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品国家标准物质制备和标定规程
生物制品药典详解

生物制品药典凡例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三部(简称《中国药典》三部)是国家监督管理生物制品质量的法定技术标准。
《中国药典》一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实施,同品种的上版标准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三部(简称《中国药典》三部)是国家监督管理生物制品质量的法定技术标准。
《中国药典》一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实施,同品种的上版标准或其原国家标准即同时停止使用。
除特别注明版次外,《中国药典》均指现行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凡例”是解释和使用《中国药典》三部正确进行生物制品生产和检定的基本原则。
“凡例”对正文品种的生产、质量检定及附录中有关的共性问题加以规定,避免在全书中重复说明。
“凡例”中的有关规定具有法定的约束力。
凡例和附录中“除另有规定外”这一用语,表示存在与凡例或附录有关规定不一致的情况时,则在各论中另作规定,并按此规定执行。
各论中规定的“按批准的”生产工艺、生产用菌毒种、培养基或“按批准的”有效期执行,均指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生产工艺、生产用菌毒种、培养基或制品有效期。
正文品种在有效期内必须符合质量标准。
名称及编排一、本版药典收载的生物制品的中文名称系按照《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中生物制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命名,《中国药典》收载的中文名称均为法定名称;英文名可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规程或国际惯用名称。
已有国际非专利药名(INN)亦可采用。
二、本版药典由三部分组成:通则、各论及附录。
各论收载的生物制品包括:1、疫苗(含细菌类疫苗、病毒类疫苗);2、抗毒素及抗血清;3、血液制品;4、生物技术制品;5、体内诊断制品;6、微生态活菌制品;7、体外诊断制品。
各论的内容根据制品和剂型不同,一般按顺序可分别列有:(1)品名(中文通用名称、英文名称、汉语拼音);(2)定义、组成及用途;(3)基本要求;(4)制造;(5)检定(原液、半成品、成品);(6)保存运输及有效期;(7)使用说明(仅预防类含此项)。
基本要求三、设施与生产质量管理应符合现行版中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
生物制品国家标准物质制备和标定规程

生物制品国家标准物质制备和标定规程一、定义生物制品标准物质,系指用于生物制品效价、活性或含量测定的或其特性鉴别、检查的生物标准品或生物参考物质。
二、标准物质的种类生物制品标准物质分为二类.1国家生物标准品,系指用国际生物标准品标定的,或由我国自行研制的(尚无国际生物标准品者)用于定量测定某一制品效价、毒性或含量的标准物质,其生物学活性以国际单位(IU)、单位(U)或以重量单位(g,mg等)表示。
2国家生物参考品,系指用国际生物参考品标定的,或由我国自行研制的(尚无国际生物参考品者)用于微生物(或其产物)的定性鉴定或疾病诊断的生物试剂、生物材料或特异性抗血清;或指用于定量检测某些制品的生物效价的参考物质,如用于麻疹活疫苗滴度或类毒素絮状单位测定的参考品,其效价以特定活性单位表示,不以国际单位(IU)表示。
三、标准物质的制备和标定1标准物质制备用实验室、洁净室应符合中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或《实验室操作规范》要求。
2国家标准物质的制备和标定由国家药品检定机构负责。
3新建标准物质的研制(1)原材料选择制备生物制品标准物质的原材料应与供试品同质,不应含有干扰性杂质,应有足够的稳定性和高度的特异性,并有足够的数量.(2)标准物质的配制、分装、冻干和熔封根据各种标准物质的要求进行配制、稀释.须要加保护剂等物质者,该类物质应对标准物质的活性、稳定性和试验操作过程无影响,并且其本身在干燥时不挥发. 经一般质量检定合格后,精确分装,精确度应在±1%以内.需要干燥保存者应在分装后立即进行冻干和熔封.除另有规定外,冻干者水分含量应低于3%。
标准品的分装、冻干和熔封过程,应保证对各安瓿间效价和稳定性的一致性不产生影响。
(3)标定①协作标定新建标准物质的研制或标定,一般需经3个有经验的实验室协作进行.参加单位应采用统一的设计方案、统一的方法和统一的记录格式,标定结果须经统计学处理(标定结果至少需取得5次独立的有效结果)。
生物制品生产用动物细胞制备及检定规程

生物制品生产用动物细胞制备及检定规程生物制品生产用动物细胞制备及检定规程Requirements for Preparation and Control of Animal Cell Substrates Used for Production of Biologics本规程适用于生产和/或检定疫苗等生物制品的细胞培养,其中包括二倍体细胞、传代细胞和原始细胞培养。
本规程对这些细胞的性质、质量及安全性检定提出了明确要求。
A 对各类细胞培养总的要求1 细胞库的建立来自人或动物的细胞,已经通过全面检定,并得到国家药品管理当局批准,方可用于生物制品生产及检定。
1.1原始细胞库由一个原始细胞群体,发展成细胞系(株)或经过克隆培养而形成拘泥的细胞群体,通过检定证明适用于生物制品生产及检定。
为了保证能持续使用而建立原始细胞库。
目的是使得制品每一生产周期,都能提供一个已标定好的相同质量的细胞源。
因此,在特定条件下由有一定数量、成分一致的细胞,按一定量均匀分装于安瓿,于液氮或-100℃以下冻存备用,即为原始细胞库。
1.2主细胞库(MCB)取原始细胞种子,通过相应方式进行细胞传代,增殖一定数量细胞,将所有细胞均匀混合成一批,定量分装安瓿,保存于液氮或-100℃以下备用。
这些细胞必须以其自身的特定质控要求进行全面检定,全部合格后即为主细胞库,为建立工作细胞库用。
1.3工作细胞库(WCB)工作细胞库的细胞由主细胞库细胞传代扩增而来。
主细胞库之细胞经传代增殖,达到一定代次水平的细胞,全部合并成一批均质细胞群体,再按要求的细胞数量分装安瓿,保存于液氮或-100℃以下备用。
冻存时细胞的传代水平须确保细胞复后传代增殖的细胞数量能满足生产一批或一个亚批产品。
此时传代的水平必须在该细胞用于生产限制最高代次之。
工作细胞库细胞,必须按该细胞的检定要求,逐项进行全面检定,合格后方可用于生产。
1.4生产用细胞培养取出冻存的工作细胞库中一个或多个安瓿,混合后培养,传递一定代次后供生产制品使用。
国家标准物质制备和标定规程

国家标准物质制备和标定规程【来源/作者】北纳创联【关键词】标准物质标准品药品标准物质网北京标准物质网摘要:国家标准物质的制备和标定由国家药品检定机构负责。
国际生物标准品和国际生物参考品由国家药品检定机构向WHO索取,并保管和使用。
一、定义国家生物制品标准物质,系指用于生物制品效价、活性或含量测定的或其特性鉴别、检查的生物标准品、生物参考品。
二、标准物质的种类生物制品标准物质分为三类。
1、国家生物标准品,系指用国际生物标准品标定的,或由我国自行研制的(尚无国际生物标准品者)用于定量测定某一制品含量、效价或毒性的标准物质,其含量以毫克(mg)表示,生物学活性以国际单位(IU)、特定单位(AU)或单位(U)表示。
2、国家生物参考品,系指用国际生物参考品标定的,或由我国自行研制的(尚无国际生物参考品者)用于微生物(或其产物)的定性鉴定或疾病诊断的生物试剂、生物材料或特异性抗血清;或指用于定量检测某些制品的生物效价的参考物质,如用于麻疹活疫苗滴度或类毒素絮状单位测定的参考品,其效价以特定活性单位(AU)或单位(U)表示,不以国际单位(IU)表示。
三、标准物质的制备和标定1、标准物质制备用实验室、洁净室应符合中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或《实验室操作规范》要求。
2、国家标准物质的制备和标定由国家药品检定机构负责。
国际生物标准品和国际生物参考品由国家药品检定机构向WHO索取,并保管和使用。
3、新建标准物质的研制(1)原材料选择生物制品标准物质原材料应与供试品同质,不应含有干扰性杂质,应有足够的稳定性和高度的特异性,并有足够的数量。
(2)分装容器容器材质应为中性硬质玻璃,冻干标准物质采用安瓶分装后熔封有利于其稳定性。
(3)标准物质的配制、分装、冻干和熔封根据各种标准物质的要求进行配制、稀释。
须要加保护剂等物质者,该类物质应对标准物质的活性、稳定性和试验操作过程无影响,并且其本身在干燥时不挥发。
经一般质量检定合格后,精确分装,精确度应在±1%以内。
生物制品制造检定规程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分析教研室
一、鉴别
例3(免疫法) :人免疫球蛋白采用免疫双扩散法和免疫 电泳法进行鉴别,免疫双扩散法中它仅与抗人血清发生抗 原抗体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的沉淀线,而抗马、抗牛、抗 猪及抗羊血清均不产生沉淀线,免疫电泳法中与正常人血 清比较,主要沉淀线为IgG。 例4(酶法) :链激酶是专属性强的 蛋白水解酶,可以激活纤溶酶原转化 为纤溶酶,引起纤维蛋白的溶解,使 纤维蛋白平板中出现溶圈,作为判断 指标。
一、鉴别
鉴别方法 原理
应、沉淀反应等 物理鉴别 利用其物理特征特性进行鉴别。
举例
映 UV、 HPLC 免疫双扩 散法
理化鉴别法 化学鉴别 采用现象明显、反应迅速的显色反 双缩脲反
生化鉴别法 免疫法
酶法
电泳法
利用特征性强的免疫反应。
利用酶类制剂的特征酶学性质
利用蛋白质等带电的性质 利用生物试验进行鉴别
链激酶
琼脂糖凝 胶电泳 家兔惊厥 试验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分析教研室
生物鉴别法
一、鉴别
例1(化学鉴别):例如溶菌酶( Lysozyme)的鉴别是利用溶菌酶肽 键在碱性条件下与Cu2+络合生成有色 配位化合物的显色反应进行的,其方法 为:取本品约2mg,加水2滴使溶解, 加10%氢氧化钠溶液5滴与10%硫酸 铜溶液1滴,混匀后显紫红色。 例2(物理鉴别):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γ原液检定采用紫 外光谱扫描进行鉴别,规定最大吸收峰波长应为 280±3nm。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分析教研室
1982年 目前
2005年
(四强, 毒副作用小
稳定性差
分子量大, 结构确证难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分析教研室
生物制品生产和检定用动物细胞基质制备及检定规程

生物制品生产和检定用动物细胞基质制备及检定规程本规程适用于人用生物制品生产/检定用动物细胞基质,包括具有细胞库体系的细胞及原代细胞。
细胞基质系指可用于生物制品生产/检定的所有动物或人源的连续传代细胞系、二倍体细胞株及原代细胞。
生产非重组制品所用的细胞基质,系指来源于未经修饰的用于制备其主细胞库的细胞系/株和原代细胞。
生产重组制品的细胞基质,系指含所需序列的、从单个前体细胞克隆的转染细胞。
生产的细胞基质,系指通过亲本骨髓瘤细胞系与另一亲本细胞融合的杂交瘤细胞系。
一、对生产用细胞库细胞基质总的要求用于生物制品生产的细胞系/株均须通过全面检定,须具有如下相应资料,并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一)细胞系/株历史资料的要求1.细胞系/株来源资料应具有细胞系/株来源的相关资料,如细胞系/株制备机构的名称,细胞系/株来源的种属、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的资料。
这些资料最好从细胞来源实验室获得,也可引用正式发表文献。
人源细胞系/株须具有细胞系/株的组织或器官来源、种族及地域来源、年龄、性别及生理状况的相关资料。
动物来源的细胞系/株须具有动物种属、种系、饲养条件、组织或器官来源、地域来源、年龄、性别、病原体检测结果及供体的一般生理状况的相关资料。
如采用已建株的细胞系/株,应从具有一定资质的细胞保藏中心获取细胞,且应提供该细胞在保藏中心的详细传代过程,包括培养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的相关信息,具有细胞来源的证明资料。
2.细胞系/株培养历史的资料应具有细胞分离方法、细胞体外培养过程及建立细胞系/株过程的相关资料,包括所使用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手段,是否有外源添加序列,以及细胞生长特征、生长液成分、选择细胞所进行的任何遗传操作或选择方法等。
同时还应具有细胞鉴别、检定、内源及外源因子检查结果的相关资料。
应提供细胞培养液的详细成分,如使用人或动物源成分,如血清、胰蛋白酶、水解蛋白或其他生物学活性的物质,应具有这些成分的来源、制备方法及质量控制、检测结果和质量保证的相关资料。
中国生物制品规程(完整)3篇

中国生物制品规程(完整)第一篇:中国生物制品规程概述作为生物医药领域最具前景和市场潜力的产业之一,生物制品在我国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市场和发展空间。
为了确保生物制品质量安全和疫苗接种效果,我国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生物制品法规和规程。
本文主要对中国生物制品规程进行概述。
中国生物制品规程是以保障生物制品质量安全为目的的一系列法规,它是我国生物制品界约定俗成的行业规范,通过规定生物制品生产和管理标准、质量控制要求等具体细则,来确保生物制品在生产、使用和监管过程中的质量和效益,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中国生物制品规程主要涉及以下方面:1.生物制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管理标准2.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要求和检验方法3.疫苗接种的程序和流程4.生物制品的监管体系和责任5.生物制品的临床试验要求总体来说,中国生物制品规程对于保障生物制品质量安全、推动生物制品研究和应用、提升生物制品产业竞争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篇:中国生物制品规程的主要内容1.生物制品生产和管理标准在生物制品生产和管理标准方面,中国生物制品规程主要规定了生物制品生产场地、生产工艺和设备、质量控制和管理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规程要求生产场地应符合一般卫生标准,生产工艺和设备应符合GMP要求,生产过程应有记录,生产批次应有追溯制度等等。
这些规定和要求确保生产的生物制品质量稳定、安全可靠。
2.生物制品质量控制要求和检验方法为了确保生物制品的质量和安全,中国生物制品规程规定了生物制品的各项质量控制要求和检验方法。
其中包括了疫苗的质量标准、疫苗的抗原含量和亚单位含量测定方法、金标准制备方法和检验方法、细胞和组织培养的质量控制要求等。
这些质量控制要求和检验方法的实施可有效保障生物制品的质量和安全。
3.疫苗接种的程序和流程中国生物制品规程还规定了疫苗接种的程序和流程。
规定了疫苗接种人群范围,包括了儿童、成人、老年人等,还规定了疫苗接种的剂次和时间,特别是对于儿童疫苗接种,规程要求疫苗接种必须在出生后24小时内完成一剂次,最后一剂次应在免疫程序完成时的最后一年接种。
生物制品生产检定用动物细胞基质制备及检定规程 共21页

。 及冻存过程,并建立细胞冻存及使用台账
(二)细胞检定
应至少进行一下1-3项检定,根据检定用细胞用途的不同, 还应进行一下其他相关项目的检定。 1、细胞鉴别试验 2、无菌检查 3、支原体检查 4、外援病毒污染检查 5、其他检测 ①成瘤性检查 ②病毒敏感性检查 ③细胞功能检查
谢谢
细胞库管理
2019版
细胞库为三级管理,即原始细胞库、主细胞库及 工作细胞库。如为引进的细胞,可采用 主细胞 库和工作细胞库组成的二级细胞库管理。在某些 特殊情况下,也可使用MCB一级库,但须得到 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
2019版
三级细胞路管理包括细胞种子、主细胞库 (MCB)及工作细胞库(WCB)。在某些特殊情 况下,也可以采取细胞种子及MCB二级管理,
2019版要求
如采用已建株的细胞系/株,应具有细胞来源的证 明资料。应从能够提供初始细胞历史及其溯源性 书面证明材料的机构获得,且应提供该细胞在该 机构的详细传代记录,包括培养过程中所使用的 原材料的相关信息,如种类、来源、批号、生产 日期及有效期、制备或使用方法、质量标准及检 测结果等。
细胞培养操作要求(新增)
细胞来源的供体 原材料的选择 细胞培养的体系 细胞收获及传代 • 体外培养细胞龄的计算 二倍体细胞龄以细胞群体倍增水平计算,也可以每个培养容器细胞群体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制品国家标准物质制备和标定规程
一、定义
生物制品标准物质,系指用于生物制品效价、活性或含量测定的或其特性鉴别、检查的生物标准品或生物参考物质。
二、标准物质的种类
生物制品标准物质分为二类。
1国家生物标准品,系指用国际生物标准品标定的,或由我国自行研制的(尚无国际生物标准品者)用于定量测定某一制品效价、毒性或含量的标准物质,其生物学活性以国际单位(IU)、单位(U)或以重量单位(g, mg等)表示。
2国家生物参考品,系指用国际生物参考品标定的,或由我国自行研制的(尚无国际生物参考品者)用于微生物(或其产物)的定性鉴定或疾病诊断的生物试剂、生物材料或特异性抗血清;或指用于定量检测某些制品的生物效价的参考物质,如用于麻疹活疫苗滴度或类毒素絮状单位测定的参考品,其效价以特定活性单位表示,不以国际单位(IU)表示。
三、标准物质的制备和标定
1标准物质制备用实验室、洁净室应符合中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或《实验室操作规范》要求。
2国家标准物质的制备和标定由国家药品检定机构负责。
3新建标准物质的研制
(1)原材料选择
制备生物制品标准物质的原材料应与供试品同质,不应含有干扰性杂质,应有足够的稳定性和高度的特异性,并有足够的数量。
(2)标准物质的配制、分装、冻干和熔封
根据各种标准物质的要求进行配制、稀释。
须要加保护剂等物质者,该类物质应对标准物质的活性、稳定性和试验操作过程无影响,并且其本身在干燥时不挥发。
经一般质量检定合格后,精确分装,精确度应在±1%以内。
需要干燥保存者应在分装后立即进行冻干和熔封。
除另有规定外,冻干者水分含量应低于3%。
标准品的分装、冻干和熔封过程,应保证对各安瓿间效价和稳定性的一致性不产生影响。
(3)标定
①协作标定
新建标准物质的研制或标定,一般需经3个有经验的实验室协作进行。
参加单位应采用统一的设计方案、统一的方法和统一的记录格式,标定结果须经统计学处理(标定结果至少需取得5次独立的有效结果)。
②活性值(效价单位或毒性单位)的确定
一般用各协作单位结果的均值表示,由国家药品检定机构收集各协作单位的标定结果,整理统计,并上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4)稳定性研究
研制过程应进行加速破坏试验,根据制品性质放置不同温度(一般放置4℃、25℃、37℃、-20℃)、不同时间,做生物学活性测定,以评估其稳定情况。
标准物质建立以后应定期与国际标准物质比较,观察生物学活性是否下降。
4标准物质替换批的制备与标定
(1)由国家药品检定机构负责制备与标定。
(2)制备标准物质替换批的原材料,其生化特性和生物学特性指标应尽可能与上批标准相同或接近。
四、标准物质的审批
1新建标准物质由国家药品检定机构对协作标定的结果进行审查并认可后,报上级主管机构批准,并发放批准证书。
2标准物质替换批由国家药品检定机构审查批准。
3新建标准物质在取得批准证书后,方可发出使用。
五、标签及说明书
1符合规定的合格的标准物质由国家药品检定机构的质量保证部门核发标签及说明书。
2标签内容一般包括:中文名称、批号及标示量(含1个国际单位的固体量,或每1mg含国际单位的数量,或每瓶内所含国际单位的数量)。
3标准品和参考品均应附有说明书,其内容应包括:中文名称、英文名称、组成和性状、装量及标示量、批号、保存条件、使用方法、失效日期、分发单位等。
六、标准物质的索取和保管
1索取标准物质可直接向国家药品检定机构申请。
国家标准物质系提供给各生产单位标定其工作标准品或直接用于检定。
2标准物质应贮存于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其保存条件需定期检查并记录。
3标准物质须由专人保管和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