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文化》PPT课件
合集下载
语言与文化

人们已经习惯了考上大学就等于捧上了(金饭碗),考上大学
将来就能过安稳舒适的城里生活。在农村人看来,考上大学就是 鲤鱼跳上了龙门,就是公鸡飞上了梧桐。正是因为以前有这种想 法,很多农村人理解了再穷不能穷教育,( 砸锅卖铁 )豁出老 命也要供子女上大学。
人生好比(五味瓶 ),苦辣酸甜存其中。 有时甜多占主位,也 有些许苦味掺。 有时苦辣占优势,也有丝丝甜味显。
要斗私批修,什么烟?
• 甲:革命无罪,一号烟。 乙:造反有 理,两毛钱一盒。
• 甲:不怕苦,这是钱。 乙:不怕死, 找你三毛。
从语言看民族文化心理:男尊女卑
人们认为妇女愚昧 无知、地位低下
“妇人之见”、 “男子汉不同妇人一般见识”
“家里的”、“内人”
“夫唱妇随”
歧视妇女
“奸”,“婪”,“嫉”,“媚”
龙
中国龙是一种祥兽
西方龙则是邪恶的代名词
• 西方的“龙”是一种怪兽。早在4000年前,西方神话 故事中就出现了被称“Dragon”的怪兽,在大部分希腊 神话中,龙都是扮演着屡屡被神和英雄击败或被愚弄的 对象。大约在公元2世纪,欧洲龙的形象出现了比较大 的变化,它有毒,能喷火,长着蝙蝠状的大翅,腆着大 肚子,怪模怪样而且贪财、狡诈、残暴。常以人或动物 为食,喜欢呆在储藏金银和宝藏的地方,在《圣经》故 事中,魔鬼撒旦化成一条大红龙,尾巴扫过了1/3的天 上星辰,它有七个头,每个头上都戴着王冠,贪婪地吞 吃着新生的婴儿。于是,西方龙就从“守财奴”堕落成 了最邪恶的魔鬼,被描述成罪恶、狡诈和残忍的代表。
添茶,有的地方是小姑子提壶。这目的也是"和"
之意,借敬茶而进村中各家之门,联络亲情,以
便日后行走方便。这种"认门茶"在有些地方是于
语言与文化PPT(Projec)

04
文化差异在语言中的体现
词汇的文化内涵
01
02
03
词汇空缺
某些文化特有的事物或概 念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没 有对应的词汇,如“风水 ”、“禅”等。
词汇歧义
同一词汇在不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化中可 能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 如“龙”在中西文化中的 差异。
情感色彩
词汇所承载的情感色彩可 能因文化背景而异,如“ 狗”在中西文化中的评价 差异。
和表达力。
文化决定语言意义
同一语言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意 义可能不同,如某些词汇在某一 文化中可能具有特殊的意义或情
感色彩。
语言与文化的相互作用
语言推动文化发展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
语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能够推动文化 的进步和变革,如新词汇的创造、新 表达方式的形成等。
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依存的,没有语言 就没有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没有文化 就没有语言的内涵和意义。
语言使用人数的差异
不同语言的使用人数差异巨大,从全球通用语言如英语、 汉语等,到使用人数较少的少数民族语言,语言的多样性 也体现在使用人数的分布上。
不同语言的文化特点
语音和语调的文化特点
不同语言的语音和语调具有独特的文化特点,如汉语的声调、英语的语调等,这些特点反 映了不同文化的语音审美和表达习惯。
号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理解文化的重要途径。
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文化塑造语言习惯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使用习惯 不同,如称呼、问候、告别等日 常用语,以及委婉语、禁忌语等
特殊用语的使用。
文化影响语言结构
不同文化对语言的语法、词汇等 语言结构有不同的要求,如某些 文化中更注重语言的简洁明了, 而某些文化则更注重语言的修辞
《语言与文化》课件

03 语言与文化在教育中的体 现
语言教育中的文化教学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语言表 达和传递。在语言教学中,应充分融 入文化背景和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 理解和运用语言。
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有助于培养学 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沟通能力,避免文 化误解和冲突,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应该尊重和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 解。
如何推动语言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语言与文化传 承和发展的投入,提供资金、技术和 人才支持。
鼓励创新和发展,将传统语言和文化 与现代科技、艺术等相结合,创造出 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产品。
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对语言与 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开展文化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文化交流活动、实地考察、体验式学习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提高跨 文化交际能力。
04 语言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语言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
保护语言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维 护文化多样性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
增强文化敏感性和意识
实践和参与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信仰 、习俗等,尊重和包容文化差异,避 免文化冲突。
通过实际交往和参与不同文化背景下 的活动,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积累 经验。
学习跨文化沟通技巧
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 、非言语交际等,以提高跨文化交际 的效果。
语言与文化的互动关系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语言反映并塑造文化, 同时文化也制约着语言的演变和发展。了解语言与文化的 相互关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文化。
语言学教程Chapter 7. Language, Culture, and Society(课堂PPT)

2
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
A branch of linguistics which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in a community, e.g. its tradition, beliefs, and family structure. 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一个社团的语 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如传统、信仰和 家庭结构。
22
Prediction
Linguistic studies in the new century will become more fruitful if an evolutionary, cognitive, and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is taken in its theoretic pursuit.
Paved the way for a cultural, rather, a contextual study of language use in Britain.
10
His influence
Under his anthropological view of language and being fully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ntext in the study of language use, Firth, a leading figure in a linguistic tradition later known as the London school, tried to set up a model for illustrating the clos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anguage use and its co-occurrent factors. He developed
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
A branch of linguistics which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in a community, e.g. its tradition, beliefs, and family structure. 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一个社团的语 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如传统、信仰和 家庭结构。
22
Prediction
Linguistic studies in the new century will become more fruitful if an evolutionary, cognitive, and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is taken in its theoretic pursuit.
Paved the way for a cultural, rather, a contextual study of language use in Britain.
10
His influence
Under his anthropological view of language and being fully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ntext in the study of language use, Firth, a leading figure in a linguistic tradition later known as the London school, tried to set up a model for illustrating the clos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anguage use and its co-occurrent factors. He developed
语言文字基础知识―文化常识PPT课件

孔子之后的先秦学者,如尹文子,墨子, 荀子等也对“名”“实问题发表过看法,
24
荀子”约定俗成“理论 在语言和实际的关系问题上,“约定俗成”
22
避讳的主要方式:
(1)通过字形进行避讳的有缺笔、拆字、 删字等;
(2)通过字义进行避讳,指用同义、近义 字代讳字;
(3)通过字音进行避讳,指通过同音字、 近音字代替讳字。
23
2、语言与客观实际的关系
“名实”之争: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表示 称谓和社会伦理道德的名词发生了很大变 化,这引起了先秦诸子对“名”、“实” 关系的注意。“名”即是指名称、词语, “实”是指“名”所指示的观念、实际。 最早提出“名实”问题的是孔子。
利用语言趋吉避凶反 映人们对语言的崇拜,
21
语言禁忌:利用谐音避开一些与“凶险”义相关的词语。 戏班子最忌讳“散”字。因为散班是戏班里最大的
灾难,凡事与“散”字同音的,也必须用别的字代 替。比如雨伞,因为“伞”字与“散”同音,得叫 “雨盖”、“雨挡”、“雨遮”、“雨拦”。 避讳:避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禁忌,指对君主和 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不能在口中直 呼其音。避讳之风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直到 民国以前才被废除,前后长达两千年。
19
第二节 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观念与制度
一、语言观念 中国人语言观念 的内容 一方面是对语言这一文化事象的看法,如
对语言的崇拜,对语言与社会关系的讨论 等。另一方面,是对语言交际能力的不断 追求,如对规范语言的追求,对言辞技巧 的不断探索。
20
1、语言崇拜:
语言崇拜:原始人类 赋予语言一种神秘的 力量,认为它可以改 变自然、社会和人的 命运,对它奉若神明, 这就是语言崇拜。语 言崇拜起源于语言巫 术。
24
荀子”约定俗成“理论 在语言和实际的关系问题上,“约定俗成”
22
避讳的主要方式:
(1)通过字形进行避讳的有缺笔、拆字、 删字等;
(2)通过字义进行避讳,指用同义、近义 字代讳字;
(3)通过字音进行避讳,指通过同音字、 近音字代替讳字。
23
2、语言与客观实际的关系
“名实”之争: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表示 称谓和社会伦理道德的名词发生了很大变 化,这引起了先秦诸子对“名”、“实” 关系的注意。“名”即是指名称、词语, “实”是指“名”所指示的观念、实际。 最早提出“名实”问题的是孔子。
利用语言趋吉避凶反 映人们对语言的崇拜,
21
语言禁忌:利用谐音避开一些与“凶险”义相关的词语。 戏班子最忌讳“散”字。因为散班是戏班里最大的
灾难,凡事与“散”字同音的,也必须用别的字代 替。比如雨伞,因为“伞”字与“散”同音,得叫 “雨盖”、“雨挡”、“雨遮”、“雨拦”。 避讳:避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禁忌,指对君主和 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不能在口中直 呼其音。避讳之风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直到 民国以前才被废除,前后长达两千年。
19
第二节 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观念与制度
一、语言观念 中国人语言观念 的内容 一方面是对语言这一文化事象的看法,如
对语言的崇拜,对语言与社会关系的讨论 等。另一方面,是对语言交际能力的不断 追求,如对规范语言的追求,对言辞技巧 的不断探索。
20
1、语言崇拜:
语言崇拜:原始人类 赋予语言一种神秘的 力量,认为它可以改 变自然、社会和人的 命运,对它奉若神明, 这就是语言崇拜。语 言崇拜起源于语言巫 术。
弘扬汉语言文化ppt课件

理解。
Part
03
汉语言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传承方式与途径
家庭传承
01
家庭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家长可以通过日常对话、故事讲
述等方式,让子女接触和了解汉语言文化。
教育传承
02
通过学校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向学生传授汉语言文化知识
,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社会活动传承
03
通过组织文化活动、节日庆典等形式,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汉语
汉语言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 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汉语言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发展前景
1 2
全球化趋势下的机遇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汉语言文化在国际交流 中的地位将更加重要。
技术创新推动发展
通过技术创新,如人工智能、互联网等,可以进 一步推动汉语言文化的国际传播。
3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加强
01
弘扬汉语言文化有助于让世界更 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02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汉语言文化 的传播能够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 经贸合作,推动中国与世界的相 互理解和共同发展。
Part
06
如何弘扬汉语言文化
加强教育体系建设
建立完善的汉语言文化教育体系
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全面融入汉语言文化教育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汉语 言文化知识。
们身临其境地感受汉语言 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体 验感。
Part
04
汉语言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地 位与作用
汉语言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
全球使用人数最多
汉语言文化是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和传播范围。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Part
03
汉语言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传承方式与途径
家庭传承
01
家庭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家长可以通过日常对话、故事讲
述等方式,让子女接触和了解汉语言文化。
教育传承
02
通过学校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向学生传授汉语言文化知识
,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社会活动传承
03
通过组织文化活动、节日庆典等形式,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汉语
汉语言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 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汉语言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发展前景
1 2
全球化趋势下的机遇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汉语言文化在国际交流 中的地位将更加重要。
技术创新推动发展
通过技术创新,如人工智能、互联网等,可以进 一步推动汉语言文化的国际传播。
3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加强
01
弘扬汉语言文化有助于让世界更 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02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汉语言文化 的传播能够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 经贸合作,推动中国与世界的相 互理解和共同发展。
Part
06
如何弘扬汉语言文化
加强教育体系建设
建立完善的汉语言文化教育体系
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全面融入汉语言文化教育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汉语 言文化知识。
们身临其境地感受汉语言 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体 验感。
Part
04
汉语言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地 位与作用
汉语言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
全球使用人数最多
汉语言文化是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和传播范围。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高中语文《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精品新选修《语言文字应用》PPT课件

遥天。全诗用四分之三的篇幅重笔浓墨极写阀
阅之家穷奢极欲、歌舞夜宴的富贵气象,而主 旨却在尾联,诗眼又浓重地点在一个“愁”字上。 一“愁”三“满”,首尾相应,产生强烈的对比作 用。
三“满”正是为了衬托出深“愁”。“愁”,是这首诗 通前彻后的中心轴线。 【思考】 诗歌的主旨在哪一联?请简要分析。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名师点拨】 因为这两位美国教师对我们汉民 族的语言与文化一知半解,不清楚“东西”这个词 语的另外一层含义,所以才闹出了笑话。
[细剖·深析] [楼主] 对联近几年再次成为高考的热点,而且命题形式 趋于多样化。比如: 情境式 题型示例:在雅典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不惧 强手,奋勇拼搏,取得了金牌总数位居第二的历 史性突破。请你据此拟一副对联。 这种题型给考生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情境,要求考 生结合“得体”这一考点拟写对联。考生拟写的对 联不但要符合对联的写作要求,而且还要符合命 题者所提供的特定情境。
4.举例说明习语是如何承载文化特色的。 【提示】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是语言中的 精华。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 的固定表达方式。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 着大量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 雅,不仅文约旨博、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 妙趣横生,给人美的享受。由于地理、历史、宗 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 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 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高二语文:6.4 《入乡问俗——语 言和文化》 精品课件(人教版选
修《语言文字应用》)
诗海探珠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韦庄
满耳笙歌满眼花, 满楼珠翠胜吴娃。 因知海上神仙窟, 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市, 舞衣晴曳碧天霞。 却愁宴罢青娥散, 扬子江头月半斜。
阅之家穷奢极欲、歌舞夜宴的富贵气象,而主 旨却在尾联,诗眼又浓重地点在一个“愁”字上。 一“愁”三“满”,首尾相应,产生强烈的对比作 用。
三“满”正是为了衬托出深“愁”。“愁”,是这首诗 通前彻后的中心轴线。 【思考】 诗歌的主旨在哪一联?请简要分析。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名师点拨】 因为这两位美国教师对我们汉民 族的语言与文化一知半解,不清楚“东西”这个词 语的另外一层含义,所以才闹出了笑话。
[细剖·深析] [楼主] 对联近几年再次成为高考的热点,而且命题形式 趋于多样化。比如: 情境式 题型示例:在雅典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不惧 强手,奋勇拼搏,取得了金牌总数位居第二的历 史性突破。请你据此拟一副对联。 这种题型给考生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情境,要求考 生结合“得体”这一考点拟写对联。考生拟写的对 联不但要符合对联的写作要求,而且还要符合命 题者所提供的特定情境。
4.举例说明习语是如何承载文化特色的。 【提示】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是语言中的 精华。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 的固定表达方式。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 着大量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 雅,不仅文约旨博、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 妙趣横生,给人美的享受。由于地理、历史、宗 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 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 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高二语文:6.4 《入乡问俗——语 言和文化》 精品课件(人教版选
修《语言文字应用》)
诗海探珠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韦庄
满耳笙歌满眼花, 满楼珠翠胜吴娃。 因知海上神仙窟, 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市, 舞衣晴曳碧天霞。 却愁宴罢青娥散, 扬子江头月半斜。
中国语言文化161PPT课件

➢生物语言学(biological linguistics)
➢研究人类语言发展和使用的生物学前提,既着眼于 整个人类的语言发展史,也着眼于个人的语言发展。
➢计算语言学(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11
什么是语言学?
➢ 语言学(Crystal)
➢教育语言学(educational linguistics)或教学语 言学(pedagogical linguistics)
➢目的是发现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特别跟语言教学 有关。
➢比较语言学(comparative linguistics)或类型语
言学(typological linguistics)
10
什么是语言学?
➢ 语言学(Crystal)
➢人类语言学(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
➢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与人类文化模式和信仰 有关的语言变异。
➢应用各种语言学理论、方法、描写结果来研究本族 语的教学,包括学校或其他教育环境中口语或书面 语的教学;还可更宽泛的指所有教学环境。
➢神经语言学(neurological linguistics)
➢研究语言发展和使用的神经基础,试图构建一个大 脑控制听、说、读、写和打手势等过程的模型。 12
什么是语言学?
➢其他符号系统:…… ➢思考:为什么说语言符号是最复杂的一种符号
系统?
5
什么是语言?
➢语言相对论(Linguistic relativism)(Sapir, Whorf)
➢20世纪30-50年代
➢文化通过语言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特别是影 响我们对经验世界的分类。使用不同的语言的 人对自然世界有不同的感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语言和语用中的民族文化因素
• “交际文化”(见张占一的分类)实际上就是指隐含在语言系
统和语用系统中的反映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 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道德标准、是非标准、风俗习惯、 审美情趣等等的文化因素。 • 这种隐含在语言系统和语用系统中的民族文化因素对语言 和语用有一定的规约作用,但是本族人因为身在其中,往 往不易察觉,只有通过对不同民族的语言和语用的对比研 究才能揭示出来。
the poor peasant talked about their happy life today “夏练三伏,冬练三九” “肝胆相照” “脾胃不和”
(一)语汇(词汇)系统中的民族文化因素
2.对应词词义范围的大小;
4. 陈昌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P80
• 第二章 基础论 第四节 对外汉语教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四、 与文化学
5.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入门》 • 第九章 文化教学 第一节 跨文化交际
教学主要内容
• ①什么是文化 • ②文化的属性 • ③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 ④语言和语用中的民族文化因素 • ⑤语言与跨文化交际
过和存在着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现象都属于文化,只有天然物质除外。 以上是最广义的解释。狭义的,如,文化程度
①什么是文化
2 关于文化的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费孝通
物质文化 精神文化
黎天睦(从文化人类学的观点)
大写字母C文化: 即正式文化,包括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等。 小写字母c文化: 即普通的社会习惯。
2 关于文化的分类:
教学主要内容(1)
• ①什么是文化
• ②文化的属性
• ③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 ④语言和语用中的民族文化因素
——吕必松《汉语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
④语言交际文化(?张占一)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
“从语言学习和教学的角度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做些力 所能及的说明,目的是指出第二语言教学中有关文化知识 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三章 语言与文化
开场白
1 所学课程? 提问:学过哪些文化课?
2 商务馆本科教材
• 6 中国现当代文学 基础理论(3)文化理论 翼2:中外文化素养 • 7 中国古代文学 基础理论(3)文化理论 翼2:中外文化素养 • 8 中国文化通论 基础理论(3)文化理论 翼2:中外文化素养 • 9 世界文化通论 基础理论(3)文化理论)翼2:中外文化素养 • 10 跨文化交际概论 基础理论(3)文化理论 翼2:中外文化素养
①什么是文化
• 1 关于文化的内涵 • 2 关于文化的分类
①什么是文化
1 关于文化的内涵: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英国:爱德华·泰勒 美国:奥格本等 中国:费孝通 苏联:罗森塔尔·尤金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现代汉语词典》 总结:文化包括物质和精神,人类创造的、在一定的人类社团中存在
• 2 多样性
• 人类文化有相同之处。如,常用的信号和标记各国几乎是通用的。 • 也有不同之处。如,中国古代建筑与西方建筑的结构、式样、风格
• 3 系统性
• 称呼和称谓跟社会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人们的价值观念密切相关。 • 如,小姐
• 4 阶段性
• 如,胖瘦观
③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 1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 2 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 • 3 语言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 4 语言是社会及其发展的见证
包括语言交际(后讲)和非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因素。 非语言交际文化:是语言以外的传递信息的方式:
体态语——手势、身势、服饰、眼神 信号—— 标记—— “非言语交际”见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第九章 第一节
②文化的属性
• 1 社会性:
偶然发生的个别人的怪异表现虽然有一定的社会或文化根源,但是不 能称之为文化。
④语言和语用中的民族文化因素
(一)语汇(词汇)系统中的民族文化因素
• 1. 对应字词的有无; • 2.对应词词义范围的大小; • 3.关于引申义和比喻义; • 4.关于对应词词义的褒贬; • 5. 关于对应词的语义结构关系
(一)语汇(词汇)系统中的民族文化因素
1. 对应字词的有无
不同的语言的词汇系统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 共同点。体现在有对应字词。 不同语言里代表同一现象或同类现象的字词是对应字词。 如,父亲、母亲——father、mother 吃、喝——eat、drink 但不是所有的词都能在其他语言里找到对应词。 如,贫农——poor peasant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中国文化揽萃》
• 观念文化(心态文化?):主要指一个民族的心理结构、 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它既不同于哲学,也不同于意识形 态,是介于两者之间而未上升为哲学理论的东西,是一种 深层次的文化。
• 制度文化:是指在哲学理论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在历史 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制度,如宗法制度、姓氏制度、婚 姻制度、教育制度、科举制度、官制、兵制等等。
和使用不产生直接影响的文化背景知识。双方或一方不会因为缺少这 种文化知识而产生误解。 • 交际文化(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熏陶下的人,在交际时,由于缺乏有关某词某句 的文化背景知识而产生误解。这种直接影响交际的文化知识就属于交 际文化。
• 器物文化(物态文化):是指体现一定生活方式的那些具 体存在,如园林、住宅、服饰、烹饪、器具等等,它们是 人的创造,也为人服务,看得见、摸得着,是一种表层次 的文化。
2 关于文化的分类:
张占一(从语言教学的角度):
• 知识文化 (cultural knowledge information): 两种不同文化背景培养出来的人进行交际时,对某词、某句的理解
3 学科理论体系 ——陈昌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P8:
“基础理论包括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文化理论、教育理论……”
教学参考书
1.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 • 第一章语言 第二节语言与文化P17—26 2. 吕必松《汉语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 第二章 语言 第二节 语言与文化
3.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P118 • 基础篇 第四章 第二、三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学基础