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高三历史必修三一轮复习课件:第二单元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

合集下载

【高质量】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高三历史必修二一轮复习第二单元工业革命PPT文档

【高质量】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高三历史必修二一轮复习第二单元工业革命PPT文档
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高三历史必修二一轮复 习课件第二单元工业革命PPT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学习目标
1.归纳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进程、实质和影响。 2.从进程来看,工业革命有何特点? 3.工业革命前后,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和统治阶层有何转变? 4.工业革命还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课文结构示意图
⑴工业革命前,重商主义盛行。
2.从进程来看,工业革命有何特点?
【历史纵横】
⑸全方位变化,社会革命: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2.工业革命前后,资本主义经济思想有何转变?
英国工业革命的象征“水晶宫”
⑸由重商主义向自由主义思想转型
3.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
2.扩展:19世纪中期,法、美两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
三.扩展
1.标志及实质:1840年前后,机器生产基本上 取代手工劳动,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工场手 工业,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 第一个工业国家。 2.扩展:19世纪中期,法、美两国相继完成了 工业革命。 注意:1765、1785、1840、1861年四个时间。
⑵经济结构变化推动城市化进程
马克思:“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 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 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二.进程
1.棉纺织业发明和使用机器 2.重工业使用机器 3.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 4.交通运输业革新
二.进程 1.棉纺织业 2.重工业 3.蒸汽机 4.交通运输业
1.棉纺织业发明和使用机器 ⑴织布:1733年,凯伊发明飞梭。 ⑵纺纱: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开始标志)
四.影响 1.生产力提高促进生产关系发展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了;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经济结构变化推动城市化进程加快 工业取代农业的经济地位,形成许多工业城市,城市 化进程明显加快。

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必修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文稿演示

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必修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文稿演示

二.国际贸易体系的形成(关贸总协定) 1.《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GATT ⑴背景:垄断阶段,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放弃自由主义, 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⑵成立:1947年,美、中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署了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⑶宗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 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课文结构示意图
1933年新政放弃金
本位,货币贬值
资 本
背景
主 国际货币体系 建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义 世 界
(布雷顿体系) 1945-1973年
职能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WB 影响 《布雷顿森林协定》BWS
经 济
国际贸易体系: 背景、成立、宗旨、影响 GATT
体 1947-1995年

1930年霍利关税法, 贸易保护主义
☆本课小结
1.以美国为主导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如何 形成的?
2.谈谈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 行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3.布雷顿体系崩溃后,IMF和WB的职能有何变化? 向IMF与WB贷款有何区别? 4.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什么会崩溃?是怎样崩溃的?
☆本课小结
1.以美国为主导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如 何形成的? ⑴金融:1945年,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了以 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体系,又称 布雷顿森林体系。 ⑵贸易:1947年,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建立了 国际贸易体系。 ⑶资金:成为金元帝国。 ⑷科技: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处于处于领先地位。
注意:货币战是罗斯福新政,关税战是胡佛政府。
一.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1.背景 2.建立 3.职能 4.影响
1.背景 ⑴物质基础: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实力对 比发生了巨大变化。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经济 实力却空前膨胀,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⑵理论基础:怀特计划,美国企图建立以美元为主 导的世界货币体系。 ⑶历史教训: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引起各 国贸易战争和货币战争,导致金本位制崩溃,国际 金融秩序混乱。 想想:可能性,必要性?

【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高三历史必修二一轮复习课件:第二单元第6课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高三历史必修二一轮复习课件:第二单元第6课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典型例题】☆(广东T19)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 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 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 远了”。由此可知( )
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6课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合肥六中
第6课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学习目标
1.荷兰成为17世纪标准资本主义国家具备哪些条 件?殖民扩张有何特点?有哪些殖民据点? 2.英国怎样成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 3.殖民扩张总体分为哪三个阶段?早期殖民扩张 有何特点和影响? 4.什么是资本原始积累与资本积累?
①促进三大洲商品流通和国际分工体系形成。美洲和东 欧生产原料,非洲提供劳动力,亚洲出售奢侈品,而西 欧成为生产中心,组织全球贸易。
②欧非美三角贸易是掠夺性的殖民贸易,亚欧贸易却是 正当的商业贸易,前者占据主导地位。 ⑶影响 ①西欧:资本的原始积累。②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
☆本课小结
1.什么是资本原始积累与资本积累? 2.殖民扩张总体分为哪三个阶段? 3.英国凭借哪些优势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本课小结
1.什么是资本原始积累与资本积累? ⑴资本原始积累:指资本主义生产确立以前,通过暴力 使劳动者同生产资料分离,把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集中 到少数人手中,使之转化为资本的过程。
开矿设厂,寻求投资场所,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例如,1895年,《马关条约》。
早期殖民
商品输出 资本输出
开辟新航路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3.英国凭借哪些优势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⑴地理:新航路开辟后,处于大西洋航运中心位置。

高中历史必修3:第二单元第六课

高中历史必修3:第二单元第六课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思路引领】
本题通过材料主要考查中国
京剧艺术的特点及对传统文化的态度问题。
充分挖掘材料1中的信息可回答第(1)问。第 (2)问可结合材料自由发挥,言之成理即可。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尝试答题】
(1)京剧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分生、旦、净、丑四个有固定谱式的行当,表 演具有综合性、虚拟性。 (2)要不断地与现代音乐、艺术相结合,推陈出 新,适应群众的需要;京剧应不断打破常规,
作家,而明朝中叶到清朝中期是昆曲艺术的
鼎盛时期。所以C项错误。 【答案】 C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规律总结】 题是否定型选择题。此类选
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
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 常用的“不是”、“不正确”、“没有”、 “无”等限定词语。解答此类题型一要注意 紧紧抓住题干中的限定词语,仔细审题,同 时要与学过的相关知识点相联系,把题目放
1.政治、宗教因素 (1)原始时代戏曲的起源——傩仪就带有巫术色 彩。 (2)先秦至唐代,“傩”成为国家祭祀和礼仪制 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举行活动时载歌载舞。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3)政治黑暗成为宋元南戏、杂剧的创作素材;
元朝轻视知识分子的政策,使仕途无门的文人
专致于戏剧创作。 (4)京剧产生的标志是徽班进京,为乾隆皇帝祝 寿。 2.经济因素:在宋代以后,南戏、元杂剧发 展的根本条件就是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队 伍壮大,对精神文化的文化
易错提醒:正确理解京剧的形成:京剧不是
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而是徽、汉剧 在京城合流,吸收了昆曲、梆子腔等剧种的 腔调和表演形式,字韵上受京城文化的熏陶 和影响而形成的。

高考历史教学资料:必修三第2单元一轮复习 75页PPT文档

高考历史教学资料:必修三第2单元一轮复习 75页PPT文档
对真理的追求;③超越性,对生活意义和人生 价值的追求。
专题概述: 本专题主要阐述了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1)起源: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和苏格拉 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是早期人文精神的最初体 现。 (2)湮没:中世纪西方天主教神学统治人们的精神世 界,神本主义取代了人文主义,使人和人性被束缚。 (3)复兴:14~17世纪初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批判神 权统治,宣扬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人文主义得以复 兴,这是“人”的重新觉醒。 (4)成熟:17-18世纪启蒙运动宣扬理性主义,使人 文主义思想有了很大的发展,从此人文精神在西方思 想界占据主导地位。
和道智德者对是人雅城典行邦民为的主的政专绝治职对发教约展师到束,顶力知峰,;识不奴渊利隶博于制,工建口商立才业正发出常达众的。, 社 进行会巡秩回序讲和对人课社和或会社指公会导德的,,研教易究授造修成辞个学人、主政义治。学和辩论 学,向受教育者收取学费。
智者们并普不罗塔构戈成拉一个固定的学派,也没有统一的 学 派说。,智只者人反每是学是对个在派万迷人思又物信应想称的 ; 该倾哲尺制有度度自向人(、己上学普法的有派罗律道共。泰和德同格道评之拉德判处)的标约 准;,束。提遂力倡被是怀称相疑为对精一的神;,
4、英国学者罗素在论述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时说,他的一个重 要思想是乌托邦,“它是一长串的乌托邦中最早的一个”。 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理念论 C.逻辑三段论 D.美德即知识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处于同一个时代,试比较他们 思想的异同。
(1)相同点:研究重点由神和自然转向了人类,都重 视人的价值,否认绝对权威,体现了人文精神。
(2)不同点: (1)对待知识 : 智:重视知识的实际功效(民主政治演讲)。 苏:强调知识和道德的结合,“知识即美德”。 (2)善恶: 智:认为世间是非善恶无标准。苏:形成明确的善的概 念,重视人的伦理道德,淡薄功利。 (3)政治主张:智:主张民主政治 ; 苏: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

2019教育【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高三历史人教版必修一一轮复习课件:第二单元第6课 罗马法的起

2019教育【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高三历史人教版必修一一轮复习课件:第二单元第6课 罗马法的起

二.第二阶段: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公元前3C~公元3C 1.背景 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疆域广阔,民族众多,矛盾显现。 ⑴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克里奥帕特拉女王诉讼案”
⑵征服者和被征服者的矛盾。“斯巴达克起义”
⑶政治经济活动产生了新问题。恩格斯:“罗马法是商品生产者社 会第一个世界性的法律”
2.措施 罗马皇帝颁布法令;法学家积极编纂法典,进行法律解释;帝国对 各行省上层大量授予公民权,对外邦人给以适当的司法保障。
自然法代表理性、正义和神的意志,是普遍适用、永恒不变的,它在 实在法产生以前早已存在;自然法高于实在法,实在法必须符合自然 法,否则根本不配称为法律。“恶法非法” ⑶在罗马法中的具体表现?
两大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万 民法的形成;《民法大全》。 ⑷有何意义?
论述了法律产生的必然性和制定法律、遵法守法的合理性;自然法理 念标志着罗马法学的成熟;对启蒙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
A.重视法律程序
B.保留习惯旧俗
C.强调法官至上
D.体现人人平等
解析:罗马法中有句名言,“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
官。”
【典型例题】☆(天津)罗马法是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 下列司法理念中,明显违背罗马法原则的是( )
A.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 B.被告有权利在法庭上同原告对质 C.主要按照以往的习惯和判例进行判决 D.主要按照法律和法学家解释进行判决
2.概述罗马法的发展历程及其原因。 ⑴从习惯法到成文法:是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的结果, 是内在动力。
⑵从公民法到万民法:随着扩张战争不断取得胜利, 经济文化发展,面临亟待解决的诸多新问题,是外在 动力。
⑶从零散逐渐系统化、法典化,形成完整体系:皇帝 颁布法令,法学家编纂法典,是稳定统治的需要。

【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高三历史人教版必修一一轮复习课件:第二单元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

【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高三历史人教版必修一一轮复习课件:第二单元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

【典型例题】☆(新课标全国Ⅰ卷T32)德国文学家歌 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 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 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 是,罗马法( ) 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合肥六中 李安朝
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学习目标
1.概述罗马法发展的历程和原因。 2.简述《十二铜表法》的特点和意义。 3.罗马法有何影响? 4.归纳罗马法有哪些特点?
☆课文结构示意图
罗马共和国: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历程 罗马帝国:对外扩张产生新问题→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本课小结
1.简述古代罗马和罗马法的演变历程。 2.概述罗马法的发展历程及其原因。 3.归纳罗马法有哪些特点? 4.什么是西塞罗自然法思想?有何影响?
☆本课小结
1.简述古代罗马和罗马法的演变历程。 ⑴古罗马历史进程:“狼的传人”
①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27年 ②罗马帝国:公元前27~公元395年 ③西罗马帝国:395~476年 ③东罗马帝国:395~1453年,拜占庭帝国 注意: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东汉(25~220年) ⑵罗马法的演变:“与时俱进” ①广义罗马法是从公元前6C罗马建国到公元6C查士丁尼 法典的制定,这期间所制定的法律的总称;狭义仅指罗 马公民法。
⑶作用: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 平民利益。
⑷实质: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奴隶和平民不享有同 等权利。 3.公民法 在罗马共和国时期,保护罗马公民的法律。

2023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三单元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ppt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2023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三单元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ppt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二、新航路的开辟
时间 1487 年
航海家
路线
支持者
绕过非洲西南端的_好__望__角__,
迪亚士
葡萄牙
到达非洲东海岸
1497— _达__·_伽__马__ 绕过好望角驶达印度
1498 年
葡萄牙
(续表)
时间 航海家
路线
支持者
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此
后,又三次进行横渡大西洋
1492 年 _哥__伦__布___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 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 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 的重要节点。
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①经济根源: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现 __资__本__主__义__萌__芽___。西欧各国商品经济发展,对金 银财富的需求、对开拓新市场的意愿迫切 动因 ②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纪》的流传,使当时 西欧贵族、新兴资产阶级认为富裕的东方和未知 的海外是实现发财梦的最好场所
【对点提升】 1.16 世纪末,每年约有 25~30 艘来自澳门、福建、宁 波的华商船将丝料、瓷器、茶叶和其他货物运至被西班牙 人控制的马尼拉,西班牙船队横越太平洋运抵墨西哥西海 岸的卡普罗港,将其中一部分货物用于换取当地的黄金、 白银,并连同其余货物一起运往欧洲。据此可知,当时 () A.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全球各地建立起直接的商贸关系 C.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东西方贸易 D.三角贸易的路线与内容发生了变化
1.(2021 年广东潮州二模)“报纸支持这种狂热;政府 许可这种狂热;人民不惜为它而解囊。”符合上述言论的 历史事件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例题】☆(天津T3)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 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 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 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 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这 反映出( ) 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 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 解析:意义·文化教育。
一.文艺复兴 1.背景 2.概念 3.核心 4.成就 5.历史 2.概念 ⑴斗争方式:通过欣赏、阐释古典希腊罗马文化 人性美,表达现实生活的希望。 “王顾左右而言他”+“以己之矛攻己之盾” ⑵实质:14~17C资产阶级借助复兴希腊罗马古典 文化所发起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也是反封 建、反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
☆本课小结
1.比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 ⑴相同点:①背景:西欧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 的发展。②对象:反天主教会,反封建。③方式:向古 代寻求和吸取养料,前者借助古典文化,后者借助《圣 经》原始教义。④性质: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 动。
⑵不同点:①真理标准:热爱人和自然,把宗教放在次 要地位;以神为中心。②群众基础:上层知识分子的文 艺运动;民众的信仰运动。③作用:推动了近代自然科 学的发展;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促进民族文化、 教育事业的发展;清教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依据。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学习目标
1.归纳文艺复兴的背景、斗争方式、实质、核心思想、 成就、意义。 2.归纳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背景、序幕、观点、影响。 3.比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 4.文艺复兴对宗教持什么态度?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斗争 方式?
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 充分表达出来。”指出“复兴”只是手段而非实 质。
一.文艺复兴 1.背景 2.概念 3.核心 4.成就 5.历史
3.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⑴真理标准:以神为中心→以人为中心。否定神 的权威,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⑵人生理想:禁欲和来世→现世的享乐。反对中 世纪的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提倡追求自由、幸 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 ⑶思维方式:蒙昧主义→理性和科学。反对中世 纪的蒙昧主义,倡导发展教育,追求知识,探索 自然,造福人生。 ⑷阶级关系:封建等级→人类平等。反对宗教束 缚和封建等级观念,要求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
④宗教态度:讽刺禁欲苦行,抨击教会的腐败,容忍宗 教;批判天主教特权,另立新教。
一.文艺复兴 1.背景 2.概念 3.核心 4.成就 5.意义
时期 代表人物 国籍
主要成就
但丁
《神曲》、文艺复兴的先驱
早期 彼特拉克
《歌集》、人文主义之父
薄伽丘
达·芬奇
鼎盛 米开朗奇罗 拉斐尔
意 《十日谈》 大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利 《大卫》
《西斯廷圣母》《雅典学园》
马基雅维利
《君主论》
莎士比亚
英 《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拉伯雷 扩展 伊拉斯谟
法 《巨人传》 德 《愚人颂》
塞万提斯
西 《堂·吉诃德》
5.历史意义 ⑴性质: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 识,是近代第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神→人;来生→现世。 ⑵作用:宣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开 辟新航路提供了精神动力;为近代自然科学、宗教改 革和启蒙运动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人文基础。 →推动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注意:文艺复兴发展历程:文学→艺术→文学→近代 自然科学。1543年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
【历史纵横】拜占廷文化在古典文化与西欧文艺复兴之 间起到了传承者的作用,在拜占廷帝国的废墟上,诞生 了西欧的新世界。
一.文艺复兴 1.背景 2.概念 3.核心 4.成就 5.历史
1.背景 ⑴经济上: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提供物质基础。 ⑵政治上: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追求幸福,力 图突破教会的束缚。 ⑶文化上:拥有丰厚的古文化遗产和众多的人才。 ①文化遗产:意大利是古代罗马的故乡,境内保留许多 古罗马的建筑遗址和典籍;拜占廷帝国灭亡后,大量学 者携带典籍流入。 ②人才结构:各城市共和国竞相延揽才智之士,汇集了 众多的博学才子。 →研究和鉴赏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蔚然成风。
3.影响 ⑴性质:唤醒千万民众的思想解放运动,人文主义得 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罗马 教皇统治的宗教改革运动。如果说文艺复兴启迪了知 识阶层在文艺领域的人文精神,那么宗教改革则直接 激发了普通大众在宗教领域的人文精神,是又一次思 想大解放运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⑵思想:摧毁了天主教精神独裁,打击了封建势力, 形成不受教皇控制的三大新教,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 级革命的旗帜。“隔物打人” ⑶政治:加强了君主制度,发展了新兴的民族国家。 ⑷文教: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的发展。
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1.背景
2.观点
3.影响
2.观点 ⑴核心:“因信称义”,信仰耶稣即可得救。 ⑵手段:每个信教都可以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 ⑶生活: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和还俗。
⑷政权:国家权力高于教会,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 激发德意志的民族意识。
注意: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使人获得精神上的 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课文结构示意图之一
经济: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背景 政治:新兴资产阶级追求现世享乐
文化:拥有文化遗产和人才结构
斗争方式: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
文 实质: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
艺 复 兴
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早期:“文学三杰”
成就 鼎盛:“美术三杰”
扩展:莎士比亚
意义:为近代自然科学、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奠基
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1.背景
2.观点
3பைடு நூலகம்影响
1.背景 ⑴根本原因:14~15C,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 和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壮大,民族国家逐渐形成。
⑵精神原因:文艺复兴后,天主教会的精神禁锢和 腐败遭到激烈的批评。 ⑶物质原因:德意志成为“教皇的奶牛”。 ⑷导火线:教皇出售赎罪券。 →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