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复习重点粗略版 绪论至第二章
《药学概论》考试重点

第一章绪论(1)第一阶段:主要利用天然药物;德国化学家塞特纳从鸦片中提取分离出第一个活性成分-—吗啡。
(2)第二阶段:开创化学药物的应用领域;磺胺药、抗生素的发现与大量使用成为了药物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飞跃。
(3)第三阶段:60年代开始,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普萘洛尔、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等药物的发现成为药物发展史上第二次飞跃的标志。
(4)第四阶段:生物技术药物;Hirose和Itakura用基因工程法表达了生长抑素,这是人类第一次用基因工程法生产具有药用价值的产品,标志着基因工程药物开始走向实用化阶段。
2。
药学的定义P5药学是研究药物的发现、开发、制备及其合理应用的科学,也称为药物科学。
药学是研究药物的发现、开发、制备及其合理应用的科学,也称为药物科学。
药学与化学、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是要学的理论基础,药学与医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1)化学是药学的研究基础。
(2)医学为药学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3)药学的发展也促进了医学的发展。
(1)研究新药及其制剂(2)阐明药物作用机制(3)研究药物制备工艺(4)制定药品的质量标准,控制药品质量(5)开拓医药市场,规范药品管理(6)促进、评估及保证药物治疗的质量,制定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1)制定研究计划和制备新化合物阶段(2)药物临床前研究阶段(3)药物临床研究阶段:新药的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Ⅳ期.(4)药品的申报与审批阶段(5)新药监测阶段按照其适用范围可以将GMP划分为三类:(1)具有国际性质的GMP(2)国家权力机构颁布的GMP(3)工业组织制订的GMP8.国家在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实行执业药师制度【熟悉】P16—17第二章生药学概论生药一般是指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药材的总称。
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生药学知识点doc(二)2024

生药学知识点doc(二)引言概述:生药学是研究植物药物的来源、性质、组成、制备和应用等方面的学科。
它涉及了植物药物的起源、生长环境、化学成分、药用部位、提取方法、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植物药物的形成与生长、药物成分的分类与分析、药物提取方法、质量控制以及植物药物的应用等五个大点进行阐述。
正文内容:一、植物药物的形成与生长1. 植物药物的定义及其来源2. 植物药物的生长环境要求3. 植物药物的生长周期和采收时间4. 植物药物生长受影响因素的分析5. 植物药物的保护与合理利用二、药物成分的分类与分析1. 药物成分的分离与鉴定方法2. 药物成分的分类及代表性植物药物3. 药物成分的生物活性与作用机制4. 药物成分的质量评价指标5. 药物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三、药物提取方法1. 药物提取原理及方法选择2. 水蒸气蒸馏提取法3. 乙醇提取法4.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5. 液液萃取法四、质量控制1. 药材质量评价指标及检测方法2. 药物成分的质量控制要点3. 共性方法的建立与优化4. 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5. 药物的安全性评价五、植物药物的应用1. 植物药物的剂型制备与调控2. 植物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3. 植物药物在中药配方中的应用4. 植物药物在保健品中的应用5. 植物药物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总结:生药学是研究植物药物的重要学科,它涉及了植物药物的来源、性质、组成、制备和应用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通过对植物药物的形成与生长、药物成分的分类与分析、药物提取方法、质量控制以及植物药物的应用的阐述可看出,生药学对于研究、开发和应用植物药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也为人类的健康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对植物药物研究的深入,生药学将在医药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生药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笔记(二)2024

生药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笔记(二)引言概述:本文是关于生药学的重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笔记的第二部分。
通过对生药学的学习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为我们的学习和研究提供指导。
一、药用植物的分类与鉴定1.常见药用植物的分类特征-形态特征的分类:乔木、灌木、草本等-生殖器官的分类:子房位置、花序等-药用部位的分类:根、茎、叶、花等2.药用植物的鉴定方法-形态鉴定:观察外形、大小、颜色等特征-解剖鉴定:观察解剖结构-化学鉴定:利用化学试剂进行反应观察3.重要的药用植物分类与鉴定的基本原则-形态鉴定与解剖鉴定的相结合-化学鉴定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综合分析得出准确结论二、药物的制剂与贮藏1.常见药物的制剂形式-固体制剂:片剂、胶囊剂等-液体制剂:口服液、注射液等-半固体制剂:软膏、栓剂等2.药物的贮藏方法-温度:避光、避湿、避热-容器:选择合适的贮存容器-时效性:注意药物的有效期限3.药物贮藏中的注意事项-防止交叉感染-禁止药物混合存放-正确标注药物的名称和有效期限三、药物代谢与排泄1.药物代谢的基本原理-肝脏的代谢作用-酶的作用:药物代谢酶的种类和功能2.药物代谢的途径-氧化代谢:细胞色素P450酶的作用 -还原代谢:酸类药物的代谢途径-水解代谢:酯酶的作用3.药物排泄的途径-肾脏排泄: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肠道排泄:胆汁排泄和肠道吸收四、生物碱及其衍生物的生物合成1.生物碱的基本特征-碱性:容易溶解在水中-含有高碳氮环结构-多以植物为原料2.生物碱生物合成的关键酶-脱氧基酶:负责生物碱中氮脱氧的酶-还原酶:负责生物碱中氮还原的酶-甲基转移酶:负责生物碱中甲基化反应的酶3.生物碱类药物的应用领域-抗癌药物:如紫杉醇-心血管药物:如毛花苷C-神经系统药物:如阿托品五、中药质量控制1.中药质量控制的重要性-确保中药的疗效-保证中药的安全性2.中药质量控制的指标-化学成分的含量-微生物污染的检测-重金属含量的测定3.中药质量控制的方法-生产过程中的控制-检验方法的选择与标准总结:通过以上对生药学重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我们了解了药用植物的分类与鉴定方法,药物的制剂与贮藏,药物的代谢与排泄,生物碱及其衍生物的生物合成过程以及中药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
生药学知识点资料

⽣药学知识点资料绪论⼀、名词解释⽣药学:研究⽣药的基源鉴定、⽣产加⼯、活性成分、药理作⽤、品质评价及资源利⽤等问题的科学。
⽣药:也称“天然药物”,指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或只经简单加⼯的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药材。
从⼴义上说,⽣药包括⼀切来源于天然的中药、草药、民族药和提制化学药物的原料药材,兼有⽣货原药之意。
道地药材: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优选出来的,在特定地域,通过特定⽣产过程所产的,较在其他地区所产的同种药材品质佳、疗效好,具有较⾼知名度的药材。
⼆、四⼤怀药(⼭药、地黄、⽜膝、菊花)四⼤皖药(牡丹⽪、⽊⽠、菊花、⽩芍)浙⼋味(⽩术、⽩芍、浙贝母、杭⽩菊、延胡索、⽞参、笕麦冬、温郁⾦)三、⽣药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1、准确识别、鉴定⽣药基源种类同名异物东北蓼科蓼蓝华东⼗字花科菘蓝⼤青叶华南蕨床科植物马蓝江西、湖北等地马鞭草科路边青同物异名穿⼼莲:⼀见喜、榄核莲、苦草、四⽅莲、圆锥须药草⼈参:古名:⿁盖、神草、⼈微、⼟精、⼈衔、地精产地不同:⽯柱参、东洋参、⾼丽参、长⽩参加⼯⽅法不同:⽣晒参、⽩⼈参(糖参)、红参野⽣和栽培:野参、圆参三七:⼭漆、⾦不换、⾎参、春七、冬七、⽥三七2、调查、考证⽣药资源新药⽤植物或同种植物新的⽤途、新的成分、功效不断被发现:萝芙⽊(降⾎压利⾎平)、长春花、喜树、红⾖杉(抗癌成分长春新碱、喜树碱和紫杉醇)。
3、评价⽣药品质、制定质量标准质量标准(真实、有效、安全)4、为中药材⽣产规范化服务《中药材⽣产质量管理规范》第⼀章⽣药的分类与记载⼀、⽣药的分类按⾃然系统分类法优点:这种分类法便于学习和研究同科同属⽣药在形态、性状、组织构造、化学成分与功效等⽅⾯的共同点,并⽐较其特异性,以揭⽰其规律性,有利于寻找具有类似成分、功效的植(动)物,扩⼤⽣药资源。
如蓼科⼤多含蒽醌类成分、五加科⼤多含皂苷。
缺点:⽣药的性状和显微鉴定不易掌握按天然属性及药⽤部位分类优点:商品学⾓度⽐较便利(药房管理)。
生药复习总结

1.掌握生药、生药学、中药、中药材、道地药材、GAP等基本概念;2.掌握我国重要的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唐本草》、《本草纲目》;3.熟悉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药物: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类疾病,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用量的物质。
生药学:应用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临床医学、中医学等学科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生药的来源、鉴定、有效成分、采制、加工、品质评价及开发利用的学科。
生药:指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药材。
也称“天然药物”。
中药:根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包括中药材、饮片、中药汤剂和中成药。
草药:并非特指草本药材, 是我国部分地区民间草医用以治病或者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 其中也有些是本草记载的药物,曾一度与中药合称为中草药。
道地药材:是指来自特定产区、生产历史悠久、栽培加工技术精细、质量稳定、疗效确切的药材。
GAP (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其目的是使种子、种苗优质化,中药材栽培区域化,种植、采收、加工科学化,发展无污染优质绿色中药材生产基地。
重要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为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成书年代约在东汉时期,即公元1-2世纪。
载药365种,将药物分成上、中、下三品。
它总结了汉代以前药物学知识;是历代本草发展的基石。
《唐本草》(或《新修本草》)为唐代苏敬等人集体编撰,载药850种,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性质的官修本草。
它比欧美各国认为最早的纽伦堡药典要早883年,而且,首次出现了图文鉴定的方法,开创了我国本草著作图文对照的先例。
《本草纲目》是明代最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参阅了经史百家著作和历代本草,历经27年,编成了五十二卷,约200万字,载药1892种的本草巨著。
该书按药物的自然属性(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等16部进行分类,先无机而后有机,先植物后动物;改绘药图,修正错误;是我国十六世纪以前医药成就大总结,是我国本草史上最伟大的著作。
生药学》复习提纲(09护专-佛山方正教育.doc

生药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药学的范围、研究对象及任务凡具有能影响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用以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计划生育的物质,统称为"药物"。
药物的来源,有的是天然产物及其制品,有的是人工合成的化学品与生化制品。
研究各类常用药物的来源、性质和应用的学科,称为药物学。
我国古代记载药物知识的著作,大多称"本草",所载药物主要是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其中以植物(草类)药占大多数,故名本草。
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
中药是指依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中药包含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成方制剂)。
中药材既是切制成饮片,供调配中医处煎服,或磨成细粉服用或调敷外用;又是供中药厂生产中药成方制剂或制药工业提取有效化学成分的原料药。
“草药”指地域性习惯使用,本草中未记载的天然药物,一般以植物为主。
中药和草药统称为“中草药”。
“民族药”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使用的民间药物。
"生药"一般是指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类药材的总称。
例如采用药用植物的全体(鱼腥草、穿心莲)、部分(甘草、丁香)、分泌物或渗出物(乳香、没药)或加工品(血竭、儿茶),或者采用药用动物的全体(金钱白花蛇、蛤蚧)、部分(鹿茸、羚羊角)、分泌物(蟾酥、麝香),经过一定方式的简单加工而得。
生药学(pharmacognosy)指以生药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生药的名称、来源(基源)、生产(栽培)、采制(采集、加工、炮制)、鉴定(真伪鉴别和品质评价)、化学成分、医疗用途、组织培养、资源开发与利用和新药创制的科学。
生药学逐步扩展到应用植物化学、植物化学分类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等学科知识来研讨天然药物的来源、分类、资源开发、生产、品质评价、生物合成、药效药理、毒性等内容。
我国近期内生药学科的研究任务:1、加强中药材质量标准规范化的研究2、绿色中药材生产与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3、研究开发现代中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4、生物技术在生药学研究中的应用第二节生药的起源和发展一、生药学的历史二、我国生药的起源和本草沿革《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晶珠本草》。
《生药学》第一学期生药学重点与难点

生药学各章教学重点与难点第一篇总论绪论本章重点是生药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难点是生药学的任务。
一、生药的分类与记载本章重点是生药的拉丁名组成、生药的记载主要内容和常见生药分类方法。
难点是生药分类法的优、缺点比较。
二、生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分析方法本章重点是糖类及苷类、皂苷类、强心苷类、生物碱类、醌类、香豆素类、黄酮类、站类和挥发油的分类与鉴别方法。
难点是糖类及苷类、皂苷类、强心苷类、生物碱类、醌类、香豆素类、黄酮类、萜类和挥发油的鉴别方法。
三、生药的鉴定本章重点是生药的原植(动)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难点是显微鉴定、理化鉴定。
四、生药的采收、产地加工与贮存本章重点是生药的一般采收原则、加工和干燥方法,难点是生药适宜采收期的确定和生药贮存中影响其质量变化的因素。
五、中药材的炮制本章重点是中药炮制的目的和方法,难点是中药炮制的常用方法及目的。
六、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与控制本章重点是生药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以及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难点是影响生药品质的自然因素,生药质量的控制与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依据、内容及方法。
七、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本章为了解性章节,不作重点要求。
第二篇各论第八章一一第十章藻类真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裸子植物类生药本章重点是灵芝、冬虫夏草、绵马贯众、麻黄等重点生药的基源(包括植物拉丁名)、主产地、采收加工、性状特征、显微及理化鉴别特征、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功效,难点是灵芝、冬虫夏草、绵马贯众、麻黄等重点生药的性状与显微特征。
三种麻黄基源、性状、显微方面的区别。
第十一章被子植物类生药本章重点是重点药材的性状和显微特征,其理化鉴别方法,难点为多基源生药之间的区别、性状与显微特征,同科近源生药的区别于联系,根与根茎类药材的区别。
具体有大黄与何首乌在显微特征上的区别、三种黄连在性状及显微特征方面的区别、川乌的显微鉴别特征、毒性成分、白芍、淫羊藿、防已的基源、厚朴的商品规格和主要显微特征、五味子的气味和主要显微特征、肉桂的商品规格和主要显微特征、延胡索的化学成分、板蓝根的基源、山楂的基源和成分、苦杏仁的化学成分及理化鉴别、黄芪和甘草得主要显微特征和化学成分、黄柏的显微特征、沉香的基源和显微特征、丁香的性状特征和化学成分、人参和三七的性状特征和化学成分、当归的性状特征和显微特征、川芎的性状特征、柴胡的来源和成分、马钱子的化学成分及理化鉴别、龙胆的显微特征、薄荷的显微特征、丹参的化学成分、枯芩的性状特征和显微特征、洋金花的显微特征、毛花洋地黄叶的化学成分、地黄的规格和成分、金银花的显微特征和化学成分、天花粉的来源和成分、桔梗的显微特征、青蒿的来源和显微特征、红花的来源、苍术的显微特征、木香的性状鉴别、显微特征、半夏的来源、川贝母三种规格在性状特征上的区别、麦冬显微特征、砂仁的基源和显微特征、莪术的基源、天麻的基源和性状特征。
生药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笔记

生药学整理版知识点第一章绪论*药物(medicine,drug):具有治疗、诊断、预防疾病和保健作用的药物。
*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dru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指在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包括:中药材(如五味子、金银花、西红花)炮制品(如酒大黄、制甘草)、饮片、中药汤剂、中成药(成方制剂,如牛黄解毒片、六味地黄丸、麝香保心丸)中草药(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中草药=中药+草药(medicinal herb)民族药:指在我国少数民族的民族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
包括:藏药、维药、蒙药、瑶药。
道地药材:指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价实的生药。
*草药:又称民间药,指地区民间医生用于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药物,如穿心莲、垂盆草等。
*生药(crude drug):指天然的、未作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类、动物类或矿物类药材。
具有生货原药的意思。
天然药物一般是指来源于自然界中有一定生物活性的植物、动物或矿物。
*生药学(Pharmacognosy):是应用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植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及本草学等学科理论知识和现代技术来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采收加工、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品质评价及资源利用等问题的学科。
*古代药物知识的五次总结本草著作作者朝代特点神农本草经不详东汉末年最早的本草著作,载药365种本草经集注陶弘景南北朝本草学祖本(确切年代和作者),载药730种新修本草(唐本草)苏敬(恭)唐朝我国(世界)第一部药典性质的本草著作,载850种证类本草唐慎微宋朝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载药1746种本草纲目李时珍明朝本草巨著,载药1892种,方11096条*生药学研究的主要任务:(1)准确识别、鉴定生药。
(2)调查、考证生药资源。
(3)评价生药品质,制订其质量标准。
(4)为中药材生产规范化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药学复习重点粗略版
(绪论至第二章ONLY)
By Dark Sugar
第一篇总论
绪论
生药学:是应用植物学、动物学、植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及本草学等学科理论知识和现代技术来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生产加工、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品质评价及资源利用等问题的科学。
生药,也称天然药物,是指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类、动物类或矿物类药材。
中药,指在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民族药,指在我国少数民族的民族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如藏药、蒙药、维药等。
草药,一般是指局部地区民间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
道地药材,简单地说,指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之忧的生药。
我国药用资源种类达12800种,其中植物11100种,占总数的87%。
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1)准确识别、鉴定生药
(2)调查、考证生药资源
(3)评价生药的品质、制订其质量标准
(4)为中药材生产规范化服务
(5)已有复方中药的质量稳定性
(6)从中药中开发新药
(5)(6)为上课补充内容我国古代重要本草著作简介:《神农本草经》(作者不详)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本草纲目》(李时珍)
第一章生药的分类与记载
第一节生药的分类
迄今收载生药品种最多的《中华本草》记载了我国生药品种8980个,其中常用生药约500种。
生药的常见分类方法:(1)按自然分类系统分类:根据生药的原植(动)物在分类学上的亲
缘关系,按门、纲、目、科、属和种分类排列。
(2)按天然属性及药用部分分类: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
(3)按化学成分分类:根据生药中所含的主要有效成分或主要成分的
类别来分类。
(4)按功效或药理作用分类:根据生药的功效或药理作用来分类。
按
中药功效分为清热药和解表药。
(5)其他分类法:分为上品、中品、下品三类。
按化学成分的生药分类表:P7,每种记三个
按中医功效的生药分类表:解表药、清热药、祛风湿药、泻下药、止咳化痰药、理气药、活
血化瘀药、补气药(每种记三个)
第二节生药的记载
项目的记载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名称
2、基源
3、植(动)物形态
4、采制
5、产地
6、性状
7、显微特征
8、化学成分
9、理化鉴定
10、药理作用
11、功效
12、附注
第二章生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分析方法
一、苷类:
1、结构特征和分类:苷类是糖或糖的衍生物与苷元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
接而成的化合物。
根据苷键原子不同,可分为氧苷(O-苷)、硫苷(S-苷)、氮苷(N-
苷)和碳苷(C-苷),这是最常见的苷类分类方式。
2、分布与活性:氧苷:根据苷元成苷官能团的不同,可将氧苷分为醇苷、酚苷、氰苷、
酯苷等。
3、理化性质与鉴别:(重点)其中最重要的是Molish反应
二、黄酮类(重点)
3、理化性质与鉴别:鉴别反应:盐酸-镁粉还原反应
三、萜类
1、结构特征:凡是由异戊二烯衍生的化合物,其分子式符合(C5H8)n通式的均称为
萜类化合物。
2、分类及活性:(1)单萜类:由2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的、碳原子数为10个的萜类
化合物称为单萜。
(2)倍半萜类:由3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含15个碳原子的化合
物。
(3)二萜类:由4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含20个碳原子的化合物。
(4)三萜类:由6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含30个碳原子的化合物。
3、理化性质及鉴别:对萜类的定性鉴别一般使用薄层色谱法,以香草醛-硫
酸或香草醛-高氯酸溶液为显色剂。
四、环烯醚萜类
1、结构特征:环烯醚萜是蚁臭二醛的缩醛衍生物,具有环戊烷环烯醚萜和裂环环
烯醚萜两种基本骨架的单贴类化合物。
3、理化性质及鉴别:如地黄或玄参炮制后变黑的现象就是这类成分分解、聚合所致。
五、皂苷类(重点):
1、结构特征和分类:皂苷水溶液经振摇后可产生持久性的泡沫,因而得皂苷之名。
(1)三萜皂苷:三萜皂苷元有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两类
(2)甾体皂苷
2、理化性质及鉴别:(1)浓硫酸-醋酐反应
(2)芳香醛-硫酸/高氯酸反应
(3)三氯醋酸反应
(4)泡沫试验
(5)溶血试验
六、生物碱类(重点):
1、结构特征和分类:生物碱是一类存在于天然生物界中的含氮原子的碱性有机化合物。
(1)有机胺类
(2)吡咯烷类
(3)哌啶类
(4)吡啶类
(5)喹诺里西啶类
(6)喹啉类
(7)异喹啉类
(8)喹唑酮类
(9)吲哚类
(10)莨菪烷类
(11)亚胺唑类
(12)嘌呤类
(13)甾体类
(14)萜类
3、理化性质与鉴别:(1)生物碱的沉淀反应:
常用的生物碱沉淀试剂:
1)碘化铋钾试剂
2)碘化汞钾试剂
3)碘化钾碘试剂
4)硅钨酸试剂
5)磷钼酸试剂
(2)生物碱的显色反应:
常用的显色试剂:
1)矾酸铵-浓硫酸试液
2)钼酸铵(钠)-浓硫酸试液
3)甲醛-浓硫酸试剂
4)浓硫酸
5)浓硝酸
七、强心苷类:
1、结构特征和分类:甾体苷类化合物中对心肌有高度特异而明显兴奋作用的化合物,
称为强心苷。
3、理化性质及鉴别反应:(1)Keller-Kiliani反应
(2)Kedde试验
八、醌类
3、理化性质及鉴别:羟基蒽醌类衍生物检查方法
九、香豆素类
1、结构特征和分类:香豆素为顺式邻羟基桂皮酸的内酯,具有芳香气。
环上常有羟基
与糖结合形成苷,称为香豆素苷。
有呋喃香豆素类(补骨脂内酯)、
吡喃香豆素类(美花椒内酯)。
3、理化性质及鉴别:(1)在日光或紫外光下显蓝色荧光
(2)乙醇提取液、紫外灯下观察
(3)异羟肟酸铁反应
十、有机酸类
1、结构特征和分类:有机酸是分子结构中含有羧基的化合物
十一、木脂素类
1、结构特征和分类:木脂素是由二分子苯丙素(C6-C3)聚合而成的化合物,有二聚
物、三聚物或四聚物。
3、分布与活性:五味子
十二、多糖类
1、结构特点和分类:多糖类是由10个以上的单糖分子组成,通常由几百到几千个单
糖基通过苷键连接而成。
2、分布及活性:灵芝
3、理化性质及鉴别:支链型多糖如淀粉、黏液质、菊糖、肝糖
多糖鉴别反应:多糖水解后可以用单糖的定性反应鉴别,如用
Fehling反应、Molish反应、成脎试验及用纸色谱和薄层色谱法:
正丁醇-醋酸-水(4:1:5上层)作展开剂,以新配制的氨化硝酸银为
显色剂,还原糖显黑色斑点。
还可以将多糖水解后制成甲醚、乙酰
化或三甲基硅化衍生物,采用GC或GC-MS色谱分析方法进行单
糖的定性、定量分析。
十三、挥发油类
1、性质及组成:挥发油又称精油,是一种常温下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与水
不相混溶的油状液体。
相对密度一般在0.850~1.180.
折光率是挥发油质量鉴定的主要依据,一般在1.450~1.560
3、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挥发油一般遇香草醛硫酸试液呈现多种颜色,可作为定性检查十四、鞣质类
1、结构特征及分类:鞣质又称鞣酸或单宁,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植物界的多元分类化合
物,分子量500~3000 。
根据化学结构,可把鞣质类分为可水解
鞣质和缩合鞣质。
3、理化性质及鉴别(重点):鞣质大多为无定形固体、味涩,易潮解,较难提纯,大多
能溶于水、乙醇、甲醇,成为胶体溶液;可溶于醋酸乙酯、丙酮不
溶于氯仿、苯、石油醚等。
鞣质有强还原性,在空气中尤其在碱性
条件下,易被氧化而颜色加深。
鉴别反应:
(1)鞣质的水溶液遇三氯化铁试液产生蓝→蓝黑色(可水解鞣质)或绿→绿黑色(缩合鞣质)
(2)鞣质水溶液加饱和溴水,缩合鞣质产生黄棕色沉淀,可水解鞣质无此反应。
(3)鞣质水溶液加稀酸共沸,缩合鞣质产生暗红色沉淀,可水解鞣质无此反应。
第三章生药的鉴定
第二篇各论
第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