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研究

合集下载

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特征、成因及其政策含义

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特征、成因及其政策含义
中图分类号:F 2 13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近年来 ,在创新研究领域 ,区域 创新能力 问题一直 是关 注的焦点。国内外众多学 者的规范 和实证研究都表 明 :区域 创新是一个 地域性 、社会 性的互动过 程,一 个地区 的区域创
新 能 力 必 然 受到 创 新 投 入 、经 济 水平 、科 技 发 展 、制 度 条 件 、
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空 间分布特征 、成 因及其政 策含义
李 文 博
( 江师 范大学 工商管理 学院,浙江 金 华 3 10 ) 浙 2 04
摘要 :本文首先研究 了我 国区域创新 能力的空间分布特征 ;然后 ,以此为逻 辑起点 ,基 于 P nl dt 实证研 究 ae — a a的 揭 示了空间分布特征 的理论成 因;文章最后 阐述 了 相应 的政策含义 ,以 为我 国区域创新资源整合提供 决策依据 。 期 关键词 :区域创新能力;空间分布 ;政 策含 义
的专利申请总 量,它测度 了在此期 间专利活动 的产出和谋求 专利保护的意向;而专利授权 量是一定 时期 内获得的专利授 权总量 ,它测度 了专利 的技术创新 程度。鉴于此 ,我们 选择 中国大陆 3 1个省 区的专 利 授权 量资 料 测度 区域 创新 能 力。 19 9 6年及 以前 年度 重庆 市专 利授 权量 统计 年鉴 没 有单 独统 计 ,因此 ,本文考察的时间段为 19 - 20 9 7 0 5年的样本数据 。 对 于上述数据 ,我们可用 T e 熵衡量各 区域创新 能力 的 hi l 动态不均 衡性 ,其计算公式作如下定义 :
图 1 区域 创 新 能 力 的 T el 值 h i熵 为 了从 总 体 上 把 握 我 国 区 域 创 新 能 力 的 空 问 分 布 特 征 ,

区域创新发展能力评价与空间差异测度

区域创新发展能力评价与空间差异测度

区域创新发展能力评价与空间差异测度
戴金辉;林典伟
【期刊名称】《统计与决策》
【年(卷),期】2024(40)6
【摘要】区域创新发展能力是区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从区域创新发展规模、区域创新发展条件、区域创新发展活力、区域创新发展环境四个子系统筛选出20个可观测指标构建区域创新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面板数据熵权法对我国31个省份2014—2019年创新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利用泰尔指数和莫兰指数对创新发展能力空间差异特征进行分析,并为区域创新发展能力实现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总页数】6页(P62-67)
【作者】戴金辉;林典伟
【作者单位】山东工商学院统计学院;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烟台市分公司财务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1.5
【相关文献】
1.我国区域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及差异测度
2.山东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动态评价及空间差异分析
3.广西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及空间差异分析
4.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发展水平测度、区域差异及空间分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出口贸易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水平溢出与垂直溢出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

出口贸易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水平溢出与垂直溢出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

出口贸易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水平溢出与垂直溢出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一、概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深化的背景下,出口贸易作为国家间经济联系的重要纽带,对各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随着技术创新的不断发展,其对于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愈发显著,而出口贸易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其影响机制与效果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出口贸易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平溢出和垂直溢出两个方面。

水平溢出是指出口贸易通过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促进知识和技术在不同企业间的传播和应用,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创新。

而垂直溢出则是指出口贸易通过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技术创新在产业链内部的传递和深化。

为了深入探究出口贸易对技术创新影响的水平溢出与垂直溢出效应,本文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能够充分考虑时间序列数据的动态变化特性,以及不同截面数据之间的异质性,从而更准确地刻画出口贸易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复杂关系。

在实证分析中,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包含出口贸易、技术创新及其他相关变量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利用相关统计数据,对模型进行估计和检验,以揭示出口贸易对技术创新影响的水平溢出与垂直溢出效应。

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提升我国出口贸易水平、促进技术创新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探究出口贸易对技术创新影响的水平溢出与垂直溢出效应,为我国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出口贸易政策和技术创新战略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

1. 出口贸易与技术创新关系的背景介绍出口贸易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水平溢出与垂直溢出——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出口贸易作为连接各国经济的重要纽带,不仅促进了商品和服务的跨国流动,更在深层次上推动了技术的传播与创新。

技术创新作为推动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特别是在高技术产业领域,技术创新已成为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基于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

基于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

基于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引言: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是一种用于研究空间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的经济计量模型。

它将传统的面板数据分析与空间分析相结合,通过考虑地理位置的空间依赖性,可以更准确地评估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基于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对一组实证数据进行分析,以探讨其应用和研究意义。

方法:在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中,我们通常使用空间滞后模型(Spatial Lag Model)或空间误差模型(Spatial Error Model)来描述空间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

其中,空间滞后模型假设经济变量受到自身和周围地区变量的影响,而空间误差模型则假设经济变量受到空间误差项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构建一个空间权重矩阵来衡量地理位置之间的空间相关性。

常见的空间权重矩阵包括邻近矩阵、距离矩阵和辐射矩阵等。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最小二乘法(Ordinary Least Squares)或极大似然估计法(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

最后,通过计算模型的拟合度和显著性检验来评估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实证分析:以中国城市经济增长为例,我们选取2000年至2020年的面板数据,包括了中国各个城市的经济增长率、人口、投资和财政支出等变量。

我们将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应用于这些数据,以探讨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

首先,我们构建了一个邻近矩阵来衡量城市之间的空间相关性。

然后,我们分别使用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对经济增长率进行分析。

在估计过程中,我们考虑了城市的人口、投资和财政支出等因素,并对模型进行了显著性检验和拟合度分析。

实证结果显示,城市之间的经济增长率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

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均表明,城市的经济增长率受到自身和周围地区经济增长率的影响。

同时,人口、投资和财政支出等变量也对经济增长率产生了显著影响。

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拱坝变形缺失数据处理

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拱坝变形缺失数据处理

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拱坝变形缺失数据处理俞扬峰;娄本星;马福恒;叶伟;李星;罗翔【期刊名称】《水利水运工程学报》【年(卷),期】2024()2【摘要】变形监测信息缺失会对拱坝安全性态的分析造成困难甚至引起误判,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缺失数据进行处理,从而获取完整可靠的监测数据。

传统的缺失值处理方法仅考虑了拱坝测点的局部空间关联性,而拱坝变形整体性较强,在进行缺失值插补时有必要考虑拱坝所有测点间的时空关联性。

鉴于此,从拱坝的整体性和测点的空间相关性出发,首先引入空间权重矩阵,证明拱坝变形具有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提出一种考虑拱坝整体时空关联性的变形缺失数据处理方法;最后结合某拱坝工程实例,验证了所构建模型的有效性。

工程实例表明:该方法插补残差值低于SL 601—2013《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所规定的误差限值,具有较高的插补精度,可对变形监测缺失数据进行有效处理。

【总页数】8页(P135-142)【作者】俞扬峰;娄本星;马福恒;叶伟;李星;罗翔【作者单位】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698【相关文献】1.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滞后面板数据模型的比较——基于被解释变量时空依赖特征的“孪生性”分析2.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区域差异和空间效应分析——基于山西空间面板数据模型3.中国省域基础研究效率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4.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拱坝缺失数据填补方法5.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基于空间计量的文献综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科技经费投入结构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全国30省市区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科技经费投入结构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全国30省市区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不 多 见 。 科 技 活 动 经 费 是 影 响 区 域 创 新 能 力 的 核 心
步 途 径 以及 由技 术 模 仿 到 技 术 创 新 所 需 要 的 人 力 资 本 ( 槛 效 应 ) 结 果 表 明 外 商 投 资 和 国 内 的 R8D 门 , L 投 入 都 对 技 术 创 新 有 显 著 的 推 动 作 用 。】 惠 芳 等 [赵 ]
模型研 究全 国 3 1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省 份 高 校 的 科 研 能 力 以 及 企 业 资 本 对 区域 创 新 能 力 的 影 响 , 果表 明 , 研 机 构 和 大 学 结 科 的 研 发 投 入 对 区 域 创 新 产 出 的 作 用 不 显 著 ,大 学 与 企
技术 创 新效率 的 差异等 。 随 着 技 术进 步 和 产业 结 构 的不 断 升 级 , 技创 科 新 已经成 为 经济 发 展 的 主要 动 力 , 来 越 多 的 学者 越 认 为 区 域 间 科 技 创 新 的 差 异 将 会 影 响 未 来 区 域 差 异
力 、 新 产 出 和 效 率 等 指 标 的 研 究 , 讨 我 国 区 域 间 创 探 创新 差 异 的问题 。 俊等 (07 使 用 19 ~20 杨 20) 9 6 0 4年
的 空 间面板 数据 研究 有利 于 我 国经 济增 长 的技术进
构 、 域 的 生 产 总 值 、 力 资 本 结 构 、 技 活 动 经 费 区 人 科 投 入 、 域 政 策 导 向 等 。 在 已 有 研 究 中 , 们发 现 从 区 我 科 技 经 费 投 入 、 力 资 本 差 异 等 微 观 层 面 出 发 , 究 人 研 要 素 投入 结 构差 异 影响 区域 创新绩 效 的 实证 成 果并

面板数据模型的检验方法研究

面板数据模型的检验方法研究

面板数据模型的检验方法研究一、本文概述在统计学和经济学的实证研究中,面板数据模型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

由于其能够同时考虑时间序列和横截面数据的信息,使得模型设定更加丰富,能够更好地刻画现实世界的复杂性。

然而,随着面板数据模型应用的广泛,如何对其进行准确且有效的检验,确保模型的适用性和预测准确性,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面板数据模型的检验方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实证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具体而言,本文首先将对面板数据模型的基本理论进行梳理,明确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然后,将详细介绍面板数据模型的常见检验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模型设定检验等。

这些检验方法不仅能够检验模型的内在稳定性和一致性,还能为模型参数的估计和预测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还将对面板数据模型检验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的视角。

本文将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演示面板数据模型检验方法的应用,从而增强文章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总体而言,本文期望通过对面板数据模型检验方法的深入研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套系统、完整的检验方法体系,以推动面板数据模型在实证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

二、面板数据模型理论基础面板数据模型(Panel Data Model)是计量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析工具,它能够同时处理横截面和时间序列两个维度的数据。

面板数据模型不仅能够控制不可观测的异质性,提高估计效率,还能更好地捕捉数据的动态特征。

因此,面板数据模型在经济、金融、社会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面板数据模型的理论基础主要建立在三大类别之上: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和混合效应模型。

固定效应模型假设每个个体的截距项是固定的,不同个体之间的截距项存在差异,但不随时间变化。

随机效应模型则假设截距项是随机的,并且与解释变量不相关。

混合效应模型则假设所有个体的截距项都相同,没有考虑个体差异。

在实际应用中,研究者通常需要根据样本数据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模型。

城市群金融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基于空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城市群金融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基于空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基金项 目: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 目( 1 4 B J L 0 7 2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 费——重大基础理论研究项 目( J B K1 5 1 1 0 2) 。 作 者简 介 : 于 平( 1 9 8 8 一 ), 女, 甘肃武威人 , 博士研究生 , 研 究 方 向 为 金融 发 展 理 论 ; 盖凯程 ( 1 9 7 8 一) , 男, 山 东 莱 阳人 , 教授 , 博 士生导师 ,
市群 发展 和金 融发展 两个 层 面 , 从城 市群 金融 发展 出发 , 研 究 其 空 间关 联 性 , 以此 为 进 一步 促 进金 融 可持
续发 展 、 推进城 市化 建设 、 加快 区域 经济 一体 化进程 提供 政策 依据 。


文 献 综 述
1 9 5 7 年法 国地理学家 G o t t m a n n发表论文《 大都市带 : 东北海岸的都市化》 , 首次提 出城市群的类似概 念, 认 为城 市群 从地 域空 间来看 , 包 括一个 核 心 城市 和 与 其存 在 紧 密社 会 经 济联 系 的外 围 区域 。2 O世 纪
《 贵州 财 经 大 学 学 报 1 2 0 1 7 年第4 期 总 第1 8 9 期
4 7 ■
城 市 群 金 融 发 展 的 空 间溢 出效 应 分析
— —
基 于 空 间 面板 数 据 的 实证研 究
于 平 , 盖 凯 程
6 1 1 1 3 0 )
( 西南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 , 四川 成都 摘
研 究 方 向为 社 会 主 义 市 场经 济 理 论 。
《 贵州财经大学 学报) ) 2 o 1 7年第 4期
总第 1 8 9期
题 的研究 , 提 出了金 融抑 制与 金融 深化 理论 , 标 志着 金 融 发展 理 论 的 彤 成 。 。 。 … 2 0世纪 9 0年代 开 始 , 随 着各 国金融 改革 步伐 的加 快 , K i n g和 L e v i n e从 金融 功 能 的角 度 人 手 研 究 金 融发 展 对 经 济 增 长 的影 响 作 用。 I 1 6 ] 近年 来 , 学者 们 主要通 过不 同的计 量方法 分 析 金融 发 展 对 经 济增 长 的促进 作 用 。 主要从 国家 或 省域层 面 出发 , 论述 金 融发展 在 经济增 长过程 中的地位 及 作用 。 王红霞 指 出 , 人 口在 空 间上 的流 动与 集 聚 会带 来 城 市 化 , 资 本 在 空 间 上 的流 动 与集 聚 逐 渐 产 生产 业 集群 , 而两 者 同时发 生 同 向的集 聚和 流动 时 , 则带 来城 市 的发 展 和 城市 群 的形 成 。 札 家廷 指 出 , 技 术 和 知识 的扩 散 、 要 素 的流 动 、 其 他 意义 上 的 区域 溢 出以及 基 于 行 政 区划 的空 间 数 据 的 测 量误 差 而 发 生 的 联 国内 学 术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
——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研究
王俊松 1,2,颜燕 3,胡曙虹 1,2
(1.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区域地理系,上海 200062;2.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科技创新 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上海 200062;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100070)
1 数据与方法
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有很多,主要从投 入和产出两个方面,投入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研发 投 入 等 ,产 出 指 标 包 括 专 利 授 权 数 、新 产 品 产 值 等。投入指标难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实际创新能 力。产出指标中,目前缺乏统一的新产品产值的 统计标准,而专利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 的创新能力,本文借鉴已有的研究[3, 9, 15~ 17],使用城 市专利授权数据反应城市的创新能力。已有的文 献多使用专利授权数量数据,由于笼统的专利授 权数据难以反映实际创新能力,本文进一步将专 利区分成发明授权、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3 个方 面。发明专利是对产品、方法或其改进提出的新 的技术方案;实用新型专利是对产品的形状、构造 做出的适用于使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外观专利是 涉及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 并运用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其中发明专利的 技术创新水平最高,相对于其他专利更有助于反 应区域实际创新能力。本文的专利数据来源于国 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系统,利用 爬虫程序获得 2003~2013 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 (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发明授权、实用新型、外观设 计专利授权数量。其他城市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8],研发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企业统计数据汇总。本文选用基尼系数探讨中国 城市专利创新的总体区域分异情况,采用空间自
第37 卷第 1期 2017 年 01 月
地理科学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Vol. 37 No. 1 Jan ., 2017
王俊松,颜燕,胡曙虹.中国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研究[J].地理科学,2017,37(1):11-18.[Wang Junsong, Yan Yan, Hu Shuhong.Spatial Pattern and Determinants of Chinese Urban Innovative Capabilities Base on Spatial Panel Data Model.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2017,37 (1):11-18.] doi: 10.13249/ki.sgs.2017.01.002
1期
王俊松等:中国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
13
图 1 中国地级市三大专利的 K 密度分布(2003 和 2013 年)
Fig.1 K density of three patents of Chinese prefecture level cities in 2003 and 2013
图 2 2003~2013 年中国城市三大专利基尼系数变化
Fig. 2 Gini index of three patents of Chinese prefecture level cities in 2003-2013
看,2003~2011 年,3 种专利产出以城市为单位的基 尼系数基本不变,仅外观设计专利基尼系数有微弱 降低,2011 年以后,3 种专利产出的基尼系数出现较 明显的降低趋势,表明创新专利产出近年在空间上 出现了较明显的创新扩散趋势。李国平等[9]基于 省区 1997~2008 年的研究发现创新产出的基尼系 数呈上升趋势,本文则发现 2011 年以后基于城市 单位的创新产出基尼系数出现下降,表明创新能 力出现扩散趋势。Crescenzi 等[3]比较了中国、印度
新古典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是现代经济 增长的核心 。 [1] 罗默则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 的内生变量[2]。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创 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提升。党的十八大以 来,国家提出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强调科技 创新是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并将其摆 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国家“十二五”规划 提出进一步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各地方 政府纷纷将营造创新环境、提升创新能力作为地 区发展的重要任务。但并非所有的地区都有能力 吸引创新要素,实现创新驱动的发展。创新有其 显著的特点,一是高度集聚在少数城市,即使在美 国这样的创新大国,创新产出也高度集聚在硅谷、 波士顿 128 号公路等少数地区,新兴国家的创新活 动尤其高度集聚在少数地区[3];二是创新存在空间 溢出特征,由于知识的可复制性和流动性,创新存 在地区间的空间溢出效应,由于创新活动中的缄
力。政府支持、工业基础、高等教育资源、创新投入、经济外向度显著影响城市技术创新能力水平的提升,且政府
支持和城市高等教育资源对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出现增强趋势。
关键词:城市;专利;技术创新能力;空间面板数据;趋势面分析
中图分类号:K9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690(2017)01-0011-08
12
地理
市或区县的研究可以克服研究知识溢出过程中空 间尺度过大的问题,但难以反应全国整体的创新 空间格局的演化趋势。另外,随着近几年国家创 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创新空间格局出现新的 变化,需要进一步分析空间创新格局的新趋势并 从动态的角度探讨影响创新空间格局的因素。
本文采用地级市尺度的研究,使用多种方法 探讨中国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 响因素。① 采用较长时间的数据探讨城市技术 创新能力的动态变化,尤其是近几年国家实施创 新驱动发展战略后的空间发展变化;② 充分考虑 地级单元的空间相关性,探讨地级尺度水平上的 创 新 溢 出 情 形 ;③ 基 于 多 年 空 间 滞 后 和 空 间 Durbin 面板数据模型探讨创新能力差异的决定因 素及变化;④ 充分考虑不同类型的专利创新的空 间差异性。
∑∑ ①
基尼系数可以表示为
G
=
1 2N2μ
i
j
| |||
xi
X
xj
| |||
增强,推动了创新的区域扩散和空间溢出。② 发明专利、外观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创新水平依次降低,空间
集聚程度依次提高,空间相关性依次提高。③ 固定效应面板数据的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 Durbin 模型的计量结
果发现,城市技术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邻近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提升该市的创新能
摘要:基于 2003~2013 年城市专利数据采用基尼系数、趋势面分析、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等方法探讨了中国城
市技术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 中国创新能力高的城市高度集聚在沿海三大区域及内
地的区域中心城市,随着时间推移,创新能力在空间上呈现扩散的趋势。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空间相关性逐渐
已有的研究显示专利创新的空间格局具有一定的 锁定效应或路径依赖效应[9]。从各专利产出的空 间扩散趋势看,专利产出分布主要呈现以中心城 市为核心向外扩展的趋势。 2.2 中国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集聚与空间分布差 异变化
基尼系数和 Theil 系数是反应区域差异的重要 指标①。本文计算了 2003~2013 年,以地级行政单 元为单位的 3 种专利产出的基尼系数(图 2),结果 表明,① 三大专利产出的基尼系数在 2003~2013 年间均保持在较高水平,高于 0.78,表明创新活动 仍然高度集聚在少数城市。② 发明授权、外观设 计、实用新型专利的基尼系数依次降低,反映了这 几种专利创新水平的差异,发明专利创新技术含 量和难度系数最高,专利产出高度集聚在少数城 市,外观设计其次,实用新型专利创新含量最低, 在 空 间 上 最 为 分 散 ;已 有 的 研 究 表 明 ,知 识 越 隐 性、复杂和系统化,越倾向于集聚在少数地区[21],发 明专利涉及的知识更加复杂和系统,显然较其他 两种专利更加集聚。③ 从基尼系数的变化趋势
默知识依赖于面对面地交流,创新活动的知识溢 出效应随着距离的增加迅速下降;三是创新能力 是动态发展的。因此,需要从较小的空间尺度探 讨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充分考虑创新能 力的空间依赖性和动态特征。
当前围绕创新能力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① 基于投入和产出及创新环境等综合指标 的创新能力评价研究[4~8];② 创新活动及创新资源 配置效率[7, 8];③ 创新活动的空间分布与空间集聚 特征[3, 9, 。 11~13] 但是当前对创新能力空间分布的研 究主要是基于省区层面的研究或是一个省内的研 究,以省区为单位的研究容易忽视省区内部城市 之间创新能力的异质性[5];尽管已有的研究发现省 区之间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和空间溢出效应 , [9,11] 但由于地理距离带来的信息衰减,且创新过程中 意会知识的传播依赖于面对面的交流[14,15],创新溢 出往往发生在较小的空间尺度上。对省区内部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收稿日期:2016-01-05;修订日期:2016-05-3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41301117)资助。[Foundation: National Nature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41301117).] 作者简介:王俊松(1983-),女,安徽利辛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创新和区域发展研究。E-mail:wjsenjoy@
科学
37 卷
相关系数探讨中国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集聚情 形,基于趋势面分析考察城市创新分布的空间趋 势,最后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探讨城市创新能 力的影响因素。
2 中国城市技术创新能力分布的空 间特征
2.1 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整体分布及变化 为考察中国城市创新的空间分布,本文利用
ArcGIS 核密度分析工具,设置搜索半径为 15 km、 输出单元半径为 1.5 km,分别作 2003 和 2013 年中 国 城 市 发 明 授 权 、实 用 新 型 、外 观 设 计 专 利 授 权 量的 K 密度图(图 1)。可以发现:① 中国创新能 力高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尤其集中在以 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 地区和以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这些地区拥 有 的 多 样 化 的 产 业 结 构 [19] 和 丰 富 的 人 力 资 本 条 件,成为吸引创新活动的高地。这种格局与已有 的研究结论[20]一致。② 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 观设计专利授权量的空间分布在宏观上基本一 致,也存在一定差异。发明专利更加集聚在东部 沿 海 地 区 ,尤 其 高 度 集 聚 在 北 京 地 区 ,这 与 北 京 科研院所众多,拥有雄厚的基础科研实力密切相 关,而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产出则主要集聚 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这两种专利是在已有创 新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的再创新。长三角和珠 三角地区的市场化水平较高,企业有较强动力对 产品进行实用性和外观方面的创新改进,所以这 两种专利在市场化水平更高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 区集聚度更高。③ 2003~2013 年,创新专利授权 数量的空间分布逐渐向内陆地区扩展。2013 年, 发 明 专 利 分 布 主 要 集 聚 在 北 京 地 区 ,除 北 京 外 , 以 上 海 、深 圳 、武 汉 为 核 心 的 地 区 也 拥 有 较 多 的 发 明 专 利 产 出 ;深 圳 市 以 华 为 、中 兴 等 研 发 创 新 企 业 为 依 托 ,发 明 专 利 不 断 上 升 ;以 上 海 为 中 心 的长三角地区是发明专利产出的最大集中连片 区。实用新型专利分布更加分散,2003 年,实用 新型专利产出主要分布在上述三大地区和在山东 半岛、辽东半岛地区;2013 年,实用新型专利分布 进一步扩展,以上海、苏州、杭州、宁波为核心的极 化区进一步扩大。外观设计专利呈现以长三角和 珠三角两大极核为中心不断扩张的分布态势,尤 其以长三角的外观设计专利产出的核密度最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