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教育教学问题改革的初步设想和做法

合集下载

如何开展地理教学研究与改革

如何开展地理教学研究与改革

如何开展地理教学研究与改革答案:开展地理教学研究与改革,首先需要建立跨学科合作机制,
整合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拓展教学内容。

其次,应采用现代化
的教学手段,如信息技术、实地考察等,提升教学效果。

同时,注重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推动地理教学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最后,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及时总结经验,促进地理教学的持续改进。

进一步讨论:地理教学研究与改革需要注重学科交叉,结合地理学
科与其他学科知识,打破学科壁垒,提高地理教学的实效性。

通过跨
学科合作,可以创设更多的教学场景,拓展学生的视野和认识边界。

同时,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虚拟实验室等,提升课堂互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实地考察
能力,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理环境,增强地理实践能力。

此外,要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


过教师培训、交流研讨等途径,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为地理教学的改革提供坚实支撑。

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创新实践,倡导
学生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成绩和综合素质。

最后,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对地理教学研究与改革进行评估和监测。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和不足,推动地理教学的持续改进
和发展。

引入外部评估和专家评审,促进地理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优化,为地理教学研究与改革提供有效的保障。

通过以上多方面举措,可以
推动地理教学向更高水平迈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如何进行地理教育与教学改革

如何进行地理教育与教学改革
从单一的考试评价向多元化、过程化评价转变,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措施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成果和反思;采用表现性评价、 作品展示、口头报告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地理素养。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
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地理观测、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培养其地理实践能力 和社会责任感。
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
01
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生动形象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
理现象和过程。
网络教学平台
02
建立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在线学习工具,支
持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
03
将GIS技术引入地理教学,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理空间数据的处理
和分析过程,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自我学习
教学实践
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阅读 专业书籍、期刊杂志、网络资源等途径, 不断更新和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实践,通 过观摩、研讨、反思等方式,提高教学水 平和课堂效果。
教师合作交流平台搭建
学术研讨会
定期举办地理教育学术研讨会,为教师提供一个展示研究成果、交流 教学经验的平台。
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 断进步,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已 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需 要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目的和任务
目的
更新教学内容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强化实践教学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地理教育与教学改 革,提高学生的地理素 养和综合素质,培养学 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为国家的可持续发 展做出贡献。
信息技术融合

地理课改实施方案

地理课改实施方案

地理课改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地理课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地球科学知识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当前地理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革和实施方案的制定。

二、问题分析。

1. 地理课程内容单一,缺乏多样性和实用性;2. 地理教学方法传统,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3. 地理教学资源不足,无法满足多样化的教学需求。

三、实施方案。

1. 优化地理课程内容。

通过调整地理课程内容,增加地理案例分析、地理实地考察等实践性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

2. 创新地理教学方法。

引入多媒体技术,结合地图、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课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 丰富地理教学资源。

建立地理教学资源库,收集整理各类地理教学资源,包括地理实验室、地理模型、地理工具等,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支持。

四、实施步骤。

1. 制定地理课程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2. 开展地理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3. 落实地理教学资源的建设和更新,确保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4. 监测和评估地理课程改革的效果,及时调整和完善。

五、预期效果。

1. 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2. 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得到增强;3. 地理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六、总结。

地理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通过优化地理课程内容、创新地理教学方法、丰富地理教学资源等措施的实施,相信我们能够为学生打造更加丰富、生动、有趣的地理学习环境,让地理课程成为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

希望全校师生积极配合,共同推动地理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的顺利进行,为学生的地理学习提供更好的教学保障和支持。

地理老师如何进行地理教学的创新与改革

地理老师如何进行地理教学的创新与改革

地理老师如何进行地理教学的创新与改革地理教学作为一门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常常显得单调乏味,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因此,地理教师需要不断进行创新与改革,以提高地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本文将探讨地理老师如何进行地理教学的创新与改革,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并提高教学效果。

一、探索地理教学的多元化方式地理教学的多元化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感。

地理老师可以利用实地考察、地图制作、模拟实验等方法来丰富教学内容。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前往具有地理意义的地方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自感受和观察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地理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地图制作,通过制作地图来加深对地理概念和空间布局的理解。

此外,模拟实验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原理和现象。

二、借助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地理教学的创新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地理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来增强地理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通过多媒体教学,地理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图片、视频和音频等媒体资源来展示地理知识,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地理概念和现象。

同时,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地理思维能力。

三、强调地理教学的实践应用地理知识的实践应用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

地理老师可以通过设计项目实践、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使学生将所学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可以设计地理实践项目,让学生围绕某个地理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通过实地观察和数据分析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交流和合作来促进学生的地理思考和学习效果。

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地理教学的改革地理教学的改革不能仅仅依靠地理老师,学生的参与和反馈同样重要。

地理老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地理教学的改革,例如组织学生讨论和分享自己的地理学习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初中地理教师如何进行地理学科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初中地理教师如何进行地理学科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初中地理教师如何进行地理学科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地理学科在初中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学生理解地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然而,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往往过于单一、理论偏重,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为了改善地理教学效果,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初中地理教师应当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

本文将探讨初中地理教师如何进行地理学科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

一、了解学生需求,个性化教学地理学科的教学改革首先要从了解学生需求出发。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因此地理教师应该注重个性化教学。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学生需求,例如学生问卷调查、小组讨论、学生家访等。

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地理教师可以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资源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地理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初中地理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如投影仪、电子白板等,结合PPT、视频等教学材料,让学生通过视听感受地理知识。

同时,地理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如地理软件、在线地图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模拟实验等方式来学习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三、开展实地考察,拓宽学生视野地理学科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纸上谈兵无法真正让学生理解地理现象。

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地理知识。

可以选择城市规划、农作物种植、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考察,让学生亲眼目睹现实中的地理现象,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激发学习兴趣地理学科的教学改革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地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索和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

同时,地理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实验和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

五、注重跨学科整合,提高教学效果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初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跨学科整合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地理教育的实施方案与教学改革

初中地理教育的实施方案与教学改革

初中地理教育的实施方案与教学改革1. 引言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为学生提供了对地球及其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环境的认识与理解的机会。

在初中阶段,地理教育的实施方案和教学改革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地理素养以及对地球的关爱与研究。

本文将探讨初中地理教育的实施方案与教学改革的相关议题。

2. 目标设定初中地理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素养。

地理思维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地理观察、地理思考和地理实践活动,学会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地理素养是指学生对地理知识、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3. 实施方案3.1 优化课堂教学为了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可以采用一系列的措施来优化课堂教学。

首先,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和问题导向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其次,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和实地考察等方式,使地理知识更加生动和具体。

此外,合理设计学习任务和评价方法,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和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和创新意识。

3.2 推进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初中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实地考察、地理实验和场景模拟等方式,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增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让他们逐渐形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动画、地理模拟软件等多种工具,使地理知识更加生动和形象。

此外,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资源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拓宽地理视野。

然而,在信息技术应用中要注意合理使用,避免将技术应用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

4. 教学改革教学改革是初中地理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首先,教学改革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该转变为学生中心的模式。

初中地理教改教研方案(3篇)

初中地理教改教研方案(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地理教育作为培养青少年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然而,当前初中地理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兴趣不高、实践能力不足等。

为了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必要对地理教育进行改革。

本教研方案旨在通过以下措施,推动初中地理教育改革。

二、目标1. 提高地理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地理教师队伍。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 改进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 加强地理课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具体措施(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 组织地理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 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撰写教学论文,分享教学经验。

3. 定期开展教师交流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提高。

(二)创新教学方式1.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活动等,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3. 优化教学过程,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改革课程设置1. 优化课程内容,增加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 调整课程结构,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时间,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 开发校本课程,丰富课程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加强地理实践活动1. 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开展地理知识竞赛、地理主题班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线上地理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五)加强家校合作1. 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地理教育改革情况,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2. 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及时沟通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育问题。

3. 开展亲子地理实践活动,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中学地理课程改革方案

中学地理课程改革方案

中学地理课程改革方案地理作为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科目,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球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中学地理课程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因此需要进行改革。

本文将提出一些关于中学地理课程改革方案的建议,并具体展开阐述。

一、课程目标的明确化中学地理课程应该明确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和素养,具体内容包括地理知识体系的建立、地理思维的培养、地理技能的培养以及地理意识的增强。

通过地理课程,学生应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提升地理技能,并具备全球视野和环保意识。

二、知识内容的更新中学地理课程的知识内容应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发展。

在教学中,应增加一些新的内容,如人文地理、城市规划等,增加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关注,拓宽学生的视野。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实地考察、小组讨论、多媒体教学等。

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四、培养地理思维能力中学地理课程不仅仅应该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和描述能力,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提出地理问题时,学生应该能够理性思考、合理分析,并能够解决问题。

因此,地理教学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实践性教学的重视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应重视实践性教学。

通过实地考察、实验和模拟情境等,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提高地理技能。

同时,实践性教学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地理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和具有吸引力。

六、课外拓展活动的设置中学地理课程应该与现实社会的问题相结合,设置一些课外拓展活动,如地理实践实习、地理社团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并进一步拓宽地理知识的面广度。

七、跨学科融合中学地理课程应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使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互关联和补充。

如与历史学科融合,探讨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与生物学科融合,研究地理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课堂教育教学问题改革的初步设想和做法发表时间:2009-04-10T11:56:53.733Z 来源:《现代教育教研》2009年第3期供稿作者:牛志远张云华[导读] 在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课堂教育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堂教育教学改革.【摘要】本文从当前在地理教学的新课程标准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对地理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出发,就多年来的地理教学和近几年多来实施新的地理课程标准的教育教学实践的体会中,提出了一些在地理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问题改革的初步设想和做法。

【关键词】重视基础;教学情感;互动教学;学习评价Geography teaching problem of classroom education reformof first step conceive with way of doingNiu Zhi-yuan Zhang Yun-hua【Abstract】This text from current under the situation that geography teaching of new course standard, how strengthen to geography classroom education the reform in education set out, much come to implement for many geography teaching and the last few years of in the last years new of geography course standard of education teaching practice of realize medium, put forward some in geography new under the course standard of geography classroom education teaching problem reform of first step conceive with way of doing. 【Key words】Value foundation;Teaching emotion;Interaction teaching;Study evaluation多年以来,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在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潮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双重冲击下,学生地理学习水平处在低谷状态。

特别是地理教学质量不令人满意,经过多年来的地理课堂教学,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仍然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学会判读经纬度、计算实地距离、判断方位和气候类型、年平均温差等实用技能,没有具备基本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的公民意识。

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及《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指导下,以新课标,新环境,高要求进行地理教育教学工作。

在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课堂教育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堂教育教学改革:1.在地理教学中应加强“情感”教育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

目前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

非专业地理的科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和记忆,缺乏地理情趣。

非专业地理的兼课教师更拘泥于课本和缺乏地理情趣。

而地理专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和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快、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

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都充满着无拘无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亲切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和环境的气氛。

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更需要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不能搞“一堂式”,要发扬“民主”。

2.在地理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法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

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

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课堂”。

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发布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

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在讲我国的河流──“黄河”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的问题,学生围绕着问题的提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我在八年级(1)班上课时,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有一男生举手发言,一本正经地提出将黄河“几”字形拉直,从甘肃的兰州到河南的洛阳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

而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观摩课中,我也同样听到这样的教学情景,也有学生提出相同的治理方法。

可是,学生的想法很幼稚,而出乎任课教师的意料。

但教师没有指责、嘲笑,也没有回避,而是允许学生继续发言。

在表扬有大胆的学生的设想的同时,教师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学住在这“几”字形地区,是否同意他的建议,为什么?由此全班同学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课堂讨论既活跃、又深入,对师生有很大受益。

3.在新课地理要有“情境”引入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

普遍存在着两种引入新课方法。

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现在老师讲……”,这样就把师生互动的地理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

还有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请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线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

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

虽然是“一字之差”,这也代表着地理课堂的实质进步的一面。

在实际地理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引入”新课的新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如在学习“世界人种”时,我引入故事趣闻法说:毛泽东主席在世时,有一天,在他的书房会见了一位美国友人戴勒时,戴勒在盯看着主席,一句话都不说,主席见后就说,你为什么老盯看我。

这时戴勒说,你具有一付东方人的脸。

主席听后直言,我是代表中国人的脸,我们可以演各国的戏,包括你们美国人的戏,你们鼻子长,我们可以加鼻子,可你们是演不了中国人的戏,不能把鼻子割掉。

这故事说明了什么?等等,使学生联想到这是讲世界人种特征问题。

4.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地图化“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所以地图教学是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说地图是其他任何工具无法取代的。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

由于初中地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特点,学生无须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

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

对初中学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

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

学好地图,并用好地图,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当前初中生的地理学习还是停留在简单的、机械的记忆水平上,对地图的学习和运用则显得比较薄弱,关键在于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很难真正懂得地理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不仅如此,学习和掌握地图知识,对于学生学习其它科学知识以及开发学生的智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5.在地理教学评价中应重视能力化地理课堂教学改革要与改革地理教学学习评价方法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改革死记硬背的考试方法。

有的地理教师甚至将学生学好地理的期望放在“考试”上,实践证明这种想法过去、现在、将来都是行不通的。

例如,在一些地方的初中地理教学学习评价的改革是由原来的闭卷改为全部开卷;开卷的范围从地图、课本改为只“开”地图不“开”书;学生学习评价的内容重在读图用图的分析能力。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就初中地理学科而言,何而不为呢?学生感到,这样的考试不需要“死记硬背”,可以独立地发挥自己的地理学习水平。

地理学习评价试题的特点应是:框架性,即公民必备的大的地理事实,如我国的地理位置、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之最”等;地图性,即所有的试题都可以通过读图完成(包括为数不少的地名填图);开放性,如暑期去云南、桂林等地旅游的情境题中,有方位、距离、行车速度、气温等的查算等题。

这样的学习评价方式可以拉近师生情感,改变学生怕地理、背地理的心理;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习惯的更新;可以引导师生双方明确地理学习的方法和目标,强化了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了,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了。

当然以初中地理学习评价的改革为“牛鼻子”也有利于促进地理教与学的双方“互动”面,促进地理课堂教学水平的大面积的提高。

总之,在新的地理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以学生发展为本”,“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加强地理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理念,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互动的地理教学与生活密切的地理知识的联系,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的能力,最终使学生从“认识地理”到“学会地理”,走身“会学地理”的海阔天空,将是美好的地理课堂教学的春天。

收稿日期:2009-01-06作者地址:山东省安丘市景芝镇临浯初级中学2621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