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控制程序

合集下载

事故调查与处理控制工作程序

事故调查与处理控制工作程序

事故调查与处理控制工作程序事故调查与处理控制工作程序一、引言事故调查与处理控制工作程序是为了追究事故发生的原因,提供解决办法,预防事故再次发生,保护人员和财产安全而制定的一种操作规程。

本程序适用于企事业单位的事故调查与处理工作。

二、责任与权限1. 事故调查委员会:负责组织、指导并监督事故调查工作;2. 调查人员:负责实施调查工作,收集证据,分析事故原因;3. 事故处理小组:负责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处理方案,并实施。

三、调查程序1. 组织调查:事故发生后,由事故调查委员会组织调查工作,制定相关计划和任务分工,并确定调查人员;2. 收集证据:调查人员按照任务分工,收集现场照片、视频及相关记录,采访目击证人并取证;3. 归档记录:调查人员将收集到的证据整理并归档,确保证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4. 分析研究:调查人员根据收集到的证据,进行分析研究,找出事故的直接和根本原因;5. 撰写调查报告:调查人员编写调查报告,并提交给事故调查委员会审查和确认;6. 审查与确认:事故调查委员会对调查报告进行审查,并与调查人员进行讨论和确认;7. 报告上报:事故调查委员会将审查确认后的调查报告上报给有关部门,并提出处理建议;8. 处理方案制定:事故处理小组根据调查报告提出的建议,制定具体的处理方案;9. 处理方案实施:事故处理小组按照制定的处理方案,进行事故的应急处理和后续措施;10. 监督跟踪:事故调查委员会进行处理方案的监督和跟踪,确保措施的有效执行。

四、调查工作原则1. 公正公平:调查人员要客观中立,对待所有相关当事人公正公平;2. 实事求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到实事求是,不夸大事实,不隐瞒真相;3. 杜绝篡改:严禁对调查结果进行篡改,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真实性;4. 保密原则:调查人员要严守调查过程中的保密原则,不得泄露调查内容和结果;5. 分工合作:调查人员应根据各自的职责和能力进行任务分工,共同完成调查工作。

五、调查报告内容1. 调查背景:描述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现场情况等基本情况;2. 调查过程:详细描述调查人员的走访、询问等工作过程,包括收集证据的途径和方式;3. 事故分析:分析事故的直接和根本原因,找出事故的主要责任方;4. 结论与建议: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处理建议,包括事故责任追究、预防措施建议等;5. 附件:附上收集到的证据、相关记录和照片等。

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控制程序

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控制程序

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控制程序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控制程序1目的范围对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故开展调查,做好报告、处理工作,以防止事故扩大和减少损失。

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事故的报告、调查与处理。

2职责2.1人力中心负责对人身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工作归口管理,负责事故的统计,参与调查、报告和处理工作,并协调、监督事故的调查、报告和处理。

2.2总工室负责对环境及机器设备故障事故y刁口管理。

2.3总裁办负责对财产损失事故归口管理。

2.4管理者代表组织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2.5员工代表监督人身事故处理过程。

2.6各单位办公室负责本单位管理区域内发生的各类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工作。

3工作程序3.1工作范围公司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或组合:a.公司范围内所有人员,包括外来人员因工受伤或死亡;b.职业病;c.设备、设施遭到破坏;d.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

3.2工作原则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遵循科学和“三不放过”的原则。

3.3事故报告3.3.1报告内容: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简要经过,已经或可能造成的损失及采取的应急措施。

3.3.2报告程序3.3.2.1人员伤亡a.发生轻伤事故,负伤者或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本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立即向本单位办公室及经理报告,由本单位办公室马上报告人力中心及总裁。

b.发生重伤事故,总裁或其授权人应立即报告董事会,还应在24小时内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及工会组织。

c.发生死亡事故,总裁或其授权人除报告上述单位外,还应在2小时内向当地劳动部门、公安部门和工会组织报告。

d.伤亡性质按劳动部《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判定。

3.3.2.2发生火灾事故后,现场人员应视火势情况立即向本单位应急小组、消防部门报警。

若发生人员伤亡,按3.3.2.1处理。

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程序

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程序

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程序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程序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我们应该对如何报告、调查、处理企业中发生的事故有很全面的了解。

事故是不可预知的,但是我们应该尽一切可能去避免它们的发生,如果事故发生了,我们也应该马上采取适当的措施去处理它们。

本文将向您介绍关于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程序的紧急情况处理指南。

1. 事故报告
首先,如果发生了重大事故,处理人员在第一时间内必须立即向紧急联系人员报告。

紧急联系人员包括企业领导和工安部门内部紧急联系人员。

他们需要收集事故的相关信息,例如人员受伤情况、物品损失情况等等。

在进行信息收集的同时,他们应该也立即采取紧急措施来避免进一步的损失。

2. 事故调查
如果事故发生,很有可能是由于工作操作不当,机械设备的故障或者其他原因造成的。

此时,我们需要对事故进行调查来发现真正的原因。

调查人员应该了解所有涉及此事故的人员,包括现场的证人,同时应该对现场进行勘察,收集相关的证据,以便确定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了事故的发生,并对问题加以纠正。

3. 事故处理
最后,当我们确定了问题的原因,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处理以避免事故再次发生。

这可能需要更改工作方式、再次对员工进行培训、购买新设备等等。

在处理措施方面,企业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计划,明确分工与职责,避免处理措施拖延。

同时,在处理措施确定后,应该及时向所有与此事故有关的员工、客户、供应商等相关方沟通,避免事故再次发生。

以上是关于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程序的简要介绍。

渴望工作环境安全、预防事故的发生,才可以让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4篇)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4篇)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为了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减少和防止事故的发生,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的内容:一、报告程序:1.事故发生后,相关人员应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给上级主管部门和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2.事故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情况等详细信息。

3.事故报告应通过书面形式或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交给上级主管部门和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二、事故调查程序:1.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成立事故调查组,由相关专业人员组成。

2.事故调查组应及时赶到现场,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

3.事故调查组应听取事故现场目击者和相关人员的陈述,收集事故现场的证据。

4.事故调查组应编写详细的事故调查报告,包括事故的原因、责任追究、事故防范措施等建议。

三、责任追究:1.根据事故调查报告,对事故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2.对于严重的事故责任人,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

3.对于轻微的责任人,将依据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处罚。

四、事故防范措施:1.根据事故调查报告的建议,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2.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3.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工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4.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机制,提高事故应对能力。

通过建立并执行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生产事故,减少和预防事故的发生,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得到有效的保障。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2)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县内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为了及时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职工伤亡事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制止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本制度。

1.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和统计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侧。

2.事故报告2.1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或逐级报告主管部门负责人,重大情况应直接报总公司有关领导,若发生火灾事故且较严重时应同时立即报火警119;2.2总公司领导接到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公司主管部门和县政府有关单位;2.3发生重特大事故时,应当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2.4发生事故先兆和重大未遂事件时,事故发生部门应向公司主管领导和安全部门进行报告,以便研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再次发生;2.5事故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2.5.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2.5.2简要经过;2.5.3事故原因初步分析判断;2.5.4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2.5.5事故报告单位。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及调查处理制度范文(5篇)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及调查处理制度范文(5篇)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及调查处理制度范文一、目的和范围为了加强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防范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及时恢复和修复事故带来的损失,确保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的所有单位和部门,包括所有员工和外来人员。

二、定义和分类1. 安全生产事故:指因生产活动中不安全的工作条件、因职工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或者不当使用工具、设备、材料,致使事故发生导致人员伤亡、设施损坏的事件,包括意外事故和火灾等。

2. 事故分类:根据事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将事故分为一般事故、严重事故和重大事故三类。

三、报告机制1. 事故发生后,必须第一时间向所属单位或部门报告,并确认接收。

2. 接收报告的单位或部门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记录和备案,并进行初步的事故调查和分析。

3. 所属单位或部门应将事故报告上报给上级单位或部门,并按相关要求进行进一步调查和处理。

4. 上级单位或部门应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并提交给主管部门或领导,并报备企业的安全生产委员会。

四、事故调查与处理1. 事故调查小组事故发生后,通过企业内的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组成事故调查小组,负责对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

2. 调查范围和内容事故调查小组应对事故的原因、责任、损失等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查明相应的管理漏洞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3. 调查方法事故调查小组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调查和分析,可以通过现场勘查、访谈、查阅文件等方式获取事故发生的相关信息。

4. 调查报告事故调查小组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事故调查报告,并向上级单位或部门提交。

五、事故处理措施1. 防止事故扩大和危害在事故发生后,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和危害更多的人员和财产。

2. 确保伤员处理和患者救治对于受伤人员,应立即进行急救,并尽快转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并对当事人的家属进行必要的安抚和帮助。

3. 恢复生产和修复设施设备在事故处理的同时,应尽快恢复生产,并进行设施设备的修复和维护。

事故调查、处理、统计、报告制度范本

事故调查、处理、统计、报告制度范本

事故调查、处理、统计、报告制度范本一、调查程序1. 案件登记从接到事故报告开始,立即进行案件登记。

登记内容包括:案件基本信息、事故类型、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

2. 事故现场勘查调整勘查组人员,及时赶赴事故现场进行勘查。

勘查要点包括:事故位置、伤者情况、目击证人等。

3. 数据收集通过事故现场勘查、目击者陈述、证物提取等方式,收集事故相关数据。

数据包括:事故经过、可能原因、责任方等。

4. 证据保全对于事故现场的重要证据,要进行保护。

采取拍照、录像、封存等措施,确保调查过程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5. 事故模拟实验在必要时,可进行事故模拟实验。

通过模拟的方式,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影响等。

6. 听取当事人陈述调查人员应该尽量听取当事人的陈述。

通过直接询问、记录陈述等方式,获取当事人的意见和看法。

7. 相关资料收集调查人员应当收集相关的资料,包括:公司规章制度、安全生产记录、事故前后的通讯记录等。

8. 调查报告编写在调查结束后,调查人员应当及时编写调查报告。

报告内容应当包括:事故概况、调查结果、责任界定等。

二、处理程序1. 责任界定根据调查结果,判断事故责任方。

责任界定应当基于客观证据和法律法规,确保公正、公平。

2. 制定整改措施针对事故责任方的不足之处,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措施应当具体、可行,并有明确的完成时限。

3. 考核追责对于事故责任方,应当进行考核追责。

根据责任的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处罚措施,以示警戒。

4. 安全教育培训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对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的认识。

培训内容可根据事故原因进行针对性制定。

5. 安全设施改善根据调查结果,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改善。

可对设施进行更新、维护和修复,确保安全生产。

三、统计程序1. 数据整理对于每起事故,将调查数据进行整理。

整理内容包括:事故类型、伤亡人数、经济损失等。

2. 数据统计根据整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结果应当客观、准确,反映事故情况的真实性。

013 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控制程序

013 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控制程序
5.3事故调查
5.3.1轻伤事故及一般事故由各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并于三日内将调查报告报COC小组。
5.3.2重伤事故由公司总经理或其指定人员组织生产、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参加的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5.3.3死亡事故由公司、公司主管部门会同劳动部门、公安部门、监察部门、工会组成的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重大伤亡事故,应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国务院令第75号发布,91年2月22日)进行调查处理。
a.组长由公司总经理或其指定人员担任;
b.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某一方面专长;
c.范围应尽可能满足事故调查的需要。
5.3.7事故调查组的职责;
a.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
b.确定事故责任者;
c.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
e.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5.3.8事故单位应尽可能地为事故调查组提供方便,不得干涉事故调查组的正常工作。
5.4事故处理
5.4.1事故调查组提出的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应先由事故单位负责处理,并把处理意见上报公司COC小组。
5.4.2对于重伤、死亡的重、特大事故,总经理应组织、主持召开事故现场会,与会人员应包括事故单位相关人员等有关负责人。
5.4.3事故处理应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5.4.4公司COC小组等职能部门,对已经结束的事故处理结果,以通报形式,下发管理体系所覆盖的各单位,达到事故预防的目的。
5.4.5对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
a.患有职业病职工应享受的待遇,按《深圳经济特区工伤保险条例》执行;
b.劳务公司应根据禁忌症的要求,对职业病患者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并办理相关手续;
c.公司员工有权监督职业病的职工有关待遇的落实情况,并确保职工的合法权益。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管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管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管理制度一、总则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管理制度是为了加强企业内部对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的管理,确保安全事故得到及时报告和有效处理,避免事故进一步扩大,减少事故损失,保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的所有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

二、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1.定义2.报告程序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责任人应立即通知公司安全负责人,并迅速组织现场应急处理。

同时,负责人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填写《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表》。

3.报告内容4.报告要求三、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1.调查组织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公司应迅速组织专门的调查组进行调查,并确保调查组人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

2.调查程序调查组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成立,展开调查。

调查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收集相关证据材料,包括事故现场勘察、现场照片、视频、相关文件等;(2)查阅相关记录,包括事故前的安全检查记录、操作规程、培训记录等;(3)询问事故目击者和相关工作人员,了解事故发生前后的情况;(4)进行技术分析和事故重现,找出事故原因和责任;(5)编写调查报告,包括事故经过、原因分析以及事故责任的认定。

3.处理措施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1)对责任人员进行追责,包括纪律处分和经济赔偿等;(2)及时进行整改,修复事故相关设施和设备;(3)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4)完善相关制度和流程,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四、报告和调查处理的监督与评估1.监督机制公司应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确保报告和调查工作的透明、公正。

2.评估机制公司应定期对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并对评估结果进行通报,以促进公司内部的安全管理不断完善。

五、违反制度的处理措施对于故意隐瞒、虚报事故的人员,以及对调查工作敷衍塞责、影响调查结果的人员,公司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和经济处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控制程序
1目的范围
对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故开展调查,做好报告、处理工作,以防止事故扩大和减少损失。

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事故的报告、调查与处理。

2职责
2.1人力中心负责对人身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工作归口管理,负责事故的统计,参与调查、报告
和处理工作,并协调、监督事故的调查、报告和处理。

2.2总工室负责对环境及机器设备故障事故y刁口管理。

2.3总裁办负责对财产损失事故归口管理。

2.4管理者代表组织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2.5员工代表监督人身事故处理过程。

2.6各单位办公室负责本单位管理区域内发生的各类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工作。

3工作程序
3.1工作范围
公司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或组合:
a.公司范围内所有人员,包括外来人员因工受伤或死亡;
b.职业病;
c.设备、设施遭到破坏;
d.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

3.2工作原则
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遵循科学和“三不放过”的原则。

3.3事故报告
3.3.1报告内容: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简要经过,已经或可能造成的损失及采取的应急措
施。

3.3.2报告程序
3.3.2.1人员伤亡
a.发生轻伤事故,负伤者或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本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立即向本单位
办公室及经理报告,由本单位办公室马上报告人力中心及总裁。

b.发生重伤事故,总裁或其授权人应立即报告董事会,还应在24小时内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及工
会组织。

c.发生死亡事故,总裁或其授权人除报告上述单位外,还应在2小时内向当地劳动部门、公安
部门和工会组织报告。

d.伤亡性质按劳动部《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判定。

3.3.2.2发生火灾事故后,现场人员应视火势情况立即向本单位应急小组、消防部门报警。

若发生人
员伤亡,按3.3.2.1处理。

3.3.2.3发生设备、设施异常损坏,导致环境破坏事故时,现场作业人员应立即报告本
单位(部门)
负责人,由负责人向总工室汇报,总王室视后果严重程度报告总裁。

3.3.2.4当公司员工经确认有职业病后,各单位工会分会填写《职业病报告卡》,并报告公司工会、
总裁及上级主管部门。

3.3.3接到事故报告后,各主管单位或部门应按《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要求,立即组织救援工
作,以防止事故扩大。

3.3.4任何对事故报告者的6丁击报复行为,经证实后,交总裁处置。

3.4事故调查
3.4.1调查的组织原则
3.4.1.1轻伤事故,由责任单位负责调查,填写《事故调查报告》,并于三日内报人力中心和管理者代
表。

3.4.1.2一般财产损失事故,由责任单位负责调查,填写《事故调查报告》,并于三日内报总裁办和管
理者代表。

3.4.1.3重伤(一起重伤1—2人)事故由总裁或其授权人组织人力中心、工会及各单位组成的事故调
查组进行调查,填写《事故调查报告》,于三日内交上级政府主管部门。

3.4.1.4一起重伤3人以上或死亡事故,由总裁或其授权人组织调查组配合政府劳动主管部门、公安
部门调查。

3.4。

1.5其他重大财产损失事故,由管理者代表组织总裁办及各单位组成的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填
写《事故调查报告趴于十日内交上级政府主管部门。

3.4.1.6环境破坏事故,由管理者代表组织总工室及各单位组成的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填写《事故
调查报告》,于十日内交上级政府土管部门。

3.4.1.7职业病调查工作由工会负责组织进行。

3.4.2 调查程序
3.4.2.1调查前期准备包括调查组人员分工,明确调查重点和调查方案。

3.4.2.2现场处理
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抢救伤员,制止事故蔓延扩大。

保护现场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
得破坏。

3.4.2.3物证收集
收集事故现场的破损部件、致害物,作好标识。

3.4.2.4统计伤亡情况、财产损失情况,应用《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统计经济损失。

3.4.2.1 分析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确定责任单位和责任者。

3.4.3 各单位及其下属部门尽可能为调查组提供方便,不得干涉调查组的正常工作。

3.5事故处理
3.5.1 事故发生后,纠正措施的制定、执行和跟踪按能1正预防措施管理程序》执行。

3.5.2 对于重伤、死亡或其他重大财产损失、环境破坏事故,由总裁或其授权人组织事故现场会,
通报调查结论。

3.5.3 各单位举一反三,对员工进行教育,以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

3.5.4 职业病患者的处理办法
3.5.4.1 患有职业病职工应享受的待遇,按《职业病范围及职业病患者处理规定》执行。

3.5.4.2 各单位根据禁忌症的要求,对患者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

3.5.4.3 员工代表有权监督检查患者待遇的落实情况。

3.6事故统计
3.6.1各单位每月统计事故发生情况,填写《事故统计报表》,上报人力中心,人力中心在体系例会上对事
故情况进行汇报。

3.6.2人力中心按相关法规要求,填写《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月(年)报表》(基层表)交上级劳动保护
部门。

3.7有关事故的调查及处理提交管理评审。

3.8《事故调查报告》、《事故统计报表》等相关记录的管理按《记录管理程序》执行。

4相关文件
《记录管理程序》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能1正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5相关记录
《职业病报告卡》
《事故调查报告》
《事故统计报表》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月(年)报表》
审批:雷永胜审核:郭一泓起草:靳义生效日期:2002/8/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