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单胞杆菌属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学特性、实验室检查、生化鉴定、临床症状、耐药性及预防措施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学特性、实验室检查、生化鉴定、临床症状、耐药性及预防生物学特性铜绿假单胞菌是常见条件致病菌,属于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
菌体细长且长短不一,有时呈球杆状或线状,成对或短链状排列。
菌体的一端有单鞭毛,在暗视野显微镜或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细菌运动活泼。
铜绿假单胞菌为专性需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特别是该菌在4℃不生长而在42℃可以生长的特点可用以鉴别。
在普通培养基上可以生存并能产生水溶性的色素,绿脓素与带荧光的水溶性荧光素等。
在血平板上会有透明溶血环。
含有O抗原以及H抗原。
O抗原包含两种成分:一种是其外膜蛋白,为保护性抗原;另一种是脂多糖,有特异性。
O抗原可用以分型。
实验室检查标本来源。
采自不同感染部位的各种标本,包括血液、尿液、痰标本、脓汁、穿刺液等。
还包括来自医院环境中的各种标本如水、空气、物体表面采样等。
染色镜检。
为革兰阴性杆菌,菌体大小(1.5~5.0)um×宽(0.5~1)um,细长且长短不一,有时呈球杆状或线状,成对或短链状排列。
菌体的一端有单鞭毛,无芽胞,无荚膜。
分离培养本菌生长对营养要求不高。
对有正常菌群存在的临床标本或来自环境中的标本应接种选择性培养基如麦康凯琼脂培养基(MAC);对无正常菌群存在的临床标本如血液、脑脊液、穿刺液等可接种普通全营养型培养基或血琼脂培养基、铜绿假单胞菌培养基。
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18~24h可以见到扁平、湿润的菌落,该菌所产生的带荧光的水溶性青脓素与绿脓素相结合将使得培养基呈亮绿色;在血琼脂平板上生长时可以见到在菌落的周围有溶血环,菌落呈金属光泽;在铜绿假单胞菌培养基上呈蓝绿色或者红褐色菌落,365nm紫外灯下显荧光。
如果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则呈浑浊状生长,在液体表面形成菌落,而在培养基底部的细菌生长不良。
生长实验。
铜绿假单胞菌在4℃不生长而在42℃可以生长。
生化鉴定分型(1)噬菌体分型:所应用的噬菌体现有24株,分型率达90%。
假单胞菌属

铜绿假单胞菌(P. aeruginosa)
检验结果分析与报告: 诊断一定要与临床表现相结合 治疗过程中,3-4天后重复药敏测试
铜绿假单胞菌(P. aeruginosa)
耐药机制:
①产酶:金属酶,OXA酶
②外膜蛋白的改变(Outer membrane proteins,OMP)
为主要机制 ③主动泵出机制:对喹诺酮类,
假单胞菌属 (Pseudomonas)
一、 概述 1. 分类 2. 临床意义 3. 微生物特性 4.微生物检验 (1)检验程序 (2)鉴定 (3)药物敏感性试验(Antibacterial Susceptibility Test)
1.分类
• 假单菌属按rRNA同源性分为5群及未确定rRNA
同源群有关的种
• 生长温度范围广,最适生长温度为35℃
• 产生各种水溶性色பைடு நூலகம்:绿脓素、脓玉红素、荧光
素、脓褐素
• 对理化因素耐受性较强,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4.微生物检验
• 检验程序 • 鉴定
• 药物敏感性试验按NCCLS(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推
MexA-MexB-OprM及MecC-MexD-Oprj
④整合子:1类,3类
• 一群需氧、不发酵葡萄糖
• 无芽胞,有鞭毛
• 氧化酶阳性的革兰阴性杆菌
• 多为条件致病菌
2.临床意义
• 假单胞菌属分布广泛,人类不发酵菌感染 中,假单胞菌占70%~80%,主要为铜绿 假单胞菌,其他较为常见的菌种有嗜麦芽 窄食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
3.微生物特性
• 革兰阴性、无芽胞、专性需氧
铜绿假单胞菌-kxx

微生物学检验
培养特性 血平:圆形 光滑 不透明 不溶血 氨气味 普平:淡黄色菌落
35℃ 18-24h
嗜麦芽在普平上生长24h
圆形 中等大 淡黄色 不透明
Mac上可分解乳糖,但表现为乳糖不发酵菌落(24h)
Mac上乳糖不发酵菌落(48h)
圆形光滑 淡黄色、 中等大小
恶臭假单胞菌(P. putida,Pp)鉴定特征
革兰阴性杆菌,极端丛鞭毛 专性需氧,麦康凯生长,产青脓素(荧光素)不产
绿脓素,陈旧培养物有腥臭味。 最适生长温度25~30℃,4℃和42℃均不生长。 氧化酶(+),氧化分解葡萄糖、果糖等 精氨酸双水解酶(+),不液化明胶 硝酸盐还原(-),乙酰胺水解(-)
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牵头成立 的“中国CHINET细菌耐药监测网”成立于2004年10 月
涉及北京、 上海、杭州、广州、武汉、重庆等6个 城市的8所三级甲等 医院(教学医院) •
2006年发展到12家(2所儿童医院,以及新疆和甘 肃的2 所)
• 2009年发展到14家(昆明和安徽的2所) 按统一 方法(K-B法)、标准化的材料进行动态性耐药性 监测
不发酵革兰阴性杆菌 (nonfermentative bacilli, NFB)
概念区分
不发酵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分类学命名 仅是具有某些共同形态结构和生化特征
的一些细菌统称
概述
不发酵菌概念关键点
不发酵葡萄糖 多为专性需氧菌 革兰阴性杆菌
不发酵菌共性
不发酵葡萄糖(氧化利用或不利用) 氧化酶阳性(除嗜麦芽和不动杆菌) 动力阳性(除不动杆菌和莫拉菌)
1. 革兰氏阳性球菌检出率超过革兰氏阴性杆 菌。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生物学分类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生物学分类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Pseudomonas maltophilia)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属于铜绿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daceae)属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它最初被归类为一种假单胞菌,后来经过进一步研究和分类,被确定为一种新的单胞菌种。
从生物学分类的角度来看,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分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形态特征,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通常呈杆状。
在培养基上形成黄色粘液状的菌落。
2. 生理特征,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是一种嗜麦芽糖的细菌,它能够利用麦芽糖等麦芽类物质作为碳源进行生长。
此外,它还具有多重耐药性,对抗生素具有较强的耐药性。
3. 分子生物学特征,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更准确地确定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分类位置,这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其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
4. 系统发育,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与其他假单胞菌科细菌的关系
也是分类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其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可以更好地
理解其在细菌界的分类位置。
总的来说,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生物学分类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分子生物学特征和系统发育等
多个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其在分类体系中的准确位置。
这些分类信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研究这一细菌种类的特点和
生物学行为。
铜绿假单胞菌的形态及生理特征

铜绿假单胞菌的形态及生理特征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它具有许多独特的形态和生理特征。
本文将介绍铜绿假单胞菌的形态特征、生物化学特性、营养需求以及生长条件等方面的内容。
1. 形态特征:铜绿假单胞菌的形态特征包括菌体形状、大小、排列方式等方面。
它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通常呈现为直杆状或弯曲杆状,长度约为1.5-3.0微米,宽度约为0.5-0.8微米。
其菌体通常呈无色或白色,但也可以呈现绿色或蓝绿色,这是由于其产生的溶菌酶和色素所致。
在培养基上,它形成灰白、干燥且呈珠状的菌落,具有较强的糖胞聚和胶原降解能力。
2. 生物化学特性: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多种生物化学特性,这些特性可用于其鉴定和诊断。
它可以利用多种碳源,如葡萄糖、乳糖、甘露糖等进行代谢,并产生酸和气体。
此外,铜绿假单胞菌也可利用氨基酸、有机酸和酒精进行代谢。
另外,该菌具有多种酶的产生能力,如氧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这些酶能使其耐受氧气的存在。
3. 营养需求: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细菌,其生长需要一定的营养物质。
它属于好氧生物,对温度和pH值的要求较宽容。
它可以在20-42摄氏度范围内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7摄氏度。
其pH范围为7.0-8.0,最适生长pH为7.2-7.8。
此外,它对含氧量要求较高,不能在无氧环境下生长。
4. 生长条件:铜绿假单胞菌可以在各种寄主和环境中寄生和繁殖。
它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和植物表面等自然环境中。
此外,在人体内也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特别在免疫抑制患者中更容易引发严重感染。
它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机体,如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伤口等。
综上所述,铜绿假单胞菌具有特殊的形态和生理特征。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形态特征、生化性质、营养需求和生长条件对于其鉴定、诊断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在医疗领域和环境卫生领域,对铜绿假单胞菌的研究和控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抵抗力较强。耐许多化学消毒液与抗生素,在潮湿环境中能较长期存活。56℃ 1h可杀死该 菌。
荧光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为革兰氏阴性单端丛毛菌,专性需氧,具有嗜低温性,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4℃可生长,35℃以上不生长 。荧光假单胞菌广泛分布于水、土壤及正常人体皮肤等部位。
该菌产生在紫外线照射下发出黄绿色荧光的荧光素,不产生绿脓素。该菌是一种环境污染菌,为少见的条件 致病菌。可从脓、痰、胸水、尿和血液中分离出来,但35℃培养时检出率较低。该菌可在冰箱贮存的血液中繁殖, 自溶后释出内毒素,若此血液输入病人体内,可导致不可逆性的休克而死亡,故血库血液应严防该菌污染。
荧光假单胞菌是植物根际最普遍的微生物类群,具有分布广,数量多,营养需要简单,繁殖快,竞争定殖力 强的特点。世界许多国家均有人报道分离到抗植物病害的荧光假单胞菌,而且许多菌株能产生几种活性物质,抗 多种植物病害。
形态特征
假单胞菌假单胞菌为需氧的革兰阴性小杆菌。菌体呈杆状或略弯曲,有单端鞭毛或丛鞭毛,有荚膜,无芽 胞 。该菌属中有些菌株在代谢中能产生多种水溶性的色素,如绿脓素、荧光素、红脓素、黑脓素等,有的菌可 产生多种,有的只产生1—2种 。
铜绿假单胞菌与荧光似单胞菌和恶臭假单胞菌的鉴别:三者均可产生荧光色素,但铜绿假单胞菌42℃时生长, 后两者则不能生长。
恶臭假单胞菌革兰阴性杆菌.有极端鞭毛.无芽胞.无荚膜。在血琼脂平板上35℃培养18-24 h.形成大而湿润、 灰色的菌落。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呈较大无色、湿润的菌落。在营养琼脂平板上呈黄绿色的菌落。在紫外线下可 见荧光。
铜绿假单胞菌的形态特征及生理特性

铜绿假单胞菌的形态特征及生理特性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属于铜绿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aeruginosa),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可在土壤、水体、植物和动物体内等多种环境中被发现。
它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有一定的致病性和多重耐药特性,对于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构成一定的潜在威胁。
铜绿假单胞菌的形态特征可通过显微镜观察进行分析。
它是一种不发芽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细胞形态呈现为长短不一的杆状,大小约为0.5-1.5微米×1.5-5微米。
它具有弯曲的形态,偶尔会表现为弯曲的串珠状。
菌体的表面细胞质多呈水滴状,呈现出细菌特有的非光泽外观。
此外,在革兰染色中,铜绿假单胞菌会呈现出青绿色至铜绿色的颜色,这也是其命名的原因之一。
这种特殊的颜色是由于菌体内含有大量的花青素类黄绿色素(pyocyanin和pyoverdine)所致。
这些色素的产生与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性有关。
在生理特性方面,铜绿假单胞菌具有一定的多样性。
首先,它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意味着它的外层细胞壁缺乏厚重的层状结构,而是由较薄且较脆弱的薄膜组成。
这一特点使得铜绿假单胞菌在抗生素的治疗中较为耐药,因为其外层细胞壁难以阻挡抗生素分子的进入。
此外,铜绿假单胞菌可以利用多种有机物质进行代谢。
它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能力,能够利用多种有机物质作为碳源和能源。
铜绿假单胞菌也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它具有较高的氧耐受性,且能够在缺氧条件下存活和繁殖。
此外,铜绿假单胞菌还表现出一定的产色特性。
除了前文提到的青绿色至铜绿色外,它还可以产生黄绿色、荧光色等不同颜色的色素。
这些色素的产生与其代谢产物相关,可用于其在实验室中的鉴定和分离。
另外,铜绿假单胞菌具有一定的抗生素耐药性。
它能够分泌β-内酰胺酶,降解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使得治疗困难增加。
此外,铜绿假单胞菌还能产生多种外膜蛋白和多糖,增加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铜绿假单胞菌解析

• 书本P163 5.26
样 品 10g
10 ml
BL
100 ml
缓冲液
供试 液
10ml
BL 阳性
BL 阴 性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平板
培养温度: 36℃
营养琼脂斜面
培养时间: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平板 18~24h (必要时可 延长至48h)
增菌培养
供试品
供试液
胆盐乳糖增菌液
36±1℃ 18~24h
培养基成分:
PDP斜面,是否有色素,有, 用氯仿3-5ml萃取,用无菌 玻璃棒搅碎培养基、混匀, 色素完全在氯仿层。吸管 把氯仿层移到另一试管, 加入盐酸1M1ml,静置后, 盐酸出现粉红为阳性,无 粉红为阴性,阴性斜面培 养1-2天再重新做一遍。如 果仍是阴性。做下一步试 验。 绿脓菌素从有机相转到酸性 水相中会由蓝绿色变为粉 红色。
假单胞菌属
1. 2. 3. 4. 5. 6. 7. 8. 革兰氏阴性 细胞单个 直的或弯的杆菌 0.5—1 × 1.5—4微米 单鞭毛或多鞭毛 有机化能异养菌 呼吸代谢,永不发酵 严格好氧菌
模式种: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
• 1.0.5-0.8*1.5-3.0微米的杆菌 • 2.细胞单个 • 3.成对或成短链。以极生的单鞭毛运动(有 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极生鞭毛的细胞,但不 常见) • 4.在中性或碱性培养基种呈蓝色:在酸性培 养基种呈红色 • 5.专性好氧,在硝酸盐培养基中除外。
• 各种抗生素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所致感染过程中都可 能发生耐药。初代敏感菌株在治疗3-4天后可能发 生耐药,有必要重复分离菌株 • 本菌对多种抗生素天然耐药,常用三代头孢和氨基 糖苷类联合治疗
鉴定结果分析
• 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来的铜绿假单 胞菌,需要排除污染因素 • 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需连续 三次痰培养阳性才能确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况
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原称绿脓杆菌。 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为土壤中存在的最常见的 细菌之一。各种水、空气、正常人的皮肤、呼 吸道和肠道等都有本菌存在。本菌存在的重要 条件是潮湿的环境。
假单胞菌属共同点
革兰阴性杆菌,无芽孢、无荚膜,单或丛鞭毛 专性需氧 营养要求不高 产生水溶生长性色素
假单胞菌属
假单胞菌属
专性需氧的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胞杆菌,呈杆状 或略弯。菌体大小(0.5~1)×(1.5~4)微米。具端 鞭毛,能运动。有些株产生荧光色素或(和) 红、 蓝、黄、绿等水溶性色素,不发酵糖类。大多数 菌的适温为30℃。DNA中的G+C克分子含量为 58~70%。存在于土壤、淡水、海水中。目前已 确认有 29种,其中至少有3种对动物或人类致病。 假单胞菌科细菌根据rRNA-DNA同源性分为5群,其 中Ⅰ群属于假单胞菌属,共7种细菌,代表菌种为 铜绿假单胞菌。
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种类:
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 荧光假单胞菌(P.fluorescence ) 恶臭假单胞菌(P.putica ) 斯氏假单胞菌(P.stutizeri) 曼多辛假单胞菌(P.mendocina) 产碱假单胞菌(P.alcaligenes) 假产碱假单胞菌(P.pseudoalcaligenes)
铜绿假单胞菌--形态染色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学性状
专性需氧、营养要求不高 最适温度35绿脓素,培养物 呈蓝绿色。 培养物有生姜气味
铜绿假单胞菌--致病性
广泛存在环境中的条件致病菌,是院内感染 主要病原菌 可引起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 烧伤感染、囊性纤维变性等 有多种毒力因子:包括菌毛、荚膜多糖、内 毒素、外毒素、绿脓菌素、蛋白酶、磷脂酶等
铜绿假单胞菌--微生物学检查
采取浓汁,创面渗出液,痰,尿,血液等 标本,或在可疑物品器械上取材,在利用 血琼脂培养基上分离培养细菌。 根据菌落特点,色素,生化反应等进行鉴 定。 运用血清学实验,噬菌体分型做医院内感 染的追踪调查
铜绿的菌落分型
典型型 大肠菌样型 粘液型 侏儒型 粗糙型
菌落光滑凸起 成粘液状
粘液型(麦康凯平板)
粘液型(血平板)
细小,无光泽 半透明菌落
侏儒型(麦康凯平板)
菌落呈灰绿色 大小不一 扁平湿润 边缘不规则 呈伞状伸展 表面常可见 金属光泽
典型型(麦康凯平板)
产绿脓素 琼脂染成黄绿色
典型型(普通平板上)
菌落中央凸起 边缘扁平 表面粗糙
粗糙型(麦康凯平板)
菌落圆形凸起 似大肠埃希菌菌落
大肠型(麦康凯平板)
铜绿假单胞菌--检验程序
涂片 染色镜检 标本 分离培养 (血平板) 可疑菌落(性状、色素) 涂片镜检 氧化酶 菌落特征 绿脓素 气味 血标本 增菌
初步鉴定
最后鉴定
色素鉴定 生化反应 42℃生长 分型
铜绿假单胞菌--防治原则
加强一些特殊病房及检查室、诊疗器械的消毒 管理。 避免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 治疗过程中,应合理选择有效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