白电视机,但随着其收入水平的提高,他们会选择购买彩色电视机。由此,我们可以说黑白电视机对这部分消费者而言是(C)。 A、生活必需品 B、奢侈品 C、低档商品 D、吉芬商品 10、在其它条件保持不变的时候,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会使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 化的均衡点的位置发生移动,这里,连接消费者诸均衡点的曲线称为(C)。A、收入一消费曲线 B 、需求曲线 C、价格一消费曲线 D、恩格尔曲线 11、在其它条件保持不变的时候,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变化会使其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位置发生移动,这里,连接消费者诸均衡点而形成的曲线被称为(A)。 A、收入一消费曲线 B 、需求曲线 C、价格一消费曲线 D、恩格尔曲线 12、就一个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来看,该线上与每一个价格水平相对应的

经济学原理(曼昆)第七版--第21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多选题答案

第21章消费者选择理论 1. Emilio购买价格为10美元的比萨饼和价格为2美元的苏打水。他的收入为100美元。如果以下哪一个事件出现,他的预算约束线就会平行向外移动? A. 比萨饼的价格下降到5美元,苏打水大学价格下降到1美元,而他的收入减少为50美元。 B. 比萨饼的价格上升到20美元,苏打水大学价格上升到4美元,而他的收入仍保持不变。 C. 比萨饼的价格下降到8美元,苏打水大学价格下降到1美元,而他的收入增加为120美元。 D. 比萨饼的价格上升到20美元,苏打水大学价格上升到4美元,而他的收入增加到400美元。 【答案】D 【解析】预算约束线:10x+2y=100 对于A:5x+y=50,此预算线和原预算线是同一条曲线。 对于D:20x+4y=400,预算线平行向外移动。 2. 在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该曲线的斜率衡量消费者的__________. A. 收入 B. 用一种物品换另一种物品的意愿 C. 对两种物品是替代品还是互补品的认知 D. 需求弹性 【答案】B 【解析】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边际替代率。 3. Mathew和Susan是衬衫和帽子市场上的两个追求最优化的消费者,他们用100美元买一件衬衫,用50美元买一顶帽子。Mathew买了4件衬衫和6顶帽子,而Susan买了6件衬衫和12顶帽子。从这些信息,我们推断,Mathew的边际替代率是每件衬衫__________顶帽子,而Susan是每件衬衫_______顶帽子。 A. 2, 1 B. 2, 2 C. 4, 1 D. 4, 2 【答案】B 【解析】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边际替代率。MRS=MUx/MUy=Px/Py. 对于两个消费者,其预算线分别是100x+5y=700;100x+5y=1200。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业第七版课后答案18第三章消费者选择

第三章消费者选择 第一部分教材配套习题本习题详解 1.已知一件衬衫的价格为80元,一份肯德基快餐的价格为20元, 在某消费者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一份肯德基快餐对 衬衫的边际替代率MRS是多少? 解答:用X表示肯德基快餐的份数;Y表示衬衫的件数;MRSXY表示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份肯德基快餐消费时所需 要放弃的衬衫的消费数量。在该消费者实现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时,在均衡点上有边际替代率等于价格比,则有: MRS XY Y P X X P Y 201 804 它表明,在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该消费者关于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 衫的边际替代率MRS为0.25。 2.假设某消费者的均衡如图3—1所示。其中,横轴OX1和纵轴OX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线段AB为消费者的预算线,曲线U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E点为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已知商品1的价格P 1=2元。求: (1)求消费者的收入; (2)求商品2的价格P2; (3)写出预算线方程; (4)求预算线的斜率; (5)求E点的MRS12的值。 图3—1某消费者的均衡 解答:(1)横轴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1的数量为30单位, 且已知P1=2元,所以,消费者的收入M=2×30=60元。

(2)图3—1中纵轴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2的数量为20 M 单位,且由(1)已知收入M=60元,所以,商品2的价格P2= 20=60 20= 3(元)。 (3)由于预算线方程的一般形式为P1X1+P2X2=M,所以本题预算线方程具体写为:2X1+3X2=60。 (4)(4)将(3)中的预算线方程进一步整理为X2=-2 3 X1+20。所以,预算线的斜率为2 -。 3 (5)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上,有MRS 12X P 21 X P 12 ,即无差异曲线斜率 的绝对值即MRS等于预算线斜率的绝对值P1 。因此,MRS12= P2 P1 = P2 2 。 3 3.对消费者实行补助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发给消费者一定数量的实物补助, 另一种是发给消费者一笔现金补助,这笔现金额等于按实物补助折算的货币量。试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说明哪一种补助方法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效用。 解答:一般说来,发给消费者现金补助会使消费者获得更大的效用。其原因在于:在现金补助的情况下,消费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偏好来购买商品,以获 得尽可能大的效用。如图3—3所示。 图3—3实物补贴和货币补贴 在图中,AB是按实物补助折算的货币量等于现金补助情况下的预算线。在现金补助的预算线AB上,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商品1和商品2的购 买量分别为*X和 1 * X,从而实现了最大的效用水平U2,即在图3—3中表现2

曼昆:《微观经济学》第二十一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

第二十一章消费者选择理论 在本章中你将—— 知道预算约束如何代表消费者可以承受的选择 了解可以如何用无差异曲线代表消费者的偏好 分析消费者的最优选择是如何决定的 说明消费者如何对收入变动和价格变动作出反应 把价格变动的影响分解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把消费者选择理论运用于家庭行为的四个问题 当你走进商店时,你会遇见成千上万种你可以买的物品。当然,由于你的财力是有限的,你不能买你想买的一切。因此,你考虑各种供销售的物品的价格,并在你的财力为既定时购买最适合你需要和合意的一组物品。 在本章中我们提出说明消费者如何作出购买什么的决策的理论。到现在为止,在本书中我们一直用需求曲线来概括消费者决策。正如我们在第四章到第七章所讨论的,一种物品的需求曲线反映消费者对该物品的支付意愿。当一种物品价格上升时,消费者只对较少该物品有支付意愿,因此,需求量减少。现在我们深人考察需求曲线背后的决策。本章中所提出的消费者选择理论对需求提供了更全面的解释,正如第十四章的竞争企业理论对供给提供了更全面的解释一样。 第一章讨论的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是人们面临交替关系。消费者行为理论考察了人们在作为消费者时面临的选择。当一个消费者多购买一种物品时,他只能少买其他物品。当他把更多时间用于闲暇并少工作时,他的收入就减少,并只能少消费。当他把收入更多地用于现在并少储蓄时,他必然接受未来的低消费水平。消费者选择理论考察面临这些交替关系的消费者如何作出选择,以及他们如何对环境的变动作出反应。 在提出消费者选择的基本理论之后,我们把它用于几个家庭决策问题。特别是我们要问: ◎所有需求曲线都向右下方倾斜吗? ◎工资如何影响劳动供给? ◎利率如何影响家庭储蓄? ◎穷人偏好得到现金还是实物转移支付? 乍一看,这些问题似乎是毫不相关的。但正如我们将说明的,我们可以用消费者选择理论来解决这每一个问题。 预算约束:消费者买得起什么 大多数人都喜欢增加他们所消费的物品的数量和质量—度更长的假期、开更豪华的车,或者在更好的餐馆吃饭。人们之所以消费的比他们愿意的少是因为他们受到收入的约束,或限制。我们从考察收入和支出之间的这种联系来开始我们对消费者选择的研究。 为了使事情简单,我们考察一个只购买两种物品—百事可乐与比萨饼的消费者面临的决策。当然,现实的人购买成千上万不同种类的物品。但假设只有两种物品极大地简化了问题而又不改变关于消费者选择的基本观点。 我们首先考虑消费者的收入如何制约用于百事可乐和比萨饼的支出量。假设消费者每月有1000美元收入,而且他把每个月的全部收入用于百事可乐和比萨饼。一品脱百事可乐的价格是2美元,而比萨饼的价格是10美元。

经济学原理(曼昆)第七版--第21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多选题答案

页眉 第21章消费者选择理论 1. Emilio购买价格为10美元的比萨饼和价格为2美元的苏打水。他的收入为100美元。如果以下哪一个事件出现,他的预算约束线就会平行向外移动? A. 比萨饼的价格下降到5美元,苏打水大学价格下降到1美元,而他的收入减少为50美元。 B. 比萨饼的价格上升到20美元,苏打水大学价格上升到4美元,而他的收入仍保持不变。 C. 比萨饼的价格下降到8美元,苏打水大学价格下降到1美元,而他的收入增加为120美元。 D. 比萨饼的价格上升到20美元,苏打水大学价格上升到4美元,而他的收入增加到400美元。 【答案】D 【解析】预算约束线:10x+2y=100 对于A:5x+y=50,此预算线和原预算线是同一条曲线。 对于D:20x+4y=400,预算线平行向外移动。 2. 在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该曲线的斜率衡量消费者的__________. A. 收入 B. 用一种物品换另一种物品的意愿 C. 对两种物品是替代品还是互补品的认知 D. 需求弹性 【答案】B 【解析】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边际替代率。 3. Mathew和Susan是衬衫和帽子市场上的两个追求最优化的消费者,他们用100美元买一件衬衫,用50美元买一顶帽子。Mathew买了4件衬衫和6顶帽子,而Susan买了6件衬衫和12顶帽子。从这些信息,我们推断,Mathew的边际替代率是每件衬衫__________顶帽子,而Susan是每件衬衫_______顶帽子。 A. 2, 1 B. 2, 2 C. 4, 1 D. 4, 2 【答案】B 【解析】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边际替代率。MRS=MUx/MUy=Px/Py. 对于两个消费者,其预算线分别是100x+5y=700;100x+5y=1200。 7 / 1 页眉 4. Charlie只购买牛奶和早餐麦片,牛奶是正常物品,而早餐麦片是低档物品,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业第七版课后答案18第三章消费者选择

第三章消费者选择 第一部分 教材配套习题本习题详解 1.已知一件衬衫的价格为80元,一份肯德基快餐的价格为20元,在某 消费者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 际替代率MRS是多少? 解答:用 X 表示肯德基快餐的份数;Y 表示衬衫的件数;MRSXY 表示在 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份肯德基快餐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衬衫的消费数量。在该消费者实现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时,在均衡点上有边际替代率等于价格比,则有: 201 804X XY Y P Y MRS X P ?=-===? 它表明,在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该消费者关于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 的边际替代率MRS为0.25。 2.假设某消费者的均衡如图3—1所示。其中,横轴OX1和纵轴OX 2分别 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 线段AB为消费者的预算线,曲线U 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E点为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已知商品1的价格P1=2元。求: (1)求消费者的收入; (2)求商品2的价格P2; (3)写出预算线方程; (4)求预算线的斜率; (5)求E点的MRS12的值。 图3—1 某消费者的均衡 解答:(1)横轴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1的数量为30单位,且已知P1=2元,所以,消费者的收入 M=2×30=60元。

(2)图3—1中纵轴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2的数量为20单位,且由(1)已知收入 M=60元,所以,商品2的价格P 2=M 20=60 20= 3(元)。 (3)由于预算线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P 1X 1+P 2X 2=M,所以本题预算线方程具体写为:2X 1+3X 2=60。 (4)(4)将(3)中的预算线方程进一步整理为X 2=-2 3X 1+20。所以,预算线的斜率为-23 。 (5)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 上,有211212 X P MRS X P ?=- =?,即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即MRS 等于预算线斜率的绝对值P 1P 2。因此,MRS 12=P 1P 2=2 3 。 3.对消费者实行补助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发给消费者一定数量的实物补助,另一种是发给消费者一笔现金补助,这笔现金额等于按实物补助折算的货币量。试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说明哪一种补助方法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效用。 解答:一般说来,发给消费者现金补助会使消费者获得更大的效用。其原因在于:在现金补助的情况下,消费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偏好来购买商品,以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用。如 图3—3所示。 图3—3 实物补贴和货币补贴 在图中,AB 是按实物补助折算的货币量等于现金补助情况下的预算线。在现金补助 的预算线AB 上,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商品1和商品2的购 买量分别为*1X 和* 2X ,从而实现了最大的效用水平U2,即在图3—3中表现为预算线AB 和无差异曲线U2相切的 均衡点E。

第二章消费者选择练习

计算题 1.某人每周花360元买X和Y,Px=3,Py=2,效用函数为:U=2X2Y,求在均衡状态下,他如何购买效用最大? 解:max:U=2X2Y S.T 360=3X+2Y 构造拉格朗日函数得:W=2X2Y+λ(360-3X-2Y) dW/Dx=MUx-3λ=4xy-3λ=0 dW/Dy=MUy-2λ=2x2-2λ=0 求得:4Y=3X,又360=3X+2Y,得X=80,Y=60

2、求最佳需求,maxU=X1+(X2-1)3/3 S.T 4X1+4X2=8 (1)如果效用函数变为U=3X1+(X2-1)3,而预算约束不变则最佳需求会改变吗? (2)如果效用函数不变,而预算约束变为2X1+2X2=4, 则最佳需求会改变吗? 2.解:运用拉格朗日函数,L=X1+(X2-1)3/3+λ(8-4X1-4X2) dL/dX1=1-4λ=0 dL/dX2=(x2_1)2-4λ=0 显然,(X2-1)2=1,求得:X2=0,X1=2;或X2=2, X1=0 代入总效用函数,可将X2=2, X1=0舍去,因此最佳需求为X2=0,X1=2 当U=3X1+(X2-1)3时,同理求得X1=2,X2=0,即最佳需求不变. 当预算约束变为2X1+2X2=4时,同理求得:X1=2,X2=0,最佳需求也不变.

3.某人的收入为10000元,全部用于购买商品X和商品Y(各自的价格分别为50、20元),其效用函数为u=xy2。假设个人收入税率为10%,商品X的消费税率为20%。为实现效用极大化,该人对商品x、y的需求量应分别为多少? 3. 解:M=10000(1-10%)=9000 Px=50(1+20%)=60 Py=20 预算约束式:60x+20y=9000 由此可得y=450-3x 代入u=xy2的得 u=9(x3-300x2+22500x) 由du/dx=9(3x2-600x+22500)=0得 x1=150 x2=50 由于x1=150时,u=0不合题义,所以该人需求量为x=50,y=300。

消费者选择理论回顾

一、消费者选择理论回顾 1.1基本结构 1.2消费者偏好——商品组(consumption bundle)——商品集(set of consumption bundles)假定共两种商品,X,Y,分别为正商品(goods,not bads) ——公理(axioms)或假设 (1)不满足性(non-satiation) 所得到的每个商品数量越多越好。 这样,以任何一个商品组为参照,能把整个X-Y空间划分为五个相互排斥的部 分:点a,好于集(better-than set),差于集(worse-than set),以及另外两个集。 如果存在一个无差异集,那么它必定位于这两个集中(下图I、IV区域)并包 括a点。

2 注意,好于集和差于集分别包括所有边界,但不包含a 点。 (2) 完备性 能对任何两个商品组进行比较(两两相比较) a b, a b, 或a~b 如果X 和Y 都是无限可分的,并且消费者能对任何两个商品组进行比较,则存在一个连续的无差异集(indifference set ),且该集必定是条向下倾斜的线。如 在上图,在无差异曲线的任何一点,其斜率都是负的。其斜率绝对值即是边际替代率YX MRS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 根据完备性,可将X-Y 空间划分为三个互相排斥的集,分别为无差异集,好于集(位于无差异集右上方)、差于集(位于无差异集左下方)。 (3) 凸性(convexity )。凸性分严格(strong )和不严格的(weak )。 严格凸性:边际替代率递减; 不严格凸性:边际替代率不递增; (4) 可导性或平滑性(differentiability or smoothness ) X Y ??=dX dY =YX MRS (边际替代率) (5) 传递性(transitivity ) 如果a~b 且b~c ,则c~a 传递性不允许有任何两条不同的无差异曲线相交 1.3 无差异曲线图

第二章 消费者选择

第二章消费者选择 一、选择题 1.序数效用论认为,商品效用的大小()。 A.取决于它的使用价值B.取决于它的价格 C.不可比较D.可以比较 2.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 A.消费者偏好B.消费者收入 C.所购商品的价格D.商品效用水平的大小 3.无差异曲线为斜率不变的直线时,表示相结合的两种商品是()。 A.可以替代的B.完全替代的 C.互补的D.互补相关的 4.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 A.效用水平不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相同 B.效用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不同 C.效用水平不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不相同 D.效用水平相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相同 5.预算线的位置和斜率取决于()。 A.消费者的收入B.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 C.消费者的偏好D.消费者的偏好.收入和商品价格 6.总效用达到最大时,()。 A.边际效用为零B.边际效用最大 C.边际效用为负D.边际效用为正 7.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被称为()。 A.边际替代率B.边际技术替代率 C.边际转换率D.边际效用 8.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的()。 A.实际所得B.主观感受 C.变相所得D.实际损失 9.某些人在收入较低时购买黑白电视机,在收入提高时,则去购买彩色电视机,黑白电视机对这些人来说是()。 A.生活必需品B.奢侈品 C.低档商品D.吉芬商品 10.某低档商品的价格下降,在其他情况不变时,()。 A.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相互加强导致该商品需求量增加 B.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相互加强导致该商品需求量减少 C.替代效应倾向于增加该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应倾向于减少其需求量 D.替代效应倾向于减少该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应倾向于增加其需求量 11.恩格尔曲线可以从()导出。 A.价格-消费线B.收入-消费线 C.需求曲线D.无差异曲线 12.需求曲线斜率为正的充要条件是()。 A.低档商品B.替代效应超过收入效应 C.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D.低档商品且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 13.若消费者甲的MUx/MUy小于消费者乙的MUx/MUy,甲可以()来增加效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