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汉语修辞 课件(共48张PPT).ppt

知识点击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 几种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她的性格很像她的母亲。 ②表示猜度: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代。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社会主义的中国,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常用修辞
常
第一课
比喻 比拟
用
第二课
借代 夸张修辞 Nhomakorabea第三课对偶 排比
第 一 课
知识点击
一、比喻 1、定义: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 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 (作比喻的事物) 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例句:远远的街灯亮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3、作用 (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2)烘托气氛,给人以感染力; (3)增强联想,营造气氛。
【当堂训练】
1、对下列古诗句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清白” 运用比喻,以石灰的洁白来比喻作者完美无瑕的人生。 B、“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千树 万树梨花开”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以“梨花”代雪花,形象生动,鲜明壮观。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用了借代手法。古代以竹简著书, 制作竹简先用火烤,把青竹的汗(水分)去掉,故以“汗青”代史册。 D、“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鸾鸟凤皇”和“燕雀乌鹊”用了 比喻手法。前者比喻忠臣贤士,后者比喻奸佞小人。
《修辞手法》公开课ppt课件

拟人练习
提供拟人句,让学生判断是否恰当,并尝 试自己创作拟人句。
阅读理解中的修辞手法分析
分析文章中的比喻、排比、反问、拟人等修辞手法,理 解其表达效果和作用。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加深对 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写作实践中的修辞手法运用
01 教授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比喻、排比、反问、拟人
03
比喻
通过比喻,小说可以将抽 象的概念具象化,使读者 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人物和 情节。
拟人
拟人手法可以使小说中非 人类的事物具有人的特质 和情感,增强文学性和表 现力。
夸张
夸张手法可以突出人物或 事物的特点,增强表达效 果,使读者印象深刻。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应用
象征
通过象征,诗歌可以将抽 象的概念和情感具体化, 使读者感受到更深层次的 意义。
02 详细描述
比喻利用事物的相似之处,将一个事物比作另一 个事物,以增强表达效果。比喻可以使抽象的概 念变得具体,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03 示例
太阳像一个大火球一样挂在天空中。
拟人
总结词
赋予非人类事物人的特征,使描述更富有情感和生命力。
详细描述
拟人通过将非人类事物人格化,使其具有人的情感、动作 或语言,使描述更加生动有趣。拟人可以增强读者的感知, 使文章更加富有感染力。
示例
花儿在微风中微笑着摇摆。
排比
01
总结词
通过连续使用相同的句式结构,增强语势和节奏感。
02 03
详细描述
排比是一种通过连续使用三个或以上结构相似的句子来增强语势和节奏 感的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手法可以突出重点,增强表达效果,使读者印 象深刻。
示例
我爱大海,爱它的浩瀚无际,爱它的波涛汹涡,爱它的宁静美丽。
提供拟人句,让学生判断是否恰当,并尝 试自己创作拟人句。
阅读理解中的修辞手法分析
分析文章中的比喻、排比、反问、拟人等修辞手法,理 解其表达效果和作用。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加深对 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写作实践中的修辞手法运用
01 教授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比喻、排比、反问、拟人
03
比喻
通过比喻,小说可以将抽 象的概念具象化,使读者 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人物和 情节。
拟人
拟人手法可以使小说中非 人类的事物具有人的特质 和情感,增强文学性和表 现力。
夸张
夸张手法可以突出人物或 事物的特点,增强表达效 果,使读者印象深刻。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应用
象征
通过象征,诗歌可以将抽 象的概念和情感具体化, 使读者感受到更深层次的 意义。
02 详细描述
比喻利用事物的相似之处,将一个事物比作另一 个事物,以增强表达效果。比喻可以使抽象的概 念变得具体,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03 示例
太阳像一个大火球一样挂在天空中。
拟人
总结词
赋予非人类事物人的特征,使描述更富有情感和生命力。
详细描述
拟人通过将非人类事物人格化,使其具有人的情感、动作 或语言,使描述更加生动有趣。拟人可以增强读者的感知, 使文章更加富有感染力。
示例
花儿在微风中微笑着摇摆。
排比
01
总结词
通过连续使用相同的句式结构,增强语势和节奏感。
02 03
详细描述
排比是一种通过连续使用三个或以上结构相似的句子来增强语势和节奏 感的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手法可以突出重点,增强表达效果,使读者印 象深刻。
示例
我爱大海,爱它的浩瀚无际,爱它的波涛汹涡,爱它的宁静美丽。
小学修辞手法课件ppt

对偶的用法和注意事项
用法
在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中广泛运用 对偶,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节奏感 。
注意事项
使用对偶时要避免生搬硬套,要根据 语境和表达需要适当运用。同时要注 意上下句之间的协调和对应,避免出 现语意断裂或矛盾的情况。
06
夸张
什么是夸张
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功能、程度等,以突出表达 效果,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想象。
将某一事物的后续效果提前描述,以突出其特点或情感。例如:“ 他一出现,大家都感到一股暖流袭来。”
夸张的用法和注意事项
夸张要适度
01
在使用夸张时,要注意不要过度夸大或缩小事物的本质特征,
以免造成误解或失去真实感。
夸张要贴切
02
夸张的运用要与语境和表达意图相符合,不能随意使用,以免
显得突兀或不自然。
夸张要注意情感表达
03
夸张的运用要符合作者的情感和感受,要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和情感反应。
THANKS
感谢观看
生动、形象。
注意比喻的贴切性
比喻要贴切,不能牵强附会, 更不能歪曲事实。
避免使用生僻的喻体
比喻要通俗易懂,避免使用生 僻的喻体,以免造成理解上的 困难。
注意比喻的修辞效果
比喻要具有修辞效果,能够增 强语言表达的力量和感染力。
03
拟人
什么是拟人
拟人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赋予 非人类事物以人类的特征或情感 ,使其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用法
在文章中适当运用排比句,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使表达更加鲜明有 力。
注意事项
在使用排比时,要注意句子的结构、意义和逻辑关系,避免出现语意重复或逻 辑混乱的情况。同时,也要根据文章的主题和语境选择合适的排比方式,避免 过度使用或滥用。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课件

03
修辞手法在文学中的应用
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应用
01
比喻
通过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使读者对抽象的概念有更直观的理解
。例如,在描述人物内心复杂情感时,可以将之比喻为波涛汹涌的大海
,使读者感受到人物内心的起伏不定。
02
拟人
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类的特征或情感,以增强描述的生动性和形象感。
例如,在描述动物或物品时,可以赋予它们人类的情感和行为,使读者
加强实际应用练习
强调学生要在日常写作中多运用修辞 手法,通过不断的实践提高自己的语 言表达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排比
总结词
通过连续使用三个或以上结构相似的句式或词语来加强语势 。
详细描述
排比可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气势,使表达更加有力。通过 排比,可以强调所要表达的观点或情感,使其更具说服力。
夸张
总结词
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来强调所要表达的情感或观点。
详细描述
夸张手法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使语言更加鲜明、生动。通过夸张,可以强调 所要表达的情感或观点,使其更加突出、醒目。
阅读理解练习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修辞手法运用的文章或段落,设计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分析 修辞手法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深入体会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提高阅读理解和鉴 赏能力。
写作实践练习
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创作,提高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
组织学生互评作品,交流心得体会,共同提高修辞手法运用 水平。
比喻
通过比较两个不同的事物来表 达一个事物的特点或属性,使 语言更加形象生动。
排比
通过连续使用三个或以上结构 相似的句子来增强语言的表达 效果,使语言更加有力。
常见修辞手法(教学完整)ppt课件

他是想以自己的“矮”来衬托儿子的“高”,只 要能看见儿子长成参天大树,即使化为一片 枯叶、一滩黄泥,父亲也愿意!“爸,别比 了……好吗?您的个子是弓,儿的个子是弦, 弓总比弦长啊!”
.
35
比较
改写
大家都说他太小心眼了,什么都 斤斤计较。
大家都说他的心只有针眼那么大,芝 麻豆之类的小事都斤斤计较。
平实的句子:刮风了,下雨了。
至此庄王恍然大悟,赶紧请教优孟如何弥补 自己的过失。终于将马付于庖厨,烹而食之。
十 、引用:把别人的话或大家熟悉 的成语典故等有选择地组织到自 己的文章里。
例:古人常用"汗牛充栋"之 类的成语形容藏书的丰富。
十一、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 说出自己的看法(自问自答)。
例:是谁创造了世界? 是我们劳动群众。
.
25
十二、反问:即反诘。用疑问的 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
(问而不答,让读者从话中找到 答案)
例: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 受吗?
.
26
十三、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 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
例:归来见天子,天 子坐明堂。
.
27
月光如水水如天。(赵 嘏)
顶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 真 消愁愁更愁。(李白)
.
表示举例。
例:这样的事情很多. ,像……
12
二、比拟:把物当作
人来描写,或者把人 当作物来描写。
.
13
<1>拟人:把事物当作人, 写出和人一样的感情和动作。
比 例:花喜鹊格格地笑起来。
拟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
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 例: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
跑了。 (人是没有尾巴的,这里
.
35
比较
改写
大家都说他太小心眼了,什么都 斤斤计较。
大家都说他的心只有针眼那么大,芝 麻豆之类的小事都斤斤计较。
平实的句子:刮风了,下雨了。
至此庄王恍然大悟,赶紧请教优孟如何弥补 自己的过失。终于将马付于庖厨,烹而食之。
十 、引用:把别人的话或大家熟悉 的成语典故等有选择地组织到自 己的文章里。
例:古人常用"汗牛充栋"之 类的成语形容藏书的丰富。
十一、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 说出自己的看法(自问自答)。
例:是谁创造了世界? 是我们劳动群众。
.
25
十二、反问:即反诘。用疑问的 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
(问而不答,让读者从话中找到 答案)
例: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 受吗?
.
26
十三、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 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
例:归来见天子,天 子坐明堂。
.
27
月光如水水如天。(赵 嘏)
顶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 真 消愁愁更愁。(李白)
.
表示举例。
例:这样的事情很多. ,像……
12
二、比拟:把物当作
人来描写,或者把人 当作物来描写。
.
13
<1>拟人:把事物当作人, 写出和人一样的感情和动作。
比 例:花喜鹊格格地笑起来。
拟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
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 例: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
跑了。 (人是没有尾巴的,这里
《修辞手法》ppt课件PPT课件

详细描述
拟人的定义
根据其表现形式和特点,拟人可分为形象化拟人和抽象化拟人。
总结词
1. 形象化拟人
2. 抽象化拟人
将非人类事物描述成具有具体人类形象的形态,如“太阳公公起床了”。
将非人类事物的特性或情感用人类语言表达,如“风在歌唱”。
03
02
01
拟人的种类
拟人在文学、广告、演讲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修辞手法》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修辞手法概述 比喻修辞手法 拟人修辞手法 排比修辞手法 对偶修辞手法 反问修辞手法
01
修辞手法概述
修辞手法是一种通过运用特定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方式来增强语言效果、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修辞手法定义
修辞手法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有力,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语言的魅力。
丰富语言文化
修辞的重要性
拟人
拟人是一种将事物人格化的修辞手法,通过赋予事物以人的特征或情感,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拟人可以分为人格化拟人和抽象化拟人。
比喻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思想感情。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
排比
排比是一种通过连续使用结构相似或内容相关的词语或句子来增强语势和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排比可以分为句内排比和句外排比。
在演讲中,对偶的运用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有力,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例如在政治演讲中运用对偶可以强调主题思想,增强说服力。
1. 文学
2. 诗词
3. 演讲
对偶的运用
06
反问修辞手法
反问修辞手法是一种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肯定或否定含义的修辞手法。
拟人的定义
根据其表现形式和特点,拟人可分为形象化拟人和抽象化拟人。
总结词
1. 形象化拟人
2. 抽象化拟人
将非人类事物描述成具有具体人类形象的形态,如“太阳公公起床了”。
将非人类事物的特性或情感用人类语言表达,如“风在歌唱”。
03
02
01
拟人的种类
拟人在文学、广告、演讲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修辞手法》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修辞手法概述 比喻修辞手法 拟人修辞手法 排比修辞手法 对偶修辞手法 反问修辞手法
01
修辞手法概述
修辞手法是一种通过运用特定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方式来增强语言效果、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修辞手法定义
修辞手法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有力,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语言的魅力。
丰富语言文化
修辞的重要性
拟人
拟人是一种将事物人格化的修辞手法,通过赋予事物以人的特征或情感,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拟人可以分为人格化拟人和抽象化拟人。
比喻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思想感情。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
排比
排比是一种通过连续使用结构相似或内容相关的词语或句子来增强语势和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排比可以分为句内排比和句外排比。
在演讲中,对偶的运用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有力,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例如在政治演讲中运用对偶可以强调主题思想,增强说服力。
1. 文学
2. 诗词
3. 演讲
对偶的运用
06
反问修辞手法
反问修辞手法是一种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肯定或否定含义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ppt课件

B、借代—相关性;借喻—相似性。
C、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
判1、断不他能:们。在园丁的辛勤培育下茁壮成长。比喻
2、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借代
11
例: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
行。 D. 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一
1、概念: 反问 (反诘)
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 屋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例:就说蒋筑英吧.已经经过了这样长久的考 验,难道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 省委的追认才满足么?(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用 否定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夸张的作用
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 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
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他跑起来速度像宇宙飞船,肯定能拿冠军。 稻田禾苗密又密,卫星掉下来也要把它弹到半 空中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 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苦干一个月,胜过两个月。 这句夸张因表述不明确,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 实。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 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3)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 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 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比喻的作用
①具体、形象、生动。 如: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 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 ②浅显易懂。 如: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 小的可以战胜大的。 ③表达感情。 如: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 上“乌鸦”(飞机)成阵。
常见11种修辞手法的定义与作用讲解课件共24张PPT

好像、像、仿佛、似、宛如......
• 暗喻:甲是乙 本体+喻体+比喻词 是、变成、构成........
• 借喻:甲代乙 喻体
一、比喻
说出下列句子的具体作用:
他长得像他爸爸。 小明是奶奶的掌上明珠。 他还是像过去一样爱打篮球。 一个麦穗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他好像出去了。 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 山东有很多特产像花生、大枣、木耳等。
二、拟人
定义: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事物人的感情、动作神态等。
树上的小鸟在高声歌唱。
樱花舒展了笑脸。
比喻和拟人的区别
• 我来分一分~
每条岭都是那么的温柔。 每条岭都像慈母那样的温柔。
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 兴安岭多么像少女那样打扮自己。
三、夸张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教室里静得一根针掉下来都能听见。
• 这地方只有巴掌大
•
妈妈在炒了一大桌的菜,我馋的口 水都要流出来了。
四、对比
花生长在地下,不像苹果那样高挂枝头。 苹果比李子更甜。
夸张:突出特征、语言生动
六、设问
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 的细微的声音。 他的成绩为什么会进步?当然是因为 他勤奋努力。
七、反问
•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 不是真理吗?
修辞手法
比喻、 、夸张、 、 设问、 、 、 、
一个小姑娘, 生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衫, 坐在绿船上.
荷花
修辞手法
比喻、 、夸张、 、 设问、 、 、 、
一、比喻
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易懂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特点:
三要素:本体+喻体+比喻词
两个事物有相似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李白《行路难》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欧阳修《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
.
9
效修 果辞
手 法 的
1、比喻:生动形象、化虚为实
2、比拟:感情色彩鲜明 启人联想
3、借代:特点突出 含蓄凝练
4、夸张:烘托气氛、 增强感染力
5、对偶:整齐和谐、表意凝练
6、设问:启发思考、加强印象
7、反问:加强语气 感情强烈
8、双关:含蓄委婉、趣味性强
9、互文:言简意赅
10、反复:强调突出
.
10
请说出下列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拟人 )
(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拟物 夸张) (3)终岁不闻丝竹声。( 借代 )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喻 )
13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 法?请具体分析其作用。
.
14
翻译
•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
.
15
望洞庭
刘禹锡
史之必然。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鲍照 《拟行路难 其四》)
对现实人生贵贱依出身而定的不满和无
奈。
.
6
双关 表达委婉含蓄的情感。
竹枝词【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情)
这里晴雨西的洲晴曲,【南是朝用乐来府暗】指感情的情, 一语双关采低,头莲通南弄过塘莲这秋子句,,极莲莲其花子形过青象人如又头水极;。(其怜朴、素情的) 诗,抒情主人公无题的【迷李惘商、隐眷】恋、忐忑不安、 希望春和蚕等到待死便丝都方刻尽画,出蜡来炬了成。灰泪始干。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杜甫《蜀相》)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周邦彦《苏幕遮》)
.
5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 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题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
表达技巧鉴赏之
修辞手法鉴赏
.
1
手用诗 法的歌
修中 辞常
1、比喻;2、比拟; 3、借代;4、夸张; 5、对偶;6、设问; 7、反问;8、双关 9、互文;10、反复;
.
2
比拟(拟人、拟物)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拟人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拟物
李清照《武陵春》
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把没有重量没有形状的愁 绪当作有重量有形体的物来写,看似不合逻辑,实 则形象地表现了词人愁绪之浓、之重。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步骤一),
将潭面比作未磨之镜,将湖中的君山作比皓月银
辉下银盘里的一颗青螺
(步骤二),
两个比喻的运用,使得本诗的景物描写生动形象, 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之情。(步骤三).
.
16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
效果?
.
12
总结解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步骤 一)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修辞手 法。突出了什么特征。 (步骤二)
3、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 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步骤三)
.
.
3
借代 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
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 修辞方法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 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
4
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
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 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也即自问自答)
思
.
7
互文 由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
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
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
如: 主人下马客在船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烟笼寒水月笼沙
.
8
反复 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
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
(5)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比喻、夸张) (6)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设问 ) (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对偶、双关) (8)主人下马客在船。( 互文 )
.
11
常见设问
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 析其作用。
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 XX这一修辞手法的?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欧阳修《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
.
9
效修 果辞
手 法 的
1、比喻:生动形象、化虚为实
2、比拟:感情色彩鲜明 启人联想
3、借代:特点突出 含蓄凝练
4、夸张:烘托气氛、 增强感染力
5、对偶:整齐和谐、表意凝练
6、设问:启发思考、加强印象
7、反问:加强语气 感情强烈
8、双关:含蓄委婉、趣味性强
9、互文:言简意赅
10、反复:强调突出
.
10
请说出下列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拟人 )
(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拟物 夸张) (3)终岁不闻丝竹声。( 借代 )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喻 )
13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 法?请具体分析其作用。
.
14
翻译
•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
.
15
望洞庭
刘禹锡
史之必然。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鲍照 《拟行路难 其四》)
对现实人生贵贱依出身而定的不满和无
奈。
.
6
双关 表达委婉含蓄的情感。
竹枝词【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情)
这里晴雨西的洲晴曲,【南是朝用乐来府暗】指感情的情, 一语双关采低,头莲通南弄过塘莲这秋子句,,极莲莲其花子形过青象人如又头水极;。(其怜朴、素情的) 诗,抒情主人公无题的【迷李惘商、隐眷】恋、忐忑不安、 希望春和蚕等到待死便丝都方刻尽画,出蜡来炬了成。灰泪始干。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杜甫《蜀相》)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周邦彦《苏幕遮》)
.
5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 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题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
表达技巧鉴赏之
修辞手法鉴赏
.
1
手用诗 法的歌
修中 辞常
1、比喻;2、比拟; 3、借代;4、夸张; 5、对偶;6、设问; 7、反问;8、双关 9、互文;10、反复;
.
2
比拟(拟人、拟物)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拟人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拟物
李清照《武陵春》
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把没有重量没有形状的愁 绪当作有重量有形体的物来写,看似不合逻辑,实 则形象地表现了词人愁绪之浓、之重。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步骤一),
将潭面比作未磨之镜,将湖中的君山作比皓月银
辉下银盘里的一颗青螺
(步骤二),
两个比喻的运用,使得本诗的景物描写生动形象, 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之情。(步骤三).
.
16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
效果?
.
12
总结解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步骤 一)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修辞手 法。突出了什么特征。 (步骤二)
3、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 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步骤三)
.
.
3
借代 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
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 修辞方法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 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
4
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
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 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也即自问自答)
思
.
7
互文 由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
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
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
如: 主人下马客在船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烟笼寒水月笼沙
.
8
反复 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
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
(5)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比喻、夸张) (6)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设问 ) (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对偶、双关) (8)主人下马客在船。( 互文 )
.
11
常见设问
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 析其作用。
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 XX这一修辞手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