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美术史复习题

2015中国美术史复习题
2015中国美术史复习题

2013-2014年中国美术史复习题

解释:

仰韶文化彩陶:

以质朴明快、绚丽多彩为特色的仰韶文化的彩陶图案,是我国先民为世界艺术宝库做出的卓越贡献。由于时间与地域的不同,仰韶文化的彩陶器形与纹饰,可分为数种类型,其中以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的彩陶,艺术成就最为杰出。

马踏飞燕:

擂台东汉墓出土的一件铜马式。通高34.5厘米,作者独具匠心,铸造一匹矫健奔驰的骏马,三足腾空,一足踩在展翅疾飞的燕隼背上,暗示天马奔腾的速度超过了燕隼,具有携风带雨的气势。其侧视的基本构图呈倒三角形,运动感很强。作者巧妙地让燕隼的双翅展开,加强雕像支点的稳定感,同时用燕隼的疾飞之态烘托出天马的神速,取得了内容与形式、技术与思想的完美统一,堪称中国古代青铜雕塑的奇葩。

《龙门二十品》:

龙门二十品中的十九品位于龙门石窟的古阳洞,其余一品位于老龙洞外的第660窟。是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精华之作、魏碑书法的代表作。作品笔笔方正,结体完美,具有力度超拔的特点。其中《杨大眼造像记》、《始平公造像铭》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曹衣出水、吴带当风”:

主要是指古代人物画中衣服褶纹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前者笔法刚劲稠叠,所画人物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以北齐的曹仲达为代表。他以画梵像著称,被称为“曹家样”;后者笔法圆转飘逸,所绘人物衣带宛若迎风飘曳之状,以唐代的吴道子为代表。其独创的宗教图像样式,成为“吴家样”。

青花瓷: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改变了唐宋陶瓷主要以印花、刻花、划花为装饰的方法而用绘画表现,自由挥洒,白地蓝花,清新素雅,颇有水墨画的意趣。(常见的装饰纹饰有松、梅、竹、牡丹、菊花、荷花、缠枝莲、芭蕉、湖石及龙、凤、鹤、鹿、鸳鸯、鸟雀、鱼类等,也有装饰历史戏曲故事者。)

灵岩寺彩塑:

灵岩寺为国内著名古刹。千佛殿内有彩塑罗汉40躯,高与真人等,形貌上可看出不同年龄、阅历及性格特征,眉目神情生动入微,呼之欲出,体现了宋塑高度的写实水平,塑像完全是现实生活中的僧人形象而较少“佛性”,体现了宗教雕塑的世俗化倾向。

元四家:

元代中晚期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画家当数被称为“元四家”的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他们都是江浙一带的文人,擅长水墨山水,又兼工竹石。他们的山水重于笔墨,将球风格,但仍有一定山水根据。他们通过山水书法一定的理想,并题跋诗文加以阐述。但情调多过于伤感、淡薄、孤寂,反映了当时社会动乱的无可奈何。

《虢国夫人游春图》:

是以盛唐宫廷妇女生活为创作题材。画的是杨贵妃姐妹三月三日游春的场景,画面上马的步伐轻快,人的形态从容,符合郊游的愉快主题。不依靠背景,仅以一组人物的配置、马的跑动和色彩运用而能衬托出春天的气息是此幅作品的成功之处,这一骑从行列对表现当时豪贵生活的骄纵富有概括意义。

《韩熙载夜宴图》:

顾闳中传世的唯一作品,表现了南唐大臣韩熙载放纵不羁的夜生活。夜宴图以长卷形式分为夜宴、观舞、休息、演乐、宾客应酬等五个场面。画中人物形象生动传神,不同的身姿容貌以致手的表情都处理的较为成功。此图刻画了失意官僚的心里矛盾和腐朽的生活面貌,较之其他表现贵族生活的画卷有着更深刻的意义。

王羲之:

字逸少,司徒王导从子,官至右军将军,史称王右军。(书法初学卫夫人,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后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观览南北诸家名迹刻石,渐变古风,被称作“草隶、八分、飞白、章、行备精诸体,自成一家法,千变万化”。)他的成就之一就是与从弟王洽变章草为今草,创造了韵媚婉转的书体新风,更重要的贡献在于变革楷书与行书,成为一代风范,后代奉之为“书圣”。

顾恺之:

他是东晋最伟大的一位画家,也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他的绘画注重表现人物精神面貌,尤其重视眼神的描绘。同时他也擅长以绘画艺术的语言来着意刻画对象的心理特征与精神风貌。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他的画论著作有《画云台山记》《论画》。

因缘故事:

莫高窟北朝窟内壁画中有本生和姻缘故事。本省市巴利文的音译,表现释迦所述前世因缘故事,长以前生为国王、王子、婆罗门、商人以及弱小动物的遭遇为比喻,突出施舍、仁义等思想,宣扬忍辱牺牲、舍己为人的苦行。

武梁祠画像石:

武梁祠是在山东嘉祥武翟山(旧称紫云山)发现的一组“武氏墓群石刻”中的一部分,由一对石阙、《武梁碑》及五块画像石组成。其中两块画像石雕刻祥瑞图,其余三块皆分四层(列)雕刻(尖顶上的西王母像不计在内)。每块石上除刻有众多故事及一百多个人物外,还有文字二百余个。画像内容多取自古代传说及《孝子传》、《列女传》、《史记》等典籍,也有对死者生前生活、游乐等方面的描绘。都具有贬斥秦王的含义,是汉代最流行的画像石刻题材。内容丰富,雕刻生动。

《林泉高致》:

北宋山水画画家郭熙的山水画主张,经其子郭思整理成《林泉高致》,全书共分山水训、画意、画诀、画题、画格拾遗、画记六篇。《林泉高致》的出现标志着山水画理论已经进入成熟阶段,为中国第一部完整而系统地阐述山水画创作规律的著作。

赵孟頫:

元朝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兼顾诸体,特别以行、草、小楷最佳。在书法方面,他不满宋朝末流摒弃古法、随意挥洒的书风,竭力提倡恢复”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传统。他又是最先在画上题诗,将”诗、书、画“合为一体的创始者。他的传世书法作品极多,楷书有《玄妙观重修三门记》、《胆巴碑》等,小楷有《汲黯传》、《道德经》等;行草书有《洛神赋》、《千字文》、《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等。

恽南田:

明末清初著名的书画家。开创了没骨花卉画的独特画风,是常州画派的开山祖师。早年主攻山水画,作品空灵清旷。中年以后专攻花卉,创设骨画法,此画法以色彩直接渲染,粉笔带脂,点染并用。同时,讲究以写生为基础,极力摹写,得其活色天香而后已。在创作中,重在”摄情“,画风清新雅丽、淡冶秀美,于绚烂中求平淡天真,表现了”清如水碧,洁如霜露“、”天仙化人“般理想化的美的境界,极好的体现出董其昌所极力推崇的文人画旨趣。代表作有《灵岩山图》《锦石秋花图》《花卉册》等。董其昌:

明代书画家。他对文人山水画的重要贡献,在于它进一步提纯了绘画语言,即把中国画的笔墨语言从绘画的综合因素中突出出来,不再仅仅作为营造图像的手段,而是成为绘画表现的重要目的。他主张化古为我,”集其大成,自出机杼“。

赵佶:

赵佶,即宋徽宗,北宋最后一个皇帝。他政治上昏庸,艺术上却颇有才能。精通音律,擅长书画鉴赏,还建立了翰林书画院。(他命工匠摹刻《大观太清楼帖》,精妙在《淳化阁帖》之上。他命书画院的书画博士将历代著名的书画家资料和古代钟鼎彝器,

整理成三本书,即《宣和博古图》、《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他在书法上的最大贡献是创立”瘦金书“,又称”瘦金体“。其特点是:笔画瘦直挺拔,结体内紧外展,顿挫分明,收放有致。这种书体介于行楷之间,代表作为《楷书千字文》《闰中秋月》。同时他也擅长行草,有《草书千字文》、行书《蔡行敕》流传至今。

董源:

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能作山水、人物、龙水,但尤以画山水著称。他的山水画有水墨和青绿二体,尤其擅长水墨山水,皴擦点染结合并用,创造了披麻皴和点子皴等表现方法,成功的画出山川远近层次和氤氲气氛,具有革新精神。其传世名迹有《潇湘图》《夏山图》《夏景山口待渡图》《龙宿郊民图》等。

巨然:

五代南宋画家,是董源的追随者。他的山水画笔墨秀润,较之董源更充满田园自然风致。他曾为翰林学士院画烟岚晓景壁画,颇受称赞。现存巨然名迹《万壑松风图》《层峦丛树图》

回答:

秦汉雕塑的功能、样式及代表作品。(兵马俑、霍去病墓)

功能:宣扬统一功业,显示王权威严,美化陵园建筑,纪念勇士而铸造。

形式:陵墓装饰雕塑,冥器雕塑,建筑前雕塑,工艺雕塑,宫苑装饰雕塑。

代表作:陵墓雕塑代表作《马踏匈奴》《卧马》,建筑前代表作有李冰石像,冥器雕塑如秦代兵马俑。

秦兵马俑:崇尚写实,手法严谨;性格鲜明,形象生动;在整体布局上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其严谨的布局,排列成面向东方,气势磅礴,威武雄壮的军阵场面,再现秦军宏伟气派。

霍去病墓:汉代纪念碑性质的一组大型石刻,作者运用循石造型的艺术手法,巧妙的将圆雕、浮雕、线刻等技法融汇在一起,刻画形象恰到好处,足以表现客体特征为度,绝不做作自然主义的过度雕镂,从而加强了作品的整体感和力度感。体积巨大,环境辽阔;因势象形,朴拙粗旷;形态各异,动感有力。

北朝麦积山石窟的佛像特征

早期:佛像身躯宽厚,面额方正,造型风格具有早期的特征;窟内三世佛的组合,可能与后秦姚兴信奉三世佛的思想有关。

北魏:前期保持肩宽胸厚的特点,佛像伟岸庄严。造像题材逐渐丰富。后期的造像受孝文帝崇尚男方思想的影响,逐渐由健壮转向修长清秀,塑像中具有装饰性的线条刻画,加重了飘逸清秀的造型意趣。

西魏:保持北魏后期清隽高迈的品格,同时又加入现实人物的形神意态。

董源、巨然、倪瓒、黄公望、沈周、龚贤山水画风格特征及其作品。

董源: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所画风光更带有秀美抒情的意趣,尤擅水墨山水,皴擦点染结合并用。画中人物多穿插贵族游乐或风俗情节,以青红重彩描绘,具有宫廷绘画的痕迹。《夏山图》《潇湘图》《夏景山口待渡图》《龙宿郊民图》

巨然:笔墨秀润,较之董源更充满田园自然风致。《万壑松风图》《层峦丛树图》

倪瓒:在画法上吸取荆、关、董、巨之长而加以融汇,擅长以干笔淡墨画出明洁清幽的秋景,其画笔墨松秀简淡。画中多长题,做楷书,力求朴素清雅。《渔庄秋霁图》《虞山林壑图》《六君子图》《幽涧寒松图》《容膝斋图》

黄公望:以水墨或浅绛色作画,淡墨干皴,苍润浑厚。《溪山雨意图》《天地石壁图》《九峰雪霁图》《富春山居图!》

沈周:其作品构图平稳,境界宁静优雅,洋溢着平和怡悦的气氛,尤其在文雅恬静的情调里表达恢弘的胸襟、丰富的想象力与蓬勃的生命力。《夜坐图》《江村渔乐图》《庐山高图》

龚贤:所画山水,布境奇而安,丘壑多实景,意境宁静深邃、生机勃发。《自藏山水轴》《夏山过雨图》《千岩万壑图》

五代、元代、明代山水画发展特征和代表画家。

五代:五代是山水画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唐代以水墨或青绿为主,在屏障上择写大山大水或松石的基础上,一些画家深入于大自然中,创造了真实生动的北方峻岭和秀丽的江南山川,五代时候,中原地区战争频繁,大批知识分子隐逸山林,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山水画的发展。荆浩是北方画风的奠基人,因长期的山林生活而熟悉了大自然。荆浩长期隐居在太行山的崇山峻岭之中,对北方的山势认真观察体会,他的画体现了北方山的特色。石法圆中带方,皴法以短线为主,皴染兼备,层次分明。他的山水画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的成熟。董源开创了江南画派,董源的山石画法是短披麻皴,其皴法为短促而带弧形的线条疏密组合,多用以表现江南的土山。后世文人画家以、皆以“水墨类王维”的董源为宗。

代表画家:荆浩,关仝,董源,巨然

元代:

(1)作画重视主观意兴心绪的表现,把形似和写实放在次要位置。

(2)作品追求笔墨情趣,水墨画极为盛行。

(3)把书法用笔融进绘画创作,丰富了点、线的表现力。

(4)画上流行题写诗文,加强了作品的诗情画意。

元四家山水重于笔墨,讲求风格,但仍有一定山水根据。王蒙写黄鹤山,倪瓒画太湖,黄公望在虞山、富春山领略胜概,遇

佳山水随笔摹记。他们在作品中通过山水书法一定理想,并题跋诗文加以阐述。形式上重水墨,或稍加淡色浅绛,形成不同面貌。但情调多流于伤感、淡泊、孤寂,反映了时代动乱中无可奈何地情绪。

其余群彩纷呈的各家各派的山水画的共同特点是从内容到笔墨都追求“士气”,士大夫审美趣味使宋代画法得以改造,使之赋有新的时代气息,这种力求高雅的艺术情趣,予明代绘画以极大影响。

代表画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朱德润,曹知白

明代:明代为中国山水画最为鼎盛的时期。画派林立,画人无数,如“浙派”、“吴门派”、“华亭派”等等,《明画录》载有山水画家四百多人。浙派代表画家有戴进、吴伟、张路、汪肇、朱邦、蓝瑛等人。他们取法马远、夏圭,大多采用方笔,粗率顿挫,萧疏苍劲。而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为代表的吴门派则从董源、范宽入手,兼及王蒙、吴镇,用笔多细长挺秀、清丽典雅、灵逸生动,书卷气浓。以董其昌为领袖的华亭派,墨色清淡,古雅秀娟,在理论上,董其昌也极有建树,提出“南北宋”学说。代表画家:戴进,吴伟,张路,沈周

南宋四家、明四家、四王、四僧山水画特征。

南宋四家:李唐的山水画严谨质朴,气象雄伟,犹存北宋风范,但造型章法及笔墨上均明显地趋于简括,开创了南宋山水画的新风。

刘松年山水皴法受李唐影响,但变雄健为典雅,画风严谨不苟,水墨青绿兼工,又精于界画,作品中山水与人物常占有同等地位。

马远,夏圭的山水由于大胆剪裁,突破全景程式而画边角之景,因而被称为“马一角”,“夏半边”,被认为反映了南宋偏安的残山剩水,这种解释是欠科学的。马、夏的边角之景是艺术上的高度提炼,把富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加以突破,使画面情景交融富有浓郁诗意,是对传统山水画的发展和丰富。

明四家:沈周其作品构图平稳,境界宁静优雅,洋溢着平和怡悦的气氛,尤其在文雅恬静的情调里表达恢弘的胸襟、丰富的想象力与蓬勃的生命力。

文征明其作品情调闲静典雅,布景层叠而上缺少纵深表现空间,丘壑林木棱角分明而略有变形。

唐寅的山水画出入宋元,状物真实而不刻露,抒情自然而不造作,作风沉郁潇洒。

仇英的仇英的山水画多学赵伯驹、刘松年,发展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的“院体画”传统,综合融会前代各家之长,即保持工整精艳的古典传统,又融入了文雅清新的趣味,形成工而不板、研而不甜的新典范,还有一种水墨画,从李唐风格变化而来,有时作界画楼阁,尤为细密。

四王:他们十分看重笔墨,大多以古人丘壑搬迁挪后,构成一种元人已达到的理想境界,表现平静安闲的感情状态,体现所谓“士气”和“书生气”,但较少观察自然,描写具体感受。由于它们能精研书画表现上共同的一面,注意在以临古为主的艺术实践中总结古人笔墨布局上的成就,所以发展了干笔渴墨层层积染技法的艺术表现力,审美趣味的表达更趋于精致。“四王”中又分两种,王时敏祖孙更重笔墨风格,尤其醉心于黄公望。王鉴、王翚的山水主要取法董源,巨然和王蒙,在华发面貌上兼及水墨,浅绛及青绿山水,形成了笔法遒美、墨韵润泽、沉雄古逸的体貌。

四僧:他们十分注重感受生活,观察自然与独抒性灵,不以再现前人意境情调上的成就为满足,不限于临摹,不依赖与挪用古法,分别以激情洋溢或深情凝絮的个性鲜明的艺术,突破了“四王”派所表现的情感内容,以来自客观世界又有高度加工的艺术形象,丰富了自然美的表现和意境的创造,以主客观结合、“尚意”又有法则的新手法突破了旧程式,在发挥诗歌书法入画的效用并密切结合似和不似之间的形象,发展了笔墨技法。

黄荃、徐渭、朱耷、恽寿平、郑燮、吴昌硕的花鸟画特征。

黄荃:他继承了唐代花鸟画的传统,所画多为宫廷中的奇禽名花,以极细的线条勾勒,配以柔丽的赋色,线色相融,几不见勾勒墨迹,情态生动逼真。

徐渭:他的花鸟画兼收吴门派与林良写意花鸟之长而不为所束,大胆变革,极具创造力。他尤其善于以狂草般的笔法纵情发挥,泼墨淋漓,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花木形象中,着眼于气韵的体现。他把中国写意花鸟画推向了能够强烈抒写内心情感的极高境界,把再生宣纸上充分发挥并随意控制笔墨的表现力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成为中国写意花鸟画发展中的里程碑。

朱耷:他的艺术比之常人带有更强烈的感情色彩和复杂的精神内涵。他以山水寄恨,“因心造境”,意境苍凉凄楚,笔墨沉郁含蓄,使人有“墨点无多泪点多”之感,可谓泪眼中的旧江山。他的花鸟画以极具个性的奇简冷逸的风格,强烈地抒发了遗民之情。其作品中拟人化的鱼鸟,险怪空灵的构图、简约含蓄而充满孤独忧愤感情的笔墨,在内容和形式上以臻于高度统一。

恽寿平:开创了没骨花卉画的独特画风,是常州画派的开山祖师。早年主攻山水画,作品空灵清旷。中年以后专攻花卉,创设骨画法,此画法以色彩直接渲染,粉笔带脂,点染并用。同时,讲究以写生为基础,极力摹写,得其活色天香而后已。在创作中,重在”摄情“,画风清新雅丽、淡冶秀美,于绚烂中求平淡天真,表现了”清如水碧,洁如霜露“、”天仙化人“般理想化的美的境界,极好的体现出董其昌所极力推崇的文人画旨趣。

郑燮:擅长墨竹,多得之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又经过了从“眼前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的艺术化,在诗情画意中歌颂了清风劲节。

吴昌硕:他用墨浓淡干湿,各得其宜,表现出物质的内在气质和生命力,并表达出超乎形似的神韵,给人以出神入化的艺术享受。在色彩上,他善于大胆使用强烈鲜艳的重色如西洋红,在强烈对比中生意盎然、浑厚古拙而不乏书卷气,发展了青藤、雪个、石涛、扬州八怪以来的大写意绘画传统,形成了个人独具的新风格。

董其昌南北宗论的主要思想。

主要思想:借用唐代禅宗分南北两宗来解释自唐以来数百年的中国山水画史的演变,按绘画创作方法和画家身份把山水画作南北分野,将水墨渲染画法的文人画家比作南宗,视青绿勾填画法的职业画家为北宗,尚率真,轻功力;崇士气,斥画工;重笔墨,轻丘壑;尊变化,黜刻画。虽然对画史的概括并不完全符合历史实际,但其提倡的美学观念对后世产生了生源的影响。

中国美术史复习题1

中国美术史复习题 简述陶器的分类和装饰手法。 陶器依用途可分为饮食器、炊煮器和储藏器。其中盆、钵、碗、杯、豆、勺属饮食器;鼎、鬲、簋、釜、灶属炊煮器;壶、罐、瓶、瓮属储藏器。 如果按陶质来分有红陶、灰陶、白陶和黑陶。如以器表装饰情况来划分,则有素陶、彩陶、印文陶和拟形陶。装饰纹样有动物、植物和人形,但就彩陶来看,绝大部分是组合方式变化多端的几何纹样。 试分析仰韶文化彩陶的分类和特点。 仰韶文化因首次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的仰韶村而得名,其年代为公元前5500年到公元前3000年。考古学界根据时间和地区的差异将陶器分为不同的类型,有半坡类型和庙地沟类型。 半坡类型:以西安半坡村和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其造型以圆底钵、圆底盆和平底盆较多,还有折腹盆、细颈壶、直口尖顶瓶以及大口小底盆等,造型风格厚重朴实。 彩绘纹样中除几何纹样外,还有人面、鱼、鹿等形象,这些纹样一般都画于陶器最显眼的地方。代表作品有《人面鱼纹盆》、《鱼纹盆》和《鹿纹盆》等,纹样形象生动自然,手法简练,笔触粗犷,特征鲜明。几何纹样中主要有并列折线,并列斜线、三角形面构图的二方连续装饰带,单纯而富有装饰效果。二方连续纹饰在我国早期的装饰图样的发展中,可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 半坡类型彩陶纹样的造型特点是将虚实、疏密、正反、阴阳等关系较好地协调组织在一个空间平面之中。图样的多次重复,使看上去简单的图样显得丰富多彩,富有魅力。 庙地沟类型:以河南陕县庙地沟和陕西华县泉护村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距今有5000多年。陶器有大口小底曲腹盆 和碗。曲腹盆盆口较大,口部有折沿; 碗型较小,并且是直口。盆的造型挺秀 饱满,轻盈但很稳重。纹饰的色彩大多 是黑色,一切都饰于器物外壁的上半部 分。装饰风格由半坡的写实转向变形, 而且是几何花纹居多,通常用圆点、弧 型线构成的新月型、叶形、花瓣形等纹 饰,以及弧线与直线相交而成三角形纹 饰图样。 简述马家窑文化彩陶的分类和特点。 马家窑文化是以首先发现于甘肃临洮 的马家窑而得名,年代为公元前3190 年到公元前1715年。它与仰韶文化相近 似,也可能是仰韶文化所派生出来的。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一般分为三种类型: 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 马家窑类型:马家窑类型以甘肃临洮马 家窑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陶器的制 作方法没有太大改变,形制却比以前丰 富,主要有盆、钵,罐、瓮、壶、盂、 碗、豆、瓶、杯等。陶器彩绘以黑色为 主,盆、钵等器物使用内外彩绘,少数 瓶、壶通体彩绘。纹饰有几何纹、人物 纹和动物纹,以几何纹居多,纹样为波 浪纹、旋涡纹或垂幛纹。纹饰线条生动 流利,装饰图案构成繁密,变化丰富有 序。具有代表性的一件是出土于甘肃永 靖的双耳四系大彩陶瓮,其造型稳定匀 衡,纹饰由旋涡纹、圆圈纹、波状纹、 弦纹组成,线条生动流畅,弧线旋转造 成强烈的运动感,堪称我国早期彩陶的 杰作。 半山类型:以甘肃和政县半山遗址出土 的彩陶为代表。长颈小口、宽肩大腹的 双耳罐是最常见的器物。它们造型圆浑 厚重,大方稳定,外型轮廓线转折变化 最为考究,是工艺制作最成功的陶器之 一。 半山陶器彩绘以黑色为主,也兼用红 色,组成的黑红间用的类型也较多。红 黑的强烈对比与胎地的橙黄色交织在 一起,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效果。陶器的 装饰面积较大,有的装饰带有四五条之 多,主次分明,相互配合呼应,结构严 谨、规整,形成一个变化多样统一的整 体装饰色彩。装饰纹样多是几何纹,最 常见的有连旋纹、葫芦纹、平行线纹、 大圈纹、波状纹、折线纹、方格纹、锯 齿纹等。半山彩陶纹样均以宽窄不同的 二方连续样式展开,合围整个陶器。从 陶器的顶部俯视,其图案变为优美的适 合纹样,妙趣横生。 马厂类型:以青海和县马厂遗址出土的 彩陶为代表,基本上沿袭半山类型的器 物。马厂彩陶装饰纹样略显粗犷简率, 最具特色的纹饰是大圆圈纹,卷曲纹, 蛙形纹和勾连纹。处理方法上是在二连 纹饰的单位中,填以不同的纹饰。同时 首次出现雷纹,它与勾连纹为后来的回 纹形成奠定了基础。 简述龙山文化黑陶的分类和特点。 在整个龙山文化系统中,又以山东龙山 文化的氏族部落制黑陶器最为发达,其 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010到公元前1530 年。由于陶坯经过磨光,加上封窑严密, 又有意识地让烟熏黑,表面光亮如漆。 形制类型较彩陶明显增多,如盆、碗、 豆、杯、鬲、鼎、罐等。 黑陶以造型见长,精细俊巧,样式繁多, 独具风格。其工艺技术有黑、光、薄、 棱、鼻五个特征:色调乌黑;器物表面 光亮如有釉;胎质细腻致密而坚硬,有 的厚度仅是0.1~0.2厘米,被称为“蛋壳 陶”;黑陶的转折关系棱角清楚分明, 有的黑陶上刻有凹凸的弦纹;有的器物 有盖、把手或穿绳的钮鼻。 青铜器的分类。 我国青铜器到商代晚期已经形成了教 完备的青铜器种类,分为:礼器、乐器、 兵器、工具和车马器等四大类。礼器是 统治阶级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分 为:炊煮器、食器、酒器、水器。其中, 炊煮器有鼎、鬲等品种。食器有簋、盂、 豆等品种。酒器有觚、觯、爵壶等品种。

(完整版)中国美术史纲要复习思考题答案1

中国美术史纲要复习思考题答案 1.中国原始时代美术的主要特征: 混沌性,具体体现在两方面:1)不是纯粹的唯美而创造的,它对人们的实际生活和宗教观念有密切关系,是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物。2)原始时代的美术各门类尚未明确分化,雕塑、绘画与器物浑然一休,相互依存。 2.从旧时器时代人类的石器制造看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 北京猿人是旧石器时代的早期代表,他们主要采用单向打击技术制作石器,虽然很粗糙,但包含着对称、平衡等基本的美的形成因素,是主体内在精神和创造力的显现。 丁村人他们的造型技术和对造型样式的认识比北京猿人有明显的进步,山顶洞人他们对物质材料的驾驭能力不断提高,并直觉按照美的法则创造出美的造型。 3.何为仰韶彩陶?简述仰韶彩陶各期的造型和纹饰特征。 仰韶得名于何南省渑池县仰韶,它包括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内蒙。 早期:西安半坡村:圆底钵、折腹盆、造型风格朴实愿望,纹饰有几何纹、人面纹、鱼纹、鹿纹、代表作:《人面鱼纹盆》《鹿纹盆》 中期:庙底沟,代表器型:大口小底、曲腹盆、纹饰风格由半坡的写实向变形发展,纹饰有动物纹主要是鸟纹和蛙纹。 晚期:马家窑,分为三类:1)马家窑2)半山3)马丁。器型:盆、钵、瓶、瓮,纹饰有:涡状纹、水波纹、重幛纹。代表《舞蹈纹彩陶盆》。 4.怎样认识彩陶的艺术成就? 彩陶艺术的最大特点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彩陶造型,简洁、凝重、气魄宏伟,体现出朴素、单纯、健康、饱满的艺术风格,纹饰主要有三种类1)线描2)平涂3)综合。 5.《舞蹈彩纹陶盆》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是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仰韶文化马家窑的造型代表,它以极强的绘画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成为原始时代量重要的艺术品之一,它距今六、七千年前,陶盆内壁绘声绘色有每组五人的三组人物手拉手,步调一致地跳着舞,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欢快的气氛,生动的再现了狩猎舞蹈的场面。 6.简述原始时代雕塑的主要内容和代表性作品的艺术特点。 原始时代雕塑作品除了与人类的物质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形象外就是人们所崇敬的氏族成员形象,体现了远方人类对自身的形态、面貌、力量的初步认识。代表作:甘肃秦安大地湾出土的人头型器口彩陶瓶。 7.我国有哪些主要的原始岩画,其表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有内蒙阴山年画、江苏连云港将军崖画、广西花山崖岩画、云南沧源岩画、四川珙县岩画、新疆天山崖画。 第二章 1.奴隶制时代青铜器有哪几种主要类型,青铜礼器的用途及艺术精神是什么? 1)武器2)乐器3 )生活用品。青铜器礼器是标志着奴隶主、贵义务兵等级权威的礼器,它主要用于祭祀活

中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

2. 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帛画》出土地点是1949_年在长沙陈家山 3. 《步辇图》中所画的皇帝是_唐太宗李世民 4. 吴道子的生活时代是唐朝 5. 五代荆浩所著的山水画论是__《笔法记》_ 6.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所画的城市是__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_____ 7. 顾闳中传世的著名画卷是__《韩熙载夜宴图》_____ 9. 南朝谢赫提出“六法”中的艺术最高准则是___气韵生动____ 10. 中国古代三大石窟是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11. 我国唐代最享盛名的青绿山水画家是__李思训_____ 13. 五代南唐山水画家董源的传世作品有__《潇湘图》_____ 14. 中国古代皇帝中最爱好花鸟画而且在花鸟画中具有相当成就的是___宋徽宗赵佶____ 15. 明末以画肖像而著名的画家是___曾鲸____ 16. 清初在水墨大写意花鸟画中抒发家国之痛的是__八大山人_____ 17. 元代前期倡导书画同法,并在绘画、书法上都有较高造诣的是___赵孟頫___ 18. 阎立本生活的年代是___初唐____ 19. 展子虔《游春图》的艺术形式是___青绿重彩____ 20. 湖州竹派的开创者是___文同____ 21. 黄公望创作的著名山水画长卷是___《富春山居图》____ 22. 倡导“南北宗说”的画家是____董其昌___ 23. 新石器时代半坡型彩陶的典型装饰纹样是____《人面鱼纹彩陶盆》___ 25. 唐代以画仕女著称的画家有__张萱、周昉_____ 26. 唐代王维被誉为“___文人画的鼻祖_______” 27. 北宋初年以画寒林平远著称的山水画家是___李成____ 28. 以生动自然的花鸟形象打破黄筌画风对宫廷绘画垄断的北宋画家是___崔白____ 29. 北宋画家郭熙的山水画理论被辑成《林泉高致集》一书。 31. 明代后期在水墨写意花卉画中最富有成就的画家是__徐渭_____ 32. 大同云冈石窟创建于__北魏_____ 33. 中国商周时期最突出的美术创造是__青铜器_____ 34 龙门石窟的所在地是____河南洛阳___ 35. 顾恺之的传世绘画作品有__ 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洛神赋图_____ 36. 宋代画家范宽被誉为“宋画第一”,其代表作品有__《溪山行旅图 37. 元代山水画《渔庄秋霁图》的作者是___倪瓒____ 38. “扬州八怪”中最擅画墨竹的是___郑燮____ 39. 明人“吴门四家”中有一位工匠出身的著名画家是___仇英____ 40. 出土于湖南长沙的两幅战国时期的帛画是___《人物龙风帛画》和《御龙人物帛画》 41. 在中国美术史上,绘画最早被列入国家科举制是在___北宋____ 42. 克孜尔石窟所在地是___新疆____ 44. 《画继》的作者是__ 邓椿_____ 45. 在中国绘画史上,最早创“披麻皴”的是___董源____ 46. 在明代万历年间,把欧洲圣像油画带入中国的是___罗明尔坚____ 47. “以形写神”说最早由顾恺之提出来的。 49. 中国春秋时期有一件最富特色的青铜器是___《莲鹤方壶》____ 50. 中国最早的一部绘画通史是___《历代名画记》____

答案--中国美术史试题4套汇总

中国美术史试题库(4套)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2分,20分 1、马王堆汉墓帛画描绘的主题思想是(B )。 A、天地神话 B、引魂升天 C、墓主生活 D、仙人出行 2、描绘宫中嫔妃生活哀怨的作品是( D ) A、虢国夫人游春图 B、捣练图 C、挥扇仕女图 D、簪花仕女图 3、《潇湘图》的作者是五代画家( C )。 A、荆浩 B、关仝 C、董源 D、巨然 4、首次提出山水画“三远”的论著是( B )。 A、图画见闻志 B、林泉高致 C、画继 D、山水纯全集 5、“元四家”中山水画章法稠密的画家是( C )。 A、黄公望 B、吴镇 C、王蒙 D、倪瓒 6、清代从摹习古法掌握前人经验与程式入手的绘画教科书是(D )。 A、顾氏画谱 B、程氏墨苑 C、十竹斋画谱 D、芥子园画传 7、阿房宫是( A )最重要的宫殿建筑群。 A.秦代 B.汉代 C.东周 D.战国 8、霍去病墓的主题雕塑是( B )。 A.《避邪》 B.《马踏匈奴》 C.《羽人骑天马》 D.《牵牛像》 9、《读碑窠石图》作者是( A )。 A.李成 B.范宽 C.许道 宁 D.燕文贵 10、《韩熙载夜宴图》作者是( D )。 A.周昉 B.黄荃 C.周文矩 D.顾闳中 11、徐悲鸿国画代表作品是( A )。 A.《愚公移山》 B.《松影瀑声图》 C.《水声山色图》 D.《百寿图》 12、六朝时期谢赫所著的( A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美术史论专著,在画史上享有不朽的声誉。 A《古画品录》B《叙画》C《历代名画记》D《画山水序》 13、王蒙的山水常用(A )皴。 A牛毛 B披麻 C豆板 D解锁

中国美术史复习题总结资料

中国美术史复习题库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美术 一、填空题 1、劳动创造了人,艺术起源于人类劳动。 2、人类最初的劳动是从制作石器工具开始的。 3、原始时器的时期,它不仅是人类劳动技能的测量器,也是人类造型能力的指示物。 4、北京猿人大约生存于四、五十万年以前。 5、丁村人大约生存与二十多万年以前。 6、丁村人制作的尖状器上有对称和均衡的感觉。 7、距今2、3万年前的美术遗物是山顶洞人的装饰品。 8、半坡彩陶遗址在西安半坡村。 9、山顶洞人的装饰品说明了人类劳动时间中形成了美的观念。 10、半山类型彩陶一直在甘肃省和政县。 11、原始时期的绘画和雕塑是附属于制陶工艺的。 12、彩陶艺术是新石器时代的创造。 13、庙底沟彩陶距今五千年左右。 14、庙底沟类型彩陶遗址是河南陕县庙底沟。 15、半坡彩陶距今六千年左右。 16、马家窑彩陶出土于甘肃临洮马家窑。 17、马家窑彩陶距今四千五百年。 18、出土于甘肃的彩陶有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彩陶。 19、北京猿人的石器类型有尖状器、砍砸器、刮削器。 20、半坡类型彩陶装饰纹样有人面纹、鱼纹、蛙纹、鹿纹。 21、人面鱼纹盆的装饰纹样有人面、鱼纹。 22、山顶洞人装饰品的目的增加自身美感,引起人们的好感,有助于民族之间的感情关系,加强征服自然的威力。 23、河姆渡出土于的陶猪,山东胶县三里河出土的猪形鬲,显然都是久已驯化了的家猪模样。 24、山东宁阳和山东胶县三里河出土的狗形淘规狗的形象生动有趣。 25、陕西扶风姜西村出土的在陶盆口沿下堆塑的人面像,是男性形象。 26、甘肃泰安县出土的人头形器陶瓶,是一青年女性形象。 27、甘肃天水蔡家坪出土的人面陶塑,可能是陶器上的立体装饰。 28、甘肃临洮出土的人头形盖状物,是目前雕塑史上雕绘相结合最早的作品。 归纳 1、半坡类型彩陶:西安半坡村,距今6000年左右,鱼纹、鹿纹、蛙纹,以鱼纹为主,圆底或平底盆,朴实厚重。《人面鱼纹盆》《鱼纹盆》《鹿纹盆》。 2、庙底沟类型彩陶:河南陕县庙底沟距今5000年左右,二方连续,挺秀饱满,新颖稳重。《大口小底曲腹盆》 3、马家窑类型彩陶:甘肃临洮马家窑,距今4500年左右,波纹、漩涡纹,千回百转往复无穷。《旋纹尖底瓶》《漩涡纹蓊》 4、半山类型彩陶:甘肃和政县半山类型遗址,距今4000年左右,线纹锯齿纹,装饰精致富丽,《长颈小口宽肩大腹双耳罐》 5、马厂类型彩陶:青海民和县马厂遗址,距今4000年左右,直线,粗犷质朴。

中国美术史复习题

中国美术史复习题 1.汉代的美术创作队伍由宫廷画家、民间画工、文人画家三个方面构成。 2.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 其人物形象使人联想起伟大诗人屈原。 3.汉画像砖在四川地区发现最多。 4.汉代石雕中最具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的应首推霍去病墓前石雕。 5.顾恺之提出把握描绘对象形神的方法是迁想妙得。 6.顾恺之提出了塑造人物形象的最高新要求是传神写照。 6.曹不兴是东吴最有声誉的画家,也是记载中最早以佛画知名的画家。他所画佛像衣纹稠叠如贴在身上一样,故有曹衣出水之说。 7.我国古代四大画家是张僧繇、顾恺之、陆探微、吴道子。 8.谢赫提出的品画艺术标准——“六法论”,即“气韵生动、古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转移模写”。 9.阎立本的代表作是《步辇图》、《职贡图》、《历代帝王图》。 10.“吴带当风”的“吴”指的是吴道子;画圣指的是吴道子。 11.《虢国夫人春游图》、《武后行从图》、《捣练图》是张萱的代表作。《簪花仕女图》、《纨扇仕女图》、《听琴图》是周昉的代表作。 12.李思训被后人推为“北宗”或青绿山水画派之祖。〈江帆楼阁图〉、《明皇幸蜀图》是其代表作。 13.韩干是唐代的画马名家,〈牧马图〉、《照夜白图》流传至今。 14.韩滉是中唐专写农村风俗的画家。〈五牛图〉是其著名的传世之作。 15.五代花鸟画的突出成就,集中地反映在南唐的徐熙、西蜀的黄荃两位画家的艺术上。 16.五代北方山水画派以荆浩、关同为代表,江南画派以董源、巨然为代表。 17.《溪山行旅图》是一幅古代山水的优秀典范,作者范宽。 18.“米点山水画”的开派画家是米芾。

19.“夏半边、马一角”指的是南宋山水画家夏珪和马远。 20.黄公望传世作中最著名的作品是〈富春山居图〉。 21.“明四家”指的是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 22.唐寅人物仕女画代表作有《东方塑偷桃图》、《孟蜀官妓图》、《秋风执扇图》,《李端端图》等。 23.董其昌不仅是明末的绘画大家,而且是位重要的绘画理论家。他是南北宗论的首提者。 24.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并称为清末三大家。 25.《韩熙载夜宴图》的作者是南唐画家顾闳中。 26.宋代山水画家王希孟所绘《千里江山图》,堪称青绿山水之典范。 27.西汉马王堆出土的“T”字形旌幡帛画,其主题思想是引魂升天。 28.画像石(砖):是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阙、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壁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29.“南宋四大家”:以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开创了山水画艺术的新风格。他们四人被称为“南宋四大家”。 30.《清明上河图》:是北宋风俗画家张择端所画的风俗长卷。作者通过清明节北宋都城汴梁和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两岸各阶层人物活动情景的描绘,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一些侧面,全幅场面浩大,内容极为丰富,画家用高度概括和集中的手法,广阔而细致地描写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形象和世俗生活。 31.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是元代最具代表性的文人画家。被称做元四家。 32.略谈顾恺之在艺术理论和实践上的成就。 顾恺之在艺术上最大的成就,在于塑造人物不单纯满足于外表的肖似和姿态动作的生动自然,而是提出了塑造人物形象的最高新要求;“传神写照”,并加以实践。这里的“神”是指人的风神(个性和生活情调、情绪),顾恺之的理论主张和艺术实践,把中国传统绘画推向了新的里程碑。 33.简述宋代风俗画兴盛的原因和《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 (1)原因:宋代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由于水墨山水和界画的发展影响,山水、界画和人物融为一体的表现形式逐渐盛行,这不仅使不少画家参与风俗画创作并使风俗画所涉猎的范围更加广阔的基本条件,而且使对大型生活

中国美术史试题库

中国美术史试题库(一) A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马王堆汉墓帛画描绘的主题思想是( B)。 A、天地神话 B、引魂升天 C、墓主生活 D、仙人出行 2、已知最早的纸本绘画《地主庄园图》出土于( A)。 A、吐鲁番晋墓 B、昭通霍氏墓 C、安丘冬寿墓 D、酒泉丁家闸墓 3、描绘宫中嫔妃生活哀怨的作品是( C ) A、虢国夫人游春图 B、捣练图 C、挥扇仕女图 D、簪花仕女图 4、“昭陵六骏”浮雕中具有情节性的作品是( A )。 A、飒露紫 B、拳毛騧 C、白蹄乌 D、特勒骠 5、《潇湘图》的作者是五代画家( C )。 A、荆浩 B、关仝 C、董源 D、巨然 6、首次提出山水画“三远”的论着是(B )。 A、图画见闻志 B、林泉高致 C、画继 D、山水纯全集 7、“元四家”中山水画章法稠密的画家是( C )。 A、黄公望 B、吴镇 C、王蒙 D、倪瓒 8、明代纯以彩色在熟纸绘绢上作写意的画家是( B )。 A、边景昭 B、孙隆 C、林良 D、吕纪 9、清代从摹习古法掌握前人经验与程式入手的绘画教科书是( D )。 A、顾氏画谱 B、程氏墨苑 C、十竹斋画谱 D、芥子园画传

10、与经享颐、何香凝共同组织“寒之友”社的画家是( D )。 A、居廉 B、高剑父 C、高奇峰 D、陈树人 11、作为使用工具的( B ),既是人工制品的鼻祖,也是造型艺术的端倪。 A.壁画 B.石器 C.物件装饰 D.雕塑 12、魏晋时期被奉为“正书之祖”的书法家是( C )。 A.王羲之 B.王献之 C.钟繇 D.陆机 13、阿房宫是( A )最重要的宫殿建筑群。 A.秦代 B.汉代 C.东周 D.战国 14、霍去病墓的主题雕塑是( B )。 A.《避邪》 B.《马踏匈奴》 C.《羽人骑天马》 D.《牵牛像》 15、《读碑窠石图》作者是( A )。 A.李成 B.范宽 C.许道宁 D.燕文贵 16、《韩熙载夜宴图》作者是( D )。 A.周昉 B.黄荃 C.周文矩 D.顾闳中 17、.五代画家董源山水画代表作品是( A )。 A.《潇湘图》 B.《溪山行旅图》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复习资料全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复习资料 一、选择填空: 1、目前所知我国最早出国学习美术的留学生是关作霖。 2、留法画家林风眠赞成东西融合论,经常使用中国传统笔墨创作仕女画,表达形式美和意境。 3、中国画《流民图》的作者是兆和。 4、在解放区新兴木刻运动中,《怒吼吧,中国》是桦创作的版画作品。 5、《三毛流浪记》是漫画家乐平的作品,“三毛”形象家喻户晓,人人喜爱,深受儿童的欢迎。 6、前海派的第一位重要的画家兼书法家、篆刻家是之谦,他的书画艺术开海派风气之先。 7、近代书法家康有为极力提倡北碑,行书用笔凝重稚拙,圆浑苍厚,结体舒展开,气势非凡,笔力苍劲,一扫帖学中靡弱之风。 8、在近代建筑发展中,外滩经过数十年的经营,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 9、在近代以前,中国的学术思想和外界的大规模接触只有两次:一次是晋以来的佛学,一次是明清之际的天学。 10、南北宗论中,画论家以禅喻画,其中北宗主渐修,以神秀为代表,南宗主“顿悟”,以慧能为代表。 11、清代绘画中,《渔翁渔妇图》是黄慎的作品,该绘画以狂草入画,信笔挥写,用笔流畅,线条大胆泼辣,画面视觉效果格外生动精神。 12、近代绘画中,“海上三任”指的是任熊、任薰和任伯年,他具有极强的写生本领和创造精神。 13、近代画坛中,由于著名艺术家的作品供不应求,艺术家请人代劳,即出现了代笔现象。 14、海上画派的著名代表人物是吴昌硕,他的篆刻上溯汉,笔力古厚;绘画上学习青藤、白阳、八大和画派,气势奔腾,设色古艳,别具一格。 15、在留日学习美术的画家中,叔同在美术、戏剧、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杰出成

就,中年出家名弘一法师。 16、徐悲鸿创造出了一套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与现实生活想联系的创作理论,其代表作为《泰戈尔像》、《奔马》等。 17、著名国画家齐白石,其画风具有一种诙谐幽默、通俗村野的特点,而且能够驾轻就熟地运用传统花鸟画的象征手法。 18、建国以后,联美术学院教学体系中的契斯恰科夫素描体系,对我国素描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19、创作于1980年的油画《父亲》是罗中立创作的作品。 20、《百骏图》的作者是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他采用了明暗和透视的画法。 21、在社会主义写实风格雕塑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美院集体创作的收租院和鹤创作的艰苦岁月。 22、新中国成立后,徐悲鸿在借鉴传统“六法”的基础上提出“新七法”,“新七法”的容主要是指位置得当、比例准确、黑白分明、姿态天然以及轻重和谐、性格必现、传神阿堵等容。 23、天寿的绘画观念可概括为一味霸悍,他在构图、设色、形式感等方面具有明显突破。 24、清代金石学的兴起使得文人治印的风气达到全盛,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浙派和徽派两派风格。 二、名词解释: 25、觉澜社 答:觉澜社是由倪贻德、王济远等于1932年10月在发起的美术社团,其主是引进西方现代主义和现代设计艺术,向西方现代绘画流派学习,试图探索现代中国艺术的发展道路,作接近巴黎画坛的画风。代表艺术家有:秋人、阳太阳、弦等。 26、现代艺术运动 答:20世纪初,学习西方艺术的“洋画”逐渐普及,形成了所谓的“洋画运动”。很多留学过来的青年美术家通过创办学校,投身教育,传播西方文明,“洋画运动”也属于现代化过程之一,在这里统称为现代艺术运动。其代表人物有周湘、海粟等。 30、清代宫廷绘画 答:这里主要指的是乾隆时期的宫廷绘画,此时的宫廷绘画正值顶峰,其特点是

中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522

中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01)(2008-06-18 11:08:09) 标签:中国美术史试题考研教育分类:考研专区 1. 中国新石器时代最突出的美术创造是___陶器____,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仰韶文化 2. 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帛画》出土地点是___1949___年在__长沙陈家山_____ 3. 《步辇图》中所花的皇帝是____唐太宗李世民___ 4. 吴道子的生活时代是___唐朝____ 5. 五代荆浩所著的山水画论是__《笔法记》_____ 6.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所画的城市是__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_____ 7. 顾闳中传世的著名画卷是__《韩熙载夜宴图》_____ 8. 白描画卷《五马图》的作者是__李公麟_____ 9. 南朝谢赫提出“六法”中的艺术最高准则是___气韵生动____ 10. 中国古代三大石窟是___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11. 我国唐代最享盛名的青绿山水画家是__李思训_____ 12. 《捣练图》的作者是___张萱____ 13. 五代南唐山水画家董源的传世作品有__《潇湘图》_____ 14. 中国古代皇帝中最爱好花鸟画而且在花鸟画中具有相当成就的是___宋徽宗赵佶____ 15. 明末以画肖像而著名的画家是___曾鲸____ 16. 清初在水墨大写意花鸟画中抒发家国之痛的是__八大山人_____ 17. 元代前期倡导书画同法,并在绘画、书法上都有较高造诣的是___赵孟頫___ 18. 阎立本生活的年代是___初唐____ 19. 展子虔《游春图》的艺术形式是___青绿重彩____ 20. 湖州竹派的开创者是___文同____ 21. 黄公望创作的著名山水画长卷是___《富春山居图》____ 22. 倡导“南北宗说”的画家是____董其昌___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

简答题 1.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六法”内涵:P92 ①气韵生动是也;骨法用笔是也;应物象形是也;随类赋彩是也;经营 位置是也;传移模写是也。 ②“六法是”一个互相关联的有机整体,“气韵生动”是品画的最高美 学准则,谢赫把它视为“六法”之本。谢赫的“六法”和顾恺之的“传神论”呈一脉相承的,他们的理论奠定了中国绘画基本的美学原则和独特的表现法则。 ③他的《古画品录》是一部品评体的绘画史籍。 2.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是一部什么样的“百科全书”?P120 ①《历代名画记》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善于绘画艺术的通史,这部著作 既总结了前人的绘画美学思想,又系统的提出了自己的绘画美学见解,因此它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绘画百科全书。 ②全书共分10卷,内容大致可分为4大部分:关于绘画历史发展的评 述;关于画家传略及画迹史料;关于绘画技法与理论;关于作品的鉴赏、收藏、与考证。 ③《历代名画记》所论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对绘画的起源、功能、承继 关系、评论标准、艺术表现以及时代和地方的特点等方面,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有新的见解。 3. 何为佛教的犍陀罗风格? 犍陀罗作为古地名,指的是今天的巴基斯坦和白沙瓦谷地,阿富汗东部一带,是古印度十六国之一。犍陀罗艺术兼有希腊和印度的风格。据

说贵霜地区的希腊人皈依佛教后,感到佛陀与希腊的救世主阿波罗相似,于是按阿波罗的形象塑造出了佛陀:阿波罗的头,脸上的笑容静谧而安详,披着希腊长衫模样的袈裟。后来,佛陀以健美体魄为特征的雕像,加入了印度苦行的宗教观念在里面,从而使佛陀变得眼窝深陷形容枯槁,丑陋不堪。但他通过肉体的瘦、丑反衬了精神的力和美,可以说,成熟的犍陀罗艺术是用希腊的艺术手法诠释印度宗教思想。 4.何为“文人画”,它的表现特点是什么?P143 ①文人画是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的画,北宋苏轼首次提出“士人画” 的概念,是没有功名的文人的画。 ②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人文思想的绘画,并以书法 如法,画中流露着浓烈的文人思想。 ③文人画以诗为魂,有浓重的表情达意的抒情性特征。以诗的表现性、 抒情性、写意性为最高的美学追求原则。它不拘格套,任性而发。 ④文人画兼诗、书、画、印为一体,重表现,尚内美;取材于山水,花 鸟,梅兰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的意趣,是中国绘画的一种风格样式,注重笔墨情趣,体现文人趣味。 5.郭熙为什么要在文人画中表达林泉高致的情怀?P145 ①郭熙的《林泉致集》奠定了他在山水画史上的不朽地位。它是在山水 画高度成熟后产生的,一定程度上是对北宋后期之前山水画创作总结。 ②《林泉高致》正处于北宋时期儒道禅思想全面发展的时期,儒道思想 在郭熙绘画理论中得到充分体现,他身处官场,却醉心山水。

大学《中国美术史》期末考试复习 ()

●名词解释 三远: 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总结山水画布局中的“高远”,“平远”,“深远”的方法。成为处理全景山水构图的基本程式。郭解释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大足石刻: 是唐末宋初时期的宗教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是中国着名的古代艺术。其规模宏大,刻艺精湛,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在中国古代石窟艺术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国外誉为神奇的东方艺术明珠。 永乐宫壁画: 北方道教艺术中成就最高的是山西永济的永乐宫道教建筑群和壁画。各殿的壁画装饰是在元中后期陆续完成的。永乐宫三大殿的壁画,都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是北方宗教壁画中最有艺术价值的经典内容(其中三清殿的《朝元图》出自当地着名画工之手。构图恢宏,气势非凡。它们的突出之处是整体性强,在各种前代样板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格局。画家的线条运用能力惊人,其圆浑流畅的长线组织,既表现了衣带飞舞飘逸的动感,又体现出浓烈的装饰效果。纯阳殿的《纯阳帝君神游显化之图》,在这一连环画形式的壁画中,全部故事都安排在山水的自然环境中,保持了一种统一的画面基调。它们生动多样地表现出当时人民生活的现实情景。重阳殿的壁画也是连环画形式。)。 《鹊华秋色图》: ·赵孟頫为生活在吴兴的书画收藏家周密作的。在这幅纸本手卷上,突出地体现了画家借复古以开新的艺术理想和成就。 ·以家乡山水为题材创作,其文化内涵十分深厚。 ·这幅精心绘制的作品中,可以看到画家在选择风格语言时的独到之处,这样的复古,完全符合江南文人士大夫的精神追求。 ·从画面上看,有开阔的平远之景,远处鹊,华二山遥相对立,形态各异,别具风采;其墨色韵致更接近董源,多用干笔皴擦,但不作刚直方正的线条,因而圆浑又潇洒。其山石的皴法用披麻皴,富于变化,使细密流畅的线条愈显凝重含蓄之美。 ·这一作品在元代画史上影响深远,是赵孟頫周围的艺术家们看到了一种新的风格趋向。这样的复古,立意过人,因此和一般的临摹仿古有着本质的区别。 ·从中国古代绘画风格的发展史来看,画家在构图上充分现实了其掌握视觉空间的成熟技巧,而且在再现景物方面,达到了汉唐以来最完善的地步。中国古代的艺术家对于征服三维空间的问题,有自己的独特方案,赵孟頫由此开辟出纯粹主观写意的新境界。 《清明上河图》: 是张择端表现汴梁现实生活的作品,在徽宗画院的人物画创作中最有历史价值。描绘了清明时分京城内外很有特点的生活画面。画卷分为三个大的段落:从郊外的景致开始,经过虹桥这个画面的高潮,转入城内。画上五百五十余人,包括了各色人等,体现出画家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和精准刻画。这类风俗题材,虽然前代画家都曾表现过,可是像张择端处理成如此丰富的场面,是前所未有的。 黄公望: 江苏常熟人,字子久,后改号大痴。他的山水,融会了传统精华的许多方面,是真正开宗立派的代表。他是直接继承了赵孟頫生纸淡墨,简笔干皴画法并形成理论的第一个人。着有《写山水诀》。他的作品虽然也尝试了不同的画法,但却有一个统一的基调,这就是从

4月浙江自考中国美术史(二)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4月自学考试中国美术史(二)试题 课程代码:0707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黄河流域的马家窑文化的代表作品是() A.《人面鱼纹彩陶盆》B.《彩绘五鱼纹盆》 C.《舞蹈彩纹盆》D.《鹳鱼石斧彩陶缸》 2.下列青铜器中_______是春秋时期青铜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 A.四羊方尊B.莲鹤方壶 C.司母戊大方鼎D.史墙盘 3.山东武氏祠画像石的内容极其丰富,其中描绘历史故事场面的画像石是() A.《荆轲刺秦王》B.《牛耕图》 C.《戈射收获》D.《二桃杀三士》 4.汉代流传至今的碑刻有数百种,其风格也可谓流彩纷呈,重要碑刻有() A.《乙瑛碑》B.《泰山刻石》 C.《颜勤礼碑》D.《张猛龙碑》 5.魏晋南北朝时期_______的《画山水序》是我国重要的早期山水文献。() A.王微B.宗炳 C.谢赫D.顾恺之 6.初唐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品是() A.《竹林七贤图》B.《观音图》 C.《步辇图》D.《潇湘图》 7.范宽的_______采用全景式构图真实的描绘北方山川,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的杰作。()A.《潇湘图》B.《雪溪图》 C.《匡庐图》D.《溪山行旅图》 8.王冕是元代诗书画印修养全面的典型文人画家,其代表作品是() A.《墨梅图》B.《花鸟图》 C.《竹石图》D.《双喜图》 9.明代吴门画派沈周的代表作品是() A.《春游晚归图》B.《渔乐图》 C.《霜柯竹石图》D.《庐山高图轴》 10.石涛、_______、髡残、弘仁4位遁迹空门的画家被称作“清四僧”。()

中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0分) 1、中国美术史青铜艺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A )。 A、礼器 B、乐器 C、兵器 D、车马器 2、秦陵兵马俑三号坑设计的是( C )。 A、主题部队 B、混合部分 C、军事指挥部 D、弩兵 3、创造“秀骨清象”风格的画家是( C )。 A、曹不兴 B、卫协 C、陆探微 D、张僧繇 4、开创我国青绿山水端绪的作品是( A ) A、游春图 B、江帆楼阁图 C、明皇幸蜀图 D、千里江山图 5、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敞肩拱桥是( A ) A、安济桥 B、广济桥 C、宝带桥 D、安平桥 6、宋代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的画家是( b ) A、李成 B、范宽 C、许道宁 D、郭熙 7、元代学识深厚的少数民族画家是( C ) A、钱选 B、李衎 C、高克恭 D、王渊 8、明代擅长“易园以方,易整以散”装饰手法的画家是( A ) A、陈洪绶 B、崔子忠 C、丁云鹤 D、吴彬 9、瓷器中的“粉彩”出现于( C ) A、嘉靖时期 B、万历时期 C、康熙时期 D、雍正时期 10、《点石斋画报》的主要执笔人是( A ) A、吴有如 B、郑曼陀 C、张聿光 D、马星驰 二、单项选择题(10分) 1、A 2、C 3、C 4、A 5、D 6、B 7、C 8、A 9、C10、A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0分) 1、黄河流域半坡彩陶纹饰最多的是( D ) A、兽面纹 B、凤鸟纹 C、几何纹 D、鱼纹 2、秦汉时代表**仪登第的建筑物是( A ) A、门阙 B、墓表 C、享堂 D、坞壁 3、首先提出“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这一绘画功能的是( B ) A、顾恺之《画云台山记》 B、谢赫《画品》 C、宗炳《画山水序》 D、王微《叙画》 4、我国第一部绘画断代史著作是( B ) A、历代名画记 B、唐朝名画录 C、贞观公私画史 D、续画品

(中国美术史)复习题

三、名词解释 1、凹凸法:是绘画的一种,即用“天竺法”强调立体感效果的古印度画法,作品远望晕如凹凸,近似平实。 2、画像石画像砖:将绘画与雕刻紧密结合,施之于建筑物的浮雕艺术。 3、吴门画派:指明代中期活动在苏州一带的画家,属文人画体系。 4、甲骨文:指刻在甲骨上的卜辞,甲即龟甲,骨即牛或羊的胛骨或肋骨。 5、迁思妙得:作者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想象,把胸中所得变为艺术形象。 6、镶嵌:是指在铸造的青铜器上,用金丝或金片以及其他材料镶嵌成各种华丽秀美的纹饰或文字,然后用厝石在其表面磨错光平,使器物华丽悦目。 7、帛画:用毛笔线描造型画在丝织绢帛上的传统国画。 8、岩画:指刻或画在岩石表面上的图画。 9、烧蓝:是指在经过艺术加工的金、银胎上涂以透明珐琅料,烘烧而成。 10、彩陶:指的是新石器时代有红、褐(黑色)纹样的陶器。 11、尊:盛酒器,形似觚,中部较粗,口径较小。 12、敦:外形上下皆圆,上有钮,下有足,中有耳。 13、曹衣出水: 中国画术语。北齐画家曹仲达所画人物,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1],犹如刚从水中出来。 14、经变画:又称经变或变相,是 把佛经中的文字内容,用绘画 的方式表现出来。 15、秀骨清像:属于魏晋时期以瘦为美的审美风尚,人物形象清瘦、俊朗,具有超逸的精神气质。 16、青铜器: 发端于黄河流域,是铜、锡、铅的合金。分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器等四大类。 17、吴带当风: 中国画术语。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画人物,其势圆转而衣服飞扬,富于运动感、节奏感。故有“吴带当风”之说。 18、年画:中国画的一种,大都用于新年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 19、鎏金:是以金液和水银熔合涂在铜器 上,经磨擦加工使水银挥发,而使金 镀在器物上,金光闪烁。 20、夹纻:用漆灰造形并用麻布粘贴作成漆胎。 21、瓦当: 覆于屋顶檐际的一种瓦件。通指半规或圆形之瓦头。 22、司母戊大方鼎:造型雄伟,器型庞大,是我国奴隶制社会青铜器中最大 的一件,重量达875公斤。 23、马踏匈奴:是霍去病目前群雕的一座主像,战马昂首挺立,好像经 过激战之后停下来,被踏在马蹄之下的匈奴入侵者还在挣扎,这是两个 具有象征意义的典型形象。 24、斗彩:明清釉上彩品种丰富,绚烂多彩,争奇斗胜,故称为“斗彩”。 25、铎:似钟而小,有舌,以甬为柄,持而振之。 26、意境: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1]融合一致而形成 的一种艺术境界。 四、简答题 1、中国岩画的功能表现? 答:主要突出以下方面: (1)传授知识的记事图画。 (2)传达宗教感情的神灵崇拜图像。(3)寄托生活理想的生殖崇拜图画。(4)宣泄娱乐情绪的舞蹈图画。 岩画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不是单一。 2、传统的金银器体现的文化现象? 答:(1)传统的养生文化; (2)宗教信仰和崇拜; (3)权力、等级、财富的象征; (4)体现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审美时尚。总结 3、秦马俑与希腊雕刻相比较,有明显的不同,简述中国雕刻所具有的特点?答:这就是中国雕刻所特有的装饰性和绘画性,此特点是商周青铜工艺留下来的传统。 (1)所谓装饰性,即雕塑形象时不是面面具到地表现局部的三维空间的体面关系,而是把握大的整体效果,略去一些细节,比如衣纹,发纹就大胆用线表现。(2)所谓绘画性,就是将体面雕刻与绘画手段相结合,个别局部用绘画表现,而这些恰是希腊雕刻所避免的。 4、吴道子的艺术特点? 答:(1)巨大的创作热情; (2)真实地描写; (3)大胆的想象力; (4)默画及解剖知识的熟知 (5)技法的高明,线纹激壮的律韵表现。5、明式家具的特点。 答:(1)造型大方、比例适度、轮廓简练 舒展 (2)结构科学、榫卯精密,坚固牢固; (3)精于选材配料,重视木材自身自 然的纹理和色泽; (4)雕刻、线脚处理得当,起着点眼 作用; (5)金属配件玲珑、色泽柔和,起到 辅助的装饰作用 6、顾恺之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答:主要突出以下方面: (1)他为历代职业画家树立了榜样, 提高了绘画的身价。 (2)在绘画中他把表现对象神韵作 为艺术追求的目标。 (3)奠定了“以形写神”的理论基 础。 (4)成功创造了“密体”。 7、简述故宫建筑的个性特征? 答:(1)空间与局部。 (2)象征与实用。 (3)局部与整体。 (4)色彩的魅力。总结 8、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中思想最为活 跃的人物,他以画竹为例,把创作过程 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主要突出以下方面: (1)眼中之竹。 (2)胸中之竹。 (3)手中之竹。 正是从生活形象到艺术形象的加工、 提炼、概括、提高的的过程。 “意在笔先”是必须遵循的法则,而 只有对方法灵活运用才能产生生动感人 的艺术形象。 9、春秋战国时期建筑,在建筑材料、技 术和艺术处理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主要 表现在几个方面? 答:(1)多功能的砖瓦。 (2)斗拱的发明与使用。 (3)台榭陂池之奢。 (4)宫室彩绘装饰。 总结:形象地说明了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 生活的道理 10、元四家中倪瓒山水画的构图特点? 答:构图概括近于程式化;多采取三段 式。 (1)近景平坡上三五株枝叶疏落的林 木,一座空荡的茅亭。 (2)中景留出大片空白,以示寥廓平 静的水面。 (3)远景用几座平缓的山峦与之相呼 应。 (4)不见帆影,不见人迹,有如与世 隔绝的孤岛,空旷、寂静、冷清。 11、论述北宋《林泉高致》着重强调哪几 个方面。 答:(1)画家要深入观察生活,抓住对象 的主要特征。三远法即深远、高远、平远 的提出,具有重大意义。 (2)强调充分发挥想象,选取富有诗意 的景致。 (3)创作时精神高度集中,反复修改。 (4)师承要广取博采,不局限于一家。 (5)工具材料择善而用,技法要灵活应 变。 12、清扬州八怪中的李鱓写意花鸟画的新 突破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主要突出以下方面: (1)作画的题材比前人更为广泛,从花 草树木,至日常生活的各种器物用具,都 被摄入画面。 (2)在技法方面,喜用破笔泼墨塑造形 象,又由于用笔故作旋动之势,线条粗细 刚柔相间,能表现出物体的情态,线条本 身又富于变化之美。 (3)画面形象打破静态,捕捉事物运动 中的情态。 13、汉代画像石的题材大致可分为哪几 类? 答:主要突出以下方面: (1)神仙灵异,祥瑞珍奇。 (2)古圣先贤。 (3)车骑出行、庖厨宴饮、 乐舞百戏、田猎农事、 胡汉战争以及城郭、衙 署、庄园、楼阁、仓库。 14、战国帛画反映的内容及艺术特点是什 么? 答:内容:反映了楚人祈求死后升天的幻 想。 特点: (1)画面背景空白,构图突出龙凤飞升 的形象。 (2)以线造型,笔致圆转流畅。 (3)形象皆为正侧面,基本比例正确。 (4)龙凤造型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装饰 趣味。 15、赵孟頫说“画贵有古意”,你是如何 理解的? 答:(1)反对那种轻软的笔线和皴法复杂 繁密的宋画。 (2)重新引书法入画,追求书法的表现 力,不为物象拘牵。 总结:赵孟頫的思想是直接针对宋画有感 而发[1]。 16、“扬州八怪”的绘画有何特点? 答:(1)风格鲜明,个性突出。 (2)重视情趣的表现,力图在作品中显 示出自己的人品、学问、才情、思想。 (3)诗文、书法、绘画、印章,完美结 合。创作特点:师造化、抒个性、用我法、 专写意、重神似、端人品、博修养。 17、三代青铜器的风格演变? 答:(1)殷人以瑰丽为美,器物多通身纹 饰,以兽面纹为主,装饰繁缛华丽,气氛 威严怪异,颇富神秘色彩。 (2)西周以朴素为美,多趋矮平,以几 何纹为主。 (3)春秋以新奇为美;战国青铜器以华 巧为美。 18、试简述吴门画派形成及影响。 答:主要突出以下方面: (1)吴门画派是指明代中期活动在 苏州一带的画家,属文人画体 系。这派画家的特点是重神 韵,重意境,讲格调,讲含蓄。 (2)明初,苏州地区有一批元代遗 民画家仍在从事艺术创作,并 继续影响这一地区的绘画。 (3)到了明代中期,随着地方商品 经济的发展,书画在继承元代 传统的基础上,大放异彩。其 中的佼佼者要属吴门四家,即 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 19、花鸟画中的被誉为“徐熙野逸”的徐熙 的绘画有什么特点? 答:徐熙的风格:(1)取材多为民间汀 花野竹,水鸟渊鱼。 (2)作画重在用墨,兼勾带染,有“落墨 花”之称。 (3)设色不以晕淡为工,只是略加色彩。 因此画史上有“徐熙野逸”之说。 20、简述海派中坚任伯年的艺术特点。 答:(1)尊重生活,关注社会,艺术源于 生活,高于生活,这是成功艺术家都要遵 循的原则。 (2)文人素质,画工技巧集于一身,能 诗善书,诗作虽平平,但悟性好,故画常 含诗意。 (3)融中西画法于一体的成功尝试。 五、论述题: 1、简述苏轼文人画理论要点? 答:(1)抬高“士人画”,贬低画工,藐 视画院 (2)强调诗画一律。 (3)强调绘画的娱乐性,忽视作品的思 想性。 (4)强调创作冲动,有感而发。 (5)强调神似,忽视形似。 (6)表现方法不受程式束缚,因需而异。 (7)强调画外意。 (8)强调诗书画结合。 总结:中心思想是强调艺术要充分表达作 者的主观感情,要尊重艺术本身的规律 性,艺术要讲究艺术性,不能干巴巴地说 教。 2、从时代背景、表现内容、艺术特色、 整体评价等方面分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 宴图》。 答:(1)五代南唐政权的摇摇欲坠造成许 多人对前途悲观失望,故而疏狂自放以蒙 蔽朝廷耳目。 (2)通过听琴、观舞、休憩、赏乐、调 笑五个场面,描绘了政治上失意的官僚韩 熙载尽情声色、颓唐放纵的夜宴生活。 (3)构思严谨,人物性格刻划生动而有 深度。衣纹组织严谨而又简练。设色以浓 重色调为主,配以淡彩,间隔以大块的黑 白,起着统一画面的作用。 (4)除绘画史上的重要价值外,也是研 究音乐史、舞蹈史、工艺史的宝贵资料。 3、试论述五代两宋时期美术的主要特 点? 答:(1)美术创中心转移。 (2)职业画家活跃。 (3)宫廷绘画繁荣。 (4)士大夫绘画潮流涌起。 (5)题材和风格多样化。 (6)画史和绘画著录新成就。 (7)书法艺术开一代新风。 (8)雕塑艺术进一步世俗化。 (9)工艺美术向商品化平民化方向发展 从以上内容展开总结 4、从时代背景、表现内容、艺术特色、 整体评价等方面分析唐寅的《孟蜀宫伎 图》。 答:(1)宫廷君王的奢侈豪华带给宫伎、 歌伎的只是一种悲剧。 (2)通过四个盛装的宫伎描绘了五代后 蜀孟昶的宫廷生活。 (3)诗的点缀道出了画的主题。线条细 劲、流动,设色妍丽、明快、变化十分丰 富。人物独特的造型特征,突出了宫伎弱 不禁风的情态。 (4)整个作品秀润、明朗、简洁、清新。 作者饱受炎凉世态的滋味,通过宫伎的描 绘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从以上内容展开总结 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出现了一些 前所未有的特点,试简述其要点。 答:(1)产生了帝王画家和专职的文人画 家。 (2)宗教美术题材为艺术家提供了自由 想象的余地,加之有外来佛教美术可资借 鉴,画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才能,这对艺 术水平的提高无疑是极为有利的。 (3)当时产生了系统的文艺理论和画论, 一方面对过去的艺术实践进行总结,同时 对当代的创作提出新的要求,使绘画创作 有了明确的方向,以形写神说的理论成为 画家自觉的指导思想。 (4)中外艺术的融合,提高并丰富了绘 画的表现技巧,产生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 疏密二体绘画风格,影响深远。 (5)绘画技巧有了明显进步,刻画形象 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设色也更加丰 富,人物画开始有丰富的背景。 从以上内容展开总结 6、论述隋唐绘画分期及代表人 物、作品? 答:按时间顺序大体可分三大阶段: (1)第一阶段为隋代和初唐。南北画风 有融和之势。绘画风格崇尚细致艳润,代 表画家为阎立本,代表作品:《步辇图》 《历代帝王图》。 (2)第二阶段为盛唐时期。此间唐朝经 济繁荣,文化昌盛。艺术上崇尚雄健清新。 人物、山水、花鸟画都在蓬勃发展,代表 人物:①吴道子,作品《天王送子图》。 ②张萱,代表作:《虢国夫人游春图》。 (3)第三阶段为晚唐时期。大唐帝国经 安史之乱、艺术也受到一定影响。代表画 家:周舫,代表作:《簪花仕女图》。艺术 向专门化方向发展隋代和初唐为隋代和 初唐为。 7、简述故宫建筑的个性特征? 答:(1)空间与局部,空间是虚的,建筑 物是实的,安排得当,产生了以虚代实、 虚实相生的效果。 (2)象征与实用,显示了皇帝的权威, 象征皇权至高无上,江山永固。 (3)局部与整体,故宫是由许多单位建 筑组合而成的,是一个不可拆散,不可移 位的紧密整体。 (4)色彩的魅力,在形成明清故宫建筑 统一的风格中,使用大面积相同的色彩也 是一个重要因素。 (5)从以上内容展开总结。 8、从时代背景、表现内容、艺术特色、 整体评价等方面分析分析张择端的《清明 上河图》。 答:(1)宋初市民阶层的形成,出现了 以市俗生活为中心内容的风俗画[3]。 (2)通过郊野、汴河、街市三个段落, 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汴河两岸清明时节 的街市景象。 (3)构图采用散点透视。布局有序,内 容丰富,主题突出。采用线描淡彩画法, 并紧密结合对象的质感特征。 (4)体现了中国古代风俗画的最高成就, 对研究宋代的城市生活以及民俗、服饰、 建筑、工商、交通等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总结[1]。 9、春秋战国时期绘画的主要特征。 答:(1)中国画的基本特征至战国开始 呈现,以线造型,线条运用已比较成熟, 设色虽未脱离平涂的初起阶段,但渲染枝 法已开始使用。 (2)春秋战国绘画受到社会实用功 能制约,题材和手法都要受到限制,但在 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匠师已熟练地掌握了 写实和虚拟手法,用于描绘不同的对象。 (3)构图和技巧处在幼稚阶段,匠 师还没有掌握透视法则,处理形象的前后 关系,通常采用上下层隔离开的形式,上 层表现远,下层表现近。 (4)由绘画用途进一步扩大,特是 在装点统治者的生活方面越来越显示出 它的作用,遂引起政治家、和哲学家的关 注,绘画活动被用来阐述政治观点和哲 理。 10、试论谢赫的“六法论”? 答:主要突出以下方面: (1)气韵生动:是作品的最高要求,指 的是绘画形象所表现出来的能够感动人 的一种力量,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和谐的节 奏与悦目的风致; (2)骨法用笔:指的是作者表现手段的 “笔墨”效果,例如线条的运动感、节奏 感和装饰性; (3)应物象形:指的是造型轮廓正确, 精神一致; (4)随类赋采:绘画的色彩要符合该物 象应有的色彩; (5)经营位置:是指画面结构布局成为 主次分明互相联系的统一有机体; (6)传移默写:指的是写生、体验、摸拓 和临摹,这些学习绘画艺术的途径和方 法; 总结:“六法论”成为1500年来 品评绘画的最高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