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中国刺绣精品多幅赏析
关于苏绣的作品

关于苏绣的作品
苏绣是中国的传统刺绣工艺之一,其作品具有精细、典雅的特点。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苏绣作品:
1. 《百鸟朝凤》:该作品以百鸟朝凤为主题,绣面华丽、生动,展现出苏绣高超的技艺水平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2. 《松龄鹤寿》:该作品以松树和仙鹤为主题,寓意长寿和吉祥。
作品绣面细腻,形象栩栩如生,是苏绣的经典之作。
3. 《孔雀牡丹》:该作品以孔雀和牡丹为主题,色彩丰富、华丽。
孔雀的羽毛和牡丹的花瓣都通过苏绣的技艺展现出立体感和质感。
4. 《白孔雀》:该作品以白孔雀为主体,红崖、墨竹相衬托,运用散套、斜缠、滚针、擞和针多种针法刺绣,使白孔雀的羽毛呈现出丰润、富于质感的立体效果。
5. 《春回大地》:该作品由中国南北十二位著名画家共同画成,采用虚实针、散套针等针法,精绣百花竞艳的景色,展现出繁花似锦、欣欣向荣的自然之美。
此外,还有《耶稣像》、《八仙上寿图》、《松鹤中堂》、《松鹤同春图》、《美国女伏倍克像》等也是苏绣的经典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具有文化价值,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遗文化刺绣介绍 课件(共16张PPT)

为 兴 盛 , 多 用 于 宫
, 用 料 讲 究 、 技 术
雅 , 民 间 高 档 的 宫
有 着 千 丝 万 缕 的 联
工 刺 绣 , 所 以 在 今
时 候 , 为 区 别 于
绣 ” 。
在 解 放 后 , 逐 渐 形
的 艺 术 特 点 与 风 格
贵 重 , 针 工 巧 妙 得
豪 华 , 格 调 高 雅 。
,面鲜绣统
近质艳融的
看感,为绘
出强形一画
神,象体、
入无逼,书
刺绣体系
艺物湘楚是
湘
术上绣文以 品绣绣化湖
绣
,制品特南
也 有 美 观 适 用 的 日 用
图 案 ,
它
既 有
名 贵
主 要 用
真
丝 丝
线 在
色 的 湖 南 刺 绣 产 品
长 沙 为
中
心 的
带 有
品的真的鲜
。欣丝总明
赏织称湘
。
刺绣体系
粤绣
• 粤绣又称广绣,包括潮州绣。它历史悠久,国内以故 宫藏品为最多,具有代表性,它构图繁而不乱,色彩 富丽,光彩夺目,针步均匀多变,纹理分明,多使用 浓郁的七彩原色及光影变化,具有西方绘画韵味。
古刺刺什
今
绣
绣
么
意 义
体 系
的 起 源
是 刺
录
刺
与
绣
绣
发
展
壹
什么是刺绣 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中国刺绣主 要有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门类。
什么是刺绣
• 刺绣,亦名“针绣”,俗称“绣花”。 • 刺绣最早是一种实用的工艺技术,从实用起步,
红心精绣五湖春的意思

红心精绣五湖春的意思
(最新版)
目录
1.介绍红心精绣五湖春的背景和含义
2.阐述红心精绣五湖春的艺术价值
3.分析红心精绣五湖春的文化内涵
4.总结红心精绣五湖春的重要性
正文
红心精绣五湖春是一幅非常著名的中国刺绣作品,它的全名为“红心精绣五湖春图”,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这幅作品的背景可以追溯到明朝,而其含义则与春天的美景以及五湖四海的繁荣景象有关。
从艺术价值的角度来看,红心精绣五湖春堪称是中国刺绣艺术的巅峰之作。
这幅作品采用了极为精细的刺绣技艺,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非常完美,使得画面中的春景栩栩如生。
此外,作品中还融入了多种吉祥的元素,如红心、五湖春等,寓意着美好的愿景和祝福。
在文化内涵方面,红心精绣五湖春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春天象征着生机勃勃、万物复苏,而五湖四海则代表着广阔的天地和无限的可能。
因此,红心精绣五湖春不仅仅是一幅美丽的艺术品,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象征。
总的来说,红心精绣五湖春是一幅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刺绣作品。
它不仅展现了中国刺绣艺术的精湛技艺,更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第1页共1页。
刺绣专题

前言
苏州刺绣简称苏绣,列中国四大名绣(苏绣、粤绣、湘绣、蜀 绣)之首,其历史悠久在宋代已初具规模,明清时代为盛期。是艺 术家们纯真的艺术情操和聪明才智的结晶,它缩千里于尺幅,绣万
物于指下,以少胜多,以虚代实,绣针虽小却丝缕传情。如今它又
融现代艺术理念于其间,使其丰富的题材和多变的技法独具特色, 以绣花能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之美誉,盛 名海内外。
4.乱针绣的可贵之处
综上所述,其可贵之处在于“乱”它是乱的有情理,有规则,因乱而 使作品有生气活泼。运用线条的长短粗细,疏密深浅,按照光泽的明暗, 色彩的多变,来体现出作品的形神与立体质感。乱针绣的工作过程比一般 刺诱要复杂得多,每一幅作品,耗费的时间十分漫长,如一幅 40CM×5OCM的规格的人像绣品,其工期达半年之久,有的精品曾花费 一年的时间来完成。而对一幅称之为佳作的上品来说,跟绣师本身对艺术 的理解是息息相关的。也正是因此,如今市场上“乱针绣”的佳作是少之 又少,更多是些鱼目混珠,滥竽充数的次品。
2、绣品的分类与题材
平绣绣品分两大类:一类是实用品,有被面、枕套、绣衣、戏衣、台 毯、靠垫等;一类是欣赏品,有台屏、挂轴、屏风等。取材广泛,有花卉、 动物、人物、山水、书法等。尤其是水墨绣。水墨绣的作品多取自于历代 诸多名家的优秀山水、人物之作,画稿意境深邃,构图层次清晰,色彩雅 致柔和。其特点是追随优秀中国画的文化内涵和笔墨情趣,形成了格调高 雅、飘逸传神的艺术风格。 水墨绣用丝线的粗细和不同色阶的线色来表现“墨分五色”的艺术技 巧,即焦、浓、重、淡、清五个层次,以及黑白、浓淡、干湿的“六彩” 效果。针法更是注重疏密有致排序特点,其疏而不散,密而不乱,简约不 简单的清雅风格,更加体现出中国水墨画的笔墨精髓及其中的意蕴!
传统工艺中国刺绣精品多幅赏析

传统工艺中国刺绣精品多幅赏析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在中国差不多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
广绣山水渔读图【名称】:广绣山水渔读图【类别】:纺织品(广绣)【年代】:清乾隆年间【文物原属】:清宫旧藏【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简介】:纵44cm,横35cm。
山水渔读是历代画家经常选用的绘画题材。
此图以工笔将远山近景层次鲜亮地表现出来:恬适古朴的茅屋农舍,庄重肃穆的古刹,清幽的江水渔帆,迷漫的远山云蔼,天地之间,渔父书生各得其趣,表现了一派宁静安闲、典雅风流的意境。
此图景致宏富,构图繁而不乱,每一局部景色均可独立成图。
此图绣工除采纳广绣的铺针、直针、洒插针等传统针法外,还使用竹织针绣茅屋顶,以施毛针、网针绣乌篷船的篷,以方格网针绣墙面,以扭针绣云纹、水纹等,细微之处一丝不苟,均以最适合的专门针法真实地表现出来,这是广绣针法繁复、穷其巧变的特点。
全图以棕、褐、驼、香色为主色调,配以深绿、浅绿、蓝色等,典雅古朴而又不乏鲜丽明快,表达了广绣的配色特点。
图上方题有唐人诗句“飞泉挂碧峰”和绣工王田的题字,并绣“王田”朱文印。
粤绣《仙童献寿》粤绣(Guangdong embroidery)是指以广东省广州市为生产中心的手工丝线刺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
此《仙童献寿》变为粤绣经典著作之一,由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朱启钤《存素堂丝绣录》收录此幅绣画。
此绣轴以素绫为地五彩施绣,追求绘画的淡雅和细腻。
绣丫髻仙童着紫衣云裳,执双桃灵芝,引鹿前行,一只红蝠(鸿福)迎面飞来,寓“洪福齐天”的祝寿意味。
针法工整纤秀,配色散淡古雅。
清乾隆苏绣作品《福禄寿三星如意图》福禄寿三星公是众所周知喜闻乐见的吉庆图案,在绘画、织绣、瓷器及其他工艺品上都有使用。
此《福禄寿三星如意图》是清朝的乾隆时期的苏绣作品。
图正中绣的授人官禄的天神禄,他头戴如意翅冠,身着大红官袍,腰系玉带,怀抱如意;左为持杖捧仙桃的寿星,寿星即南极仙翁,以予人长寿的形象显现;右为一着道装高士,手执阴阳太极图道符极为福星。
最有价值100万十字绣

最有价值100万十字绣
第一幅最有价值100万十字绣被创作于1985年,由中国著名十字
绣艺术家黄牧、郑宏梅出色地完成。
此幅十字绣取材于两个传统文化
背景:《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和明朝宫廷宝帐图案。
图案极富
层次,采用近百种绣法,丝线上缀满金线,金银珠翠,绘饰了充满生
机的动感场面,把古老的故事述说的栩栩如生,将千古神话活灵活现
地展示在每位观赏者眼前。
每一个细节都极富细致,共计13.7公尺高,宽10.4公尺的十字绣,把艺术家打造出的精美动态景象完美呈现:孙悟空与妖怪大战,
象征着武林决斗之战;明朝宫廷宝帐图案,以锦镶金缕,皇室行驶车马,宝象形式,把广大士大夫鱼水混杂的喜庆气氛生动活泼地展示出来。
从技艺上看,这件作品采用传统绣法,在细节处无不是艺术家用
尽心思,极大的艰苦创作和精心细致的工作。
图案集历史、宫廷、神话、文学等多元元素变成一个简单的物象,色彩鲜艳,艺术极具内涵,令人赞叹不已。
总之,这件价值100万十字绣,其创作者心血结晶,对精致十字
绣艺术以及古老文化的研究,创造出无可比拟的极致艺术品,其性价
比已远超同类产品!。
壮锦花纹的文化传承与艺术赏析

壮锦花纹的文化传承与艺术赏析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壮锦的历史背景 (3)1.2 壮锦在文化中的地位 (4)二、壮锦纹样的分类与特点 (5)2.1 动物纹样 (6)2.2 植物纹样 (7)2.3 人物纹样 (9)2.4 图腾与神话纹样 (10)2.5 综合纹样 (11)三、壮锦纹样的文化内涵 (12)3.1 龙的象征意义 (13)3.2 凤凰的寓意 (14)3.3 四象与五行 (15)3.4 寓意吉祥与美好 (16)四、壮锦纹样的艺术表现手法 (17)4.1 色彩运用 (18)4.2 形状与结构 (19)4.3 线条与质感 (20)4.4 构图与布局 (22)五、壮锦纹样的传承方式 (23)5.1 口传心授 (24)5.2 文献记载 (25)5.3 艺术展览 (26)5.4 现代创新 (27)六、壮锦纹样的保护与振兴 (29)6.1 文化遗产的保护 (30)6.2 传统工艺的振兴 (31)6.3 创新与发展的挑战 (32)6.4 传承与创新的平衡 (34)七、结论 (34)7.1 壮锦纹样的文化价值 (35)7.2 艺术价值的再认识 (37)7.3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38)一、内容概述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档主要围绕壮锦花纹的文化传承与艺术赏析进行阐述。
概述壮锦花纹的起源和发展,壮锦花纹在壮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图案设计源于自然、生活以及宗教信仰,反映了壮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介绍壮锦花纹的种类和特点,壮锦花纹丰富多样,包括几何图案、动植物纹样以及神话传说等,这些图案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分析壮锦花纹的图案构成和色彩运用,以及其寓意和象征意义。
阐述壮锦花纹的文化传承,壮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花纹的传承也是文化传递的重要方式。
介绍壮锦花纹的传承人、传承方式以及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发展,展示壮锦花纹在时代变迁中的生命力。
中国民间美术课件刺绣

旗 Cheongsam 袍
中国 特色
• 元代的苏绣,见诸文献记载的并不多,《清秘 藏》中则道: • “元人用线稍粗,落针不密,间用墨描眉目, 不复宋人精工矣!” • 可见,元代的绣品较之宋代无多大进步。
旗 Cheongsam 袍
中国 特色
•
明代,是苏绣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历史 阶段。 • 一方面是社会对绣品需求的增长,促进了 商品绣数量的增多;另一方面是嘉靖年间 (1522-1566)上海“露香园顾绣”的出现, 对苏绣风格的形成起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旗 Cheongsam 袍
中国 特色
朱红、浅棕、 深绿、鹅黄等各 色丝线绣出的穗 状流云和卷枝花 草的“信期绣” 绢手套, 直筒露 指式。 其掌面为菱纹 罗,指部和腕部 均用绢,掌的上 下两侧各饰“千 金”绦一周。
朱色菱纹罗手套
旗 Cheongsam 袍
中国 特色
乘云绣 主要是 以五彩祥云 变幻造型为 饰,因而得 名"乘云 绣",寓意 宝贵吉祥。
旗 Cheongsam 第六章 一 民间刺绣历史寻踪 袍
中国 特色
三、刺绣的发展历史?
(一)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期间
华夏民族的部族联盟首领在举行重大庆典、 祭祀等礼仪活动时,必须穿着绘绣有日、月、星 辰、山、龙、华虫(雉鸡)图纹的上衣和有宗彝、 水藻、火、米粉、黼、黻图形的下裳(裙)礼服, 后世称为“十二章服”并形成定制。 (黼黻fǔfú古代礼服上锈的半白半黑的花纹)
旗 Cheongsam 袍
中国 特色
•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苏绣得到进一步的恢 复和发展。1950年后,国家专门设立了苏绣研 究所,并开办刺绣训练班。苏绣的针法由原来 的18种发展到今天的40余种。绣品多次在国际 国内获奖。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工艺中国刺绣精品多幅赏析
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在中国已经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
广绣山水渔读图
【名称】:广绣山水渔读图
【类别】:纺织品(广绣)
【年代】:清乾隆年间
【文物原属】: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故宫博物院
【简介】:纵44cm,横35cm。
山水渔读是历代画家经常选用的绘画题材。
此图以工笔将远山近
景层次鲜明地表现出来:恬静古朴的茅屋农舍,庄严肃穆的古刹,清幽的江水渔帆,迷蒙的远山云蔼,天地之间,渔父书生各得其趣,表现了一派宁静安闲、典雅风流的意境。
此图景致宏富,构图繁而不乱,每一局部景色均可独立成图。
此图绣工除采用广绣的铺针、直针、洒插针等传统针法外,还使用竹织针绣茅屋顶,以施毛针、网针绣乌篷船的篷,以方格网针绣墙面,以扭针绣云纹、水纹等,细微之处一丝不苟,均以最适合的独特针法真实地表现出来,这是广绣针法繁复、穷其巧变的特点。
全图以棕、褐、驼、香色为主色调,配以深绿、浅绿、蓝色等,典雅古朴而又不乏鲜丽明快,体现了广绣的配色特点。
图上方题有唐人诗句“飞泉挂碧峰”和绣工王田的题字,并绣“王田”朱文印。
粤绣《仙童献寿》
粤绣(Guangdong embroidery)是指以XX省XX市为生产中心的手工丝线刺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
此《仙童献寿》变为粤绣经典著作之一,由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朱启钤《存素堂丝绣录》收录此幅绣画。
此绣轴以素绫为地五彩施绣,追求绘画的淡雅和细腻。
绣丫髻仙童着紫衣云裳,执双桃灵芝,引鹿前行,一只红蝠(鸿福)迎面飞来,寓“洪福齐天”的祝寿意味。
针法工整纤秀,配色散淡古雅。
清乾隆苏绣作品《福禄寿三星如意图》
福禄寿三星公是众所周知喜闻乐见的吉庆图案,在绘画、织绣、瓷器及其他工艺品上都有使用。
此《福禄寿三星如意图》是清朝的乾隆时期的苏绣作品。
图正中绣的授人官禄的天神禄,他头戴如意翅冠,身着大红官袍,腰系玉带,怀抱如意;左为持杖捧仙桃的寿星,寿星即南极仙翁,以予人长寿的形象出现;右为一着道装高士,手执阴阳太极图道符极为福星。
这是一幅绣技娴熟的苏绣精品,天神红色衣袍上绣福山寿海、云龙纹;寿星身着姜黄色寿字衣,手捧仙桃可称鲜香欲滴,手杖上悬系的灵芝和腰间佩饰都绣得十分精致;道士绿色衣衫盘金绣夔龙团寿图案,下裳则是网绣纳锦纹,腰间佩戴的流苏穗饰,质感绣得逼真动人。
整体构图协调,色彩丰富,绣艺精湛,人物生动,表情传神呼之欲出,长须与毛发似吹之欲飘。
五代线绣三星图
“福禄寿”三星是大众耳熟能详的三大神仙,虽然常出现在民间版画或年画里,但以此为主题的作品能进入宫廷收藏者却屈指可数。
如图所示的《五代绣三星图》源自清宫,现被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里头。
这一副不知道出自何人之手的知名绣画向人们展现了精湛刺绣手艺,绣画纵194.3公分,横111.2公分,是目前院藏五代末、北宋初期的刺绣作品当中,罕见的大尺幅之作。
(由于年代久远,加上刺绣保存不易,《五代绣三星图》局部绣线有松脱迹象)
如图中所示,一共绣有十九人,依照身分尊卑,人物尺寸有大小差别。
画面由上到下大致分四层,第一层由左而右分别是禄、福、寿三星。
穿著绿衣袍服的禄星挥著羽扇,身旁一只鹿衔花跪伏,“鹿”
与“禄”谐音,代表仕途。
位居中央的是福星,身穿蓝衣宽袍服,手持玉柄麈尾,冠缨结成葫芦形,有福气绵延之意。
右侧是笑脸盈盈、慈眉善目的老者寿星,手持玉版上头绣有“福寿齐全”四字,前方丹顶鹤衔“寿”字来朝,象征寿比南山。
第二层有伎乐仙五人外加一名舞者,分别演奏腰鼓、笛子、琵琶、大鼓和拍板,这是盛唐以来常见于乐舞、仪礼或佛教音乐的乐器。
第三层人物中最吸引人的就是位在中央焚香祭拜的华服仙女。
仙女梳著高高的云髻,插满金凤簪钗,圆领宽袖衣,系著精致小佩囊,是晚唐、五代妇女的装扮,贵气逼人。
最下层有五名赤足女仙,身旁有代表吉祥的动物伴随,如鹿、鹤、龟、猴、白虎和青羊等。
宋绣伦叙图
轴,纱本,纵:116.6公分,横:62.6公分。
图中绣有凤凰、鸳鸯、鶺鴒(jíling 鸟类的一种)、莺、鹤五种鸟,其飞翔或者栖息于日、水、芙蓉、竹、梧桐间,暗用五伦典实。
旧称,凤凰喻君臣之道,仙鹤喻父子之道,鸳鸯喻夫妇之道,鹡鸰喻兄弟之道,莺喻朋友之道。
这五种鸟象征着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间的伦理关系谓五伦图,又名“伦叙图”
纱绣是用纱做绣底,有规律地按纱眼用各色散线或丝线戳纳花纹而成。
此幅构图与绣工皆为上品,图案用纱绣「二丝串」法绣成。
所谓「二丝串」是每隔两根经纬垂直戳纳一针绣花线(针脚与纬线垂直)的绣法。
利用深浅色线戳纱晕染,花纹突出,层次分明,有强烈织纹感和装饰效果。
惜鹤颈与尾绣线腐蚀破损,后人用绢修补并用墨笔添绘,略损画面。
纱绣多为小品,早期大幅之精品极为少见。
《桃花流水》赏析
传统寓意纹样。
亦称“流水桃花”。
形容春天的优美景色。
唐李白《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也有用作比喻男女爱情的。
纹饰以流水与花构成,明清锦缎上常有此纹饰.
精品刺绣--载酒行
作品取自国画大师X曾的画作。
由陆树娴大师在八十一岁高龄时绣制完成,是其晚年为数不多的人物作品中之佳作。
在保持原作笔墨的基础上,为表现画作意境,绣制时将针法巧妙结合,对人物的面部特征尤其绣制的细致入微,充分表现了原作中行者酒后似醉非醉、乐在其中的酣态。
刺绣作品《君子咏》:清雅淡泊的中国文化
博宝宝珍商城中有这样的的一副纯手工制作的刺绣作品,是值得各位收藏的佳作。
在这里笔者从梅兰竹菊的文化象征方面像您展示了这幅刺绣的文化底蕴,更想告诉所有喜欢刺绣的收藏家,这是一副值得永久收藏刺绣佳作.
梅兰竹菊指:梅花,兰花,竹,菊花。
被人称为“花中四君子”。
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
梅、兰、竹、菊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正是根源于对这种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
他们都有着自强不息,清华其外,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的特点。
梅花,幽幽冷香,随风袭人,象征隐逸淡泊,坚贞自守;幽兰,不求仕途通达、不沽名钓誉、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荡胸襟,象征着疏远污浊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质;翠竹,它的“劲节”,代表不屈的节;它的“虚空”,代表谦逊的胸怀,它的“萧疏”,代表超群脱俗;秋菊,傲然开放,不畏严霜,不辞寂寞,无论出处进退,象征了中和恬淡的疏散气质。
作者用细腻的针法将梅兰竹菊最美丽,最有特点的部分展示了出
来,色彩鲜艳,图案工整绢秀,色彩清新高雅,典雅和艳丽相辅相成,绣工精巧。
分别用四首诗为刺绣图画添加了更深的文化气息,让收藏者在看梅兰竹菊以及欣赏刺绣工艺的同时,也能鉴赏到中国诗人对梅兰竹菊的赞誉.
苏绣《姑苏繁华图》
苏绣巨作《姑苏繁华图》于2009年7月在蔡梅英刺绣艺术馆封针,该作品全长12.5米,宽38厘米,由苏绣刺绣名家蔡梅英带领18位优秀绣娘耗时5年绣制成功。
该作品所用丝线总长超过5万公里,丝线颜色达到1000多种,采用了传统的细平绣、虚实绣、滚针绣、乱针绣、打
点绣等近20种刺绣技法,完整地表现了原作中气势宏伟的古城XX的市井风貌。
XX刺绣研究所,于1986年为庆祝XX建城2500年,根据清代徐扬《盛世滋生图》而绣制。
绣面长4米,高33厘米。
绣出了260多年前清代中叶姑苏最繁华的胥门至阊门的景段,把当时XX的繁荣街市、嘉庆场面、耕织渔牧、演戏卖艺、院考宣旨等历史风情,均绣入画面。
绣面中工商店铺的陈设、行销货物的品种、街衢衙署的布局、民间习俗的情形、工具器械的形象,均忠于原作,无不与文史记载吻合。
仅绣面上的各种人物,就有二千七百余人。
绣卷由工艺美术家李娥英带领十四名艺人负责绣制,历时半载。
运用的针法有套针、滚针、打子、斜缠等十余种,各种色线五百多种。
最远处的云彩,将一根丝线劈成四十八分之一的细丝绣制而成。
表现了苏绣的卓越技艺水平。
释珈摩尼讲法图
释珈摩尼讲法图是京绣工艺品,是极具收藏价值的京绣工艺品,
是释珈摩尼给其弟子讲法的一幅图。
此作品历时5年,在京绣工艺里堪称一绝,长约220厘米,京绣始于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的古易州,迄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境内山川俊秀、人杰地灵、星罗其布着燕下都遗址、招贤黄金台、紫荆关长城,清皇家陵园更有历代皇家专宠的“京绣”,为易州大地一颗璀璨的明珠,京绣纯手工绣制,历代相传发展至今籍千年历史低蕴,推出京绣之精品系列。
该系列“集天地之灵气,汇日月之精华,在原手工制作的基础上,工艺更臻精湛,流程更趋复杂,融历史与现代与一体,具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京绣的最大特点是绣线配色鲜艳,其色彩与瓷器中的粉彩、珐琅色相近.京绣以雅洁、精细、图案秀丽、针法灵活、绣工精巧、形象逼真为主要特征。
京绣的用料非常考究,其选料精当贵重,豪华富丽,不惜工本。
京绣以在丝绸上织绣为其独到之处。
代表性的京绣作品中,一针一线都渗透出帝王亲贵的倾天权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