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教学目标知识结构春秋战国社会经济农业工具铁工具开始出现;开始用牛犁耕并推广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开始用牛犁耕并推广水利楚国:孙叔敖修芍陂秦国:李冰修都江堰;郑国修郑国渠手工业冶铁创造铸铁柔化技术,比欧洲早20XX年以上铸铜莲鹤方壶,出现金银错新技术漆工艺采用夹技术纺织麻织品的纤维相当细密煮盐山西的池盐,山东的海盐,四川的井盐酿酒已能用曲造酒专著《考工记》商业商业发达,出现商业中心,如齐国临淄、赵国邯郸、楚国郢社会变革土地所有制出现私田,出现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变革齐国:管仲变法鲁国:初税亩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教学建议复习课设计第六节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农业1、铁制农具的使用要求学生记住我国铁器出现的最早时间、使用铁器的最早时间、春秋战国铁制农具使用情况。
理解铁制农具使用的重要意义。
2、牛耕技术要求学生记住牛耕技术开始使用推广的时间,掌握牛耕技术运用的历史意义。
同时,使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长达五百余年,牛耕技术的逐步推广是渐进的过程,且受农户经济条件的制约。
3、水利事业的发展让学生掌握当时中原地区普遍使用的灌溉农田工具是桔槔。
根据书中的地图,要求学生记住春秋战国时期兴修的主要水利设施。
(二)手工业要求学生通过列表的方式,总结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的发展情况。
(三)商业要求学生记住当时主要的商品、重要的商业中心。
二、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使学生了解: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大量的私田。
私田的主人采用新的剥削方式,即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
这种新的.剥削方式使私田主人与耕种者之间形成了新的生产关系,即封建地主与封建农民之间的关系。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1、春秋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指出春秋时期,各国通过改革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重点介绍齐国管仲改革和鲁国的“初税亩”。
第六节_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④3秦]孝看公新的旧鼎势力力支的持对比
重要条件
⑤4法]家看思改想革奠者定的了素变质法的思想理论基础
(4)商鞅之死原因
主要:变法侵犯了奴隶主贵族利益,遭抵制
直接:秦孝公去世,失去支持
启示:改革是曲折、复杂的;作为改革者,要充分认识 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要注意协调好改革中利益的协 调问题等。改革要讲究策略性,减少阻力;商鞅死后, 其变法措施继续推行,表明了社会变革不可抗拒的必然 性。(顺应历史潮流)只有改革,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国家才会有光明的前途等。
第六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 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
阅读1、以铁下制材料农:具的使用
铁使西更周大晚面期积:的铁农器田开耕始作使,用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 成(为1可)能春;秋它时给期手:工铁业农工具人开提始供使了用一;种其坚固和锐利 非石头或战当国时时所期知:道铁的农其具他使金用属范所围能扩抵大挡。的工具。所 有(这2些),特都点是:逐坚渐硬实、现锋《的利马。,克胜思过恩木格石斯和选青集铜》工第具4卷
春秋战国时期,牛耕的运用和推广,使耕作率大大 提高,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3、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
(1)灌溉技术:
中原地区已普遍用 桔槔来灌溉农田
桔槔
用杠杆原理来汲水灌田
(2)水利工程
农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工程 芍陂 郑国渠 都江堰 西门豹渠
时间 春秋 战国 战国 战国
(四)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 1.铁器牛耕使用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2.封建生产方式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3.从争霸战争出发,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 4.封建制度下,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高一历史教案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9篇

高一历史教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9篇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1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李冰与都江堰的修建;手工业和商业的兴盛以及封建城市的兴起;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历史作用;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通过讲述大变革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引导学生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社会变革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而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小结,归纳大变革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以及农业手工业技术的世界情况,以培养学生综合、概况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观看“都江堰水利工程平面图”,并结合课文中有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都江堰的作用,使学生学会利用地图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识图、用图的能力。
通过介绍大变革时期生铁冶炼技术的发明,名闻世界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修建,以及农业、手工业的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大变革时期,生产力的提高,最终导致封建制代替奴隶制。
而相对优越的封建制度,反过来双促进了生产力的更快提高,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说明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落后的社会制度,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规律。
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通过对商鞅变法意义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正是由于实行了行之有效的变法改革,才使得原本并不十分富强的秦国强大富裕起来,为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使学生认识到:变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
教学建议关于“农业的进步”建议教师结合学生的政治课所学的内容,直接点题,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条件。
用生产力与生产工具的关系,让学生自己分析一下生产力提高的原因。
关于“都江堰”建议教师首先让学生看书,总结出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作用。
然后利用教科书上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平面图》指导学生理解其防洪、灌溉、航运的作用是如何发挥的。
关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兴盛”教师直接点题,在指出农业的发展是带动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前提之后,指导学生自学,并把重要的内容和有关图片制成投影片展现给学生,以加强学生的记忆。
初一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初一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政治动荡、社会变迁、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变化。
本文将从农耕经济的发展、政治体制的演变、社会地位的改变以及文化思想的变革等方面,来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的特点和影响。
一、农耕经济的发展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农耕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农业技术的提升,使得农民的生产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同时,为了满足城市和贵族的需求,农业生产也出现了向商品经济方向转变的趋势。
不仅农作物品种增多,而且农业生产规模也不断扩大。
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城市的兴起和贸易的发展。
二、政治体制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形成了多个小国的格局。
在这个时期,封建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世袭制逐渐建立并得到稳定。
原本是贵族地主的统治者,逐渐变成了君主或国君。
国家内部的政治权力也更加集中,中央政权的影响力不断增加。
此外,春秋战国时期还出现了一系列的改革思潮,例如齐桓公、晋文公等改革措施的实施,进一步加强了中央政权的控制力。
三、社会地位的改变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地位出现了一定的变动。
原本以贵族地主为核心的社会秩序开始逐渐变化,商人、手工业者等非贵族阶层的地位逐渐提高。
其中,商人作为商品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逐渐崭露头角。
商人开始参与到社会经济中来,他们通过贸易和市场交换,累积了大量的财富,并逐渐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
同时,手工业者的地位也有所提升。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手工业者的技术和工艺得到了更多的发展,他们的地位也得到了认可和提高。
四、文化思想的变革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重要时期,也是诸子百家思想的盛行时期。
在这个时期,诸子百家的学说兴起,成为影响中国思想史的重要力量。
儒家、墨家、法家、道家等思想流派在这一时期竞相兴起,提出了各自独特的学说和价值观念。
这些思想的兴起和交锋,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三,商业和城市
各地土特产品互相交流; 各地土特产品互相交流; 发展表现: 发展表现: 形成中原市场; 形成中原市场; 形成城市商业中心; 形成城市商业中心; 城市人口增长. 城市人口增长.
春秋莲鹤方壶 Page 4
(河南) 河南)
四,由公田到私田
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 "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 改革,指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生产关系和 改革,指对生产关系 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调整或变革. 吕氏春秋》 的调整或变革. 吕氏春秋》 ——《 ——《
立木为信
Page 6
商鞅变法内容及影响
"令民为什伍",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焚诗书 令民为什伍"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 而明法令; 而明法令; 统一度量衡,废分封行县制, 统一度量衡,废分封行县制,为田开阡陌封疆用法律形式肯 定了土地私有. 定了土地私有. 作用:①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②发展了封建经济;③ 作用: 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 发展了封建经济; 商君相秦十年,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 加强了地主阶级中央集权; 秦国实力增强, 加强了地主阶级中央集权;④秦国实力增强,为秦统一全国创造 贵戚多怨望者" 贵戚多怨望者" 了条件. ——《史记》 了条件. ——《史记》
(1)中原使用桔槔灌溉 ) (2)水利工程 ) 春秋:芍陂( 春秋:芍陂(楚,淮水) 淮水) 战国:西门豹渠( 战国:西门豹渠(魏,漳水) 漳水) 都江堰( 成都平原) 都江堰(秦,成都平原) 郑国渠(秦,关中平原) 郑国渠( 关中平原) 郑国渠 芍陂 都江堰
Page 3
西门豹渠
二,手工业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这里涌现出了许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崛起,社会结构开始发生巨大变化。
本文将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一、土地制度的变革在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
此前的奴隶主制度逐渐被废弃,取而代之的是封建土地制度。
封建土地制度采用了分封制和农民自耕制的模式,将土地分配给封建贵族,农民则获得土地的使用权,同时需要向贵族缴纳赋税。
这一制度的推行使得土地更加集中在贵族手中,加强了封建贵族的统治地位。
但与此同时,这也为土地改革和农民起义埋下了伏笔,为日后的社会变革奠定了基础。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各个国家建立了相对独立的经济体系,手工业成为经济的重要支柱。
锻造、陶瓷、纺织等手工业生产不断繁荣,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产品和就业机会。
同时,商业也逐渐兴起。
商人通过贸易和市场交换的方式积累财富,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商业的繁荣促进了城市的兴起,各个国家的都城和商业中心蓬勃发展,形成了繁荣的市场和商业网络。
三、货币的流通春秋战国时期,货币开始逐渐流通起来,取代了原有的物物交换方式。
最早的货币形式是贝壳、金银等贵重物品,后来又出现了青铜货币和刀币等。
货币的流通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它方便了商品的交换和支付,推动了产品的流通和市场的扩大,进一步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四、社会阶级的分化和变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社会阶级开始分化并发生变动。
贵族阶级成为社会的统治者,他们掌握着大量的土地和财富,享有特权和政治权力。
与此同时,农民阶级和商人阶级逐渐崛起。
农民阶级虽然地位较低,但他们通过努力耕种和经商,逐渐获得了财富和社会地位。
商人阶级则通过商业活动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成为社会中重要的力量。
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促使原有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逐渐形成了以贵族、农民阶级和商人阶级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社会结构。
初一历史课件《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一、社会经济进步的表现 1、农业的进步
(1)铁器的使用 农 具:铁锄、铁犁、铁叉等
手工工具:铁斧、铁凿、铁锥等
铁双镰范 战国· 燕 1953年河北省兴隆县古洞沟出土 长 32厘米,宽11.3厘米 范上近镰柄处有 “右廪”二字,系工官的名称。
第6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 和 社会变革
一、社会经济进步的表现 1、农业的进步
(1)铁器的使用
(2)牛耕的推广
(3)农业技术的进步 使用肥料:主要有肥粪肥、草木灰和绿肥 因地制宜、掌握农时和选种
第6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 和 社会变革
一、社会经济进步的表现 1、农业的进步
(1)铁器的使用
(2)牛耕的推广 (3)农业技术的进步 (4) 兴修水利工程
战国纺织品残图(
年湖南省长沙市出土)
(2)商业的发展 产品大量交流
马匹
皮革 象牙 鱼盐
城市发展如:齐国都城临淄、赵 国的邯郸、魏国的大梁、楚国郢等。
邯郸
大梁临淄宛 郢源自邯郸今貌春 秋 战 国 时 期 的 社 会 经 济 和 社 会 变 革
2、商鞅变法
1、背景 2、人物:商鞅 秦孝公 3、商秧变法(公元前356年) 内容 作用
第6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 和 社会变革
一、社会经济进步的表现 1、农业的进步 2、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的进步 随着铁的普遍使用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手工业也有了进步,主要有冶铁业、煮盐 业、纺织业、和漆器等它们是战国时手工 业的代表。
生铁冶炼技术的发明:
要坚持锻炼,锻炼你的身体,锻炼你的性能力! 男人锻炼是最重要的,锻炼身体你会拥有一个强 壮的身体,锻炼性能力,你会拥有一个健硕的男 根!威猛男人都是锻炼出来的!通过锻炼配合中 药的调理,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在这里推荐 一下之前给我只阳委的中医,治阳委真的很有一 套,有需要的可以加他威亻言:msdf003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_OK

工业中心。
12
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原因
1.铁器普遍使用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2.封建生产方式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3.从争霸战争出发,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 4.封建制度下,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13
二.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 (一)变革的条件 1.经济条件:
铁农具,牛耕的使用推广,井田制瓦解,封建 所有制剥削方式的确立。
1)铁农具的使用,生产 力水平提高 2)较强的经济实力 3)丰富的水利知识、经 验、技术
农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6
7
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表现 2.手工业
1)冶铸业的划时代发展 ①铸铁柔化处理技术 比欧洲早两千年以上 ②青铜铸造、加工工艺新的发展 金银错技术
8
春秋莲鹤方壶 9
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表现 2.手工业
1)冶铸业的划时代发展 ①铸铁柔化处理技术 比欧洲早两千年以上 ②青铜铸造、加工工艺新的发展 金银错技术 2)其他手工业部门的发展 3)《考工记》的出现
① 条件 ② 主要内容 ③ 重要地位
10
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表现
3.商业和城市 1)中原市场的形成 2)城市成为商业中心
思考:战国时期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然而商 业却进一步发展.分析其社会原因.
第六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1
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表现 1.农业 1)铁制农具的使用
阅读以下材料: 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可
能;它给手工业工人提供了一种其坚固和锐利非石头或当时 所知道的其他金属所能抵挡的工具。所有这些,都是逐渐实 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知识结构春秋战国社会经济农业工具铁工具开始出现;开始用牛犁耕并推广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开始用牛犁耕并推广水利楚国孙叔敖修芍陂秦国李冰修都江堰;郑国修郑国渠手工业冶铁创造铸铁柔化技术,比欧洲早2000年以上铸铜莲鹤方壶,出现金银错新技术漆工艺采用夹纻技术纺织麻织品的纤维相当细密煮盐山西的池盐,山东的海盐,四川的井盐酿酒已能用曲造酒专著《考工记》商业商业发达,出现商业中心,如齐国临淄、赵国邯郸、楚国郢社会变革土地所有制出现私田,出现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变革齐国管仲变法鲁国初税亩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教学建议复习课设计第六节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农业1、铁制农具的使用要求学生记住我国铁器出现的最早时间、使用铁器的最早时间、春秋战国铁制农具使用情况。
理解铁制农具使用的重要意义。
2、牛耕技术要求学生记住牛耕技术开始使用推广的时间,掌握牛耕技术运用的历史意义。
同时,使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长达五百余年,牛耕技术的逐步推广是渐进的过程,且受农户经济条件的制约。
3、水利事业的发展让学生掌握当时中原地区普遍使用的灌溉农田工具是桔槔。
根据书中的地图,要求学生记住春秋战国时期兴修的主要水利设施。
二手工业要求学生通过列表的方式,总结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的发展情况。
三商业要求学生记住当时主要的商品、重要的商业中心。
二、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使学生了解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春秋战国
时期出现了大量的私田。
私田的主人采用新的剥削方式,即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
这种新的剥削方式使私田主人与耕种者之间形成了新的生产关系,即封建地主与封建农民之间的关系。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1、春秋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指出春秋时期,各国通过改革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重点介绍齐国管仲改革和鲁国的初税亩。
2、战国时期的改革首先,让学生理解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大背景。
其次,简要介绍吴起变法和李悝变法。
最后,重点讲解商鞅变法以及历史意义。
重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改革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适应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出现,为进一步改革残存的奴隶制,运用政权的力量,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
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春秋初齐国和鲁国的税制改革,战国时的李悝变法、吴起变法、邹忌改革和商鞅变法。
其中最典型、成效最大的是秦国商鞅变法。
从改革的内容来说,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
政治上,主要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加强封建君主专制。
经济上,消除奴隶制土地制度,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生产。
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军队战斗力。
从改革的作用和效果来看,因为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内部阶级力量的差异,其效果是不同的。
齐国等国虽较早的过渡到封建社会,但由于旧贵族势力较大,变法受到很大阻力,所以变法不彻底。
有的国家出现了内乱,政权不稳定。
只有秦国借鉴了各国变法的经验,改革比较彻底,功效最大。
总起来看,这些改革,都
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废除了奴隶制政治经济制度,巩固和发展了封建制的政治经济制度,大大促进了封建制的建立和发展。
重点——铁器的使用和牛耕对社会生产的促进作用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标志着我国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而牛耕技术的推广,使耕作效率大大提高,是农业动力的革命,有助于农业劳动力的解放。
生产力的提高,导致大量私田的出现,封建剥削方式、生产关系也随之出现。
经济基础的变化,引起各国政治改革。
通过改革,封建土地所有制以及封建制度得以确立。
我国进入的封建社会。
难点——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运动发生的必然性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农业生产大大提高,出现了大量的私田。
与之相伴,出现了封建生产关系和封建剥削方式。
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走向瓦解。
由于经济基础发生变化,导致上层建筑也随之改变。
各国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先后进行变法,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建立起封建制度。
因此说,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易错问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一切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
井田制的瓦解是春秋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公田外,新开垦的私田将成为可能的和需要的了。
所以,私田和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都是因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易错问题——西南地区的开发始于战国时期我国西南地区的开发始于战国时期,而不是汉武帝在西南地区设置郡县开始。
早在战
国时期的秦国开始开发西南,秦国蜀守李冰,在成都附近的岷江流域,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
这是开发西南地区的开始。
开发西南地区的开始与中央政权设置郡县地方行政机构是两个不同的历史现象。
典型例题例1按照因果关系排列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过程①鲁国初税亩②各诸侯国井田制瓦解③铁器和牛耕的使用④一些贵族化公田为私田,采用新的剥削方式⑤私田开垦越来越多,私田主人不向国君交纳产品⑥奴隶主贵族转变为封建地主,奴隶转化为农民.①③④⑤⑥②.③⑤①④⑥②.③①④⑤⑥②.③④①⑤⑥② 答案。
例题分析此题为因果排序选择题,是历史和政治综合能力题,主要考查历史过程的再认再现能力、辩证唯物主义的因果关系、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的综合运用。
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表现为③,因此③应排在第一位。
与③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⑤,排在第二位。
与⑤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①,排在第三位。
与①有直接关系的是④,排在第四位。
④决定了⑥,⑥决定了②。
例2郭沫若曾指出东周列国的社会制度的变革到春秋末年以后才达到质变的阶段。
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春秋争霸战争.战国七雄的出现.战国通过变法废除奴隶制,确立封建制.周王室更加衰微答案例题分析此题为论证选择题,是历史学科能力综合题,主要考查观点论证能力、历史阶段特征的再认再现能力、历史思维的分析能力的综合运用。
题干引文是观点。
这一观点实际上是说春秋战国
时期社会制度的大变革,是在战国时期完成的,项证明了郭沫若观点的正确性。
例3对于秦国来讲,商殃变法起决定性的历史作用是.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秦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基础.加速了秦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答案例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比较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本题实际上是对商鞅变法作用的评价问题,作为一场深刻的地主阶级变法运动,其历史作用是多方面的,不可能局限于一点或一个方面,但是,这是一道单项选择题,因而答案只能是一个。
项是商鞅变法作用之一,即使加速了秦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也不可能是决定性的作用;项和项也是商殃变法的作用之一,但也不是决定性的作用。
因为秦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和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基础的根本还在于秦国旧的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奴隶制度被废除,使封建经济得到发展,正是因为封建经济发展,秦的军事力量才会日益强大,秦统一六国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因而只有项是正确选项。
例4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确立的条件是①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代替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②新兴的地主阶级的形成及其经济势力的增长③地主阶级要求发展封建经济,实行地主阶级专政④在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下,各国先后实行变法.①②③.③④.①②③④.②③④ 答案例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首先应该知道封建制度是以封建地主占有土地,剥削农民剩余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在这个制度下,地主占有绝大部分的土地,并用地租形式剥削农民;其
上层建筑是地主阶级的国家机器。
这就涉及土地制度、地主阶级的专政诸项因素。
条件是指可能性。
综合起来考虑则是具备哪些条件才可能确立封建制。
依据这一分析,①是必备条件,它涉及封建制赖以建立的基础问题;②涉及统治阶级一一地主阶级;③涉及封建制的上层建筑;④则是涉及封建制确立的主要方式、途径问题。
因而项为正确答案。
例5《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准许土地自由买卖.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答案例题分析此题是最佳选择题即程度选择题。
除项史实错误外,其余三项均是商勒变法的内容,也都引起了宗室贵戚旧的奴隶主贵族的怨恨。
关键是比较哪一项对奴隶主贵族的危害最烈。
准许土地自由买卖和承认土地私有并没有从根本上触动贵族的政治利益,而按军功授爵赐田则对于贵族世卿世禄的利益产生了很现实的威胁,因为这样一来,贵族无军功,就无法得到爵位,贵族的身份也就无法世袭下去。
故项是引起宗室贵戚多怨望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