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 教案
天人合一 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 -

《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教案
一、课程名称
《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
二、授课老师
严乔山
三、课时
1课时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天人合一”的中国古代哲学观,体验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美感,了解其审
美情趣及其深层的文化内涵。
2、使学生理解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之间的区别。
3、使学生初步掌握山水画的绘画技法及创作理念,学会欣赏山水画
4、艺术实践---临摹一幅山水画小品,体会一下笔墨和意境
五、课程类型
新授课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中国山水画创作理念和学习山水画技法。
难点:中国画的创作方法与西画不同,是以生活中真山真水为客观原型,经画家主观的思维加工,借笔墨技巧,艺术地创造出来的,不能只经写生完成学习过程,必须
掌握独特的造型方法,融合自身感受方能完成。
七、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法;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示范法;教学媒体运用
八、教学准备
老师:1制作幻灯片。
2给同学们分组,每组自选一幅山水画和一幅西方风景画作为主题,要求了解这
幅画的创作时间和作者的生平。
学生:1准备宣纸、毛毡、毛笔等相关练习工具。
2分工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九、教学过程。
高中美术《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63教案名师一等奖教学设计

山水画山石皴法教案授课人:朱景磊山水画山石皴法教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山水画中的山石常见表现技法(披麻皴、折带皴、荷叶皴、斧劈皴),能运用不同的笔墨技法表现不同的山石的特点。
情感态度:初步感知技法对表现山水画内容和突出山水画意境的作用。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用具:多媒体、中国画用具、山石范画。
学习重点:山石画勾、皴、点、染的技法掌握过程。
学习难点:掌握几种皴法的画法。
教材简析:山石是山水画的基础,是山水画描绘的重要内容,山石画法在山水画学习中是关键。
画石特别要讲究石的变化,从干湿浓淡中表现出山石的体面和石于石之间的层次空间。
学习过程:前几节课我们就学习了《中国画·工具和材料》,对中国画有一定的了解。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
中国画在魏、晋、南北朝逐渐发展。
但仍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至隋、唐,已有不少独立的山水画创作;五代、北宋而益趋成熟,作者纷起,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
主要有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水墨等形式。
在艺术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
元明清成为中国古代绘画主流。
大致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等画科,有工笔、写意等技法形式。
并且也学习了中国画·花鸟的画法,对中国画的用笔技法和用墨技法也有所掌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山水画当中山石的基本技法。
学习山水画中的山石常见表现技法(披麻皴、折带皴、荷叶皴、斧劈皴),能运用不同的笔墨技法表现不同的山石的特点。
教学导入1.欣赏著名的山水作品,进一步了解水墨画的知识和山石的走向。
教学内容一、挂出范图在生宣纸上边演讲边讲解山水画中山石画法,勾皴、点、染的技法要领。
点:用毛笔作出直、横、圆、尖或“破笔”或“介”字、“个”字等形状的点子,来表现山石、地坡、枝干上和树根旁的苔藓杂草,以及峰峦上的远树等,在山水画中应用较广。
染:或称“渲染”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或前后层次,加强艺术效果。
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

/v?ct=301989888&rn=20&pn=0&db=0&s=25&word=山水画技法
六、教学反思
1、中国山水画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根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精神,本课努力使教学成为引领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感受其中包含的传统文化、获取欣赏思路的有效活动。教师抓住高中学生思,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化于学科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由此,帮助学生把握对中国山水画审美内涵的理解,对于各个历史时期、各类型中国山水画不同的风格和面貌进行初步的探讨,引发学习兴趣。从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高度来对待本课学习,会使学生产生对传统艺术了解的热情和愿望,这是顺利进行本课学习的根本保证。
3、画种比较,探究画理
教师提出问题: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有什么区别?(学生阅读课文,同桌讨论比较山水画与风景画的区别。)
PPT展示:
(1)工具材料的不同。西画多用平头笔,如油画笔、水彩笔、水粉笔等,调和颜料作画,画出的作品一般都叫“风景画”。而用毛笔和水墨颜料,画在宣纸和绢上gypzx/g/2009-02-18/2115521328.html
《六君子图》/shuhua/2011-06/13/content_4262126.htm
(让学生根据教科书提供的材料结合自己搜索到的相关画理资料展开讨论,生生、师生交流互动。)“古画画意不画形”、“树石不取似,意到便已”、“以笔墨之自然,合乎天地之自然”。师评述:在古人看来,把大自然融入笔墨之中,这是山水画所表达的天人合一的精神;而把自然界的物象和人融合到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达到情与景的交融。这就是历代中国画家所追求的“外346390.htm
第二课 天人合一 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人美版《绘画》教案

第二课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人美版《绘画》教案一、导入本课我们将继续探讨中国文化中的山水画,也是继上节课“笔墨情致–中国山水画-王维版《绘画》教案”之后的一个续篇。
本次教案主要从“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角度来探讨山水画这一充满哲学和人文情感的艺术形式。
同时,本课还将引入著名画家人美的作品,引导学生通过赏析和模仿人美画家的作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表现山水画的精髓。
二、知识讲解1. “天人合一”的内涵“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概念之一。
指天地自然和人类社会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
在山水画中,“天人合一”表现为画家以自己的心境去揣摩自然,用笔墨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山水画不是简单的自然写生,更是艺术家内心感受的抒发和展现。
2. “情景交融”的艺术形式“情景交融”是山水画中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形式。
它指的是人文景物和自然环境在画面中融为一体,互相交融,相得益彰。
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的生动描绘,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空间氛围和情感气氛。
3. 介绍人美画家人美,本名赵麦琪,是中国当代画家、教育家,同时也是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山水画研究中心主任。
他是中国当代山水画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以清新脱俗、情感素朴、笔墨洒脱为特点,深受广大艺术爱好者的喜爱和推崇。
4. 人美画家作品赏析在此,我们将介绍人美画家的一幅代表作品,并对其进行详细赏析。
作品名称:《春思》作品描述:画面中,一道清溪蜿蜒穿越山峦,流水潺潺,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画家通过墨写的草木、水石,彩绘的花鸟虫鱼,表现了一幅自然真实、情感深邃的山水画境。
同时,画面中融入了人文因素,例如亭台楼阁、曲桥流水等,更增添了一分诗情画意。
作品解析:人美画家在此幅作品中,充分展现了自然和人文景致的交融,体现了“情景交融”的美学风格。
他通过画面的布局、线条的运用以及色彩的搭配,传达了自然与人文的无间关联。
画家采用的是淡墨之笔和水墨彩绘的手法,呈现出一种温润、典雅、脱俗的美感。
第二课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

2:砚的选用 作画用砚不是收藏砚石。普通选用质地细,容易下墨 的就可以。如果太细则拒墨,不易磨浓;如太粗研墨虽快, 但墨汁也粗,且容易损坏笔毫。作大幅国画需要多墨,选 用砚池宜稍深些,可以多存墨。砚石要有盖,可以使墨汁 干得慢一些,又便于保持清洁。
(3) 兼毫笔: 兼毫笔是用羊毫与狼毫相配,或羊毫 与兔毫相配制成,性质在刚柔之间,属中性。如大、中、 小号的"白云笔","七紫三羊"、"五紫五羊"等都是常用的兼 毫笔。
墨
材料工具
1:墨的分类: 墨有"油烟"与"松烟"两种。作画用的是油烟墨。 (1) [油烟墨] 油烟墨是用桐油烧出的烟子制成的。 油烟墨色有光泽,宜于作画. (2) [松烟墨] 松烟墨是用松枝烧烟制的墨。松烟墨 黑而无光泽,宜于书写,作画不常用。偶然用松烟墨来画 蝴蝶,或作为墨紫色的底色。例如画墨紫牡丹,须先用松 烟墨打底子。 2:墨的使用方法 磨墨应该用清水,磨时宜重按轻推,不可太快。磨研 的圈子要大一些。每次用水不可太多,多则墨浸水中容易 软化,如果需要多墨,可以把磨好的墨汁倒在另一个碗里 存放,再加清水再磨)多磨几次 。
朱膘:(朱标)是将朱砂研细,兑入清胶水中,浮在 上面成橙色的部分。
赭石:从赤铁矿中出产,呈浅棕色,目前赭石大多精 制成水溶性的胶块状,无覆盖性。
白粉:可分成铅粉、蛤粉、白垩等数种,蛤粉从海中 的文蛤壳加工研细而成,日久易「返铅」而变黑,用双氧 水轻洗则可返白,至於白垩 ( 白土粉 ) 在古代壁画中常用, 亦历久不变色。
教学设计 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

学校全称
授课教师
年级
高一
任教学科
美术
课题
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
重、难点
(1)理解中国山水画创作理念。
(2)学习山水画技法
(3)借助笔墨技巧,创造山水画的意境。
资源准备
多媒体PPT
教学过程
资源应用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的准备情况,营造一个良好学习氛围,调动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3)山水画对笔墨意境的追求。
国画的表现方法是通过笔墨来“造境”。西画多表物,国画多抒情。表物主要是客观地反映现实,抒情是主观地表情达意。
(学生以“画当为山水传神”为话题,围绕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不同特点展开讨论,发表个人观点。)
师述评:古代画家追求“外师造化”即以大自然为师,潜心观察事物变化以及其中人物的神情动态;“中得新源”即将画家心之所感,意之所得融会于画中。又强调“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是说画家作画,拿起笔来,一挥而就,就是头脑中已酝酿成熟了,才能达到如此传神境界。
五、归纳总结,课后拓展
PPT展示:
(1)总而言之。师述评:中国山水画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受古代哲学影响,画家多精于研究画理画论,传承流派。以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为创作理念,运用散点透视法追求诗情画意和笔墨韵味,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形成中国山水画独有的造型、造境的审美特点,成为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文化和审美内涵。
三、画种比较,探究画理
教师提出问题: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有什么区别?(学生阅读课文,同桌讨论比较山水画与风景画的区别。)
PPT展示:
(1)工具材料的不同。
西画多用平头笔,如油画笔、水彩笔、水粉笔等,调和颜料作画,画出的作品一般都叫“风景画”。而用毛笔和水墨颜料,画在宣纸和绢上的中国风景画,都叫“山水画”。
高中美术《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9孙茜教案名师一等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中国山水画》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通过欣赏名家山水画,激发学生感性认识,了解山水画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征。
通过引导学生对笔墨和勾、皴、擦、染、点等技法的学习与运用从一树一石画起,认知山水画的画法步骤,在实践中了解中国山水画的特征,使学生能够用笔墨大胆的去表达自己对自然山水的感受,培养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与学习。
本课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从认识山水画所表现的意境的美入手,了解画家是怎样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的。
让学生对中国画的精神与特点有一整体的了解,从品味意境、享受意境,到用笔墨大胆、自由地表现意境。
要求学生通过课本示图练习能初步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步骤,大胆的进行造型表现。
二、学生分析通过前期人物画和花鸟画的欣赏,高一学生对于中国山水画有一定的认知,能够做到对美术作品进行评述,发表自己的感悟与审美体验。
但学生们缺少笔墨方面的基本功,在造型表现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落墨表现,不要拘泥于太多的专业技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传统绘画艺术的热情。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能够感受山水画的意境之美,初步理解山水画的意境营造;2、初步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学习画山水画的方法步骤,学生能创作或临摹一幅山水画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听课讨论等途径,学习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如何借山川之情,抒发感情描写意境的;2、通过示范教学法与动手实践,让学生近距离领会山水画的基础知识、树石的绘画步骤和山水画的表现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引导学生感受传统绘画的魅力,乐于学习与传承传统绘画,从而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2、体会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学习用艺术和自然愉悦心灵丰富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1、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留白、墨色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美;2、山水画的树石绘画步骤与方法,学生对笔墨和勾、皴、擦、染、点等技法的学习与运用。
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_《天人合一情境交融——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x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中国古代山水画欣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以在教师的引导下,着重把握以下要点。
一是体会中国山水画情感表达。
二是在分析作品时,应有意识地强调山水画独特的透视和技法。
三是要着重讲解北宋、南宋山水画的特色。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悟中国哲学思想,理解画家的创作心境。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对作品的介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通过分析不同作品的艺术特色,提高艺术欣赏能力,感受艺术之美。
教学重点:一、理解中国山水画创作理念。
二、中国古代山水画北宋、南宋时期不同的艺术特色及代表作。
教学难点:追求意境是中国古代山水画重要的艺术特色之一,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中包含的意境和人文主义思想。
课前准备:图片素材、教学视频、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问题提出中国山水画。
为什么说山水画是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二、PPT展示。
三、讲授新课:我们的祖国富源辽阔。
祖国河山美不胜收,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共同来体会我们中国山水画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首先我们来欣赏一副北宋范宽的山水画《《溪山行旅图》作品一《《溪山行旅图》这副作品采用的是传统的散点透视.自下而上用笔墨表现北方秦岭一带的山峦层林,更重要的是画家对于大自然的美景融入自己的感情,通过艺术手法表达出来,寄予家国情怀。
画家XX终日游居山林久坐细观,对景生情,雄浑险峻的北方自然景观,画家利用传统的雨点皴和积墨法造成如行夜山的阴郁效果。
细微之处尽显XX观察的细致、用笔之精妙。
XX 深受天地有大美的道家美学思想的影响宽曰:与其师人不如师诸造化。
宽之所以能画出山之精神与神采究其根本观照自然与自身天人合一使其融入山水之间,理通神会移念于眼前山之精神笔下自然流露作品二《XXX图》这是一幅典型的以画抒情的作品。
作品画了松、柏、樟、楠、槐、榆六种树。
以表达自己做人的志趣,画面XX的气氛寥落的用笔,都体现了画家的内心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
课时:1课时
课型:单一课
授课对象:高中一年级
教材分析: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习临摹中国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是绘画领域中重要的一种绘画形式,同中国花鸟画、素描、水彩画、水粉画、装饰画、版画、卡通画共同构成高中绘画教材教材,学习这一章对与学生了解学习中国画有非常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中国山水画的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传统绘画工具材料的性能、基本技法及其运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民族绘画的优良传统,感受传统艺术之美,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山水画作品的欣赏和临摹,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自豪感。
教学重点:中国山水画的作画步骤及其要领。
教学难点:对工具材料性能的初步掌握和基本技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
1、教法:演示法、讲述法、观察法、辅导练习法、提问法、总结法
2、学法:观察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教材,笔、墨、纸、砚等中国画工具材料,范本50页,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教材,笔、墨、纸、砚等中国画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
一、欣赏《雪景寒林图》《六君子图》
二、中国山水画临摹步骤
1、起稿
2、勾线
3、画出物体体积质感
4、染墨
5、设色
6、题字盖章
三、中国山水画主要技法及其运用
1、纸性、用笔、用水、用墨、用色
2、皴擦点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