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角度解读《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新词语

合集下载

2020现代汉语词典》(7版)中这些成语解释有变化

2020现代汉语词典》(7版)中这些成语解释有变化

《现代汉语词典》(7版)中这些成语解释有变化《现代汉语词典》无疑是语文学习最权威的参考辞书之一。

在第7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一些成语的解释有变,有的在词义方面做了扩充,有的替换了部分意思,还有的删去了一个指向意思。

各位老师和同学在之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要注意,遇到拿不准的字词,一定以词典为帮手,尽量改变遇事“百度”的学习方法。

1、扩大局部意义的成语感同身受原意: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

补充:现在多比喻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却如同亲身经历过一样。

(,美轮美奂原意: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

补充:现在也用来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调整格式用,发现的话算是小空穴来风原意: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补充:现多用来比喻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

(调整格式用,发现的话算是小彩蛋,急风暴雨原意:急剧而猛烈的风雨。

补充:多用来比喻声势浩大的革命运动或激烈的斗争。

(调整格式用,发现的话居高临下原意:处在高处,俯视下面。

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补充:傲视他人。

~)七窍生烟原意:形容气愤之极,好像耳目口鼻都冒火。

补充:焦急或干渴到了极点。

(步石破天惊原意:箜篌声音忽高亢忽低沉,出人意外,有难以形容的奇境。

补充:形容事情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调整格式用,发现的话算是小彩蛋,祝百废俱兴原意:各种被废置的事业兴办起来。

补充:该办未办的事业兴办起来。

(调整格式用,发现的话算是小彩蛋,祝学习对簿公堂原意:在官府公堂上受审问。

补充:在法庭上对质或上法庭打官司。

(万马齐喑原意:千万匹马都沉寂无声,比喻人们都沉默,不说话,不发表意见。

补充:形容局面沉闷。

(~)无声无臭原意: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形容人没有名声。

补充:事情没有消息。

)罚不当罪原意:处罚和所犯的罪行不相当,多指处罚过重。

补充:现也指处罚过轻。

()2、替换局部意义的成语按图索骥原意: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死板。

第7版: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

从认知角度解读《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新词语

从认知角度解读《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新词语

从认知角度解读《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新词语[摘要] 汉语中的新词语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话题。

多数研究对新词从不同角度诸如语音语义及词汇方面进行了探究,却忽略了对新词形成性机理的合理性解释。

本文依据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新词新语,在认知视野下对汉语新词语产生、使用及固定化应用的过程进行了认知阐释,指出了Langacker的认知语法观点对解释汉语词典收录的新词新语更中肯,新词涌现在本质上是汉语对新兴事物或活动的沉淀过程。

[关键词] 认知语法;汉语新词语;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一、引言现代汉语中新词语的涌现,表明了随着时代发展汉语不断被创造性地赋予新的活力。

新词语的问题,一直是汉语学界理论关注的热点,但已有的研究大多数关注新词语的由来,将新词语的出现看成是表达效果或语用策略的实现,而很少提及新词语内在生成机制。

本文将以《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收录的新词为语料,并结合Langacker的认知语法理论观点,对汉语代表性新词生成机制的根源进行探讨。

二、文献综述(一)理论基础语言学教授Ronald W. Langacker从1976年起致力于创建“认知语法”[最初称为“空间语法”(Space Grammar)],到1987年和1991年,《认知语法基础》的第一卷(理论前提)和第二卷(描写应用)相继问世并确立了认知语法的基本理论框架,它的语法理论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Langacker提倡的“认知语法”主要从人类的“认知和识解”角度研究语言结构,研究人类语言系统的心智表征,克服了传统语法过分强调客观标准、忽视主观认识的倾向,充分考虑到人的认知因素在语言结构中的反映,着重用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来识解语言的规则,开创了语法研究的全新思路。

(王寅,2007∶316)Ronald Langacker在他的《认知语法基础》(第一版)中指出:Knowledge of language (the mental grammar)is represented in the mind of the speaker as an inventory of symbolic units. It is only once an expression has been used sufficiently frequently and has been become entrenched (acquiring the status of a habit or a cognitive routine)that it becomes a unit. From this perspective,a unit is a symbolic entity that is not built compositionally by the language system but is stored and accessed as a whole. 因此笔者认为langacker的这一观点对于解释《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新词更中肯。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增词语分析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增词语分析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增词语分析邓琪【摘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汉语的基本词汇以及常用词汇之外,也特别注重收录反映社会新事物、新变化、新概念及人们新观念的新词语。

【期刊名称】《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00)012【总页数】2页(P71-72)【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增词【作者】邓琪【作者单位】渤海大学文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36《现代汉语词典》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纂,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丁声树曾先后主持工作,由郭沫若先生完成书名题签,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现代汉语词典》是一部具有权威性、规范性和实用性的语文词典。

自1978年正式发行第一版至今,已经先后进行了六次修订工作,2012年开始第六次的修订工作,历时四年的时间,2016年9月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出版不仅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也体现了有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落实国家有关语言方面的新规范,更全面的反映了现代汉语词汇的新面貌。

从国内的研究现状来看,语言学界对新词语的研究既注重理论探讨,对新词语的理论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揭示有关新词语方面的规律;同时也十分重视新词语在应用层面的研究。

在理论探讨方面,学者们不仅注重对新词语自身规律的探讨,而且也重视对其它理论的吸收和借鉴。

在新词语自身理论建设方面,专家学者们重点探讨新词语的界定、新词语的构成、新词语的来源、新词语的发展变化、新词语与文化心理的关系、新词语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

新词语是以产生的年代作为背景,从而形成的词汇群体,因而具有明显的社会时代特征,而且词汇构成比较复杂。

新词语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既有语言本身发展的原因,也有当代社会政治发展,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发展的因素,也是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更新变化的结果。

新词语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近些年新收录进汉语词典的词汇

近些年新收录进汉语词典的词汇

近些年新收录进汉语词典的词汇
近些年新收录进汉语词典的词汇不断增加,其中一些常见的词汇包括:
1. 互联网词汇:如手机App、微信、微博、直播、网络红人等。

2. 科技词汇: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物联网等。

3. 社交媒体词汇:如点赞、转发、关注、粉丝、社交媒体达人等。

4. 环保词汇:如低碳、绿色发展、可再生能源、碳排放等。

5. 健康生活方式词汇:如跑步、瑜伽、智能健康仪器、素食主义等。

6. 网络用语:如撒狗粮、母胎solo、躺枪、996等。

7. 文化新词:如小确幸、焦虑城市、佛系等。

这些新词汇反映了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文化变迁等方面的变化。

不断增加新词汇有助于丰富汉语词典的内容,使其更贴近现代生活和表达需求。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意义更新的成语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意义更新的成语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意义更新的成语一、扩大局部意义的成语【感同身受】原指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

现在多比喻虽未亲身经历,却如同亲身经历过一般。

【美轮美奂】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

现在也用来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空穴来风】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现多用来比喻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

【急风暴雨】急剧而猛烈的风雨。

多用来比喻声势浩大的革命运动或激烈的斗争。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

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

傲视他人。

【七窍生烟】形容气愤之极,好像耳目口鼻都冒火。

焦急或干渴到了极点。

【石破天惊】箜篌声⾳忽⾼亢忽低沉,出⼈意外,有难以形容的奇境。

形容事情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百废俱兴】各种被废置的事业兴办起来。

该办未办的事业兴办起来。

【对簿公堂】在官府公堂上受审问。

在法庭上对质或上法庭打官司。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修行到一定阶段,就会有魔障干扰破坏而可能前功尽弃。

取得一定成就后遇到的障碍会更大,也比喻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万马齐喑】千万匹马都沉寂无声,比喻人们都沉默,不说话,不发表意见。

形容局面沉闷。

【无声无臭】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形容人没有名声。

事情没有消息。

【罚不当罪】处罚和所犯的罪行不相当,多指处罚过重。

现也指处罚过轻。

二、替换局部意义的成语【按图索骥】第5 版: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死板。

第7 版: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

【半老徐娘】第5 版:指中年色衰的妇女。

第7版:指已到中年尚有风韵的妇女。

(第6版新增成语“徐娘半老”:指有风韵的妇女已到中年)【登峰造极】第5 版:比喻达到顶峰。

第7版:登上顶峰,到达最高处,比喻水平达到最高点(造:到)。

【改弦易辙】第5 版:改换琴弦,变更行车道路,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

第7版:“改换琴弦,变更行车道路,比喻改变计划或做法。

”【鸡犬升天】第5 版:比喻一个人得势,同他有关系的人也跟着沾光。

现代汉语词典新义词语

现代汉语词典新义词语

现代汉语词典新义词语[摘要]词语增加新义项是社会发生演变,词汇系统与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之间打破原有相对平衡的结果,是词汇系统在增加新词语的同时,充分发挥和利用语言材料表达潜力的体现。

对《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版与1996年版进行比较后,发现有350余个在原义基础上增加新义项的词语。

对这些新义词语从词汇学、语义学、社会学的角度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它们在词汇类型、音节、词性上各有特点;其产生新义的途径可以分为修辞法和非修辞法两类;当代汉语词语新义从多方面映现出时代特征。

[关键词]词汇;新词义;《现代汉语词典》Abstract:paredwiththe1996edition,thereareabout35,semanticsandsociologyshowsthattheyhav etheirownfeaturesintype,efromvariousaspects.Keywords:lexicons;lexicalmeaning;TheContemporaryChineseDictionary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蓬勃发展推动了语言的变化,涌现了一大批新词新语,其中包括为数众多的在原义基础上增加新义项的词语。

词语增加新义项是社会发生演变,词汇与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之间打破原有相对平衡的结果,是词汇系统在增加新词语的同时,充分发挥和利用语言材料表达潜力的体现。

本文拟对2005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增加新义项的词语进行词汇学、语义学、社会学的多维考察。

一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版与1996年版的比较,我们统计出350余个新义词语,从词汇类型、音节、词性3个方面进行定量分析,力图揭示新义词语的一些规律性特点。

新义词语的词汇类型分析词汇从使用范围来看,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全民普遍使用的词语,可称之为“普通词语”;一类是在一定地域或一定范围中使用的词语,如方言词、行业语、隐语、外来词等,可称之为“特殊词语”。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新增词小议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新增词小议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新增词小议据统计,《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新增词共有5625个(不包括西文词),其中二字词有3681个,占全部字词的65.44%,三字词1010个,占17.97%,四字词810个,占1.35%,五字词76个,六字词38个,七字词6个,八字词2个,10字词1个。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新增词大体可分为五大类:百科词、语文词、方言口语词、新词语和一般词。

其中百科类1963个,语文类1107个,方言口语类122个,新词语806个,一般词1627个。

例如:和谐社会三个代表反贪政治文明以人为本反恐蹦极补时方程式赛车狂胜赛点乌龙球德比内援惜败坡鹿台湾猴秃杉往天树野骆驼藏羚中华鲟白色垃圾空气质量绿色食品短信息内存网卡优盘观光农业磁浮列车动能武器立体战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值得一提的新增词,比如姓氏类、方言类、外来词、港台词等等。

姓氏词通常是只有当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只能表示姓氏时才被收录进来,比如刘,司马等等,但《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增补了大量的姓氏词,据统计有1180个,包括负、体、天等词的姓氏义,还有很多的复姓,比如第五、公羊、太史等等,应该说第5版基本上已经包括了社会上绝大多数的姓氏,这是一个很大的改进。

方言口语词也是普通话新词语的一个重要来源。

比如“大款,托儿,宰人,侃大山”等等都来自北京话。

除了北京以外,其他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如上海、广州等地的方言进入普通话的机会也比较多。

比如“买单,烂尾,生猛,发烧友,炒鱿鱼”等,来自广东话;“搞定,跟进,套牢”等等则是来自上海话;“作秀,按揭,搞笑,个唱,飚车,当红,主打,写字楼,封杀,咨询,智障”等等来自港台语。

借用外来词是丰富本民族语汇的一个重要手段,主要通过音译、直译或者西文字母与汉语的组合进入汉语的词汇体系之中。

通过音译进入汉语的,比如“酷,克隆,伊妹儿,黑客,香波”等等。

而通过直译进来的,有“蓝牙,猎头,热键”,还有来自日文的“料理,人气,卡拉OK”等等。

新华字典新增词汇

新华字典新增词汇

新华字典新增词汇
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也在不断进化。

《新华字典》作为我国权威的字典之一,定期更新词汇,以适应现代汉语的使用需求。

本文将为您介绍《新华字典》新增的一些词汇。

一、网络用语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许多网络用语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并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

《新华字典》新增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网络用语,如“点赞”、“逆袭”、“躺平”等。

二、科技词汇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许多新兴科技词汇也应运而生。

《新华字典》收录了如“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与科技相关的词汇。

三、社会现象
社会现象也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新华字典》新增了一些描述当下社会现象的词汇,如“内卷”、“鸡娃”、“996”等。

四、文化词汇
近年来,我国传统文化逐渐受到重视,一些具有文化内涵的词汇也被收录进《新华字典》。

如“国潮”、“汉服”、“非遗”等。

五、生活用语
生活中的新鲜事物也不断涌现,为语言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华字典》新增了一些生活用语,如“拼团”、“带货”、“网红”等。

总结:《新华字典》新增的词汇反映了我国社会、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最新
发展,体现了语言的生动性和时代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认知角度解读《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新词语[摘要] 汉语中的新词语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话题。

多数研究对新词从不同角度诸如语音语义及词汇方面进行了探究,却忽略了对新词形成性机理的合理性解释。

本文依据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新词新语,在认知视野下对汉语新词语产生、使用及固定化应用的过程进行了认知阐释,指出了Langacker的认知语法观点对解释汉语词典收录的新词新语更中肯,新词涌现在本质上是汉语对新兴事物或活动的沉淀过程。

[关键词] 认知语法;汉语新词语;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一、引言现代汉语中新词语的涌现,表明了随着时代发展汉语不断被创造性地赋予新的活力。

新词语的问题,一直是汉语学界理论关注的热点,但已有的研究大多数关注新词语的由来,将新词语的出现看成是表达效果或语用策略的实现,而很少提及新词语内在生成机制。

本文将以《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收录的新词为语料,并结合Langacker的认知语法理论观点,对汉语代表性新词生成机制的根源进行探讨。

二、文献综述(一)理论基础语言学教授Ronald W. Langacker从1976年起致力于创建“认知语法”[最初称为“空间语法”(Space Grammar)],到1987年和1991年,《认知语法基础》的第一卷(理论前提)和第二卷(描写应用)相继问世并确立了认知语法的基本理论框架,它的语法理论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Langacker提倡的“认知语法”主要从人类的“认知和识解”角度研究语言结构,研究人类语言系统的心智表征,克服了传统语法过分强调客观标准、忽视主观认识的倾向,充分考虑到人的认知因素在语言结构中的反映,着重用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来识解语言的规则,开创了语法研究的全新思路。

(王寅,2007∶316)Ronald Langacker在他的《认知语法基础》(第一版)中指出:Knowledge of language (the mental grammar)is represented in the mind of the speaker as an inventory of symbolic units. It is only once an expression has been used sufficiently frequently and has been become entrenched (acquiring the status of a habit or a cognitive routine)that it becomes a unit. From this perspective,a unit is a symbolic entity that is not built compositionally by the language system but is stored and accessed as a whole. 因此笔者认为langacker的这一观点对于解释《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新词更中肯。

(二)新词研究现状对当代汉语新词的研究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

1982年,张永言先生定义新词语是以社会是否接受和认可为标准。

吕叔湘(1984)在《大家都来关心新词》中强调要重视研究和重视新词语,倡议大家来关心新词新义,扩展了新词新语的语料范围。

陈原先生在《关于新词语的出现及其社会意义》一文中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研究了57个具有影响力的新语条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

吕叔湘、陈原两位先生不断发现细小的语言现象,对其中的一些新词语进行研究,拉开了新词新语研究的帷幕,为以后语言学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方向和方法。

也正因为此,很多学者从多个角度对汉语新词语进行了研究,汉语新词语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主要体现在汉语新词语语音(田宇贺2003,刘晓梅2004)、词汇(沈孟璎1988,周洪波1994,孙大军2001)和语义(赵金铭1985,张荆萍2004 )方面。

从以上分析的文献来看,本篇拟从一个新的角度即主要以Ronald Langacker的认知与语法理论为基础从认知的角度解读汉语字典收录的新词。

本文选取的新词实例均来自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新词。

三、《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收录新词总结《现代汉语词典》是中国首部权威的现代汉语规范型词典,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纂,商务印书馆出版,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丁声树曾先后主持工作。

最新版《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年度新词语,是指当年的高频度新词或具有创新意义的旧有词汇或新创并且使用率很高的词汇。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新增词语来源于各个层面,涉及社会生活多个领域,其中包括社会建设和管理、大众日常生活、新的生活方式与计算机、互联网等。

第六版还增加和调整了少量字词的读音和词形。

第六版还增收了字母词、英语外来词及粤港澳地区词。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收录的新词如“粉丝”,其中“粉”还可以用作动词,粉丝追求或吹捧明星,“我粉*,不粉*”;但“粉”在《新华字典》中作名词使用,意为“细末儿:粉末,粉剂,粉尘,米粉等”,也可以用作动词使用意为“粉饰,涂饰”,但没有“我粉*,不粉*”的用法。

虽然这些收录的新词有些违反了传统语法的组合规则,但形式和用法尚属规范,语义指向也得到了多数人的理解。

新词语形成的语用解释已经解释不了这种新的现象。

本文作者认为把这种现象放到Langacker认知语法理论框架下分析更加中肯。

四、汉语新词语的认知解读(一)汉语新词的认知理据作为当今语言学界的主流学派之一,认知构式语法理论将心智性和社会性视为语言的基本属性,着力从身体经验和认知方式上寻求语言事实背后的作用机理和规律。

(王寅,2007∶11)其中的核心概念“构式”(construction),是指心智语言体系中的基本单位(Goldberg,2009∶204~224)。

构式的形成和固化依赖于言语的接触和使用,是语言使用者对具有一定出现频次的言语例示进行共性概括和抽象的结果,并在一定的语言社团中达成共识。

(Langacker,R,2009∶167-176)构式一经规约化形成,就可作为模板允许更多的表达例示产生;自主/依存联结是构式的主要概念结构,其中的依存成分预设了可供填入的空位,由自主成分对其进行精细化描写,继而涌现出更多的合意用例。

(Langacker,R,2008∶198~199)由此可见,语言使用是构式形成和扩展的重要动因,语言只有经过频繁不断地使用才能得以完整地沉淀储存语言的用法,并由此固定下来供人们使用。

(二)汉语新词的认知分析认知构式语法理论为《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使用频率高的新词语,以及新增加和调整的少量字词的读音和词形提供了理论依据。

这些新词语通过不断频繁使用,久而久之确立下来,它们并不是由语言系统各部分构建而成,而是语言本身储存和语言用法整体保存的结果。

无论从社会各个领域的新词还是新增的字音字形都可以反映这一点。

从社会各个领域的新词来看,如与社会建设和管理有关的有“医改、民调、首问制、调峰、调节税”等;与大众日常生活相关的有“产权证、房贷、群租”等;反映时下新的生活方式的有“首付、拼车、网购、网聊、塑身、背包客”等;与计算机、互联网有关的有“播客(视频分享)、博客、博文、跟帖、微博、云计算”等;这些新词反映的都是社会各个领域新出现的各种新现象,由各大媒体广泛使用,继而进入大众生活视野,久而久之确立了这些词语的含义及用法。

从新增的字义来看,例如,“宅”的新义“待在家里不出门(多指沉迷于上网或玩电子游戏等室内活动)”、“奴”的新义“称失去某种自由的人,特指为了偿还贷款而不得不辛苦劳作的人(含贬义或戏谑意)”,体现了当下不少年轻人的生活状态;“漂白”的新义“比喻通过某些手段,把非法所得变成合法所得”,反映出市场经济下一些人的生产经营行为。

上述词语之前并不包含这些新的含义,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这些词语逐渐被人们赋予新的含义并通过高频率的使用,确立增添了这些词语的新用法。

从新增或调整的字形和读音来看,譬如,为已稳定下来的外来词读音设立字头,像“啫喱”的“啫”(zhě)、“打的”的“的(dī)”、“拜拜”的“拜(bái)”;根据有关语言文字规范调整了词语读音,如将“唯唯诺诺”的注音由wěi wěi nuò nuò改为wéi wéi nuò nuò;为广泛使用的词语确定词形和词义,如“标识”一词,以前只是作为“标志”的异形词,读为biāo zhì,本次修订,增加了biāo shí读音,并解释为“①标示识别。

②用来识别的记号”。

从上述分析来看,Langacker 的认知构式语法理论用来解释《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新词语更具有中肯性。

五、结语汉语新词语的研究方兴未艾,本文从langacker的认知构式语法理论解释了汉语新词语的生成机制背后的根源,指出了该理论解释收录的新词语的中肯性,认为新词语是汉语与文化发展积淀的过程。

本文作者认为新词语的涌现必备两个条件:其一,人们体认认知范围的拓展;其二,语言必须经过高频率的使用,而汉语新词语的涌现更加符合这两个条件。

【参考文献】[1]Goldberg,A.E.2009.Constructions at Work.Cognitive Linguistics 20,1:204~224.[2]Langacker,Ronald.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V olumeI.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3]陈原.关于新语条的出现及其社会意义[J].语文研究,1984(2).[4]刘晓梅.当代汉语新词语研究[D].厦门大学,2003.[5]吕叔湘.大家来关心新词新义[J].辞书研究,1984(1).[6]马琳.词义的联想因素与新词语的构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3).[7]沈孟璎.修辞方式的渗入与新词语的创造[J].山东大学学报,1988(3).[8]孙大军.类推仿造——新词语仿造的一种新手段[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2001(3).[9]田宇贺.当代汉语新词语的构成方式及音节发展趋势[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3(4).[10]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1]周洪波.修辞现象的词法化——新词语产生的重要途径[J].语言文字应用,1984(1).[12]赵金铭.新词新义与社会面貌[J].语文研究,1985(4).[13]张荆萍. 隐喻在汉语新词义产生中的生成机制[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