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店业30年发展史

合集下载

酒店发展史

酒店发展史

1定义:酒店是一种经过政府核准,以为旅客提供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为手段,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十世纪初)(美)斯塔特勒饭店——新型饭店时期(饭店联号阶段)(美)希尔顿喜莱登假日我国酒店的产生和发展最早殷商时代的驿站(官)逆旅(民)——(周)馆舍——(秦汉)旅馆——(魏晋)四夷馆(外宾)——(唐元)蕃坊、四方馆、会同馆——(鸦片战争后)现代饭店,20、30年代(北京饭店)最早——50、60年代(广州东方宾馆)(招待所)只提供吃、住——70、80年代酒店开始(长城、白天鹅)功能齐、设施豪华、几乎什么服务都有。

3分类:根据酒店的经营性质分1、商业(务)性酒店2、度假性酒店3、长住性酒店(公寓)4、汽车酒店5、机场酒店6、旅游酒店7、会议性酒店根据酒店客房数量和规模划分1. 超大型酒店:2000间客房以上2. 大型酒店:1000间客房以上3. 中大型酒店:500-1000间客房4. 中型酒店:200-500间客房1、 5. 中小型酒店,小型酒店:50-200间客房根据酒店地理位置划分1、1、公路性2、机场3、城市中心4、风景区划分原则1、设备2、服务,两者缺一不可划分等级五个等级以“星”表示,一二三四五(四星豪华)1、一星酒店食宿2、二星酒店食宿、小卖部、邮电、理发等3、三星酒店食宿、会议室、游艺厅、酒吧、咖啡厅、美容室、客房宽大有空调、彩电4、四星酒店食宿、设备豪华、设施完善、服务项目多、服务质量优良、物质享受,精神享受。

1、5、五星酒店业活动,这种活动的产生是酒店开端的必备条件,后来随着商品活动使人类扩大活动的范围,从而产生居住等更多的需求,也就使酒店的基本功能日益增加,这从酒店的四个发展阶段不难发现。

第一时期:客栈时期产生于十八世纪前,当时名称是客栈,设备简陋,安全性差,仅能提供住、吃,服务质量差。

第二时期:豪华酒店时期产生于十九世纪初,当时英国的产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时代。

的三次中国酒店的发展史

的三次中国酒店的发展史
二、中国酒店业的发展史
(一)中国古代旅馆
1. 旅馆名称的变化
? 逆旅:
中国古代民间旅馆最早的名称,始于尧,盛于春秋战国时期,消于南
北朝。用于接待过往商贾、达官贵人和旅客的场所。
?
馆:
作为古代旅店名称之一,其出现可追溯到公元前15世纪的商朝。为商
旅客人和国家使臣的居住场所。四方馆
? 驿站:
从商代中期至清代,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官办备宿供膳场所,因
※两种不同的经营思想:“义”与“利”
2. 中国古代旅馆服务含义
? 服务观念:宾至如归
? 服务项目:主要为提供膳宿,也有为客人喂马,检修车辆;提供 寄存服务和交易场所(南北朝的邸店);提供娱乐服务(唐时民 间旅馆);翻译(明朝的官办旅馆)
(二)解放前的中国酒店业
? 以外国资本为后盾的“饭店”或“酒店”:外国人对华经济入侵 产
(四)我国酒店业发展现状和特点 1. 现状 ? 形成分别以北京、上海和广州为代表的三大酒店发展区域 ? 酒店市场出现一定的市场细分 ? 国际酒店集团和酒店管理公司的加紧其入步伐,市场竞争激烈 ? 本土酒店集团化和国际化步伐加快
2. 特点 ? 政府行为是酒店形成与发展的主动力:以星级酒店为例
? 酒店功能齐备,酒店类型较为接近 ? 结构性过剩困扰酒店市场发展
? “大而全”酒店发展模式 --亚洲酒店规模大,酒店功能和配套设施齐备。
--亚洲酒店产品差异性极小,除日本外,没有家族管理酒店企 业的传统。
--“大而全”模式符合了亚洲国家城市发展和旅游发展的需要, 也 符合了亚洲人对西方的传统想象。
? “涉外宾馆”时期:1979-1985年。酒店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的 转折时期
名称
坐落城市

中国自主品牌酒店发展历史

中国自主品牌酒店发展历史

中国自主品牌酒店发展历史
中国自主品牌酒店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

当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的旅游业逐渐兴起,酒店业也随之蓬勃发展。

为了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家开始尝试创立自己的酒店品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锦江之星和如家快捷酒店。

2000年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中国自主品牌酒店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

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相继加入酒店业,创立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自主品牌酒店,如汉庭酒店、7天酒店、格林豪泰酒店等。

这些品牌酒店在市场上迅速崭露头角,成为了中国自主品牌酒店发展的代表。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中国自主品牌酒店也在不断创新和升级,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特色和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如文化主题酒店、智能酒店、健康养生酒店等。

同时,中国自主品牌酒店还积极拓展国际化市场,通过海外投资和合作等方式,进一步提升自身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

总的来说,中国自主品牌酒店的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过程,其在中国酒店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酒店史

中国酒店史

中国酒店史1. 引言中国酒店业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充满变化与挑战的旅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中国酒店业逐渐崛起,成为全球酒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报告将详细阐述中国酒店业的发展历程,从起源到迅速发展的过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2. 中国酒店的起源与早期发展中国酒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驿站和客栈。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酒店起源于19世纪末的上海和广州等沿海城市。

这些早期的酒店主要是为外国游客和商人提供住宿服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酒店业逐渐发展壮大,到20世纪80年代,国内酒店市场已经初具规模。

3. 改革开放后的酒店业复苏与迅速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酒店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国内酒店数量迅速增加,同时酒店的品质和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在这个阶段,国外知名酒店品牌也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市场理念。

4. 加入WTO后中国酒店业的全球化进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酒店业进一步加快了全球化进程。

国内酒店企业开始大量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同时,国外酒店品牌也在中国市场上取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这个阶段,中国的酒店业逐渐走向了世界舞台。

5. 市场竞争与酒店业整合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酒店业开始进行整合。

一些实力较强的酒店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品牌输出等方式扩大了规模,提高了市场占有率。

同时,一些小型酒店也开始走专业化、精品化的路线,以差异化的服务吸引客源。

在这个阶段,中国的酒店业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市场格局。

6. 中国酒店业的转型升级与多元化发展近年来,中国酒店业开始转型升级,向着高端化、多元化、品质化的方向发展。

一些大型酒店企业开始走品牌化、集团化的路线,提高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和综合实力。

同时,一些新兴的酒店品牌也涌现出来,如民宿、主题酒店等,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此外,智能化、互联网化的科技手段也被广泛应用在酒店管理中,提高了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

中国连锁酒店发展史

中国连锁酒店发展史

中国连锁酒店发展史中国连锁酒店发展史是关于中国酒店行业中连锁酒店的兴起、发展和演变的历史。

以下是对中国连锁酒店发展史的详细阐述: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旅游业和经济开始迅速增长。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增加,一些国内企业开始尝试引进国际连锁酒店品牌,并成立了一些本土的酒店连锁品牌。

这个阶段的连锁酒店主要目标是满足国内外游客基本的住宿需求。

增长与扩张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随着中国旅游市场的进一步扩大,越来越多的国际连锁酒店品牌进入中国市场。

同时,一些本土酒店集团也开始扩张并发展自己的连锁品牌。

这个阶段的连锁酒店更加注重品牌建设、服务质量和市场营销。

品牌竞争与区域扩张阶段(21世纪初至中期):在这个阶段,中国的连锁酒店行业经历了快速的增长和激烈的竞争。

国内外的知名连锁酒店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并在主要城市建立起了大量的分店。

同时,一些本土酒店集团也开始加大品牌建设和扩张力度,发展出了不少具有地区影响力的连锁酒店品牌。

专业化与品牌差异化阶段(21世纪中期至今):随着市场的成熟和竞争的加剧,中国连锁酒店行业逐渐进入了专业化和品牌差异化的阶段。

连锁酒店开始注重提升服务质量、深耕市场细分以及品牌特色的打造。

同时,一些本土酒店集团积极进行结构调整,通过并购、联盟等方式加强自身实力和竞争优势。

绿色与可持续发展阶段:近年来,随着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加强,绿色酒店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中国连锁酒店行业逐渐兴起。

越来越多的连锁酒店开始引入节能环保技术,改善资源利用效率,并推行环保政策和可持续经营模式。

当前,中国连锁酒店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连锁酒店市场之一,并继续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

连锁酒店通过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的经营模式,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更便利和多样化的住宿选择。

同时,中国也出现了一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本土连锁酒店品牌,并在国际市场上扩张和竞争。

中国近代酒店发展史

中国近代酒店发展史

中国近代酒店发展史
中国近代酒店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时期。

在鸦片战争后至民国期间,酒店业最为繁华,出现了名为“招商客栈”的高档旅店。

这个时期的酒店已经初具现代酒店的雏形,提供食宿等服务,但设施相对简单。

1949年至1978年期间,招待所成为主要的接待设施。

这一时期的招待所数量不多,功能单一,主要为客人提供简单的食宿服务,没有现代化的经营和管理,也不追求经济利益。

1979年至1985年是中国酒店业发展的转折点,称为“涉外宾馆”时期。

这一时期,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旅游业逐渐兴起,酒店业也开始快速发展。

这个时期的酒店开始引入一些现代化的经营和管理理念,例如引进外商投资、建立合资酒店等。

1986年至2015年期间,中国酒店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旅游业的繁荣,酒店数量不断增加,类型也更加多样化。

同时,中国酒店业也开始逐渐与国际接轨,引进更多的国际品牌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总的来说,中国近代酒店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客栈到现代化酒店的演变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酒店业不断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酒店业发展模式。

中国酒店行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中国酒店行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中国酒店行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第一节:中国大陆酒店业发展历史我国酒店业经历了萌芽阶段(1980年前)、起步阶段(1980年—1982年)、高速发展阶段(1983年—1993年)、回落阶段(1994年—1998年)和恢复上升阶段(1999年以后),到目前为止行业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星级酒店、普通旅馆和经济型酒店(经济型酒店因为行业规范还未成形,有部分酒店与3星级及以下酒店、社会旅馆有重合)构成行业的三种基本业态,以发展相对成熟的星级酒店为整个行业的支柱和代表。

对于中国酒店的发展,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目前势头正旺,已经成为中国酒店业发展的亮点。

为了更好的理解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本报告先对国外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历史做以简单介绍。

国外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情况大致如下:首先,20世纪30年代末期到50年代末期是经济型酒店的萌芽与发展初期。

20世纪30年代,随着美国大众消费的兴起以及公路网络的发展,汽车旅馆开始出现,为平民的出游提供廉价的住宿服务。

其次,从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期,经济型酒店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酒店数量迅速增长,而且产品形态呈现丰富的层次性,开始朝着多元化经营方向发展。

连锁经营开始取代传统的分散经营模式,单体酒店开拓出快速发展的扩张途径,一些发展得比较成熟的经济型酒店开始并购整合单体酒店。

同时,经济型酒店开始了国际化的发展,从美国传播到加拿大、中美洲、南美洲以及欧洲。

这种扩张同时刺激了本土经济型酒店的兴起,尤其是欧洲的经济型酒店开始快速发展。

到80年代末期经济型酒店已经成为欧美发达国家的成熟酒店业态。

再次,从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末,经济型酒店行业开始进行品牌调整。

经过长期的快速发展,经济型酒店进入了市场的成熟期,高速增长和大规模扩张的动力逐渐减弱。

市场竞争淘汰了一些管理力量薄弱,资金运营不通畅的品牌,一些大而强的品牌则得益于资本实力和管理实力变得越发强大。

竞争的加剧迫使企业转向服务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

品牌建设、质量管理、市场细分、产品多元化等企业内部管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中国酒店发展历史1

中国酒店发展历史1

经济型酒店,它主要是从商务旅游顾客的需求角 度出发,重在提供物超所值的客房产品,它不同于传统的 星级酒店标准,是对星级酒店的创新。 经济型酒店,把服务功能集中在了简单的住宿功 能上,力求在核心服务上精益求精,而把餐饮、购物、娱 乐功能大大简化或取消 所以,经济型酒店的特点既可概括为:“一星级 的墙、二星级的堂、三星级的房、四星级的床、五星级的 服务”。 经济型酒店以“务实”为服务理念,提供的是有 限服务,内部管理主要突出“扁平式管理,一岗多职;注 重成本控制,讲究细节服务”。 经济型酒店的人员非常的精简,都采取了“一人 多能”的岗位设置,运营成本也很低。
JW 万豪酒店、丽思卡尔顿酒店、万丽酒店、 万怡酒店
墨奇勒酒店、索菲特酒店、诺富特酒店、宜 必思酒店、佛缪勒第1汽车旅店 国际港丽酒店、希尔顿大饭店、双树大饭店、 大使套房酒店、家木套房酒店、哈里逊会议 中心、庭园旅馆、汉普顿旅馆、希尔顿渡假 俱乐部
法国雅高国际酒店集团
美国希尔顿酒店集团
美国精品国际饭店公司 美国最佳西方酒店国际集团 美国喜达屋国际酒店集团 美国卡尔森国际酒店集团 美国凯悦国际酒店集团
古代民间旅店在隋唐时虽然较多地在城市里出 现,但是却由于受封建政府坊市管理制度的约束而不能自 由发展。 在这种制度下开办的城市客店,不但使投宿者 感到极大的不便,而且也束缚了客店业务的开展。 到了北宋的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高涨,自古 相沿的坊市制度终于被取消了。 于是,包括客店在内的各种各样的店铺,争先 朝着街面开放,并散布于城郭各繁华地区。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科举制度的发展,在 各省城和京城出现了专门接待各地赴试学子的“会馆”, 亦成为当时住宿业的一部分。
2、中国近代酒店: (1)西式酒店: 西式酒店是19世纪初外国资本侵入中国后兴建 和经营的酒店的统称。 这类酒店在建筑式样和风格上、设备设施、酒 店内部装修、经营方式、服务对象等都与中国传统客店不 同,是中国近代酒店业的外来成分。 1840-1939年在北京、上海、广州等23个城市 中已有外资建造和经营的西式酒店近80家。 处于发展时期的欧美大酒店和商业旅馆的经营 方式,也于同一时期,即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被引进 中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酒店业30年发展史
酒店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中国第一批现代意义的饭店是中外合资(合作)的杰作,其目的是为了外事接待。

中外合资不仅仅是引入了资本,更多的是现代饭店管理理念,带来了现代饭店的启蒙教育。

在学习和自我的摸索之中,诞生了星级饭店标准,伴随着一大批星级饭店的成长,集团化、连锁化成为了中国饭店业的新趋势。

集团化竞争使得集团网络预定与常客计划、并购和资本市场成为各大集团追捧的热点,竞争不断升级。

在竞争的过程中,一部分被淘汰出局,一部分实施精品战略,一部分尝试新的业态,一部分由其他行业转入,不断为中国饭店业注入新的生命力。

改革开放30年,回顾中国酒店业走过的轨迹:
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饭店业迎来了发展的第一个春天。

一批合资的经典酒店腾空出世,如广州白天鹅(1978)、中国大饭店(1978)、北京建国饭店(1979)等。

1982年北京建国饭店引入第一家国际酒店管理集团——香港半岛集团。

1984年,国务院颁发了《推广北京建国饭店经营管理方法的有关事项》,全国掀起学习建国的热潮。

同年,上海锦江(集团)联营公司成立,中国饭店集团化进入探索阶段。

1984年假日集团登陆中国,1985年国际酒店集团雅高进入中国大陆,此后国际酒店集团纷纷进入中国,开始跑马圈地。

198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于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旅游局关于建立饭店管理公司及有关政策问题请示的通知》,明确规定:中国的饭店管理公司在原则上享受外国饭店集团在中国享受的同等待遇。

1993年7月29日为了扶植我国饭店管理公司的发展,国家旅游局颁布了《饭店管理公司暂行办法》。

1978到1988年的十年,中国饭店一路狂奔,群领风骚数十年。

1998年8月22日,国家旅游局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涉外饭店星级标准》。

此后在93年、97年和2003年对该标准进行了三次修订。

2003年第三次修订后的星级饭店评定标准,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将“旅游涉外饭店”改为“旅游饭店”,二是借鉴国际做法,增设了“白金五星级”作为酒店的最高星级,中国饭店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星级饭店评定标准的出台将中国饭店带入标准化的轨道,成就了中国饭店近10年的坦途。

1995中国饭店利润开始下滑,1998年出现全行业亏损,2003年的“非典”让中国饭店雪上加霜。

2004年中国饭店开始恢复性增长,集团化竞争浮出水面。

1996年锦江之星旅店有限公司成立、2002年如家诞生,目前如家赴纳斯达克上市进入倒时阶段,经济型酒店的诞生为中国酒店的发展开辟了另一条道路。

2006年3月23日国家旅游局颁布实施的《绿色旅游饭店》旅游行业标准(lbt007-2006),对《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补充与细化。

2006年7月8日,中国国家旅游局创建白金五星级饭店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经过多轮严格筛选和审核,北京中国大饭店、上海波特曼丽嘉酒店、广州花园酒店、济南山东大厦4家饭店入围首批白金五星级饭店创建试点名单。

2006年12月15日,锦江酒店在香港上市,成为香港市场首只内地纯酒店股。

2007年4月6日,金陵饭店在上交所挂牌上市。

2007年底,中国星级酒店达14326家,是1978年全国饭店数的100倍,客房数达到160万间;2007年底品牌经济型酒店1698家,客房数188788间。

星级酒店和经济型酒店合起来的酒店数约1.6万家、客房数约为180万间,分别是美国2007年底饭店数和客房数的34%和36%。

2008年8月7日,广东白天鹅酒店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白天鹅”从单一
酒店转向集团连锁经营。

至此,1979年国务院批准的利用侨资和外资建立的6家酒店全部结束单体酒店的运作模式。

相信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和分化,我国的酒店业会向更加多元的方向发展。

根据国外的酒店业发展历程来看,酒店业会从单体——单一品牌的饭店集团——多品牌的饭店集团——高度专业化的多品牌或单一品牌的饭店集团,而现在我国饭店集团正在从单一品牌店的饭店集团向多品牌的饭店集团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