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悖论与三次数学危机(数学思维)

合集下载

(整理)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

(整理)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

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张清利第一次数学危机在古代的数学家看来与有理数对应的点充满了数轴,现在尚未深入了解数轴性质的人也会这样认为。

因此,当发现在数轴上存在不与任何有理数对应的一些点时,在人们的心理上引起了极大震惊,这个发现是早期希腊人的重大成就之一。

它是在公元前5世纪或6世纪的某一时期由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成员首先获得的。

这是数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毕达哥拉斯学派发现单位正方形的边与对角线不可公度,即对角线的长不能表为q p /的形式,也就是说不存在作为公共度量单位的线段。

后来,又发现数轴上还存在许多点也不对应于任何有理数。

因此,必须发明一些新的数,使之与这样的点对应,因为这些数不能是有理数,所以把它们称为无理数。

例如, ,22,8,6,2等都是无理数。

无理数的发现推翻了早期希腊人坚持的另一信念:给定任何两个线段,必定能找到第三线段,也许很短,使得给定的线段都是这个线段的整数倍。

事实上,即使现代人也会这样认为,如果他还不知道情况并非如此的话。

第一次数学危机表明,当时希腊的数学已经发展到这样的阶段:1. 数学已由经验科学变为演绎科学;2. 把证明引入了数学;3. 演绎的思考首先出现在几何中,而不是在代数中,使几何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这种状态一直保持到笛卡儿解析几何的诞生。

中国、埃及、巴比伦、印度等国的数学没有经历这样的危机,因而一直停留在实验科学。

即算术阶段。

希腊则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形成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与亚里士多得的逻辑体系, 而成为现代科学的始祖。

在当时的所有民族中为什么只有希腊人认为几何事实必须通过合乎逻辑的论证而不能通过实验来建立?这个原因被称为希腊的奥秘。

总之,第一次数学危机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事件。

无理数与不可公度量的发现在毕达哥拉斯学派内部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首先,这是对毕达哥拉斯哲学思想的核心,即“万物皆依赖于整数”的致命一击;既然像2这样的无理数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那么,它究竟怎样依赖于整数呢?其次,这与通常的直觉相矛盾,因为人们在直觉上总认为任何两个线段都是可以公度的。

悖论与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

悖论与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

悖论历史悠久,它的出现,本来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可是由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集合论中出现了3个著名的悖论,引起了当时数学界、逻辑学界以至于哲学界的震惊,触发了数学史上的第三次危机,才引起了现代数学界和逻辑学界的极大注意。

本文试图对悖论的定义、成因以及由于数学悖论引起的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作以简要分析。

1 悖论的历史与悖论的定义悖论的历史源远流长,它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希腊和我国先秦时代。

“悖论”一词源于希腊文,意为“无路可走”,转义是“四处碰壁,无法解决问题”。

在古希腊时代,克里特岛的哲学家伊壁门尼德斯(约公元前6世纪)发现的“撒谎者悖论”可以算作人们最早发现的悖论。

公元前4世纪的欧布里德将其修改为“强化了的撒谎者悖论”。

在此基础上,人们构造了一个与之等价的“永恒的撒谎者悖论”。

埃利亚学派的代表人物芝诺(约490B.C.—430B.C.)提出的有关运动的四个悖论(二分法悖论、阿基里斯追龟悖论、飞矢不动悖论与运动场悖论)尤为著名,至今仍余波未息。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也有许多悖论思想,如战国时期逻辑学家惠施(约370B.C.—318B.C.)的“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韩非子》中记载的有关矛与盾的悖论思想等,这些悖论式的命题,表面上看起来很荒谬,实际上却潜伏着某些辨证的思想内容。

在近代,著名的悖论有伽利略悖论、贝克莱悖论、康德的二律背反、集合论悖论等。

在现代,则有光速悖论、双生子佯谬、EPR悖论、整体性悖论等。

这些悖论从逻辑上看来都是一些思维矛盾,从认识论上看则是客观矛盾在思维上的反映。

尽管悖论的历史如此悠久,但直到本世纪初,人们才真正开始专门研究悖论的本质。

在此之前,悖论只能引起人们的惊恐与不安;此后,人们才逐渐认识到悖论也有其积极作用。

特别是本世纪60、70年代以来,出现了研究悖论的热潮。

悖论的定义有很多说法,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种,如“悖论是指这样一个命题A,由A出发可以找到一语句B,然后,若假定B真,就可推出←B真,亦即可推出B假。

数学史上一共发生过三次危机,都是怎么回事

数学史上一共发生过三次危机,都是怎么回事

数学史上一共发生过三次危机,都是怎么回事?在数学历史上,有三次大的危机深刻影响着数学的发展,三次数学危机分别是:无理数的发现、微积分的完备性、罗素悖论。

第一次数学危机第一次数学危机发生在公元400年前,在古希腊时期,毕达哥拉斯学派对“数”进行了定义,认为任何数字都可以写成两个整数之商,也就是认为所有数字都是有理数。

但是该学派的一个门徒希帕索斯发现,边长为“1”的正方形,其对角线“√2”无法写成两个整数的商,由此发现了第一个无理数。

毕达哥拉斯的其他门徒知道后,为了维护门派的正统性,把希帕索斯杀害了,并抛入大海之中,看来古人也是解决不了问题时,先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即便如此,无理数的发现很快引起了一场数学革命,史称第一次数学危机,这危机影响数学史近两千年的时间。

第二次数学危机微积分是一项伟大的发明,牛顿和莱布尼茨都是微积分的发明者,两人的发现思路截然不同;但是两人对微积分基本概念的定义,都存在模糊的地方,这遭到了一些人的强烈反对和攻击,其中攻击最强烈的是英国大主教贝克莱,他提出了一个悖论:从微积分的推导中我们可以看到,△x在作为分母时不为零,但是在最后的公式中又等于零,这种矛盾的结果是灾难性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数学家都找不到解决办法。

直到微积分发明100多年后,法国数学家柯西用极限定义了无穷小量,才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第三次数学危机数学家总有一个梦想,试图建立一些基本的公理,然后利用严格的数理逻辑,推导和证明数学的所有定理;康托尔发明集合论后,让数学家们看到了曙光,法国科学家庞加莱认为:我们可以借助结合论,建造起整座数学大厦。

正在数学家高兴之时,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罗素,提出了一个惊人的悖论——罗素悖论:罗素悖论通俗描述为:在某个城市中,有一位名誉满城的理发师说:“我将为本城所有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刮脸,我也只给这些人刮脸。

”那么请问理发师自己的脸该由谁来刮?罗素悖论的提出,引发了数学上的又一次危机,数学家辛辛苦苦建立的数学大厦,最后发现基础居然存在缺陷,数学家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直到1908年,第一个公理化集合论体系的建立,才弥补了集合论的缺陷。

数学悖论与三次数学危机 共38页

数学悖论与三次数学危机 共38页

数学史上把贝克莱的问题称之为“贝克
莱悖论”。笼统地说,贝克莱悖论可以表述 为“无穷小量究竟是否为0”的问题:就无穷 小量在当时实际应用而言,它必须既是0, 又不是0。但从形式逻辑而言,这无疑是一 个矛盾。这一问题的提出在当时的数学界引 起了一定的混乱,由此导致了第二次数学危 机的产生。
贝克莱
贝克莱悖论与第二次数学危机
第二次数学危机导源于微积分工具的使用。伴随 着人们科学理论与实践认识的提高,十七世纪几 乎在同一时期,微积分这一锐利无比的数学工具 为牛顿、莱布尼兹各自独立发现。这一工具一问 世,就显示出它的非凡威力。许许多多疑难问题 运用这一工具后变得易如翻掌。但是不管是牛顿, 还是莱布尼兹所创立的微积分理论都是不严格的。 两人的理论都建立在无穷小分析之上,但他们对 作为基本概念的无穷小量的理解与运用却是混乱 的。因而,从微积分诞生时就遭到了一些人的反 对与攻击。其中攻击最猛烈的是英国大主教贝克 莱。
实际上,这一伟大发现不但是对毕达 哥拉斯学派的致命打击。对于当时所 有古希腊人的观念这都是一个极大的 冲击。这一结论的悖论性表现在它与 常识的冲突上:任何量,在任何精确 度的范围内都可以表示成有理数。这 不但在希腊当时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信 仰,就是在今天,测量技术已经高度 发展时,这个断言也毫无例外是正确 的!
数学悖论与三次数学危机
“……古往今来,为数众多的 悖论为逻辑思想的发展提供了食粮。”
——N·布尔巴基
什么是悖论?笼统地说,是指这样的 推理过程:它看上去是合理的,但结果却 得出了矛盾。悖论在很多情况下表现为能 得出不符合排中律的矛盾命题:由它的真, 可以推出它为假;由它的假,则可以推出 它为真。由于严格性被公认为是数学的一 个主要特点,因此如果数学中出现悖论会 造成对数学可靠性的怀疑。

悖论与三次数学危机

悖论与三次数学危机

数学悖论、三次危机及其深刻影响【摘要】“希帕索斯悖论”导致数学史上的第一次危机,引导人们发现与认识无理数,促使公里几何学、逻辑学的诞生以及公理体系的形成;“贝克莱悖论”导致数学史上第二次危机,使人们认识到当时,无论是牛顿还是莱布尼茨所提出的微积分理论其实并不严格,促使柯西等数学家将极限的定义严格化,造就了18世纪分析学的辉煌;“罗素悖论”发现,动摇了当时的数学基础——集合论,从根本上危及了整个数学体系的确定性和严密性,导致了数学史上第三次危机。

【关键词】数学史;数学悖论;数学危机引言谈及数学,总会给人以严谨、严密,逻辑性强的特点。

然而,数学的这些特点并非从古至今一成不变,而是通过一次次的修正,补充才逐渐形成。

纵观数学科学发展的历史过程,我们不难体会到:数学的发展也和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 不可能是笔直的, 它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本文就旨在通过回顾、讨论数学史三次危机的产生、解决,从而分析悖论对数学发展的意义与影响。

一、“希帕索斯(Hippasus)悖论”与第一次数学危机(一)背景大约在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创建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一个从事政治、数学、哲学和宗教研究活动具有神秘主义色彩的团体。

同时,这一学派在哲学与数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突出,在当时占有统治地位。

在哲学上,毕达哥拉斯跟当时的其他希腊思想家一样,也热衷于探索世界构成的本原问题。

与其他哲学学派不同,毕达哥拉斯学派宣称万物的本原不是自然物质,而是数。

由此提出了“数本原说”,主张“整个字宙间的一切现象,都可归结为整数和整数之比”。

在数学上,毕达哥拉斯学派证明了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即勾股定理)。

就是指直角三角形三边有如下关系的一个命题:设一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边长为c,则有如下关系式:222a b c+=(二)“希帕索斯悖论”(即危机的产生和实质)毕达哥拉斯学派在所提出“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都能归结为整数或整数之比”的哲学信条不久,就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史上数学三大危机简介

史上数学三大危机简介

---------------------------------------------------------------最新资料推荐------------------------------------------------------史上数学三大危机简介数学三大危机数学三大危机简述:第一,希帕索斯(Hippasu,米太旁登地方人,公元前 5 世纪)发现了一个腰为 1 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即根号 2)永远无法用最简整数比(不可公度比)来表示,从而发现了第一个无理数,推翻了毕达哥拉斯的著名理论。

相传当时毕达哥拉斯派的人正在海上,但就因为这一发现而把希帕索斯抛入大海;第二,微积分的合理性遭到严重质疑,险些要把整个微积分理论推翻;第三,罗素悖论:S 由一切不是自身元素的集合所组成,那 S 包含 S 吗?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小明有一天说:我正在撒谎!问小明到底撒谎还是说实话。

罗素悖论的可怕在于,它不像最大序数悖论或最大基数悖论那样涉及集合高深知识,它很简单,却可以轻松摧毁集合理论!第一次数学危机毕达哥拉斯是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的著名数学家与哲学家。

他曾创立了一个合政治、学术、宗教三位一体的神秘主义派别:毕达哥拉斯学派。

由毕达哥拉斯提出的著名命题万物皆数是该学派的哲学基石。

毕达哥拉斯学派所说的数仅指整数。

而一切数均可表成整数或整数之比则是这一学派的数学信仰。

1 / 6然而,具有戏剧性的是由毕达哥拉斯建立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却成了毕达哥拉斯学派数学信仰的掘墓人。

毕达哥拉斯定理提出后,其学派中的一个成员希帕索斯考虑了一个问题:边长为 1 的正方形其对角线长度是多少呢?他发现这一长度既不能用整数,也不能用分数表示,而只能用一个新数来表示。

希帕索斯的发现导致了数学史上第一个无理数的诞生。

小小的出现,却在当时的数学界掀起了一场巨大风暴。

它直接动摇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信仰,使毕达哥拉斯学派为之大为恐慌。

实际上,这一伟大发现不但是对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致命打击,对于当时所有古希腊人的观念这都是一个极大的冲击。

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3篇

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3篇

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第一次危机:希腊数学危机希腊数学家们是数学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他们创造了许多数学概念和理论,如欧几里得几何、三角学、锥曲线等。

但在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时期,希腊数学发生了危机。

这一时期的希腊数学家纷纷开始关注无穷大和无穷小的概念。

然而,这些概念并不符合当时的逻辑和数学标准,他们甚至不能用现代的数学符号来表示。

因此,这些数学家的理论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接受。

在这一时期,希腊数学的道路出现了两条分支。

一条是传统的代数学派,他们注重整数、有理数和分数的研究;另一条是几何学派,他们将一切几何测量归纳为单个不可减少的点。

两个学派的意见相左,争论不断,导致了希腊数学的危机。

这一时期的数学发展为数学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思考,但也让希腊数学陷入了停滞和分化的境地。

第二次危机:19世纪末的非欧几何危机19世纪末期,非欧几何成为了当时的热门话题。

在欧几里得几何中,平行公设是一项基本性质,两条不重合的直线在平面上永远不会相交。

然而,非欧几何学派质疑这一性质,提出了一种名为反射性的新性质,也就是说,两条不重合的直线在特定的情况下是可以相交的。

这种观点的提出,引起了数学界的强烈反响和激烈争议。

欧几里得几何是基础数学,因此许多人认为非欧几何在一定程度上是在否认这一基础。

在这种文化和学术背景下,非欧几何的认可难以达成,成为了数学史上的一次危机。

第三次危机:20世纪初的集合论危机20世纪初,集合论成为了数学的新话题。

然而,当时对于集合论的探讨往往涉及到关于无限的思考,这些思考往往与人的直觉相悖,甚至有些违反逻辑。

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悖论:一个包含所有时空中的点的集合是否存在?如果存在,那么这个集合中是否包含它自身?如果不包含,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包含所有时空中的点的集合;如果包含,那么这个集合就非常巨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这个悖论意味着个体和整体的关系无法解决,出现了数学中的自我矛盾。

这一数学危机的解决需要借鉴哲学和逻辑学的工具,很多数学家因此开始关注哲学基础和逻辑体系,试图建立一个完备的集合论,以应对数学的自我矛盾和前进。

三次数学危机和数学悖论读书笔记

三次数学危机和数学悖论读书笔记

三次数学危机和数学悖论读书笔记一、第一次数学危机。

1. 危机的起源。

-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万物皆数”,这里的数指的是整数或整数之比(即有理数)。

当他们研究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与直角边的关系时,发现了一个不可公度的量。

例如,对于边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其斜边长度为√(2),√(2)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这与他们的信条产生了冲突。

2. 对数学的影响。

二、第二次数学危机。

1. 危机的起源。

- 17世纪,牛顿和莱布尼茨分别独立地创立了微积分。

在微积分的早期发展中,存在着一些概念上的模糊性。

例如,牛顿的流数法中,对于无穷小量的定义和处理不够严谨。

在求导过程中,先把一个量看作无穷小量进行运算,最后又把它当作零舍去,这就引发了逻辑上的矛盾。

例如,对于函数y = x^2,求导时(Δ y)/(Δ x)=frac{(x + Δ x)^2-x^2}{Δ x}=2x+Δ x,当Δ x趋近于0时,牛顿把Δ x既当作非零的量进行运算,最后又当作零舍去得到y' = 2x。

2. 对数学的影响。

- 这次危机促使数学家们对微积分的基础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柯西、魏尔斯特拉斯等数学家通过极限理论等方式来完善微积分的基础。

柯西提出了极限的ε - δ定义,使得微积分中的概念如导数、积分等有了严格的定义基础。

魏尔斯特拉斯进一步完善了极限理论,消除了无穷小量概念的模糊性,从而使微积分建立在严格的逻辑基础之上,推动了分析学的蓬勃发展,也为现代数学分析等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第三次数学危机。

1. 危机的起源。

- 19世纪末,集合论成为了数学的基础。

康托尔创立的集合论在处理无穷集合等问题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罗素提出了著名的罗素悖论。

考虑集合S={xx∉ x},如果S∈ S,根据S的定义,S∉ S;如果S∉ S,同样根据定义S∈ S,这就产生了矛盾。

这个悖论表明集合论本身存在着逻辑漏洞。

2. 对数学的影响。

- 第三次数学危机引发了数学界的巨大震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素构造了一个集合S:S由一切不是自身元 素的集合所组成。然后罗素问:S是否属于S 呢?根据排中律,一个元素或者属于某个集 合,或者不属于某个集合。因此,对于一个 给定的集合,问是否属于它自己是有意义的。 但对这个看似合理的问题的回答却会陷入两 难境地。如果S属于S,根据S的定义,S就 不属于S;反之,如果S不属于S,同样根据 定义,S就属于S。无论如何都是矛盾的。
柯西之后,魏尔斯特拉斯、戴德金、康托尔 各自经过自己独立深入的研究,都将分析基 础归结为实数理论,并于七十年代各自建立 了自己完整的实数体系。魏尔斯特拉斯的理 论可归结为递增有界数列极限存在原理;戴 德金建立了有名的戴德金分割;康托尔提出 用有理“基本序列”来定义无理数。1892年, 另一个数学家创用“区间套原理”来建立实 数理论。由此,沿柯西开辟的道路,建立起 来的严谨的极限理论与实数理论,完成了分 析学的逻辑奠基工作。
实际上,这一伟大发现不但是对毕达 哥拉斯学派的致命打击。对于当时所 有古希腊人的观念这都是一个极大的 冲击。这一结论的悖论性表现在它与 常识的冲突上:任何量,在任何精确 度的范围内都可以表示成有理数。这 不但在希腊当时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信 仰,就是在今天,测量技术已经高度 发展时,这个断言也毫无例外是正确 的!
如G.弗雷格在收到罗素介绍这一悖论的信后 伤心地说:“一个科学家所遇到的最不合心 意的事莫过于是在他的工作即将结束时,其 基础崩溃了。罗素先生的一封信正好把我置 于这个境地。”戴德金也因此推迟了他的 《什么是数的本质和作用》一文的再版。可 以说,这一悖论就象在平静的数学水面上投 下了一块巨石,而它所引起的巨大反响则导 致了第三次数学危机。
危机产生后,数学家纷纷提出自己的解 决方案。人们希望能够通过对康托尔的集合 论进行改造,通过对集合定义加以限制来排 除悖论,这就需要建立新的原则。“这些原 则必须足够狭窄,以保证排除一切矛盾;另 一方面又必须充分广阔,使康托尔集合论中 一切有价值的内容得以保存下来。”1908年, 策梅罗在自已这一原则基础上提出第一个公 理化集合论体系,后来经其他数学家改进, 称为ZF系统。这一公理化集合系统很大程度 上弥补了康托尔朴素集合论的缺陷。
罗素
其实,在罗素之前集合论中就已经发现了悖 论。如1897年,布拉利和福尔蒂提出了最大 序数悖论。1899年,康托尔自己发现了最大 基数悖论。但是,由于这两个悖论都涉及集 合中的许多复杂理论,所以只是在数学界揭 起了一点小涟漪,未能引起大的注意。罗素 悖论则不同。它非常浅显易懂,而且所涉及 的只是集合论中最基本的东西。所以,罗素 悖论一提出就在当时的数学界与逻辑学界内 引起了极大震动。
以上简单介绍了数学史上由于数学悖论而导 致的三次数学危机与度过,从中我们不难看 到数学悖论在推动数学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有人说:“提出问题就是解决问题的一半”, 而数学悖论提出的正是让数学家无法回避的 问题。它对数学家说:“解决我,不然我将 吞掉你的体系!”正如希尔伯特在《论无限》 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必须承认,在这些 悖论面前,我们目前所处的情况是不能长期 忍受下去的。
一直到18世纪,当数学家证明了基本常数如 圆周率是无理数时,拥护无理数存在的人才 多起来。到十九世纪下半叶,现在意义上的 实数理论建立起来后,无理数本质被彻底搞 清,无理数在数学园地中才真正扎下了根。 无理数在数学中合法地位的确立,一方面使 人类对数的认识从有理数拓展到实数,另一 方面也真正彻底、圆满地解决了第一次数学 危机。
除ZF系统外,集合论的公理系统还有多种, 如诺伊曼等人提出的NBG系统等。公理化集 合系统的建立,成功排除了集合论中出现的 悖论,从而比较圆满地解决了第三次数学危 机。但在另一方面,罗素悖论对数学而言有 着更为深刻的影响。它使得数学基础问题第 一次以最迫切的需要的姿态摆到数学家面前, 导致了数学家对数学基础的研究。而这方面 的进一步发展又极其深刻地影响了整个数学。 如围绕着数学基础之争,形成了现代数学史 上著名的三大数学流派,而各派的工作又都 促进了数学的大发展等等。
数学悖论与三次数学危机
“……古往今来,为数众多的 悖论为逻辑思想的发展提供了食粮。” ——N· 布尔巴基
什么是悖论?笼统地说,是指这样的 推理过程:它看上去是合理的,但结果却 得出了矛盾。悖论在很多情况下表现为能 得出不符合排中律的矛盾命题:由它的真, 可以推出它为假;由它的假,则可以推出 它为真。由于严格性被公认为是数学的一 个主要特点,因此如果数学中出现悖论会 造成对数学可靠性的怀疑。
数学分析的无矛盾性问题归纳为实数论的无 矛盾性,从而使微积分学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类数学史上 空前雄伟的大厦建在了牢固可靠的基础之上。 重建微积分学基础,这项重要而困难的工作 就这样经过许多杰出学者的努力而胜利完成 了。微积分学坚实牢固基础的建立,结束了 数学中暂时的混乱局面,同时也宣布了第二 次数学危机的彻底解决。
在国外,最早给出这一定理证明的 是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因而国外一般 称之为“毕达哥拉斯定理”。并且据说 毕达哥拉斯在完成这一定理证明后欣喜 若狂,而杀牛百只以示庆贺。因此这一 定理还又获得了一个带神秘色彩的称号: “百牛定理”。
毕达哥拉斯
毕达哥拉斯是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的著 名数学家与哲学家。他曾创立了一个合政治、 学术、宗教三位一体的神秘主义派别:毕达 哥拉斯学派。由毕达哥拉斯提出的著名命题 “万物皆数”是该学派的哲学基石。而“一 切数均可表成整数或整数之比”则是这一学 派的数学信仰。然而,具有戏剧性的是由毕 达哥拉斯建立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却成了毕达 哥拉斯学派数学信仰的“掘墓人”。
数学史上把贝克莱的问题称之为“贝克 莱悖论”。笼统地说,贝克莱悖论可以表述 为“无穷小量究竟是否为0”的问题:就无穷 小量在当时实际应用而言,它必须既是0, 又不是0。但从形式逻辑而言,这无疑是一 个矛盾。这一问题的提出在当时的数学界引 起了一定的混乱,由此导致了第二次数学危 机的产生。
牛顿
莱布尼兹
如果这一悖论涉及面十分广泛的话, 这种冲击波会更为强烈,由此导致的怀 疑还会引发人们认识上的普遍危机感。 在这种情况下,悖论往往会直接导致 “数学危机”的产生。按照西方习惯的 说法,在数学发展史上迄今为止出现了 三次这样的数学危机。
希帕索斯悖论与第一次数学危机
希帕索斯悖论的提出与勾股定理的发现密切 相关。因此,我们从勾股定理谈起。勾股定理是 欧氏几何中最著名的定理之一。天文学家开普勒 曾称其为欧氏几何两颗璀璨的明珠之一。它在数 学与人类的实践活动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同 时也是人类最早认识到的平面几何定理之一。在 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 就已有了关于这一定理的初步认识。不过,在我 国对于勾股定理的证明却是较迟的事情。一直到 三国时期的赵爽才用面积割补给出它的第一种证 明。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漫漫征程,几代数学家, 包括达朗贝尔、拉格朗日、贝努力家族、拉 普拉斯以及集众家之大成的欧拉等人的努力, 数量惊人前所未有的处女地被开垦出来,微 积分理论获得了空前丰富。18世纪有时甚至 被称为“分析的世纪”。然而,与此同时十 八世纪粗糙的,不严密的工作也导致谬误越 来越多的局面,不谐和音的刺耳开始震动了 数学家们的神经。
欧多克
二百年后,大约在公元前370年,才华横溢的 欧多克索斯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比例论。他本人的 著作已失传,他的成果被保存在欧几里德《几何 原本》一书第五篇中。欧多克索斯的巧妙方法可 以避开无理数这一“逻辑上的丑闻”,并保留住 与之相关的一些结论,从而解决了由无理数出现 而引起的数学危机。但欧多克索斯的解决方式, 是借助几何方法,通过避免直接出现无理数而实 现的。这就生硬地把数和量肢解开来。在这种解 决方案下,对无理数的使用只有在几何中是允许 的,合法的,在代数中就是非法的,不合逻辑的。 或者说无理数只被当作是附在几何量上的单纯符 号,而不被当作真正的数。
罗素悖论与第三次数学危机
康托尔
十九世纪下半叶,康托尔创立了著名的集合论, 在集合论刚产生时,曾遭到许多人的猛烈攻击。 但不久这一开创性成果就为广大数学家所接受了, 并且获得广泛而高度的赞誉。数学家们发现,从 自然数与康托尔集合论出发可建立起整个数学大 厦。因而集合论成为现代数学的基石。“一切数 学成果可建立在集合论基础上”这一发现使数学 家们为之陶醉。1900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法 国著名数学家庞加莱就曾兴高采烈地宣称: “………借助集合论概念,我们可以建造整个数 学大厦……今天,我们可以说绝对的严格性已经 达到了……” 可是,好景不长。1903年,一个震 惊数学界的消息传出:集合论是有漏洞的!这就 是英国数学家罗素提出的著名的罗素悖论。
柯西
到十九世纪,批判、系统化和严密论 证的必要时期降临了。 使分析基础严密 化的工作由法国著名数学家柯西迈出了第 一大步。柯西于1821年开始出版了几本具 有划时代意义的书与论文。其中给出了分 析学一系列基本概念的严格定义。如他开 始用不等式来刻画极限,使无穷的运算化 为一系列不等式的推导。
这就是所谓极限概念的“算术化”。后 来,德国数学家魏尔斯特拉斯给出更为完善 的我们目前所使用的“ε-δ ”方法。另外,在 柯西的努力下,连续、导数、微分、积分、 无穷级数的和等概念也建立在了较坚实的基 础上。不过,在当时情况下,由于实数的严 格理论未建立起来,所以柯西的极限理论还 不可能完善。
毕达哥拉斯定理提出后,其学派中的一个成 员希帕索斯考虑了一个问题:边长为1的正 方形其对角线长度是多少呢?他发现这一长 度既不能用整数,也不能用分数表示,而只 能用一个新数来表示。希帕索斯的发现导致 了数学史上第一个无理数√2 的诞生。小小√2 的出现,却在当时的数学界掀起了一场巨大 风暴。它直接动摇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 信仰,使毕达哥拉斯学派为之大为恐慌。
1734年,贝克莱以“渺小的哲学家”之名出版了一本 标题很长的书《分析学家;或一篇致一位不信神数学家的 论文,其中审查一下近代分析学的对象、原则及论断是不 是比宗教的神秘、信仰的要点有更清晰的表达,或更明显 的推理》。在这本书中,贝克莱对牛顿的理论进行了攻击。 例如他指责牛顿,为计算比如说 x2 的导数,先将 x 取 一个不为0的增量 Δx ,由 (x + Δx)2 - x2 ,得到 2xΔx + (Δx2) ,后再被 Δx 除,得到 2x + Δx ,最后突然令 Δx = 0 ,求得导数为 2x 。这是“依靠双重错误得到了不科学 却正确的结果”。因为无穷小量在牛顿的理论中一会儿说 是零,一会儿又说不是零。因此,贝克莱嘲笑无穷小量是 “已死量的幽灵”。贝克莱的攻击虽说出自维护神学的目 的,但却真正抓住了牛顿理论中的缺陷,是切中要害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