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城市水文化构建探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焦作市城市水文化构建探析

摘要:城市水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针对焦作市“六纵”、“四横”的山水格局现状,本文提出“以水为体,以绿为媒,海纳百川,融古汇今”的水文化构建理念,并提出四项实施措施,以期推动焦作市水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焦作市水文化体系构建

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凭借着临水聚集的活动,人类创造了优美的滨水景观。历经风雨的河流水系承载着人类众多的历史、文化、生活、故事、感情,流淌千年,滋润万物,中国“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古训是人类关于滨水景观文化的最好写照。

焦作市作为“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具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和文化底蕴,通过对焦作市水景观与水文化进行系统的梳理与规划,将焦作市滨水地区打造成为环境优美、特色独具、文化鲜明、最具生命力的城市公共空间。

一、“水文化”概念解析

“水文化”从狭义讲,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关于如何认识水、治理水、利用水、爱护水、欣赏水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水文化中不仅包括了与水有关的知识、信仰、道德、情操、风俗、习惯、科学、哲学、文学、艺术等精神财富内容,也包括生活、生产应用的方式、工具、技术、工艺、构筑物及其产业等物质财富内容。

从广义上讲,水文化不仅涵盖了以上狭义中的所概括的水自身的特质所形成的感官情感文化以及水所承载诸多功能所形成的行业文化等,还包括依托滨水园林空间所承载的一切优秀地方文化展示与体验的泛水文化,如城市风貌、民风民俗、历史文化、现代文明等。

二、焦作市水系概况

焦作市北枕太行,南倚黄河,沁河、大沙河等水系横织市域,山水格局清晰;焦作城区依托优越的山水资源,目前已形成“六纵”(白马门河、普济河、群英河、翁涧河、李河、山门河等6条南北向河流)“四横”(南水北调中线、新河、大沙河、蒋沟等4条东西向河流)的水系格局,可谓是水网织城,水资源条件优越。

但是在以往的城市环境建设中,城区中的河流水网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沦为城市的泄洪排污渠道,河流生态系统严重受损,河道干枯、岸线破碎、水体污染、绿化缺失,大大丧失了河流应有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游憩功能,局部治理地段也是基于传统水利的标准,以硬质护砌为主,建设标准较低,滨水景观建设近于停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山水焦作”的美好城市形象,滨水经济更是无从谈起。

三、焦作“水文化”体系构建理念

依托“山水焦作,太极故里”的鲜明文化特色、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良好的绿化基底,强化“山为骨肉、水为血脉,绿为发肤、文为灵魂”的城市景观风貌格局,确立“以水为体,以绿为媒,海纳百川,融古汇今”的水文化构建理念,即通过焦作市区蓝色水廊和滨水绿廊的建设,以“太极文化”为水文化主脉,融入山水文化、养生文化、隐逸文化、名人文化、煤矿文化、民俗文化及现代文化,形成个性鲜明,多元融合的焦作水文化体系。

焦作“水文化”以优秀的地方文化和民风名俗为依托,同时融入中国优秀的传统水文化及积极向上的现代水文化,以滨水园林空间为载体,通过水系梳理、空间围合、文化雕塑、纪念建筑、植物造景、地形塑造,打造文风馥郁、风韵独具的山水焦作。

四、焦作“水文化”体系构建措施

1)显山蓄水强化大山水格局,叠山理水塑造小山水格局。

梳理整治城区水系,依托南北向水系通廊,打通城市景观视廊,同时筑坝蓄水,以此强化背山面水的自然风貌格局;另外在滨水园林空间中,通过地形塑造及山石的堆砌,人工水系的营造,园林植物的搭配,建筑小品的点缀,将自然山水风光缩移摹拟咫尺之间,呈现“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河万顷”的山水意境。

2)提炼优秀地方文化,丰富城市滨水公共艺术空间。

以太极文化为核心,塑造太极广场、太极文化园及太极拳馆等主题空间,将“太极”符号的标识于铺装地雕、照明灯具、景观指示系统、座椅、垃圾箱等公园服务设施中,强化“太极”文化的主导作用;依托名人文化,在其文化溯源地就近建立名人文化纪念园外,进一步引申扩大其外延内涵,建立古典音律园、健康养生园、天文数理文化园、怀药文化园、山水诗词文化园、隐逸竹园、煤城工业纪念园、绞胎瓷文化园、姓氏寻根文化园、怀府商业文化园等园林空间。

3)结合轻松活泼的民俗文化,营造市民休闲景观节点。

建立民俗文化主题园,充分的传承和展示焦作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同时将一些轻松活泼的民俗文化及民间艺术,如唢呐、怀梆、董永传说、司马懿得胜鼓、赵氏孤儿传说、高抬火轿、郑王词曲、火龙舞、河阳花鼓戏、苏家作龙凤灯、武陟盘鼓、二股弦武德镇抬鼓等等,融入到滨水游憩休闲空间中,建设一些曲艺广场、戏曲舞台、戏迷角、彩灯游园、花鼓广场、舞龙广场等民俗气息浓郁的园林空间。

4)依托现代生态文化、商业文化、科技文化,打造滨水文化多元空间。

贯彻“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通过生态湿地、生态护岸、园林植物栽植、

清洁能源应用、雨水收集利用、垃圾分类整理,建设生态景观河道;充分利用“活力水环”滨水空间,依托焦作市的旅游市场资源和现代科技,打造焦作“休闲商务区”(RBD),强调滨水空间活力和功能的多样性,功能涵盖现代水景广场(公园)、人工湿地、公园绿地、步行系统、水面游览系统、天文科技馆、曲艺博物馆、陶瓷博物馆、滨水商业步行街、水主题乐园、运动场馆、娱乐场所、高档社区、文化设施等,为游客和市民提供餐饮、购物、住宿、艺术赏析、娱乐、休闲等综合服务。

五、结论

随着现代人类文明智慧的加速演进,现代与未来人类对于滨水景观及其承载的滨水聚居环境的偏爱必将与日俱增,这些以城市水文化为标志的城市滨水区发展思路与实践已经引人瞩目,成为与城市共生,带动城市发展的活力之源,是城市未来发展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刘树坤.水利建设中的景观和水文化[J].水利水电技术,2003年1月;

2、余达淮等.文化理论下的新时期水文化架构形式与原则[J].水利发展研究,2011年11月;

3、邓翔,秦军.荆州市水文化初探[J].规划师,2006年第03期。

资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2012-QN-2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