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钎焊板翅式换热器产品的传热计算
翅片式换热器计算

设计基本参数冷凝温度50盘管基本参数管排数9每排管的管数量19每英寸的翅片数量13每根铜管的长度0.65换热器结构计算传热管直径do0.009525传热管壁厚δ0.00035流动方向管间距s10.0254排间距s20.02200片厚δ0.000115翅片间距Sf0.00195翅片根部外沿直径db0.009755每米翅片侧外表面积af0.495457975每米翅片间基管外表面积ab0.02882783每米翅片侧总表面积aof0.524285806铜管内径di0.008825每米长管内面积ai0.027724555每米长管外面积ao0.0306307每米管平均直径处的表面积0.0291706肋化系数τ18.91052215肋通系数α20.64117345迎风风速w 3.25净面比ε0.579691433最窄截面风速Wmax 5.606430964空气侧表面传热系数沿气流方向翅片长度b0.197973407当量直径de0.003290895雷诺系数Re1185.134493 b/de60.15792878 A0.010278544 c 1.075567722 n0.84704233 m-0.185189241α016.6048117521.91835151C 1.186 m-0.222ψ0.2225 n0.569λ0.0276α0472.2718053冷凝器进出口空气参数Q015系数φ0 1.318 Qk19.77室外干球温度ta135进出口温差19出风温度ta216空气平均温度25.5对数平均温差θm-23.22比热容Cpa 1.005运动粘度ν0.000015568热导率0.026295密度ρ 1.1465冷凝器外表面效率铝翅片热导率203肋片当量高度h0.010609833翅片特性参数m43.33332384翅片效率ηf0.935028419冷凝器外表面效率ηo0.938600879管内换热系数物性集合系数B1325.4传热系数3897.708063总传热系数r00.0034 rb0.0001铜管导热率393第一系数0.004851703第二系数 1.60066E-05第三系数0.048608381 Ko17.55122173传热面积Aof58.27436728换热量-23747.64186计算风速迎风面积0.31369翅片宽度b197.9734073假定风速 3.25 35度时空气密度ρa 1.1465最窄截面风速Wmax 5.606430964ρa*Wmax 6.4277731 (ρa*Wmax)1.723.64301807最窄截面当量直径0.003290895静压153.6100197单片盘管单元的风量 1.0194925风机风量3670.173校核气温差17.10596081222.6884456换热量的计算风侧换热量22.32-2.064002709 X-4-36-12-70100.844.6-0.5572根据下面的算出来采用公式计算法考虑使用叉排和波纹片的修正系数根据Re和b/de查表得出的考虑使用叉排和波纹片的修正系数假定根据进风温度查表得出的47.766.53893573248.543106910.78591376239.44728551948.854032内螺纹修正系数固定参数固定参数固定参数总的换热量假定222.68844562.038985求解tw根据平均温度查表得出的风侧换热量。
翅片管传热计算公式

翅片管传热计算公式翅片管传热是工程中常见的一种传热方式,它通过管道外表面上的翅片来增加传热面积,从而提高传热效率。
翅片管传热计算公式是用来计算翅片管传热效率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工程师们准确地预测翅片管传热的性能,从而指导工程设计和优化。
翅片管传热计算公式的推导是基于传热学和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它涉及到传热系数、翅片管的几何形状和流体性质等因素。
下面我们将从这些方面来详细介绍翅片管传热计算公式。
首先,翅片管传热计算公式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就是传热系数。
传热系数是描述传热效率的重要参数,它与流体的性质、流动状态、管壁材料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传热系数可以通过实验测定或理论计算得到。
在翅片管传热计算中,传热系数的准确性对于预测传热效果至关重要。
其次,翅片管的几何形状也是影响传热效率的重要因素。
翅片管的翅片形状、尺寸和排列方式都会对传热性能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翅片管的传热面积越大,传热效果就越好。
因此,在翅片管传热计算中,需要考虑翅片的几何形状参数,并将其纳入计算公式中。
最后,流体的性质也是翅片管传热计算公式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流体的性质包括密度、粘度、导热系数等,它们会直接影响传热效率。
在翅片管传热计算中,需要根据流体的性质参数来确定传热系数和传热表面温度差,从而计算出传热效率。
在实际工程中,翅片管传热计算公式通常是基于一些简化假设和经验公式推导而来的。
例如,对于定常流体流动情况下的翅片管传热,可以采用Nusselt数和Reynolds数的关系来计算传热系数;对于不同形状和排列方式的翅片管,可以采用经验公式来估算传热面积增益系数。
这些简化的计算方法虽然可能会引入一定的误差,但在工程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总之,翅片管传热计算公式是工程设计和优化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可以帮助工程师们准确地预测翅片管传热的性能,从而指导工程设计和优化。
在使用翅片管传热计算公式时,需要充分考虑传热系数、翅片管的几何形状和流体性质等因素,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翅片换热器 换热面积计算

翅片换热器换热面积计算
翅片换热器是一种常用的换热设备,其换热面积是一个重要参数。
翅片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A = n x L x D x S
其中,A为换热面积,n为翅片数,L为翅片长度,D为管径,S
为翅片间距。
在计算换热面积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翅片数、长度、管径和翅片间距等参数。
同时,还需要考虑翅片布局、管道连接方式等因素。
除了以上公式计算,也可以通过使用流量计和温度计等设备来测量实际换热量,从而得出换热面积。
但是,这种方法比较复杂,需要专业知识和设备支持。
总之,翅片换热器的换热面积计算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 1 -。
真空钎焊板翅式换热器产品的传热计算

真空钎焊板翅式换热器产品的传热计算一、设计、传热学基础知识1、热量、传热学有关基础知识凡是有温度差的地方,就有热量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自然界和生产技术中几乎到处存在着温度差,所以热量传递就成为自然界和生产技术中一种普遍的现象。
热量一般用Q来表示。
热量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A、导热: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时,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
或称热传导。
举例:焊侧板后,散热器其余部位也发热。
铝及铝合金有很好的导热性。
夏天买冰棒,用棉被包裹箱子,棉花有弱导热性.阻止外界热量传入。
B、对流:指物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掺混所引起的热量传递方式。
对流仅能发生在流体中,而且必须伴随有导热现象,所以一般称对流换热。
对流换热可区分为两大类: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
自然对流:暧气片加热房间。
强制对流:流体流动是由于水泵、风机或其他压差作用所造成的。
沸腾换热、凝结换热—它们是伴有相变的对流换热。
C、热辐射:物体通过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
热辐射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导热、对流这两种热量传递方式只有在有物质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辐射换热区别于导热、对流的特点,它不仅产生能量的转移,而且还伴随能量形式的转化,即发射时从热能转化成为辐射能,而被吸收时,又从辐射能转换为热能。
举例:白衣、白色衬衫、黑色衬衫。
真空炉内,以热辐射为主,因不是绝对真空,还伴有传导、对流换热。
※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系统转移动另一个系统,而其总量保持恒定,这一自然界普遍规律称为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
举几个转换例子(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磨擦生热(机械能转换成热能)燃烧(化学能转达换成热能)Q吸=Q放当两系统产生换热时,在无转化机械能等性况下,可以大致认为Q吸=Q放,即一系统吸收热量等于另一系统放出热量。
空调翅片换热器的传热系数该如何计算?如何最优化?

空调翅⽚换热器的传热系数该如何计算?如何最优化?⼀:换热器传热系数⼀般计算公式关于换热器的传热系数,很多业界⼈⼠做过研究,介质不同传热系数也不同,⼀般的经验是:冷流体热流体总传热系数K,W/(m2.℃)⽔⽔850~1700⽔⽓体17~280⽔有机溶剂 280~850⽔轻油340~910⽔重油60~280有机溶剂有机溶剂115~340⽔⽔蒸⽓冷凝1420~4250⽓体⽔蒸⽓冷凝30~300⽔低沸点烃类冷凝455~1140⽔沸腾⽔蒸⽓冷凝2000~4250轻油沸腾⽔蒸⽓冷凝455~1020备注:不同的流速、粘度和成垢物质会有不同的传热系数。
K值通常在800~2200W/m2·℃范围内。
列管换热器的传热系数不宜选太⾼,⼀般在800-1000W/m2·℃。
螺旋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通常在1000~2000W/m2·℃范围内。
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汽)—⽔)通常在3000~5000W/m2·℃范围内。
⼆:制冷剂系统翅⽚式换热器设计及计算制冷剂系统的换热器的传热系数可以通过⼀系列实验关联式计算⽽得,现在多⽤实验关联式进⾏计算。
之前的传热研究多对于之前常⽤的制冷剂,如R12,R22,R717,R134a 等,现在对于R290、R410A也有研究。
按照传热过程,换热器传热量的计算公式为:但⼀些换热器中会带有肋⽚(⽆论是翅⽚式还是壳管式),换热器表⾯会有污垢,引⼊污垢系数,对于蒸发器还有析湿系数,在设计计算时,⼀般以换热器外表⾯为基准计算传热,所以对于翅⽚式蒸发器表述为:适⽤于R134a 制冷剂和R410A制冷剂蒸发器的计算:这个公式⽐较复杂,所需参数⽐较多,⽽且计算时需要假设热流q 来进⾏迭代计算,但经过计算对⽐发现,可以在上⼀个公式的基础上再乘以⼀个系数,经推算为1.05,就可以将上⼀个公式⽤于R134a。
冷柜⼯况的管内侧换热系数不到1000 W/(m2.C)(R22),这和制冷剂质量流速有关,有研究⼈员⽤Kandlikar 关联式通过计算机模拟得出了R134a 不同质量流速下的换热特征(空调⼯况),见下图:下⾯,⼩编再分享⼀些教科书进⾏计算的参数:三:标准中翅⽚换热器传热系数如何得出?最后,我们来看下现⾏标准JB/T7659.4中翅⽚换热器的传热系数是怎么得出的?1、传热系数的计算⽅法换热器热⼯计算的基本公式是:式中,Φ是换热量,单位:Wk是传热系数,单位:W/(㎡·K)A是换热表⾯积,单位:㎡t1、t2分别是两种换热流体的温度,单位:K(开⽒温度)Δt 是换热温差,单位:K根据公式(1),那么传热系数k的公式如下:要算出翅⽚式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就要先算出换热量Φ、换热⾯积A、换热温差Δt。
(整理)板式换热器的计算方法[1]
![(整理)板式换热器的计算方法[1]](https://img.taocdn.com/s3/m/07ecc754ddccda38366baf01.png)
中班学习指南心得体会中班学习指南心得体会在中班的学习生活中,我经历了很多的收获和感悟,也遇到了许多的困难和挑战。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引导,我学会了一些学习方法,也促进了自己的成长。
下面是我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学习需要有目标和计划。
跟随老师学习之余,我也学会了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并且认真执行。
我会反思自己学习效果和方法,总结经验,做出调整。
也就是说,我们不能盲目地开学习,我们需要为自己设定清晰的学习目标,并制定具体的计划。
其次,知识的掌握需要有重点。
在掌握知识时,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学习。
可以逐个抓住掌握困难的知识点,针对性地用根绞脑的方法来学习和理解。
把对这个问题的思考集中在问题本身上,而不是随意地胡思乱想。
第三,学习要有思辨和总结。
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记忆上,需要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思考学习的内容重要性、发展趋势、应用范围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使用才会更深刻和灵活。
第四,语言表达需要简洁准确。
语言的表达建立在人们对语言的认识和理解基础之上。
如果我们理解得不准确,那么我们的表达就会受到限制。
因此,在表达时,需要尽量简洁明了,同时也要表达准确解释清楚,尽量避免出现语病和错别字。
第五,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文章的结构和条理分明,不仅能让读者一目了然、容易理解,也能让文章更加清晰明了。
讲究这些技巧,有助于具有条理和逻辑性的文章编写和口头表达。
最后,我们要始终坚持真实和感性地表达。
文章的表现形式只是外在的,蕴含的内涵才是最重要的。
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中,把握适当的时机,简单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之,中班的学习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同时,我们也要在学习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实现更好的自我发展。
翅片式换热器的设计及计算

制冷剂系统翅片式换热器设计及计算制冷剂系统的换热器的传热系数可以通过一系列实验关联式计算而得,这是因为在这类换热器中存在气液两相共存的换热过程,所以比较复杂,现在多用实验关联式进行计算。
之前的传热研究多对于之前常用的制冷剂,如R12,R22,R717,R134a等,而对于R404A和R410A的,现在还比较少。
按照传热过程,换热器传热量的计算公式为:Q=KoFΔtm (W)Q—单位传热量,WKo—传热系数,W/(m2.C)F—传热面积,m2Δtm—对数平均温差,CΔtmax—冷热流体间温差最大值,对于蒸发器,是入口空气温度—蒸发温度,对于冷凝器,是冷凝温度—入口空气温度。
Δtmin—冷热流体间温差最小值,对于蒸发器,是出口空气温度—蒸发温度,对于冷凝器,是冷凝温度—出口空气温度。
传热系数K值的计算公式为:K=1/(1/α1+δ/λ+1/α2)但换热器中用的都是圆管,而且现在都会带有肋片(无论是翅片式还是壳管式),换热器表面会有污垢,引入污垢系数,对于蒸发器还有析湿系数,在设计计算时,一般以换热器外表面为基准计算传热,所以对于翅片式蒸发器表述为:Kof--以外表面为计算基准的传热系数,W/(m2.C)αi—管内侧换热系数,W/(m2.C)γi—管内侧污垢系数,m2.C/kWδ,δu—管壁厚度,霜层或水膜厚度,mλ,λu—铜管,霜或水导热率,W/m.Cξ,ξτ—析湿系数,考虑霜或水膜使空气阻力增加系数,0.8-0.9(空调用亲水铝泊时可取1)αof—管外侧换热系数,W/(m2.C)Fof—外表面积,m2Fi—内表面积,m2Fr—铜管外表面积,m2Ff—肋片表面积,m2ηf—肋片效率,公式分析:从收集的数据(见后表)及计算的结果来看,空调工况的光滑铜管内侧换热系数在2000-4000 W/(m2.C)(R22取前段,R134a取后段,实验结果表明,R134a的换热性能比R22高)之间。
因为现在蒸发器多使用内螺纹管,因此还需乘以一个增强因子1.6-1.9。
换热器的热计算方法

换热器是工业过程中常用的设备,用于在两种流体之间传递热量。
换热器的热计算方法通常涉及到确定热量传递速率、传热表面积和温度变化等参数。
以下是换热器的一般热计算方法:
传热速率计算:
热传导:对于热传导,可以使用导热方程来计算热传导的速率,通常表示为q = k * A * ΔT / L,其中q是传热速率,k是材料的导热系数,A是传热表面积,ΔT是温度差,L是传热距离。
对流传热:对于对流传热,通常使用牛顿冷却定律,q = h * A * ΔT,其中q是传热速率,h 是对流传热系数,A是传热表面积,ΔT是温度差。
温差和温度计算:
确定入口和出口流体的温度,以便计算温差(ΔT)。
温差是热交换的驱动力。
温度分布:在一些情况下,需要考虑温度在换热器内的分布,通常需要使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
传热表面积计算:
传热表面积(A)是一个关键参数,它可以根据传热速率和温差来计算,通常使用q = U * A * ΔT,其中U是总传热系数。
U值取决于换热器的类型和结构,可通过实验测定或计算得出。
流体性质计算:
确定流体的物性参数,如密度、热导率、比热容等,以便计算传热速率和温度变化。
对于多组分混合物,需要使用混合物物性计算方法。
性能和效率计算:
根据热计算结果,可以计算换热器的性能和效率参数,如效率、热传导系数等。
需要注意的是,换热器的热计算通常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传热方式、流体性质、流速、换热器类型和结构等。
根据具体的应用和情况,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和模型。
通常,工程师和热力学专家会根据具体问题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使用专业的软件工具来辅助热计算和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空钎焊板翅式换热器产品的传热计算
一、设计、传热学基础知识
1、热量、传热学有关基础知识
凡是有温度差的地方,就有热量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自然界和生产技术中几乎到处存在着温度差,所以热量传递就成为自然界和生产技术中一种普遍的现象。
热量一般用Q来表示。
热量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A、导热: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时,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
传递。
或称热传导。
举例:焊侧板后,散热器其余部位也发热。
铝及铝合金有很好的导热性。
夏天买冰棒,用棉被包裹箱子,棉花有弱导热性.阻止外界热量传入。
B、对流:指物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掺混所引起的热量传递方式。
对流仅能发生在流体中,而且必须伴随有导热现象,所以一般称对流换热。
对流换热可区分为两大类: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
自然对流:暧气片加热房间。
强制对流:流体流动是由于水泵、风机或其他压差作用所造成的。
沸腾换热、凝结换热—它们是伴有相变的对流换热。
C、热辐射:物体通过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
热辐射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导热、对流这两种热量传递方式只有在有物质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辐射换热区别于导热、对流的特点,它不仅产生能量的转移,而且还伴随能量形式的转化,即发射时从热能转化成为辐射能,而被吸收时,又从辐射能转换为热能。
举例:白衣、白色衬衫、黑色衬衫。
真空炉内,以热辐射为主,因不是绝对真空,还伴有传导、对流换热。
※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
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系统转移动另一个系统,而其总量保持恒定,这一自然界普遍规律称为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
举几个转换例子(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磨擦生热(机械能转换成热能)燃烧(化学能转达换成热能)
Q吸=Q放
当两系统产生换热时,在无转化机械能等性况下,可以大致认为Q吸=Q放,即一系统吸收热量等于另一系统放出热量。
Q Δt
Km
2、换热器设计
一个设计合理的换热器一般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在给定的工作条件(流体流量、进口温度)下,达到要求的传热量和流体出口温度。
○流体压降要小,以减少动行的能量消耗。
○安全可靠、满足最高工作压力、工作温度以及防腐、防漏、工作寿命等方面要求。
○制造工艺切实可行,选材合理且来源有保证,以减少初投资。
○安装、运输以及维修方便。
二、板翅式换热器产品的传热计算
从传热机理上看,板翅式换热器仍然属于间壁式换热器。
其主要特点是,它具有扩展的二次传热表面(翅片),所以传热过程不仅是在一次传热表面(隔板)上进行,而且同时也在二次传热表面上进行。
高温侧介质的热量除了有一次表面导入低温侧介质外,还沿翅片表面高度方向传递部分热量,即沿翅片高度方向,有隔板导入热量,再将这些热量对流传递给低温侧介质。
由于翅片高度大大超过了翅片厚度,因此,沿翅片高度方向的导热过程类似于均质细长导杆的导热。
此时,翅片的热阻就不能被忽略。
翅片两端的温度最高等于隔板温度,随着翅片和介质的对流放热,温度不断降低,直至在翅片中部区域介质温度。
1、 设计基础
翅片是板翅式换热器最重要的换热元件,它的几何参数如下: 以矩形翅片为例
翅高 H 翅内高 H-t=y 翅距 P 翅片厚 t 翅内距 P-t=x 翅片有效宽度 W 翅片有效长度 L 翅片的当量直径
()
y x xy De +=
24 每层通道传热表面积:()P
L
W y x A .2+=
板翅式换热器的换热系数,通常用传热因子j ,斯坦登数St ,普兰特数Pr ,与雷诺数Re 的关系式表示:
传热因子 ()Re Pr
3
2
f St J ==
斯坦登数
P
F C g St α
=
普兰特数 λ
μP
C =
Pr 雷诺数
μ
De
g F =
Re
式中:
F g —质量流速
Kg/m 2·S
α—换热系数 W/m 2·K Cp —定压比热 W/m ·K μ—动力粘度 N ·S/m 2 De —当量直径 m
一般计算先由雷诺数Re 查得传热因子j ,得到换热系数α后,按常规的公式进行传热面积的计算。
2、 芯体搭配
一般确定长、高、厚尺寸。
规定好所用翅片,盖板后开始进行搭配。
基本搭配结构已定。
举例:芯体尺寸 530*500*95
用9.5和3.8翅片 冷风翅片用 95JC2502/100 油侧翅片用 38JC2003/50 复合板(隔板) 1.2 4+4
95JC2502/100*32 38JC2003/50*31 1.2*64
高度500.2 装配高度506.6
芯体明细: 名称 数量 材料 备注 盖板4*530*95 2 3A21 隔板1.2*530*95 64 434
翅片507*95 32 3A21 95JC2502/100 封条9.5*11.5*95 64 3A21 D 型
翅片83*530 31 3A21 38JC2003/50 封条3.8*6*530 62 3A21 C 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