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论文__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哲学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哲学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哲学的关系》一、引言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都是哲学领域中重要的学科,它们都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探讨和阐述。

本文将从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的定义、内涵、相互关系等方面展开探讨,并提出对两者关系的个人见解。

二、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的定义和内涵1.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哲学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方面。

它强调了对事物发展的矛盾性和统一性的认识,强调了客观存在的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

自然辩证法关注的是自然界的发展和变化规律,是一种关于自然界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哲学。

2.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哲学是研究科学技术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的哲学学科。

它强调了对科学和技术活动的哲学思考,关注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社会影响,涉及到对人类活动中科学技术领域的哲学问题的探讨和研究。

三、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的关系1.内在联系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都是探讨事物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哲学学科,二者在内涵上有着一定的相似性。

它们都强调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都致力于揭示客观存在的事物发展规律。

2.相互促进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对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进行了系统的深刻的阐述,这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哲学思考的理论基础。

相应地,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自然辩证法的认识实践提供了新的发展和验证。

3. 对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意义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都关注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和途径,二者都是为了促进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改造和利用自然,造福人类社会。

四、个人见解在我看来,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是紧密相关的,二者共同构成了人类对世界认识和改造的理论基础。

自然辩证法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哲学思考的理论基础,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自然辩证法的认识实践。

我们需要在实际科学技术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借鉴自然辩证法的辩证思维方法,不断推动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论文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论文

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永无止境的发展及其无限的创造力,必定还会继续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加巨大的贡献。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体系的不断庞大,作为科学技术变化、发展最高理论概括的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辨证法)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能动的反作用日益凸显,现代科学技术日益社会化、体系化和复杂化都使得科学技术必须纳入到哲学的视域中考察,哲学也就是自然对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

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任何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在一定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指导下进行的。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而自然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界各领域的具体规律。

普遍规律寓于特殊规律之中,掌握普遍规律,就可以更加客观的、全面的认识特殊规律,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

自然辩证法的原理是直接从科学技术领域总结、概括出来的,它有助于自然科学工作者通过自己的专业更深刻的了解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过程,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此外,在科学研究中,如何从复杂的现象中抓住本质,如何从现象的变化中觉察事物的发展规律,如何处理好偶然与必然、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都要求有一个辩证思维的头脑。

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20世纪初开始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科学由收集归纳材料、逻辑整理材料,进入到在对经验材料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概念创造的阶段;科学各个领域知识的相互联系和渗透日益加强;技术也日益科学化、理论化,因此,更需要理论思维。

【完整版毕业论文】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

【完整版毕业论文】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

【完整版毕业论文】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xy摘要: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是相辅相成的,本文由芝诺悖论引出哲学对科学的促进作用。

继而提出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指出了科学技术所体现出的自然辩证法。

指出了科学技术要想发展就要依靠哲学的指导。

关键词:芝诺悖论科学技术自然辩证法一、引言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三者之间相互促进,有着微妙的关系。

科学指导技术的发展,发展的技术又促进科学的发展,当前的自然辩证法起到了指导科学与技术的作用,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使得我们的认知得到了提高,又有助于自然辩证法的发展。

二、芝诺悖论与量子力学芝诺悖论是古希腊数学家芝诺(Zeno of Elea)提出的一系列关于运动的不可分性的哲学悖论。

这些悖论由于被记录在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一书中而为后人所知。

芝诺提出这些悖论是为了支持他老师巴门尼德关于“存在”不动、是一的学说。

这些悖论中最著名的两个是:“阿基里斯跑不过乌龟”和“飞矢不动”。

阿基里斯是古希腊神话中善跑的英雄。

在他和乌龟的竞赛中,乌龟在前面跑,他在后面追,但他不可能追上乌龟。

因为在竞赛中,追者首先必须到达被追者的出发点,当阿基里斯到达乌龟在某时所处的位置时,乌龟已向前移动一些;阿基里斯再到达乌龟的那个位置时,乌龟又往前跑了一段;……因此,无论阿基里斯到达乌龟曾处的哪个位置,乌龟都会在他前面。

所以,无论阿基里斯跑得多快,他永远追不上乌龟。

由于运动的物体在到达目的地前必须到达其半路上的点,若假设空间无限可分则有限距离包括无穷多点,于是运动的物体会在有限时间内经过无限多点。

用微积分的概念来解释“动得最慢的物体不会被动得最快的物体追上。

”只是在数学上给出了抽象的解。

实质上用数学的微积分来解不完全让人信服。

因为数学上的微积分的定义是:将曲边形划分为许多的小矩形,再将这些小的矩形的面积相加,那么得到的就是原来的曲边形的面积。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
本文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探讨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既是一种哲学追求智慧的方法,又是一种科学追求知识的方法,是科技时代人类智慧的楷模。

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促进作用包括改变社会生产力要素,改变社会经济和阶级结构,提高人类认知能力,推动精神文明的发展。

但是,科学技术也对社会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消极影响,如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危害,对人类思想和人格产生腐化作用。

因此,我们必须正视科技的两面性,正确理解科技与社会的关系,尽量减少科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最终,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在保证资源环境可持续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科技进步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辨证法与科学技术

自然辨证法与科学技术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和技术摘要:本文以科学的方法探讨了自然辨证法与科学和技术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辩证的统一。

而自然辨证法对于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又有其重要的作用。

只有认清这三者的关系,才能克服片面强调科学和技术而忽略自然辨证法或者片面强调自然辨证法忽略科学与技术的两种错误倾向,使三者和谐发展。

关键字:自然辨证法;科学;技术;和谐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它是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是同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分不开的。

马克思认为,技术是现实生产力,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从起源上看,技术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物质手段、方法和知识等各种活动方式的总和。

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成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的“媒介”,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以及实现对社会调节、控制的手段。

什么是科学?到今天为止,仍是各执一词,尚未统一,没有哪一种理解和诠释是绝对权威和公认的。

传统看法认为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因素。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三个方面: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科学的辩证法,自然科学研究的辩证法。

具体地说:作为自然观,自然辩证法要根据各门自然科学的丰富内容,阐明自然界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层次结构和基本属性,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揭示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辩证过程,从而概括出整个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描绘出整个自然界的发展图景。

作为科学观,自然辩证法要研究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阐明自然科学的社会地位和作用。

它包括有:自然科学的性质、特点、分类和作用,自然科学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自然科学发展的内部根据,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过程,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等等。

自然辨证法论文-论人类自然观与科技发展之间的关系

自然辨证法论文-论人类自然观与科技发展之间的关系

论人类自然观与科技发展之间的关系摘要: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与科学的关系是直接互动、辩证作用的。

在经历了从古代朴素自然观直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在,无论自然观具有什么样的内容和形式,总是要受到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并决定着自然观的形态。

辩证唯物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基石,是科学发展史上的灯塔,它的创立为科学技术的深层研究提供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前提。

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自然观,而自然观的发展,使得人们开拓思维、解放思想,进一步促进与影响新领域的探索。

我们应该将自然观与科学技术发展这种互动与辩证关系的指导作用更多的与实际结合。

关键词:自然观;系统自然观;科技发展;辩证1 引言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自然观作为哲学的核心之一,与科学的关系是直接互动、辩证作用的。

恩格斯讲过:“在从笛卡尔到黑格尔和从霍布斯到费尔巴哈这一长时期内,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

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

”然而,自然观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系统自然观的在当今社会的适用范围与应用领域说明自然观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必不可少的作用。

所以,自然观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关系式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2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自然观的影响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同自然科学的萌芽、产生与发展有密切的联系。

无论自然观具有什么样的内容和形式,总是要受到作为实践的科学的制约;科学的发展决定着自然观的形态。

在原始社会里,人类在劳动中逐渐积累起关于自然界的知识。

这些在劳动中产生并以经验形式存在于技术之中的自然知识,构成了自然科学萌芽的最早形式。

由于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文字的发明与应用,自然知识开始以科学最初的形态出现。

但由于科学尚不发达,因而人类在认识自然,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对于许多当时还无法用科学的知识来回答,但非常迫切的问题,普遍采取了用宗教与神学等方式来进行补充和说明的方式。

自然辩证法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研究

自然辩证法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研究

自然辩证法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研究引言: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哲学理论体系,通过对事物的矛盾运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研究,揭示了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基本规律。

计算机科学技术是指研究计算机及其应用的科学与技术领域。

本文将探讨自然辩证法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自然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开展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研究。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自然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是矛盾发展规律。

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变化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的运动。

矛盾的对立面在运动过程中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

自然辩证法还强调事物的全面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事物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并且是相对稳定的,但同时又在不断变化。

二、自然辩证法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关系自然辩证法和计算机科学技术都是研究事物发展规律的学科,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自然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可以为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研究提供指导。

在计算机系统设计与开发过程中,需要考虑各种矛盾关系和相互作用,如性能和可靠性、效率和安全等。

自然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充分认识这些矛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也为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提供了工具和途径。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研究者可以更好地收集、分析和处理大量的数据,提高实验和模拟的精度和效率。

这为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实验和验证的手段,有助于揭示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发展规律。

三、自然辩证法思想在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应用1.系统性思维:自然辩证法鼓励研究者从整体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而不仅仅关注于细节。

在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中,研究者可以通过建立系统模型来分析问题。

这样可以从全局的视角观察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提出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2.矛盾分析: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的相互作用和斗争推动的。

在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中,矛盾分析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研究者需要深入分析问题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如性能和资源消耗之间的矛盾,以及用户需求和系统实现之间的矛盾。

自然辩证法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与科技发展的关系自然辩证法和科技发展的关系,听上去好像是两个大叔在聊天,其实它们之间的联系紧密得不得了。

自然辩证法,就像我们平常说的“阴阳调和”,它教会我们看待事物要全面,不能光看表面。

比如,你今天看到一个新科技产品,哎哟,真是个高科技的玩意儿,但是如果不懂它背后的原理和历史,那就有点像看一张漂亮的画,却不知道画家用了什么技巧。

科技的发展,不是凭空而来的,它需要自然界的启示,得从大自然的“课堂”里汲取养分。

说到这,想起了那句老话:“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科学家们就是在不断探索、实验,才能取得进展,没点耐心可不行。

再说了,科技和自然其实是朋友,不是敌人。

就像大树和阳光,互相依赖,互相促进。

比如,在研究环境科学时,科学家们常常得从自然辩证法出发,思考人类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如果人们只顾着“造造造”,而不管“后果如何”,那可就糟糕了。

想想,工厂排放的废气,那可是一场与自然的战争。

科技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话,像谈恋爱一样,得懂得包容和理解。

这时候,自然辩证法就像个调解员,帮你把两方的关系搞得更融洽。

科技在发展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这时候就得运用自然辩证法来解决。

比如,当面临资源短缺的问题,科技要想办法利用循环经济,这就是一种辩证的思考方式。

哎呀,讲到这里,不禁让我想起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道理,资源不足的时候,就得动脑筋,用心去创造新的方法。

而这正是自然辩证法的魅力所在,它教我们变被动为主动,在逆境中寻找新的机会。

说实话,很多时候,科技的发展也得借助自然的“智慧”。

想想那些模仿自然的设计,比如飞鸟的翅膀启发了飞机的设计,水珠的结构让我们发明了防水的材料。

这些可不是偶然,而是通过观察和理解自然,借助辩证的思维,把灵感转化为实际的科技成果。

哎,你看,科学家就像是自然的“侦探”,他们得深入“案件现场”,寻找蛛丝马迹,才能揭开谜底。

这样看,科技其实就是自然的延伸,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个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摘要:传统上将科学与技术混为一谈已经不能适应现今科学与技术飞速发展的要求,故本文研究了科学与技术的关系,通过回顾人类科学和技术发展史,对科学和技术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辨证分析。

同时,本文对当今时代科学与技术之间关系的发展趋势做了详细分析。

关键字:科学,技术,关系,发展史,趋势一、科学和技术的含义普通民众和媒体将那些他们搞不清楚的专业学科知识统称为科技。

但在我们看来,科学与技术是两个含义不同的词汇。

在科学与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代,正确的理解这二者的关系,对于预测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制定恰当的发展战略是很重要的[1]。

《辞海》中是这样定义科学的:科学,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

本文中的科学专指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科学又可分为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两种[2]。

纯粹科学又称为基础科学,其目的在于增加关于我们自身以及我们周围世界的知识,而事先没有特定的应用目的。

用科学政策的行话来讲,就是所谓“好奇取向”。

应用科学的目的则是对某一明确认识到的实际事物进行研究,增加关于此事物的知识,有明确的应用目的,即所谓的“任务取向”。

而对于技术,法国科学家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给其下了一个简明的定义:“技术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3]。

这个定义包含了五个要点:①技术是为某一目的,有别于科学;②强调技术是通过“共同协作”完成的;③指明技术的表现形式是“各种工具、硬件”;④指出技术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规则,即生产使用的工艺、方法、制度等知识;⑤技术和科学一样,落脚点是“体系”。

从上面关于科学和技术的定义可以看出,科学主要类似于大学的理科,而技术则类似于工科。

一个研究理论,另一个则关注实践。

但是,二者的划界问题远比理科、工科的界限要复杂,其是技术哲学所研究的基本问题。

二、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程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程从时间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3]。

在每个发展阶段科学和技术的关系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科学革命一般是指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上的重大飞跃,它常以新的科学的理论、概念、规范的诞生为标志;技术革命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手段的重大变革,它往往以科学革命作为基础,又常常作为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的先导。

1.第一次科技革命及其之前在这一漫长的时期里,人们通过对自然的模仿、对实际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发明了各种生产器具,学会了冶炼、农事、建造房屋。

这就是技术在这个时期的主要体现形式,它直接发端于实践经验的手工技艺。

而科学,是在奴隶社会出现文字和脑体分工之后才出现。

早期的科学还属于经验形态,它和古代哲学融为一体,称为自然哲学。

古代科学的最高成就是古希腊科学,如欧几里德的几何学、阿基米德的浮力定律和杠杆定律、托勒密的地心说、希波克拉底的医学等。

这个时期的技术与科学基本是独立发展的,技术掌握在工匠手里,在实践中靠师徒相传缓慢发展,几乎没有以科学理论的应用为特征的技术。

而科学掌握在哲人学者手中,成为有闲人的智力游戏和精神享受,其长期表现为对技术发展的依赖,不能促使新技术的产生。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发生的第一次科技革命中,起主导作用的技术发明仍然主要源于工人和技师的实践经验,比如蒸汽机、珍妮机等。

虽然之前已经产生了牛顿经典力学和微积分,但科学仍然未能促使新技术的产生,科学和技术仍然处于两个不同的轨迹中,彼此分离。

2.第二次科技革命前后第二次科技革命起于19世纪七十年代,主要标志为电力的广泛应用。

这次是科学真正意义上的指引着技术的发展,科学为新技术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二者开始密切结合。

早在1819年,丹麦人奥斯特就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之后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1864年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电磁理论》,建立了系统的电磁学理论,进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

电磁感应现象和电磁理论的发现为我们开辟人类的生产的新时代——电气时代创造了条件。

在这一时期,科学不断进步并引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科学发展促进技术革新。

首先发现了电磁理论、之后才在技术上发明了电动机、发电机、电灯、电报、电话等,电力革命随之兴起。

下图为这一时期科学与技术的主要活动模式。

生产经营3.第三次科技革命及其之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世纪40至60年代,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

在这一时期,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

科学与技术相互渗透,科学、技术、生产形成了统一的革命过程。

在这一阶段,重大技术的突破,都是在自然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实现的,而重大的技术革命的成果,又进一步丰富、充实了自然科学的理论,二者相辅相成。

随着科学实验手段不断进步,科研探索领域也不断开阔。

以往的技术革命,科学和技术是相对分离的,这就造成研究成果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导致生产过程的深刻变化,或者是在技术革新后的相当一段时间才能有科学理论的概括。

三、二者的辨证统一关系科学与技术既有内在的联系也有重要的区别,从本质上看,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技术是利用客观规律,创造人工事物的过程、方法和手段。

二者既有原则性的区别,又有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密切关系。

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科学与技术两者的特点是十分不同的。

一方面,科学的目的是探索自然、认识自然,从事科学研究的直接动机常常不完全是为了生产,。

另一方面,技术则有鲜明的实用性,它的目的就是利用自然科学的知识来对自然进行各种各样的控制、利用和改造,发明新东西,从而直接地改善人们的物质生产能力。

用一句话来说,科学是“认识世界”,技术是“改造世界”。

我们需要重点区别应用科学与技术。

虽然它们都有着明确的研究对象,有着实际的应用目的,但应用科学研究的是这个东西是什么、有什么特点,而技术则关注于这个东西怎么用。

一个研究研究机理,另一个则开发实际应用,这也就是它们的最大区别了。

2.科学与技术的联系科学提供规律、理论去指导技术,而技术通过主观世界的创新、创造,去改造世界以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

新技术的诞生也可以促进科学的发展,例如:显微镜发明促进微生物的发现.科学与技术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关系,忽略哪一方面,对于人类的进步都是不利的。

归根结底,科学与技术其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即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

实际上,从纯粹科学、应用科学,到技术开发、技术研究,再到工程研究、工艺研究等等,构成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连续谱。

而应用科学则是联系科学与技术的核心纽带,它大多数时候都是由应用所产生的基础研究。

下面这幅图表明了现代科学与技术领域纯粹科学、应用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已有认识更高水平已有技术更高水平的技术3.科学家、工程师与技术工人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对应到具体的职业,就是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关系。

科学家致力于发现新的知识,而工程师则运用技术设计、构建某个东西,或者发明新的技术[4]。

可视为表达这句话,“科学家问为什么,工程师问有什么用?”。

至于技术工人,在第一次科技革命及其以前的时期,可以将他们视为推动技术发展的主要力量。

但在当代,我以为他们仅仅是某项技术的具体实施者,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没有运用技术设计新东西的能力,所以他们有别于工程师,已经不再是推动技术发展与运用技术的主要群体了。

四、现阶段的科学与技术现阶段,科学与技术各个学科之间彼此渗透和相互促进,使每一学科只有在整个科学技术体系的相互联系中才能得到发展,从而导致现代科学与技术呈现出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发展趋势。

特别是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产生了一系列横断科学(如信息论、系统论、耗散结构理论等),使得我们可以将自然界和社会系统各种事物的某些共同属性联系起来,从某一特定的视角揭示客观世界的本质联系和运动规律。

这为分析现代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与发展趋势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在现阶段,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呈以下几点发展趋势。

1.科学的技术化科学的技术化是指在总体的科学研究活动中包含着大量的技术科学研究,技术发展研究和技术应用研究作为其辅助部分,服务于科学研究活动自身的需要。

由于现代科学的研究对象已不仅仅限于宏观领域,而且还深入到微观领域、扩展到更加宏观的领域。

要探索这些领域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必然要借助于强大的技术手段,尤其是精密的实验仪器和整套的技术装备。

在一些重要领域的科学研究活动不仅离不开现代化的昂贵的技术设备,而且研究的突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上的突破。

天文学的研究离不开高倍数的射电望远镜,生物学的研究也离不开高倍的显微镜、x光衍射仪和其他仪器设备。

这些高性能的现代化仪器设备制造又依赖于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一系列新兴技术的发展。

现代科学就是用现代技术武装起来的科学,技术成为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要素,这就是科学的技术化趋势。

2.技术的科学化技术的科学化,一方面是指已有的技术上升到技术科学,通过相应基础科学的指导,形成系统的技术知识体系,反过来完善和提高已有的技术。

如工程结构力学和材料力学使建筑工程师不必像古代工匠那样反复用试错法才能找出新建筑的最佳结构,只需运用该学科形成的技术科学体系就能设计出新的最佳结构。

另一方面是指技术创造发明根据已有的基础科研成果而得出,即技术进步以科学进步为先导。

19世纪后期出现的电力技术,本世纪发展起来的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核技术等等就是先有基础科研的成果,其后由于实践需要的推动再转化为实用技术的。

现代的尖端技术都是以坚实的科学理论为前提的,离开了科学理论的指导,重大技术的发明几乎不可能,这就是技术的科学化趋势。

3.科学技术的一体化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发展趋势,使科学进步与技术进步互为前提,相互渗透与融合而成。

现代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一方面使得各自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引起新的革命; 另一方面,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相互交融,统一发展,不仅前次革命与后次革命的界限不清,而且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分界也难以辨识,因而人们统称为现代科学革命或当代科学革命。

科学技术的一体化对科学与技术的研究方式及发展速度、价值取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4. 科学、技术、生产日益结合为统一体系科学技术化与技术科学化,使当代科学技术在物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大加强,已成为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

当代自然科学已不再是作为生产推动的结果,跟在生产实践的后面,按照生产一技术一科学的顺序发展,而是走在生产的前面,为生产的发展开辟各种可能的途径,准备各种前提条件,形成了科学一技术一生产的发展顺序。

同时,从获得基础科学知识开始,经过在技术亡的实现,然后在生产上得到应用,并收到经济效益这一全过程的周期也大大缩短,使科学技术迅速成为直接生产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