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语言特色
记叙文的语言特色、写作手法

写 作 手 法 分 析 题
1、写作手法: 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 以小见大、托物言志(象征)、 情景交融、夹叙夹议、首尾照应、 比喻(拟人、夸张)手法、讽刺
常 考 修 辞 手 法 的 作 用
1、比喻: 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 2、拟人: 赋予物以人的动作(性格、思想、感 情),使物人格化,更有形象生动的 效果。 3、夸张: 把…夸张化,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 印象。
开 头 、 结 尾 段 的 作 用
三、开头段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设置悬念,为后文…情节埋下伏笔。 3、引出下文,为后文…情节做铺垫。 四、结尾段的作用: 1、总结全文,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2、照应开头(照应标题)
标 点 符 号 的 作 用
一、引号的作用。 1、表引用。 2、表示特定称谓。 3、表示具有特殊含义或表示否定。 (比如反语) 二、破折号的作用。 1、表示解释说明。 2、表示话题的突然转变。 3、表示声音的延长。 三、省略号的作用。 1、表示引文的省略。 2、表示列举的省略。 3、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
各 种 行 文 人 称 的 作 用
用第一人称的好处: 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用第二人称的好处: 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 感情的交流。 用第三人称的好处: 不受时空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环 境 描 写 的 作 用
一、自然环境描写的语句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季节、 地点等) 2、烘托人物的……心情。 3、渲染……气氛。 4、推动情节发展。 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
4、排比: 增强了…语势,抒发了…感情,使文 章条理清晰。 5、反复: 强调了…意思,强烈地抒发了…感 情,富有感染力。 6、设问: 通过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读者 思考。 7、反问: 使…态度更鲜明,加强……语气(强 烈地抒发了…感情)。
2018中考语文备考:记叙文语言特色

语言特色,又称语言特点,泛指一切语言相别于其它语言的风格特点。
文化背景和情境的不同,使被选用的交流方式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就是语言特色形成的基础。
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文为主 .兼用描写、议论、抒情。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是多方面的:
1.记叙文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
记叙文中的描写可分两大类:一是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以此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一是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描写有正面也有侧面描写,描写有的结合各种修辞手法作生动、形象的描写以突出强调描写的对象,有的则是运用白描,使文字朴实、简练、干脆。
2.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
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3.记叙文中的语言特色,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或朴实或生动 ;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
阅读时要细加体会。
4.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
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
这些差异中,常见的有书面语和口语的差异,文体的差异,不同学科语言习惯的差异,地域文化及语种的差异,等等。
在程序语言中,由于不同的架构,使程序语言间也存在语言特色。
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区别.doc

★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区别《记叙文与议论文的区别》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主要区别一、主要区别1、表达方式: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分别以叙述、议论、说明为主。
2、写作目的:记叙文以形象感染读者,陶冶情操;议论文以理服人,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思维方式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说明文以介绍知识为主要任务。
3、风格特色:记叙文有很浓的主观感情色彩;议论文表达的思想见解;说明文必须客观地反映事物。
4、材料特点:记叙文材料具体化、个性化;议论文材料概括性强;说明文材料要突出事物特征。
二、三大文体知识要点:1 记叙文文体知识要点(1) 以记叙文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语言特点,生动,形象. 可以兼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2) 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和对生活的看法,就是记叙文的中心,也叫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依靠人,事,景,物这些材料来表的.因而记叙文的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做到中心明确,集中.(3) 记叙文的顺序主要有几种:顺叙,倒叙,插叙.顺叙: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的过程记叙.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开头写,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写事件的经过.插叙:在记叙过程中,有时需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然后再按着记叙原来的事情.(4) 记叙文中的详略安排应该是能突出中心的材料应该详写;与中心有关系,但是不很重要的材料,应该略写;与中心无关的材料应该舍弃.这样,才能使记叙的中心集中,鲜明,突出.(5) 记叙文的样式常见有:对现实生活中典型人物和事迹作具体报道的通讯.用文学语言和文学手法描述真人真事的特写.记叙山川景物,旅途见闻为主的游记.追忆本人或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回忆录,传记,访问记等.它们共同特点是:所写内容必须真实,不容许随意夸大或缩小事实,更不能编造虚构,即要有真实性;对所写的内容又要求作必要的加工.力求文章中心突出,形象鲜明,构思精巧(即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6) 特写是报告文学的一种样式,它截取人物或事件的某个片断,细致地加以描述.(7) 传记一般分两类:一类记叙自己的生平的,叫自传;一类记叙他人的生平。
各类文体的语言特点

一、记叙文语言特点记叙文的语言特点:精炼、含蓄、深刻有哲理性、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幽默风趣、具讽刺意味议论文写作特色——观点鲜明;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论据典型;论证严密;逻辑性强议论文语言特点——准确、简明、概括性强、严谨二、小说赏析1 、视角独到,以小见大2 、人物形象,个性鲜明3、心灵刻画,入木三分 4 、情节安排,匠心独运5 、环境描写,烘云托月任何一部优秀的小说,总有使人难忘的典型人物。
人们可以通过这些艺术典型的镜子,看到、理解许多人的面目。
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它是现实生活的提炼,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决定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并不一定按照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有时可以省略某一部分,有时也可颠倒或交错。
作者总是能以优美的文笔、生动的描写和不可思议的想象把这个故事牢牢地刻印在读者的脑海里。
三、诗词语言特色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等。
凝练,简洁、幽默、诙谐,质朴自然、清新秀丽、生动形象,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
含蓄。
指意在言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
李白豪放飘逸,热情奔放,气势磅礴;杜甫的诗则沉郁顿挫;王维的诗清新空灵;李商隐的诗瑰丽含蓄。
诗歌所表现的流派所具有的语言特色。
现实主义诗歌提倡客观地观察生活,并按照生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的描写生活,表现生活。
真实地反映现实,针砭时弊。
浪漫主义的诗歌则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感情热烈奔放,语言绚丽多彩,想象瑰丽神奇,多使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婉约派,其作品比较婉曲,比较含蓄,多以艳情为题材,严守音律。
豪放派,其作品反映社会生活广阔,风格多样,旷达洒脱,慷慨激昂。
四、散文的语言特色有哪些先说内容。
作者不论是述说人生,还是描写自然,不论是说“自家事”,还是说“人家事”,无不从自我感悟出发。
这种感悟,既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特殊美质的发现,也是作者感情激荡、神思飞扬的心灵体验过程。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记叙文之语言特色

考查形式·链接教材
①本文的语言素朴而典雅,简净而又细致,试 以下列语句为例,加以赏析。(八上《背影》)
②很多作家都写过回忆母亲的文章,比如邹韬奋《我的 母亲》、老舍《我的母亲》等。找来进行比较阅读,看 看不同作者笔下的母亲形象、文章的写作手法、作品的 语言风格等方面有什么不同。(八上《我的母亲》)
“嫩嫩的”、“绿绿的” 运用叠词,音律和谐,赋予 人想象的空间,形象传神地 写出了小草嫩、绿的特征, 写出了草勃勃生机的特点。
3.幽默诙谐
也有解散辫子的 ,盘得平的,除下帽来, 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 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标致”褒词贬用,运用反语的手法,表 达了作者对清朝留学生的讥笑和嘲讽,体 现了记叙文语言的幽默诙谐。
“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生动地传达了他作为高邮人的自豪感。
(3)正反义词使用的准确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变得燥热了,使 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 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三组反义词对比强烈,准确生动地写出 安塞腰鼓奇伟磅礴、雷霆万钧的力量。
2.形象传神
(1)形容词的使用形象传神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
5.清新隽永
释义:指文章语言干净利落,用语新 颖,不落俗套,很清雅意蕴又很耐人 寻味。
5.清新隽永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
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连用三个比喻,把雨比作“牛毛”“花 针”“细丝”比喻贴切,喻体选用新颖,不但写 出了雨的细,也写出了雨的亮,语言清新,表达 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斜”字不说春风却暗 含春风“织”又与细丝的比喻又相互照应,简单 的两个字却暗含深意,意味隽永。
不拘一格的特色语言 六年级记叙文

不拘一格的特色语言六年级记叙文中国享有语言之都的美称。
中国的汉语既简单又丰富多彩。
还可以用同一种语言表达不同的意思。
我们班上就有很多不拘一格的特色语言。
新鲜的语言往往会给人带来不同的乐趣。
嗯嗯嗯这是我们班陈冠新的拿手绝活。
每次老师叫他起来回答问题,要是他没想好,就会一直嗯,如果他想好了,那他嗯的次数就会少一些,也不会让我们听得太紧张了。
袁秋丽,起来讲个故事吧。
只见她站起来津津有味地边回忆边细说她小时候的故事。
有一次嘛而她总是以跟老师一问一答的形式。
她讲一句,老师嗯一下,回答她。
跟老师的配和很默契。
她讲完了,我们还从中给她修改了许多语言上的缺陷呢。
下课了,我们哈哈大笑起来。
是因为我们被王恬恬的幽默语言逗笑了。
她说话时,声音总是故意提高,让人感觉没人能跟她抢话说。
严俊是班长,动作很鲁莽,但说起话来很有气势,声音很响亮。
一听他高叫的声音就知道他在维持秩序了,以强治柔,无人不听他的话。
果真是有头领风范。
瞧,我们这个六(1)班,就把中国语言的丰富多彩表现得淋漓尽致,我忘不了六(1)班,更忘不了六(1)班的同学、老师们。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远大理想,有的想当人民教师,把祖国的花朵浇灌;有的想当文学家,把宇宙的奥秘探索;有的像当医生,把癌症变的像感冒那样容易治疗。
可我的理想是当一名作家。
我平时就热爱写作。
有一次,我在一本关于作文的杂志上看到一个关于少年作家的专栏。
看着他们上榜,我就产生了一丝小小的嫉妒。
这也让我处于一片迷茫中的我明确了自己的目标作家。
从此,我一直为这个遥远的梦奋斗着。
以我现在的实力,无法像那些少年作家一样去写书,出书。
只能借助每次习作的机会,来锻炼,展示自己。
要写好作文,就得多读多写多看。
多读多写多看是十分重要的。
我要多看名家的书,利用课堂上老师教我们的写作方法,来细细品味,学习他的写作方法。
这对我们的写作文将是很有帮助的。
我们也可以多看作文书,关于作文的杂志,上面会直接介绍一些写作的方法。
我们如果记下来,用在作文上,将会成为文章的点睛之笔。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知识归类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知识归类一、记叙文基础知识(一)记叙文的特点1、概念: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2、分类:A、按样式分:通讯、回忆录、游记、新闻、参观访问记、民间故事。
B、记叙内容分:写人、叙事、写景、状物。
(二)记叙的要素和人称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A、时间:一般用时间词表示;也有的间接表示事件的发生时间。
B、地点:单一地点,事件在一处发生;还有的事件随情节发展而转换。
C、人物: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分。
主要人物往往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次要人物帮助形成完整的情节,并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
D、起因:指引发事件的原因,一般在开头,也有在后头(倒叙)E、经过:指事件发展的过程,复杂事件的经过往往包含若干阶段,可先概括再综合。
F、结果:指事件的结尾,一般也用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它是事件的一部分。
如以抒情议论结尾的不能当作结果。
记叙的人称:A、第一人称:以“我”、“我们”的身份叙述。
“我”是其中的一个人物,文章记叙的人和事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想,容易使读者产生真实而亲切的感觉。
文中如有心理活动描写必定是“我”的,其他人物的心理活动只能是“我”猜测的,不可直接描写他人的心理活动。
B、第二人称: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中,出于直接抒情的需要。
但记叙文通篇一般不采用第二人称。
C、第三人称:指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把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
文中每人物都有自己的名字或称谓,没有“我”这个代词。
其好处在于人物事件的展开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便于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文章主题,文中每个人物的心理活动都可描写。
(三)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指记叙文材料安排方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
1、顺叙:记叙的材料按时间推移、地点转移和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方法。
用顺叙写的文章、层次、段落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可从时间推移、程序推进、空间转换等标志着手,理清思路。
记叙文语言特点的答题公式

记叙文语言特点的答题公式
作为一种常见的文体,在写记叙文时,我们需要注意语言的运用,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具有感染力。
以下是记叙文语言特点的答题公式,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一、使用生动的描写语言
1. 形象化:用具体、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人物、事物的形象特征,让读者产生直观感受。
2. 拟人化:将非人事物拟人化,赋予其人类的特征和行为,使其更具有情感色彩和生命力。
3. 夸张化:通过夸张手法强化某些特征,突出事物的特点,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
二、运用情感化的语言
1. 感性化:运用感性化的语言,表达情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2. 情感渲染:通过情感渲染,将情感表达得更加深刻,让读者更加感受到文章的情感。
3. 感受共鸣:通过语言的情感表达,让读者与文章产生共鸣和情感交流,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三、运用生动的语言
1. 形象化:用具体、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人物、事物的形象特征,让读者产生直观感受。
2. 拟人化:将非人事物拟人化,赋予其人类的特征和行为,使
其更具有情感色彩和生命力。
3. 夸张化:通过夸张手法强化某些特征,突出事物的特点,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
以上是记叙文语言特点的答题公式,通过运用这些技巧,我们可以写出更加生动、有感染力的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散句结合,句式 错ຫໍສະໝຸດ 有致语言表现 力强三、从修辞角度分析语言特色
1.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语言生动形象或优美。 2.引用古诗文能使语言典雅别致,富有文学性。 3.使用对偶句、排比句,句式整齐有节奏,语气强烈, 富有气势。 4.反复,富有音乐美,突出强调某一感情。 5.反问、设问,增强气势,引发读者思考
①使用叠音词,如:垂柳依依、小河潺潺、悠悠荡出,使语句 朗朗上口,富于音韵美。(用词) ②使用长短句结合的句式,如:斜阳里……弄着清影,使语句错 落有致,节奏富于变化。(句式) ③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如“梅花的疏枝……弄着清影”,“弄”赋于 水以人的动作,形象生动。(修辞) ④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如“月落……对愁眠”,增强了文采和诗意。
四、从语言整体表达效果分析语言特色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生动形象、词藻华 丽、典雅、文采斐然、幽默诙谐、准确严密、深奥晦涩、生动活 泼、耐人寻味、含蓄深沉、热情奔放、浓郁的地方色彩、 富有节奏感、富有韵律感、增强气势
平实质朴,通俗自然; 清新朴素,泥土气息; 华丽典雅,字字珠玑; 含蓄隽永,富有感染力; 幽默诙谐,夸张讽刺; 韵律和谐,节奏明快; 准确鲜明,生动形象;
化抽象为形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心中挥之不去的乡愁,使人真实 可感。
答案三:四段文字在字数、句式上基本一致:“……(时间状语),乡愁 是……(作为意象的具象化的‘乡愁’的载体),我在这头,……(具体的 ‘乡愁’的对象)在那头”。一气呵成,回环往复,似乎是情感的一唱 三叹,余音缭绕,历久弥笃。
分析文段的语言特点
二、从句式角度分析语言特色
陈述句: 疑问句: 设问句: 反问句: 感叹句: 排比句: 重复句:
语气平稳 吸引读者、设置悬念 提醒注意,引发思考 加强语气 抒情强烈 增强语势 反复强调
长句:词语多,结构复杂的句子 短句: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
整句:结构相同或相似,整齐排列的一组句子。 散句:结构不完整,各种句式交错使用的一组句子。
谁家办喜事,他登门祝贺。谁家遭不幸,他安慰周济。谁 家有病人,他都去探望。
整句
我们都忘了看红叶。红叶就在高头山坡上,满眼都是,半黄 半红的,倒还有意思。
散句
长句
表意严密、精确细致、内容丰富
短句
表意灵活、简洁明快、节奏感强
整句
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意义分明
散句
形式多变,表达灵活,富有参差美
长短句结合,错落有 致,使句式富于变化, 节奏感强,读起来朗 朗上口。
记叙文阅读理解专项十一
语言特色赏析
目录
1 常见题型 2 答题技巧
例题分析 4 阶梯训练 5 知识总结
6 课后作业
常见题型
1.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简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2.某某段从语言上看有什么特点。请举例分析。 3.分析本文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文章的语言艺术 4.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中××两处分别加以赏析
答题技巧
赏析语言特色的角度
1.词语 2.句式 3.修辞 4.语言表达效果
一、从词语角度分析语言特色
1.口语词(方言、俗语、歇后语): 语言平易、自然、朴素、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
2.文言词(成语):富有文采、典雅优美。
3.使用叠音词(双声叠韵): ①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②起强调作用。 ③有些叠词模拟声音,非常逼真。 ④有些叠词展现动作,含义丰富。 ⑤有些叠词渲染气氛,令人如临其境。
原文:古韵深深里,我会让自己的思绪随意地飘荡。想那青山绿水 间,垂柳依依,小河潺潺。斜阳里,看渔舟唱晚、倦鸟低回。夏夜里,明 月高悬在画楼的一角,梅花的疏枝在被月光映照出的银白的水面弄着清影。 此刻,该有一轻舟从那枕河的桥底悠悠荡出,船头一长衫纶巾的公子,齿 白唇红,冠上一定要嵌块白玉,腰间也要悬一青绿的丝绦,这就是我幻想 的丰满形象了,在他轻启的唇齿间,吟出三两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 渔火对愁眠”来,伴随着寒山古寺飘渺沉静的禅钟,此情此境,醉了我是 必然的。
能力提升
目 光(李汉荣) ①依我看,我们积攒的,主要是一些目光。
②为什么我们记起某些往事时,心上和身上会有温暖或滚烫的感觉?那肯定是 我们的体内,存放着温暖或滚烫的目光。
③为什么我们记起某些场景时,心上和身上会有被碎玻璃扎伤的感觉,甚至会 有锥心刺骨的感觉?你锁定这些场景,在深处找寻,一定能找到几束凶狠、敌意的 目光,或者找到几缕失望、忧伤、悲凉的目光。从这些目光里,你会想起谁让你受 到伤害,你又让谁受到伤害。
古老的黄河,从史前的洪荒里已经失踪的星宿海里四千 六百里,绕河套、撞龙门、过英雄进进出出的潼关一路朝 山东奔来,从斛律金的牧歌李白的乐府里日夜流来,你饮 过多少英雄的血,难民的泪,改过多少次道啊发过多少次 泛涝,二十四史,哪一页没有你浊浪的回声?几曾见天下 太平啊让河水终于澄清?
分析:问句子语言特点,对号入座。仔细观察,不难发现, 这几个句子长短句结合。
例题分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句诗中,
请分析画线词语好在什么地方?
分析:此题问的是词语的语言特色,可以从词语角度赏析。划线词为 叠词,所以从叠词角度赏析。
【答案】:苍苍一词,抓住了芦苇的外形特点,生动形象地描 绘出了它们生长茂盛的样子,富有诗歌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分析文中画线句的语言特点
答案:文中画线语句长短句相结合,句式富于变化,节奏感 强;运用反问句式,增强语言的气势。
基础演练
1.请简要赏析语句“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 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语言特点
【参考答案】运用短句,句式整齐,节奏明快;表达了 作者对白玉兰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赏析《乡愁》语言特色
乡愁 作者: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答案一:诗中使用了叠词,如“小小”“矮矮”等,造成一种类似音乐的回环 往复、抑扬顿挫、一唱三叹的旋律,增强了诗的音韵美.营造了思乡的氛围。 答案二:诗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把乡愁比作邮票、船票、坟墓、海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